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唐(营候)-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琼会意,半是回答费青奴,半是回答李栋道:“属于一定照办,还请您老放心,一万个保证绝不会出差错。”

李栋本来还想问问窦建德和刘黑闼二人。有没有张金称那方面的消息,李渊现在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从眼前的情况来看。来不及了,只得及时赶回杨广身边。

李栋还没有赶到宫中,在半道上就遇到了于仲文和宇文述两位大将军。他们见到李栋,还以为他是通知其他王公大臣回去的路上。扯住李栋的胳膊问东问西。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如此紧急召集诸位大臣。

李栋也不知道啊,心急火燎的催促他们说:“两位大将军就不要问了,赶快到圣上身边去。”

其实这个时候,李栋的猜测是,有可能高句丽施下诡计,趁亲兵不注意的时候将杨广刺伤了,所以杨广才不得已下令紧急退兵。退出这危险之地。

可这样的话,李栋也不敢和他们二位直说。只得推辞说到圣上身边去。

赶到宫中之后,发现宫内人来人往,人人神色慌张,来往的人多是位高权重的大将军和大臣们,却没有那些御医和大夫们。李栋心中更加疑惑了,难道圣上受重伤不支,已濒临死亡了?

杨广现在可是不能死!他若是死了,前功尽弃不说,整个大隋都将乱起来。那自己暂时也就不用回去了,留在公主身边做一个快活的驸马爷,多潇洒自在?

来到元和殿时,卢老三正急得团团转,一见李栋喜出望外,大叫:“你可是回来了,圣上正火冒三丈找你呐!”

李栋一听长舒一口气。圣驾安全,杨广还活得好好的。可到底发生了何事,如此紧急?

“啊,两位老将军也在,一块请一块请。圣上在殿内等你们!”卢老三见到宇文述和于仲文二人也是一阵子催促,要他们快点面见圣上。

三人心中都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急急忙忙赶往元和殿内。

杨广这次是真急了,龙椅也不坐了,殿内地面上摔碎了许多值钱的宝贝,一脸的黑线,双眼喷发着怒火,嘴里不停地大骂:“狼臣贼子!不得好死!孤一定要将你挫骨扬灰方消心头之恨!逆贼!恶汉!不是东西!”

一见三人赶到,杨广更火了,指着李栋的鼻子大骂:“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孤待你很刻薄嘛?”

李栋顿时汗就出来了!难道琼华殿私藏公主的事被他发现了?要不然,为何用这样的口吻骂我?

“微臣知罪了,还请圣上恕罪!”李栋忐忑回道。

“孤不需要你的时候天天在孤面前晃来晃去,晃得孤心烦。现在孤需要你的时候,你跑得没踪没影,你给孤说,你刚才跑哪去了?”杨广怒不可扼地大吼。

“微臣出宫办差事去了。张金称和李渊押运粮草之事!”李栋只得以李渊为借口了。因为只有李渊,他的表兄,才能牵住他现在的盛怒。

杨广果然愣了一下,不过随即又很不耐烦地说:“那个人现在不用管他的死活。你给孤讲一讲,现在如何才能让高句丽,让高元主动和孤讲和?”

“……”李栋顿时没词了。杨广不会就因这点事着急上火吧?要和高句丽谈和,也不能这么着急啊,任何事都要有层次的去办,这么不计分寸岂不是给高元可乘之机?

“圣上,老臣有一计,可使高元主动出面与大隋讲和……”于仲文老将军话音还没有落,殿内就闯进来一大帮子人。

一进殿都是慌慌张张的问杨广到底发生了何事。

杨广见众人几乎到齐,愈发着急了,在殿前走来走去,忽然下定了决心似的,说道:“孤现在要宣布一件大事,诸位臣工可要听仔细了。”

“礼部尚书杨玄感,杨素之子,孤待他可真是不薄啊!他……他……乱臣贼子,竟然举兵造反了!”

“轰!”元和殿犹如钻进来一大堆蜜蜂,一下子哄声大开,半天没有平息下来。

杨广清一清嗓子,又大声喝道:“那逆贼屯兵于黎阳,现在正在攻打洛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什么蒲山公李密?对,就是李密!为他出了三个计策,这才是要命的!”

“哇!”殿内又是一阵骚动,犹如油锅里倒了一杯开水,几乎是炸了锅。乱了一会儿,杨广没有发话,自动的安静下来。

李栋一听,心中一紧。

刚才自己还分析说,要不了半年,洛阳就会发生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没料到才半个时辰不到,就爆发出来了。不对,应该是至少十天以前了。从洛阳赶到高句丽,快马加鞭也得十天左右才传到。

宇文述对李密很有印象,他拱手往前站了站,称道:“圣上息怒,微臣还记得此人。李密原是李弼之孙,蒲山公之后。曾经在先皇身边担任亲兵,因圣上不喜欢他看人的眼神,便让微臣劝退他了。”

“对对对,正是此人。看孤的时候瞪着一又狼眼,直溜溜的,眼皮都不带眨的。哪有他这样看孤的?胆子太大了这人。所以我便让你辞退他,当时我真心慈手软了,应该杀了他才了事。”

宇文述脸色一紧,不敢接话茬了。因为杨广吩咐他辞退李密时,他没有处死李密,而劝退了他。宇文述当时劝他说,他李密是非常聪明的,呆在皇帝身边做亲兵,每天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没有大的出息,也不会得到很大的封赏。他不如回去读书,参加科考,凭科考封官入相。

李密还真听了他的话,辞去亲兵,回家读书。读书读到入迷的程度,以至于骑在牛背上冲撞了当时的杨素,也就是杨玄感父亲的队伍。

杨素问他读的什么书,他便回说是《项羽传》,然后与杨素谈了整整一天。杨素觉得李密是个大才之人,回去以后便对儿子杨玄感说,他们比不上李密的才华。于是,杨玄感和李密交往密切起来。

没料到他们二人竟然在杨广攻打高句丽的空隙起兵造反。李密为杨玄感出了三个策略。上策是攻打长安城,据守关内,以成霸业。中策是攻打幽州,截断杨广从高句丽回大隋的路,使他只能守在高句丽。而下策是攻打洛阳。

杨玄感听完以后并没有按照李密的上策去行事,而是采取了李密的下策,也就是攻打洛阳。因为洛阳是大隋的东都,杨广迁了许多王公大臣的家眷在那里居住。打下洛阳就等于手中握有大量的人质,迫使许多大臣投鼠忌器不敢与他直面交战。

杨广道:“上天之幸,大隋之福啊!如果杨玄感采取了李密的中策,攻下幽州,将孤等回去的路给堵死,诸位臣工以后就别再想回洛阳回长安了。就留守在高句丽,和高元一样做亡国奴吧!”

“圣上此言极是。我等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需火速赶回,赶在杨玄感攻打幽州之前,先驻守幽州。绝不能使那乱臣贼子扼住我们的咽喉要道!”

杨广道:“孤也是这个意思。”

杨广急得团团转,停了一下又道:“可是现在,高句丽怎么办?难不成真的交还给高元?那我们这次北征岂不是形同虚设,无劳而返嘛?”

第176节:狼突豕奔夜

于仲文听了杨广的话,看下分列两旁的文武,没有一人表态,他便出列称道:“圣上,大隋百万雄师纵使将高句丽疆域一寸一寸挖地三尺,又有何重要之处?只不过得到一片苦寒之地而已。”

“相对于大隋广袤的疆土而言,高句丽只是一郡之得失。断然不能因为一郡而丧失整个疆土!”

“此时此刻,那杨玄感正不断冲击东都,屠刀已经架在脖颈间,油锅已经鼎沸,千钧一发之际,刻不容缓,圣上怎能还民惦念着高句丽这弹丸之地?纵使放弃高句丽,只要保住大隋疆域统辖大权,高句丽还可以失而复得。若是死守高句丽,大隋失去的领土还可以重新夺回来吗?”

“圣上断然不能做这等舍本逐末之事,应率大军速速归还,将那乱臣贼子一举拿获,以葆大隋一统江山!”

于仲文一番慷慨陈词,神情激昂,越说越激动,在殿内边说边走动,大是鼓舞了一些忠诚至士。可也吓坏了一些胆小怕事的人。

面对杨广这样一个性情无常的君主,于仲文说什么屠刀,什么舍本逐末,以长辈的姿态和批评的语气赤果果的说出来,岂不是以下犯上,乱了分寸?

于仲文老将军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道理也是很清晰明确的,为了大隋的稳固,赤胆忠心,耿耿直肠。

可君臣之间还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礼节。皇帝穿龙袍。臣子只能穿蟒袍,小吏只能穿青衣,百姓只能穿皂衣。这是礼仪。这是规矩,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所以一帮子文武大臣都替于老将军捏了一把的汗。看圣上杨广对他做出什么样的处罚,这弄不好就是削官降级掉脑袋的事。

杨广的面子果然受不住了。红了青,青了红,跟一条变色龙似的,一会变了好几种颜色。

李栋站在殿角也替于老将军捏了一把汗。迅速想着办法,如何才能替于老将军挡一把。减轻对他的处罚。

出人意料的,杨广并没有勃然大怒,相反还坐在龙椅上了。缓缓说道:“孤一生之中最讨厌一件事,列位臣工有谁知道?”说完朝两列文武瞟了一圈,见所有人都低着头,只有于仲文和党雨钱昂然而立。

他又接着说:“如果是一个身份低微的人。在孤面前慷慨激昂。直述孤的过错。孤还能理解,他是要引起孤的注意,让孤接纳他的意见,好乘风而上,捞个一官半职的,光宗耀祖,从而一飞冲天。”

“而你——”杨广拖长声音厉声喝斥:“年龄老迈,中死而木拱矣。而且贵为大隋统帅,官至极品。还有何不满,从孤这里还有什么可以捞的?语出激烈,不给孤留半点情面?”

于仲文越听越不是滋味,自己对大隋一片赤诚,怎么就落个倚老卖老,对现在职位不满足的大帽子?他便高声喝道:“圣上,请听老臣直言……”

“不要再说了,孤听够了你的赤胆忠心……”杨广忍耐的怒火终于爆发出来,手指于仲文,声嘶力竭吼道:“一句话也不要再说了!再说就不要想着回大隋了!”

于仲文后半截话只得咽回肚子里,身体剧烈抖动起来,显然他受到不公的对待,心中也是非常的气愤。

大殿之内静若无物,没有人敢发出一丁点的声音。

李栋想说,知道此时杨广盛怒之下,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便没有替于仲文求情。他在等,等机会合适再求情。

“孤并不是不知道,事情紧急,如你们来,不是让你们批评孤的,是要你们拿出合适的办法,两全其美的策略,既能守得住已经打下来的高句丽,又不耽误回去灭杀逆贼。”

“你们欺负孤是三岁顽童耶?”

“于仲文听旨!”杨广话锋一转,突然下旨称道:“着于仲文留在高句丽,与高元商谈纳降事宜。事情顺利,既可回朝。若出意外,终生不得踏进大隋领土半步!”

于仲文听后喜忧参半。喜的是杨广并没有把路给堵死,忧的是万一失败,自己呆在高句丽那就是外臣,早晚也是死路一条。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一条活路也没有。

李栋听了倒是心中大喜。

这样以来,自己岂不是可以私下交待于老将军一些关键所在,让他通过高琼华公主与高元皇帝面谈,事半而功倍?

李栋暗暗拿定注意,心说杨广这明是惩罚于仲文将军,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大大的好差事?哈哈,千算万算,没料到杨广自己倒亲自送到的手上来了。

那杨广吩咐完于仲文以后,又严令喝道:“今晚掌灯时分,诸军抛弃一切辎重和累赘,只带三天的粮食,日行八百,不惜一切代价夜丶奔回朝。不得有误!”

殿下众臣这才山呼万岁,下殿准备去了。

于仲文老将军站在殿前,走不是,留不是,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李栋赶忙上前扯一扯他的衣袖,暗示他不要再呆在杨广面前挨批受训了,离开这是非之地。

于仲文扭头一见是李栋在扯自己,眼神中飘过一丝喜悦,犹豫片刻,便也离开了元和殿。

出殿以后,李栋只字不提刚才殿内之事。只是一味的往自己的琼华殿走,于仲文老将军只得紧随其后,也进了琼华殿。

李栋将殿门紧闭,然后拍拍手掌,叫出高琼华公主。

于仲文立刻看傻眼了。党雨钱竟然金殿藏娇?

这女娃娃好生漂亮,竟然如画里走出来一般!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大方之态,不似凡间民女所能比的。难道她是高句丽的什么金贵之人?要不然,党雨钱何以将她深藏到现在?又在这个节骨眼上引出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不成?

李栋便对高琼华公主说道:“这位老将军是大隋的统帅,于老将军。受圣上之命,负责谈判与你们高句丽复丶国之事。你需与老将军把你皇兄高元的想法和要求一一向老将军禀报,促成和谈之事。这样以来,对你高元皇兄,你也有一个彻底的交待。”

于仲文听了以后大喜过望,眼前的女娃娃竟然是高句丽的皇帝高元的妹妹,连忙施礼说道:“于某见过公主殿下。”

那高琼华一听圣上吩咐于仲文老将军负责此次和谈之事,也是非常高兴。自己苦苦寻求的恢复高句丽统治之事,终于有了眉目。而且是李栋一手交待的,看来这次对自己一方有很大的利益。

她便道:“老将军言重了。我只不过是一介女子而已。具体事宜,还是我的皇帝作主。且等时机成熟,我一定引见你们见面。”

李栋有些愁怅地说:“今晚我就要启程回大隋了,稍后我会非常的忙碌,就不再回来与你告别了,不过记住我们之间的约定,我是说到做到之人。”

高琼华公主此刻心情非常复杂。灭了国家却得到一个异族男人的感情,复了国家却又失去这个男人,一时心情极为感慨地称道:“我懂你的心,知道你在想什么。我一定答应你。”

于老将军站在一边稍微听了几句便明白他们这是小情丶人之间分别在即时的卿卿我我,相互表明心迹。便找个借口离开殿堂,找个安静的角落躲了开去。

李栋趁机向高琼华说:“于老将军为人耿直,对大隋一片忠诚。希望你一定要替他在你皇兄面前周全,不要使他太难堪。”

高琼华点点头。

此时她不想听这些国家之间的事情,倒是想听一听李栋对自己有什么感情方面的交待。毕竟她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交给了这个男人。她便觉得自己的一生都只属于这个男人了。

没料李栋只是对她说这事话,心中一时五味俱全。

一名好男人就是这样的,不会讲很多小女人喜欢听的甜言蜜语哄她开心,只会有实际行动去证明。他要向高琼华公主证明的就是,在大隋建一座与琼华殿一模一样的宫殿,让她住进去,生一大堆孩子,与她白头偕老。

如今分别在眼前,心纵有万语千言也张不开嘴了,最后,李栋以饱含感情的一句话,结束了与高琼华公主从相识到相恋到分别的一段感情:保重!

李栋说完,眼中含着男儿不轻弹的热泪,转身快速走出殿去。

“保重……我们都……要保重!”高琼华在身后已经泣不成声,语声哽咽,哭了出来。

李栋稍微停顿一下,硬一硬心肠,头也没有回的走掉了。因为李栋知道,自己一回头,便不忍心就此离去,也会被她看到泪流满面。他是男人,不能在女人面前流泪。

江山事大,感情事小。此时不硬生生割断二人之间的情丝,日后必将牵牵扯扯,藕断丝连。

李栋是一个理智的人,为了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硬起心肠,果断的走掉了。

回去以后,李栋随着隋帝杨广千里夜奔,百万府兵形势浩大,气势惊天动地,直取幽州方向而去。

第177节:贵族的伤口

是夜,百万府兵悄然奔出平壤城,随隋帝杨广身后狼奔豕突,没命的往幽州奔去。

一大帮子文臣武将知道连夜突奔的原因,众多府兵并不了解具为什么。上午还呆得好好的,到晚上便被狼撵似的往回逃,带兵将佐又不解释,令许多府兵心中都非常纳闷。

其中不乏呆在高句丽享受到人生甜美的府兵,他们不愿意离开安乐窝,回到大隋少不了继续拼命打仗。刀箭不长眼,一不留神把小命交待了,还不如呆在这里享受美好人生,便在半道上偷偷藏起来,等隋朝大军过去以后,偷偷往回跑的。

也有一些府兵身体羸弱,忍受不了一夜千里的行速度,偷偷在半道上隐藏起来,在当地找个人家不再回去的。也有一些人被活活累死的。还有一些人干脆落草为寇,树起了反隋的义旗。

总之,奔出平壤时还一百多万府兵,等赶到幽州涿郡时,只留下八十多万。那些役夫没有骑马,不胜体力而逃跑的人更多,几乎逃跑殆尽。

浓缩的都是精华,这话一点不假。赶到涿郡留下来的八十多万府兵,几乎全部是每位大将军、将军、虎贲郎将、武贲郎将手下的精兵。

涿郡通守罗艺原属右武卫大将军李景所节制,但罗艺勇猛异常,也刚愎自用,不听李景的指挥,与李景屡次顶牛对着干,还当面污辱他。

李景作为他的上级,自然也是有些手段的。每当受到罗艺的污辱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