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强地主或是小士族,不同于关东士族门阀们,他们以前地位不低,在隋末乱世中,以军功起家,在大唐拥有很强的实力。
  尤其是房玄龄做了几十年的宰相,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长孙无忌迫不及待的借着房家不肖子房遗爱来清理房家,并不是他跟房玄龄有多少旧怨,他对房玄龄这个老搭挡其实很敬重,但为了新皇帝的帝位稳固,不得不出手削平了房家,以及房玄龄为相几十年所建立起来的那支很雄厚的关系网,也狠狠的打击了山东豪强集团。
  他的第二刀,则是狠狠的斩向了李唐的宗室,既包括李治的叔叔荆王元景等好几个高祖的儿子,也有几个李治的兄弟,比如吴王恪等人,这些人是宗室中对皇帝最有威胁者。
  第三刀砍向了勋戚,数个驸马都尉,不仅仅是驸马,他们还多是功勋子弟,甚至就是有名的功臣,比如执失思力,比如薛万彻,比如柴令武等,这些人实际上都是属于关陇集团的内部人。
  而且他们还都是有名的武将,功勋高武力猛。
  长孙无忌砍他们,那就是为皇帝削除掉关陇集团内部的威胁,同时也是为削弱一下日益强大的关陇集团,特别是武将集团。
  他这三刀,一刀砍山东豪强集团,一刀砍宗室勋戚,一刀还砍向了自己所在的关陇集团。
  甚至因为这三刀,还让长孙无忌在关陇集团里失分不少,受到许多非议。
  这一切为了什么?
  为了权力吗?如果是为了自己的权力,那他就不会去砍这三刀,起码对于关陇集团的那些人,他只会拉拢而不会打压。
  可是,谁又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呢。
  他损失了自己的名声,大兴房遗爱谋反案,甚至跟皇帝争执也要处死李恪流放宇文节,这不是私仇,都是为了皇帝啊。
  可是今天,皇帝却咄咄逼人。
  以前温驯的狗崽,已经长成凶悍的狼。
  “父亲,既然皇帝已经迫不急待了,那么父亲不如激流勇退,这样也能避免跟陛下矛盾冲突。”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这个问题他想过。
  可他不放心,真的不放心。李治还太年轻了,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毫无半点历练,这样的年青皇帝早早的把持大权,不会有半点好结果的。
  “我不放心啊,我还得再扶他一段路!”长孙无忌叹气道。
  “可是陛下并不愿意父亲保扶他,朝中没了父亲也还有李绩有褚遂良有于志宁等老臣。”
  长孙无忌摇头,“于志宁就是个点头宰相,他什么事情也不会跟皇帝争,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而褚遂良,你以为陛下容不下我又岂能容的下他。再说李绩,也未必就是个忠臣,再看看陛下新近拜的那些宰相,李义府、许敬宗,这些都是何许人也?是被你父亲我给踩下去的,这些人都是奸佞之辈,绝非忠臣直臣,这样的人辅佐陛下,主持朝政,这是天下之不幸。”
  更何况,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
  皇帝一心想要废王皇后,想要废太子,这是他绝不允许的事情。
  尤其是太子,太子可是国本。
  太子为庶长子并无过错,轻易废除太过儿戏,这是动摇国本的大错。他既然还在朝当政,就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武氏?不过是当年太宗的一个才人,这个女人也想当皇后,还想让她的儿子当太子?绝不可能,除非他长孙无忌死了。
  “父亲,何必呢?这天下,是大唐李家的天下啊。”
  长孙冲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长孙家虽是外戚,可说白了也只是李家的臣子。做臣子的,得分清主臣。
  “大唐是李家的,但天下并不全是李家的。”长孙说了一句让人惊讶的话。
  这天下是他长孙无忌和许多功臣将士们一起打下来的,皇位是李家人的,但天下也是其它功臣们的。
  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是他长孙无忌第一个有的。
  这种想法,其实就是自西魏以来的关陇本位法,而这个观念,也正造就了一个延续几个朝代的强大关陇贵族集团。
  不论是西魏还是北周,又或隋唐,一朝一姓皇帝,但几朝的贵族们却依然还是那些人。
  长孙无忌执政以来,固然为了保障皇权,也清除了不少关陇集团内部人,但他一直以来,其实还是在不断的膨胀着关陇集团的,清除的只是那些桀骜不驯威胁皇权的人。
  在长孙无忌的心里,始终还是一个老派的关陇贵族,皇帝由李家人来坐,但这江山,还是应当由关陇集团来撑着的。


第168章 玉米熟了
  李贞吃过一次玉米后,就一直吵着想要再吃。不过空间里就那么一棵玉米苗,整个大唐也是独一无二的,树上还结了七个棒子,但李逍已经舍不得再瓣来吃了。
  一个棒子上六百多粒玉米,长熟之后就是六百多粒种子呢,一粒种子播下长成,又能结两三个棒子,到时就是近两千粒玉米了。
  一变两千,这种量级的增长,是恐怖的。
  七个玉米,就是四五千棵玉米苗啊,现在怎么能浪费呢。
  李逍最近十分勤快,每天都要钻进空间里好几趟。虽然空间里并没有什么野兽害虫,但李逍还是特意拿了些棍子把玉米围了一个小篱笆起来。
  空间里的灵泉水每天浇上两遍,每次来还要撒上一泡尿。
  李逍仔细的施肥,细心的拔去杂草。空间里的时间比外面要快,玉米长的快,杂草也长的快,一天得拔上几遍。刚拔完,过一会进来,又已经长满了。
  小黑狗趴在李逍旁边,似乎还在对这个地方充满好奇,它不明白刚刚还是在房间里,怎么被主人提着脖子后一下子就到了这个地方,四周白蒙蒙的雾气。
  天上没有太阳,可却又很明亮,这里格外的寂静。
  不过小黑很喜欢这里,总觉得呆在这里格外的舒适,似乎身上也没那么痒了,不冷也不热。
  李逍一边拔草一边教训小黑。
  “小黑啊,你可是全大唐第二个进来这里的人了,不,是全大唐第一只进来的狗了,这可是个殊荣啊。这里可是一个神秘的空间,算是神仙遗留下来的一个仙家洞府,我也是无意之中得到的,现在也分享给你了。”
  “不过我还是要警告你啊,带你来了,你就老实点享受这里的灵气沐浴,不要偷偷的趁我不注意又到灵泉里去抓鱼吃。”
  这死小黑,刚才李逍一放它下来,立马撒欢似的乱跑,然后一不注意,就跑到灵泉边上给抓了一条鱼上来。
  也真是佩服它的本事,灵泉里的大活鱼,它也没下水,就在泉边上居然用嘴给抓上来一条。
  或许是灵泉里的鱼特别的好吃,那鱼抓上来,它马上就给狼吞虎咽的吃了,要不是李逍一回头,看到它嘴边还留着鱼鳞,都差点没发现。
  小黑被李逍训,也只是摆了几下尾巴,刚才那条鱼太肥了点,而且格外的好吃,并不如一般的生鱼那般的腥,吃的时候很爽,这会却感觉有些撑了。
  三月里忽寒忽冷的,早晚温差大。但是在这空间里,却十分的舒适,不冷不热。坐在这里,看着玉米一天天的变着成熟。
  看着玉米棒子上的青衣已经慢慢的变的有点黄,看着它头顶上绿色的灰缨,一点点的变成红色,李逍心里美美哒。
  七个玉米棒子终于能收获了,没有什么意外,一个不少。
  哼着小曲,围着玉米杆转了好几圈,再三确认这七个玉米棒子都已经成熟后,李逍小心翼翼的伸手开始摘下米。
  伸手抓住一个玉米棒子,稍用力一拧,巴达一声,一个硕大的棒子应声而断,坠入手中。
  感受着手里沉甸甸的重量,李逍满是欣喜。
  一个棒子可是六七百粒种子呢,回头种下就能长出六七百颗苗来,到夏收的时候,那就又是一千多个棒子了。
  “赚钱了,赚钱了,我赚钱了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一个诺基亚,又手一个摩托罗拉······”
  ······
  长安。
  皇城,中书门下。
  皇帝李治顶着黑眼袋在这里召见宰相们。
  十一位宰相,今天一个不落的都到了。
  长孙无忌手里拿着玉笏板,今天准备跟皇帝硬刚一场,他已经和褚遂良等几位元老通报了关于皇帝有意要废除王皇后的意思,他跟他们通气,达成一致,今天如果皇帝敢再提废后之事,那么他们就要毫不客气的顶回去。
  李治目光扫过一众宰相,十一位宰相明显的分为两班,泾渭分明。一班以长孙无忌为首,这也是此前朝中的执政班子,而另一帮则以李绩为首,宇文节、许敬宗等几位宰相都站在他身后。
  其中除李绩和宇文节原本是宰相外,其余的许敬宗、李义府等都是新拜之相。
  看到这泾渭分明的两班宰相,本来心里堵的慌的李治,总算是心里舒坦了一点,不管怎么说,起码如今这中枢里,不再是他长孙无忌的一言堂了。
  “诸位相国,朕昨日接到雍州府上报,说天现祥瑞,上天恩赐给我大唐一样神物。此物名为玉米,为一种新发现的粮食作物。此物南北皆可种植,十分耐旱,而且产量极高,据说就是山坡旱地,一季亩产也能达到两三石之多。尤其是此物既可春种夏收,也可夏种秋收,高产还易储藏,相当了得。”
  雍州长史上报的这个消息,可是让李治很欣喜。今年关陇、山南皆大旱,旱情还越来越严重,眼看着多地今年都要歉收甚至绝收,夏天可能会有粮荒。这个时候,出现这么一种神奇的粮食,岂不是上天赐予。
  尤其这是雍州府发现的,要知道,这雍州府的长史虽是阎立本,但名头上,雍州牧现在可是李治的儿子代王李弘。
  代王李弘,也正是李治与武氏所生的长子。
  李弘为雍州牧,不过是按惯遥领此职,并不实际任事。可再怎么说,雍州牧都是李弘,李治以为,雍州发现的这样重要作物,那也有李弘的功劳。
  “请问陛下,此事何人所奏?”长孙无忌问。
  “雍州长史阎立本。”
  长孙无忌再问,“臣斗胆再问陛下,请问阎立本所奏之玉米在何处?”
  “阎立本上奏说发现玉米,但并还未上呈,朕正准备让阎立本将玉米呈进宫来一观。”
  长孙无忌哼了两声。
  “无稽之谈,老臣从未听说过什么玉米,更不曾听说过还有什么以前未被发现的粮食新作物,更不相信这什么玉米能够既耐旱,还能在山坡旱地上亩产两三石,更不信其它各种虚妄之词。”


第169章 欺君之罪
  “老臣以为,阎立本这是谎报,这是欺君!雍州府上下,也皆有欺君之罪。”
  长孙无忌这番话,既有对常识的判断,也有对雍州府的敏感。阎立本也是太宗时的老臣了,但此人跟他长孙无忌关系不太好,尤其是原来雍州牧本是陈王李忠。
  后陈王被册为太子,便不再遥领雍州牧,皇帝让代王李弘接任雍州牧,特意从河南把阎立本调来做雍州长史,这其实就说明了阎立本的站位。
  李治不吭声,以眼神示意李绩。
  以前在朝堂上,处处长孙无忌说了算,导致经常无官员开口,这让李治很不满,满朝堂的大臣,居然就没半点意见,处处都由长孙说了算?
  现在,他也有了自己的一班人马,终于不用再单打独斗了。
  李绩本来很安静的坐在那里,听着长孙急急忙忙的去喷阎立本,虽然他觉得长孙喷的太急了一些,毕竟都还没问清楚嘛。哪怕他自己也觉得这个玉米不靠谱,但他起码能保持一定耐心。
  皇帝的眼神李绩收到。
  不管怎么说,他既然已经在薛仁贵的府中向皇帝表了忠心,皇帝也对他的忠心给予嘉奖,事后升他太尉,又让他主持朝政,还知了尚书省事,那么现在他就得站出来了。
  “陛下,长孙太师,老臣倒以为长孙太师说话太过武断了一些。阎长史上奏发现玉米,现在太师无凭无据的,就一口咬定这玉米是假的,说阎长史和雍州府欺君,这未免太过武断。”
  “老臣与太师都为陛下所拜宰相,同列主持朝政之位,身处要职,更应谨慎小心才是啊。如今毫无证据,就要说阎长史欺君,这岂有相国之稳重啊?”
  明刀明剑,针锋相对。
  这还是李绩被拜为知尚书省事、主持朝政、太尉以来,第一次硬打硬的跟长孙无忌刚上。
  自扶保新皇继位以来,李绩先后担任过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位列宰相,在中枢与长孙无忌共事数年。
  但一直以来,不管长孙无忌如何揽权,如何专断独行,李绩一般都是不说话的。
  这也是大唐那些以武将功勋而进入中枢拜相的大将们的一贯行事,就如当年卫国公李靖拜相后少言慎行一样,他们虽为相国,但却很少会做什么决策。
  武将进入中枢拜相,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尊荣,主朝国政,中枢决策这些事情,他们更多的还是交给那些文人宰相们。
  五年了,一行如泥菩萨一样不怎么开口的李绩,头一次说话,而且还一来就正面硬刚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皱眉。
  褚遂良也转过了目光。
  向来少言少语的于志宁扫了眼李绩,又收回了目光。
  宇文节、李义府、许敬宗、崔敦礼、杜正伦这些新贵派宰相们,更是一个个眼睛冒光。
  正面交锋了。
  虽然在当初皇帝朔日大朝会上一下子拜了多位新相国开始,大家心里就知道这一天早晚要来到,但是当正式开始了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十分激动的。
  不管怎么说,谁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
  这朝堂上,也容不下这两派人。
  要么是那些元老派们压倒新贵派,继续掌权,要么就是他们这些新贵派打倒元老派,夺权成功。
  长孙无忌冷哼一声,没有半点气馁,反而如公鸡一般昂扬起了斗志。
  李绩这个武夫,以为老夫会怕他吗?
  “英国公所言差矣,所谓玉米,只听阎立本的那些吹嘘之词,就知皆是虚妄。但凡有点见识之人,甚至是有些常识的妇人,都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这世上怎么可能有那样的神物?”
  李绩也毫不示弱,立即反驳,“若是阎长史所言属实,这世上真有此等神物,而且刚被阎长史发现呢?”
  “不可能!”
  “若是有又当如何?”
  长孙无忌脸上带着笑容,看着李绩跟自己顶起来他越发的高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李绩却要跟自己硬顶,这岂不是送上门来的把柄。若是最后证明阎立本夸大事实,那么李绩也就要跟着受牵连,起码一个宰相连点基本的常识都没,那以后李绩就没脸在中枢呆下去了。
  “若是没有呢?”
  眼看着两人都要打起来了,李治适时的站了出来。
  他其实也不太相信这个玉米有那么神奇,他担心李绩被长孙无忌一激,然后就胡乱打赌,到时被坑。
  李绩可是自己的先锋,总不能倒在这样的小事上。
  “二位爱卿,何必在这里争论,既然阎立本说有,那么就让他把这玉米送上来,到时不就全一清二楚了。”
  若是玉米真有这么神奇,那长孙无忌就被打脸,若没有,则李绩也还没说出什么收不回的话。
  “宣召阎立本觐见,让他带着玉米前来。”李治开口。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冷眼瞟着李绩,如同看个大傻了一样。白活几十年了,武夫就是武夫,这样简单的假话都能相信,看一会李绩如何收场。
  而李绩盯着长孙,也是毫不示弱。
  不管阎立本所说的玉米是不是真的,都不是重点。今天的重点是皇帝眼神示意他出来反对长孙无忌,而他也就站了出来反对。
  结果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个态度。
  他的态度是给皇帝看的,而现在也已经达到了目的了。
  宫中使者得旨飞速前往城西的雍州府衙。
  府衙中,阎立本接过圣旨,有些担忧起来。他也没料到,这件事情报上去后,皇帝会如此重视,昨天刚报上去,今天就下旨让他带玉米面圣。
  “怀英,前头带路吧,老夫跟你先亲自去一趟蓝田见见李逍,但愿他不是一个骗子,否则你我可就都犯了欺君之罪了。”
  狄仁杰也想不到圣旨下的这么快。
  “阎长史,属下也不知道李逍现在手里还有没有玉米种子。”
  “但愿他有吧,否则我们可就都麻烦了。”阎立本无奈的道,他现在,有一点点后悔太过于相信狄仁杰的话了,若是等先从李逍那拿到玉米种子再上奏也不迟啊。


第170章 撑不下去了
  连日干旱,到处都在抗旱。
  日头高照,虽然太阳还不如六七月时的火辣,但在日头底下挑着一担水一遍遍的往返于田间和溪边,一样是枯燥乏味并辛苦万分的事情。
  虽说关中百姓勤劳,但连日的抗旱也一样把大家累的够呛。
  蓝溪书院的山长杨老夫子一根扁担挑着两大桶水走在最前面,书院的十名先生也一人一担水跟在后面,一二年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