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侯(宅男奶爸)-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副。还劲弓一千副,箭支若干。〃李泓徐徐把缴获的物资统计数量说了出来。
  听李泓的话,就是沉稳如斯的李福生,双眼中也是闪起一丝兴奋的,有了这些武器亲卫军的战斗力就能提高数倍,现在就是对阵鞑子,李福生也有把握硬拼一下。
  由于当初攻打董家庄的时候,李从年就下令让士兵们不要触碰董家庄的财物,只要要武器和粮食,眼下乱世,粮食比银子那些东西还要重要得多。
  〃大人,只要有了这些武器装备和粮食储备,咱们忠义军能支撑一场硬战,而且等军屯的粮食出来了,只要手里有粮,何愁忠义军以后不能发展壮大。〃徐明山摸着自己山羊胡须,脸上徐徐说道。
  眼下忠义军的越发壮大,这让徐明山感觉当初自己的决定根本没有错,李从年的确是上天选定的人。
  这次攻打董家庄,李从年一举解决了粮食补给问题,至少在未来的几个月,他不用在为粮食而发愁,而且只要等屯田粮食出产之后,忠义军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当李从年和徐明山一行人回到董家大院的时候,董彦已经收起了满目的悲伤,他旁边同样是泪痕满面的董欣,一直陪着在董彦的身边,劝慰着:〃爹爹,你就不要伤心了,大哥既然已经去了,你可得保重身子啊!要不是您在出了什么事情,让女儿可怎么活啊!〃董欣说完,眼角的泪水不禁又淌了出来。
  望着客厅里摆放着,用白布覆盖董必来的尸体,李从年心里一阵叹息,带着手下来到董彦的面前双手抱拳道:〃董老,人死不能复生,忘请节哀顺变,保重身体为好。〃
  〃多谢李大人关怀,老朽当初有眼不识泰山,得罪了李大人,希望李大人恕罪。〃对于李从年的安慰,董彦止住了眼角的泪水,连忙站起身来朝里从年请罪道。
  以前的是是非非在现在的董彦看来,却不过都是一场虚幻,历经丧子之痛的董彦此刻万念俱灰,如果不是挂念着董欣,恐怕而董彦早就死了。
  〃事情都过去了,只希望董老能保住身体。〃李从年望着董彦苍老的身形,弯腰弓背,董彦此刻哪里还有往日意气风发的摸样。
  〃等过几天,老朽就搬出董家庄。〃董彦仰脸上叹一声,对李从年突然突然说道,既然已经都看开了,何必有强求呢!
  听见董彦的话,旁边的董欣却是满脸错愕的望着的自己的父亲,这里是自己的家,董彦又能到哪里去呢!
  〃都怪这个家伙,逼迫父亲的。〃满脸泪痕的董欣望着身披盔甲的李从年,小脸顿时难看起来,在董欣看来董彦说出这一番话来,都是李从年逼迫的。


☆、第四十章 巨大的收获(2)

  可是李从年行接下来说的话,却让董欣却是满脸的疑惑,她神情复杂的望着眼前这个年轻的男人,她不知道李从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见李从年听见董彦的话,眉宇间的眉头皱了一下,朝董彦施叹息道:〃董老肯定以为我李从年是一个欺负老弱妇孺的无耻之人了。〃
  董彦闻言,却是一阵沉默,他嘴里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是脸上的神情却表示了他此刻的心里。
  而李从年对于董彦的话,也不反驳,脸上只顾说道:〃眼下国事艰难,大明王朝正处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候。本官来到永城收龙崖山众豪杰,练精兵,董老你认为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什么?〃
  想到往日里种种辛劳,李从年面上顿时满是感慨万分,从一无所有,到上万的人武装,李从年心里一直把自己逼得紧紧的,因为他想改变大明的命运,拯救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这就是李从的目标和梦想,
  李从年也不等董彦接话,然后又自顾的说了下去。〃本官佐的这些,自问对的起天地良心。眼下鞑子袭边,势力越发坐大,内有流民作乱,牵制大明的上下的精力。两边的力量互相牵制,让大明的国力越发疲惫,民力越发衰竭。董老,你告诉我,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做?〃
  李从年环顾四周,望着周围的人群,徐徐吐露了他的心声:〃我真希望有一天,大明的百姓每个人都能吃上顿饱饭,能有一天远离活在没有战争的威胁下,能让大明的天空在也没有战争的阴云。〃
  李从年这番滔天的誓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对于李从年这宏大的目标而深受感染,旁边的徐明山没有想到,平日里看起大大咧咧的李从年,竟然心怀如此远大的目标。
  而站在董彦身后的董欣却是呆立当场,她没有想到年纪轻轻的李从年竟然如此忧国忧民,在李从年的身上,董欣看到到了一股敢为天下先的情怀和豪气。
  〃大人志气远大,老朽不及也。〃董彦听到这这里,却朝李从年深深的鞠了一躬,面上佩服道:〃既然如此,那老朽也更要让出董家庄了。〃
  〃董老,你这是?〃李从年面上却有些不解的望着董彦,却见董彦面上平静叹息了下,眼神深邃的望着远方:〃到现在,老朽才深深的明白,以前的种种都是老朽陷入了魔障,想来国不复在,家何存与焉,老朽愿意奉献董家微薄的家产助李大人练兵,为国效力。〃
  董彦的一番话,让李从年彻底动容起来。后世的人总是嘲笑古人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书生,他们却不想想,这些古人虽然在未来大事的眼光上,差了一些大局观,可是那种敢为民先的态度,却是连后世那些人民老爷们也汗颜不已的。
  不管李从年怎么劝说,董彦却是坚持自己的主意,最后他带着董欣还有老管家董三离开了董家庄。
  望着董彦的离去的背影,李从年没有阻拦董彦的离去,他知道眼前的这个老人已经心如死灰,对这些身外之物,却再也没有了半点的留恋之色。
  战争来得很快,却也去得很快,时间往往是医治创伤最好的良药,李从年留了黑旗军驻守在董家庄,自己带着王大虎的破虏军和亲卫军回到了永城,随行的还二十几车粮食,和全部的武器,这些重要的东西只有放在永城,李从年才会放心。
  临走前,李从年忘了一下董必来的坟墓,心里对这个董家的大少爷,心里却是暗自提醒自己,如果自己忘记这当初的梦想,恐怕也和他一样吧。


☆、第四十一章 分地(1)

  第四十一章 分地
  当战火熄灭后,坐落在永城南面的董家庄外,刚刚经历过战火的董家庄。
  早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人们辛苦的在天地里劳作,除了前几日忠义军进驻董家庄的举动,让大家心理有些忐忑之外,董家庄的百姓们却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往日没有什么不一样。
  对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死亡不过是家常便饭而已,特别是地处辽东地界的永城,除了要面对天灾,还有鞑子的掠杀,这一切一切的惨事,让他们的神经已经麻木了。
  可是今天发生的一切,却是让董家庄的佃户们,突然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没想到祖祖辈辈追求的土地,有一天真的落到他们的手里。
  在董家庄的一间宽大的宅院里,被李从年派过来的李泓带着一班后勤司的士卒维护着现场的秩序。
  今天从战争中活下的佃户们,接到永城县衙的告示,纷纷齐聚忠义军设在董家庄办事处前,因为早在前几天的告示里,忠义军让他们来到衙门,说有要事告诉他们。
  〃大伙都记住了,从今以后大家都是军户了,发给你们的田地由永城衙门出具文书。以后每年大家只要上缴收获的两成粮食作为赋税就可以了。〃空旷的董家庄晒坝上,一个年轻人站在台子上大声朝台下的人群喊道。
  〃而且分给你们的土地,只要耕种五年之后,大家所耕种的田地,就会属你们自家所有,都明白了吗?明白了都过来排队,官府要按人口分土地了。〃
  在董家大院外,穿着黑色吏服的李泓站在木台上,木台周围拿着武器的后勤司士卒,护卫在他的身边,木台上摆放着大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地契。
  李泓主持的分土地大会,在他话刚说完的时候,彻底开始了,对于董家庄两万亩的土地,李从年打算和永城的土地分配一样,让这些人都成为军户,为以后的招募新兵,进行预备工作。
  只是李泓却没有想到,李从年交代下来的这个任务,竟然如此难办。
  那些佃户们听着李泓的话,个个面上露出一阵心动的摸样,可却没有谁敢做这个出头鸟,因为他们已经被大明官府搞怕了,所谓民不与官斗,那些官老爷不强占土地,他们都要祷告老天开眼了。
  更何况现在听到官府要派送土地,这种好事让董家庄佃户有些不敢相信,个个面露怀疑站在台下观望着。
  〃真的假的,这些官老爷什么时候管过我们死活,而且现在还要分地啊!〃
  〃就是啊!那些日子死的人,可海了去了,光是尸体都运了一天,按我说啊!这些人没一个好东西,大家不要相信他。〃
  听见底下佃户的一阵议论,李泓心里暗叹一声,那天围攻董家庄杀死的人不计其数,那些庄丁和这些百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还有官府历来的无信,让这些老百姓根本不敢相信官府的任何举措。


☆、第四十一章 分地(2)

  佃户们这种怀疑的态度,李泓心里也明白,让他们短时间内接受忠义军多少有些困难。
  可是李泓却是很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只要加以时日,多做百姓的工作,眼前这些佃户将是忠义军最忠实的拥护者。
  李泓拿起手里的地契,朝台上的人群喊道:〃张二牛人丁五口,分地二十亩。〃
  李从年根据后世人口分地的计划,让李泓按照这个方法分地,确保最大的公平性。
  〃二,二十亩土地?〃人群里那个叫张二牛的中年人,嘴里有些结结巴巴道:〃大人老爷,你不是开玩笑吧!我们张家真的有二十几亩田地?〃
  张二牛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今天来这里也只不过想看看,忠义军要把他中耕种董家庄那二十几亩土地怎么办。
  要知道,他一家大小的生活,靠得就这手里耕种的二十几亩土地,要是忠义军把土地收回去,他一家大小可全都得和西北风了,可没想到现在朝廷竟然要分二十亩土地给张家。
  这么大的诱惑力,对于一辈子都梦想着有自己土地的张二牛在也忍受住站出身来,不管真假,他躲要赌一下。
  〃放心!我们李家人什么时候说过假话?〃李泓当初怕人们不发表意见,看到张二牛的出现,他知道打破困局的时候到了。
  〃勒!这是地契上的官印,你要你拿着地契,以后位于西坡的那二十亩好地就是你的了。〃
  李泓指着地契上沾满了朱红官泥的大印章,举在张二牛的面前,让他看个清楚。
  〃这真的是官府出具的文书啊!〃虽然张二牛不认识什么字句,可是却冲那朱红的印章,却是让张二牛知道,这个地契是真的。
  听见张二牛的话,围观的佃户顿时有些骚动起来,没想到官府真的给他们分地,要知道以前他们耕种董家庄地,就算收成再好,地里种出来的粮食也只不过够大家糊口而已。
  现在可以传给子子孙孙的土地,竟然白白得落到自己的手里,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呢!
  〃多谢大人!〃张二牛小心翼翼的把那张地契叠好放在怀里,跪在地上朝李泓磕了一个响头,然后转身朝家里跑去,他要告诉亲人们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看到这里,原本还在观望的董家庄佃户们,按着李泓的安排,一个个排着队,等着李泓颁发的文书。
  百姓们是最现实的人,谁能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就会拥护谁,这就是民心。
  而且为了防止董家庄再次发生什么□□,李从年决定把董家庄投降的庄丁进行整编,编入后勤司中,维护董家庄的秩序,这种善待他们的姿态,让董家庄上下都放下心里的大石头,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被忠义军打乱了。
  在木台不远处的角落里,穿着一身便服的李从年带着李默和十几个亲兵,站在人群外望着董家大院那热闹的场面。
  李从年嘴里叹道:〃果然百姓们是最现实的,谁能给予他好处,谁就能的到百姓的拥戴,咱们攻下董家庄,才短短的十几天。当初黑旗军刚驻扎的时候,那些百姓们仇视的目光,我还历历在目。可是当咱们给予百姓们的东西,比董彦给得更多的时候,百姓们却欣然接受了咱们。〃


☆、第四十一章 分地(3)

  李从年脸上满是感慨对旁边李默问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旁边的李默却是一脸茫然,嘴里有些迟疑道:〃难道是因为土地?〃
  〃不错!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民心是什么,许多人都说不出来,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李从年徐徐说道。
  〃何谓民心,就是百姓们的思想,想做的事情。他们想做什么?他们想吃饱,想活下去,想有一个有希望的明天,这就是民心。〃
  〃那咱们忠义军现在所做的就是顺应民心?〃李默心里一动,望着那些接到文书的百姓脸上那欣喜的表情,他仿佛忽然明白了些什么。
  对于李默的话,李从年没有回答,这种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的,看到这些百姓的拿着地契的欣喜的摸样,李从年知道董家庄已经安定了下来。
  他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了,想到这里,李从年带着李默和众侍卫朝回转到了永城。
  当李从年回到县衙的时候,正好看到刘秀兰正在厨房里做着菜,只见翻滚的铲下面那些美味佳肴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本应该是下人做的事情,刘秀兰她却干得有滋有味,娇俏的秀脸上挥洒出淡淡的细汗,给人一种家庭主妇的感觉。
  站在刘秀兰身后的李从年大手一挥,那些在一旁照应的丫鬟老子们都退了出去,厨房里只留下李从年和杨秀兰两个人。
  当初为了照顾刘秀兰的生活,李从年给刘秀兰买了几个丫鬟,可没想到刘秀兰却闲不住,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她的这种勤奋却是李从年有些哭笑不得,只得依从她。
  〃秀兰,你炒的菜好香,让我肚子里的馋虫都被你引出来了。〃李从年轻轻从后面抱住刘秀兰的腰间,头靠在她的肩膀之上,语气里充满了疲惫道。
  这些日子以来李从年不断奔波,处理军队的大小事务,他只觉得身体满是疲惫,好想好好休息一下。
  被人突然抱着的刘秀兰,身体不由得紧绷了下,手里握着的铲子不由得抖了抖想要回去看看谁,耳边却传来李从年的声音,听到这里,刘秀兰的身体顿时放松起来,翻动着锅子里的菜;〃李郎很辛苦吗?〃
  听见到李从年话里的疲惫,刘秀兰放下锅铲,慢慢转过身来抱着李从年,小脸上满是安慰道:〃如果李郎累的话,就先回房休息吧!〃
  李从年脸在刘秀兰的耳边厮磨了下,闻着她发间发出的清香味道,满脸陶醉道:〃秀兰,等过几天挑个良辰吉日,咱们成亲吧!〃
  听见李从年的话,刘秀兰面上一愣,心里顿时被幸福的喜悦塞满了,娇柔的小脸上满是红晕:〃真的吗?〃
  〃当然了,望着你这个娇嫩的小美人在身边,却只能看不能吃,我怎么睡得着呢!〃李从年捏着刘秀兰那粉嫩的小鼻尖,脸上满是调笑。
  〃讨厌了!〃对于李从年嘴里调笑的话语,让刘秀兰心里突然满是幸福。
  一想起自己穿上漂亮的嫁衣,大大方方走进李家大门的时候,刘秀兰心里满是甜蜜。


☆、第四十二章 大婚(1)

  第四十二章 大婚
  这半年多来,虽然李从年对她身体上早已摸索了个透彻,可是却始终没有通过那最后的壁障,而且也没有提过他们的婚事。
  虽然刘秀兰嘴里说不介意,其实又有哪个女人不希望早点,光明正大的和自己心爱男人在一起呢!特别是杨娇蓉的出现,更是让刘秀兰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杨娇蓉举止投足流露出来的成熟味道,让刘秀兰心里感到小小的自卑和不安,可现在李从年的告白,却是让刘秀兰彻底放下了心里那颗悬着的大石头。
  热闹非凡的永城里,街道两边都悬挂着红色的灯笼,和喜庆的红绸缎子。
  整个永城似乎一夜之间陷入了喜庆的天堂,永城百姓期盼已久,卫所千户李从年的大婚,就在今天举行了。
  一大早,面上带着喜庆笑容们的百姓们,纷纷穿上平日舍不得穿着的节日衣裳,拉着孩子和妻子,朝永城街道涌去。
  现在的永城和李从年刚来的时候,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石的街面上,各式各样的店面犹如春后的竹笋般,纷纷冒了出来,作为后世而来的李从年深知商业活动对城市的重要。
  在他入主永城之后,差不多十几万人口的消费市场在那些商人眼里,那可是一个巨大的蛋糕,特别是永城县衙宣布免收的三年的商业税让这些商人趋之若骛,纷纷在永城开起店面来。
  永城县衙,卖店面的收入都达到了三十万两之多,从这里就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