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体育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帮助高中生拔河,肯定要比卖报轻松的多。
几天后,王长寿给陈强找来了一套背心短裤,衣服有些旧,应该是某个学生穿剩下的。但却是百分百的纯棉制品,穿在身上很舒服。
又过了一天,王长寿给陈强借来了一双胶鞋,当然也是别人穿过的,而且比衣服更加破旧,上面还有重新缝补过的痕迹。陈强甚至猜测,这根本就是从估衣铺里淘来的。
……
运动会当天,陈强来到了复旦附中。
复旦附中的操场并不大,几乎没有什么硬件设施,跑道也是煤渣铺成的。
“好久没有见这种煤渣跑道了!”陈强忍不住走上跑道踩了两脚,随后有些不满意的摇了摇头,这条煤渣跑道有些太松软了,而且也不够平,比起后世的煤渣跑道差得远。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时候,跑道是由泥土压紧的,表面的平整度和软硬均匀程度都很差劲,运动员奔跑过后会尘土飞扬,那一届奥运会,谁跑后面谁吃灰。
参加长跑的选手比赛完了第一件事是先洗脸,把脸上的土洗干净,要不然各个运动员都像是从矿坑里出来的,根本分不清楚谁是谁。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主办方将田径跑道设置在了一片草地上,避免尘土飞扬。但是草地跑道的防滑鞋很差,运动员也很容易受伤。
到了1904年的奥运会,第一次铺设了煤渣跑道,而随后的六十四年里,奥运会使用的都是煤渣跑道。只不过煤渣跑道的技术也在进步,从单纯的煤渣,变成了煤渣、泥沙、石灰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首次使用了塑胶跑道,从那以后塑胶跑道才开始普及,并且代替了煤渣跑道。
西方国家在七八十年代便已经普及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也在那个时候进入了大发展的士气,各种田径的世界纪录不断的被刷新。
而在国内,由于成本的原因,塑胶跑道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慢慢的普及。
陈强当运动员的时候,还是用煤渣跑道进行训练,因此他对煤渣跑道也算是非常的熟悉。
熟悉了一下跑到,陈强又抬起头来向四方观望。
“这果然不是400米的标准跑道。”陈强心中暗道。
以陈强的专业能力,是不是400米的标准跑道,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这个结果也早就在陈强的猜测当中。在当时的中国,怕是找不出一个400米的标准跑道。
旧中国的前两届全运会,田径使用的还是英制的“码”作为测量单位,也就是说当时的短跑没有100米和200米,而是100码和200码。换算过来的话,100码相当于是91。44米。
当时举办比赛的场地也不是专门的体育场馆,旧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使用的是南京劝业场,旧中国第二届全运会则直接在天坛举行的比赛。去过天坛公园的都知道,那里就是一条长的直道。
1924年举办的旧中国第三届全运会开始采用“米”制,当时的比赛场地是武昌的跑马场,也是在那一届全运会后,国内才开始建设专业的体育场。
当时所谓的专业体育场,也不是现在这种标准的体育场馆,比如1931年官方开始筹建的南京中央体育场,田径跑道是500米一圈的,而且还专门设立了200米的直线跑道。
现代奥运会的200米短跑,是一半弯道加一半直道,当时设计这条200米直道的人可能对田径运动有所误解,他大概觉得200米也是一路直着往前冲,所以弄出了一条200米的直道。
试想一下民国政府官方建的体育场都不是400米的标准跑道,又怎么能指望一个私立中学的跑道可以和国际接轨。
……
陈强在运动场内找到了王长寿,王长寿也将陈强介绍给了同伴。
“这个就是我找来的人,他叫陈强,之前那些拔河的窍门,就是他教给我的。”王长寿开口说道。
“他不是学校门口卖报的那个报童么!别以为换了衣服我就认不出来了!”一个声音突然响起,说话的是另一个少年。
陈强回头看去,这说话的少年正是自己的一个老客户,曾经买过不少的风月小报。
“庄永刚,你也从陈强那里买过报纸?”王长寿顿时用一种奇特的眼神看着对方。
被王长寿这么一问,那个叫庄永刚的青年顿时反应过来,这个报童卖的可都是风月小报,那东西在学校里可是见不得光的。若是承认自己在报童那里卖报,岂不是说明自己买了风月小报!
庄永强顿时有一种被抓住小辫子的感觉,此时的他是心虚的,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开口说道:“我只是在学校门口见过他一面,没有从他那里买过报纸。”
“是么,只是见一面就记得这么清楚么?”王长寿笑嘻嘻的望着庄永强。
“恩,也可能是我记错了。”庄永强确定不再这个问题上跟王长寿纠结,找了个借口躲到了一边。
然而王长寿和庄永强的这番对话,却被周围不少的同学听到。其他几个从陈强那里买过风月小报的同学,也都刻意的远远避开。
也就在此时,几位参赛的学子站上了跑道。
“短跑100米的决赛要开始了,等他们跑完之后,就轮到拔河的比赛了。”王长寿开口说道。
陈强向着跑到望去,只见有五个少年站上了起跑线。
之所以只有五位运动员,是因为跑道不够宽,只能容纳五个人。
现在的田径比赛,短跑都是八个人一起跑的,而在当时,即便是奥运会上,也只是六个人一起跑。若是在比赛中拿到一个第五名,在现在看来是一个还不错的中游成绩,而在当时就是倒数第二。
陈强望向这五位参赛选手,最靠边的一人瞬间吸引了陈强的注意力。
陈强敏感的察觉到,这个人的气质与其他四个人不同。
而且这位参赛选手没有挂号码牌,他的背心胸前是两排字。
背心上面的一排字比较大,但却是日文:みなみまんしゅうてつどう。
这一行字陈强看不懂。
不过背心下面的那行字却是中文,字体要比日文小一些。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第十六章 体育交流?砸场子?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陈强看到这行字,表情顿时紧张起来,他就是再不熟悉历史,也知道“满铁”是干什么的。
“怎么会有人穿着印有‘满铁’字样的运动服?从哪弄来的衣服?能上私立学校的就是再穷,也不至于连一套正常的背心短裤都买不起吧!”
陈强心中满是不解,低声问身边的王长寿:“你看那个人,他的背心上怎么写着满铁的字样?”
“你是说他啊,他是个日本人,叫山崎什么来着?”王长寿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好像是叫山崎正男。”
“你们学校还招日本人?”陈强诧异的瞪大了眼睛。
复旦可是出了名的爱国,五卅惨案、一二八事变,以及后来的淞沪会战,复旦学子都组成了义勇军去抗击外敌,这个时代复旦附中和复旦大学是一体的,要是有日本人在里面上学,十有八九得天天挨揍。
只见王长寿撇了撇嘴,开口说道:“我们学校当然不会招日本人!这个日本人是来交流的,说是什么南满学堂的学生。来者是客,学校也不能把人朝外赶,据说他们带队的老师还是日本一个很厉害的田径运动员,名字是一串数字,叫什么二三四?不对,三四五?也不对,四五六?”
“什么二三四、三四五、四五六,来这里报数了!”陈强嘀咕了一句,下一秒,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的名字。
“是不是叫谷三三五?”陈强猛然问道。
“对,就是叫谷三三五,就站在那里,就是那个人!站在李校长旁边的。”王长寿指了指跑道旁的阴凉处一排长条桌,那长条桌后面坐着几个人,一个年近六十带着圆眼睛的男子便是复旦的李校长,李校长旁边是一个嘴唇上留着胡子的人,便是谷三三五。
王长寿却一脸奇怪的望向陈强:“对了,你怎么知道那个日本人叫什么名字?”
“看报纸知道的,他是个很有名气的运动员。”陈强随口忽悠道。
“报纸上连这个都写啊。”王长寿却深信不疑的点起了头。
陈强之所以知道这个“谷三三五”,当然不是在报纸上看到的。
陈强做大学教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日本近代体育运动发展的论文,其中就提到过谷三三五这个人,陈强作为导师,自然是看过这篇论文的,而且还亲自给予了指导。
陈强对于历史并不精通,但是涉及到他的老本行体育,那记性还是很好的,而且谷三三五这个名字是一串数字,真的很特别,所以提到一串数字,陈强马上想到了谷三三五。
此时的陈强,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这个谷三三五的介绍。
谷三三五是明治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到日本铁道部工作,然后被派往了满铁。
日本有一个陆上竞技大会,就相当于是全日本的田径锦标赛,是日本国内最大的田径赛事。谷三三五在1922年到1925年间,包揽了这项赛事的100米的全部冠军,并且还在1923年拿到了200米的冠军。
年轻时候的谷三三五曾经代表日本队,参加过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他的职业生涯中,100米个人最好成绩是10。8秒,这个成绩也是当时的亚洲纪录,同时也是日本第一个跑进11秒以内的百米成绩。也就是说巅峰时候的谷三三五,是亚洲短跑第一人。
当然这个10。8秒是手动计时的结果,因为当时是没有电子计时的。
按照现在的算法,手动计时要比电子计时快0。24秒,也就是手动计时的时间要加上0。24秒就是电子计时的时间,那么谷三三五的10。8秒。按照电子计时的真实成绩就是11秒04,还没有进入到11秒以内。
10。8秒的手计成绩,对于谷三三五来说也算是超长发挥,他拿到日本陆上竞技大会冠军时的最好成绩是手计的11。4秒,也就是电子计时的11秒64。
按照未来的标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是手计的11。5秒,或者是电子计时的11秒74,这只比谷三三五获得日本冠军的成绩慢0。1秒。
在手动计时的时代,百米计时就是以0。1秒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达标成绩,在谷三三五时代就能拿一个日本的全国亚军。
以现代的标准看,谷三三五这个日本冠军,也就是国内高中里一般体育特长生的水平。
……
陈强望着主席台上的谷三三五,心中充满了警惕,他本能的觉得,日本人的到来肯定不是单纯的体育交流这么简单。
这年头的交通并不是那么便捷,当时从上海到南京要坐7个小时的火车,而从东北来上海的话,算上来回捣腾各种交通工具,花个十几天是很正常的。
这南满铁路的人大老远从东北来到上海,只是为了来交流体育?陈强可不信。
更何况如果真的是交流体育的话,去大学岂不是更好?那谷三三五好歹也是曾经的亚洲短跑第一人,应该去找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啊,怎么可能闲着蛋疼跑到一所中学来,跟中学生较劲?
陈强越琢磨,越是觉得不合理,他知道日本人来复旦附中,肯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他却想不出日本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旁边的小胖子王长寿则接着介绍道:“本来运动会没有日本人什么事的,但是日本人正好来了,还提出来要跟我们学校交流一下经验,希望也派一个人上场我们学校的人一起比赛。”
“派人和你们一起比赛,这是打着交流的旗号,故意来挑战你们学校!这不是来砸场子的么?”陈强开口说道。
“可不是来砸场子的么?日本人都上门挑战了,我们肯定不能认怂啊,所以校长就答应,让日本人派一个人上场参加决赛,和我们学校比一比!我们有四个人,他才一个人,我们赢定了!”王长寿说着,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神情。
陈强无奈的看了一眼小胖子:“这是短跑,是竞速运动,又不是对抗运动,不是人多就能赢的。你们就算是派一百个人上场比赛,可跑的要是没人家快,一样会输的。”
“好像是这么回事……”小胖子王长寿愣了愣,随后一脸盲目自信的接着道:“反正我们人多,四个人里只要有一个比日本人跑的快,就算是赢了!”
陈强更加无奈的笑了起来,他估摸着,复旦的那位李校长也是怀揣着同样的想法。
陈强能够猜测到李校长的想法,日本人上门挑战,复旦附中不仅要应战,还得赢。
能够进入到决赛的选手,必然是复旦附中跑的最快的学子,复旦李校长允许日本挑战者参加运动会决赛,也是打算用自己最锐利的矛去迎战日本人。
而且也正如小胖子所说,四对一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个人跑的比日本人快,复旦附中就算赢了,从概率学上讲,自己一方参赛的人越多,获胜的概率自然也越大。
但是陈强心中也闪过了另一句话:不是猛龙不过江!
日本人千里迢迢的从东北来到上海,肯定不会是水平很弱的菜鸡,来人必然是强手,没有人会千里送人头没事找虐玩。
陈强仔细的观察起了跑道上的运动员,此时那个日本选手山崎正男正在做热身运动,陈强瞬间就判断出来,这个日本选手肯定是经历过专业短跑训练的。
对此陈强并不意外,毕竟有谷三三五在那里,谷三三五也算是日本传奇短跑运动员了,这次带队来砸复旦的场子,当然不会带没有经过训练的菜鸟。
至于复旦附中参赛的那四个选手,则看不出参加过专业短跑训的痕迹。
陈强感到不妙,但他还是怀揣着一丝的侥幸,开口问身边的王长寿:“你们那四个选手,谁跑的最快?”
“当然是邓志国了,他是我们学校跑的最快的人,去年的100米冠军就是他,很多大学生都跑不过他。除了邓志国,就是张良才了,他跑的也很快,时不时的还能战胜邓志国。”王长寿一边介绍着,一边指向了这两位参赛选手。
陈强又问道:“那这个邓志国,100米的最好成绩是多少?”
“这个我就不知道的,不过我听说,他要能跑进13秒!”王长寿开口答道。
“只是13秒么?”陈强失望的叹了口气。
“你叹什么气啊!什么叫只是13秒?难不成你觉得,13秒还不够快么?”王长寿下意识的问道。
“当然不够。”陈强摇了摇头:“恕我直言,我觉得你们学校的参赛选手要输给那个日本人了。”
第十七章 落后百年的起跑技术
以后世的眼光看,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100米跑13秒,已经是非常棒的成绩了。绝大对数没有经过体育训练的人,100米是不可能跑进13秒以内的。
更何况这还是在1929年的民国,这个时代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不丰富,普通人都缺乏营养,身体素质普遍不如后世。
即便是富裕人家,虽说不会缺吃少喝,但在冬天里也很难吃到各种的水果和蔬菜。二十一世纪那些充满了黑暗料理的学校食堂,菜品种类也要比旧上海富翁家里多的多。
不仅仅是国民身体素质不如后世,由于国内体育教育发展的比较晚,在体育训练方面,当时的学校也没有任何的专业性可谈。
现代体育是在20年代才传入中国的,当时有一批留美的学子,进入了美国春田学院学习,这所学院以培养体育专科人才著称,那批去春田学院学习的留学生回国后,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的体育人。
中国几所师范大学的体育系,基本上是在1930年左右才创办的。比如当时的北平师范大学,1930年才正式建立了体育系;国立东北大学,1929年建立了体育的专科;国立四川大学,1931年建立体育系;国立体育专科学校,1933年建校;北平体育专科学校,1934年建校;国立重庆大学体育专修科,1936年成立。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中国,体育教育才刚刚起步,很多大学都是靠聘用外国教员去教授体育专业。中国人自己的体育老师还都在上学呢,众多的小学、中学又哪里有人去教体育?广大的中小学生自然得不到专业的体育训练。
体育老师教数学,做梦吧!这时代体育老师比数学老师可稀有多了,要真有哪个学校体育老师可以多到去教数学,估计别的学校校长都馋哭了!
在这个时代,在没有经过专业体育训练的情况下,那个叫邓志国的选手,100米还能够跑到13秒,已经是这个时代高中生的顶尖水准了。能有如此优秀的人才,复旦附中也的确有自信的资本。
但是陈强却知道,100米13秒,这远远不够!这样的成绩赢不了那个日本人。
因为这个日本选手是经过专业短跑训练的。
没有经过体育训练的普通男性,100米很难跑进13秒,而经过专业体育训练的男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