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败家子-第8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弘治皇帝微微笑道:“卿家的心思,朕是能理解的,朕也觉得是太过了一些,可是……既然太子监国,还下了诏书,岂可食言而肥呢?太子也是君,倘若这一次对他的诏书翻脸不认,往后谁还认可太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是取信天下人的基本道理。至于国库……暂时可以不担心,毕竟现在他只是建了第一军而已,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妨碍。”
  “还有……还有……”刘健期期艾艾,显得忧心忡忡。
  弘治皇帝道:“哎,刘卿家,你需明白,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可再将他当作孩子看待了。”
  “陛下,可是老臣,实在是不吐不快啊。”刘健咳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太子趁着这练新军的当口,还下了一道诏令……给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些官职。”
  弘治皇帝:“……”
  似乎……弘治皇帝并不觉得太意外……
  自己的儿子,似乎是个小官迷。
  好吧……其实是有些出人意料的,至少弘治皇帝没有想到在监国时,太子会来这么一出。
  “封了什么?”
  “这……”
  刘健与众臣,都默然无语。
  弘治皇帝便拉下脸:“都不敢说吗?”
  刘健有些无奈的道:“不,不是,只是……老臣记忆力不太好,想不起来,请陛下……准翰林院将封存的诏书取来,一看便知。”
  弘治皇帝看了一旁的萧敬一眼,萧敬会意:“奴婢这就去东阁。”
  只一会儿功夫,萧敬便气喘吁吁的来了,拿着一沓诏书……
  这架势……
  弘治皇帝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念!”
  “太子聪慧,文成武德,历朝历代之贤太子,不能及万一也,今天下改弦更张,千年之所未有,诏曰:兹命太子朱厚照为新军威武神圣大都督,新军之父,诸官军之义父,齐国公方继藩,温顺恭良,为叔。又诏曰:太子研究科学之理,造福天下,加太子朱厚照为天下研究院大宗师,又念齐国公方继藩还算聪慧,为副……”
  弘治皇帝听到这里,头皮发麻了,整个人似乎想要原地炸开。
  他深吸一口气,打断萧敬道:“只这些吧?”
  “后头还有……”萧敬拉长了尾音,似乎也在犹豫,该不该如实禀奏,最后,他还是乖乖的道:“很多……”
  弘治皇帝脸色有点僵,皱眉道:“还有什么?”
  “有任命为大匠的,还有敕命为西班牙大都督,葡萄牙巡抚,还有朝鲜,琉球诸国……”
  弘治皇帝摆摆手:“不要念了。”
  萧敬立即道:“奴婢遵旨。”
  弘治皇帝看向刘健:“诏书发出去了?”
  刘健苦笑:“老臣也想据理力争,可是……一切都太突然……不但发了,今儿清早,还下令传抄了邸报出去。”
  弘治皇帝:“……”
  “陛下,老臣也在犹豫啊,陛下说的对,太子毕竟也是储君,所谓君无戏言……不过……除此之外……太子殿下还将自己的所有官职,都加为了一品……”
  “加为了一品是什么意思?”弘治皇帝脸色铁青。
  刘健如实道:“意思是……他得领俸禄,老臣算了算,所列大小官职七十三个,七十三个一品的俸禄……太子已命东宫的人去了户部暗示,月底要给俸了,说是太子的俸禄也敢欠,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后百姓们还有活路吗?那些无良的商贾若是有样学样,那便礼崩乐坏啦。”
  弘治皇帝的脑海里,开始疯狂的计算,这一品大员每月给俸几何了。
  “除此之外……还有齐国公……齐国公那儿,也正好是七十三份俸禄,幸好他这七十三个,乃从一品。”
  弘治皇帝:“……”
  “陛下您看……”
  弘治皇帝略显抑郁,叹道:“朕没有这样的儿子。”
  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听了皇帝这句话,居然出奇的心里痛快,这些日子,太子监国,大家实在是憋屈坏了。
  可弘治皇帝脸色微微抽了抽:“他是太子……是监国太子,公是公,私是私,该给的,一文都不少他,让他好好办公,事情办不好,朕罚他的俸禄。”
  能有什么办法呢?
  虽然口上极不想承认,这是自己儿子,可这毕竟还是自己的骨肉啊。
  弘治皇帝现在又开始担心起来了,太子的所作所为,你要说危害,似乎也不大,可这家伙……怎么就这么的不着调?


第1666章 浩大工程
  出门多日,刚刚回到了京,少不得太子殿下要做东,给方继藩接风洗尘。
  方继藩却归心似箭,想回去见见公主和孩子。
  可硬被朱厚照拉着,却是脱不开身。
  于是只好在镇国府,与朱厚照各自落座。
  宴席早就准备好了,都是方继藩平日最爱吃的菜肴。
  斟了一杯黄酒,朱厚照一杯黄酒下肚,看着方继藩,开怀的道:“此次监国,方才体会到了监国的好处,哈哈,朝廷少了一群指点江山的御史,就是痛快啊。”
  倒不是说御史少了,而是最近风声紧,御史们开始装聋作哑了。
  朱厚照便说起了自己扶助研究院的事,又说起编练新军。
  这倒是让方继藩很是诧异,他道:“殿下,这是不是过头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哪里有如殿下这般,一阵风似的,说来就来。”
  朱厚照的意图很明显,他要做的,是让新军取代此前的所有军马,甚至可能还包括了禁军。
  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
  朱厚照便道:“可今日不做,明日不做,留到何时做呢?我们都知道弊病在哪里,也都晓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大明现在是山中无老虎,自是靠从前的那一套,倒也能混日子,可迟早有一日,我们会面对可怕的敌人,到了那时,再想要去改,可就一切都迟了。再者说了,就说黄金洲,说北方省,为何到现在还和佛朗机人难解难分,说到底,还是没有决定性的力量,拳头你知道吗?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朱厚照边说边攥着拳头,一副要打人的样子。
  方继藩心里咯噔一下,他不想当作被朱厚照现场教学的对象,于是忙点头:“有道理,有道理。”
  “所以你得帮本宫。”朱厚照盯着方继藩,难得认真的道:“这世上,一万个人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人都是蠢人,他们看不明白这些事,剩下的十个人,还有九个,倒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却没有决心去改,本宫一个人,只怕办不成这么大的事,只有你来帮衬才好。”
  方继藩苦起脸来,不禁道:“可是臣近来要忙的事太多,只怕抽不开身。”
  “总而言之,你别想躲了。”朱厚照不容置疑的道:“这官,本宫可都给你做了,你瞧,七十多个任命,如何?”
  说着,朱厚照一脸得意的从袖里抽出一本诏书来。
  方继藩诧异的看着那诏书,接过……看过之后……惊了,竟是一时不知该说点什么是好。
  太子就是太子啊,果然是大手笔。
  不过……
  方继藩感慨道:“殿下果然讲义气,虽然这事儿,臣依旧觉得有些孟浪,过头了,这世上,哪里有自卖自夸,自己封自己的啊。可是……太子殿下在这个时候还能想起臣,可见太子殿下还是讲义气的。”
  朱厚照便乐了:“当然需讲义气,不过,也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方继藩道:“殿下还有什么考量……”
  朱厚照不喜欢骗人,他扭捏的道:“这个嘛……当然是让你来做本宫的副手,这样的话,可能会让父皇觉得,好似这件事不是本宫一人的主意,而是你我共谋的一样,到时父皇若是勃然大怒起来,本宫可少挨一些打。”
  方继藩:“……”
  虽然觉得有些透心凉,可事到临头,方继藩却是解决不了了。
  朱厚照的思路很简单,要缔造一支可以推广天大的军马,彻底的取代旧有的军队。
  如此一来,这第一军,便显得极为关键了。
  虽然从前,镇国府不是没有练过军马,可那毕竟是小打小闹,并没有根本性的颠覆大明军中的问题。
  可这一次的意义却是不一样……这是要借第一军,将卫所制的根给挖断。
  方继藩想想都觉得有些可怕,毕竟这关系到了许多世袭武职的废除,这是得动多少人的饭啊。
  抢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这仇恨可大了!
  当然,若是能革除掉军户制,倒也算是一件积德的事。
  方继藩喜欢积德,这也是为何他生儿子的原因。
  只是接下来……问题却来了,如何最大程度的打造一个可以随时可用的杀人机器,又如何有别于从前的卫所呢?
  于是方继藩这几日,都躲在书斋里,不断的思考。
  足足半个月,他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朱厚照大抵也是如此,他是个做事认真的人,只要是认准的事,便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二人各自写写画画,不断的完善着构思。
  偶尔,方继藩会将弟子们叫来,尤其是王守仁,王守仁最擅长此道。
  在半个月之后,终于,一份章程送到了朱厚照的手里。
  朱厚照喜笑颜开,一面看,一面吃惊的道:“里头的许多想法,都和本宫不谋而合呢,哈哈……老方,真有你的。”
  他指着章程,乐呵呵的道:“这第一条,便是要完善薪俸制,这行军打仗,乃是刀头舔血的活儿,哪怕是平日操练,也比寻常人要辛苦十倍,可偏偏,这流血流汗之人,竟连婆娘和孩子都养不活,这……就太不像话了,就该有一个稳定的薪俸,这话没错。”
  “至于这第二条,本宫也料着了,哈哈,这后勤,乃是重中之重,没有足够的给养,没有充裕的弹药,没有一个定制来解决这些问题,将士们靠什么作战。”
  “除此之外,还需有稳固的军中医疗制度,军法条例,还有……”
  “至于编额……呀,老方,我算了算,照你这般的计算,这五千人,只怕需一千五百多人负责杂务,若是再减去武官,只怕能战之兵,只有三千人不到了。”
  这倒是让朱厚照足够诟病的,作战人员太少了,绝大多数不是负责后勤,便是负责医疗,要嘛就是文职,更不必提,还有武官了,如此,是否会削弱战斗力?
  其实战兵的比例问题,自古以来都是有的。
  三国时期,魏国的军队,战兵占了八成,此后大致,都在这个比例,若是五千人的军马,能真正作战的,能有四千。可到了大明,战兵的比例更高,到了八成五,也就是四千两百余。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战兵的比例越高,越是好事,毕竟……战兵才是维持战斗力的关键。
  可方继藩的编制之中,却是与之背道而驰,这令朱厚照有几分不情愿。
  朱厚照皱着眉头道:“若是再加上,下头各千户,百户里头的其他辅并,这战兵,恐怕只有五成了……”
  方继藩一面为难的道:“臣也想删减一些,可细细算下来,那一个都似乎用得着,只能这么多了,不过殿下,这里……还有一个小问题,你且看看。”
  朱厚照便抖擞精神,他对方继藩,终究还是信任的,虽有一些异议,却很快被其他的问题所吸引,等看到了方继藩送来的一份清单,随即……
  他惆怅了,盯着方继藩道:“兵部会不会疯?”
  ……
  兵部尚书马文升,这些天一直都在为太子殿下要建常备军的事发愁。
  因为……在这事上,兵部完全插不上手,仿佛堂堂兵部,成了局外人一般。
  又似乎因为传闻可能要裁撤掉世袭的武官,于是许多的武官,纷纷前来打听,生恐自己的铁饭碗砸了。
  也有一些丘八,因为不忿而大闹的,无非是说,自己的先祖是有功的,这才有了世袭的武职,现在不给一份口粮,日子还怎么过?
  马文升为此焦头烂额,却此时,有文吏匆匆的送来了一份章程。
  是镇国府送来的,马文升不敢怠慢,忙是取了拿出来看了看,这新军的新制,他大抵看了看,虽也觉得新鲜,不过还是觉得年轻人有些过火。
  可当看到后头附加的一份清单时……马文升骤然之间,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他下意识的道:“老夫这个尚书,不做也罢,不做也罢,这兵部尚书是做不成了,来人,备车,备车,去内阁。”
  马文升气咻咻的到了内阁,刘健等人不敢怠慢,看了清单,也有些懵了。
  “是不是算错了?”
  “里头明明白白,怎么可能算错。”马文升痛心疾首的道:“才五千人马,每月下来的薪俸,均分下来,一人五两银子,这是多少?这就是两万五千两,一年下来便是三十万两。除此之外,还有军械,还有常备的药物,还有四季的军服采买,还有……”
  “这一年下来,区区五千人,居然要花费近百万两纹银啊,诸公,你们说说看,这兵部一年到头,拨发的钱粮,也不过是这个数,也就这两年,朝廷的拨银比从前多了不少,才显得多了一些,可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啊,下官是干不去啦,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这还只是第一军,听说往后,还需设不知都少的军马,诸公明鉴,这太子殿下和齐国公,便是将臣卖了,也是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来。”
  马文升面红耳赤,一副万念俱灰的样子,满是怨言。


第1667章 天下第一军
  刘健也看懵了,细细的看着清单,不禁咂舌。
  这还只是一个卫五千人而已。
  而太子殿下的构思,是未来设置三十六卫的常备军。
  不只如此,在未来,甚至……还需建立一个保障军备的体系,若是遇到大的战事,这五千人的卫,将扩编至两万人。
  若是这样计算的话,这军需……国库哪里有这么多的银子。
  这等于是一个无底洞哪。
  刘健目光复杂的看了李东阳和谢迁一眼,李东阳就苦笑道:“殿下的心思是好的,当下卫所确实是弊病重重,或许将世袭卫所改为常备军,确实是能消弭诸多的隐患。这是陛下设立的第一军,太子殿下急于求成,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两百万两银子,哪怕是将来维护起来,一年也需纹银百万以上,往后还需扩编,还需设置更多的卫所,这所需用到的银子只会越来越多!哎,我大明,哪里有这么多的余力。刘公,你如何看?”
  刘健脸上透着几分无奈,叹口气道:“陛下不是已经说的很明白吗?监国太子下的旨,没有失信于人的道理,这关系着的,乃是军务,不可小看,此事,兵部尽力配合吧。”
  “什么?”马文升一听配合,几乎要炸了,他今儿来这是找支持的,可不是要的这两字。
  马文升也不笨,立马说出了一个难办的重点:“兵部要配合,需先户部拨发钱粮,如若不然,如何配合?”
  李东阳听到此处,细细一琢磨,随即看了一眼刘健,笑了。
  他似乎明白了刘健的言外之意,于是道:“这个好办,兵部这边,其他地方的用度,自当节省一些,户部这里,该拨的银子,不会少。”
  马文升愣了一下,万万想不到,连这兼任户部尚书的李东阳,竟也对此极为认同!
  他无法理解,平日便是几万两银子都抠抠索索的内阁诸公,怎么一下子,就如此大方起来。
  马文升自是依旧不甘心的,于是绷着脸道:“诸公,下官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虽说从前那些御史和翰林清流,成日捕风捉影,言之无物,四处弹劾,邀买人心,可谓大恶,这些年来,陛下整治了一番之后,风气大改,可谓是革除了我大明袖手清谈的旧弊。可就事而论,杜绝袖手清谈,不代表,若是对于不对的事,就该当对任何的事都沉默不言,凡事切忌的,乃是矫枉过正,似此等荒诞无稽之政,怎么可以听之任之呢,非但不去阻止,反而去纵容……这是什么缘故?”
  刘健便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沉默不语。
  李东阳却是微笑,看了刘健一眼,则道:“是不是恶政,不试怎么知道?”
  马文升便提高了声调道:“可单凭这五千人,就是两百万两银子啊?”
  李东阳就道:“既然马尚书尚且知道两百万两银子不是小数,觉得心疼,那么……宫中……”
  猛地一下……
  这真的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了,一直懊恼不已的马文升,这个时候终于明白了什么。
  内阁与其反对,给太子泼一盆冷水。
  倒不如,顺势而为。
  一方面,听说花费如此之大,单单一军就耗费如此多的银子,陛下那儿,只怕也心疼的紧。
  另一方面,太子花了这么多银子,只建成了五千人的新军,迟早是要碰壁的。
  可谁都知道,当今太子是个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性子,现在若是极力反对,只会惹来太子殿下的反弹,谁知道太子殿下得不到支持会不会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反不如让他自己知难而退呢!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马文升想明白了,沉重的心情一下子轻盈了许多,于是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