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皇戚-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语说完,伏完和那青年对视几眼,询问他的意思,毕竟对方是客人,不经过他的允许,就私自谈论对方身份,就显得太不知礼了。
  只是,很显然,那青年也不是太过迂腐之人,相反似乎也觉得伏泉此提议十分有趣,脸露笑容道:“可!尝闻‘治瘟郎’早慧,可一直无缘得见,实在不似有旧世交所为,今日吾便见识一二。”
  “谢贵客美言!实不敢当!”伏泉对着青年感谢一句,谢过他对自己的夸奖,然后话语转头问道:“贵客言与吾伏氏乃世交,敢问交好几世?”


第四百零七章 周礼尽在鲁矣
  不其侯府里,伏泉打算一开始就用循序渐进的套话来慢慢推理出对方的家世背景,从而猜出对方的身份,只是,很显然,对面那青年也不是吃素的,一眼就看穿了伏泉的把戏,并且不接招。
  只见那青年先是回道:“‘治瘟郎’不必客套,吾二人既为世交,便以兄弟相称便可。”说完,这青年便是话锋一转道:“既为猜测,自不可令流川一一询问,若如此,岂可为猜耶?”
  好吧,一句话,便堵住了伏泉想要套话的意思,毕竟对方说得对,占着理,自己如果从对方的籍贯、家世等方面全部问了,那和这青年给自己报户口有什么区别?
  不过,纵然如此,伏泉也知道自己也不可能真的什么也不问,就胡乱瞎猜,那样真是盲人摸象了,所以他回道:“既如此,吾只问三问,兄长可回,亦可不回,三问之后,吾不复问也,如此这般,可乎?”
  青年想了想,笑着回道:“善!”他刚才那番回答,自然不会是真的不允许伏泉什么都不问的,若是那样的话除非是神仙,否则谁也不能猜出一个他刚刚见面,什么也不知道的陌生人的身份,就是有主角光环也不能。
  “敢问兄长之家与吾伏氏交好几世?”
  第一个问题依旧是刚才那个问题,伏泉并不会改变,因为以他琅琊伏氏纵观两汉的历史,只要这青年给出具体几代,便可以猜出对方祖辈是什么时候发迹的,到时候便可以继续问询。毕竟,如果对方也是有着数代家学的经年世家的话,其应当是祖辈发迹后才能结识伏氏,只要通过这条线索,很快便能寻根究底的。
  可是,显然伏泉错估了对方的才智,那青年明显也猜出了伏泉所挖的坑的意图,但并不在意,反而语带玩味的说道:“有汉以来,便为世交。”
  一句话回得模棱两可,伏泉面露诧异,这可不在他的节奏里,他本来第二个问题想问的是曾祖辈何处高就,生生的咽回到嘴里。因为他是准备从猜测对方祖辈何时发迹,在何地高就,然后推测他祖辈身份,自然便能顺藤摸瓜问出这青年身份,可是现在,生生被这青年搞乱了节奏,彻底打碎了他的思路。
  “太祖高皇帝立汉以来?亦或世祖光武皇帝复汉以来?”
  没办法,既然被对方打乱了,伏泉只能错着来了,毕竟不能浪费第一个问题。两汉之间有王莽新朝之间隔,对方话语说的含糊,不说前汉和后汉,伏泉根本猜不出来,只能用这第二个宝贵的机会来询问家世了。当然了,伏泉猜测,这也许就是面前这青年的阴谋,故意说得含糊,让自己难以应对。
  “自当为太祖高皇帝立汉以来。”青年昂首说完,面上不由带出一抹自豪,毕竟当着别人的面说出自己家族也是纵横两汉,自然也是倍有光彩和面子的,起码现在这悠久家世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对方说完,伏泉脸色一怔,似有不信,毕竟能够纵横两汉的家族虽然不少,但也不多,无一不是各地名望,对方能有这么大家族背景,自然不是一般人。
  随即,伏泉看向伏完,面露询问之色,他自然不是想问伏完这青年的身份,就算他直接开口问,伏完也不会回答,毕竟人家客人在身边,根本不会有给他们叔侄二人作弊的机会。当然,估计以伏完的迂腐性子,也不会帮助伏泉作弊,伏泉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在求证而已。
  未几,伏完捋了捋他的胡须,之后慢慢点头道:“贵客所言自属实也,其家与吾伏氏有旧,有汉以来,便为世交。”
  得到确认答复,伏泉点头,随即面色一笑,又问道:“敢问兄长家自何处?”
  这一问伏泉的声音很大,似乎生怕对面那青年会反悔说他没听到伏泉的问题一样,毕竟汉代各地能纵横两汉的名门望族就那么多,只要能够知道对方籍贯,就基本可以锁定对方的家族了。而以伏泉猜测这青年肯定名望不小的思路,对比他的家族,以及他的年龄,自然可以有七、八分把握猜出对方的身份,至于说能百分百猜出,那就只能看天意了,毕竟对面这青年明显不是傻子,可以任伏泉摆弄。
  很明显,这青年也猜出伏泉的用意了,不止是他,就是伏完也猜到伏泉用意,只是伏完却是很不由自主的自嘲一笑,不断的对伏泉摇头。在他看来,自己这侄子想的太天真的,这位世交才子如果真是这么容易就中招的话,就不会如此年轻就有那么大的名望了。要知道他可是四岁便会做出让梨给自己兄弟,并说出“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的早慧神童,这可比自己这侄子早慧的多了,深知这青年学识的伏完,心中可不信对面这青年会中招,恐怕早就挖好了坑等着自己这侄子往里跳了。
  只见,那青年潇洒一笑,随即淡淡说道:“周礼尽在之地也!”
  果然,正如伏完所料,这青年又打了一个哑谜,而且还是用的古文学的内容,这可不是伏泉的强项,那边的伏完看着自己侄子心里也是叹息,到底还是太年轻了。
  不过,很明显伏完是想岔了,对方出的这谜题伏泉还真是知道答案,毕竟伏泉可是在外经读左传的,自然知道这青年说的是鲁国。当年周公旦之子伯禽以鲁国为封地,经过历代国内对周代所留存的文物典籍的完好保存,到了春秋大争之世,各国礼乐崩坏,唯有鲁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时,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就叹为观止,而鲁昭公二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
  所以,既然知道对面的青年家乡在鲁国,这就好猜了,毕竟在鲁国的纵横两汉的大家族,也只有一个而已。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伏泉失声大呼一声道:“兄长莫非孔文举乎?”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摘选自《融家传》


第四百零八章 孔文举批司徒府
  鲁国孔文举,恐怕后世之人会对着名字陌生,但是说到他的另一个名字,肯定有许多人熟悉,那就是孔融。
  对面那青年文士和他身边的伏完,在听到伏泉那一声失声大呼后,明显脸露诧异,毕竟就算伏泉猜出这青年是鲁国孔氏一族,但也不能直接猜出对方身份才是。终究姓孔的人里,并出身在鲁国孔氏的,又不只是他孔融一人,所以对于伏泉这猜对的猜测十分诧异。
  “流川何处知晓区区不才之名?”孔融脱口便问道伏泉,脸上透露好奇神色,当然,他并未否认伏泉猜测,也是直接肯定了他的身份,此人正是孔融本人,那个后世汉末三国,威名青徐的一代名儒。
  “前番听闻流言,言道兄长受杨司徒征辟入府,为司徒掾属吏,所行之事,京中大赞,加之鲁国孔氏,泉不识者众多,便就此猜上一二,故而猜中也。”
  “真如是乎?”
  “正是。”
  伏泉说出的理由明显太过简单,不止是孔融不信,连忙继续询问确认,当然,不止是他,就是两人之间的伏完也是不信。毕竟还是那句话,鲁国孔氏族人不少,在朝为官者,又不止孔融一个人,谁也不能把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面的人的身份猜出的如此准确。
  不过,无论面前两人如何怀疑,伏泉还真就是这样猜出来的,终究在汉末他知道姓孔的,还能如此闻名的也就是孔融了。人家可是后来和曹阿瞒顶牛的大儒,逼的曹阿瞒最后积怨日久,直接栽赃了罪名的狂人,名声太大,由不得伏泉不记得,当然了,后世三字经那句“融四岁,能让梨”也有一定的记忆加成。
  见两人不信,伏泉自然不会继续和他们讨论这无趣的话题,毕竟解释不清,连忙转移话题道:“兄长既已入司徒府,今日来此,不怪杨司徒怪罪乎?”谁都知道,与宋氏、伏氏敌对的何氏,他们的掌权人何进就是司徒杨赐的弟子,孔融既然受到杨赐征辟,自然应该考虑自己上官的想法,他既然来了就不怕杨赐和何进发难吗?
  那边孔融听后却是一点无所谓,似乎根本没有一点儿担忧,反而是正声回道:“鲁国孔氏、琅琊伏氏,春秋之时便为世交,师徒之谊,今伏氏有事,融为孔氏子,岂可不来?”
  说完,孔融顿了下,然后继续说道:“杨公徒有其名耳,如今乱法之官宦子弟,皆不审也,如此作为岂可为司徒乎?”话语说完,孔融一脸愤怒,大概是想到最近所发生在他自己身上的士气,言语十分让人觉得恐怖。
  孔融话里的意思包含很多,这一次他来不其侯府可不是单纯的为了套近乎,拉旧情,而切他还真是真的在听到不其侯府的酒宴风声后赶来的。至于他话里是说“鲁国孔氏、琅琊伏氏,春秋之时便为世交,师徒之谊”,却是指得是他的祖先孔子和伏泉的祖先宓子贱的关系。
  宓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宓通伏,所以宓子贱又可称为伏子贱,他是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其人有才智,仁爱,孔子赞其为君子。孔融身为鲁国孔氏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琅琊伏氏又是孔子的弟子宓子贱的后人,自然两家是多年世交没错了,有汉以来,便为世交。
  只是,很显然,两家之间的结局却是十分不一样,琅琊伏氏后来因为曹阿瞒的满门屠杀,而宗族尽灭,就此不存。反而是鲁国孔氏,除了孔融一支得罪曹操被屠外,后来的孔氏家族可谓是依旧蒸蒸日上,看到谁强,便向谁卑躬屈膝,江山都被换了多少回,他们孔氏家族还是依旧存在,甚至成为了存在千年的“衍圣公”家族,不得不说会看得清时务,能够轻易低下头颅,也是一门很不错的学问。
  至于孔融后面话里,讽刺司徒府不作为,杨赐不可为司徒,也是有原因的。却是因为孔融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司徒掾属后,就一直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可谓是尽公尽职业。在一番彻头彻尾的摸排暗访后,孔融很快便检举了朝中不少贪官污吏,而这些贪官污吏却多为宦官的亲族。
  本来,按理这些贪官污吏都该被审,只是很明显,宦官势力身为皇帝的心腹中心腹,孔融这么检举,效果是根本不大的,毕竟孔融势力单薄,怎么可能是宦官的对手。
  而事情传到司徒杨赐耳后,这位登上三公中司徒位的外朝士人,竟然也对对孔融所检举之人上书弹劾,摆明了他的态度,即使知道那些人是贪官,也不要求手下去找他们的麻烦,原因很简单,这些人里虽然有外朝士人的死敌宦官势力,同样也有杨赐这一派的外朝士人。
  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官,除了家里不差钱的的世家豪族,多数人都要靠钱生活。如果杨赐让孔融那么毫无顾忌的检举弹劾那些贪官污吏,即使斗倒了那些属于宦官势力的百官,可属于他们外朝自己势力的官员也会受损,这无疑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杨赐当然不会允许孔融去做。
  因此,在明白杨赐身为司徒却不秉公执法,所以才会有孔融刚才对司徒杨赐的讽刺。


第四百零九章 袁本初来贺
  既然已经猜出孔融身份,两方一番介绍,伏完便唤来家仆,准备让家仆将孔融领入内院,伏氏与孔氏乃是青徐之地的故交,自然要隆重对待便是。
  可是,伏完还未命令家仆,便听门外迎接宾客的苍头突然大喊道:“汝南袁本初携礼来访!”
  紧随其后,苍头又是喊道:“汝南袁公路携礼来访!”
  “南阳许子远携礼来访!”
  “汝南伍德瑜携礼来访!”
  ……
  顿时,就让伏完、伏泉这对叔侄一怔,毕竟,袁绍竟然登门拜访,而且还是带了一批他们党人的中坚份子前来,实在不可思议。
  叔侄两人对视一眼,纷纷想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深意,毕竟袁氏与宋氏、伏氏之间,因为何氏以及伏泉重生以来的前般诸事的缘故,可以说是势成水火。
  但今天袁绍突然来了,自然让叔侄二人怀疑是对方做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和袁氏接触。只是,在两人都看到对方眼中的不可思议后,便明白这是不可能的,那唯一的解释就是袁绍自己要来,可袁绍为何而来,便透露着古怪了。
  正当叔侄二人还在思索此事时,他们身边的孔融见此,心中当然也是明白叔侄二人的心思,不过他却是无法劝说,只能转移话题提醒道:“世伯,贤弟,诸位客人既已至,自当迎接,不可失了礼仪。”
  对于伏氏外戚和党人之间的纠纷,孔融不会去管也不能管,实在是因为他本人是夹在中间难以取舍。毕竟,一来孔氏和伏氏之间,自从孔子和宓子贱的缘故,就是累年世交;二来,孔融自从成名出仕以来,便一直属于外朝士人一类,而且与不少党人结交甚密切,因此,无论是孔融偏袒那一帮,他都讨不了好。
  所以,只能将自己当做一个看客一样,两方的事情都不管,并且劝诫伏完、伏泉叔侄二人,既然客人来了,先迎接再说,不能丢了世家大族的礼节,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贤侄所言有理,流川,前去迎客!”伏完听完之后,这才回过神来,命令伏泉道。
  “诺!”
  伏泉行礼应声道,随后出外迎客,正好在府前,遇到了袁绍一行人。数年不见,袁绍姿容更甚往昔,颇有一股经年上位者的气息。
  当然,这股气息不是他身上的官位重,而是一种带着类似于后世黑社会老大的江湖上位者气息,这从他身后跟着一起来不其侯府的众人便可看出来了。
  想到袁绍自从党锢风波暂时停息,入京迁居以来,便四处结交朋友,无论贵贱,管你三教九流都一一结识,收养了不少忠心可靠的人,的确可以说是东汉版的黑社会大佬了,不过和许多黑社会大佬不同的是,袁绍这位大佬还是个正正经经的官二代,还是那种最厉害的官二代。
  家中有势力,又收养许多小弟,怪不得赵忠那家伙会如此敌视袁绍,甚至说出了那句传遍雒阳的“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兒终欲何作”的话,实在是这位现在的党人领袖,在雒阳组建的势力实在不可小觑,而且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势力,实在令得赵忠这些“党锢之祸”的实行者后怕不已。
  “琅琊伏流川见过诸位,家中大人恭候多时,请诸位随余入内!”
  “流川勿需多礼,经年未见,当初稚子,已成大汉名将,真是刮目相看!”袁绍一行人在伏泉行礼后并未回礼,而是目视袁绍,等他指挥,而袁绍却是直接上前和伏泉客套称赞起来。反正伏泉听着袁绍的话,心中却觉着有股别样的意味,他的话倒不像是夸奖,而像是有股子羡慕的意思。
  没错,就是羡慕,伏泉不知道的是袁绍是真的羡慕伏泉,因为他从伏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毕竟,当年他也是和伏泉一样,年少出仕,而且他袁氏可也一点不比伏氏差,相反,袁绍一开始所任的濮阳县令,可比伏泉所任的柳城县令起点高的多了。
  可惜,纵然经历相似又如何,两人的结局显然不同,党锢之祸起,他袁绍因为身为党人领袖的岳父李膺而彻底失去了仕途。若非靠着袁氏家世,以及他对外以先服母丧,后服父丧为名六年低调避难,恐怕可能他也避不了祸了。
  现在,眼看着和自己家世差不多的伏泉,竟然取得了这么高的成就,袁绍心里不产生羡慕才怪。终究,在他的青年时期,没有遇到岳父家族变故前,也是满怀着一种十分渴望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中二思想而已,不过,随着岳父家族变故,现在在他心里的,只有复仇,还有夺权,再无其他。
  今日随袁绍而来这一行人人数众多,伏泉感觉,恐怕袁绍将他京中的,没被朝廷追捕,能够自由出入雒阳城的党人圈子里的人全部带来了。这份礼遇,倒是让伏泉心中诧异,毕竟,能成为袁绍党人圈子里一员的,无一不是地方有名之辈,袁绍带这么多人来为自己大捷祝贺,实在是太过礼遇了。
  诡异,从袁绍进门开始,就透露着一丝诡异,伏泉心中越发嘀咕,这袁本初到底是何意思?
  随着袁绍话落,双方之间简单一番行礼后,伏泉言语客套季后赛能,便带众人入内,拜见自己伯父伏完,毕竟说到底,今天虽然为他庆祝,但是这个家依旧是伏完这个大汉不其侯做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