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伯英老泪纵横,鬼门关走了一遭,本以为是必死的,谁料到李逍会从海上赶到。
  “这些该死的倭贼和百济叛军,请大帅将他们统统处死,以祭祀我麾下阵亡之将士。”
  刘伯英要求把这些俘虏全都处死,然后用他们的首级在城外垒一座人头京观。
  “杀俘不降。”
  李逍先是说出一句话,然后又道,“当然,对于那些首恶也不能就此放过,我的打算是把为首做乱者全都押送长安献俘太庙,然后其余的军官等协从者皆绞死,暴尸久迟城外以震慑不轨者。”
  “至于其它叛军和倭贼,统统押往赤山城,统统发卖为奴,所卖钱款用以采购粮食、药品、布匹等军用物资运回百济助军。”
  一言以决生死。
  “不,我是大和国的将军,我是贵族,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狭井槟榔用不太流利的汉话喊道。
  王方翼有些好奇的盯着这个脸很长,个子却很短,偏偏满脸还是大胡子的家伙,“你居然还会汉话?”
  “我是大和的贵族,当然会汉话。”狭井道。
  倭国虽然在大海之东,但是在汉朝时,倭人就受到中原汉帝国的册封。隋朝时,倭人还派使者来中原学习汉文化,当时的天皇曾因为给隋炀帝的信中自称日出处天子致信日落处天子,而惹的杨广大大不满。
  大唐立国几十年来,倭人其实也一直有派使者西渡来唐学习,大唐也有民间的和尚道士等东渡日本传法,甚至朝廷也派过官员到倭国出使。
  只是倭人向来有些狂妄自大,把自己当成与中原帝国平等。
  倭国自大和国一统诸岛后,虽然说有天皇世系,不过实际上地方的豪强们实力是很强的,大致来说,倭国的朝廷其实有点像是诸侯之主,各地豪强就是诸侯,实力强点的甚至都不怎么理会中央朝廷。
  不过自大和统一倭国诸岛后,实力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他们一直想要染指朝鲜半岛,与新罗、百济过去也多次战争过。
  到如今,百济实际上也向倭国纳贡,称倭国为宗主国,百济其实还向大唐称臣纳贡,称大唐为宗主国,又向高句丽结盟,依附高句丽。
  百济实际上不过是左右逢源罢了,但倭人却还真的很看重百济这个小弟。
  他们以百济的宗主国自称,当新罗请来大唐出兵百济时,倭人立即好像被火烧了屁股一样坐不住了,跳着要渡海救援藩属国。
  “听说你们倭国上下都喜欢我中原天朝礼仪服饰?甚至是国家制度?”
  狭井槟榔没有反驳,事实也确实如此,倭国经历过改革不久,而改革正是以隋唐时的制度为模仿,朝廷中央学习三省六部制,军队也想实行十六卫府制,特别是他们连田地和税赋也处处模仿中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虽然细节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却是自隋唐的制度中脱胎而出。
  处处学习中土,自然连服饰和语言文化也学,上层贵族们都以华夏服饰礼仪和文化为高贵,学汉话穿汉服读汉书,一个优雅高贵的大和贵族,那必定得是处处如同一个中土唐人的。
  倭人以为自己已经把中原的文化制度都学会了,于是叫嚣着就要来百济跟老师一决高下。
  可久迟城一战,李逍却让狭井槟榔发现,原来他们以前想的太简单了。
  论兵力,其实倭军和百济军远超唐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们大败特败,一败涂地。
  他堂堂的大和国大将,却也落了个兵败被俘的下场。
  现在,唐人居然还要将他送往长安?
  “不,你们不能这样?”
  “你错了,我是胜利者,所以我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李逍冷笑着对这个野猴子般的倭将道。


第399章 封尸做京观,号为骷髅台
  “可惜跑掉了那个扶余丰。”
  王方翼有些遗憾的道,昨夜的一场战斗属于够激烈,遗憾的是唐军毕竟是远道而来,为了救援刘伯英无法等待后续援军到来就得突袭。李逍带的五千步卒,八十里强行军,掉队者太多。
  这导致了最后虽然击溃了倭军和百济叛军,但却无法完美收功。溃败的敌军跑掉了很多,其中就包括了那个被倭人送回来称王复国的扶余丰,还有几个百济叛军的大将鬼室福信和僧道琛等人。
  扶余丰等人逃的很快,倒是倭人很凶悍,死战不撤,妄想着正面击败唐军,结果自然还是唐军取胜。
  虽然倭军很凶悍,数量也更多,可唐军的武器装备更精良,加上王方翼、赵持满等都是唐将中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有他们带队冲锋,倭人难以抵抗,加之唐军里还有五百轻骑,这是决定胜负的一支力量。
  一夜清扫战场,统计出来的战果还是很惊人的。
  从叛军围久迟城,刘伯英率众一日夜死战,再到李逍率援军赶到,反包围混战,一日夜的激战,百济和倭人联军共三万五千余人,最终死在城下的有大约五千余级,其中倭人一千余,百济叛军四千余。
  俘虏敌军约两万,其中倭人三千余,百济一万六千余。
  三万五千敌军,只逃了扶余丰等万把人。
  战果辉煌,尤其是狭井槟榔所率领的五千倭军,被一锅全端了。
  唐军方面损失也不轻,刘伯英当初所率的一千麾下,几乎死伤殆尽,战死八百余人,只剩下百余人还个个带伤,城中的百济人助战,也死了七八百。
  李逍所带来的五千五百步骑援兵,一战下来,阵亡千余。
  这个战损其实很惊人了,唐朝府兵作战,一般很少达到这样高的战损,不过考虑到李逍麾下多是招募不过半年多的百济乡勇,装备和训练都远不及府兵,倒也情有可原。
  “给战死者在城外立个碑,阵亡的百济军民尸体收敛安葬在此。而大唐的阵亡将士,尸体火化,收好骨灰,随船送回中原,让他们魂归故乡。”
  李逍有些沉痛的道,一将功成万骨枯。
  对于身为节帅的他来说,一场大战最终就化成了一张战后统计表,可这纸上的每个数字,都代表着曾经的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特别是对于许多唐军战士们来说,他们有的人曾经是逃亡者,有的人曾经是佣兵,有的人曾经是府兵,他们的家乡都在大海的西边,他们年纪轻轻的,最终却死在了这异国他乡。
  他们付出的生命值吗?
  李逍是他们的统帅,他们的死是因为自己的命令,李逍觉得自己背负着这些战死者的沉重,他必须得让他们的死有意义,否则就对不起他们。
  刘伯英也低着头,虽然这一仗的规模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其实微乎其乎,更大的战争大唐都打的多,大唐立国三十余年,但几乎无一年不打仗,无一年不大仗。
  可这一战对刘伯英来说,却是从未有过的惨烈。
  “节帅,我曾经对久迟城的将士军民们许诺,给他们颁下重重的赏格,如今战事已毕,我希望能够兑现。”
  他说了自己的许诺,比如斩首一级赏田地钱财多少,比如士兵杀敌斩首几级升官晋职等。
  “这些都是应当的,我全都允了,点验功绩,登记造簿吧。不但如此,我身为节帅,现在宣布,久迟城所有参与守城者,自此皆为我大唐之子民,所有人都有资格均田授地,享受与大唐子民同等的租庸调税率。”
  “家有战死者,可从家中挑选合适者补入安东土团中,入选者既享受均田待遇。”
  这一次的战斗,让李逍有个不错的发现,许多百济人并没有响应那些百济豪强们的叛乱,他们甚至拿起武器跟着唐军死守勇战。
  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让李逍明白,之前他在百济推行的不少政策,都赢得了这些出身普通的百济百姓的拥护。
  他们并不介意做个百济人还是唐人,他们只知道在大唐治下,他们的日子更好过,有时候,这就足够了。
  以前李逍对于百济人是有很多保留的,他并不很相信他们。但经过这一战,李逍觉得,这些百济人值得信任。
  既然他们拿出了足够的表现赢得了他的信任,那他也不会吝惜对他们的奖赏。
  给予这些人直接编入大唐户籍,给予均田授地的资格,享受和中土大唐子民一样的待遇,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李逍希望对这些用表现赢得大唐信任的人重赏,让这些人更深深的忠实于大唐,为大唐在这百济站稳脚跟出一份力。
  现在李逍对安东都护府的百济人有三等待遇。
  一等的就是入选土团,并经过战斗,用良好的表现赢得信任的乡勇们,他们将获得百亩均田,并享受和中原府兵一样的待遇,不用缴租调,仅需要在耕种自己的土地之余,为屯庄出力耕种屯田,并闲时耕种、训练,战时出兵。
  二等的则是百济原来的贫民佃户奴隶等,这些人过去是无产者,李逍对他们实行的是佃种官田缴租的政策,为官府种田缴租,表现好的则每过五年每丁授十亩地。
  最差的一等,就是过去的贵族豪强地主们,这些是过去的利益集团也是大唐攻灭百济之后利益受损者,他们肯定对大唐心有怨恨,因此李逍对他们就是打压策略,丈量田地,清点财产,登记户口,征契钱限田额等等,各家还得向官府交人质。
  没有人一来就能享受到大唐子民的待遇,虽然李逍手里有不少田地,但并没打算直接给他们分田地,得凭表现才能获得均田授地资格,得凭表现才能正式登记入大唐户籍。
  “把那些俘虏都送去唐津港登船,运往登州赤山港奴隶拍卖所发卖。另,所有参与叛乱的百济叛军,一律没收其所有的田地等财产,全部充公。其直系亲属也全都迁往中原屯田。”李逍对于那些叛乱者毫不客气。


第400章 九将镇国
  久迟城。
  李逍驱俘虏封敌尸为京观,筑成一座巨大的骸骨台。
  京观以黄土封敌军尸体夯成,一排尸体一层土。京观筑成,远远看去就如一座阴森恐怖的鬼狱。
  当年隋军百万大军征高句丽,兵败辽东,遗留在辽东的中原将士尸骨无数,高句丽人便以数十万隋军将士遗骸筑成京观。
  大唐代隋,太宗继位,李世民便派使者赴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王拆除京观,让使者带回征辽将士遗骨回中原安葬。
  五千敌军尸骸筑成一座京观,十分的惨无人道,但对敌人没有什么仁慈可讲。面对那些敌人,你就是得比他们更凶更狠。
  京观筑成之时,那两万俘虏皆惊惧跪地,久久不敢起身。
  一座京观,就如同是一把巨大的铡刀,永久的悬在他们头顶上,随时可能落下。
  “节帅,俘虏中有不少高句丽军,如何处置?”薛楚玉问道。
  在这次久迟城之战中,高句丽人也参与了,但他们没有公然参战。而是派了一批军官带着一些精卒私服南下,假扮百济人参战。战败后,也有不少高句丽人没来的及逃走被俘虏。
  如何处置这批人也是个问题。
  李逍想了想,“既然他们公开的身份是参与叛乱的百济人,那么我们就当他们是百济人好了。”
  刘伯英杀气腾腾的道,“杀了!”
  王方翼倒有不同意见,“得考虑下高句丽人的反应,这次高句丽人没有公开参战,但却也暗中参与。若是我们把这些人都杀了,怕激起他们的恼怒。若是这些人激怒之下,真的直接参战,只怕我们挡不住。”
  “总不能就这样放了他们吧,那太便宜他们了。”刘俊认为对高句丽人不必害怕,要打就打,反正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真正的实力。
  “这样吧,派个人过境,给高句丽人传个话,就说我们这里有批百济俘虏要卖给他们。”
  “卖?”刘俊更不明白了。
  “王三哥说的有道理,我们在这个时候直接杀了这些高句丽人,只怕会激怒他们。但也不能放了他们,否则显得我们畏惧了高句丽人。我们必须让高句丽人明白,我们不惧他们,但也还给他们留一分面子。”李逍说道,“我们这里大约有百来个高句丽俘虏吧,就跟高句丽换一千匹战马,要同意就换,不同意我们就把这些人送往赤山为奴!”
  一百来个战俘换一千匹战马,这买卖当然做得。
  再值钱的俘虏一个也不值十匹马,何况还是战马。十匹战马,怎么也得值上二三百贯,这还是在大唐北方边境地区,若是在长安,一匹战马起码值三四十贯。
  李逍的安东土团就缺战马,从中原跨海运马过来艰难。
  以百来个高句丽俘虏换一千匹战马,这不是放虎归山,而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大大划算的买卖。
  “高句丽人未必愿意做这亏本的买卖吧?”
  “那我就管不了那些了,反正我给了高句丽人选择的机会,若是他们在意他们的士卒将校,那就算是一千匹马也得换。若是他们觉得一千匹马更值钱不愿意换,我也无所谓!”
  李逍这话一出,大家都哈哈大笑。
  是啊,就看高句丽人如何选择了,但不管如何选择,总之安东唐军是不会亏的。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得做好最坏的准备,以防高句丽人真的南下。”李逍以剑指地,“久迟城必须加强防御。”
  百济和倭人拿久迟城做为第一个目标,也是有其原因的,久迟是百济北疆要地,这里是过去百济防御高句丽人南下的一座军事要镇。
  百济人若拿下此城,则就能背倚高句丽,就算高句丽人不明着出兵,也能暗中给予许多物资等增援。甚至万一形势不利,百济人还能退入高句丽境内。
  “久迟城是我的,请大帅仍把久迟城交给某。”
  刘伯英虽然受伤不轻,可此时却心里憋着一股气。征战几十载还从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这次差点就在这百济阴沟里翻了船。
  哪里丢的场子,就得哪里找回来。
  “也好。”李逍思虑再三,觉得刘伯英毕竟也是久经战阵,同时士气可用。兼之他本就是马韩都督府都督,负责这百济北疆之地,这里正是他的防区辖地,现在他还活着,自然得由他来镇守此地。
  “我再拔程伯献和薛楚玉二位将军各率一千兵卒协你守卫此关城!”
  “哈哈哈,那就足够了,我虽然在这里折了八百多兵,但马韩都督府还能有四千乡勇,现在大战在即,我还能临时再征召个几千人不成问题。就是军械粮草药品这些,还得大帅给我拔付一些。”
  “没问题。”李逍答应的很痛快,这个时候应当全力以赴,通力合作。
  让人拿出百济地图,李逍跟几位将军再商量了一遍,最后决定,以刘伯英率三千人守久迟城,以程伯献和薛楚玉各率一千人,分守久迟城两边的珊瑚城和马津城,再以秦雄率三千人守唐津港。
  如此一来,北边就有八千兵马。
  久迟、珊瑚、马津三城呈品字形布局,相互依托,守望相助。
  而唐津城虽离的远些,但扼守着海港,这里能做为后勤军备转运之处,也是李逍随时从海上增援来的登陆基地。
  拥有唐津,那么李逍随时能从海上增援久迟三城。
  至于李逍,他将返回泗沘城,那里毕竟曾是百济王都,如今也是熊津都督府的驻地,是大唐在百济的中枢。他做为主帅,必须坐镇中枢,指挥全局。
  李逍手指在地图上下移,沿着西海岸连点了四个江河入海口。
  “平夷、安远、归化、平倭,此四城皆为百济西岸海港,也是过去百济屯兵要塞,我们兵少,必须守住此沿海四堡,以保证我们的海上航线。守住了这四堡,我们的海上航线就保住了,则海上机动线也保住了,那么就可以海上随时增援各处。”
  李逍当即任命王方翼镇守最北面的平夷城,柳温镇守其南面的安远城。
  又以刘仁轨镇守白江口的归化城,刘俊镇守最南面的平倭城。
  “衙前都知兵马使赵持满将军负责指挥我安东水师,机动预备,以便随时增援各地。”
  安东没有水师,李逍便把自己家和长安来百济各勋戚贵族家的船给征召了,临时组建了一支水师舰队,由赵持满亲自指挥。
  如此北有久迟等四城,西岸又有平夷等四港,八将各镇一城,李逍总镇泗沘,赵持满率水师机动。
  又有刘仁愿等另三位都督,各自负责自己的内陆辖区。
  不管最后局势如何变化,李逍都已经做好了万余的准备,接下来就看高句丽人、倭人、百济人的选择了!


第401章 八千光棍
  安排好了诸将分守任务,李逍也没有在久迟多呆,而是立即马不停蹄的又乘船返回白江堡,在那里也只逗留了一晚,第二天便又动身乘舟沿白江而上回到了泗沘城的帅府。
  从北边回来,李逍有股严重的危机感。
  倭人送回来个王子,结果振臂一呼就应者云集,迅速召集了几万叛军,这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
  而倭人直接派兵到百济来,更是让人意外,再加上高句丽现在那暧昧不清的态度,让李逍深感急迫。
  在久迟城离开前的一晚,李逍已经向朝廷写了奏折,请求在河南、江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