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地主-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又没粮了么?”李逍问。
“还有哩,不过节省点吃。”赵婉一边替李逍拿饼,一边答道。
“饭还是得吃饱的,不吃饱饭怎么干活做事呢。今天收入了六千多钱,明天我们先去买些粮回来,以后一天两干一稀,早晚干的中午稀的。”李逍说道。
赵大夫在一边反对,“现在赚了点钱,也不能乱花。咱们这里也四十来号人,每天人吃马嚼的可不少消耗。现在又是大冬天的,也不干多少事,少吃点。你看哪家有一天三顿的,就地主家也是吃两餐的,以后我们还是一天两顿,一干一稀。你们爷们干活的,多吃点,我们这些干不了活的,一天两顿稀的就好。”
“有的时候,得想着没有的时候,这样才能细水长流。”
虽然现在卖黄瓜赚了钱,但毕竟有沉重的债压在身上,赵先生并不觉得轻松。几十口人,现在除了卖黄瓜,也没有其它的收入,哪能就大手大脚呢。
赵婉她们想的是赚钱不容易,要节流。
李逍则在想着要如何开源,光靠卖黄瓜肯定也不行的,空间的土地也有限,只能种这么多,再说长安虽是帝都京城,可这个高端市场也就这么大,黄瓜越多,那价格就会越走低,量加大其实也不会有更多的收益。
最好的出路,还是应当再寻找其它的开源方式。
手里有几贯钱,又有这几十号人,还是应当再找一个收入来源,只不过现在做点什么,他确实还没有想到。
守着火塘,茅草屋顶和泥墙柴门便把寒风关在外面。
一碗粥,一块饼,大家也吃的很高兴。
听他们吃的吧唧嘴的高兴劲,似乎在吃山珍海味呢。
“三郎,今天我们留在家里的人已经上山砍了些茅草回来,又挖了些土,明天就可以把茅草编一编,把泥和一和,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把这几座屋顶翻一翻,把墙补一补。”
赵大夫如今算是这个大家族的家长,一边吃饭他一边向李逍汇报下家里的进展。
“我们打算先把这几座屋子修补下,然后再在旁边盖几座新的,一座是你和婉儿的,另外几座是刚来的这些兄弟们的。”
“嗯,挺好的。”李逍点头。
“我呢是这样想的,现在大家每天有饭吃,修补下屋子盖几间茅草屋也费不了多少功夫,不能光吃不做,坐吃山空。咱们这里是秦岭山里,别的没有,树木柴多,我想着咱们在山里挖几座木炭窑,咱们没事就进山去砍柴来烧炭,烧了炭拉到长安去卖,天越来越冷,这时节炭正值钱呢。”
“我们妇人也可以去帮忙砍柴烧炭。”赵婉在一边道。
“我们也可以去。”几个半大小子也跟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小小年纪也知道要出力帮忙。
“砍柴烧炭?”李逍想到了卖炭翁的故事,冬季里砍柴烧炭倒也是穷人的一个营生,这比起直接砍樵卖柴,倒是更好些,可烧炭也是个辛苦的活,还赚不了几个钱。
尤其是让妇人孩童们去烧炭,李逍不赞成。
“妇人在家持家才是正道,外面的活自有男人干,孩子们更不应当去做那些活,你们还小,我的想法是,咱们这庄上也有七八个孩子,有的半大不小,有的也开始懂事,不能就让他们这么放着,得让他们读书。”
“读书?”李逍的话一出口,整个屋里的男女老少们都惊住了。
一个贫穷的小庄子里,一群苦哈哈的庄户,谁又敢想过要让自己的穷小子读书?
想都不曾想过,也不敢想过。
第20章 激将
“不读书,就是睁眼瞎,一辈子没见识,难得出头。”李逍嚼着很有韧劲的饼子,一边道。
“说的好!”
支持李逍的是杨大眼,这位曾经的私塾先生,在最无路可投的时候,曾经毅然加入到了农民军造反的前教书先生。他是这庄子里唯一真正读过圣贤书的人,他很清楚读书是最难改变人命运的。
赵先生也读过书,但只是以前学医时跟师傅认的几本医书。赵婉识些字,也只是跟赵先生学的。李逍李贞都识字,那是过去家里条件不错,请过西席先生开蒙。
其余的人,哪个不是目不识丁,大字不识一个,倒下的扁担都会认做一。
“读书,供不起啊。”
赵先生叹道,他自己是识的一些字的,因此也是知道读书的好处。大唐开国也几十年了,推行科举制度,考试取士。虽然说那跟普通的寒门子弟没什么关系,要参加科举,也是得论出身的,还得到京师投行卷,找到那些达官贵人们做保推举,一般的寒门子弟哪有这种资格呢。
可读过书开过蒙,就不是睁眼瞎,哪怕不走科举这条路,去做学徒伙计,也是不错的,将来若是学个账房什么的,那收入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若是有机会进衙门做到个书吏,那更是不得了。
但读书虽好,可却不是一般人供的起的。
一般的士族地主倒好说,家里有条件。可普通的百姓,哪个有财力供养一个小子读书。
“咱们杨先生以前就是私塾先生,后来跟我一起跑江湖,做我的账房先生,他是读过圣贤书,也为许多孩童开蒙过的。现在杨先生年纪也大了,我想以后就让杨先生做我们庄上的先生,教我们的孩子开蒙读书。”李逍说出一个计划。
赵先生笑道,“我就说一直觉得杨老弟不简单,原来还是个有学问的人,了不起。”
杨先生笑着谦虚道,“也就是早年读了些书,其实文不成武不就的,当了几年私塾先生,穷学穷一介而已。若是大家不怕我误人子弟,我倒是愿意再重执乾教鞭。”
杨先生愿意教孩子们读书,这自然是让大家欣喜的事情,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好几个问题。
这年头,官立学校虽有,但极少,州县城中才有,往往一县才一所,能进入里面读书的几乎都是地方的大族豪强,普通的地主子弟都进不去,更别说穷百姓家的孩子了。
没那个名额,也负担不起。
许多地主家,都是一个宗族举族之力建一个族学,请一个先生来教导本族子弟,族中出大头,而学生家长则要出点束修,也就是给老师的学费。
束修虽然不贵,也就是年节时送点肉,可就这个也不是一般人家支出的起的。
现在杨大眼愿意教孩子们读书,首先解决了没处读书的问题,毕竟官学进不去,别人的宗学也一样进不去,学校都进不了,谈何读书。
哪怕能进别人家学校附学读书,可这每年的束修也是一笔开支,现在杨大眼愿意教,那这束修肯定也不用那么多,毕竟是自家人。
“书本、纸墨笔砚也不便宜。”赵先生又道。
杨大眼对教书很有热情,“书的问题好解决,给孩子们开蒙,一开始也不用教什么深奥的,弄两本蒙书就行。其实都不用买,买点纸笔,我自己可以抄写出来。孩子们跟着读、写。”
李逍点头,“纸墨笔砚虽贵,但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笔开支由公中支出,只要读的好的,我还有奖励!”
“爹,我不想读书,我要干活挣钱。”
一个少年站了起来道。
李逍望过去,发现这是庄里孩子中最大的一个,穷人孩子早当家,这孩子估计也有十岁了。在庄户人家,这岁月的孩子确实已经算是半个壮劳力了。
孩子的爹是个朴实的庄家汉子,看着估计有四十,但李逍估计他其实也就三十左右,穷苦百姓大多这样,外表看着比实际年龄要大上十岁都可能。
汉子从没读过书,对读书人是最敬畏的,本来听到李逍愿意让孩子读书,还愿意公中出钱供养,高兴不比。现在一听自己的儿子居然不愿意读,气不打一出来,二话不说直接就是一巴掌扇了上去。
“我打死你个怂娃,你说啥咧?”
那个被打的少年平时大家叫他黑娃,也没有个大名,虽然被打了,却很倔强。
“我不上学,我要干活养家。”
汉子气的上去又是一巴掌,李逍连忙出手制止。
赵先生在旁边解释,“这黑娃平时最是听话,年纪虽小,却十分懂事。他娘一直身体不好,家里下面又还有三个更小的娃,家里拉了不少饥荒,平时稀饭都经常断顿。黑娃懂事,想帮他爹哩。”
李逍听了很感动。
后世很多这个年纪的孩子,哪里懂的体谅父母,只知道一味的索要,甚至经常能看到不少孩子就因为父母不让玩农药,就拿刀弑母的新闻。还有些为了玩游戏,甚至偷偷拿父母的手机充钱,甚至是打赏游戏主播的,父母辛苦存的七八万块钱,被他们这样偷偷的花钱。
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姑娘,甚至把父亲的几万块救命医药费偷走,拿去见网友的。
“大哥,你别打这孩子了。黑娃,你好好跟杨先生读书,至于你家里困难,我们都知道,我们也都会帮助你家里的,你不用担心家里。你想帮家里,就好好的读书,读了书,将来才更有用,以后才能更好的回报你的父母,照顾你的弟弟妹妹们,知道吗?”
“三郎哥哥,我想跟着你做生意,我想赚钱。”黑娃很执拗的道。
“碎娃,你才多大,你现在需要的是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至于将来,家庭的担子自然要交到你的肩上的。你在那之前,需要的就是让自己的有足够的能力,这样才能挑的那副担子。”
“我不想读书。”
“黑娃,你是不是怕?怕自己年纪最大,是大哥哥,可以后却读不过那些年纪小的弟弟们,会没面子?”
“我不怕。”黑娃不服气道。
“我看你就是怕,黑娃,你要是不怕,那你就好好去读书,我话先放在这里,我给学堂里成绩最好的孩子,每月赏六斗小米,你若是能得第一,这六斗小米就是你的。你现在去给人干活,一月能挣到六斗小米吗?赚不到,所以你要是真有本事,就好好读,得第一,拿这六斗小米,也相当于赚了一份工钱,能够照顾下家庭。”
“敢不敢?”
李逍发出奖赏,学堂里每月打成绩,第一名奖六斗小米,第二名五斗,第三名四斗。前三名才有奖励,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
黑娃被李逍一激将,果然不服气的瞪大眼睛应下了。
看着他那副样子,大家都哈哈的笑了,果然是初生牛犊。
第21章 大姨妈和红糖水
(感谢林简和书友201的打赏,谢谢。)
砍柴烧炭李逍是不会去弄的,累死累活不说还挣不到几个钱,指望着靠砍柴烧炭发家致富根本不可能。
有道是十里不贩菜、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粜,这说的就是古代交通运输条件下的几样生意不能做,卖菜的不贩到十里外去卖,卖柴的也不贩到百里外去,卖米的也不会贩到千里外去,因为仅运输成本一项就能让人承受不了。
蓝溪距离长安虽只八十里,但要砍柴烧炭,就得到秦岭的大山深处去,山路弯弯,路长且难,又是砍柴又是烧炭,烧出来后还得自己想办法运到长安去卖,一来二去的,真赚不了几个钱。
晚饭后,也没有什么夜生活。
烤了一会火,各人就各自回家了。
婉娘在火塘上给李逍烧了水洗脸洗脚,温柔体贴无比。
屋里也没点灯,就从火塘里铲了一些木炭火放在一个破陶盆里放在床边,既当照明又取暖。
坐在床上,李逍还是有些别扭。
昨夜讲了一晚的故事,好不容易天亮。可今天晚上怎么办呢?
正当他有些不知道要如何是好的时候,赵婉有些害羞的对他道,“相公,奴家今晚不能伺候你了。”
“怎么了?”李逍还以为她哪里不舒服,结果她哼哼唧唧好半天,才说出原因,原来她来了大姨妈。
听完后,李逍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来的好来的妙啊,这个时候来大姨妈,真是时机刚好,倒是解救了他当下的尴尬处境,要不然,总不能新婚燕尔的,迟迟不圆房吧,那样婉娘岂不会伤心不已。现在好了,来大姨妈了,这可是不可抗力。
“那你这几天可得好好休息,别太操劳累到身体,尤其是不要沾冷水也不要出去吹冷风。”
“多喝点开水,对了,我明天去街上买粮时,给你买点红糖来,冲点红糖开水多喝点。”
婉娘既害羞又感觉暖心,丈夫对自己这么体贴。
“相公,没事的,就是这几天不太方便,忍几天也就过去了。别买糖,太贵了。”
婉娘这么一说,李逍倒是想起来,这年头糖确实是很贵的,尤其是蔗糖。他跟婉娘仔细的打听了一会,原来如今的糖还真是奢侈品,市面上吃的更多的还是如蜂蜜糖和麦芽糖这样的糖,只有贵族之家才吃的起蔗糖。
而此时的蔗糖一般称为沙糖,又称为霜糖。这种糖其实是贞观之时才改进的一种蔗糖生产技术,最初是贞观之时古印度的摩揭它国进贡的一种蔗糖受到宫廷喜爱,皇帝李世民遣使到摩揭它国求取这种沙糖的制作之法,得到这种制糖法后让人加以研究改进,扬州地方官员以甘蔗试生产,最终得到的糖不论品色和味道均远胜摩揭它国所产,于是就有了如今贵族上层极受欢迎的霜糖、沙糖。
“沙糖是黄色的?”李逍倒是很意外。
按婉娘说的,如今长安的霜糖主要是岭南所产,那边的天气适合种植甘蔗,制作出来的霜糖味道好,但这种霜糖并不是李逍原以为的那种白砂糖。
蔗糖是蔗糖,也是用火的热能来蒸发制作出糖,可不论是摩揭它国还是如今的大唐,都还不懂得如何更好的提炼制作白糖。
最好的霜糖,也只是黄色的砂糖,实际上应当叫黄砂糖,根本称不上霜糖,更不能叫白糖了。
至于红糖,也没有,黄砂糖外还有一种糖,颜色则是黑的。
白糖、红糖,现在都没有。
哪怕是当今皇后,来大姨妈了,外一痛经,也是不可能喝红糖水的。
李逍若有所思,感觉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发财的新门路啊。
白糖在后世那是极普遍的一个东西,事实上中国古代很早也就开始利用甘蔗制糖,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柘浆,也就是稀的液体蔗糖,再后来又有了石蜜,这种石蜜则是比较粘稠的一种半固体蔗糖了。
到了晋代后,取蔗汁为砂糖,这就是外表呈砂砾状的结晶糖,颜色为黑色。再到如今大唐吸取摩揭它国技术制作出来的霜糖,颜色为黄色,技术越来越强。
而从黑色的砂糖到黄色的霜糖,也体现出了这些年大家对糖贵贱的一个标准,就是越白越值钱,越白越受欢迎。
黄的糖比黑的糖更受欢迎价格更高,若是能够提炼出真正如霜一样的白糖,那就更不得了了。
霜糖的关键还在于有一整套的蔗糖提纯和脱色工艺。
此时大唐的霜糖用的是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上黄泥浆。
本质上就是用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抽取白糖,只不过这种方法还不够先进,制作出来的霜糖其实还不够白,而是偏黄的黄白色。
可就算如此,这种不够白的霜糖,依然是如今市面上最受欢迎,价格最高的糖,比麦芽糖、蜂蜜糖都贵的多。
如今一斗粳米十一钱,而一斗盐要一百一十钱。
而霜糖呢?
价格贵的离谱,一两银买三斤糖,糖居然用银子买,可知多贵。大唐金银不是直接的货币,多是用做赏赐,而且大唐本身的银产量也极低。
市面上金银铺里,现在一两银子能兑换大约一千六百文钱。
一两银买三斤霜糖,一斤糖得五百多钱,这价格是盐的二三十倍,是大米的二百多倍。
买斤糖得五百多文钱,若是买粟米,两文半一斗,都能买上两百多斗了,够庄里大家吃上一冬的口粮。
“婉娘,现在最便宜的沙糖多少钱一斤?”李逍来了精神,若是买点纯度不够的黑糖再来提纯加工一下,变成白糖卖出去,想必这会是一个发财之路。
“最便宜的沙糖?最便宜的应当是颜色不白,比较黑的沙糖了,但也不便宜,一两银子可买十斤。”
“差价三倍多,有利可图啊。”李逍捏着下巴笑道。
“什么有利可图?”
“婉娘,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有一个秘方,能够把黑的沙糖提纯为霜糖。咱们买来黑糖,提纯变成霜糖,转手就能翻三倍的卖出。”
婉娘惊讶的睁大眼睛,“相公别说笑,哪有这种本事。”
“真的,不信我明天就提炼给你看!”
第22章 岂有此理
婉娘对于李逍说自己会炼制白糖,深表怀疑,这十分让李逍不服气。
男人怎么能让女人怀疑不行呢,叔可忍婶婶也不可忍。
这一晚上,李逍就躺在床上一直在脑子里想着如何提炼蔗糖提纯脱色之事,后世之时工厂生产白糖,普遍用活性炭脱色提纯。不过活性炭不等于普通的木炭,李逍现在没法弄活性炭,想来想去,还是黄泥浆脱色法最简单又直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