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政事堂中,宰相们已经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势成水火。你说对的,那我肯定就是说错的。
  这种情况是李治一手推动的,也是他乐于看到的,他需要李义府这些人来对抗长孙他们,甚至是将这些元老赶出朝堂,为他夺回权力。
  “刘洎子刘弘业当年既然是中书舍人,那朕看可以下诏令他回京,再授中书舍人之职。另恢复刘洎清苑县男爵位,赐予刘弘业承袭,并赐还刘洎当年被籍没之财产田宅等。”李治朗声说道。
  他没直接说翻案,可却要给刘洎恢复官职爵位,还让他儿子回京做官、袭爵,这意思还不明显吗?
  “陛下,臣老迈昏庸,没有能力再继续留在中枢辅佐陛下。臣乞骸骨归乡!”褚遂良看着今天的形势不妙,气氛紧张,皇帝是铁了心要将他赶出去。
  他也明白,再不识趣,那就不仅仅是丢官这么简单了。皇帝连当年刘洎冤案都翻了出来,这就是在警告了。
  褚遂良想体面退出,可李义府却已经不肯了。
  既然把当年的旧事翻了出来,那岂是这么好就能了结的。
  “褚遂良身为宰相,却品德不端,构陷同僚,这种人怎么能担任宰相?现在出了事情,又想拍拍屁股走人,这怎么可能。陛下若不是加以惩戒,那以后岂不成了极坏的榜样?”
  李义府露出了獠牙。
  “陛下,当年的事情早有定论,何必再翻?褚相受命辅佐陛下,也是劳苦功高。”韩瑗劝说。
  许敬宗站出来,请求皇帝惩治褚遂良,“论制当贬。”
  李治目光扫过一众宰相,却只是闭口不答。
  褚遂良起身出列,在众人的惊讶之中,来到皇帝座前。
  他将自己的笏板放在地上,摘下了自己的官帽,然后跪在皇帝面前开始叩头。
  “老臣愧对先帝托孤顾命之托,老臣愧对先帝,有罪。”
  说一句,褚遂良在地上重重叩一下。
  咚咚咚的叩地,很快额头上全是血,血流满面。
  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把李治都惊到了。
  顾命宰相叩头请罪,血流满面,这传出去,还不知道变成怎么样呢?惊过之余,李治开始是又气又怒,这个老匹夫,这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挟迫自己,他是不肯被贬官,想要体面的致仕。
  李治平时脾气很好,可骨子里却又很执拗,最是吃软不吃硬的那种人。
  褚遂良不来这一套还好,他本来还想着就让褚遂良滚蛋算了,拿捏一下没马上同意,也不过是为了压一压他,谁能料到这个老匹夫,居然倚老卖老来这一套。
  “褚相请起!”
  褚遂良却根本不理会年轻的皇帝,他继续叩头,一边叩还一边开始陈述当年他跟着太宗皇帝时的事情,甚至说起当年太宗病重驾崩前,在御榻前拉着他的手,向他托孤顾命之事。
  李治此时哪听的进这些话,越听越觉得褚遂良是在向他倚老卖老,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忍不住一拍御案。
  “够了!”
  “来了,将褚遂良拉出去。”
  “老臣有负先帝所托啊!”褚遂良还在大叫,可李治已经听不下去了。
  数名千牛备身步入殿中,一左一右的扶起褚遂良就要拉他走。
  褚遂良见事情朝着自己没预料到的方向发展,也是有些意外,他挣扎着拒绝出去。
  长孙无忌和来济、韩瑗等人也开始为褚遂良求情。
  可越是这样,李治越怒。
  李绩这个时候站出来,对着褚遂良说道,“褚相也是一代名臣,两朝元老,怎么如今临老了却做出这样糊涂之事来呢?跟一无知妇人一样,撒泼打滚,太失体面,将陛下置之何地?将朝廷脸面置之何地?”
  李治气的站起来,挥发怒道,“将他拖出去!”
  这下千牛备身再不管褚遂良如何撒泼,架起他就往外拖。年迈的褚遂良如何是四个年轻千牛的对手,叫嚷着还是被越拖越远。
  人被拖出去了,可李治还是愤怒不减。
  “毫无体统,居然已经昏庸到此等地步。拟诏,削夺褚遂良河南郡公爵位,罢褚遂良同中书门下三品称,罢中书令职,贬为潭州都督,令他三日之令离京赴任。”
  一贬到底。
  不过还是留了一点脸面,潭州,原为长沙郡,武德三年改为潭州都督府,管辖七州三十四县,潭州都督府是中都督府,都督三品职。
  隋炀帝废除总管府之后,到唐高祖武德初又恢复了,不久改名都督府。一般置于“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唐初规定,管十州以上的为大都督府,不满十州称都督府。玄宗开元时进一步规定,户满二万以上为中都督府,不满二万为下都督府。
  大都督一般由亲王遥领,都督既管军事也管民政,但如褚遂良这样的朝中大臣贬职,一般称为左降官。这种官虽然有官名,但其实到了地方并不能任实职。褚遂良就算到了潭州当都督,虽然依然是三品,可潭州都督府的实职却将由别驾和长史、司马代理分管,他只是有名无实而已。
  尤其是潭州远在长江以南,当时的潭州设置都督府,可知这是边远蛮荒之地,褚遂良这一去,也算是一脚踹到了底。
  长孙无忌上前,想要再为褚遂良争一争,可李治却已经狠甩袖袍,大吼一声此事就此决定,再无更改。
  长孙无忌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咬牙闭上了嘴。


第207章 暴尸三日
  两朝元老褚遂良就这样狼狈的被拖出了朝堂,殿中的宰相们知道,如无意外,褚遂良这辈子都别想再进入这座政事堂议事大厅,甚至这辈子可能都回不到大唐的权力中心长安城了。
  新贵派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是满脸兴奋,这是一场极有意义的胜利,这标准着过去高高在上的元老们也不过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而已。褚遂良倒了,剩下的几个又还能坚持多久,以后就是他们的天下了。
  御史大夫宇文节眼里更是露出了大仇得报的得意,虽然做为宰相,他本来不应当这样小器,可当初他做侍中的时候,可没少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对搭档合伙坑害,上次要不是皇帝力保,那么现在呆在潭州当都督的可就是他了。
  李绩和长孙无忌都沉默着,两人做为主持朝政的重臣,今天表现都一般。
  “陛下,褚遂良既被罢相贬官,那么中书令一职空缺,中书省不可一日无长官,还请陛下早选任贤良。”许敬宗趁热打铁。
  在唐初之时,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是宰相之首。但在贞观末年开始,左右仆射被削弱,中书令成了龙头老大。褚遂良被赶出朝堂,中书令这一要职空缺,谁不盯着?
  许敬宗眼下职务是中书侍郎,正是中书省次官,他巴不得自己更进一步。哪怕当上了中书令上面还有知中书门下二省事的长孙无忌,和知尚书省事的李绩,那他也一样能在宰相里排到第三的。
  不过李治显然有他自己的打算。
  “太师长孙无忌检校侍中,加封扬州大都督。”
  “太尉李绩检校中书令,加封并州大都督。”
  “于志宁迁尚书省左仆射,许敬宗迁尚书省右仆射。”
  ·······
  出人意料的任命,甚至事先没有跟宰相们商议过,突然抛出来,而且明显就是不容更改之意。
  长孙无忌和李绩仍然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衔宰相,但两人有官衔里少了两个重要的职衔,一个是长孙无忌的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和主持朝政,二是李绩的知尚书省事和主持朝政。
  知,是唐朝官员任命的一个名词。朝廷对官员的任命用词里有许多种形式,比如拜、授、除、迁、转、进、贬、充、试、检校等,不同的用词代表不同的含义。
  比如知,意为兼理某官职务,非正拜,由诏敕委任,无职不可由敕旨以他官知其事。
  啥意思?
  意思就是官职前加个知字,这就相当于不是正式委任,只是兼任一下某职,而且这种任命,不是通过朝堂正式程序,而是由皇帝的诏敕委任的,可以绕过政事堂和吏部的那套流程。
  知尚书省事,相当于兼任尚书令的职事,但不等于尚书令的官职。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兼管二省的事务,但不相当于中书令和侍中。这是李治诏敇委任二人的兼职,二人也各有本职。
  现在,两人都没有这个知省事的职了。
  李绩是检校中书令,检校,在此时是代理的意思,不是正式的中书令,是代理中书令此职,相比知中书省事,这还又有不同。虽不是正式官职,但不是兼职了,而且检校职,也一样要经过政事堂的。
  长孙无忌也不再兼管中书和门下二省了,他现在只代理门下省的长官一职,只管一省。
  之前两人头上的主持朝政衔也没了。
  现在,理论上来说,长孙无忌和李绩这两个宰相,与其它政事堂的八个宰相一样,都是一样高低,没有谁高谁低了。
  这相当于恢复到了过去的惯例,但在这个时候恢复,还是透露着不同的意思的。
  “臣领旨。”
  李绩没有犹豫,上前谢恩领旨。主不主朝朝政,他其实不在意,而从知尚书省事到检校中书令,换了一个省主管,但权力其实还更大些,毕竟如今是以中书省为主。
  皇帝当初让他主持朝政本就是要平衡长孙无忌的,李绩哪会不懂呢。
  倒是长孙无忌,怔怔出神好一会,也没有上前谢恩领旨。
  从当年李治刚登基时的一人主管三省,到现在成了检校侍中,长孙无忌心情是复杂的。老伙计褚遂良刚倒下,他也紧接着被安排了。
  “臣许敬宗谢恩领旨。”许敬宗见长孙无忌一直不吭声,自己倒有点急不可耐的上前谢恩领旨了。
  尚书右仆射总比中书侍郎强,右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侍郎只是次官,而且中书省还有两个侍郎,这能一样吗?
  李治见长孙迟迟不应答,问,“太师可是有何意见?”
  长孙无忌回过神来。
  ‘陛下,大都督之职向来由亲王遥领,臣不敢担任。”
  大唐有都督府四十一个,都是在紧要之处所设立的。都督掌诸州兵马、器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职责就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论起来,职权当初是极大,这是在隋朝总管府的制度上传下来的。
  四十一个都督府,其中有五大都督府,以潞、益、并、荆、扬五州为大都督。
  李治让李绩和长孙无忌担任扬、并大都督,其实也只是遥领,因为这两人为宰相不可能出京任职,跟其它大都督一样,由亲王遥领,也就是挂个名而已。
  这都是惯例了,长孙无忌却要以这个为借口拒绝,名为拒绝大都督任职,其实是不肯接受皇帝对他的官职调整了。
  “太师,大都督之职向来为遥领的。”李绩似好心提醒,其实是在告诉他,如今情况,你愿不愿意,这事情其实都是没的改变的。
  政事堂里,现在还有十个宰相,褚遂良被拖出去之后,现在元老派和新贵派的力量对比,可是四比六。兼之这又是皇帝提出来的调整,有新贵派全力支持,长孙无忌同不同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以说,一步错步步错,如今的朝堂上,长孙无忌是已经毫无优势。
  于志宁这个时候也站出来领旨谢恩,接下了从侍中迁为尚书左仆射的任命。他不久前还是右仆射,被迁为侍中,没几天又被调回了尚书省了。于志宁话不多说,虽说也是元老派,但明显跟褚遂良有些不同。
  他这个时候接旨,便让长孙无忌孤立无援。
  接下来的政事堂宰相会议,便顺利的把宰相新调整给通过了,同时通过的还有对褚遂良贬官的决定,以及追查纥干承基罪行,将其尸体悬挂长安城门暴尸三日,并将蓝田关镇将赵持满斩首示众。
  纥干承基自杀了也没有,依然要把尸体拉出来挂城头上暴尸。而赵持满也没落到好下场,处以腰斩!


第208章 封爵晋阶
  太极宫很大,可惜始终没有见到美丽的宫女们。皇帝后宫美人三千,其实也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已。
  太极宫深深,但宫人数量不多,宦官、宫女加起来都未必有三千之数,尤其是其中还有半数以上都是年老的。许多宫人甚至都已经白发苍苍,从太极宫还叫大兴宫的时候,就已经进来了。
  太极宫对于李治来说,这是一座权力的殿堂,但对于许多宫女宦官来说,这其实是一座囚笼。许多人进来了,一辈子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年轻漂亮的宫女虽有,但很少,而且都在后宫服侍皇帝,在前廷是见不到的。宫人们没有机会来到前廷,更没有机会离开深深皇宫。
  皇宫的四周,是几座壁城,里面驻扎着禁卫士兵。在北边玄武门外,虽有皇家北苑,但那里更是驻扎着数量庞大,精锐无比的羽林军。
  皇宫深深,宫门重叠,每一道宫门都守卫森严,一道道的腰牌、手令盘查,没有人能够混过去。
  据说太宗朝时,长孙皇后怜惜那些宫人,向太宗请求把一些年老的宫人放出宫去,那时放了上千宫人,许多人都已经在宫里呆了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她们连家里还有何人都记不清了。
  李逍走在太极宫里,就跟在古城里旅游一样,心态平和,并没有什么激动的。
  他的身边还有薛楚玉、程伯献、柳温、刘俊、王方翼、秦雄、李元芳七人,他们七个都是在昨天那场战斗中立下过大功的,皇帝特旨诏他们入宫觐见。
  程伯献和王方翼、薛楚玉、柳温、刘俊五人以前都是在内府当过侍卫的,对太极宫很熟悉,早没有什么激动好奇。
  但秦雄和李元芳两个却还是头一次进宫。
  秦雄当了大半辈子兵,曾经跟随着秦琼也是血战沙场无数次,面对再多的敌人,再危险的战况时,都不曾抖过一下腿。可是此时半百年纪了,走在这辉煌的太极宫里,他却觉得心跳的厉害,手心满是汗水,口干舌燥,甚至腿发软,踩在地上跟踩在丝绵上一样轻飘飘的。
  李元芳倒是好点,可这位打小在河陇长大见惯了那边地荒凉的年青人,虽来到长安有段时间,可头次进宫也是对宫里的这气派奢华震惊不已。
  这红的漆柱,黄的琉璃瓦,彩绘的屋桅,蓝色的窗子,白色的墙壁,还有这处处的假山和花草树木,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宫之中。
  程薛几个对他们的样子倒是意料之中,毕竟当年他们刚入宫时,也一样被这太极宫里的辉煌所震住。
  只是他们看到李逍那一脸平淡的样子,却有点茫然不解。
  李逍笑着道,“我也不是头一次进宫了,这是二进宫,上次我被陛下召进宫一次,只是后来陛下没召见。”
  “就算是第二次来,可是不觉得太极宫的辉煌奢华吗?”
  “挺辉煌挺奢华的。”李逍淡然的回道,这让本来想要看李逍惊跌眼球的几人有些不免大失所望。
  “想当初我刚入宫当差的时候,可是足足半个月的时间,才算是勉强适应了这里呢。”薛楚玉说道。
  一名小宦官在前引领着八人,他躬着腰不说话,但两只耳朵却都竖了起来仔细的聆听着,他听的小心,生怕把一个字给落下了。
  薛楚玉笑着说这次李逍肯定是能见到陛下的,上次还是白身,这次可是六品官员。而且还立了大功,那般凶险的情况下,都还能保住玉米不失,又保了蓝溪乡民安全,这可是极难得的事情。
  程伯献说李逍可能还会被加官呢。
  李逍笑着道加不加官无所谓,若是能封个爵位就好了。
  “你以为大唐的爵位这么好封的,我们几个可都还没有爵位在身呢。”
  大唐的爵位最好的获得方式就是战场上立军功,若无军功,哪怕是宰相,一般也就封个县公郡公的,还是虚衔。
  “你们急什么,马上就要去辽东征高句丽了,到时打几次胜仗,爵位也就有了。”李逍指着程伯献他们笑骂,这些将门子弟,勋戚出身,如程伯献他就是不去打仗,这辈子也是有爵位可继承的。
  他爷爷程咬金是卢国公,他爹是程咬金的嫡子,虽不是嫡长,这辈子不可能继承卢国公爵位,但却已经自己得了个广平郡公爵位。将来,程伯献他爹两腿一升,这郡公爵位不就是他的。
  哪怕他没功勋,到时要降级袭爵,那也起码是个县公爵位啊。而他爷爷可是凌烟阁功臣,两朝元老,这样的功臣之家是可以不降级袭爵的。
  有时也挺羡慕程伯献他们的,投胎投的好,一辈子可以混吃等死就行。不过也挺佩服他们,生于世家豪门,但却没想着做个混吃等死的纨绔,人家却依然想的是建功立业,千里觅封侯,这份雄心豪情相当难得。
  小宦官引他们到了甘露殿前,让他们在偏殿等候皇帝召见。
  “这是陛下的寝殿,也是太极宫第三大殿。皇帝在这里批阅奏章,读书、用膳,以及宣招嫔妃侍寝。”王方翼为李逍介绍。
  皇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极宫、两仪宫和甘露殿。皇宫前朝后寝,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