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窃唐(营候)-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取下洛口仓和兴洛仓,有粮草了才能更好的出兵。
但李栋多了一个心眼,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而是问李靖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阻止李渊如果明目张胆的造反。
李靖说:“上将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乃用兵的最高境界。我以为,我们可以抢先一步,在声势上和道义上战尽先机,使他无法建议唐朝。这样以来,我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逼迫李渊派兵来洛阳和我们作战。我们以逸待劳,将会节省许多精力。况且据我所知,李渊现在还没有准备充分,这样以来,我们取胜的机会将大大的提高。”
众人一听都觉得他的方法十分高明,但如何才能在道义和声势上压制李渊?毕竟唐国公在大隋只有一个,就是他李渊。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恐怕不好从他手里抢过来。
李靖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愿意动动脑筋,还是有一定的办法的。”说着看了李栋一眼道:“我这个方法也是受你们的方法的启示,才偶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李栋问他到底是什么妙计。
李靖便说:“圣上已经下诏废除了李渊的唐国公,同时废除的还有杨侑继续皇位的资格。这事经过近一个月的发酵,天下人人皆知。我们既然要做,就做大胆一些。我看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份上,我本人也不对它抱太大的希望。所以要支持李栋。
我的意思就是说,让圣上下了一道诏书,封李栋为唐国公,我们抢在李渊之前建议唐朝。这样以来,李渊总不会在我们后面,再建立一个唐朝了吧?就算他建立唐朝,在名义上和道义上也不占好名声,更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众人听完以后觉得这事十分可行。如果抢在李渊前面建立唐朝,等于抢了李渊的封号,他想建立新朝必需另选其他名号。他是唐国公,按理唐朝必需由他建立才合适。如果他放弃唐朝这个名号不用,改而换作其他名号,那就代表着他默认了他造反的实事。要不是这样,他为何在隋炀定发诏书宣布废除他的唐国公以后另选年号呢?
李栋在心里狠狠地臭骂了一下自己。作为一个穿越来的当代人,早就知道李渊要建立大唐,为何就没有想到这一步棋,抢在他前面建立唐朝,把他推入一个不仁不义的境遇,坐而享受他李渊的各种优势?
穿越只是一时的偶然,关键是要打开思维,转变观念,用尽一切手段和办法,改变自己不利的地位,使敌我双方利弊相互转化。这在《孙子兵法》上讲得十分明确。自己怎么就没想起来?看来李靖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还要老练一些。
“这个方法非常高明!使我犹如茅塞顿开,如同拔云见日,醍醐贯顶!只是我们在建立唐朝以前,必需先拿下两大粮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便有了攻取任何一方的实力。我想这件事就交给蒲山公李密,需要多少兵马你只管提出个数目来,想让谁和你一道去也直接无防,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接这个命令?”
李密道:“此事也正是我一直想做却没来得及做出来的事。原来我们攻打荥阳的时候,就是想攻取沧口仓,结果在大海寺我们相遇,才有了后来发生的事情。我就不再重述了。只是我觉得,李药师远道而来,我要点他和我一起去的话,是不是太难为人了!”
李靖一笑,说道:“让我去也可以,只是我还是要先提出最终的问题!如果攻下了洛口仓,我们是否有实力,有信心紧守不被他人再次抢去?要知道洛口仓占地很大,不是派三五千人就能够镇守得了的。特别是那里粮草多如山,谁抢了那里谁就有资格攻取天下。”
“洛口仓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拿早晚被别人拿走。自己拿到,就要遭受别人的攻击。所以我的意思是,拿下以后怎么办?”
李靖说到这里,李栋也陷入了沉思。真正的史实上,李密拿下兴落仓和洛口仓以后,对附近的百姓开仓放粮,百姓们领完粮以后,还有许多粮食。天下各路义军闻讯都赶来,都参与了瓦岗军。即便这样,粮食仍然多得无处搁放,又担心撤兵以后被其他人抢走,结果瓦岗人用粮食铺路,也不留给其他义军。
李靖此人果然用兵如神!似乎亲眼所见一般,早各种后路分析得一清二楚,无怪乎他能成就大英明。看来攻打洛口这一战,还必需依靠李密和李靖。这样以来,好使自己腾出时间来,请张须陀出山,从另一个方面打开缺口,对李渊进行围剿。
李栋便让李靖和李密二人商量,如何处理攻取粮仓这一件事。李密和李靖二人领命,决定三天以后便领兵出战。这时李栋便对秦琼道:“叔宝兄,还要麻烦你到一个地方,请一个人出来!”
秦琼本来是想要答应的,李密却道:“我看叔宝兄经常跑来跑去的,可惜了他一身的好武艺,不如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攻打洛口吧!”
第297节:张须陀出山
李栋想派秦琼去请张须陀,可李密张嘴提出意见,要他同去攻打洛口仓,倒也不方便当面拒绝。当着众人的面,说要请张须陀来打李渊,好像不相信这一屋子人的能力似的,李栋只得答应了李密的请求。
三天以后,李密、李靖、秦琼引一万人马,浩浩荡荡向洛口仓出发。洛口仓是隋朝最大的粮仓,占地数十里,在城内挖了三千多个大地窖,每个窖里都藏有八千石粮食。按现在的单位换算,每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八千石乘以三千窖,约等于三亿斤粮食!这些粮食都是从老百姓嘴里抢出来的口粮!无怪乎百姓要起来造反,百姓都没得吃了,一条活路都没有,为了活下去,还不想起来推翻隋朝?
这样的一个粮仓,怎么也得派重兵把守吧?可是隋朝官员的脑袋真进水了,只派人了三千名府兵镇守。在他们的眼中,大隋江山固若金汤,谁也打不破!他们有这样多的贮备粮食,就是关起城门和叛军耗时间,也能把对方耗得没有粮食自动退兵。他们就没有换个角度想一想,叛军绕过洛阳城,直取粮仓怎么办?
隋朝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杨广过于托大,目空一切,以为天下是他杨家的江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他人无权过问!他忽略了百姓载舟亦能覆舟的双重作用,从这一个方面说,杨广就比不了他的外甥李世民认识得深刻。
瓦岗的义军和李栋的府兵,都经历过前段时间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窘。府兵一听说攻打落口仓,人人兴奋莫明,勇气有加。
镇守洛口仓的三千府兵平时也懒散惯了。太平日子过得太久了,一听说有人带兵攻打洛口仓,稍加抵抗就放弃了,转身四散奔逃。
李密秦琼和李靖等人几乎没受到什么阻力,轻易就拿下数亿兵粮食!然后张贴告示,让百姓们都准备好盛器,到洛口取粮食。
百姓们听到消息以后疯狂起来!正为今晚用树皮下锅还是吃观音土发愁。忽听到粮食领粮食这样一个天大的喜讯,把家里各种各样的容器都拿去,反反复复跑了十几趟到洛口领粮食。白花苍苍的老人来了。蹦蹦跳跳的孩子来了,背着孩子的妇女也来了,从洛口粮仓搬到家中,粮食实在堆满了。屋里再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粮食。家里再也没有可以盛粮食的东西可以拿去领。一些老年人觉得这样天大的喜事,以后肯定不会有第二次,万一粮食吃光了怎么办?便让家里把所有衣服全拿出来,衣服袖子系上裤腿绑上,拿到粮仓当布袋,又跑来领了一趟。
四周百姓可着最大的能力,来来往往搬了数天粮食,他们实在拿不动了。也就作罢。有了粮食怎么办?坐在家里吃,破开肚皮使劲吃。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吃出病。还有一些人心眼好,自己家里的粮食吃不完,把亲戚都叫到他们家里一起吃。这些亲戚还没有吃完,问从哪来的粮食,听说瓦岗人在粮仓发粮食,结果顾不上吃饭,疯了一样也匆匆赶去。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洛口附近一百里的百姓都赶来领粮食。此时的洛口比集市都热闹!这样持续了近半个月,再也没有人赶来领粮食了。
大家吃着上好的米面,自然感激瓦岗人的大恩大德,人人都把瓦岗和李栋当成神仙一样敬重。后来一些贫苦百姓觉得,粮食早晚会有吃光的那一天。瓦岗如此替天行道,做如此大仁大义之事,来领完食粮以后,干脆就不回家了,报名参加李密的队伍,和李密等人一起打天下。虽然他们只是为了有一口粮食填胞肚皮,也说明了李密等瓦岗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李密派人去看粮仓的粮食,被百姓领走多少。府兵回来报告说,十不去一!也就是说,洛口仓里的粮食还有九成!
这时,各地的义军听说洛口正在发粮食,都带着多少不一的队伍赶到洛口,来投奔李密。李密倒比较冷静,没有自作主张留下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队伍到洛阳城内投靠李栋。
越王杨侗得知消息,大为震怒,派虎贲郎中将刘长恭带领府兵来攻打李密。刘长恭一路行军,早就被当地的百姓打探到消息,许多百姓得到李密分发的粮食,自然不会和刘长恭一心,早早跑来向李密告发。
刘长恭的队伍还没有开到洛口,李密就已经精心布置了埋伏。刘长恭带了二万人马,到洛口听说李密的军队只有一万人马,当时就骄傲大意了,在洛水对岸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天一亮,就和李密亮剑厮杀。
当天夜晚,李密和李靖商量,刘长恭远道而来,士兵筋疲力尽,休息一晚恢复了力气,对自己将会不利,便决定连夜偷袭。李密,李靖,秦琼三人都是威名赫赫的武将,带兵作战神出鬼没,这样一个组合,岂是无名之辈刘长恭所能战胜得了?双方一交战,刘长恭的人马就吃了大亏,没有及时组织抵抗,一味的败退,这一败刘长恭的府兵损失了大半。
李密等人得到许多战利品,威名扬天下。这时投奔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收编了各地义军和投奔的百姓几十万。加上洛阳的人马,总数超过五十万。
这时,一个偏僻的地方,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听说李密秦琼攻下洛口仓,各地义军蜂涌投奔李栋等人,心里却隐隐担忧起来。各地义军表面上都为了粮食投奔他们,他们却各有各的主张,与李栋等瓦岗人的政令并不统一,如果管理不善,投奔他们的人越多,则越会乱成一团麻。
在某一方面来说,李栋、秦琼、罗士信等于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将领。如果他们败在管理不善,连他的老脸也没地方搁。可出山帮他们做事,又没有很好的借口,毕竟外界流传,他已经去世了。突然冒出来,天下的人笑话他胆小怕事,贪生怕死怎么办?
当他正犹豫不决,考虑要不要出来做事时,罗士信却到了。罗士信不是一个人来的,护送着张芊雨一起来的。张芊雨和外人一样,听说父亲张须陀在大海寺一战不敌李密,自杀陨国。没料李栋竟说父亲还健在,当时喜不自禁。在罗士信护送下,离开洛阳,避开大道,专走偏僻的小路,赶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来请张须陀。
张须陀见到女儿安危无恙,禁不住老泪纵横,叹道:“为父无能啊!没有能力保护你们母女。我这些年来在这里隐居,没有一天不想念你们。有许多事我也看开了,争得一世英明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一抷黄土,五尺薄木草草下葬!只要你们能生活得好,我就大畅老怀!”
张芊雨见到父亲自然也十分激动,哭诉了半日,享尽天伦之乐,才把李栋派她到这里请张须陀的意思讲明。李栋希望张须陀能够出山,帮助他剿灭李渊。
张须陀虽不问政事,可也没有一直闲着,一直打听着外界的动向,尤其李栋方面的动向,更牵扯着他的心肠。得知李渊攻下长安,张须陀心忧如焚。李栋占据着天下四分之三的疆土,在总体实力上却不比李渊更有战斗力,李栋毕竟还是年轻了一些。
可张芊雨向他表明李栋请他出山时,他反倒不敢轻易冒险了。因为他已经败在了李密手中一次,在外人眼中他已经死过了。如果这次出山不能胜战取了李渊的狗命,反被李渊战败,这张老脸就更没地方搁了!
张芊雨自小就和父亲学习用兵之法,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很有见地的。她央求张须陀:“现在两方势如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这个节骨眼上,父亲如果不出面,李栋一旦战败,大势尽去,那时候再出山什么都晚了。不看在李栋的面上,就是看在你把女儿嫁给李栋的份上,你也得出面帮我一把。败了又如何?胜了又如何?为天下百姓而败虽败犹荣!父亲就是楚汉之争的项羽,一辈子打胜仗,只败一次却一败涂地!没像刘邦一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不把战败当成一回事。你就是缺少这一股不服输的精神!”
张须陀恍然大悟,可不是么?自己和项羽还真十分相似。一生都在打胜仗,一次战败就要了老命!而且还都有自杀的倾向。这是要不得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了天下百姓,也要出面会一会李渊!这个人食朝廷俸禄却狼子野心,天底下能够与他对战的人真不多了,而我张须陀却是为数不多中的一个!
于是,张须陀随着女儿张芊雨和罗士信,离开隐居之地,来到洛阳,面见李栋。在来的路上,张须陀心里还在惴惴不安,如果见到了名声正在如日中天的李密,他可是自己最大的对头,应该怎么和他相处?
第298节:谁母仪天下
张须陀、罗士信以及张芊雨一行人赶到洛阳的时候,李密和李靖仍旧呆在洛口仓没有回来,总算暂时避开李密,免得使俩人见面彼此尴尬。可当张须陀得知李栋派李密和李靖同去洛口仓时,认为李栋处理得并不恰当。
当他向李栋说明心意的时候,李栋不以为然,李靖是李密从长安带回来的人,他们俩在一起十分融洽,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间隙,正好同心同德处理洛口之事。如果派一个和李密不和的人同去,岂不是自己内部先乱了起来?何况还有秦琼和他们一起去,这不碍事。
张须陀心里自忖,到底是年轻人,相信别人相信得过份了。如果自己派李密去,一定会派一名瓦岗人随李密同去。这样以来他们之间相互制约,彼此掣肘,有了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向自己请示做出最终的决定。这样便可以完全掌控前方的战况,不用担心他们二人团结一致,趁机脱离统属和管辖。
张须陀便把这个意思向李栋分析说明,李栋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李密和李靖之间毫无矛盾,很有可能联手对抗自己的命令。虽然现在他们二人不会这样,时间久了,总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比如窦建德和刘黑闼,如果这次派他们攻打洛口仓,自己一定就不会放心。可是在天下大势和利益面前,又有谁可以抗拒得了自己心中的那头魔鬼?防患于未然就是这样,在无中生有。有一个蚂蚁大小的漏洞就有可能造成千里之堤崩溃。
李栋十分感叹,姜到底还是老的辣。不由得多看了张须陀几眼,他还和几年前没有什么差别。一幅大胡子,显得人很精神很矍烁,似乎流逝的时光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痕迹。可以想像,这么多年,他一直关注着大隋的各路情况,很是替自己操了一把心。
张须陀又提议,以后若出兵。一定要按不同势力之间组合。比如窦建德和刘黑闼绝不能在一起,杜伏威和辅公柘不能在一起,李靖和李密不能在一起。翟让和单雄信不能在一起。把他们相互打乱重新组合,才有利于控制。
张须陀又说,不过现在正在攻坚阶段,将帅之间相互信任。精忠团结。正好可以打一个漂亮仗。相处时间久了,就要提防着他们。
李栋默然点点头,在心里记下了。心说现在还没有发展到张须陀所说的这种地步,不过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就趁机问张须陀,接下来事情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站得远了,回首自己的过去,总算是自己说服了自己。虽然这样会让我背上骂名。可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及早过上一个好日子,我倒是觉得。现在必需借势取代隋朝的机会到了。”张须陀眼睛望着高处空空的房顶,喃喃地说道:
“以前我以身家性命保护大隋,最终落了一个什么样的下场?除了从齐郡一路带大的你和秦琼以及罗士信以外,荥阳的人竟然没有人在我遇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要知道我当时可是在拯救荥阳!”
“我的意思是说,趁李渊还没有建立他自己的王朝,抢在他面前建立一个王朝,这样天下百姓也容易辨识,到底该支持哪个。名正了则言也顺,再借隋朝的句号,恐怕天下的百姓心里还存有余悸。万一支持你们以后,再建立一个暴虐的政权怎么办?”
李栋心里一动。张须陀和大家的意见几乎是不谋而合,就向他交了底细,说大家以前商量过,也准备在最近建立一个王朝,问张须陀建立这个王朝到底是什么命名才好。
“齐!”张须陀道:“你从齐郡出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