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情人(微笑)-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FUCKYOU!”阿达曼狠狠地递过一根中指。
“算了,算了。我们快点联系希伯莱老师,搞清楚哪里出了问题,怎么会没有我们的资料呢?”张东城此时已是大急,如果不能参加这次电影节,自己这么久的努力便会化为泡影,而安迪、奥兰多、汤姆,还有辣妹们那些无私的帮助与希望,统统都会泡汤,变得毫无意义。
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在这与法国小个子斗气。
掏出电话,张东城连忙给希伯莱老师打电话,而希伯莱老师得知之后,也是奇怪不已,吩咐张东城耐心等会,自己会马上与法国的朋友进行联系。
不多久,希伯莱老师的电话回了过来,但带来的消息,却如同晴天霹雳,将张东城惊呆当场!
原来希伯莱老师的朋友是在一场酒宴上接到他的电话,满口答应后,一阵狂喝猛灌之后,莫名其妙便把这事忘了,将帮张东城报名参展的事儿忘在了九宵云外,一干二净!
传来资料也在阴差阳错之下根本没有录入数据,等于说张东城这没经验的大导演没有倒在电影拍摄中,而是在报名这一环节上摔了个大跟头!
完了,难道这一次,就这么空手而回?张东城心中一片冰凉,没想到自己信心满满千算万算,竟然倒在这样的事情上。
真是流年不利!
第23章打倒戛纳电影节!
不过张东城没有泄气,电影节嘛,多的是,了不起再等几个月,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好了,只要自己的作品好,哪里不是展示的舞台,法国戛纳?算了,是这儿没福份,不能展出自己的电影!
“走吧,我们可能没机会参与了。”平复那失望的心情,张东城拍了拍阿达曼的肩,示意回去算了。
阿达曼也止了怒气,狠狠地瞪了那翘着下巴,嘲笑不屑,一副我就知道模样的贝尔纳一眼,转身与张东城一起离开。
背后,传来那贝尔纳与旁边同事的调笑声:“哈哈,猴子和猩猩还没有进化完全,不早点回家想着怎么做人,跑来参加电影节?真是个笑话。”
旁边的工作人员听了,一个个都哈哈大笑起来。
猴子和猩猩?妈的,FUCK!
这不是摆明了当场骂张东城是黄皮猴子,阿达曼是黑皮猩猩吗?
此话一出,阿达曼的怒火轰地一下直接爆表,转过身便想找那贝尔纳算帐,却只觉得身边一阵风儿掠过,张东城早已捏着拳头直冲而上!
不能参展的怒气,还要等几个月才能看到自己成果的怨气,被人骂做黄皮猴子的激愤,统统化作这一拳,与惊谔无比的贝尔纳接近!
贝尔纳只看着自己眼前一个硕大拳头不断扩大,还没反应过来,便只觉得脸皮一痛,那疯狂的一拳轰然砸在脸上!
张东城这含恨的一拳,如暴风突起,如狂怒之龙,直接将坐在椅子上的贝尔纳打得飞起,摔倒在地上,死鱼般翻着白眼,不省人事。
“啊,有人打人了!快,快叫保安!”
“快打电话报警!”
电影节的工作人员顿时一阵大乱,有人慌忙打起了电话,叫起了警察,更有几个保安看到这里的骚动,飞快地向这儿冲来。
“嘿,我说哥们,你的火气好像比我还大啊!”阿达曼咧开嘴笑了,满意地看着那死狗般趟在地上,口吐白沫的贝尔纳。
“这该死的白皮猪,不知死活。FUCK,我不想等了,我要拚命了!你跟不跟我一起?”张东城看到保安抽出警棍向自己逼来,更有很多记者举着照相机狂奔而来,不由得心中一动,打定主意之后,便向阿达曼问道。
“我记得我的梦想是看着我最好的朋友获得成功!好吧,兄弟,今天你是想干掉法国总统还是炮轰电影节?我都跟着你!”阿达曼哈哈大笑,却站在张东城旁边,挺起胸膛。
“好兄弟,一切都听我的,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张东城举起双手,向挥舞的警棍,大吼着让自己蹲下的保安投降。
“我们抗议,戛纳电影节歧视有色人种,戛纳电影节的员工当场辱骂我们,我们这是捍卫皮肤的尊严!打倒种族主义,打倒戛纳电影节!”当着无数正在电影节采访,闻讯而来的记者们,张东城振臂高呼,声嘶力竭。
阿达曼也不傻,连忙跟着喊道:“全世界的有色人种团结起来,向种族主义宣战!打倒戛纳电影节,打倒种族歧视!”
无数照相机的闪光灯交相闪过,被保安团团包围的两人依然大声喊着,让整个会场都回荡着打倒种族主义的吼声。
1995年的法国,虽然全世界都为了消灭种族主义而奋斗,但是依然有些极右派(勒庞的国民阵线)保持着对其它人种的排斥。
当今世界,种族主义早就不是主流,公众舆论对于白人至上理论也是大加鞭笞的。而张东城的想法,就是利用贝尔纳的最后一句话,把水搞混!
混水才能摸鱼!
张东城的语言天赋超强,早在学校便自学了法语,此刻的他一边反抗着保安们粗暴的对待,一边高声用英语法语轮番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而当他看到几个与自己一样黄色皮肤,手中拿着中央电视台标志的摄像记者时,更加愤怒地也用汉语叫了起来。
“贝尔纳不仅侮辱了我们的皮肤,更是对法国的侮辱!在这样一个全世界人民大同的时代,还有人用着猴子与猩猩来形容我们黄种人与黑人!这是对开放,讲究人权的亵渎!法国人民应该感到羞愧!这不是一个好客热情的国家!”
三十五岁的中国记者宋文,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台里交下任务,要求自己到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进行采访,更是要追踪拍摄张一谋大导演在此次电影节的过程,第一时间传回国内去。
而当他和同事们刚刚来到电影节领取特许采访记者证时,却发现不远处一阵骚乱,一个黄皮肤,东方面孔的男孩正振臂高呼,与如临大敌的保安们对峙着,而当熟悉的中文愤怒地响起起,宋文不自觉地有些愣神。
“我抗议,法国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这就样对待中国人,就这样对待黑人!这还是那个自由开放,讲究人权的国家吗?”
什么!
身为职业记者的敏感与同为中国人的身份,让宋文一瞬间便醒悟了过来,他招呼着同事们,飞快地向事发地狂奔而来,第一时间将带着中央电视台标志的话筒递到张东城嘴边,大声地用英语问道:“请问这位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会和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起冲突?”
宋文很聪明,之所以这段提问用英语,是因为身在欧洲,身边所有的记者都通晓英语,这样问的话能够让所有人都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是英国伦顿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学生,我们本想凭自己的作品,参与戛纳电影节这场盛事,但没想到阴差阳错,我们的资料没有提交上去。本来这只是一场遗憾,但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却态度极其恶劣,竟然当众辱骂我和我的朋友是猴子与猩猩,我想请问大家,一项从1939年开始便是全球电影人心中圣殿的戛纳电影节,什么时候变成了种族主义的堡垒?戛纳电影节是不是如那位工作人员一样,从内心中看不起我们中国导演?”张东城也改用了英语,义愤填膺地高声大喊着,怒火中烧地讲述着整件事的经过。
有人见义勇为马上站了出来,大声地对越围越多,起码四五十位记者说道:“我当时就在冲突事件的旁边,我清楚地听到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很大声地说猴子与猩猩!这位先生说的没错,工作人员的态度极其恶劣!”
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所有的记者都拚命拍着照片,将依然愤怒不已的张东城与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死狗般翻着白眼昏死过去的贝尔纳拍了进去。
第24章风起云涌
而电影节的保安们面面相觑,知道事出有因的他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中的警棍,而现场记者们鸡飞狗跳,使出混身解术,无数话筒与摄像机伸到张东城面前,各种声音不停地炸响。
“请问先生,我是美国太阳报的记者,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我是英国镜报的记者,请问先生,您是不是对戛纳电影节极其失望?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戛纳电影节竟然与种族冲突挂勾,请问先生,您对种族主义有何看法?”
“请问,您是一拳便将那位工作人员打昏过去的吗?请问你是不是会中国功夫?”
千奇百怪的问题同一时间响起,面前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记者们如同发现了超大新闻,一刻不停地提着各种张东城意想不到的问题。
宋文就站在张东城的身边,用中文低声说道:“好好回答,中国人,与你站在一起!”
回头看了看比自己成熟不少,虽然萍水相逢,但依然热心帮助自己的宋文,张东城重重地点了点头,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用汉语回答道:“知道。感谢您的帮助。”
然后,张东城终于展现出一名大导演必须拥有的功力,那便是面对媒体时的恭敬有礼,以及侃侃而谈。
回答着记者们的问题,张东城保持着冷静,一一详细地回答着。
但不管现在的他如何强调自己是因为被人辱骂而奋起反抗,他一拳将贝尔纳打昏的事情可是铁证如山,闪着警灯的警车冲到会场,很快带走了极力挣扎的张东城与阿达曼,但在场所有的记者都知道了一件事,那便是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公开鄙视张东城与阿达曼的肤色,称他们为猴子与猩猩,这才惹得张东城发怒,一拳将其打倒在地!
法国戛纳电影节,影坛的一大盛事,怎么会有这样种族歧视的员工,有着如此无理的表现!
采访的记者中,黑人也不在少数,看到与自己同样肤色的阿达曼被警察押进警车,不禁怒火中烧,更有甚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一边拚命地拍着照片,一边跟着张东城和阿达曼喊了起来。
“打倒种族主义!打倒戛纳电影节!”
那高亢的声音,在会展中心的天空中久久回荡,不肯散去。
就在当天,这件看上去不怎么大的小事,却突然风起云涌起来,成为各家晚报硕大的标题。
“戛纳电影节员工种族歧视引发斗殴,黄种人导演被关进警察局!”——法国世界报
“戛纳电影节蒙上种族歧视阴影,目前尚无负责人发表意见。”——法国费加罗报。
“猴子与猩猩?侮辱性词汇引爆戛纳电影节,当事人挥拳相向!”——法国解放报。
这些法国当地报纸还算没有什么偏袒,只是讲述事件过程,但在其它报纸眼里,这一场看上去是件小冲突的事件,背后的故事却耐人寻味。
“戛纳电影节公然宣传种族主义,现场骚乱频发!”——这是煽风点火的美国太阳报大幅标题。
“打倒戛纳电影节!”——这是英国镜报超大标题,不管怎么说张东城和阿达曼都是英国伦顿电影学院的学生,与英国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于隔海相望,几百年战争的法国人,英国人只要有笑话看,那是肯定会搬个凳子坐下,死活不愿走的。
“我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向种族主义宣战!”这是华夏人民日报的社论。
一时间,这场风波让戛纳电影节组委会焦头烂额,成为千夫所指。
中国大导演张一谋早早地便抵达了戛纳,作为去年风头一时无二的超级大导演,戛纳电影节对他的接待规格可是最高级的。
而在宾馆里,张一谋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宋文的采访时,在他刻意的讲述下,了解到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导演,竟然在这里饱受不公正待遇,不禁顿时大怒。
“你说什么?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骂我们是黄皮猴子?”张一谋眼眸中冒着怒火,这一侮辱性的词汇百年前就阴魂不散地紧跟着中国人,没想到在90年代的今天,还能在如此正规,全世界瞩目的电影节上听到这种的话!
“是的,有很多现场的人做证,戛纳电影节的工作人员确实态度恶劣地辱骂那位年轻的中国导演,这件事现在已经成为今天的风云事件,起码有十几家电视台与超过五十家报纸媒体报道了这件事,我看全球最少有好几亿人知道了。”宋文的眼眸中也闪烁着怒火,现在的中国,可不是百年之前,任人搓圆捏扁!
“那位年轻的导演现在怎么样了?”张一谋深吸一口气,在房间里皱着眉头转来转去。
“他和他的黑人朋友都被关进了警察局,现在,已经十个小时了。另外,我国政府在一小时前向法国政府提交正式抗议,我国公使也在活动。”宋文看了看手表,沉声道。
纵容种族主义这顶高帽子太过沉重,哪个国家也不愿带上,法国政府也开始注意到这原本小小的事件,开始重视起来,要求警方彻查到底。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不是好惹的!我去警察局保释他,另外,向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提出严正抗议,如果不给我们一个解释,我宣布就退出本次电影节!”张一谋斩钉截铁地说道,然后打开门,大步走了出去。
作为90年代在世界上具有巨大声望的中国大陆导演,作为中国导演的领头羊,如果张一谋不做点什么,就眼睁睁地看着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而不做点什么,必然会对他的社会形像造成巨大伤害。
另外,张一谋对这年纪轻轻,便敢大闹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导演,还真有点好奇。
另一边,法国戛纳警察局内。
“哦,法国的警察局还不错,关犯人的地方还蛮大!”阿达曼靠着墙,对站在铁栅栏前,一直面色平静的张东城说道。
“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多呆一会,我想过不了几个小时,我们就该出去了。”张东城回头微微一笑。
“嘿,伙计,你怎么如此笃定?我们这一阵大闹便能让法国佬法外开恩?别忘了你那结结实实的一拳真可把人给打昏了!”阿达曼夸张地挥舞着拳头,哈哈大笑。
“我有分寸,那一拳只是打在他下巴上,打的口吐白沫昏迷过去,看上去吓人而已。实际上他很快便会醒过来,连轻微脑震荡都不会有。”张东城举起自己的拳手,得意地笑着,然后如同好莱坞西部片中的侠客般,朝拳头上吹了口气。
“哎,我还真不知道你这么能打!我有一个问题,在会展中心时记者帮我问了,你却没有回答。”阿达曼双手抱手,让自己靠在墙上坐得更舒服些。
“哪个问题?现场几十个记者把我团团包围,问的我头昏脑涨,我只挑对我们有利的问题回答罢了。”张东城摘下黑框眼镜,哈了口气,再擦了擦。
“就是,你会不会中国功夫?你隐藏的这么深有何目的?安德那家伙总是欺负我们,你怎么不一拳揍扁他?”阿达曼瞪大了眼睛,抛出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第25章摸到一条大鱼!
“哈哈!你现在还想着安德……”张东城笑了,“第一,中国功夫,我会一点点。第二,我可没有隐藏什么。第三,等我毕业,安德那家伙的事儿,我会一次性还给他!”
“毕业之后?哈哈,那么说一个月后,我便能看场好戏?”阿达曼眼前一亮,不怀好意地奸笑起来。
“绝对值回票价!”张东城笑嘻嘻地给了阿达曼一拳,两个损友相视大笑起来。
外面走进个警察,大声地说道:“史密斯,阿达曼,有人来保释你们,你们可以走了。”
“保释?”张东城有些奇怪,这人生地不熟的法国,自己一个朋友也不认识,谁会跑来保释自己?难道是那位同为中国人的记者?
等张东城与保释自己的人见面时,这才激动无比地发现原来是张一谋大驾光临,竟然为了自己这一个素未谋面的无名小卒而亲自出马,跑到警察局保释自己!
“张先生,真是不好意思,麻烦你来保释我。”张东城来到警察局外,华灯已经点亮,整座城市在黑暗中灯火通明。
“哈哈,我姓张,你也姓张,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啊!”张一谋笑着说道,拍了拍张东城的肩。
在张东城的影像中,张一谋是个内敛、寡言又严肃的人,没想到在自己面前却丝毫没有成名大导演的架子,反而一直在笑,说话风趣、幽默、诚恳,平易近人。
或许是同在国外,比较弱势的中国人自然要抱团取暖吧,所以张一谋的态度放得很开。
坐上车,张一谋豪爽地请客,让张东城和阿达曼饱餐了一顿法国大餐,然后来到他所下榻的宾馆。
在张一谋的眼中,张东城是个不卑不亢,很有想法的年轻导演,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华人导演领军人物的身份而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而是侃侃而谈,对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与理解。
“你觉得,现阶段的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回到宾馆,张一谋便抛出一个问题,张东城的想法毕竟是在英国喝着洋墨水的导演系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自己也有触动,甚至可以说是茅塞顿开,不禁兴趣大增,抓紧时间与张东城聊天。
“中国电影与外国电影,最大的区别不在电影本身,而在于电影之外。拍电影的和卖电影的就像种萝卜和卖萝卜的,卖萝卜比种萝卜还重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