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车神代言人-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知道。”
  张一飞点了点头,接过房卡后就直接坐上电梯,他一向是个效率、以及简单粗暴的人,所以不喜欢迟到让别人等待太久。
  回到房间张一飞简单捯饬了两下,然后换上了一身衣服,就前往酒店二楼的会议室。推开门进去,这里面已经站了十几号人,各种打光、收音、拍摄装备都摆放整齐,就等着张一飞进来采访。
  看到张一飞走进来,《时代周刊》的采访主持人托马斯,走上前来主动问好。
  “你好,飞,欢迎你接受《时代周刊》的访问,我是这次的采访主持人托马斯。”
  “你好,很感谢贵刊对于我的采访。”
  张一飞也是客气的打了声招呼。
  “飞你还需要准备什么吗?比如说对稿,如果没有的话,我们的采访就可以开始了。”
  “没有,随时可以开始。”
  任何媒体采访,只要关系不是太差,或者媒体方想要博人眼球,基本上都有对稿环节。
  该问什么、该如何回答,双方都有一个底线。甚至有些要求比较严格的明星,在媒体发布之前还会审稿,防止出现一些不利于自己的言论。
  以《时代周刊》的地位,审稿是不可能的,但是一般对稿还是会有的,所以主持人托马斯询问了一句。
  “飞,你跟外界评论的性格还真是一样。”
  听到托马斯这话,张一飞只是笑了一笑,没有做出解释。
  其实他不对稿的原因,除了性格方面因素之外,就是张一飞很明白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上,对稿其实意义也不大。最终发表出来是什么东西,就是看《时代周刊》的节操了。
  不过相比较其他八卦媒体,《时代周刊》的底线还不算太低,至少在张一飞的印象之中,只要不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还在接受范围之内。
  “那好,我们就正式开始了。”
  托马斯提醒了一句,然后场务开始打板,《时代周刊》的采访正式开始。
  “张一飞先生,首先感谢你接受时代杂志的采访,作为奥地利大奖赛的新晋F1冠军车手,你对于美国大奖赛的看法跟目标是什么?”
  “目标自然毫无悬念,没有哪位车手不是为了冠军而奋斗,所以我想要拿到二连冠。至于对美国大奖赛有什么看法,暂时还没有,你应该知道我昨晚上才抵达美国,并且刚经历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张一飞相信对于《时代周刊》这种体量的杂志来说,自己因为敲诈进入警局的事情,应该早就已经掌握了,所以他也没有遮遮掩掩的。
  “看来飞你已经做好了夺取美国大奖赛冠军的准备,不过你是否知道,蒙托亚就是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上,夺取了第84届印地500世界冠军,另外维伦纽夫也是印地500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他们在这条赛道上都有着相当强大的竞争力。”
  “我知道,不过这跟F1有什么关系吗?”
  张一飞轻飘飘的回了一句,完全没有把什么蒙托亚跟维伦纽夫给放在眼中。
  蒙托亚就不用说了,现在张一飞已经可以用手下败将来形容他。
  至于维伦纽夫,张一飞还真没有跟他展开过什么激烈对决,因为他这个赛季张一飞参赛的那几场比赛中,都是属于靠后的位置,没有什么竞争力。
  虽然这家伙的历史成绩说出来,真的属于那种吓死人级别,超级新星、天才车手等等头衔套在他头上都适用。但是维伦纽夫真垮的太迅速了,简直比伤仲永还快,拿了F1世界冠军之后,短短一两年时间,就沦为查无此人的阶段。
  比如说1996年这家伙进入F1,新人赛季总积分就第二,加上最年轻印地500世界冠军身份,妥妥的超级新人,不含一点水分,连个有资格比较的新人对手都没有。
  97年就再进一步,拿到了世界冠军头衔,来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不过也从此进入了下滑阶段。
  98年退步到第五名,虽然下滑了,成绩看起来也还凑合,不算是太差。
  99年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了,这家伙居然连续前11场比赛都没能完赛,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就这种开局,全年表现也可想而知,直接吃个零蛋收场,积分排名垫底成为倒数第一!
  从世界冠军头衔,到倒数第一,维伦纽夫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垮的称之为雪崩速度都不过分。
  恰恰因为崩盘太快,反而导致很多人都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认为只是一时状态问题,而不是实力问题。特别是今年维伦纽夫积分排名第七,看起来还不错的样子,于是大多数车迷跟媒体,依然把他排在最有竞争力车手行列。
  说实话,张一飞都不能理解,为什么维伦纽夫能垮成这样子。但跟其他人不同,他知道维伦纽夫没有翻身机会了,也就不用太重视这样的对手。
  “飞,你这态度,好像不认同他们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上的竞争力。”
  “认同啊,但我觉得自己更强。”
  张一飞懒得去谦虚什么,一个都赢了好几次的对手,一个垮的前排都见不到人的对手。还要说什么我会拼尽全力战胜他们这类的客套话,张一飞是真的没兴趣虚伪。
  事实就是现在自己更强,想要赢何必掩饰?
  对于张一飞这种态度跟回应,其实托马斯并不惊讶,很多美国运动员都是这种态度,觉得自己更强,想赢就直接说出来,很少有东方哲学里面的中庸、内敛思维。
  张一飞的回答,相反更偏向托马斯熟悉的美式风格,他要是不习惯才怪了。
  “飞,其实采访前我一直都有个疑惑,那就是你所展现出来的形象,有没有人说过跟目前的中国人传统形象不符?”
  托马斯不意外张一飞的回答,但是很意外在中国的体育界,会出现张一飞这样的异类。
  他在进入《时代周刊》工作之前,就职于美联社燕京办事处,相比较其他国外媒体,算是很了解中国的一批记者。这也就是为什么,选择托马斯成为这次的采访主持人,就是因为他了解中国人。
  托马斯当初在燕京的时候,采访过不少中国知名人物,其中就包括很多中国运动员。
  相比较张一飞,目前中国体制内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一个“模板”,说话都是滴水不漏般的官方回答,生怕被国外媒体抓到什么尾巴,然后影响形象。
  对于这一点,眼前这位中国车手,相反毫无顾忌。甚至托马斯有种感觉,他比自己之前采访的美国运动员还要直接许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所以他很好奇,张一飞知道自己其实是一个异类吗?
  “当然有,而且很多,甚至还有人说我的狂妄态度,抹黑了中国人形象。”
  张一飞笑着回了一句,只是这次笑容有点苦涩。
  从最早他面对国外冷眼跟嘲笑,表达出强势回应之后,劝说、指责、甚至是谩骂的声音就从来都没有少过。
  其实这些声音,张一飞都能接受,毕竟在这个时代,自己确实算得上是离经叛道的人。
  但是有一种,张一飞接受不了!那就是一些貌似“理性”的人,站在“国际”的高度,指责张一飞的嚣张言论跟张狂态度,会引发外国人的不满意,从而影响“国际友人”的看法,甚至是抹黑中国。
  对于这一点,张一飞真是嗤之以鼻,老外又不是你爹,你管他们怎么看?
  而且话说回来,老外又在乎中国人感情跟怎么看了吗?
  答案是没有!
  就像后世NBA某球队经理发表脑残言论,丝毫不顾及中国观众这么多年支持跟感情,甚至是赞助商大笔资金赞助,一边吃中国的,一边骂中国。
  而且就这种脑残言论,还得到了全美从上到下纷纷支持,完全不在乎中国人怎么想,把那份指手画脚的傲慢,给演绎的淋漓尽致。
  老外之所以喜欢传统中国人行为方式,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好欺负,是个软柿子,能让他们有优越感。毕竟只要脑子没问题的,都更容易接受认怂、装孙子的态度。
  但这个世界是丛林法则,怂是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张一飞就是用自己的言论跟举动,把一些老外习惯性的迷之优越感,给狠狠踩在地上,然后践踏的粉碎。
  并且通过实力让他们明白,这个中国人是位强者,你满不满意不重要,但必须得尊重,甚至是敬畏!
  事实证明,张一飞这一套强者理论,比在国外当老好人跟怂人更有效果。至少欧洲很多观众都已经被征服,他们会疯狂的呼喊着“飞”的名字,认为他是赛道上最强的新人!
  “那你对这些言论怎么看?”
  “不屑一顾,这种言论根本改变不了什么,而且我相信,未来你们会见到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中国人。”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一飞那种苦涩笑容没有了,因为他知道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他们会更加的强大跟自信!


第553章 全美轰动
  看着张一飞脸上的笑容,托马斯若有所思,这一刻他心里面,已经下意识的认为张一飞所说是对的。
  既然解答了个人疑惑,所以主持人托马斯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而是聊回了比赛的主题。
  “最近米纳尔迪发布消息,原2号车手马奎斯被解雇,马来西亚车手Alex(熊龙),将取代他成为正式车手。”
  “我们都知道当初在雪邦赛道上,你跟熊龙发生过一场激烈的赛车事故,甚至把他给撞进医院。现在Alex重返赛道,你有考虑过对方的复仇吗?”
  张一飞听到这段话,内心里面首先想的不是该如何回答,而是惊叹历史轨迹的强硬。
  自己都已经折腾这么一圈了,居然熊龙还能按照历史轨迹回到米纳尔迪车队,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位F1正式车手,还真是命中注定啊。
  不过话说回来,马奎斯确实菜的惊人,可能近十年比马奎斯还要菜的,只有被吊销超级驾照的日本车手井出有治了。
  米纳尔迪车队现在虽然是垫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忍受,一个超级大菜比存在于自己的车队。哪怕赛季没有结束,他们也决定提前动手,让马奎斯滚蛋。
  相比较起来,熊龙其实也不怎么样,不过再怎么说也比马奎斯要强多了,好歹算是个正常的F1车手。
  “我祝贺熊龙成为一名正式的F1车手,不过复仇是需要实力的,你觉得他现在跟我还在一个层次吗?”
  张一飞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当初在马来西亚主场,自己面对十万观众都没有怂过,今天在遥远的美国印第安纳,更是不可能说些什么虚伪的客套话了。
  事实就是,现在的熊龙在赛道上,看不到自己的车尾灯!
  虽然托马斯觉得张一飞这句话很嚣张,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张一飞已经成为了F1围场里面,一流车手的层次,有竞争分站冠军的实力。
  熊龙还是那个马来西亚新人,而张一飞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中国新人了。
  “飞,我可以理解为Alex不是你的对手吗?”
  “你可以这么理解。”
  熊龙既然再次进入F1围场,那么双方就是对手,张一飞从来都是要展现出绝对的信心,这是一种心理气势!
  “我相信Alex不会这么理解。”
  托马斯笑着回了一句,很好的缓解了话题的火药味。
  “飞,从今天的采访回答来看,好像对于拿下美国大奖赛冠军,你觉得胜券在握了?”
  “不,没有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无法确定谁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我很有信心争夺冠军,不等于我认为冠军就是我的。”
  张一飞强调了一句,他所谓的狂妄,无非就是不愿意屈服罢了。从来都不代表着,他会轻视那些历史上真正强大的车手,比如说舒马赫、巴里切罗这种。
  很多时候张一飞的嚣张,都是欧美人刻板印象导致的,他只要说点强硬的话语,就被认为是吹牛、张狂。
  当然,现在这种态度已经好多了,至少张一飞猖狂两句,他们都习惯,甚至还觉得这是正常言论!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不用在乎外人怎样,而是树立一条自己的标准,触碰底线我就发飙,让你见识到我的厉害。
  一旦对方慢慢习惯了,他就会认同你的标准,再做什么都不会意外跟反对了。张一飞现在就是如此,欧美人开始慢慢适应他的中国标准!
  采访到这里,基本上该问的都已经差不多,《时代周刊》跟一般的热点时事杂志不同,它不是很注重新鲜事物。这些采访问答,放在文章里面只会占据很少一部分,更多将是以叙事的方式,介绍封面人物张一飞的发展历程。
  “飞,再次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你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成为美国大奖赛冠军。”
  “谢谢,我会朝着这个目标拼尽全力。”
  随着《时代周刊》采访团队离开,领队亨利从会议室外走了进来,朝着张一飞说道:“飞,几天之后,你将火遍全球!”
  “我前几天不是已经火过一次了吗?”
  张一飞笑着回了一句,没太当一回事。
  前几天他拿到奥地利大奖赛冠军的时候,几乎全球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这个消息,毕竟是中国第一个F1冠军。
  “这一次将更火。”
  但是亨利在说完这句之后,脸上却带着一种玩味笑容说道:“不过飞你这次火,可能不像之前那样单纯的庆祝,而是会有很大压力了。”
  “什么压力?”
  “你在美国接受采访,不应该轻视两位印地跟CART双冠军的。”
  “我有轻视吗?”
  张一飞觉得莫名其妙,他好像没嘲讽这两个人吧,并且还认同了他们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的竞争力,只是觉得自己更强罢了。
  难道同场竞技,不认为自己更强,还认同对手更强吗?
  “你在采访里面说了印地冠军跟F1没关系。”
  “是没关系啊,这难道是轻视吗?”
  张一飞更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虽然都号称是方程式赛车,但印地赛车跟F1所属两种不同类型,双方并没有什么交集的地方。
  哪怕现在跑同一条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布局也是天壤之别,可比性不大。
  这一点就像是奥运拳击跟职业拳击的区别一样,同样也都是拳击,事实上两者完全不共通,奥运冠军不能用拳王来称呼,金腰带跟奥运奖牌也是两种完全不搭边的荣誉。
  “美国车迷可不是这么想,你不能理解印地冠军在他们心中的份量,很多美国人甚至还认为印地冠军还强于F1冠军。”
  “你说跟F1没关系,就意味着印地冠军的实力,放在F1里面不适用。这一点他们是无法接受的,甚至会认为这是对于印地赛车的挑衅。”
  听到这里,张一飞真是觉得有点无法理解,要不要这么玻璃心?
  不过想想后世国内一抗议NBA某球队经理言论,美国佬就好像被踩到了尾巴一样,各种叫嚣言论自由,然后却封堵那些支持中国人的嘴巴。
  这么一看,确实都是一群玻璃心。
  “既然他们认为是挑衅的话,那就当挑衅好了。”
  张一飞很无所谓的回了一句,相反他内心里面甚至有着一种隐约的兴奋,就喜欢看到美国人跳脚的样子!
  “你没压力吗?”
  “当初在巴西大奖赛,死亡威胁都经历过,压力又算什么?我就喜欢看别人生气,但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真的很爽!”
  听到张一飞这番话,亨利脸上的笑容更甚了,他就知道这小子会这么想!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面,张一飞都是呆在酒店里面,进行赛车模拟器的训练。唯一不同的是,就是在训练过程之中,张一飞跟阿莱西开始有了交流。
  要知道以往哪怕就是在同一间训练室,两个人都几乎是把对方给当作空气一样的存在,各练各的,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但是张一飞尝过两次经验带来的甜头之后,加上现在关系也是改善了不少,于是在练习过程之中,开始会主动向阿莱西进行询问。
  阿莱西也没有板着张脸,基本上张一飞是有问必答。甚至在一些操控跟极端走线上面,阿莱西还会装作不经意的反问张一飞。
  毕竟除了经验方面的优势,阿莱西其实已经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张一飞这个新人了。特别是极端走线,这是阿莱西以前都不会去尝试的区域,毕竟都是“养老车手”了,还这么玩命干什么?
  面对法国老将的扭捏作态,张一飞虽然心里面偷笑,不过他也不会揭穿。两个人就在这种还算默契的配合下,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这几天过程中,从总部重新打造的零部件,也送到了车队维修站。虽然在时间上晚了不少,但至少还是在比赛前赶上了。
  同时张一飞也得到消息,华利集团第一批为数二十人的研发团队,也已经入驻普罗斯特研发基地,开始从事一些精密部件加工的操作。
  另外华利集团还在疯狂的招聘跟吸纳汽车相关行业研发人员,他们打算至少凑齐两百人的团队来到欧洲,其中一百人去普罗斯特研发基地,另外一百人进入正在建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