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拥有八百亩地,成为一方小地主,这不仅仅是有钱,还代表了身份。土地是根本,有土地就会有佃户,掌握着土地,也就变相的掌握着一方的话语权。
  蓝溪乡的几个里正早已经候在外面了,他们消息灵通,早通过在县衙里的自己人或多或少的知道了这几天张家两家的巨变。
  现在李逍又回来了,收回了祖宅,又拿回了八百亩地,还和长安薛家,县衙的柳县令有了关系,以后李家再振兴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在蓝溪这一亩三分地上,他们这些里正虽说也是地方的宗族大姓,可很多时候也得仰仗如李家这样的大地主的鼻息的。
  “三郎,一听说你回来重振家门,叔伯们很是高兴,立即就赶来贺喜啊。”
  蓝溪乡五位里正一排站在李逍面前,每个人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拱手向他道贺。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逍对他们自然也就笑脸相迎。
  大唐的制度,道州县乡里保,道是虚,州县是实,而县以下实际上就是皇权不下乡了,基本上也还是靠地方的乡绅宗族自治。
  每个乡并不设乡长,而是由下面的五个里正轮流负责主持乡中事务,协助县衙管理乡里。
  里正既管好自己的本里事务,又要轮流主持乡中事务,要全力配合县衙对乡里的管理,负责协助征税、征役,缉盗捕贼等任务。在县衙那边,他们地位很低,甚至得对赵录事这样的流外官都唯唯诺诺,可是在乡里面,他们地位其实很高。
  能当里正的,一般又都是乡里的那些大宗族的族长,宗族本就强大,在地方上有很强话语权,官府也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势力。
  以前李家名声好,家财足,不过却很超然的没当里正,但实际上在蓝溪乡上,却是有很大话语权的。
  “叔伯们坐,李逍刚回来,本打算要去几位叔伯家中拜访的,没想到反让几位叔伯先来了,真是失礼。翠花婶,让人上茶。”
  人都喜欢锦上添花,却没几个真正雪中送炭的。李家过去变故出事,也没见这些什么叔伯里正帮忙援手,如今李家翻身了,这些人却又都过来了。
  不过这种事情,也是人之常情。
  “三郎啊,听说现在外面卖的碧玉青瓜是你拿出来的?”有人终于问道。
  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如果是以前,李逍肯定不承认,但现在毕竟有了靠山了,他也就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没错,这碧玉青瓜正是我李家卖的。”
  听到李逍承认,有人的眼睛亮了,碧玉青这几天很火,这大冬天的还长这么鲜嫩这么甘脆,比夏天长的也还好啊。尤其是听说这碧玉青还不用温室就能栽培种植,不少人听了都起了小心思。
  要是也能弄到些秧苗自己栽种,那岂不就发财了。现在外面的碧玉青随便一根也要卖几文钱,到时自己就算卖一文一根,甚至两根一文,甚至十根一文,他也还是大有钱赚的啊。
  “呵呵!”
  面对这些人期待的询问,李逍回以呵呵。
  他的黄瓜又不是真的可以冬天室外栽培,要不他还真可以卖黄瓜籽黄瓜苗什么的,可惜不能。
  他也没有更多的黄瓜可以拿来卖,就自己的那点空间已经种满了,产量也已经有了销路,没必要再给别人分润。
  虽然里正们来的时候,每家都带了礼物来,李逍也不客气的收了,可这件事情上,他没打算松口。
  不管大家怎么问,李逍就是呵呵。
  “三郎,外面有很多庄户,说是想要见你。不少都是咱们家地去的佃户!”赵先生过来说道。
  “既然以前是咱家的佃户,那就请进来吧。”
  一会功夫,外面涌进来大约十几个汉子,却是外面佃户们推出来的代表。以前他们是李家的佃户,后来李家的地被张家夺占,他们就成了张家的佃户。
  以前给李家佃地的时候,李家向来仁善,对大家很好,地租一直不高,而且遇事的时候李家也会借粮借钱,借的利息也绝不高,甚至到期了实在拿不出来,也能继续拖欠着。
  可自从成了张家的佃户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张家直接就涨了租子,涨了很多,而且有事再找张家借粮借钱,虽然也能借到,但利息却极高,最低也是俗称羊羔利的翻倍息,还是九出十三归。
  今天大家听说张家倒了,李三郎回来了,便马上过来了。
  一来是要来确认下,二来就是想跟李逍说说,看以后租子能不能再降到过去的样子。
  地租跟佃户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收点租,那百姓的收成就要少一些。以前李家仁善,定好的租子成例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胡乱更改,更不会随便向佃户们索要什么这个粮那个钱的加租。
  “三郎,咱们李家以前的租子几代都不曾变过,一直是那个份额。”赵先生在边上道。
  “我们家以前的租是怎么收的?”李逍问。
  “李家过去收的是实物租,也是分成租,既种什么就收什么,按收成的五成收租。如遇灾荒或歉收,还可酌量减租或缓交,减交的数额和缓交的年限,一般都比较宽松。”
  李逍点点头,五成的租,还是挺高的,但还会根据实情来减租这确实不错。
  “那之前张家是怎么做的?”
  “张家就狠了,他们家向来是收死租,又叫铁板租,即不问年成丰歉,都要按规定的租额交纳。早先他们家的租额是六成,而后来收了我们家的地后,租额更是提高到了七成!除了交主粮外,还要交副产品,十足吸血鬼。”
  “其它人家呢?”
  “其它人家多是六成,也有五成的,这个看各家的情况,但多是铁板租。”
  李家以前租地,是从不管佃户种什么的,租额较低,也会考虑实情,是最受大家欢迎的。
  佃户种什么,地主收什么,这种收租方式其实李逍觉得挺落后的,特别是一些地主,不但要向佃户收实物地租,甚至还要佃户们交副产品地租,比如种了粮食交粮外,可能在秋季种了其它的作物,也一样还要交租。
  甚至基本上所有的地主,还要佃农们承担一定的劳役。比如佃户们得无偿的为地主家分担柴草、养牛放羊、一些杂活等劳作,由一众佃户分担。这也给佃户们加了许多负担。
  更别说佃户们有个婚丧嫁娶,以及灾歉饥荒之年时,地主们还趁机向佃户们放贷借粮,赚取高息,利滚利的不断剥削他们。
  就连朝廷官府的公廨田、职田、学田等,一般都是征收很高的佃租,比如朝廷虽有规定,亩租不得高于六斗。而实际上,唐朝的亩产很低,平均亩产也就一石左右,这意味着官府允许的最高租是六成,这还是官田。
  实物租、分成租,这是现在较普遍的租佃方式,但在唐以后,却渐以定额租为主,实物租也渐变为货币租。
  比方说现在的租子,是田里产了多少,就按比例收租,但在唐以后,却主要是早定好了亩租,比如说一亩收六斗,那么不管你田里收了一石还是两石,都只收六斗。
  甚至按这六斗的租额直接以时价折钱收租,这种方式还是比较方便的。
  “赵叔,你觉得我们家应当减租吗?”
  “这些也都是李家以前的老佃户了,我看可以恢复过去的老例。实物分成租,按五成收租,如遇灾年歉收,则视实情再减租和缓交,给些宽限。”
  “赵叔,我觉得这种收租方式还是比较麻烦的,我们家的这八百亩地都是上等好田吧,年亩产起码是一石二以上,也多以种粟为主。我看不如简单点,以后我们就收定额租,亩租六斗粟米,也可按时价折铜钱或绢。若遇丰收增产,我们不加租,如遇灾年歉收,我们视实情减租,你看如何?”
  李逍这个提议,也是让收租简单一些,同时也是尽量不去干涉佃户们的耕种自由。
  上等好田,一亩收租六斗,实际上还是按五成来收,只不过是把租额固定了,不再每年按具体的收成来五五分成。若是收成好,佃租不变,这其实是给佃户们让利了。
  “可以跟大家说一下,看他们自己意思。”赵先生没反对。


第52章 众怒
  家里没茶,婉娘找到些金银花,便直接拿干的金银花泡水端了上来。金银花是种草药,有清热去火的功效,泡水当茶喝也是不错的,好在大家都不讲究。
  几位年纪大的庄户汉子代表从李逍手里接过茶碗,都很客气的躬身点头,双手接杯。
  “三郎真的是跟老员外越长越像咧。”
  “是啊,跟老员外一样的善心呢。”
  李逍提出的新田租计划,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欢迎,虽然最后的决定他们还得回去跟其它佃户们商量,但没有理由拒绝这个提议。不管怎么说,李逍不但把田租降回原来的数额,甚至还再次给了佃户们让利。
  该死的张扒皮收租时,可是把租收到了七成,甚至每年还得上交一些副产品,张家还经常叫佃户们免费给他们做劳力。
  “以后我们把这个租子固定额度,就按一亩六斗收。大家若是把庄稼侍弄的好,田里多收了三五斗,我也绝不会在六斗租外多收大家一星半点。而若是遇到旱涝影响到了收成,我们则会按比例减租。大家都是我们李家的老佃户了,有些甚至是从我曾祖父时代家里就开始佃种我们家的地,种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地,我们要相互照顾。”
  “是是是,三郎说的有道理,三郎仁义。”
  几个老汉翻来覆去的说着几句没有新意的话语,难以掩饰着心中的高兴。过去是分成租,因此不管地里收多少,都要按比例交租。但现在如果是固定租,则以后种的好,那多收的就不用与东家分,全是自家的了。
  “今后租子以每亩六斗粟为标准,当然大家愿意交麦交糜交稻米都行,甚至交麻交豆等都可以,只要按市价折合六斗粟相当就行,甚至折钱折绢都可心。”李逍可以说是非常好说话了,不管你种什么,反正我这个租是固定的,都能随行就市的折钱,方便大家交租。
  有人高兴,也有人不高兴。
  高兴的是佃租李家那八百亩地的庄户们,不高兴的则是那些过去也曾是李家佃户,但这次因为那千亩地没被交还给李家,而没能成为李家佃户的人。
  他们的东家,可不会如李逍这样仁义大方。
  “三郎啊,我过去跟你父亲平辈相交,也就托大叫你一声贤侄,做为长辈有句话我想要提醒你一句啊,你这样做,破坏规矩啊。”王里正看着那些笑哈哈的佃户,眉头却紧皱起来,他把李逍拉到一边。
  “王叔,我今天也只是恢复我们李家过去的租额啊,以前我们李家五五分成,一亩也就收租六斗左右,现在我刚当家,也嫌麻烦,直接按每亩六斗收租,这没什么不同吧?”
  李逍也清楚自己把田租的收租额和方式改变,会带来一些震动。毕竟他这一改,那对其它的地主来说,也是个不好的影响。但李逍假装不懂,反正明面上改动的也不大,李家以前本就是五五分成,好多地主也是五五分成,他又没有打破这个底线,来个四六分成。
  “话是这么说,但既然张家在时,都提到七三分成了,贤侄你就算要改,顶多六四就好,何必又要改回五五呢,这往上提很难,往下一降,以后再提可就难了。你何不趁着张家做了恶人在先,就顺势维持这个七三租额呢。”
  “王叔啊,五五分成,这是我们李家百年的老例了,我这个不孝子,不能随便改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啊。”李逍假装苦笑无奈。
  “哎,你啊,还是心太软,这些贱民佃户,就不能对他们太好了,要不然,到时就登鼻子上脸了。听我一句劝,你宁愿七三或六四收租,然后平时再借他们点粮,甚至再减缓他们点租子,这样他们也更记你的好啊。”
  不过决定的事情李逍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他就算如这王里正所说的一样,维持个七三或改成六四,对他又没什么好处。
  见李逍油盐不进,王里正有些恼了,哼了一声走一边不说话了。
  其它几位里正轮流过来教导,但李逍表面客气,实际上根本不理会。
  倒是一群佃户们,高兴的纷纷来感谢。
  “三郎啊,以后大院这边有啥子需要出力的事情,尽管言语一声,我们都会过来帮忙的。”
  这也都是老例,基本上每个佃户每年都会免费为主家做个十天左右的事情,这就算是潜规矩了,而如张家这样的扒皮地主,则还要在这个十天老例上,再加上十天半月的,让大家苦不堪言。
  “好,以后有需要帮工的时候,我会叫大家的。”
  八百亩地,差不多是分给了二十来户人佃种。大唐此时农耕技术水平比较差,实行的多是三年两种或两年一轮的轮耕技术,甚至是广种薄收,亩产低,粗耕化,导致百姓耕的地多,但收成却低。
  捧着金银花茶杯子,几个老汉犹豫了一会,推一人出来说话。
  “三郎,我们听说大院里请了位先生教书讲课,还让佃户家的孩子来免费读书,我们大胆的问一句,不知道我们家里的差不多年纪的孩子,能不能也送来读书呢?”
  这件事情太重要,大家虽然觉得唐突,但又无法不提。能够有机会免费读书,这是多难得的机会,连许多富农小地主家的孩子都没机会读书呢。现在大院有一个先生教书,李逍又愿意免费让佃户把孩子送来读书,谁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男孩,可以送来。”李逍考虑了一下,反正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既然都是自家的佃户,没必要区别对待,干脆就收了。
  反正这边的佃户也就二十来户,一户一两个适龄孩子,那也才十几二十个,凑一起也还是一个班的事情。
  “大家愿意的就把合适的孩子送来,我这里可以免费教他们读书识字,但提前讲好,在我这里读书,吃住我都包了,但要学规矩懂事,一边读书也还得一边做事情的,要能吃苦。吃不了苦不听话的,我是会退还的。”
  一听这话,大家高兴不已,纷纷道,“多谢三郎,只要三郎愿意收就好,敢不听话,三郎你就拿棍子狠狠的揍,揍到听话为止。”


第53章 皇帝赏赐
  李家大院热热闹闹,这个来那个到的。
  都知道李逍拿回了大院,又收回了八百亩地,于是来的人更多了。既有李家过去的亲戚朋友,也有一些旧识乡亲。
  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人,李逍是没多大好感的。当年李家落难的时候,也没见有几个帮忙的,现在见李家翻身了,倒是都来了。
  李逍还留了几分情面,面上带着笑。李贞却是个率真的人,在屋里直骂这些人不配进院里来。
  “算了,心里有数就行,伸手不打笑脸人,咱们以后不跟这些人交心交肺就行。”李逍安慰着李贞,婉娘也在一边劝说小姑子。如今李家翻身了,也没必要还记恨着这些人,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闹翻了也没必要。
  “三娘,你看哥哥给你弄了什么好东西?”
  李逍笑着拿出两支钗。
  两支黄金打造的凤头钗,钗头是一只金凤,虽然比较粗糙简单,可毕竟是黄金打造的,还是值些钱的。
  “哇,凤头钗。”李贞一见金灿灿的首饰就移不开眼了,也顾不得埋怨那些人,高兴的抢过来就要往头上戴。
  李逍对婉娘道,“给你和三娘一人一支,你们戴给我看看。”
  李贞和婉娘这几年都吃了很多苦,身上荆钗布裙的,甚至还打着补丁,粗茶淡饭过尽苦日子。
  “家里现在也还这样,花那个钱干什么,我只要跟着三郎在一起就高兴,不求穿金戴银。”
  “以前苦了你们,对不住,现在怎么还能再苦你们呢。这东西也没花钱,是原来张超留下来的,如今就是我们的了。留着也是留着,给你们戴正好。”
  说是凤头钗,其实只是俗称,钗头是一只鸟,并不是真凤凰。但金钗却是没错,婉娘嘴上说不要,心里还是高兴的。等李逍帮她戴上,她也忍不住问好看吗。
  “好看,嫂嫂戴上这金钗整个人一下子就容光焕发了呢。嫂子,你看我戴着好看吗?”
  “好看好看。”赵婉笑着回应李贞。
  “库房里还有些丝绸布匹,回头我给你们拿过来,你们自己裁减做几套新衣服,这看着也要过年了,以后你们总不能还穿着这布衣布裙甚至打着补丁吧,那也太不符合你们地主家女眷的身份了。”李逍打笑道。
  “先给三郎做几套新的。”
  婉娘忍不住感叹,“这些天总感觉就算是在做梦,甚至我好几个晚上都是在梦里笑醒的。”
  “这不是梦,这好日子才刚开始呢。”
  住进了大宅子,身上的高利贷也没了,甚至还一下子多了八百亩地。
  可以说,现在李逍就算不再忙着去做什么赚钱生意,其实也能当一个逍遥的地主员外了。
  不过现在李逍要开班教学,一下子收了差不多三十个孩子读书,他答应了佃户们是免学费,还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