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枭雄(雨天)-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育总局的总办为徐洪宝,此人虽然是传统举人出身,但是眼界却是极为开放,支持办理工商学科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江苏人,而且徐家和赵家乃是多年故交,所以通过各种弯弯绕绕,他就到了赵东云面前并当上了教育总局的总办,此外还有一个会办谢荫昌,此人也是江苏人,日‘本明治大学出身,虽然没啥资历但是也被赵东云招揽并任命为教育总局会办。
葫芦岛工业区那边的总办则是赵鄂,此人不用多说了,和赵东云的私人交情匪浅,而且此人出身比较传统,乃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历任多地的知县、知府,被赵东云特地找过来就任葫芦岛工业区总办的。
而会办则是熊希龄,这个人在湖广那边办理新政成绩不错,而且也是属于后世比较闻名的那种人,所以赵东云就给他去了亲笔信邀请他前往东北任职。
以上这些人员就是目前赵东云幕府的主要班底了,来源比较复杂,里头除了熊希龄后世比较出名外,其他的大多是名声不显的人。
赵东云其实给很多大名鼎鼎的人邀请过来任职,但说实话赵东云不是袁世凯,如果是袁世凯开口邀请估计那些人才都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但是赵东云的话吸引力明显不够,很多当代比较出名的一些新政官员都对赵东云的邀请无动于衷。
此外在看这份名单,就会发现有留学经历人非常多,甚至比赵东云手下的军队里的留学生都要多。
这倒不是赵东云鄙视国内传统科举出身的人才或者偏好留学生,而是因为赵东云要玩新政的话,只能依靠这些有见识的人才,而留学生相对来说比传统科举出身的人才更容易接受和主张新观念。
赵东云横扫这么一圈后,把目光放在了赵东平身上:“现在官银号办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发行银元和铜元?”
赵东平身为财政总局总办,管着整个奉天的财政事务,这筹办奉天官银号自然也是他的分内事,不过此事他也没细管,主要业务则是由财政总局会办向瑞承担的。
所以赵东平当即道:“如今奉天官银号已经汇集官股五十万两银子,正式于锦州、奉天、营口开设分号,预计年底会在更多的地方开设分号,而造币一事也正在进行中!”
说到这里,他把略微看了看身旁的向瑞,那向瑞自然是应声道:“造币所需的机器已经准备妥当,下个月就可以量产铜元和银元了!”
赵东云听罢略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新的铜元以一角为主,辅以两角和五角的,银元以朝廷银元为准,一旦大量发行的话,每月至少可以获利五万两以上。”
在清末玩造币是非常赚钱,而造币权也是地方督抚财政大权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朝廷早就想收回去了可是一直都没能成功。
赵东云道:“造币一事还需谨慎,前期宁愿获利少一些,也要把信用提起来,这样以后我们才好发行纸币!”
赵东云并没有在官银号上停留太久,而很快就是继续问赵东平:“新税的事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够成?”
赵东平一听略微用苦闷之色道:“整顿杂税的进度比预料的慢了一些,怕是到要到明年年中才能够梳理通顺!”赵东平知道这话会让赵东云不满,所以他很快又是加了一句:“不过新设税种已经办理妥当,新增了烟酒税、房屋交易税等十多项新税,另外也加大了厘金、秤税的比例,林林总总加起来,今年我们至少要比去年多收两百万两银子。”
奉天一省在1904…1905年度的财政收入才多少?不过两百万两而已,而赵东平现在竟然说能多收两百万两?那就是翻倍啊,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工业没有发展完善的前提下,可想而知赵东平而了搜刮钱肯定是想了不少歪主意。
如果收税太多的话,奉天的商家们估计也是会有意见的,所以赵东云道:“加税一事要注意分寸,不要闹出什么事来!”
赵东平却是不以为然:“其实我们奉天的各种商税是比较低,如果换在江苏、广东等地至少也能多收五百万两银子以上!而且现在偷税露税比较严重,多加两百万两银子不过是让他们把偷税漏税的部分重新掏出来而已!”
奉天官银号的盈利以及新增的税收,这些就是财政总局方面所能够提供出来的收入了,不过赵东云要弄钱,自然不可能只盯着他们,还有其他部门呢,当即他就是把转投向周自齐:“你那边的盐务呢?今年大概能够拿出多少来?”
周自齐道:“奉天盐务多败坏,如今职部还在整顿当中,预计今年可得盐务税银百万左右,如果能够整顿完毕的话,预计明年还要更多一些!”
盐政收入向来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大头,不过清末时代和传统封建王朝又有所不同,在这个连关税都是各省自主的年代里,各省盐政收入虽然名义上属于中央,但实际上一直都是被各省截留。
以奉天为例子,过去数年内增祺就没给朝廷上缴哪怕一份银子的盐税,全部都留在奉天自用了。
前几个月赵东云筹齐改革奉天盐政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奉省盐务久废,当设盐务总局督销,所得款项先尽本省留用,如有盈余,再行酌提解部!
这意思就是等我钱多到用不完了再分点给户部……
只是奉天算得上地广人稀,周自齐能不能在盐政上就搜刮出来百万两银子还是值得怀疑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清丈和招垦
虽然传统上来说,盐政收入是封建王朝的大头,不过对于一个地广人稀,而且资源丰富,急需进行农业、加工业等各种开发的奉天来说,这盐政收入虽然这一两年可能比较重要,但是百来万银子的现有盐政收入不可能成为赵东云未来的财政支柱。
赵东云必须想办法捞更多的钱,而对于一心想要扩军而且建立庞大根据地的赵东云来说,奉天每年要达到多少财政收入才够呢?
如果要维持现状,也就是供养两个混成协、支付第三镇每月四万两银子的协防费,赵东云手下的第三镇虽然号称北洋嫡系,主要军费由户部支出,但是驻扎奉天期间由奉天支付一部分的协防费用,加上赵东云额外装备了诸多武器,骑兵部队也是超编的,所以额外多出来不少军费。
此外奉天各地巡警虽然不能指望他们打仗,花费也远不如正规军,但是也是需要花钱供养的。
只单纯维持现有部队所需的经费,赵东云每个月就得拿出来二十二万两银子左右,一年下来就得两百五十万上下。
除了军费外,偌大一个奉天还需要其他的诸多经费,比如按照现有的教育改革规模,以后先不说了,但是今年就得至少投入三十万两银子的教育经费,同时还有占据大头的行政经费,这一部分每年大约也需要两百多万两银子。
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就不说了,反正按照奉天现有的两百多万两银子年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就算翻一倍达到四百万两银子也是不够用的。
按照赵东云的预计,仅仅是维持现有各项改革所需,每年就得投入至少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如果要把两个混成协扩编为两个镇,然后再日俄战争结束后辽东等地区恢复民生所需,支持工商等,明年就算是一千万两银子都是不够用!
而要达到年收入一千万两,这真不是张张嘴巴就行的,也不是说只依靠税务整顿或者盐务整顿就可以的,还得另外开辟财源。
对此赵东云的解决方法准备了很多,工商业等暂且不说,关于农业方面赵东云也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通过进一步发展农业,进而带动奉天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而做大做强奉天特有的大豆产业、粮食产业以及纺织产业。
在这一系列环节当中,扩大农产品的产量是东北一系列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因为只有这些农产品的产量加大了,那么奉天的各种农产品加工业才能够蓬勃发展。
而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就算技术含量再低,那也是属于工业范畴收取的税收也会比区区田税多的多。
也就是说赵东云并不指望从农业上面获得多大的税收,只需要保持正常水准就可以了,他所期待的税收是来之于农产品加工业,比如奉天的传统经济支柱:榨油、生丝、酿酒等。
此外农业的发展还关系到赵东云吸引移民,增加奉天整体粮食产量等关键问题,所以赵东云自然是不敢放松农业方面的问题。
“陈先生,近期你这边的招垦办的如何了?”赵东云粗略听了盐务总局周自齐的汇报后,很快就是把目光投向了农林总局总办陈振先。
农林总局,当初赵东云设立之初只是农垦局,但是后来为了发展林业资源又搞出了一个林业局,再过来为了发展畜牧业又打算搞一个畜牧局,只是这样一来机构太多,不符合赵东云精简行政机构的初衷,所以干脆就把以上三个机构合并,由陈振先担任总办,下设农垦处、林业处、畜牧处以及增设了一个渔业处。
所以这个农林总局虽然名字听上去土不拉几的,似乎没有财政总局、工商总局那么风光,但它却是赵东云手下名副其实的重量级部门,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几乎都管上了。
陈振先和其他几个留学生出身的人一样,并没有穿着传统的马褂或者官袍,而是一身的西服,在场之人传统出身的大多身着马褂或官府、而军人出身的赵东云等都是一身军服,留学生出身的基本都是西服,一个小小的会议里能看见四种截然不同的服饰,也算是清末的一个时代特征了。
陈振先对今天的会议是早有准备的,赵东云要举行全体会议商讨解决财务问题,而商讨解决问题之前还会听各部门的回报,所以陈振先也是事先准备好了。
当即就是站了起来,然后拿出了手中的资料分发给在座诸位:“目前我省的农业发展还是比较顺畅的,现有的耕田数量比较多,不过存在大量隐瞒不报的私田,此外还有存在一部分的荒田、牧场、围场等等,近期我们农林总局的工作都集中在查清私田以及招垦官田、牧场上。”
陈振先说到这里,嘴角略微翘起:“从六月份开始,我局先后颁布了私恳报领等一系列措施,先后查清私恳良田一百三十万亩,按照优良不等地价亩一两五钱到五钱不等,目前仅此一项我局就收拢地款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以上说的私恳就是指私人在官方拥有的‘无课’官田、荒野、无主荒野等地私自垦荒所得的土地,只要垦荒人到官府进行注册,交纳每亩一两银子的报领费,那么以后这一亩地就是你的永久私人财产了。
其实这一手就是把荒芜的官田、无主土地直接卖出去,只是价格比正常农田的价格要低贱的多。
在座的其他几个人比如盐务总办周自齐,又比如财政总局的赵东平他们虽然知道农林总局这几个月捞了不少钱,但是也没有想到一张口就是一百五十多万,而且更关键的是看陈振先的意思好像后头还有。
果然陈振先张口来了个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以后,他继续道:“此外我局已经对大凌河牧场、奉天围场等官地进行招垦,预计年内放垦官田三百万亩,预计可得地银一百万两上下!”
这个所谓的招垦,其实也不是把土地随便给人了,就算田地再便宜,官方也是需要收钱的,只是地价非常廉价而已,三百万亩的价格只要一百万两左右,均价不过三钱多银子。之所以‘报领’‘招垦’售出的地价那么便宜,主要还是为了吸引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流民。
当然为了防止那些有钱人一股脑的购买几万甚至几十万亩土地,那些招垦的土地一般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附带政治条件的,是按照丁口限制购买,而且买了你就必须开荒,不开荒就就会被官方收回土地。
之所以这么搞一方面是防止土地兼并,而另外一方面还是为了增加东北的人口数量,毕竟人家来闯关东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当细农的,人家就是奔着可以拥有自家土地而来的。
陈振先连续开口两次,一次一百多万两银子,两次就是两百五十万两银子了,这让在座的其他人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陈振先还在继续说着他汇报,不过众人已经没有多大心思听了!只有赵东云一个人听的津津有味,说完了农业,陈振先又说了林业和渔业,不过这两方面都普普通通,短时间内要依靠他们创造出大量钱财来有难度,而畜牧业的话则是主要集中在靠近蒙古地区。
当代奉天的辖区比后世的辽宁要大一些,除了辽宁外还辖有蒙古一部分、吉林一部分地区,所以在靠近蒙古那一带的牧民比较多,畜牧业也算比较多,嗯,说句题外话孟恩远新组建的那个‘奉天第三骑兵营’的骑兵就是在这一带招募的。
对于陈振先口中弄了多少钱,赵东云并没有太过在乎,因为这些卖地的钱是一锤子买卖,这一次收了以后可就没有了,也就是说陈振先口中的这两百多万两银子是一次性收入。而赵东云重视的还是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农业赋税的增加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进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等等。
毕竟赵东云是在清末而不是在后世,在这个时代他可没本事把土地卖到天价进而维持整个财政体系的运转,因为这年头他手里的官田虽然也有,但私人手中的土地更多,不可能像土地国有制由国家掌控全部土地,然后可以和挤牙膏一样一年卖一点,制造人为的供求紧张,进而抬高地价。
所以卖地,尤其是出售那些官方的荒田所得的银子并不能算赵东云未来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可能的话他甚至愿意免费把这些土地分发给那些移民。为什么?因为移民垦殖后每年都会上缴赋税的,相对于一次性的买地银子,赵东云更期待那些田地赋税。
农林总局这边说完后,赵东云把目光转到了赵鄂身上:“赵兄,工业区现在的情况如何?收支可还平稳?”
当即,葫芦岛工业区的总办赵鄂就起身汇报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五章企业之井喷
“如今我工业区已经入驻企业三十八家,预计年内可以突破到五十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五万两银子的有十五家,由于采取免税政策,我们工业区暂时无法从以上企业获得额定的商税,不过通过售卖工业区内的办厂用地所得颇多,再减去前期征地费用,预计年内可得银三十万两。
此外工业区内部分商铺已经营业,租金收入以及部分税款所得预计年内可达十万两,港口那边虽然没有完备,不过已经开始通商,预计年内可得港务运营费三万两左右,然后海关税预计可得十万两。”
葫芦岛工业区现在处于开发期间,收入极为有限,更关键的是现在葫芦岛工业区还处于大规模投入期间,别说反哺省财政了,而且还需要省财政继续投入一部分。
“如今工业区内正在进行大规模建设,支线铁路以及厂区建设所费甚多,加之年末第一期建设债卷就要偿付利息,所以我们工业区内预计收入恐怕是远不及支出,届时还需省里再给一部分的支援!”
赵鄂说着声音都是略微低沉了下来,没办法,其他部门都是赚钱的,就连个巡警总局都能从各地收上好几万‘巡警捐’来,唯独他这个葫芦岛工业区是往里头倒贴钱……
果然,赵鄂的声音刚落下,一旁的赵东平就开口了:“其实刚开这个工业区的时候我就说过,免税是不可行的,如果不免税的话,今年怎么的也能收上去三五十万的商税了吧!”
不过赵东平的声音落下后,赵鄂却是冷哼一声:“如果不免税,我葫芦岛工业区年内至少可收商税五十万以上,但是不已免税为手段,各地商家怎么会踊跃而来?”
谁都知道免税在最近几年会税收损失惨重,但是不能不这么做啊,如果一开始就收税那些商人又不是傻蛋,在营口或者天津、奉天那些地方干的好好的,人家怎么会跑到你那葫芦岛工业区办厂啊,图的不就是免税嘛……三年全免、五年三成,十年半成,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那些企业而言就是裸的利润。
赵鄂又道:“不过如今工业区到明年就可初具规模,届时就可以带动工业区周边发展,语气第三方的税收和各方面收入会上一个台阶!”
赵东云点头道:“工业区的工作进展是有目共睹的,能够在短暂数月内吸引数十家企业进驻,可见你们都是努力了的,尤其是熊先生为了招商奔赴各地,这几个月来辛苦了。”
下头的赵鄂和熊希龄听罢,这才面色平静了下来,尤其是熊希龄听罢赵东云的话,心中滋味更是复杂。
熊希龄早年就以办洋务闻名,不过百日维新期间他受到牵连,所以后续几年一直都不算得意,后来接到赵东云的邀请信函,说让他到奉天办一个工业区,以发展国内工商,实业强国。他考虑了许久后才是答应前来,后来到了锦州详细听赵东云所述的工业区章程后,他虽然有些跟不上赵东云那些超前的思路,但是本着来了就办实事的想法,所以也就开始上任葫芦岛工业区会办了。
然而当他看到工业区开办不过数日,就有十余家企业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