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野性时代-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老天给他重生的机会,就是让他回来补偿家人吧。
  眼见讨债者逼迫过来,已经开始跟大哥拉扯纠缠了,宋维扬深吸一口气,硬插到中间说:“大家别动手,咱们文明说话。钱没问题,我来还,但要给我半年时间!”
  “这谁啊?”
  “宋家老二,还在读书,我以前见过。”
  “屁都不懂的学生娃,快滚一边去!”
  “……”
  宋大哥一把将宋维扬拉回来,急道:“小弟,你别捣乱,一切我来负责。”
  母亲郭晓兰也说:“扬扬别闹了,回去安心读书!”
  在众人眼中,宋维扬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但这个傻小子,却没把几百万债务当回事,拍胸膛大喊道:“我可以立下军令状,给你们写保证书。只要半年之内我不能还债,就把命赔给你们!”
  军令状,一个极赋年代感的词汇,比符咒发誓什么的更接地气。
  一个讨债者冷笑道:“我要你的命做什么?我只要钱!”
  “对,我们只要钱!”
  郭晓兰连忙争辩:“要钱也得给我们时间慢慢筹啊!”
  之前那人激动道:“早给你们时间了,自从宋老板被抓,罐头厂的货款就一分钱没到,都好几个月了!”
  另一个讨债者说:“郭姐,我知道宋老板是冤枉的。宋家一手建起酒厂,财源滚滚,现在却被政府充公,只剩个赔钱的罐头厂在手里,你们心里也很委屈。但也要站在我们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玻璃厂是小本买卖,全厂就等着那几十万货款发工资啊!”
  “你们这样逼就能拿到钱吗?”
  没等母亲再说话,宋维扬突然厉声道,“告诉你们,现在罐头厂欠了三百多万,这还不算银行贷款,但宋家只有几万块钱现金,银行账户早就被冻结了!你们现在有100多号人,加上今天没来的就更多,几万块钱平均分下来能拿到多少?一个人最多分到百十来块!”
  先前那人说:“那你说怎么办?把欠款给免了?”
  宋维扬立即说:“我爸是容平市最成功的企业家,我是他儿子,你们敢不敢赌一把,赌我在半年内把几万块变成几百万!赌赢了,你们就能拿回欠款,我还照付利息。赌输了,每人也只亏那百十来块!现在做一个选择吧,到底是把宋家往死里逼,每人分点钱了事,还是搏一搏拿回全部的欠款和利息!!”
  众人面面相觑,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方面,他们确实认为强逼也没结果,几万块钱根本就不够分;另一方面,他们又稀里糊涂的被宋维扬所感染,因为那表情和语气都太自信了,跟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企业家宋述民太像了。
  宋述民虽然已锒铛入狱,但他的名声摆在那里,人们打心里还留着几分敬畏和佩服。作为宋述民的儿子,即便宋维扬还只是个学生,债主们依然下意识的就生出莫名信任感。
  这是一个相信奇迹的年代,社会上暴富的新闻层出不穷。
  或许,宋家真能翻身呢?
  当然,也有人不这么想,比如罐头厂的工人。
  这些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只被积欠了几个月薪水,拢共加起来也就每人一两千块钱。
  “别说那么多,把工资先给我们结了!”工人们嚷嚷道。
  之前是微笑许诺,现在直接变成威胁,宋维扬眯眼冷笑道:“不给我机会是吧?那咱们就鱼死网破,我明天就去申请破产,拍卖工厂的固定资产还债。按照法律规定,首先该还的是银行贷款,接着才是欠你们那三百万!这些钱是按比例偿还的,普通工人最多能分到十几块钱工资!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宋家就能合理避债,你们再来讨债就是违法的!”
  工人们瞬间傻眼,他们都不知道还能这么玩,更不知道工人工资优先于社会债务——当然,银行贷款更优先,这点宋维扬没有骗人。
  虽然中国在80年代就有了《破产法》,但到90年代初才允许私营企业破产,现在都还没有流行起来,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根本不同意私企破产。
  以至于,上辈子宋家居然没想过申请破产。直到宋大哥死后半年,法院和银行才联手清盘搞拍卖,结果地皮和机器居然流拍,闲置十年才有地产商买下来搞开发。
  先是承诺讲道理,接着又是活生生的威胁,这些讨债者终于被宋维扬“说服”了。
  他们是真怕宋家玩破产把戏啊!
  “好,我们就信你一回!”债务最多的玻璃器皿厂讨债者突然表态,罐头厂欠了他们整整80多万,强逼也不可能拿足货款。
  “明智的选择!”宋维扬微笑道。
  他必须笑出来,让人相信他有能力还钱,父亲入狱的悲伤只能暂时放到一边。
  这些人也没要宋维扬写什么保证书,带着复杂的心情各自散去,三三两两,议论纷纷。
  郭晓兰看了一眼还没走的记者群众,低声道:“我们也回去。”
  ……
  一个十七岁的高中学生,口口声声说自己能半年赚到几百万,换成谁都不会相信。
  那些讨债者不相信,他们只是被破产威胁给吓住了,害怕到时候一分钱都拿不到——在90年代中期,中国突然刮起一阵破产潮,大部分都在玩“假破产,真逃债”的把戏。
  宋维扬的家人也不相信,回到家里后,母亲和大哥皱眉枯坐,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快速弄钱的办法。
  “哥,罐头厂还能开工吗?”宋维扬问。
  宋其志郁闷道:“还开什么工?仓库都堆满了。我这两个月一直在跑市场,广告费砸下去好几十万,但厂里的罐头根本就卖不出去。”
  宋维扬开始帮大哥整理思路:“哥,你有没有想过,咱家的罐头为什么卖不出去?”
  宋其志说:“以前送礼,都送麦乳精和罐头。现在送礼,改送保健品了,罐头只有少部分农民才拿来当礼品。还有啊,我听说欧美联手对中国罐头反倾销,那些罐头大企业没法外销,就在国内搞降价竞争圈地盘,中小型罐头厂被逼得只能等死。”
  宋维扬分析道:“也就是说,竞争压力在增大,而市场规模却在减小。”
  “所以没辙!”宋其志摊手道。
  宋维扬说:“那你有没有想过,更改罐头产品的定位?我们不把罐头当礼品卖,而是日常消费品。”
  “没用的,”宋其志连连摇头,“谁买罐头吃着玩啊?有那点闲钱,还不如买饮料,买饼干和糖果。”
  宋维扬又说:“我们可以……”
  “别说了,”宋其志不想再讨论,“罐头厂是肯定没救的,不止是咱家的厂子,整个中国的罐头厂都这样。小弟,我知道你想帮家里,但很多东西你不懂。你还是安心读书吧,明年考个好大学,毕业了去大城市进外企上班,那样才能活得体面。”
  宋维扬还想再说,但大哥已经和母亲商量对策去了,家里根本就不相信他的能力。
  讨论一阵,母亲开始疯狂打电话:
  “喂,我找杨厂长……我是嘉丰酒业的郭晓兰……杨厂长不在啊……那好,我回头再打过来。”
  “喂,张行长,我是郭晓兰……你要开会啊……那行,改天再说。”
  “喂,李经理……”
  郭晓兰一口气打了十多个电话,都是以前关系较近的朋友,结果很明显,一分钱没有借到。
  大嫂蔡芳华已经带着儿子从医院回来,她说:“要不我回娘家问问?”
  郭晓兰摇头道:“亲家公做派端正,他估计也没存几个钱。”
  蔡芳华的父亲以前也是国企厂长,但三年前就退休了,娘家只剩个哥哥在档案局的清水衙门做事。
  宋大哥抽着烟,无奈道:“干脆申请破产吧。”
  母亲有些意动,担忧道:“就怕政府不批准,咱们市还没有私企破产的先例。”
  宋大哥说:“虽然人走茶凉,但爸的面子还留着几分。活动活动关系,申请破产应该不难。”
  母亲拍板道:“我明天就去找领导!”
  宋维扬没有再说话,任他说破了天,家人也不会相信他真有那本事。他唯一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破产的办法,至少给母亲和哥哥留下一条退路。


第004章 【落拓而行】
  “花开花落,花开花落。悠悠岁月,长长的河。”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
  “聚散中有你,聚散中有我,你我匆匆皆过客……”
  晚八点,电视里正播放着《封神榜》,毛阿敏的歌声依旧那么悦耳动听。
  容平市那个破电视台,专捡别人剩下的剧。三年前就已经拍完的《封神榜》,在容平市电视台还属于“首播”,而且收视率高得非常吓人。
  这年头,除了一些安装有闭路电视的城里人,绝大部分老百姓只能收到三个台,即中央台、省台和市台。去年83版《射雕》在市台“首播”的时候,立即轰动全市,连带着卖盗版小说的都狠赚一笔。
  可惜全家都没有看电视的心情,郭晓兰不停拨打电话找关系,终于约到了一位副市长谈罐头厂破产的事。
  宋维扬默默回到自己房间,用索尼正品的walkman,播放着迈克尔·杰克逊的盗版磁带。MJ的磁带很不好找,别说正版了,就连盗版都是从省城搞来的。
  宋维扬一边听歌,一边拿起电脑显示器旁边的储蓄罐。
  陶瓷的蓝胖子,头顶竹蜻蜓可以掀开,宋维扬有了零钱就往里面塞。
  摇一摇,哗啦啦啦响,接着砰的砸地上,硬币拌着破瓷片四散溅开,其间还夹杂着一些纸币。
  宋维扬捡起来慢慢数,一共有103元8毛6分。这点钱显然不够用,他又凭着记忆翻箱倒柜,终于在书柜里找到几张存折——那是以前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竟有4000多元,这在1993年已经不是小数目。
  启动资金有了,可以出去搏一搏。
  宋维扬没有选择说服母亲和大哥,虽然他有一定把握振兴罐头厂,但操作太费劲了。首先,要向果农赊购新鲜水果,然后要说服工人重新开工,还需要合作企业提供新设计的包装盒和玻璃罐。
  别人又不是傻瓜,没钱谁会配合你啊?
  当务之急,是要弄到一笔钱,几十百来万即可,至少要让果农、工人和合作企业看到希望。
  宋维扬找出书包,把零钱和存折都放好。母亲、大哥和大嫂还在商量破产细节,他径直走过客厅,来到父母的卧室,从衣柜里找出两套父亲的西装。
  这是出门赚钱的必要装备,年轻的宋维扬本就脸嫩,穿上西装可以勉强撑撑场面。
  “叮咚,叮咚!”
  再回客厅时,门铃突然响起来。
  来的并非讨债者,而是宋维扬的大舅和小舅。
  当初宋家发达的时候,宋维扬的三个舅舅都得到了好处,全部当上工人变成城市户口。结果宋述民一出事,二舅和小舅立即下岗,只有踏实勤奋的大舅还留在厂里。
  二舅和二舅妈属于白眼狼,居然开始埋怨宋家,认为是宋述民害他们不能当工人。甚至怕宋家向他们开口借钱,直接断了来往,已经有两三个月没走动了。
  “大哥,老幺,你们怎么来了?快坐下吃水果。”郭晓兰连忙招呼。
  跟二舅的自私贪婪不同,大舅为人憨厚,小舅则单纯贪耍。
  大舅穿着厂里的工作服,手上满是老茧,拿出个塑料袋说:“妹子,今天的事我听说了。我下午请了个假,去银行把钱取出来了,三万八千块,你先拿着救救急。”
  小舅则打扮得光鲜亮丽,满身穿戴名牌,头发还喷了摩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姐,我存不住钱,只有一千多,你别嫌少。”
  郭晓兰连忙推辞:“你们快拿回去。”
  大舅劝道:“都是自家人,你就别客气了。”
  小舅点了一根香烟,刁在嘴上潇洒地说:“就是,自家人不计较那些。以后有困难尽管开口,大不了我不抽红塔山了,委屈点抽红梅。”
  宋维扬怀里抱着西装,忍不住逗趣道:“小舅,等我赚了钱,保证让你天天抽进口烟。”
  小舅乐呵着说:“不用洋烟,软中华就可以。”
  上辈子,小舅一直过得很洒脱,直到38岁才奉子结婚。谁知漂亮老婆跟一个有钱人跑了,小舅为了抚养长期患病的儿子,整天起早贪黑开出租车,甚至连烟都戒了,后来在宋维扬的帮助下开起了小超市。
  不管能否帮上忙,大舅和小舅的雪中送炭,宋维扬肯定是要记在心里的。
  至于二舅那个白眼狼,呵呵,不提也罢。
  好说歹说,两个舅舅还是坚持把钱留下,连水都没喝一口就结伴离开。
  郭晓兰叹了一口气,把钱收好,对儿子儿媳说:“都睡吧,明天还要早起,我跟郝副市长约好了谈破产的事。老大,你数五万块钱包好,记得把柜子里的茅台也带上。老二,你别瞎操心,在家里好好复习功课。”
  宋其志立即跑去柜子里拿茅台,宋维扬则悄然回房收拾行李。
  ……
  第二天,大清早。
  母亲和大哥带着礼物出门办事,宋维扬也背着鼓鼓的书包开溜,只用鼠标压着一张字条:“妈,我去搞钱了。别担心,最迟开学就能回来。”
  路过客厅时,发现大哥的81式军刺搁在茶几上,宋维扬顺手抄起放进书包。
  首先来到银行,宋维扬拿出十多张存折和身份证,放在柜台说:“取钱。”
  柜员是个膀大腰圆的中年妇女,她算了一下金额,又见宋维扬只有17岁,立即化身为007,警惕道:“几千块钱?把你家长叫来取吧。”
  好吧,这年头的几千块真算巨款,特别是在这种西南小城市。
  宋维扬只能再次搬出父亲的名头:“阿姨,我爸是宋述民。宋述民你知道吧?这都是我以前存的压岁钱。”
  柜员大妈恍然大悟,立即开始办理,很快就把钱兑现了。
  等宋维扬拿着钱离开银行,柜员大妈瞬间精神焕发,脸冒红光,离开座位跟同事八卦起来:“听说宋述民被判了八年多,家里被要债的堵着不敢出门。现在他儿子都来取压岁钱了,肯定是拿去还债,啧啧,以后的日子可难过了。”
  同事迅速处理完手里的业务,对下一位等着取钱的客户置之不理,也兴致勃勃地聊天:“谁说不是,这人啊,说倒霉就倒霉。以前宋述民多风光,去年他给丈母娘过寿,连咱们副行长都要亲自去吃酒。现在惨了,自己坐牢不说,老婆儿子还背一屁股债。”
  “宋述民还是有点冤枉,酒厂明明就是人家自己的,现在居然被判个贪污受贿。”
  “冤枉个屁!你知道他转移了多少资产吗?好几千万!真要照这个罪来判,够他牢底坐穿的。”
  “那倒也是啊。”
  “酒厂的管理层被撸下来一串,宋述民的案子审完了,其他人的案子才能定性。你看着吧,还有一堆要判三年五年的。”
  “……”
  两个柜员聊得飞起,等着办业务的客户却不耐烦了,催促道:“喂,你们银行还上不上班?”
  柜员大妈也烦了,顿时怼回去:“吵什么吵?再吵就不给你办了!”
  “你什么态度?”客户生气说。
  柜员大妈毫不示弱:“我就这个态度!你要是厉害,就给领导反映去,看能不能把我给开除了!”
  “嘿,我今天还非反映不可,什么玩意儿!”
  “你还敢吼我?行,你要取钱是吧,今天我就不取给你!”
  三个钟头过去,客户开始服软,软语赔笑:“大姐,你行行好,今天是我不对,我说话太冲了。”
  柜员大妈趾高气扬,冷哼道:“本来就是你不对,没事找事,尽跟我瞎闹。”
  “那我这钱?”
  “快下班了,你下午再来取吧。”
  ……
  背着装满随身物品的书包,手里拎着父亲的公文包,带着4638块8毛6分钱,宋维扬终于踏上了前往省城的列车——他的最终目的是转车去特区。
  自去年伟人南巡,改革春风吹满大地,整个中国变得疯狂躁动起来。
  人们洗去最后一丝纯真,想尽办法“向钱看,向厚看”,无数国企职工和公务员选择下海经商,开启了一个野蛮疯狂的物质时代。
  这年头,“下海”代表着经商,而非岛国动作片女忧入行。
  当然,在赚钱方面,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时势造英雄,选择去年下海的,后来被统称为“92派”,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创立了嘉德拍卖、泰康人寿、万通集团、汇源集团、聪慧公司、国际期货公司……
  90年代初的中国充满了野性,积压多年的改革欲望彻底放开,一切似乎都在野蛮生长着。
  很多在未来明显违法的行为,此时都是灰色暧昧的。无数空子等着你钻,而且政府和舆论还鼓励你钻,因为没人知道这些东西对改革有益或有害,政府和人民都需要尝试。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英雄与骗子泥沙俱下。
  超级大骗子有两个,一个是发明“水变油”的王洪成,一个是发明“节能电机”的沈太福。两人都骗到了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