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元启对于这句质问显然已经毫不在意,嘲弄地仰头大笑,斜睨了他一眼,“已经到了这种时候,狄将军何必还问这个?我告诉你,这天下的事情,归结起来都只是‘成王败寇’四个字罢了!本王今日若是功成,本王若是能立于天下之巅,就没有人会在乎我以前做过的任何事……”

  “当然有人在乎!至少我还在乎!”

  狄明怒吼了一声,只觉遍体生寒,心凉如雪。

  天空中不知不觉开始飘落小雨,后方冲杀声起,血腥气愈来愈浓,裹着雨丝潮意,持久不散。何成仓皇退了进来,高声叫道:“王爷,守不住……承乾门根本守不住啊!”

  萧元启漠然地挑了挑眉,既不回应他,也不再理会狄明,手拖长剑,转身向宫内走去。何成无所适从,犹豫了一下跟在后面。狄明则闭上了眼睛,一动不动地呆站在原地。

  似乎过了很久,又似乎只在转瞬之间,承乾宫门被轰然撞开,潮水般的勤王兵士涌了进来,有些前去追击败退的散兵,有些手执长枪围向了狄明。

  层层枪刃逼近眼前,他仰首深吸了最后一口血腥的空气,足下突然用力,跃至半空挥剑劈下,却又在众兵士长枪刺出的同时,主动松开了手指,让自己的身体与剑锋一起,重重坠落。

  四月二十,午时一刻。

  宫城叛军或诛或降,各殿各苑皆已肃清,大战终至尾声。

  萧元启形单影只,迈步走上朝阳殿前高高的长阶。与一个月前的兵变不同,羽林守卫们并没有逐殿血战,抵抗到最后。所以大殿外空旷的庭院中只有潮冷的雨水流淌,未见半分血色。

  推开殿门,依然是巍巍明堂。金阶之上的御座空空荡荡,座上龙首须目肃然,俯视下方。

  阴雨天气长殿无灯,光线略显昏晦。萧元启将长剑倚龙案而放,整理衣冠坐了下来,仰头望向殿顶描金雕花的宫梁。

  廊外似有兵士整齐跑动的声响,他默默计算着步数,等待闭掩的殿门被人粗暴地撞开。

  但是一切却很宁静。

  两扇正门徐徐开启的时候,只有细微的吱呀声响起,轻缓而又从容。一条身影逆光站立,看不清眉目,也无须看清,因为萧元启知道那个人是谁。

  “长林王爷没有立下诛杀之令,反而亲自过来,想必是还有话要问我吧?”

  萧平旌独自一人迈过殿槛,缓步走到金阶之前,眸色中既有伤感,也有疑惑,“我总归要听一下你的说法。因为我自己实在想不明白,不过是短短数年,勾连外邦、出卖军情、刺杀朝臣、举兵谋逆……你究竟是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的?”

  “难道你真的以为,我是在你离京后才变成这样的吗?”萧元启挑了挑眉,在唇边扯出一个嘲讽的笑容,“你想不明白,只是因为你从来都不在乎吧?无论是宗室还是朝堂,无论是大梁还是东海,你们要么对我不屑一顾,要么就拿我当作棋子。这浩浩天下,如果没有走到顶端,又何尝会有人真正关注我?”

  萧平旌眉心拧起,失望地摇了摇头,“这些居然就是你的理由?无关你自己的权欲、贪婪和野心,全都是他人之责吗?萧元启,你抱怨世间冷漠人情淡薄,可你对待这世间,到底又有几分真心?”

  萧元启面上并无一丝悔意,手扶龙案站了起来,“自古成王败寇,你赢了,自然能站在这里振振有词地教训我,可是如果没有你横插一手,如果我得了江山开创大梁盛世繁华,百年定论又有谁能说是我错了?”

  萧平旌轻叹一声:“原来你觉得自己会是一个更好的皇帝……”

  朝阳殿外,雨丝轻薄如雾。萧元时身穿一袭玄底绣金的衣袍,未戴头冠,怔怔地站在长阶之下。

  闻讯而来的岳银川匆匆赶到,与旁边撑着雨具的东青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大致明白拦阻不住,忙上前行礼,低低地叫了一声:“陛下……”

  萧元时转头看见是他,关切地问道:“……听说岳卿最先入宫,你可有见到元嘉和元佑?”

  岳银川抱拳答道:“请陛下放心,两位小殿下还算安好,只是受到了惊吓,有些轻伤,已接入内苑安置休息。”

  萧元时微微吐了口气,垂首默然片刻,终于鼓足勇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

  四周清寂,细雨如针。长阶顶端的殿门大大开敞,萧元启的声音经过空旷殿堂的回荡,传到耳中时格外清晰尖锐,既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刺痛,又促使他的脚步迈得更快。

  不过是些逆耳之言,早已听得够多,不怕再听。

  “你说的没错,我不甘心,不服气!那个萧元时……他除了会投胎以外,论资质论才干哪一点能比我强?自小娇宠,性情优柔,识人不明,毫无决断,听政了这些年,朝务军务他有过什么长进?平心而论,面对这样一个平庸之君,难道你长林府当年……就真的没有失望过吗?”

  萧平旌背对殿门而立,无法看到他面对这句质问时的表情,只能听出他语气安宁,“陛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的将来不是你现在就能看到的。”

  长林府当年究竟失望过没有,其实这个问题萧元时也曾默默想过,但是到了今时今日,经过眼前这些血雨腥风,问题的答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丝毫不值得再继续纠结。

  萧元启冷笑了数声,也没有再接着追问,“好吧,就算你说得对,萧元时的将来会变成怎样我看不到,可是长林王,你就敢说自己一定比我看得长远吗?此刻你拼力保他,并非坚信他是一代英主,而只是因为他生为嫡长,承袭皇位,占着大义名分而已!自古江山有能者据之,我如果有执掌天下的机会,谁能断言我一定不如那个黄口小儿?”

  “你能问出这样一句话,可见并没有明白自己究竟输在了哪里。”萧平旌摇了摇头,语调既悲凉又愤怒,“没错,陛下的将来尚是未知之数,但是萧元启,你是个什么样子早就清清楚楚。东境十州沃野城池,被你变成一片战火焦土,数十万军民的尸骨,在你眼中不过就是进阶之途。而你居然还敢问自己为什么没有执掌天下的资格?你若心无家国之念,不爱惜江山百姓,那么天下于你,到底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萧元启咬唇不答,突然间将发红的眼眸转向殿门外,抬手用力在龙案上拍打了数下,“陛下来得这么恰到好处,实在让人高兴。您看,我与长林王聊得投契,正想要好好恭喜一下他呢。”

  萧元时笔直地走到大殿正中,面无表情地问道:“恭喜他什么?”

  “我替他除掉了荀白水,除掉了宫里的太后,如今自己又一败涂地。算起来,长林王在朝中已无对手,那他和至尊宝座之间,似乎也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吧?”

  这句话充满了难以言述的恶意,萧元时的面上终于露出怒气,猛地前冲一步,抬手指向他,“长林王府如果真的有心,从很早很早的时候起,金陵朝局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朕也许远不如先帝睿智,但什么是真心,什么是挑拨,你以为朕听不出来吗?”

  面对少年君王尖锐的怒意,萧元启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他扶案大笑了一阵,俯身拿起旁边的佩剑,抽出半截剑锋,伸指微弹,“我知道自己身犯凌迟大罪,已是无路可逃。看在先祖血脉的分上,看在你我也曾经算是朋友的分上,请问长林王……能否单独与我一战?”

  同荀飞盏的反应几乎一样,萧平旌也没把这个末路之人的挑战放在眼里,只是因为小皇帝在场而更显谨慎,先低声向他请旨:“逆贼将死,不过是这点心愿,微臣有心成全他,还望陛下允准。”

  他既然同意应战,萧元时也不好反对,只得点了点头,由岳银川和东青护卫着退至殿角。

  武者之间,单打独斗的挑战极少会被人拒绝,萧元启对这一点早有把握,出言问过之后便闭目调息,直到下方传来一个“请”字,方睁开双眸,自御阶之上跃身而起。

  两剑相击,寒光纵横。这场战局一开始竟是以硬碰硬,打得不相上下,令观战的岳银川和东青大感意外,急忙护着萧元时退到更边角的地方,并肩挡在身前。

  至猛至烈终难持久,数十招后,萧元启的内息开始不稳,渐落下风,数次格挡皆显勉强,步法开始凌乱,萧平旌从来不知道他的真实武功竟如此之强,最初的惊讶之后便被激起了好奇之心,有意研究他的剑法,反倒控制自己收了些力,有意延长战局。萧元启很快察觉到了这一点,面上露出羞恼之意,突然间大喝一声,凌空跃下,以剑为刀当空劈下。

  萧平旌声色未动,剑尖以奇诡的角度轻挑,贴住击下的锋刃顺滑而上,击中剑柄护手,将对方的右臂震开,趁着空隙一掌击出,正中他的前胸。

  有了当年墨淄侯的严苛打磨,萧元启的耐受之力远超旁人,身体在被击中的刹那间缩胸后坠,稳住了丹田,反借掌击之势顿地反弹,手中长剑飞旋掷出,就如同他与荀飞盏交手时一样,幻出了一实五虚的六道剑影。

  这招金乌水月令萧平旌也吃了一惊,急速应变,剑尖连续挑破两道幻影,却未能挡住真实的剑锋破空而来,越过封挡,直冲他的咽喉。

  观战的三人吓得僵住,东青惊呼一声猛扑向前。

  眼见剑锋袭来避无可避,萧平旌突然抬起左腕挡在喉间,叮当一声脆响,空中来剑被猛地弹开,对面的萧元启正好追剑而来,剑柄错位脱手,又收势不及,只得双掌击出。他的内力根基到底还是逊了一筹,掌心正面相接,立时被震得门户大开。萧平旌猱身而上,反手将剑柄重重击在他胸前,只听得一声骨裂,萧元启的身体被击飞了数尺之远,还未砸地,一口鲜血便已喷出。

  东青此时方才扑到了主将身边,握着他的手臂全身颤抖。萧元时也甩开岳银川的手急奔过来,连声问道:“怎么样?没伤着吧?”

  萧平旌深深吸了口气,抬起自己的左腕。只见腕间银环焰纹之间,一点剑痕深凹,几乎快要刺透环面,心头不禁暗暗道了声侥幸,微有余颤。

  “看起来我学得还是不够到家,”萧元启从地上半撑起身,又吐了口血,“不过好歹也值得试一下,万一有这个运气得手了呢?”

  萧平旌双眉深锁,仿佛仍然觉得难以置信,“我虽知你勾连东海,但却没有想到你和虞天来之间的关系竟会如此紧密……难道你已经忘了,他可是你的杀母仇人啊。”

  “杀母之仇我当然不会忘记,只可惜上天跟我作对,没有让我一步步走下去,走到报仇的那一天……”萧元启伏靠着金阶笑了一阵,笑着笑着又落下泪来,“但是不要紧,东海已是大梁的死敌,你们这些人……你们终有一天会替我母亲报这个仇的。我说的可对,陛下?”

  萧元时胸中一阵怒气翻腾,冷肃地答道:“淮东三州必会收复,虞天来也一定会偿还他欠我大梁子民的血债。但这是朝廷之责,不是为你母亲报仇。”

  “无所谓你怎么说了,”萧元启的眸色越发平静,倒像是终于丢下了心头的重负,“两国之间必有一战,我在王府书房的密室中留了本书册,凡我对虞天来所知皆在上面,就送给长林王吧,当作是回报……回报大伯父当年教导我军务之恩……”

  两人终究是同族兄弟,萧平旌此刻并没有得胜后的喜悦,叹了口气,转头吩咐东青:“将逆首萧元启拿下,打上重枷,单独关押,以待后审。”

  东青抱拳正要应诺,萧元时却突然发声,“不。”

  众人齐齐吃了一惊,连萧平旌都没听明白,疑惑地问道:“陛下说什么?”

  萧元时面色铁青,眼底满是恨意,指着萧元启直接向岳银川下令,“这个人不配多活一时一刻,无须再审。杀!”

  岳银川本能地想要转头先看看萧平旌的脸色,但又立即意识到了自己此举不妥,硬生生中途止住,听命走到了萧元启的身后,拔出佩剑,剑锋在空中稍停片刻,确认了无人喝阻,这才腕间加力,平平向前刺出。萧平旌不愿细看,早已提前将头转向了一边,但眸色如冰的小皇帝却纹丝未动,从头到尾目不斜视。

  暗红的血流自唇角涌出,瞳孔渐渐散开。僵直跪立的萧元启吐出喉间仅余的一口气,轻声问道:“你能信他到永远吗……能吗……”

  他最后的话语轻若游丝,低沉宛如叹息和呢喃,岳银川不敢肯定只有自己听见,但却希望只有自己听见。

  因为聪慧如他,自然知道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浩浩世间,芸芸众生,没有人能穿透时光的雾障,提前看到未来的结局。

  越是追寻,越易迷失。

  命运中唯一可以真切把握的部分,永远只有当时当下,每一个人内心的选择。

  第四十六章 风起风息

  被后世称为“莱阳之乱”的这场兵变,对金陵朝堂的创伤之深前所未有。本该护卫京畿的皇家羽林根基全毁、片骨不存;五万禁军折损了两万,校尉以上将官仅存数人;近百名朝臣中未死未叛者,唯有狄明一念之仁保下来的那二十来个,留下了一大片待补的空缺。就连抱着满腔忠心而来的勤王大军,也是这一团乱麻之中必须理顺的部分,如何定功,如何行赏,如何遣散,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不能搁置拖延。

  十六岁的少年皇帝意识到了将要面对的重重难关,他越想让自己赶快坚强起来,就越感到难言的孤独与虚弱。回到宫城之后的第一个夜晚,萧元时选择在咸安宫中跪灵度过。当沉重的未来呼啸而至,绝不容许有更多优柔和逃避的时候,他需要先有一点安静的时间,去哀悼专属于自己的悲痛和损失,重新回想人生中最血腥混乱的那一天。

  荀太后的尸身起初和其他死者一样,都是被白布包裹丢在宫城西角门外,等待最后拉运出去焚烧。有两名老太监趁着无人注意,悄悄将她刨了出来,单独抬进一间冷僻的宫室。初夏和暖,等平乱之后再去寻找收殓时,这具尸体自然已经腐坏,实在不好让萧元时看到,所以岳银川当场决定装棺钉死,抬入咸安宫正殿停放,燃蜡挂幡予以补奠。

  逆首伏诛代表了叛乱结束,但恢复整个京城的秩序仍需花费大量的精力。萧平旌匆匆处理完宫城内的急务,天光早已全黑。他想想还是放心不下,连夜又赶来咸安宫中探看。

  守在殿廊下的东青一看见他,急忙迎了过来,不待询问便主动禀告道:“请王爷放心,陛下看上去还好,只是晚祭之后就把身边的人全都遣了出来,到现在已经有半个时辰没听见动静了。”

  萧平旌闻言忙示意身后的亲卫停步,自己解了佩剑与外袍,轻悄悄地走了进去。孝殿内果然一片空寂,只有萧元时独自跪在灵柩之前,默默烧着纸草。

  仓促之间找来装殓的是一副普通的梨木板材,后方供案上的位牌也是临时制出,散发着一股新漆的味道。萧元时盯着铜盆中跳跃的火焰,等待它完全熄灭之后,方才低声问道:“他们说母后做的那些事……她真的做过吗?”

  “根据逆贼心腹何成的招认,供书和旨意都不是假的……”萧平旌在他身侧跪坐下来,安慰道,“不过陛下当时并不知情,也不能由此责怪于您。”

  “不知情,就真的可以当作无关,可以不放在心上吗?”萧元时眼眸红肿,在余烬带起的黑烟里半睁半闭,“母亲和舅舅……他们所做的每一项决定都是因为我。因果相连,岂可分开?我恐怕不能心安理得地……说自己没有罪责。”

  萧平旌并未反驳,颔首应道:“陛下说得不错,有些事情,尤其是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可能轻易抹去。但自怨自艾有何益处?陛下此刻更应该去做的,只能是全力修补。”

  “可是我觉得有些害怕,”萧元时终于转过身,用颤抖的手指抓住了堂兄的衣角,“我怕那个狄明说的对……既然有一半血脉承自母亲,谁能保证将来不会变得像她那样……”

  “陛下!”萧平旌眉间微起怒意,立即喝止,“您愿意自省是对的,可胡思乱想就不应该了。远的不说,就想想当年的老莱阳王吧。他与先帝同父同母,都曾由武靖爷亲自教导长大,可他们两个一样吗?陛下将来是什么样的人,只在于从今日起……您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多日的惶恐伤痛仿佛是一团被薄膜包裹于胸中的火球,一旦破碎爆裂开来,霎时就能燃遍四肢百骸。萧元时扑进堂兄的怀里痛哭起来,发泄般地放任自己嗓音嘶哑,泪水奔流,就一如当年……那个尚不需要承担重责的幼童。

  因为他知道,这将是最后一晚的哭泣,最后一晚的脆弱。

  到了明天,他必须成长。

  次日清晨,年轻的皇帝陛下脱去孝服,下旨无须再多停灵,直接将太后棺木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