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骑(阿菩)-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太行道:“那不是连肚子也填不饱了?”他执掌仓曹已经三年,自然清楚新碎叶城城郊每年所产谷物的也只刚好让安西军民填饱肚子,每年都还得依靠放牧、打渔等补充食物,才能节省下两成粮食来备战备荒。也就是说,新的居住点要想提供给唐军充足的补给,粮食产量至少要达到新碎叶城的八成左右。
“这就是了。”杨定国道:“若我们拒绝回纥人的议和,要打仗,打不起,要迁徙,这里的老弱怕有一半得饿死。”
张迈听到“有一半得饿死”心里也是一揪,他出生于物质大丰富的年代,所谓饿死人只是在书上看到过,却实在有些难以想象粮食缺乏到饿死人是什么样的场景。但现在他却要亲身面临这样的困境了。如果真有个相识的朋友在自己身边活活饿死,自己又该怎样面对?
帐中许多里老更是都低下了头,张迈所无法想象的惨状,他们却是亲身经历过的,安西唐军上百年来艰苦支撑到现在,已经养成了“先少壮后老弱”的传统——凡遇到危难困苦,总是老弱给少壮让路,这种传统,正如面临绝境的鹿群,其老弱会跳崖自杀将生机留给青壮者一样,如果唐军真到了粮食奇缺的地步,唐军中老弱的口粮也会先被砍削,哪怕他们将因而活活饿死,也得将口粮省下来留给能够支持大局的壮年,以及代表着未来的孩子!因为若不是如此做,就无法保证这个集体存活下来。
实际上,幸存的这些老人中,有好些都曾亲眼见到他们的父祖为了保护他们而死于刀剑之下或饥饿之中。
“但我们要是与回纥议和,就能仍旧留在这里,种田养牧,回纥人要的那点贡物却实在不算什么,才五百头羊,一百匹布,十匹马。”
杨定国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就算扣除掉给回纥的贡品,剩下的财物也会比西迁重新开荒来得多。
“这第一年我们勒一勒裤腰带就挺过去了,第二年必然就有了盈余,三年可以温饱,五年可致小康!且回纥人又许我们到八剌沙滚贸易,我们的妇女善能制作衣物鞋帽,我们的陶器铁器,也都比胡人们造得好。所以我们的货物到了那里必能脱售,换羊换马也好,换皮毛也行,再则不用打仗,钱粮也会积聚得更快,我料不出十年,咱们的新碎叶城又能矗立起来,那时候肚子吃得饱饱的,手里又有了钱粮,就可进可退了。”
他口中说着说着,到后来眼睛小小地眯了起来,仿佛透过那道狭小的眼缝看到了十年后那个比焚城前更加繁盛的新碎叶城:城门人来人往,市集上堆着从八剌沙滚、疏勒、怛罗斯甚至撒马尔罕、于阗来的货物,今日的少年已经长大成*人,新一代的孩童也已经出生,他自己老得得拄着拐杖才能走路,却搬了张藤椅,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躺着,看着旁边孙子戏耍……
杨定国心里想着,口中也不自觉地描述了起来,在他的感染下,许多里老眼睛里也透射出了迷离的色彩来。
是啊,那种和平安详的光景是多么的诱人,多么的令人向往。
大唐的子民虽然勇武,但却不是野蛮,他们不是为了杀戮而杀戮,而是为了守护文明!是为了扩张文明!
杨定国说到这里拍拍儿子杨易的肩膀:“易儿,我知道你一片赤胆,满腔热血,可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靠打仗才能解决啊,用和平的手段一样可以达到目的,效果甚至会更好。比如拯救流落在西域各地为奴的唐民这件事情,也不一定要动刀动枪,等咱们赚到了钱,也可以用钱将他们赎买回来啊,你说,对不对?”
他素来严厉,和儿子之间说话向来也是强对强硬碰硬,一语不合甚至动手打架,否则如何会养成杨易这般脾气?这时在众人面前好言好语地劝谕儿子,实在是难得之至,杨易罕见父亲如此慈和,反而不习惯,心里其实未被说服,他想抗拒,但话却说不出口来了。
大帐中的气氛,似乎不再如刚才那样紧张了,大伙儿的心好像渐渐走到了一起,讨论还没到尾声,但结论似乎也快了。
杨定国所描述的那种平而安详的生活,就连张迈也有些心动。但他很快就猛地摇了摇头,甩了甩脑袋,仿佛要将这种诱惑甩出去一般!
因为他一想起要接受回纥人的议和,内心深处就会冒出一股不安来!
“被没有什么诚信的仇家招安,从来都没什么好下场的!”
“回纥是敌人!敌人是不会那么好心的!”
“如果敌人忽然变得为为自己考虑,那也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是这些念头让张迈对那两个使者没好脸色,也是这些念头,让他站了起来,似乎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杨定国所描述的世界中,要等好一会,才注意到张迈的举动。
“特使……你可是有什么话要说?”一直没有说话的郭洛,一句话将所有人的目光重新聚集到张迈身上。
“杨老所说的那种生活,我也很想过……”张迈这句话不是谎话,就算是穿越,如果是穿到大宋中期那多好,可这里却是唐朝,这里是西域,他面对的也不是圣君名臣,而是一群虎狼一般的胡虏!
“那确实是好日子,可是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回纥为什么要给我们这种好日子过?他们和我们有亲吗?还是回纥的大汗阿尔斯兰真的仁慈到希望周边所有民族都过上好日子?”
回纥与安西唐军当然没有亲,非但没有亲,甚至还有仇!而说回纥的君主有那样的情怀,这种话就算对回纥的牧民讲他们也要失笑。
“回纥与我们是敌非友,他们也绝对不是什么善类!但他们这次来和我们议和,条件却给得忒宽厚了些,五百头羊一百匹布,这点东西根本不值什么,也正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可也正是这一点让我很怀疑!”
“怀疑?”杨定国问:“特使在怀疑什么?”
“我怀疑,对方提出这样的条件,好像是将我们的底线都算计进去了!他们是算准了,我们一定会答应,因为这对我们是最有利的——可是,回纥人凭什么会帮我们考虑问题?我可不相信这些胡人会来替我们设想!所以想到最后,我只能想到两点,要不,就是回纥人自身出了乱子,要不,就是他们这么做背后另有阴谋!”
“阴谋?什么阴谋?”好几个将领担心地问。
“我不知道!”张迈坦率地道:“我只是感到这件事不对劲!”
张迈将心中的话整理了一下,才道:“刚才,杨老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算的是如果与回纥议和,我们可能得到什么。现在我在这里还要算另外的一笔账:那就是,如果我们和回纥议和,会失去什么!”
“我们将失去的,难道就只有回纥人所提出的五百头羊、一百匹布,以及十匹马么?不!我还会丢失掉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郭洛和杨易几乎异口同声地问。
“我们会丢掉我们的雄心壮志!”几乎在几秒钟之前,张迈还找不到很好的词语,这时却在郭洛杨易的催问下脱口而出:“我们或许能得到一时的和平,却很可能会从此失去和回纥一决高下的霸气!当我们向回纥人低过一次头以后,如果回纥人再向我们提出第二个条件时,我们会不会想,反正已经低过一次头,无妨再忍耐一回。然后,就会有第三回、第四回、第五回……当我们的锐气被他们这种渐渐逼近的步伐消磨殆尽后,若他们的铁蹄再一次忽然奔来,那时候,我们是否还有勇气拾起对抗他们的陌刀?”
杨易本来被压制住了的眼神重新点燃了火焰,但那些里老们却没有被这几句话打动,稳健派的将领也觉得,张迈所说的情况,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在这个帐篷里坐着的没几个愣头青,不像他们手底下那些青年般容易被豪言壮语所鼓动,在他们的眼睛里,没有郭师道做背书的张迈其实尚不具备让他们畏服的气势。而杨定国的盘算,听起来亦远比张迈的豪言壮语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十七章拉票
杨定国与张迈各持一派意见,双方都有各自的道理,谁也说不服谁,张迈说胡人必有阴谋,却只是他的推测,拿不出确切的证据来,而且相对于杨定国对未来完整的描绘,他也欠缺一套可以马上付诸实行的具体方案,因此感情虽然丰沛,言语虽然激昂,却未能令人信服。
最后郭师道说道:“这件大事,干系合族身家性命,我也不能自决独断,诸位且先回去,再作深思熟虑,然后转告所属里民将士,今晚三更至四更十分,全族十六岁以上男子各到碎叶河边折河草一支,支持张特使的,放在张特使门前,支持杨副大都护的,放在杨副大都护门前,明日盘点河草支数,以定去向。”
自来地小民寡的社会,易形成公众自决的体制,及人口众多时则需以科层制加以组织,安西唐军虽有完备的层级制度,但地位最高的郭师道也与普通军民相去不远,朝碰头夕见面,不是亲戚就是邻居,遇到大事常有合族共议之举,安西军民也习以为常,反而是张迈对此颇感诧异。
众人各自散去后,杨易先来找郭洛,愤愤道:“今日满帐都是老家伙!虽然大多数人没说话,但一颗心早都和我家那老头子站在一起了!我被老头子压住时,你怎么也不帮我一声?只有我和迈哥在那里言语,显得咱们势单力薄!”
郭洛也不说话,转身就走,杨易拉住了他:“你今天好歹给我说清楚了!”郭洛迟疑了一下,才道:“你怪我有什么用?是迈哥自己信心未全足,决心未大定。他自信若十足、心意若决绝时,咱们扭转乾坤也只在反掌之间。”
“好!”杨易道:“那我找他去!”舍了郭洛来寻张迈,见他被几个少年围着正打听帐议之事,张迈简略说了,郭汴杨涿气得哇哇大叫:“什么!要投降?我们不干!”
见到杨易来,杨涿大叫:“哥!你来了!我们不投降!你告诉老爹我们绝不投降!最多和回纥人把命拼了就是,为什么要向他们进贡!不干!不干!”
“散去散去!我和迈哥有话说!”不管少年们的不满,杨易将他们全赶跑了,才对张迈冷哼一声:“迈哥,你看!怎么样!我说留着那使者会有麻烦的吧!当时要按我说一刀杀了,哪里还有眼下的麻烦!”
“你又来了!”张迈一边和杨易走到无人处,一边说:“今天的麻烦,我可不觉得依你的主张就能把问题解决。”
杨易哼道:“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我老爹定然派人把那两个鸟使者护住了,轻易下不得手了!看帐中那些老家伙的神色都有畏缩之意,回去和里民部属说时言语定不是向着我们的,唯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杨易附耳过来:“我这就让阿汴阿涿他们去折河草,折上个千来根,今晚我督着他们兵分两路,伏在暗处,若你门前河草多过我老头子门前的,咱们就不理会,若你门前的河草少了,我就让阿涿去把老头子门前的河草偷走,偷走一根,就让阿汴在你门前放上一根,偷走一把,就让阿汴在你门前放上一把,这样就能确保我们立于不败之地——我这条计谋妙吧?咦!你干嘛这副表情?”
张迈拿眼角睨他:“你肚子里的馊主意可还真多!”
杨易反过来瞪着他:“怎么,你又不肯做?”
“废话!这种事情怎么能做!再说我也不觉得能成功——你当你爹和郭老、刘岸他们都是傻子啊!”
“那按你说怎么办?”
张迈想了想,说:“咱们去拉票。”
杨易一奇:“拉票?”
“嗯,郭老已经定下了规矩,要由合族成年男子自决去向,这也是正道,他行正道,咱们就以正法来应。我们这就一户户地去劝说,对他们晓以利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河草投给我,这就叫拉票。”
说到这里张迈忍不住脸露微笑,他可没想到在这里会有机会用上这一招。
杨易也觉得张迈这招有点稀奇古怪,道:“迈哥,那可有一千多人啊,一个个去劝说,哪里劝说得完?都还剩下不到半天的功夫。”
“咱们分头行事,尽力而为!”
杨易琢磨了一下,又来找郭洛,把张迈的想法说了,郭洛也是愕了一下:“拉票?”
以前安西唐军在一些事情上也出现过分歧,郭洛也经历过合族共议以决去向的大事,但都是分歧双方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就由合族军民自己思索决定,可没有再主动去劝说、“拉票”的。且安西唐军民风质朴,族中领袖偏文的有君子之风,偏武的有豪杰气概,拉票这种事情对君子来说失了矜持,对豪杰来说又流于琐碎,所以这两种人都从来没想到要这样干过。
郭洛沉吟了片刻,叹道:“迈哥的招数总叫人意外,不过这次他不肯与回纥议和乃是料敌幽明,洞烛深远,人皆短视,只能见眼前利害,大伙儿聚在一起时或者会感染冲动,但回家细细一想,只怕还是会按照利害行事。咱们就算一家家地去劝说,只怕也于事无补。”
“那怎么办?”
郭洛道:“迈哥这一招乍一看甚奇,但却依然不离正道,他行正道正法,我们就应该以正行襄助他。你这就去找唐仁孝、温延海、丁寒山、慕容旸、邱子骞他们,这些人都做过迈哥的近卫,忠勇豪迈,能识大义,你让他们逐帐逐户地去劝告游说。我去找张文直、刘俊卿、慕容春华他们,希望能把他们说服过来。”张文直就是法曹参军事张德,刘俊卿就是大都护司马刘岸,慕容春华是唐军中最年轻的副校尉,在军民之中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咱们这次主要争取年轻热血和有远见的人!巩固住了这群人,他们自会去说服他们的父兄朋友。”
杨易道:“可要是仍然失败了,那怎么办?依我看,还是设法杀了那使者来得干脆!嗯,那伙使者住的木屋旁有个马棚,今天入夜后我就让阿涿去放火,大火一起,场面必乱,我就趁乱杀了胡使,这议和就吹了!老头子他们就算想谈也谈不成了!”
“不!不行!不能这么做!”郭洛道:“你这样做就算一时挟持了众人,人心也必不服,族内势必暗生分裂。若是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你这个计谋倒也使得,可我们眼前的局势却是杀了使者之后,前方的道路也仍旧极为艰苦危险,若不能千众一心,这条路走不远的。”
杨易道:“我是觉得去拉票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啊。”
郭洛道:“咱们主动拉票已是出奇,我料你爹爹计不及此,若是这样也劝不动大家,那就是人心所向,没办法了。”
杨易沉默了一会,振作精神道:“好吧!既然你也这么说,那我们就分头办事!哼!咱们安西唐军都是大好男儿,谁肯去做回纥人的附庸?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能成功的!”
————————若觉得本书不错,也请大家投我一票。谢谢。
第二十八章游说工作
安西唐军虽有数千之众,但有资格参加折河草、投河草的,却只有一千多人。[]妇女儿童,自然不在折投河草之列,此外还有几百个成年男子也没资格——那就是那几百名俘虏。
碎叶焚城一战,唐军捕获了许多俘虏,这些俘虏共四百七十一人,个个身强力壮,问其种族却甚杂,大概有将近一百人是突骑施,五六十个是拔汗那,七八十个是昭武族,三十多个是葛逻禄,真正的回纥只有四十多人,此外一百多人竟是说不清楚族源,混血混得厉害,其中更有四五十个追溯源流,竟似乎有唐民的血统。
在这个时代,人力就是生产力和战斗力,安西唐军远在边鄙,要展壮大,除了成年男女加紧造人的行动之外,同时也在吸收周边各族的人口,大唐对待来归胡人本来就很有一套方法,安西唐军在西域生存了这么多年,从高层到普通民众,管理和同化来归胡人的经验十分丰富,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归化礼制”。
张迈加入之后,在星火砦中又提供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安西唐军原有的归化礼制各种细节都已十分完备,但归化的进度却有些模糊,也就是说这些俘虏、胡人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变成自己人?是得和唐民们生活过若干年?还是得和唐民有姻亲关系?还是需要立下一定的功劳?都没有确切的规定。似乎大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久了,彼此熟识信任了,便当自己人看待了。
张迈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建议引入层层晋级的概念,整理各个环节,将“归化礼制”变成了三个层次:“方归唐民”、“待考唐民”和“入华唐民”。
方归唐民是刚刚捕捉到的俘虏,这部分人在唐军中地位类似于奴隶,伙食也最差,只是未加虐待而已,且又进行编伍工作,由里老指定的户主监视、驱遣,一般是一户人家负责盯紧一人,同时定期给他们做工作,进入军部的则由将官安排,在将士的手底下干些杂货,和胡人捉到俘虏后只是当奴隶来使唤不同,唐军对待这些俘虏除了驱遣之外还进行思想教育,并组织妇女教那些不会说汉话的人讲汉语,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若户主觉得这些俘虏确实有加入唐军的诚意,又已经能说基本的日常汉语,就可以有责任地推荐其加入“待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