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野性时代-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二一,一二一。”
  “向右看齐!”
  “齐步走!”
  “举枪瞄准!”
  “把老子的山炮拉上来!”


第073章 【摧枯拉朽】
  一个保安搬着椅子,屁颠颠跟在宋维扬身后,离大铁门十步左右放下,还殷勤的用袖子擦拭灰尘:“厂长你坐!”
  宋维扬坐在椅子上看好戏,扭头问:“这民兵连来得够快啊。”
  杨德喜笑道:“赶巧了,每逢大年初二,大成乡的民兵队都要搞打靶训练,权当是过年放鞭炮。”
  “我说呢,这集结速度,怎么比正规军还快,”宋维扬瞅着拉上来的山炮,吐槽道,“这门炮的年纪恐怕比我爸还大。”
  杨德喜有些担忧:“咱们工厂虽然算大成乡地界,但紧挨着城区,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杨信拄着拐杖过来:“能出什么问题?歹徒行凶,民兵见义勇为,市领导来了都得嘉奖。”
  “立定!”
  “以排为单位,全体散开!”
  “以班为单位,一排列阵,组成三三制进攻阵型!准备突击!”
  “二排左边包抄,三排右边包抄!”
  “炮手准备,开始填弹!”
  中山装老农飞快下达着各种命令,民兵们虽然动作极不正规,却显得有模有样,放在非洲某些小国已经算精锐了。
  炮手居然真的开始填弹,宋维扬吓了一跳:“这玩意儿不会走火吧?它可是对着大门的,一炮轰过来肯定打到厂房!”
  朱老三看到山炮已经懵逼了,虽然他看不懂解放军的三三制进攻队形,但那阵势就让人害怕,连忙大喊:“老乡,别开火,都是误会!”
  中山装老农喝道:“缴枪不杀!”
  “缴枪不杀!”民兵们跟着大喊。
  朱老三立即把手里的钢管给扔了:“我投降,我投降!”
  “贼不走空……呸,不是,说错了,”中山装老农自己提着把汤姆逊冲锋枪,对着天空突突说,“同志们,先放几枪讨个彩头!”
  “哒哒哒!”
  “砰,砰!”
  “……”
  五花八门的枪声立刻响起,子弹满天乱飞。
  在1997年收枪以前,民兵每年是有实弹训练任务的,规定了必须打多少子弹——他们大年初二搞打靶训练,其实就是在消耗上一年的剩余份额。这些民兵难得露脸一回,一个个跟撒欢一样,笑嘻嘻的使劲儿祸祸子弹。
  30多个混混哪见过这种阵仗,胆子小的直接腿软趴地上,即便领头的朱老三都抱头蹲下。
  “呸,孬种!”
  中山装老农吐了一口痰,把冲锋枪扔回拖拉机上,下令道:“全抓起来,扭送派出所!”
  “开大门!”宋维扬哈哈大笑。
  杨信对杨德喜说:“每个民兵都送一套礼品罐头。”
  “好嘞!”杨德喜连忙跑去安排。
  宋维扬快步走出去,都懒得看那些混混一眼,跟中山装老农握手道:“感谢民兵同志及时支援!”
  即将转正当保卫科长的何国兵介绍道:“厂长,这是我们大成乡的副乡长、乡武装部长兼民兵连长邱建国同志。邱乡长,这是我们罐头厂的小宋厂长。”
  “不用介绍,大成乡谁不认识小宋厂长,”邱建国笑道,“小宋厂长,你们厂要是再招人,可一定要在我们乡选人,都是踏实能干的棒小伙。”
  “一定,一定。”宋维扬立即答应。
  招本地的农民做工,其实有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但凡遇到农忙时节,一个个全请假回家忙农业生产去了。而罐头生产的旺季,又常常跟农忙时节重合,用起来比下岗工人更不顺手。
  宋维扬又说:“邱乡长,同志们忙活一场,都进来喝杯热茶吧。”
  “没那么精贵,”邱建国转身命令道,“分出一个班,押送歹徒去派出所,其他人原地休息待命!”
  宋维扬开始跟对方闲聊,问道:“你们的武器很杂啊。”
  邱建国笑道:“万国牌装备。刚才我用的那挺冲锋枪,还是从我爸那一辈儿传下来的,原厂的子弹早打完了,现在用的是国产51式手枪子弹。”
  宋维扬对军事装备不了解,所以听到耳朵里没觉得什么不妥。
  若是大哥宋其志在场,肯定会被这位民兵连长给吓到。汤姆逊用的是11。43毫米子弹,而国产51式手枪弹只有7。62毫米,这么个搞法,膛压直接增加50%,分分钟炸膛给你看——父子两代人使用,居然到现在还没出事,只能说他们命大。
  邱建国让人把汤姆逊拿过来,扔给宋维扬说:“小宋厂长,这玩意儿你只在电视里见过吧?来,放两枪过过瘾。”
  “那我就真打了啊,”宋维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作死,有样学样的冲天乱扫,手臂很快就被震得发麻,他心情大爽道,“过瘾,真过瘾!”
  邱建国笑道:“过瘾吧?你要是想玩枪,以后民兵连打靶训练的时候,我提前派人来通知你。”
  “有时间我一定奉陪,”宋维扬乐道,“邱乡长,不如这样吧,我们罐头厂和民兵连结成友好单位,平时大家互帮互助,逢年过节也可以一起搞搞娱乐活动。”
  “这个没问题,军民鱼水情嘛。”邱建国笑呵呵道。
  厂里工人很快搬来礼品罐头,热情地发给每位民兵,并每人额外赠送了一瓶水杯罐头。
  民兵们非常开心,有的当场就用刺刀撬开,三五成群坐在工厂门口吃罐头吹牛。
  杨信又让人查问情况,发现罐头厂居然有四个当临时工的民兵,他立即当场宣布将这些人转为正式工。
  之前送了2000块钱,现在又送罐头,还承诺在大成乡招工,以后罐头厂基本就属于民兵罩着了。哪个不长眼的想闹事,可以来试试看,随时欢迎。
  当晚,宋维扬又请邱建国,以及民兵连的干部们吃饭喝酒。
  邱建国的真正职务是副乡长兼乡武装部长,他其实也想搭上宋维扬这条线,谁不知道宋家和范书记关系好啊。双方你情我愿,喝得非常尽兴,宋维扬都被这些人给灌醉了,连怎么回家的都不知道。
  第二天吃过早饭,宋维扬拿着课本去工厂复习,刚做了两道题,就接到陈桃打来的电话。
  “宋大哥,你能不能来我家一趟,我遇到麻烦了。”陈桃的语气有点着急。
  宋维扬道:“别慌,慢慢说。”


第074章 【把老郑叫来演戏】
  陈桃的弟弟叫陈实,就快中专毕业了,打算留校当老师。
  在不送钱也不找关系的情况下,中专生想要留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陈桃就在过年的前两天,带着弟弟前往校长家拜访。塞了5000元巨款,真的是巨款,校长以前从没收过这么多,当场就和颜悦色的把陈实给表扬了一番,并说像这样的好学生一定优先考虑。
  接着,陈桃又顺道去看望姑姑。
  她姑姑以前是农民,因为实在长得太漂亮,有幸嫁给城里的瘸子,一朝越过农门吃铁饭碗,并顶替公公做了棉纺厂职工。
  陈桃在棉纺厂的时候,颇受姑姑照顾,所以这次拜年提了很多礼物。
  姐弟俩刚来到厂区的筒子楼,就遇到陈桃以前的同事。那些同事见陈桃打扮时髦,出手大方,顿时羡慕不已,连忙打听是不是在特区赚钱非常容易。
  陈桃也不敢说实话,毕竟以前玩的是诈骗,只说现在跟着一个私人老板做事,想去特区必须得办边防通行证。
  这事不算完,只两三天功夫,整个厂区都传遍了,说陈桃在深城当小姐。
  连带着陈桃的姑姑,出门都被人指指点点。姑姑又回娘家询问情况,闹得全家都知道,陈桃的堂嫂更是把谣言传遍了全村。
  陈桃在电话里说:“现在我爸妈和弟弟都不敢出门了,上次我汇钱回来,十多万,村里人都知道,现在都说是我的卖身钱。这些傻子,卖身能卖那么多吗?他们怎么不去卖卖看!”
  “谁造的谣?”宋维扬问。
  陈桃道:“孙林,就是把我骗去深城的那个混蛋。他过年也回家了,估计是怕我揭他老底,跳出来反咬我一口。这还不算什么,被孙林骗去当小姐的那些女工,这次居然帮着坏人说话,一个个到处传我在深城不好好打工,只干了几天就去当小姐卖钱!”
  “她们也怕暴露情况啊,只能往你身上泼脏水。”宋维扬道。
  陈桃说:“宋大哥,你脑子好使,这次一定要帮帮我,不然我们全家都得搬出去住。”
  陈桃看来是真的急了,居然称呼宋维扬为“宋大哥”,这是她在特区时的专属称呼。
  “行,等着我,咱们再来演一场好戏,”宋维扬想了想说,“对了,把老郑也叫上,公爵被他开回家装逼了,缺了豪华道具可不行。”
  ……
  一天之后。
  宋维扬和郑学红在省城火车站集合。
  郑学红穿着崭新的西装,摇下车窗问:“这回怎么演?”
  宋维扬笑道:“老套路,我是台商马公子,你是我的司机。”
  “可以的,这套路我熟,赶快上车吧!”郑学红居然非常兴奋,估计是骗人骗上瘾了。
  开了好几个钟头的车,终于来到陈桃家的村子的山下,趁兴而来的两人,望着坑洼积水的山路直接傻眼。
  踩足油门也轰不上去,刚下过雨,又是山路。轮子直打滑,在泥坑里越陷越深,倒把车身给溅得满是泥水。
  “你上次送陈桃回家,是怎么上山的?”宋维扬问。
  郑学红道:“没上山啊。陈桃不想引起轰动,就让我把车停在镇上,然后她回家拿存折取钱。镇上那个破信用社,取十多万块钱足足预约了七天,我也在镇上睡了一个星期。”
  “那怎么办,咱们走去村里?”宋维扬苦笑道。
  郑学红出主意道:“退回镇上找人推!”
  宋维扬说:“这主意不错。”
  其实镇子也在山里,只不过有条县道通过,路比真正的大山更好走。
  春节期间,镇子显得有点冷清,集市至少得等到初五过后才会开,能找到的全是镇上的居家户。
  郑学红把车开到镇中心,扯开嗓子大喊:“我们是台商,现在要进山,招八个人推车!只要推进山里,一人给10块钱!”
  宋维扬道:“100块!”
  “太多了,别把人给吓着。”郑学红说。
  “要的就是那个效果。”宋维扬笑道。
  “你说行就行,”郑学红再次大喊,“一人100块,推进山就给!”
  镇上的居家户同样是农民,平时也要种地的。在打工还没流行起来之前,他们的收入也就卖掉农副产品,一年都赚不到几百块——卖两头大肥猪有几百,但得喂一年多,其他收入约等于无。
  听到郑学红的喊声,镇上居民疯狂往外跑,纷纷上前打听:
  “老板,真给100块?”
  “推到哪个村?”
  “能不能先给50块?我怕你们不认账。”
  “老板,选我,我力气大!”
  “……”
  郑学红做出狐假虎威的模样,双手叉腰道:“我们老板是弯弯来的公子,说给100就给100。你,你,你,还有你……你们都过来,先给20块钱定金,剩下的80块到了地方再给。”
  一看真有钱拿,那些镇上居民都疯狂了。
  “老板,你别看牛三长得比我壮,其实他力气没我大。”
  “陈老二你放屁,老子力气一直比你大。”
  “不服气就来比试比试!”
  “老板,我是石匠,天天砸石头,我的力气比他们都大。”
  “凭什么不选我?我挑200斤的担子还可以跑。”
  “……”
  宋维扬摇下车窗,一副二世祖的样子:“都别争了,再挑16个人。三班倒,累了就歇着,几个小钱有什么好争的。”
  郑学红立即说:“你,你,你,还有你们几个,全都过来领钱。一共24个人,没选到的不准再闹了,否则我们就去别的镇子挑人。”
  被选中的24个人立即对其余人怒目而视,他们都是最壮的,这发财生意要是被搅黄了,绝对把闹事的人给打出屎来。
  郑学红把24人分成三组,让他们跟在后边,然后慢悠悠开着车离开。
  汽车的影子都不见了,镇上居民还留在原地议论纷纷。
  “24个人,就是2400块钱啊,这人真是傻子。”
  “什么傻子?人家是有钱的大老板,几千块钱根本就不当回事。”
  “2400块钱,够我养六七年的大肥猪了。”
  “至少要养八年!”
  “这车我以前见过,就停在信用社门口。”
  “我也见过,车牌五个6,好记。”
  “他要是天天找人推车该多好,几天下来,娃结婚的钱就有了。”
  “……”
  山区的泥路再难走,有24个人推着也简单。
  为了100块钱,他们是真的卖力气,就差把车子给一路抬过去了。不但没觉得亏,反而个个像占了大便宜,偶尔一段不需要推车的平坦路段,这些人也咬牙笑着死命往前推。
  他们不缺力气,也不怕吃苦,只缺赚钱的机会,只怕找不到苦吃。
  农民工大规模进城,是在1990年左右。铁道部门完全没有做好春运的准备,连续两年春节全国铁路大瘫痪,只能调集人手暴力阻拦,有的火车站干脆用棍子打,用竹竿捅,把想要挣钱的苦哈哈给打回去。
  在那个时候,农民工还不叫农民工,报纸统一称他们为“盲流”。
  盲目流入城里的人口。
  现在是1994年,铁道系统已经升级了,铁路大瘫痪的情况不会再出现。但偏远农村信息落后,农民的眼界也窄,没有熟人带着,根本就不敢进城打工,就算进了城也找不到工作。
  听着后边的吆喝号子声,宋维扬感慨道:“下岗工人苦,农民更苦啊。”
  “谁说不是?但至少比以前更好。”郑学红说。
  农民真正的辛苦,其实还没到来,而且马上就要来了。
  从1994年到取消农税之前,那才是真的苦,甚至有的农村比80年代更苦。
  咳,说多了又要404。
  从上午推到下午,宋维扬终于来到陈桃所在的山村。
  一下子来20多人外加一辆轿车,全村人都惊动了,纷纷跑来看热闹。
  宋维扬推门下车,手插裤兜道:“100块钱,谁把我车洗了。”
  “我!”
  “老板,我来洗!”
  推车的汉子立即嚷嚷起来。
  宋维扬说:“你们排队站好,等着发钱。到了人家的村子,这钱就该让人家赚,村里谁愿意给我洗车?还有,把你们村主任叫来!”


第075章 【小试牛刀】
  如果来个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此时站在村里,举目四望,可能会说:这里风景真好!
  远山如黛,秀丽如画。
  一场新雨过后,山野间的草木已经开始抽芽,偶尔还点缀着几多早开的野花。农民的居所错落排列在山腰,星星点点,炊烟寥寥。
  这些都只适合远观,不可近赏。
  等走近了,首先受不了的就是鼻子。大年初一和初二是不能扫地的,院坝里到处是家禽粪便,再混杂着土饲料的发酵味,直接就让城里人掩鼻而走。
  清一色的土墙瓦房,有些房子似乎都快倒了,但农民依然住得十分坦然。
  这山里的破村子,比宋维扬外婆家更穷。
  穷到什么程度?
  春节期间,居然还有部分村民在穿草鞋,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打着各式各样的补丁。
  这里的村干部显然无利可捞,属于最纯粹的公仆。
  村支书踩着一双黄胶鞋快步而来,上身是新衣,下身却是条旧裤子。他脸上的笑容憨厚而奸猾,先扫了一眼车子,随即双手在衣服上乱擦,似乎把手擦干净了,才热情地跟郑学红握手:“大老板你好,大老板来山里做生意?”
  “我是大老板的司机,”郑学红指着宋维扬,“大老板在那边!”
  24个推车的汉子已经领完钱,但都赖着不走,似乎还想从宋维扬那里接活干。
  车子已经洗干净了,但洗车的人太多,因为100块钱洗车费差点打起来,现在还吵着讨论如何分配。
  村支书矮着身子来到宋维扬面前,讨好道:“大老板是做什么生意的?我们山里有草药,野生的,效果很好。还有很多野果子,都晒成了干,山楂干还能泡茶喝。”
  宋维扬给他递了支烟,问道:“你是这里的村长?”
  “是,我是村支书,我叫张学红。”村支书说。
  宋维扬笑着朝郑学红眨眼,郑学红乐道:“张支书,你这名字是建国后重新取的吧?”
  村支书笑道:“我以前的名字有些反动,叫张忠清。这都新中国了,肯定不能忠于清朝啊,所以就改名叫学红,学习红军嘛。”
  学红、爱红、学军、爱军、建国、卫国、爱国……这些名字在几十年前出现频率超高。
  宋维扬说:“张支书,我是来找人的。”
  “找谁?”村支书问。
  “陈桃。”宋维扬说。
  四下里一片安静,包括那些从镇上来的推车汉子,以及在争洗车钱的村民,此刻都突然扭头看向宋维扬。
  全镇方圆数个村落,这十多年来,拢共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