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小地主-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咬金摇摇头,多好的机会啊,摆在这小子面前就是不知道珍惜。
“算了,既然怂人一个,那就当你的狗熊怂到底吧,反正东征大军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李治见程咬金如此说,便也不再多说。
虽然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强下一道旨令,让李逍滚去随军,但没那必要。
各家的仆从牵来马匹。
程咬金、李绩、苏烈、薛仁贵陪着皇帝边走边说话。
“马上东征军就要开拔了,数万东征将士,除部份已在沿途州县集结,其余都已经集结在京师郊外。兵马众多,一定要管束好将士们,切不可闹出乱子来。”李治神情严肃的对程咬金说道。
老程心领神会。
皇帝和长孙无忌的战争要开始了,虽然还不知道会到何种程度,但该做的准备一定得做好。
做为如今京师禁军的大将,尤其是还担任了东征大帅,手里还握着几万集结起来的东征府兵,这可是一手关键的王牌。
真若跟长孙等人到了关键之时,必要之时,是有可能要动武的。
“明日起,老臣就常驻军营,以战时之军令严格约束将士。一旦陛下有旨,臣将率领大营将士听侯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程咬金当年可是跟随着太宗搞过玄武门之变的,当年那场兵变,可谓是极为险恶。那时候的太宗手里要兵没兵,要人没人,各方面都处于弱势。
可偏偏先发致人,以几百人就斩杀了建成、元吉,控制了皇宫,软禁了皇帝,最终掌握了长安局势,成功夺取了大唐的最高权力。
他因此比其它人更清楚,有的时候,天子也不是高枕无忧的,几百死士,几个党羽,说不定就能逆袭变天。
“有卢国公坐镇郊外大营,朕就放心了。”
薛仁贵和苏烈这一左一右两位羽林将军,也都表示,在出征之前,会亲自坐镇北苑的羽林军大营,守卫好玄武门。
另一边远处。
李逍跟薛楚玉站在薛府门前说话,“老王媳妇是哪家女子,人精一般的聪明啊,这小子真是走狗屎运能取到这样的女子。”
“她啊,不是王兄的正室,是侧室,姓武。”
“姓什么?”
李逍有些敏感的惊问。
“姓······”薛楚玉一下子反应了过来,连忙改口,“姓杨。”
“刚才你说的不是姓杨吧?”
“我就是说的姓杨啊,弘农杨氏,关西大阀,隋朝皇族就是出此这里。”
“那老王这位侧室不会也是隋朝皇族之后吧?”
“嗯,她祖父是隋朝的一位郡王。”
李逍却总觉得这小子刚才说的并不是姓杨,好像是说姓武来着。
姓武,姓杨,老王。
他目光望向远方,正好能隐约看到英国公李绩向老王送行,好像还躬了身子行礼?
再仔细看,老王已经骑上马走了。
他擦了擦眼睛,自己难道看错了。
薛楚玉说老王只是跟李绩他们家有亲,而老王媳妇之前也说老王家现在内斗,说他是王家家主。
薛楚玉又说老王是太原王氏。
那他究竟是太原王氏哪一支的家主呢?毕竟太原王氏是五姓七宗之一,但太原王氏也是有多个分支房的,就比如一个清河崔氏,就有七八个支房,早就开枝散叶,每一支都已经发展了多年。
比如清河崔氏有一支就早迁到河南荥阳生活,这房也就叫荥阳房,一个荥阳房就出过极多名重一时的人物,一个支房比许多百年士族都强盛的多。
总觉得这老王神神秘秘啊。
“玉郎啊,你说咱们这样的好兄弟,你为何还要故意骗兄弟呢,你刚刚明明就说的是姓武好吧,真当我耳背啊。”李逍故意诈薛楚玉。
他仔细的盯着薛楚玉要看他反应,只见薛楚玉神色明显一变,却还强自坚持,“你听错了,王兄的这位侧室确实姓杨,弘农杨氏家族的。咱们的关系,我岂会骗你呢。”
见他这样的反应,李逍越发肯定,看来自己确实是没有听错,之前薛楚玉说的就是姓武,至于他后来为何要改口,又为何要坚持骗自己,看来很有内情啊。
武氏,武氏,难不成是那个武氏?
第148章 突袭
太极殿。
三月初一,朔日大朝。
百官齐聚,满殿紫绯。
李治坐在龙椅上,听着百官山呼万岁,心情平静。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经过这段时间的谋划,他终于决定出手了。虽然心里对长孙无忌这位舅父还十分忌惮,但权力的渴望却推动着他前行,尤其是他的身边还有武氏这样一个支持者,还有李绩等大臣支持。
“众爱卿,免礼平身!”
李治伸出双手虚扶。
“宣诏!”
很突兀的,李治命殿中的宣旨官宣旨。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朝会之前,他根本没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重要旨意要宣布,按例,皇帝要宣旨,那也得经过中书门下,但今天明显不同。
“大唐皇帝令!”
“太尉长孙无忌加太师,仍知中书、门下二省事,主持朝政!特赐太师长孙无忌三庶子朝散大夫衔。”
第一道旨令宣读,却是对长孙无忌的加赏,长孙无忌原本是太尉,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尊荣。而太师是三师之一。
在大唐,三师三公都是正一品衔,地位尊荣,能与皇帝坐而论道。不过实际上,这三师三公都不过是虚衔,荣誉性质更高。能被授予三师三公之衔的大臣,是相当不得了。
宰相好当,这三师三公都能得。
三师和三公名义上都是正一品,但三师是排在三公之前,而太师又在三师之首,长孙无忌从太尉到太师,这品级没变,但明显是加赏。
而皇帝还加封了他三个庶出儿子朝散大夫的散阶,那是从五品下的官阶,可谓殊荣。
“臣长孙无忌,不敢领旨,无功不受禄,臣不敢受。”
长孙无忌有些搞不清皇帝的意图,这段时间,他和皇帝因为对宇文节的处置一事上,闹的很僵硬。
“国舅劳苦功高,这是你应得的。”李治淡淡的说道,不容拒绝。
长孙无忌再辞,但李治今天就是不理。
最后三辞之后,长孙无忌只得先接下这道旨意,打算回头再上奏请辞。
“太唐皇帝令!”
宣旨官继续宣读旨令。
“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李绩加太尉,知尚书省事,主持朝政。”
又是一道旨令宣下。
长孙无忌眉头皱的更紧了,这下连他后面的褚遂良、于志宁等人也都紧皱起了眉头。
当初皇帝初立之时,皇帝对长孙无忌的加封是加太尉,检校侍中,知尚书、中书二省事,主持朝政。
大唐三省六部制,中枢核心就是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长孙无忌代理了中书省的长官,又负责尚书省和中书省的事务,这相当于一人主管三个省,确确实实的主持朝政。
但后来长孙无忌辞去了尚书省的事务,但长孙无忌虽辞去尚书省事务,但却又聪明的安排了自己的盟友褚遂良等担任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之职,实际上还是管着三省。
特别是在贞观后期开始,朝廷中枢大权,已经从尚书省转到了中书和门下省,而且中书和门下还开始合衙办公,共称中书门下,甚至朝廷的宰相,也必须得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衔,才算是真宰相。
在刚才对长孙的加封中,长孙晋太师,并依然负责中书和门下二省,依然还主持朝政。
可这马上皇帝又把李绩提了出来。
李绩在新皇即位之初,有拥立之功,因此得封尚书左仆射,并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位列宰相。
后来长孙辞尚书省事,李绩便也辞了仆射之职。
虽然李绩还保留着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宰相衔,但他并不像长孙一样有加主持朝政这四个字。
没有这四个字,那他就不及长孙位高,朝政就是由长孙说了算。
现在,三公之一的司徒改晋为三公之首的太尉,尤其还加他两个重要的头衔,知尚书省事、主持朝政。
中枢三个省,如今长孙无忌知中书、门下省事,李绩知尚书省事,两人共同都主持朝政,这就不再是长孙无忌说了算了。
“大唐皇帝令。”
旨令继续宣读。
长孙无忌面色越来越难看,他终于看明白了点事情,皇帝今天是要搞事情啊。在这朔日大朝会上,以皇帝令的形式来下旨令,而并不是正式的经中书门下宰相们签署的诏令,这就是故意要绕开他,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皇帝令不是诏令,是不需要经过中书草诏,门下审核,也不用宰相们签署的一种敕令,这类型于中旨,可在这个场合宣读出来,却又让人措手不及。
皇帝完全可以事后让中枢宰相们签署正式的诏令,长孙无忌可以拒绝,但李绩会同意吗?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加司空,授侍中。”
“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加司徒,授中书令。”
又是连续两道诏令,让人眼缭乱。长孙无忌最重要的两个盟友,同是顾命大臣的于志宁和褚遂良,被移出了尚书省,分任中书和门下省的长官。
从一方面来说,因为当年太宗曾任过尚书令,此后大唐便不再将尚书令此职授人,就算是当年对长孙无忌,也不过是以知尚书省事的名义来管理。
尚书省过去的次官左右仆射,后来便一直成为尚书省实际上的主官,与中书、门下的主官倒是平级。
两人从仆射改任到中书与门下省任长官,倒还能说一句是晋升。
可他们都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
李绩都主持朝政,并还知尚书省事了,现在又把左右仆射弄走,这是要把尚书省从他们手里拿走。
尚书省是负责行政的,权力巨大。
“兵部尚书郎韩瑗授黄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吏部尚书来济授中书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兵部尚书韩瑗、吏部尚书来济,这两人都是关陇集团的人,也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集团的,属于元老派。
二人原来担任的也是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和兵部尚书之职,现在皇帝晋升二人,一个任门下省的副官黄门侍郎,一个任中书省的副官中书侍郎,尤其是都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让这两人也都位列宰相。
刚还打了一棒,现在又给两枣,长孙无忌不解。
“大唐皇帝令。”
“崔敦礼任兵部尚书,李义府任吏部尚书,参预朝政。”
长孙无忌暗吸一口气。
又是一刀狠的。
崔敦礼和李义府都不是他的人,过去二人担任的都是闲散之职,而这下皇帝却一下子提拔他们要职,分任两部尚书,尤其是还加了个参预朝政衔,这衔虽不如同中书门下三品,但其实也相当于宰相,能够进入中枢议事参政了。
长孙知道皇帝这是冲着他来的,因为这二人跟他都有过过节,所以过去被他打压,现在皇帝却让他们任要职,参预朝政了。
“杜正伦授黄门侍郎、许敬宗授门下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褚遂良的眼神明厉起来。
皇帝好狠的手法。
杜正伦和许敬宗与崔敦礼、李义府一样,过去都是跟他们当权的元老派不和而被打压的,而现在皇帝却授他们要职,进入中枢拜相。
中书和门下省的主官是中书令和侍中,下面各有两个侍郎。
如今长孙无忌是知中书、门下省事,褚遂良是中书令、于志宁是侍中,下面又有韩瑗、杜正伦为黄门侍郎,来济、许敬宗为中书侍郎。
原来当权的元老派不但直接失去了对尚书省的控制,而且就算是中书门下二省,现在也插进来两个侍郎,这二人还都拜了相。
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于志宁、韩瑗、杜正伦、许敬宗、来济,八个同中书门下三品,还有崔敦礼和李义府两个参预朝政,这等于如今朝中有十个宰相了。
十个宰相,长孙无忌这边只有五个人,刚占一半。
长孙无忌心里暗叹可惜张行成、高季辅、柳释这三个宰相在去年先后病逝,他们都是关陇派的元老,资历老威望高。
他们的离去,让朝中一下子空出了好几个重要空缺。
“大唐皇帝令。”
“侍中宇文节授御史大夫,参知政事!”
又一个。
御史大夫虽不是三省之官,可主掌的御史台却极为重要,监察百官,弹劾不法。参加政事与参预朝政其实一个意思,这意味着原本被长孙无忌他们从侍中位置上赶下去的宇文节,不但成功的留了下来,还又担任了极重要的一个职位。
最关键的是,如今中枢十一个宰相了,他们这边却只占了五席,已经成为少数了。
甚至李绩还与他一样主持朝政,平起平坐。
变天了。
长孙无忌没有料到,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皇帝,居然一下子来了这样一招狠的,这一下打的他有点眼冒金星,措手不及。
他是真没有想到啊。
到底是谁给皇帝出谋划策,要不然,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现在还绝不敢跟他这样硬来。
是谁?
长孙无忌目光环视金殿,从李绩、宇文节、许敬宗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却无法确定。
是李绩,还是宇文节,又或者是其它人?
第149章 天灾
永徽五年的天似乎格外的反常。
朝堂上接二连三的巨变,先是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进去了一大群的宗室亲王、郡王、公主、驸马以及功臣,紧接马上就又了中枢巨变。
在皇帝的亲自关注下,中枢艰难的通过了皇帝的旨令,新一代的大唐王朝中枢宰相班子诞生,十一位宰相。
熟知朝堂的人都发现,过去是长孙无忌等人为首的托孤顾命大臣元老派当政,而如今却有些看不太清楚了。
朝堂变天,关中的天气也与往年极为异常。
眼看着都三月了,可自年后却没下过几场雨。
关中大旱无雨,溪河断流,旱情警报已经拉响,有经验的人都忧心忡忡的诉说着今年将会有一场大旱。
蓝溪。
源自秦岭的蓝溪也已经快要断流,原本足有十余丈宽的蓝溪,如今仅剩下溪床中间的一小股涓流。
土地龟裂,不少水井都已经打不出水了。
李家庄村前的那条护村水渠,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灵动。
村前的那二亩鱼塘,到现在也没有积满水,水不但没比年初时多,反而更少了,如今只剩下池中心的那片地方,鱼塘蓄水面积缩水了三分之二。
一千头牛都已经买回来了。
蓝溪的合作社也建立了起来,玉濑公主的八百封户全都加入到了合作社里,各家都开开心心的登记领了牛回去。
但让大家开心不起来的是,虽然今年有了牛,可地里却没了少。
李逍抓起一把土,手一揉,就全碎成了尘土,手上一丝的手份都没有。
“这地今年是种不了水稻了,连麦子都不行,只能种点粟。”一个老庄稼把式叹气道。
这是蓝溪乡最好的土地,也是李逍的优质资产之一,位于蓝溪边上的河滩地,原本是不会缺水的,甚至可以直接引水灌溉,能够种植在关内少有价高的水稻,获得极高的收益。
但是今年这水田已经变成了旱地,一条条深深裂开的裂缝,就如同是一张干渴的大嘴。
旱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今年的春耕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虽然现在还没出现灾民,但今年春耕不了,夏季就没有收获,到时灾民是肯定的。
“蓝溪马上就会断流了。”
有经验的老汉忧心道,如此大旱,各地缺水,为了能够保证一点点的收成,蓝溪各段附近的百姓肯定都会开始截流溪水,拦坝堆堰。
上游的人拦水,下游的人肯定就要抢水。
到时抢水大战不可避免。
“每三五年就必有一场大旱,而每次大旱因为抢水争斗,都会引发村庄斗殴,甚至是宗族斗殴,每次都会死上好几条人命。”
老汉说,上一次大旱是在五年前,也就是太宗皇帝驾崩那一年。
那一年,蓝溪河附近的诸多村庄,就爆发了几十起抢水争斗,总共死了十几条人命,甚至因此事,当时的县令都因此被贬官。
乡里的气氛已经开始紧张起来。
蓝溪乡里处处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大家都在期盼着下雨,可稍有经验的人又都知道,短时间里是不太可能下雨了。
抢水大战不可避免,一触即发。
刚刚买了一千头牛,拉起了合作社,想要大干一场,却面临着这样一个情况,李逍也很无奈。
如果今年旱情严重,那么不但自家的上千亩地没收成,就是他替公主打理的那几万亩地都不会有收成。
这严重的打击到了李逍的积极性。
修水车、打井,这些措施对付些小旱还行,真正的大旱是管不了用的,水井会枯,溪流里也不会有水可取。
再耐旱的谷子,也不可能一点水不需要。
空间里已经选育了一批粟谷种子,但现在水都没有,播下去也不会有收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