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野性时代-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慧珍道:“去年进报社的,还是实习记者。”
  张晓光瞬间明白,批评道:“以后好好做事,不要搞歪门邪道,遇到问题先跟指导老师商量。”
  卢慧珍内心狂喜,低头说:“总编批评的对,我一定反省自己的错误。”
  “行了,你走吧,稿子改好了直接递给责编。”张晓光说。
  “谢谢总编!”卢慧珍终于笑了。


第047章 【风云际会】
  中秋节之后,七巧杯罐头的日销量呈现断崖式回落,跌幅达到了92%。
  但是,礼品罐头的一度火爆,成功打响了“喜丰”这块招牌。在七巧杯系列销量下跌的同时,喜丰牌水杯罐头的销量,却开始节节攀升,一举成为西康省罐头行业的领头羊。
  这种大好局面之下,市场不但出现了跟风产品,竟连仿冒、假冒产品都有了。
  有的罐头直接贴上喜丰商标,有的则是“囍丰”、“喜沣”、“喜王”、“喜圭”……反正使用非常潦草的字体,乍看上去都差不多。
  对此,宋维扬毫无办法。
  在假货满天飞的90年代,别说国内,就连出口到西方的中国罐头都有假冒产品。有些企业打通了关系,贴上名牌罐头的标签出口,甚至混在真货里面出口。老外对此防不胜防,隔三差五就要冒出假货新闻,这给中国罐头的国际声誉造成恶劣影响。
  幸好那些仿冒货都属于小打小闹,从罐头瓶就能轻易分辨出来——喜丰的罐头瓶更厚实、更美观,同时成本也更高,山寨小厂舍不得花钱。
  宋维扬连忙补救,让人把所有高仿商标都拿去注册,一口气注册了30多种,包括没出现过的“喜乐”、“喜欢”、“喜天”这些都注册了。若是哪家山寨厂能够做大,呵呵,那就好玩了,十年之后咱们打官司,一打一个准儿。
  嗯,现在的私人小厂,大部分都不注册商标,甚至连生产执照都没有,更不知道什么叫做上税。
  ……
  10月11日,星期一。
  寒露已过四天,气温普降,秋雨连绵。
  杨信背着包走出省城火车站,脚步沉重,前路迷茫。他1986年从浙大毕业,半年不到就当副县长,这在那个时代属于司空见惯的事情。
  邻里乡亲都认为他是飞黄腾达了,但杨信自己却很不得劲儿。因为他工作的那个县,竟然有16个副县长,彼此管辖范围交叉重叠。同一件事,谁都能管,又谁都可以不管,有时管了都等于没管。
  杨信只做了三个月副县长,就主动申请调往国企,担任一家皮革制造厂的书记兼厂长。
  四年时间,在杨信的苦心经营下,负债累累的皮革厂迅速繁荣,年纯利润高达2000万元。杨信不甘于给地方政府打工,多次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交涉无果,遂带着10万元下海去琼岛炒房。
  三年过去,10万元翻了100多倍。
  杨信早就感觉琼岛的房地产市场要崩,但他天生是个赌徒,总觉得还能疯狂个一年半载。
  就在今年6月份,中央出台政策,抑制琼岛楼市过热现象。
  杨信和几个朋友手里的地皮楼盘,总价值过亿,但他们还欠了银行6000多万。政府一调控,地皮和楼盘卖不出,银行催着还债,资金链粉碎性断裂。
  整个琼岛全乱套了,无数破产的炒房者,留下600多栋烂尾楼、1。8万公顷闲置土地、800多亿元积压资金。有些楼盘长期得不到盘活,银行拍卖也没人买,只能低价租出去当养猪场。
  国庆节那天,杨信和朋友站在烂尾楼上,喝酒唱歌,抱头痛哭。
  “兄弟们,我先走一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个朋友跳下去了,脑浆迸裂,血流满地。
  杨信和剩下的人面面相觑,互道珍重,各自离开。
  此时此刻,杨信只想回到老家,看望几年不见的父母。但当他走出火车站,却突然迈不动腿,他根本就没脸回去!
  想当初,他是镇上的第一个大学生,是戴着大红花,由公社领导亲自开车送走的。想当初,他毕业就当上副县长,父母花了200块钱买鞭炮,左领右舍都前来道贺。
  现在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
  一阵秋风吹来,杨信忍不住打了个冷颤,突然发现自己不知走进了哪条巷子。
  巷口有一家茶馆,热闹非凡。
  杨信的衣服已经被细雨打湿,他走进茶馆叫了一壶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将军!”
  “哎哟,悔一步,悔一步!”
  “不行,想悔棋就别下。”
  “你昨天就悔了一步,今天换我了。”
  “……”
  领桌两个老头吵起来,越吵越凶,已经到了撸袖子打架的地步。
  杨信突然感觉有些好笑,为什么发笑,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来。
  茶馆里大部分都是老人,有的在打传统纸牌,有的在下象棋,扑克和麻将很少见。还有些就是喝茶,几个老伙计坐一桌,盖碗茶泡着,吹牛吹到了外太空。
  一个老头儿拿着《蓉城晚报》,啧啧慨叹:“这会儿的年轻人好凶,十多岁就出来搞企业了。”
  “哪个企业嘛?”同桌的老头问。
  “就是那个喜丰罐头,过中秋节的时候,你还收到过两盒的。你忘了?”
  “莫忘,我收的还是豪华装。那个厂子是十多岁的娃儿开的?”
  “十七岁,还在读高中。你看嘛,报纸印着的。他爸以前也是大企业家,坐牢了。他家里头的厂子欠了好几百万,他妈跟他哥都莫得办法。这娃子厉害,暑假的时候,偷了家里几百块钱就敢去盛海,说啥子考察大城市的罐头市场。你说人家咋就那么聪明?硬是找到了办法,回来就接管厂子,一边读书一边管理企业。”
  “现在喜丰罐头那么好卖,厂子肯定救活了撒?”
  “何止是救活了,人家上个月的销售有好几百万。”
  “妈哟,我的娃儿咋就没那么聪明?”
  “聪明娃儿多的是,没几个有那么大胆子。十七岁闯盛海滩,你敢哇?”
  “老子咋不敢?十七岁我都当兵打仗了。”
  “是,你十七岁打仗。拉的壮丁,打的烂仗。”
  “老子起义反正了的,老子是解放军!”
  “建国过后反正的不算,你那个叫俘虏投降。”
  “……”
  两个老头已经歪楼到几十年前,杨信听着却产生了兴趣,跑去借那份《蓉城晚报》来仔细阅读。
  将近5000字的长篇通讯,把宋维扬的基本操作讲得很详细,包括以联营的方式让国营厂代工生产。
  杨信突然生出个念头:这家罐头厂很有前途,但他们缺乏科学管理和长远规划。反正我现在走投无路,不如去罐头厂试试,或许能够借这个机会东山再起呢。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山大王林立,有本事的也各种投靠明主。
  在80、90年代的中国同样如此,未来的万通六君子,曾有五个都投奔过牟其中,他们是潘石屹、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
  有了名气,让心怀野心之人看到希望,自然就能兵强马壮起来。
  但是,人才来了,主公必须镇得住!
  冯仑甚至成为牟其中的第一臂膀,公司部门经理有三分之二都是他的人。牟其中路子太野,冯仑难以劝阻,拉着王功权等人研究张学良,打算玩兵谏,让牟其中只当董事长,公司事务由他们来管理。
  潘石屹加入团队时,正逢冯仑兵谏失败,于是这伙人就另起炉灶创立了万通。
  杨信把报纸放进背包,付了茶钱,便再次奔向火车站。他就像江湖里的草莽好汉,潦倒落魄,听到个传闻就打算上水泊梁山。
  与此同时,“小宋厂长”的事迹,也迅速在省城传播开来,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谈资。
  这年头的明星八卦很少,人们热衷于社会新闻,而且特别喜欢看报纸。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以一己之力扭转家庭困境,让一家工厂重获生机,足够人们讨论一两个月了。
  甚至还有传闻,“小宋厂长”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因为他从小吃黄桃罐头长大……


第048章 【我是诸葛亮】
  杨信站在工厂大门外,看着那老旧寒酸的厂房,以及形成鲜明对比的运货车队,顿时心潮澎湃!
  老子是浙大毕业的天之骄子,当过几十万人口大县的副县长,曾带领一家亏损国企走向兴盛,还在琼岛做过几千万上亿的生意。只要亮明身份,摆出履历,那个小宋厂长还不像刘备见到诸葛孔明一样?
  杨信对此很有把握,这家罐头厂的情况很糟糕,但牌子却已经打响了。只需一两年时间,他就能把厂子带入科学发展正轨,而他则能成为一家私营大企业的掌舵人。
  “滴滴!”
  一声鸣笛,把杨信的思绪唤回。
  转身一看,却是一辆公爵轿车,开车的胖子喊道:“麻烦让一下,别挡着路!”
  杨信连忙闪身避让,心里寻思:难道是闻风赶来投资的大老板?这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公爵轿车很快开进厂区,杨信却被拦下来登记。
  “我找小宋厂长。”杨信说。
  门卫说:“小宋厂长没空。”
  杨信以为门卫在故意刁难,只好说道:“我是浙大的毕业生,以前当过副县长,现在来喜丰罐头厂应聘做总经理。你把这些话转告小宋厂长,他肯定愿意见我。”
  “你还当过副县长?看不出来啊。”门卫惊讶道。
  “那是以前,后来我下海做生意了。”杨信说。
  门卫笑道:“买卖赔本了吧?”
  杨信也笑道:“何以见得?”
  门卫说:“你要是没赔本,自己就当老板了,还来我们厂做什么经理?”
  “说得也是,”杨信自嘲一笑,催促道,“快通报你们小宋厂长啊。”
  门卫说:“我刚才都说了,小宋厂长没空,他都不在厂里。”
  “那他在哪儿?我等着。”杨信说。
  门卫说:“当然是学校啊,今天星期二,小宋厂长还要读书。”
  杨信顿时无语,他突然感觉自己鬼迷心窍了,才会来一家破厂子做总经理。以他的能力,直接去深城的外企上班,那也是轻轻松松就能找到一份工作。
  “那我能先进去吗?”杨信问。
  门卫指路道:“进去往右手走,厂办有接待室,你慢慢等……”话说到一半,门卫突然立正敬礼,“小宋厂长!”
  杨信回头一看,却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年,蹬着山地自行车翩翩而来。
  今天是郭晓兰、郑学红和陈桃回来的日子,他们已经联营了4家外地罐头厂,宋维扬专门请假来厂里碰头开会。
  “小宋厂长!”杨信出声叫住。
  宋维扬一脚踩地,坐在车上说:“你好,有什么事吗?”
  杨信说:“你好,我叫杨信,慕名前来拜访。”
  “进去慢慢说吧。”宋维扬下来推着车,跟杨信一起步行进入。
  杨信打量着工厂说:“厂子挺干净的。”
  宋维扬笑道:“食品企业要是不干净,做出来的产品谁还敢买?”
  杨信说:“我参观过海尔的工厂,里里外外,一尘不染。特别是进入生产车间,每分每秒都在按计划运转,就算外人进去,也会瞬间感觉自己成为海尔流水线的一员。”
  “那是人家的管理做得好,大企业嘛。”宋维扬说。
  杨信道:“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喜丰罐头厂也应该以海尔为目标。”
  宋维扬笑问:“杨先生懂管理?”
  “我在大学的专业就是这个。”杨信说。
  “原来杨先生是大学生,哪所大学的?”宋维扬问。
  杨信说:“浙大。”
  “好学校啊!”宋维扬道。
  “还行。”杨信谦虚道。
  宋维扬不知道这人来干啥的,也不主动发问,而是闲扯道:“浙大好,我高考要是撞大运,说不定就能跟杨先生成为校友。”
  杨信说:“大学只是第一步,所学知识都是理论,还需跟实践结合起来。”
  宋维扬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杨信说:“特别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大学所学的案例都是国外的。只有在实际操作时才能发现,国外的那一套,跟咱们国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海尔的企业管理系统学自国外,但他们做了汉化,而且非常成功。”
  宋维扬说:“那我一定要去海尔参观学习。”
  杨信说:“如果让我来管理喜丰罐头厂,我首先会调整公司部门框架,把架子搭好了,定下规矩,各部门才能有序运转。接下来还要分几步走,第一,是扩大生产规模;第二,提高生产效率;第三,降低生产成本;第四,搞好市场宣传;第五,完善销售渠道;第六,建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文化。”
  “不愧是名校大学生,水平就是高。”宋维扬笑着赞叹。
  杨信突然问:“小宋厂长,你觉得我适合管理喜丰罐头厂吗?”
  宋维扬终于明白了,这人是来自荐职位的。他反问:“如果你来管理,需要我做出什么承诺?”
  杨信说:“公司的事务,由我全权负责。特别是人事这一块,乡镇企业关系复杂,没有足够的权力,根本放不开手脚。还有,我要一部分股权,有了股权我才有干劲。”
  宋维扬好奇道:“杨先生以前是做什么的?”
  杨信道:“做过副县长,当过国企厂长。你放心,那家国企被我搞得很好,年纯利润有2000多万。”
  “然后呢?”宋维扬问。
  “然后我就下海去琼岛了。”杨信难以启齿。
  琼岛……那就是个悲剧之地,也是个奇迹之地,三年时间,地皮价格翻了100倍。
  宋维扬忍不住笑了笑,说道:“进去慢慢谈。”
  把杨信带进接待室,宋维扬很快找来一叠文件,扔给他说:“你先看一遍,我要开个会。”
  “可以。”杨信说。
  等宋维扬离开接待室,杨信才把文件资料翻开,顿时眼皮一跳,只见扉页写着几个大字:喜丰罐头厂三年发展规划大纲。
  什么情况?
  杨信把规划资料看完,发现自己刚才说的那些,人家小宋厂长早就有计划了,而且许多地方比他想的更加完善。
  难道罐头厂已经请了高人?
  我倒要会一会这个高人!


第049章 【妥善处置】
  会议室。
  宋维扬寒暄两句,直奔主题:“说说联营的情况吧。”
  郭晓兰道:“我们一共联营了四家工厂,分别是:孟平县罐头厂,可日产罐头6吨;靖川市罐头厂,可日产罐头12吨;鹤宝县罐头厂,可日产罐头9吨;叙州市罐头厂,可日产罐头8吨。目前这四家罐头厂,以生产黄桃和苹果罐头为主,到了秋冬季节也可以转产甜橘罐头。”
  “都是小厂啊。”宋维扬说。
  郭晓兰道:“大厂不好谈,虽然愿意联营,但却不愿代工。”
  “不做代工还联营什么?”宋维扬笑问。
  “他们生产罐头,然后贴我们的牌子,只给一笔品牌使用费。”郭晓兰说。
  宋维扬道:“不可能。”
  “所以我没答应,”郭晓兰提醒说,“我还发现一个情况,资州市罐头厂已经开始生产水杯罐头了,罐头瓶跟我们一模一样。那家罐头厂的厂长是转业军人,很有能力,估计以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有大厂跟风做水杯罐头,那是迟早的事,也不用太担心。”宋维扬安慰道。
  水杯罐头是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但申请了也没用,地方保护主义让官司都没法打。而且,外观设计专利的期限是十年,十年之后想打官司都打不赢。
  郭晓兰又说:“那四家联营的罐头厂,都不愿意我们插手生产。喜丰派过去的技术员,全成了摆设,而且包装损毁率很高——我猜他们用喜丰的包装和商标,在悄悄产罐头自己卖。”
  “如果量不大,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量大了就直接取消联营关系,”宋维扬说着朝郑学红笑了笑,打趣道,“老郑,你又胖了啊。”
  郑学红摆手道:“别提了,天天大鱼大肉,喝酒喝得我直吐。”
  陈桃笑道:“郑大哥有一次喝了5斤白酒,60度那种。”
  “那是玩儿命啊!”宋维扬惊道。
  郑学红说:“有什么办法?当地领导非要劝酒,我只能奉陪,那孙子自己就喝了6斤,直接进医院挂吊瓶了。”
  宋维扬由衷说道:“辛苦你们了。”
  这趟出门搞联营,郭晓兰负责商谈合作细节,郑学红负责跟企业领导打交道,陈桃则处理一系列琐碎事务。三人各司其职,每天都累得不行,郑学红那是尤其劳累,现在闻到酒味就犯恶心。
  陈桃笑道:“我不辛苦,跟着阿姨和郑大哥学了很多东西。”
  “看着确实更干练了。”宋维扬赞道。
  郭晓兰说:“谈投资的事吧,总得给小郑和小陈一个交代。”
  宋维扬说:“我是这样想的……”
  “老弟,你先听我的,”郑学红打断道,“罐头厂的情况,现在我非常了解,上个月600万的销售额,根本不缺我们那点资金。我跟桃子已经商量过了,我投资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