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汽车王国-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进入这里工作的第一天起,周景明就希望利用自己的本领,将轿车厂改造成一个世界级轿车生产基地,完善工艺系统是周景明要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针对全厂的技术改造。
  但是技改最大的阻碍就在于经费来源,原以为会等很久,但没想到会遇到这样一个契机,周景明当然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在完成工艺完善之后,就立即着手进行技术改造!
  桑塔纳车很快就会引入我国,届时对于申城牌小轿车的冲击将会是难以计量的,周景明可不希望这么好的一个民族品牌,会像前世那样,在1991年就正式停产了。
  所以,越早做准备,越有利于申城牌小轿车的发展。
  “饭要一口一口吃,也不能一次就吃个胖子。不过我会尽全力的,工艺的事情就交给你跟小赵负责了,时间紧迫,我下午就出发去一趟燕京,找部里的领导谈一谈。”徐广禄当即说道,不过相比较刚才,他说话的语气也明显放松了不少。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希望完成指标的,这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厂长,您就不怕我说的话不靠谱吗?我是说,我毕竟还没有进行过验证,您就拿着我这样一套说辞去燕京,是不是有点冲动了?”周景明笑着问道。
  能被人这样毫无猜疑的信任,也是一种幸福。
  “不然呢,我还有的选不成?”徐广禄笑了笑,“再说了,我相信你。能让苏老头这么看重的学生,值得我去相信。”
  时间紧,任务重,徐广禄吃完午饭,就买了机票,乘机去了燕京。而周景明与赵柯两个人,则留下来开始准备编写工艺。
  工艺文件的编写,首先就是要了解汽车的整个装配过程,前世的周景明,到南汽之后的第一个岗位,就是工艺工程师,然后才慢慢的转向设计的,所以他对于汽车的装配工艺,还是很了解的。
  虽然各个汽车的装配流程不尽相同,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而且相比较周景明之前接触的那些车型,申城牌小轿车的零部件数量,明显要少上许多,毕竟这个时候,汽车的电子电器运用的还很少,内饰件的装配上也没有后世要求的那么严格。
  这样一来,就更加减少了工艺文件的编写内容,周景明只需要根据总装车间现有的设备,合理的将每一道工序安排在合适的工位上就可以了。
  所以,周景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熟悉总装车间的详细情况,包括设备以及人员的调配。
  好在前段时间周景明将四大车间跑了个遍,再加上车间也并不大,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周景明就摸清了总装车间的情况。
  “怎么样,工艺文件好编写吗?”赵柯一边大口的吃着馒头,一边口齿不清的问道。这一下午他都陪着周景明在车间摸底。
  周景明顾不上吃饭,手中拿着今天记录的笔记,眉头紧锁,“不算太好,车间装配的混乱程度,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
  周景明这么一说,赵柯三两口吃完剩下的馒头,喝了口粥就凑到周景明跟前,“具体哪些方面啊?”
  “我原以为工人们在装配的时候,还是有章可循的,但是一下午的摸底发现,具体的装配任务很少落实到某个人,通常是谁干得快,谁就装下一道工序,工序之间也不存在连贯性,想要纠正这样的装配习惯,我估计推行的难度,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周景明回答道。
  虽说也是一个工人装配多道工序,但这个和后来推崇的“一岗多能”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一岗多能强调的依旧是术有专攻,而现在车间的情况,完全就是杂而不精,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总而言之,工作的难度很大,周景明觉得并不会很轻松,尤其是后续的执行上,绝对会有大事发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把工艺文件编出来再说,后面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先吃饭吧,饭都凉了。”赵柯安慰道。
  这件事背后有徐广禄的支持,也就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了,而且事在人为,他相信车间的工人会理解的。
  此时的燕京。
  徐广禄下了飞机,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机械工业部,他要在部里面的红头文件下发之前,就将这件事给定下来。
  机工部,装备工业司。
  “老徐,你这急急忙忙的赶过来,有什么急事吗?要不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都已经准备好下班的孙世民,接到了徐广禄打来的电话之后,只能在办公室等着他。
  此时天色微黑,机工部的大部分职员都已下班回家了。
  “饭就不吃了,我有要事跟你商量。”下了飞机就匆匆赶来的徐广禄,连水都来不及喝,放下公文包就坐了下来。
  孙世民倒了杯水递过去,“什么事这么急啊?先喝口水,慢慢说。”
  徐广禄接过水,牛饮一大口之后擦了擦嘴,“老孙,我也就不跟你客套了,还是关于我们厂新增的那1500辆指标。”
  “老徐,不是我不帮你,这件事我真的无能为力,部里面下了死命令了,1500辆是最低标准,今年的公务车需求猛增,经委那边外汇吃紧,这个时候就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汽车厂了。”
  孙世民十分为难的说道。前几天徐广禄就因为这件事打过电话给他。
  “老孙,这次我不是来找你减少指标的,”徐广禄又喝了口水,抬起眼帘看向孙世民,“我想问一下,能不能再给我们厂增加至少500辆的指标。”


第56章。0053章 准备

  正在整理材料的孙世民手中的动作一滞,眼神里写满了不可思议,“老徐,你刚刚说什么?再说一遍。”
  “我是说,能不能在原有的1500辆车子的基础上,再给我们轿车厂增加500辆的生产指标。”徐广禄重复道。
  “再增加500辆的生产指标?”孙世民将手中的材料往桌子上一丢,“老徐,你没搞错吧?前几天你还吵着嚷着说没法完成任务,这才过了几天,又忽然跑过来跟我说,再来500辆!”
  徐广禄苦笑一声,“前几天那是因为我没搞清事实,这不亲自跑到燕京来跟你商量了嘛,不过……”
  徐广禄顿了顿,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我们接受新增的500辆指标,是有条件的。”
  “就知道你老小子肚里面没安好心,我们还没答应你的申请呢,你就开始跟我们谈起条件了?”孙世民翻了翻白眼,“说吧,有什么条件?”
  “据我所知,国内每年的汽车需求量,都是由进口车以及国产车两方面共同来满足的,如果我们厂生产的轿车增加了500辆,那么进口车那边,是不是就应该相应的减少500辆?”
  “对的,理论上进口车确实应该减少500辆。”孙世民点头道。
  “我们厂的条件是,进口车减少500辆省下来的外汇,我们希望部里面能将这笔钱作为我们厂技术改造的经费所用。”徐广禄终于说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孙世民也变得严肃起来了,徐广禄这一招“借花献佛”,着实是有些高明,将节省下来的外汇用于国内汽车厂的技术改造,不仅能减少对进口车的依赖,还能提高国内汽车的产量与质量,绝对是一箭双雕的好方法!
  如果上汽轿车厂真的能实践成功,那么这一个还可以作为其余工厂进行技改经费来源的经典案例,在全行业里进行推广!
  但是孙世民并没有立即点头答应,他只不过是装备工业司的一个处长,这件事还涉及到经委以及其他的部委,牵扯面很广,他一个人可做不了主。
  “两个问题,”孙世民竖起两个手指,“第一,申城牌小轿车的质量能否保证要求,第二,算上这500辆车子,你们轿车厂的新增指标就达到了2000辆,年底之前你们能保证完成任务吗?”
  “质量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我们厂生产的车子……”
  “那抛锚问题怎么解释?”
  徐广禄话没说完,孙世民就当即反问道。
  “抛锚问题那是以前的状态了,前段时间我们厂成立了专门的攻坚小组,这一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部里面应该知道这件事的。”徐广禄回答道。
  “老徐,不是我不相信你,但毕竟口说无凭,进口的车子主要用于各部委以及地方省委省政府的公务车,减少了500辆进口车,就必然有部门只能使用申城牌小轿车作为公务车,万一出现质量问题,不好解释的。”孙世民苦笑着说道。
  申城牌小轿车,主要是市县一级批量采购作为公务车,省一级的机关,公务车主要以进口车为主,尤其是奥迪100,可以说是高官机关的专用公务车。
  “车子已经通过了路跑实验,这一点我可以保证。如果连质量都不过关的话,我也不会跑那么老远,舔着脸推销自己的车了。”徐广禄重申道。
  “好!质量的问题暂且不说,那产量呢?我可是去过你那边的,新增1500辆你们都那么吃力,更何况是2000辆?”孙世民继续问道。
  方案是好方案,关键在于,有没有这个能力吃下去!
  “这个你也放心,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老孙也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我的为人你还不清楚?没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会拿出来说的,我现在就想看看部里面的态度。”徐广禄正色道。
  孙世民眉头紧锁,双手放在身后,忍不住在房间里来回的走了起来。
  “行!”孙世民一番天人交战,“给我三天的时间,我替你张罗这件事。”
  “不行,”徐广禄却是摇了摇头,“三天时间太长了,我等不了,最迟后天早上,我就得赶回申城了。”
  “也罢!那就一天吧,要跑的部门还挺多的,我去帮你联络,后天早上之前,给你答复。”
  “我又欠你个人情了,改天来申城,我招待你。”徐广禄感激的说道。
  “先别忙着谢我,这件事成不成还是另一回事,还得看领导的决定。”孙世民感觉不到一丝的轻松,这件事可没那么简单。
  翌日。
  申城。
  一大早,周景明便和赵柯来到了总装车间,昨天一下午虽然把工人师傅的装配情况了解了,但有些细节还是需要跟一些老师傅沟通一下,毕竟工艺文件编写好之后,是给工人们看的,工序的调整周景明可以自行决定,但是工位的安排,还是要参考车间的意思的。
  随同两个人一起去的,还有老黄。老黄在总装车间干了二十多年的装配工,前些年厂里考虑到他年龄的增长,所以才把他调到维修组,减轻他的工作强度。
  不过最近维修组新送来维修的车子并不多,摩擦片烧毁的问题解决之后,维修组的工作大大减少了,现在主要就是配合车间,对一年内售出的车子,进行离合器的更换。
  将老黄作为周景明的助手,是赵柯的意思,强行让工人们按照文件进行操作,车间的反弹必然强烈,而且虽然离合器的更改并没有加大工人的工作强度,但是车间对于周景明的误解依旧不小,有老黄这么一个老资格在,也方便周景明工作的展开。
  “赵主任,看你们忙上忙下的,是在准备什么吗?”一名工人好奇地问道。
  “干你的活去,问那么多干嘛?”老黄眼睛一瞪,没好气的说道。
  赵柯笑了笑,“当然是对你们有益的事情了,你们干你们的,不用管我们。”
  “赵主任,听说咱们厂今年的生产指标一下子又多了1500辆,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啊?”另外一名工人也凑上前问道。
  他这一问,其余的工人也纷纷看向了赵柯,很显然,他们都很关心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毕竟真要是这样的话,从现在到年底,他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赵柯犹豫了一下,这个消息还没有对外公布,只有当天参加会议的人知道,看样子消息走漏的倒是挺快的。
  “至少1500辆,这个已经定下来了。”赵柯回答道,提前让工人们知道,也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第57章。0054章 起波澜

  然而,赵柯还是低估了工人们对这个消息的反应程度,他那句话一说,周围顿时一片哀嚎。
  “主任,你是在骗我们吧,1500辆,这么多啊!”
  “就是!正常的产量我们都干的这么辛苦,现在又多了1500辆,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嘛!”
  …………
  一个个工人全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围了上来,哭天抢地的诉苦。
  “喊什么喊!能有多苦?你们现在的条件,比起当初刚建厂,好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再说了,主任不是在为你们想办法了嘛,看你们没出息的样子!”
  赵柯不适合唱黑脸,那这个角色就只能由老黄来担任了。
  老黄是车间里最早的一批装配工,现在车间里好多班组长,都是老黄带的徒弟,所以老黄在车间里的威信还是很高的,他这么一瞪眼,那些个工人顿时就哑火了。
  “黄师傅你刚刚说,赵主任正在想办法,那你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吗?”距离老黄他们最远的一名工人,慢慢地举手问道,只不过却没敢正眼看老黄。
  “对的。”周景明往前走一步,“我们现在准备的,就是如何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如果能够正常实施的话,新增的1500辆订单,年前我们一定可以正常交货的。”
  “那工作强度呢?”又有人问道。
  这个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能否完成指标,那是领导应该头疼的事情,工人们只在乎工作强度与拿到手的工资。
  周景明笑了笑,将安全帽往上推了推,“这个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解读了。如果从装配一辆车来看,工作强度肯定是大大减少,但是从整体来看,因为新增了1500多的订单,工作强度肯定是增大了,我们的思路就是,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轻大家的负担。”
  “好了,大家都先干活吧,有什么消息我会通知你们的。”有几个工人还想再问几句,不过赵柯却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赶紧散了。
  三个人从当前的工位离开,继续往前走着,走在中间的赵柯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小周,这个工作不好做啊。”
  周景明苦笑了一声,“确实不好做,新增的1500辆指标已经让工人们感到不舒服了,如果他们知道很可能还会再加500辆,估计会罢工吧。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强推工艺系统,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了。”
  “工人们文化水平大多不高,眼光看不到那么远,往后他们会明白,主任和小周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的,到时候他们心中肯定也会感激你们的。”一旁的老黄也说道。
  “希望如此吧。但是我做的这一切,绝不是为了他们的感激,如果背负骂名能让咱们厂的汽车质量和产量都提升的话,那么我愿意负重前行。”周景明轻笑一声,稚嫩的脸上满是赤城。
  赵柯愣了愣,随即一把搂过周景明,“放心吧,完善工艺系统这件事,我一定支持到底,就算天塌了,咱们厂也要告别无工艺的时代!”
  “不仅仅是工艺系统,技术改造也要紧随其后,工艺的完善也是需要设备的支持的,我有信心,如果工艺系统建立之后,再对全厂进行技术改造,咱们厂的申城牌小轿车,年产量绝对能突破一万辆!”
  完善工艺与技术改造,只是周景明针对轿车厂宏伟蓝图的一小部分,这两个完成之后,周景明下一步,就会对申城牌小轿车进行换代设计,并且新一代的申城牌轿车,对标的竞争车型,就是即将引进的桑塔纳!
  只有不断保持申城牌轿车的活力,才不致于使得这款车遭到历史的淘汰。
  当然,针对申城牌轿车的换代,现在说还为时尚早,因为如果技改不顺利的话,后面所有的计划,都是白扯,所以目前来说,做好当前的工作最重要。
  说到技术改造,赵柯忽然叹了口气,脸上愁容也是慢慢的变身,“不知道厂长此刻在燕京那边怎么样了,部里面会同意我们的方案吗?”
  ***
  徐广禄一大早就来到了机工部装备工业司那里,孙世民是负责确定各大汽车厂生产指标的直接主管,这件事找他,再加上两人之间的交情,徐广禄倒不用担心,但为了以防万一,徐广禄觉得还是多去部里面跑动跑动比较好,毕竟这一天闲着也是闲着。
  时任机械工业部部长的,是被称作“中国汽车工业之父”的饶斌,这位亲自参与创立了一汽与二汽的伟人,在晚年被调回到燕京,统管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徐广禄在上汽轿车厂刚成立的那会儿,见到过饶斌的来访,的确是英姿飒爽,形象伟岸。
  只不过徐广禄知道饶斌,饶斌却并不一定知道他,否则的话,他要是能见到饶斌本人,饶斌肯定会支持他们厂提出的方案的。
  跑了一上午,机工部各个部门认识的熟人,徐广禄全都找了个遍,虽然一个个都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但徐广禄也不知道,真到了关键时候,这些人能帮自己到什么程度。
  回到孙世民的办公室之后,徐广禄倒了杯水,然后一屁股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