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平时训练好武艺本领,遇战事上阵,凭真本事杀敌立功,建功立业,这可是寻常人难得改变命运的机会啊。”薛仁贵笑着道。
  “薛公好意,不过某条件不符选兵标准啊。”李逍回道,他其实心里是不太愿意当兵的,当兵虽好,可却也充满着危险,毕竟冷兵器时代,当兵打仗的凶险可不是一般的,随时可能送命。
  有太平安稳日子,谁又愿意去拼命呢。
  “嗯,大唐律法,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这是大唐选府兵的标准,首先得有钱,因为府兵的特点就是自备装备,平时是没有粮饷薪水的,选中为府兵后,就有了军名,服终身役,朝廷则分给军田,这些田是免去租庸调的,府兵平时种地,收入都是自己的,用这些收入要置办军装器械,甚至出征打仗,还得自己带着干粮,甚至是准备骡马出征。
  所以唐府兵得有钱,没有钱是置办不起这些装备的。
  首先财多,因此大唐的府兵,首选的是哪些人?是地主富农子弟,他们家庭有钱,足够支撑他们置办军装武器粮食骡马等。
  有钱只是选府兵的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则是选强健者。光有钱还不行,你还得身强体健,毕竟选的是兵,得打仗,弱不禁风是不行的。
  而第三个条件,则是丁口。
  你家是地主,你又强壮,但如果你是家中独子,那么不行,你还是不能入选。
  一家起码得有两个壮丁,才会选一个。如果家中男丁多,则优先首选。这也是因为战争残酷,当兵打仗也是很容易阵亡的,如果丁多,死一个,家族还有男丁支撑。如果只有一丁,那去当兵万一阵亡,这个家就没了顶梁柱了,朝廷在这方面还是很人性化的。
  当然,还有一些条件,比如想当府兵,还得是身家清白的,首先得是良民,贱籍的什么奴隶啊,商籍的什么商人啊,这些人也是没资格当府兵的。另外什么三代里有直系血亲要是犯了什么大罪的,自然也是没资格入选府兵。
  得根正苗红。
  而如内府三卫的卫士,选取的标准更高,均为品官勋戚子弟。
  李逍的条件,确实是不符合府兵拣选资格的,李家过去是地主之家,但现在很穷,顶多只有一个良民身份,既无财,又无多丁,身体条件倒是符合,但其它方面却不合格。
  “不过规矩是死的,办法总还是有的。”薛仁贵说道,“当年我也家贫又丁少,不够条件为府兵。但后来太宗亲征辽东,允国中健壮子弟自愿从征,我就是自愿从军的志愿兵。”
  志愿兵算是比较奇特的一种情况,遇大战事,朝廷征召一批健壮勇武的男儿从军,但他们不算是正式的府兵,也没有军名。但只要能够立功,也是一样的会有赏赐。
  当年太宗的征辽令一下,无数子弟踊跃从军,薛仁贵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加入征辽军,并因此在辽东崭露头角,升迁为军官的。
  说到底,不论是当府兵还是当志愿兵,能够吸引人的关键之处,并不在于那些免税的军田,因为军田虽免税,但置办军装的费用也很高。真正吸引大家的,还是通过当兵,有机会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挣取功名,取得一条入仕升官的途径,最起码,当不了官,也有机会通过打仗立功,挣得钱财和田地的赏赐。
  在这个时代,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
  对普通百姓来说,一是田地,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第二就是官职了。能当官,那可不简单,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甚至是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当了官,以后这个家族就算是进入了士族了。
  哪怕仅仅是最低等的小士族,那也不一样啊。
  这年头虽说有科举,可科举入仕的途径还太窄,而且得读书才能科举,一般人家是读不起书的。
  因此普通人想当官,除了靠军功,就没有其它的途径了。当了府兵,得免税田,有机会上战场立功,得赏赐得功名甚至是当官得爵,谁愿意错过这等机会呢。
  想薛仁贵,祖上虽然封过王,几代都是高官,可到他时家道中落,要不是靠着去当志愿兵打仗立功,哪里有可能翻的了身。
  薛仁贵看李逍一表人才,谈吐不凡,见识也广,有意栽培提携,才特意给他指一条明路。
  “朝廷又准备征辽东吗?”李逍问。
  薛仁贵有些惊讶,当年太宗亲征辽东,虽说也攻夺高句丽城池无数,但最终还是班师撤退,未能一战灭亡高句丽。后来太宗也曾有意再征辽东,可最终还是没能继续。
  转眼八年过去了,如今新皇即位都四年了。
  皇帝和朝中许多元老都有意再征高句丽,不过这事只有朝中顶级重臣知道,李逍居然能猜到,这真让他意外。
  “这不是没有可能,再征辽东,朝廷极有可能再征召一支志愿健儿从军,到时就是你的机会。”薛仁贵道。
  “薛公,我倒以为,朝廷若再征辽东,这实在是薛公的机会啊。”
  “此话怎讲?”


第39章 兄弟
  喝了几杯三勒浆,但李逍依然没有半分醉意,不是他酒量好,实在是这什么三勒浆说是酒,但不如说是饮料,酸酸甜甜的开始觉得很奇怪,多喝了两杯后觉得还挺不错的。
  李逍端着酒杯,看着自己面前的薛仁贵。
  四十出头的猛将,不过看他喝酒的样子,似乎并不太开心。确实也是,八年前,薛仁贵在辽东一战成名,打出了让太宗皇帝都刮目相看的骁勇战绩。
  可自从回到长安,担任玄武门镇将,一呆就是八年。
  当年那个骁将,现在也有了些肚腩,身材也胖了一圈了。
  人到中年了,薛仁贵也有些蹉跎了。
  玄武门镇将,既是皇帝对他的信任,却也让他失去了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薛仁贵继续在京城呆下去,估计也难有什么大进步。
  “薛公,人挪死,树挪活啊。”
  李逍也是看薛仁贵这人比较直爽,所以也就没把心里的想法藏着掖着,而且他做为后来人,很清楚当年太宗李世民没有完成的征辽大业,就是在高宗之时完成的。
  李治当皇帝其它方面比较弱,但灭掉高句丽、灭掉突厥这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薛公的骁勇天下皆知,也深得皇帝信任,才能担任玄武门镇将之职。但这个位置虽说重要,可却也禁锢住了薛公的发展啊。如今薛公欠缺的其实不是陛下的信任,而是更进一步的资历。”
  薛仁贵现在是四品中郎将,实职大将,但要再进一步,却难。
  为何?
  因为薛仁贵以往只是员战将、猛将,却不曾做过独当一面的大将。连独挡一面都不曾过,如何能够跻身高级将帅之列呢?
  虽说开国大将多以凋零,可也还有李绩、程咬金、薛万彻这些大将在。
  薛仁贵现在需要的就是出去,而不是继续留在京中,做皇帝的贴身保镖。只有出去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将来走的更高。
  “既然朝廷有意想要再东征高句丽,那么这就是薛公的一个机会。薛公何不向陛下请求出战辽东,以薛公当年在辽东让高句丽人丧胆的威名,去当一名副将总够格的吧?”
  薛仁贵听的大为心动。
  统兵征讨高句丽,他没资格,资历不够。但若说他主动请求当个副将,这却绝对可以的。
  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薛公在辽东也曾大小十余战,激战一年余,对辽东可谓是极为熟悉,对高句丽这个敌人更是知已知彼,去辽东,那就是建功立业啊。”
  薛仁贵一口将杯中的酒饮酒,一时有些兴奋起来。
  是啊,蹉跎八年了,人生又有几个八年呢。他从当年初出茅庐的小将,到如今人到中年,宝刀都快生锈了。
  再等下去,这辈子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确实是个机会。”薛仁贵叹道。
  当年太宗亲征辽东,一路攻城拔地,斩将杀敌无数,但因只率十万兵马出征,久围安市城不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最终被迫班师还朝,未能达到出征的预期目的。
  不过这一战,还是攻占辽东等十城,俘获七万余户,斩杀高句丽兵四万余,唐军也阵亡数千,战马损失十之七八。
  此后虽未能再亲征,但此后太宗也没停手,没有大举进攻,却改为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损耗国力。
  先后派了牛进达、李绩、薛万彻几员大将分数次水陆进扰高句丽。
  可以说,当年的这个策略还是很有效的,到如今,时隔八年后,高句丽人疲于应付唐军的偏师袭扰,农时耽误,国内已经出现粮荒。
  此时唐军若大举进攻高句丽,可以说时机是成熟的。
  薛仁贵还知道,因为国内粮荒,高句丽人开始联合百济和靺鞨人联兵入侵新罗,还派兵袭击契丹,就是为了向外夺取粮草牲畜,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粮荒。
  新罗王金春秋屡次派使者向大唐求救,契丹人也入京哭求朝廷发兵。
  现在皇帝有意出兵,几位元老重臣也同意出兵,唯一还在商议的就是出兵的规模,到底是集结重兵大举进攻,还是只派出一路偏师教训一下。
  “三郎,若我真能出征辽东,到时你来给我当亲卫。”薛仁贵笑着将李逍亲自送到厅门外。
  “多谢薛公提携。”李逍没直接拒绝。
  “五郎,你一会亲自送三郎回蓝田,你顺便去蓝田见下你舅父,代为父向他问好,帮我转达一下,就说三郎是我的小友,让他帮忙关照下。”
  “好的。”薛五有些暗自震惊,这位李三郎可真厉害,半天功夫,父亲居然已经对他如此看重了。
  “对了,今天宫里赐下一些东西,有牛羊酒肉,你一会给三郎拿些。”
  薛五很大方,父亲没说拿多少,他叫来管事,直接就让人装了一车的东西。
  一只刚宰杀好的肥羊,还有十斤牛肉,另外鸡鸭鱼肉都有,另外米面等东西装了不少,甚至还装了两坛子酒。
  来的时候,李逍只提了一斤白砂糖,结果出门的时候,不但薛五郎亲自陪着出来,甚至还送了一车的礼物。
  看门的薛家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位到底什么来头,怎么来的时候也没听他自报家门啊。
  “五郎,太客气了,这么多东西,我如何敢收。”
  “这是我爹亲自交待的,其实也不值几个钱,你拿回去,刚好改善下伙食嘛。”他拍拍李逍的肩膀,“至于你家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一会就去蓝田问下我舅父,张家侵占你家的东西,肯定帮你弄回来。”
  “大恩不言谢,李逍永远铭记在心。”李逍拱手,充满感激的道。
  “以后我们兄弟相称既可,李兄的见识,让哥哥我万分佩服啊。我爹这人你别看是个武夫,可平时却极少佩服人,但今天你却是把他说服了。厉害!”薛五向李逍竖起大拇指。
  “我何德何能,薛公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我只是稍稍提醒了一句而已。”


第40章 归还产业
  蓝田。
  薛五到了县衙就跟到了自家一样随意,门口的衙吏更是亲切的上前相迎接。
  “柳使君在吗?”
  “使君在后堂,小的马上去通报。”衙吏笑脸回道。
  “不用了,我自己进去就好。”薛五说完,倒没急着走,而是拉过李逍上前,“这位是你们蓝溪李家庄的李逍李三郎,是我好友。”
  那衙吏一听李家庄三个字,面色有些复杂,可听薛五说出两人是好友时,连忙打起笑脸,亲切的对李逍拱手,“原来是蓝溪李三郎啊,你们李家向有善名,早有耳闻,三郎以后多关照下啊,都是乡党,小的王七,县中白直。”
  李逍听说对方仅是个白直,倒也没露出什么异样,依然笑着点头,“王兄好,以后请多关照。”
  白直就是唐代官府中编外的衙役,说白了就是个编外的临时工,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差役。唐代官府里的许多差役,其实都是抽调百姓轮流服役,但这种临时工随便什么时候都不能小瞧。
  毕竟占了位置,就能掌握一定的资源,有职就有权。阎王小见,小鬼难缠,有的时候,这种人故意在中间做节,也是比较容易坏事的。
  几句场面话说过,倒也算是认识,王七主动带他们入衙。
  有薛五引荐,李逍自然也就见到了本县最大的父母官,六品县令柳炎。李逍老实的拜见行礼,然后就肃手立于一旁。薛五跟柳县令明言,这位李公子见过我父亲了,我父亲很看重他,甚至都打算收他为门生呢。
  这话一出,柳县令不由的侧头过来打量李逍。
  “他就是你之前说的那李家庄李三郎?”
  “正是他,舅父,张家侵吞李家产业之事,还得劳烦舅父帮忙。”
  柳县令抚着长须,露出温和笑容,“放心,这个事情已经着手去查了,张扒皮父子这些年确实做了不少缺德事,这次县里动手,是铁证如山,他们休想翻身。不过关于李家产业的事情,还得时时候才能水落石出,毕竟有些事情也好些年了,得前后查清,一时半会也办不好。”
  “不过都是舅父一句话的事情,舅父若开句口,就算提前发还李家产业,又有何难?”
  薛五口直心快,既然连父亲都这么看重李三郎,他也觉得跟李逍很投缘,那自然得尽力帮忙。
  柳县令被外甥弄的没法,其实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这里面实际上是有些猫腻的。
  张家被连根拔起,当然没有人能够帮忙翻案,但拔了张家之后,自然是要大家一起分好处的。张家的产业,不管怎么来的,反正是要被大家分润的,其中一部份会被抄没入账,然后上缴上级。
  但更多的财产不会入账,这些会被分成好几份,上到县令、主薄、县尉,下到录事等衙门里大小官吏都会有一份好处,甚至连柳县令的上级,也一样能拿到一份,再留下一笔放进小金库,做为公廨钱使用。
  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至于说以前被张家欺负的人家,被侵吞的产业,肯定也会象征性的发还一部份,但多数还是就成了一笔糊涂账的。
  当然,薛五亲自帮李逍说情,而后面又还站着个薛仁贵,情况又不一样的。有薛仁贵带话来要帮李逍,柳县令还是分的清楚的。
  他考虑了一会,“这样吧,李家欠张家的那笔八百贯的贷,事情很清楚,可以免除。”
  “此外,李家的祖宅,也应当还先归给李家,至于其它的商铺、田地这些,中间还有不少文书契约等要查清楚,这个我会关照人去查的。”
  柳县令话没说死,先给薛家一个大的人情,把八百贯债免了,把李家祖宅也还了,但更多的产业,却没马上归还。
  一来这东西他也要跟其它人商量下,二来事情也不是这么办的,就算要还,也得分上几次时间,总得让李逍知道这份人情的厚重。
  “多谢使君替李家讨还公道,主持正义。”
  “本官身为蓝田县令,也是本县的父母官,这些是应该的。”
  花花轿子人抬人,柳炎看薛家面子,把李家的些产业发还,不过是件举手之劳的事情。
  薛五还特意透露薛仁贵有意想要招李逍去做亲卫后,柳炎破格的称呼李逍为贤侄。
  一声贤侄,李逍以后在蓝田县里可以说是高枕无忧了。
  “以后但凡有什么事情,尽管来县衙找我。”柳炎拉着李逍的手亲切的道。
  谈话之间,柳县令还特意叫来县中录事,让他亲自去办李家的事情。
  等到李逍告辞的时候,李家祖宅的房契已经被录事送了上来,连带着还有那八百贯高利贷的借据也被送还。
  “李兄,一会我带几人亲自陪你回去接收宅子。”县录事是个中年文人,这人也算是蓝溪县里的豪强,代代县衙中为吏,一个不小的宗族,根深蒂固。甚至他在两年前还纳了张扒皮的女儿做妾,但此时他对李逍很客气,好像他和张家根本没有过半点关系。
  更只字不提张家以前侵吞李家产业时,赵录事在里面出谋划策,为张家充当保护伞的事情,也毫不提起张家侵吞李家的产业,有不少送到了他的名下。
  “那就先谢过赵录事了!”
  李逍知道赵录事这人,这个赵录事就有点类似水浒里的宋押司宋江,地位不高,但权势不小,这种人八面玲珑黑白通吃手段很厉害。
  李逍对这人没好感,但表面的客气还是要维持。
  “李兄,请!”
  “赵录事先请!”
  薛五在一边看不下去,“磨蹭个啥,赶紧的,先回去把宅子收了。”
  刚准备上马,县衙出来一个仆人,却是柳县令的家仆,送上一箱书和一套文房四宝。
  “我家使君交待,让李三郎回家有空也读读书练练字。”
  “哎呦,刘使君真是太看重三郎兄了。”赵录事在旁边是真的很惊讶。
  李逍倒也对这份礼物有些意外,说来这份礼物还真挺贵重的,这年头的书有多贵他上次买纸后就知道了,一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