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狂飙时代-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合计盈利33。14亿美元,本金2。9亿美元,目前我们资金总计36。04亿美元。”
  这个盈利可以说很多,多的让正常人会晕过去,不过陈咨从买入点开始,其实就一直在计算获利,大概盈利基本上都知道,当你从获利1000万,在看到1亿,再5亿10亿20亿30亿的时候,你的脑袋就不会再把它看做是钱,而是抽象成了数字。
  就像炒股的老股民看到自己账户的里的数字的时候,总是认为它其实就是一串数字而不是钱的感觉。{这是真实的哦!老股民们看股票价格数字,其实只有在刻意的时候,才会换算成为钱,这也是你是不是合格股民或者投资者的一个关键标志。}
  所以,即使听到了这36亿的数字,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激动。
  只是当一会儿反应过来,这数字可以兑换成为等价的美元的时候,陈咨才真正的激动了。
  现在他的事业布局正在加速的展开,正是到处要钱的时候,有了这么大笔钱在手,心里就稳定多了。
  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感谢美帝和欧洲佬哈!没有你们的拼命打压日元,这次我的收获可没有这么大,再次感谢你们下半年还会帮我继续赚钱!感谢你们的上帝!阿门!”陈咨似模似样的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架。
  来了这么久了,陈咨已经完善了前世的记忆和这世环境的融合。
  现在已经完全明白了,为何日元会从1990年的160块,腰斩到1995年的80块,又从95年的80块再次暴涨到98年的150块。
  这两个波幅都是下跌一倍,再上涨一倍,从本币价值来说是从90年的暴力升值到80,再暴力贬值到150。
  纵观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从来没有日元这么悲催和奇葩,真可以说是世界经济界的一大奇观。
  但是,如果你懂点金融和时事政治,就会理解日本的痛苦和憋屈,这都是狗爸爸给弄的啊!
  不认怎么办!50年前的日本已经被美国打断了脊梁,只能在其羽翼下生存,讲究菊花和刀的武士们也不是没有反抗过,可惜在宗主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压迫下,只能苟延残喘。
  不过这和我有啥关系呢?刚刚好可以成为我的金库呢?
  这下跌一倍在上涨一倍的游戏,美国人是真玩的狠,也玩相当好,曲线基本上都是单边上涨和单边下跌,从长线来看中间波动的幅度都不算大,剪羊毛技术是在是高。
  对于陈咨这样懂点金融的家伙来说,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聚宝盆。
  只要不自以为是的玩短线、玩刺激,知道大概时间点的投资客,八成的几率会通盈通杀。
  陈咨美滋滋的好一番回味。
  钱落袋了,就安心了,现在可以开足马力的狂奔,银行也完全可以搞起来了。
  等到银行能够融入集团,就相当于给建立了一个强劲的发动机,那时候才是自己产业真正爆发的机会。
  这一切的美好和雄心壮志,都在短短的时间内从陈咨的脑子里闪过。
  对面的朱英杰知道这么一大笔钱,老板同样需要把数字转化成金钱,然后还要好好的消化一下,适时的停住了话在等待,自己刚刚统计了所有账户累计盈利的时候,不也这么激动了好一阵子不?
  不过陈咨并没同他预料那样欣喜若狂的疯狂两下,实在是花出去10亿美元,再见30亿,刺激真没有这么大,本来也就有预计。
  所以没有劳烦朱英杰等多久,陈咨不算兴奋到离谱的声音从话筒里传来,“好!辛苦你们了,奖励我让尼克发给你们,这次你给自己和队员们都放个假吧!7天半月都可以,做外汇比做期货劳累,到处去耍耍,积蓄一下精力,欧美日歇战估计也就这周把两周之间了,到时候我们再重新布局。”
  “哦!哦!boss万岁,感谢老板!”
  话筒里传来这边金融客乱七八糟的大声欢呼。
  金融投资团队完成一次交易或者操作后,都会有这样的假期的,主要是这样的工作对注意力和脑力消耗都特别的大,需要给所有人放松的时间来累积精力。
  所以朱英杰等陈咨回话的时候就把电话给免提了,好让老板的奖励直接沟通到所有人。
  这次他们一个个跟着老板都赚的盆满钵满的,即使没有老板大方的红包,一个个也对老板满意的不得了。
  能够给大家都带来利益的人,才是大家最欢迎的人。
  有钱又有了时间,自然一个二个情绪高涨。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未来汽车的核心价值观
  有了大把的美子,接下来计划肯定就得赶紧进行。
  就着段源和肖申克两个刚刚好在港城,物色银行的收购对象就交给了他们。
  陈咨借机对这36亿美元做了初步的分配,唐尼克那边2亿美元的资金肯定是不够的,而收购银行肯定至少是上亿美元,加上要把他发展成为集团的发动机,那肯定是要大力扩张的,这里至少需要准备个5亿美元。
  再有需要支付的4亿美元,至少15亿美元会被快速的花出去。
  不过还有20亿美元作为本金来做投资,大概也够了。
  97年和索罗斯的一战肯定是免不了的,他不相信从现在的93年开始积累资金,还不能和索罗斯斗一斗。
  美中不足的是唐尼克这个大管家现在正在熟睡中,否则真想找这家伙好好嘚瑟规划一下。
  ……
  江南厂今天一天都消停不了,但是陈咨却必须留在这里,明天露面得和新的管理层和技工委员们见见面。
  这些技工其实才是陈咨最看重的宝贝。
  至于江南厂的科研人员,那就算了,有限的几个出挑的都被送去了研究所那去了捷克。
  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
  秦戈和董立两个家伙还继续在各大车企和大学挖角,组建全新的江南厂研发体系。
  就着这时间,陈咨干脆带着两位师兄,开了胡可虎的桑塔纳满潭城的晃荡,这年代的小吃都还是天然的,吃的肚子饱圆,晚饭都没法吃了。
  ……
  翌日,陈咨终于在延迟了个把月后踏上了自己的最重要的一块地盘。
  随着陈咨进入会议室,胡可虎带头鼓掌。
  当然今天政府的几位重要人物,都还没走,譬如体改委朱言辞主任、省委的褚秘书长,还有几大大报和中央媒体。
  自然,同样被要求不让陈咨的图像资料曝光。
  这些人之所以来,就是想知道外资企业到底和国企有啥不一样。
  那么今天的未来汽车的董事长的这个第一次发言就非常的重要,可以一窥究竟。
  陈咨看过去,能够容纳100来号人的会议室坐了差不多一半多的位置。
  倒不是管理人员多,而是管理人员很少,大多是是技工,江南厂的38位七级工,5位八级工中,除了4位七级工各种原因不愿意加入未来汽车外,剩下的39位都在了。
  剩下的是按工种和部门选出来的代表共20几人。
  而管理层级是胡可虎完全按照国外企业目前的全市场化组织的部门,完全没有国企的那么多层级,现在就裁剪成为三级,而高管目前就只有区区五人,还包括胡可虎和姚书藴两位。
  所有的管理框架基本上已经被完全打破。
  所以,这个会议室里现在就是这些人。
  至于为何不开全厂大会,那是陈咨考虑自己基本上不会经常出现在这里,这样的机会就让给下午的胡可虎了。
  要不是政府部门要过来,陈咨连这个讲话都会省去。
  陈咨笑呵呵的和留下来的这三位旧管理者各自握手,分别是原来管生产的副厂长严系山、厂办公室主任周飞华、分管工程技术的副厂长孙礼奇。
  事实上这边的管理者能够留下来加入未来汽车的都是颇有胆气的,因这个改制过程要求有级别的干部们必须先申请,再通过了胡可虎他们的调查和面试后,才会被接受的。
  而这年代的国内的经济事实上还并未完全市场化,只是说了民营市场经济是国有计划经济的有益补充而已,也就是国企还是绝对的主导地位。
  所以与职工们没法只能被动接受改制不同,有干部身份的这些管理者却绝大部分不愿意放弃国家饭碗加入私营企业,当然未来汽车是外资公司,要比民营企业逼格高。
  就这样,也没几个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去加入完全资本主义化的外资企业,因为根深蒂固的社会主义教育,已经伴随了他们一生。
  陈咨并没有对他们说什么,相对于这些管理者,其实陈咨更加的看重后面的这39位高级技工。
  他深深的明白,这些技工和科研人员其实才是他事业的真正基础。
  所以,未来汽车江南厂的这些高级技工和职工代表们都惊诧和感动了,他们不知道只是未来汽车这样的外资企业特别重视技工还是所有的外资企业都这样。
  但是,今天这位听说是工厂最大的老板,居然不理会以往权倾一方的三大诸侯,反而一个个和自己握手,并询问名字,本来以为只是让大家认识一下走个过场的仪式,瞬间让大家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圈手握了下来,陈咨才走上了发言席。
  陈咨的公司目前迥异于国内企业的,就是再也没有区分领导和员工的主席台。
  除非是有领带来参加,否则就是未来的那种模式,一个发言席,其它的人都统一一样的面对发言席坐,强调了所有人的平等。
  这样的模式让所有人都感觉非同一般的新鲜。
  特别是政府和媒体的人,他们都算这时代的精英,自然从这样的布置中,就能够体会到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和目前国内主流的南辕北辙。
  于是更加对陈咨今天在江南厂的第一次讲话深表期待。
  握了一圈手,陈咨才上台走到唯一的发言席,“各位领导、媒体朋友、同事们!……
  “江南厂经历两个月的艰难改制,到昨天总算画上了个句号。“
  “感谢领导、政府团队和胡总以及在座的各位的配合支持。”
  陈咨带头鼓掌,对这这段时间加班加点熬脑细胞的团队们表示感谢。
  “未来汽车公司不同于我们以前的江南机器厂,我们的管理将以人为本,高管们必须是对应业务的专家。“
  “我们遵守能者上,庸者下的铁律。”
  “我们会有严格的考核,对每个人进行科学而客观的评估。”
  “这和我们以前的江南厂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我们的薪水也和彼此的工作表现和成果相关,同样的工种,同样的基本工资,但是大家拿到手的奖金可能区别很大。”
  台下江南厂的职工们开始“嗡嗡嗡”的交头接耳。
  这两天有点事,上午的章节发布不大准时!


第三百六十六章 必须坚持‘匠人精神’
  这些话其实在改制的过程中,以及他们加入未来汽车的‘员工合同’和‘入职须知’上都有说明,而且他们也多有讨论。
  但是,这话从最高领导或者老板——董事长代表(陈咨目前透露的身份)嘴巴里说出来,就代表很可能是真实的,这让他们忍不住的怀疑,莫非这还真能这么做不成?
  事实上国企员工都习惯了工厂的制度是一套,实际做法是另一套的套路。
  江南厂从十年前响应国家的国企改革起,也有这样‘能者上庸者下’的口号,而且各种高大上的口号不少,都是从国际一流公司的管理制度里抄出来的。
  可惜那些尸位素餐的干部们,也没见哪个就下到车间变成操作工了,有能耐的人也没见哪个就一步登天成了领导了。
  这种没法实现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最终除了在宣誓改革的时候大家相互阿Q一番,就是政治学习的时候除了成为口号,还就只是成为口号的作用。
  所以按他们的理解,所有这样的口号都是浮云,听听也就算了,真信了,那就真傻子了。
  而未来汽车说了这样的制度,而且三番五次说的煞有皆是,办法也都有,但是却没几个人看的明白,说到底就是大家还是不知道怎么落实,这就让他们感觉到忐忑了。
  这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关系到大家每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活计的,自然最是关心,讨论起来也情有可原。
  倒是这些媒体和官员们,了解了陈咨的东方摩托的做法后,并没有更多的奇怪,而且目前部分上进的企业正在试探着学习东方摩托公司的制度。
  陈咨没有不悦,等他们讨论了一会儿,最终安静下来再继续。
  “我们将会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的作业规程,同样会有相应的工作保障……”
  …………
  “我们的产品必须坚持质量第一,这不是以前江南厂的那句空话,而是我们会申请ISO9000的质量标准。”
  “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和设计出来的,从设计开始,质量就已经和产品紧密相关。”
  这观念很新,是21世纪后的质量理念,很多人听不懂不理解,但不妨碍有心人和懂质量的人记录下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东方摩托车公司,同样属于我们集团,而东方摩托在座的各位可能已经有人拥有,他的质量怎么样,车主应该有自己的评估。”
  东方摩托和未来汽车同属一家集团,这消息大家都知道。
  下面有有买东方摩托车产品的业主一个个点头,不但有职工,还有很多媒体人士和政府人士。
  东方摩托车的质量,确实是杠杠的,
  “那么,我在这里告知大家,东方摩托车公司的长江动力机械厂,目前就在全面的按照我们的质量原则和ISO9000标准执行的产品,所以我们敢给目前市场上其它摩托车都不敢给的三包政策。”
  东方摩托给出一年或者6000公里主要部件的三包政策,是在DF…90和DFJ…90都发售后的统一政策,不过当时陈咨在捷克,没赶得上。(国家提倡三包是在95年后)
  该售后政策一发布,就直接占据了大部分的国家媒体,甚至现在都还有报纸在不断的拉出来对比。
  这是目前绝无仅有的举措,就为这个,世面上不到10万的东方摩托现在正在参评‘年度信得过’和‘驰名商标’、‘免检产品’,每样都听说得票很高。
  “同时,我们还引进了日本的5s、6s等先进的现场管理标准,目前给我们实施标准华和ISO的就是来自日本的一个资深团队。“
  “之所以引入这么多的标准,目的是为了保证我们的质量、保护在座所有人的工作环境和安全。“
  “作为一家汽车公司,技术的研发和执行将是我们的根本,胡总应该和大家说过,我希望我们公司的每个人先是一位对技术严谨的技工,然后你才是担纲岗位的职工,我们集团的技工会完全保留国家技工级别的职称,同样技工的待遇只会比管理和文职工作更加高。“
  “而且,有了这些管理标准,我们的技工不会像以往一样,每天满身油污,你会和办公室的文职人员一样体面,注意,我们未来汽车的每个职员,从总经理到普工,首先你得先是一名技工。“
  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概念,无非是因为汽车制造是最需要全员都具有技工精神的行业。
  而后来华国的怪风气之——技工工而优就转管理的怪圈,无非就是管理人员显得比技工体面,那陈咨为了抵挡这样的消灭技工的风气,只能先把大家都变成技工。
  时代的大势和观念没法抵挡,那就只能换一种玩法。
  未来的人宁愿做一个每月2000块的办公室文员,而不愿意做一个每月4000块的工人,这样的观念陈咨很理解但是不支持。
  “我希望我们未来汽车的每个人都是一位匠人,只有长期坚持的匠人,才能够造出经久耐用的好工具、好产品。”
  “只有坚持我们的核心价值——”匠人精神“,才能制造出能够媲美世界主流技术的汽车,弘扬我们民族汽车工业。”
  “当然,为了实践‘匠人精神’,未来我们未来汽车的产品,只要零部件的难度系数上了7,负责加工或者装配的主要技工,你就可以在你装配或者加工的产品上留上你的名字,譬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甚至整车等。”
  陈咨这话落下,整个会议室一片寂静,好一会儿,“轰!啪!啪!啪!”整个会议室霎时沸腾了,特别是这些技工,一个个都激动的手舞足蹈,很多都兴奋的把巴掌都拍红了。
  自己在产品上签字,这得多大的荣耀?
  这些七八级工可没一个年轻的,基本上都是45岁往上走的,大部分都是50多岁了。
  他们从没有这刻感觉到的受尊重和荣耀,顿时对未来汽车有了种瞬间被充满的归属感。


第三百六十七章 技工不如文员
  而媒体和官员们却对陈咨的这主见颇多不理解,这也是目前主**英社会的意见,国家现在缺少大学生,缺少知识分子,缺少科学家和管理学家,独独不缺大把下岗的工人。
  或许是国家主人——工人在目前这个阶段太多了缘故,导致后来华国工人精神的缺失,从一个极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