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尔街传奇-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户人数短时间内暴增四十多万人,迅速有了个非常不错的开始,当然,该给的广告费还是要给facebook,叶冬青帮他打个了折,这样说起来,贝索斯算是欠了他不小的人情,帮叶冬青一个小忙自然不成问题。
另外,ebay跑去扩张华夏市场了,帮忙扶持本土产业,也算是在削弱亚马逊现在的竞争对手ebay,考虑到腾讯的股权结构,并没什么需要忌讳的地方,人们都知道叶冬青也是亚马逊的大股东之一。
三言两语就敲定了这件事,贝索斯先生这时候告诉叶冬青说:“利奥,我们现在遇到了点问题,尽管送货上门的速度已经比美国邮政或者联邦快递等运输公司快了不少,我是指大公司,但顾客们还是非常不满意,他们需要更加迅速的运输渠道,这得花掉一大笔钱才能实现,而且派送环节的花费也不小。
本来打算跟联邦快递合作,他们有着现成的人手,而且货运量不高,但要价非常高,意味着除非我们自己贴钱进去,要不然只能增加顾客在运输环节的费用了,不过九十九美金免运费,顾客们一般不会掏钱另外支付运输费用,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两人经常通电话,叶冬青往往也能想出些不错的主意,这让贝索斯先生习惯于请教他问题。
亚马逊公司的业务主要是自己从供货商采购各类商品,然后储藏在各大物流中心,一旦有顾客购买商品就从仓库里找出来,打包好运输到订单上标注的位置,这个环节并不麻烦,但代价非常高,今年预计会在运输这一块补贴给消费者们四亿美金左右,去年这个环节的数字为两亿四千万美金。
仓储物流成本的降低对电子商务企业非常关键,近两年亚马逊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关键因素也是仓储物流成本的降低。
从1999年到2003年,亚马逊重新整合仓储物流体系,使得外部运输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百分之十三点八下降到百分之九点七,订单执行成本,也就是呼叫中心运营、订单处理、仓储、收发货及支付系统成本等等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最高时的百分之十五下降到百分之九点一。
叶冬青并不是上帝,他对这一块了解不多,回答道:“把数据发过来,我看完后会帮你想想办法,但在我看来只有优化货物管理系统、使用机器人帮忙这两种降低成本的方式,雇佣的人越少,成本也就越低……”
第249章 杂事(3/4)
自从淡水基金投资以来,亚马逊的股价上升势头一直蛮不错,这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随着规模扩大,诸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资金只是其中之一,亚马逊公司背负着不小的债务,那些债务可都是需要花钱给利息偿还掉的,当前还不用对资金链的安全感到担心,真正需要重视的是如何在用户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且将市场进一步扩张开来,拿下欧洲以及亚洲某些国家的市场,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被容纳了进去。
往前回顾,1995年七月份时候“书城亚马逊”正式上线,号称地球上最大的书店,里面共售卖将近一百万本图书。然而,当时的亚马逊员工仅有九个人,其中包括了杰夫·贝索斯和他的妻子,那年恰逢美国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即使网上书城表露出了一些光明的前景,投资人们也是小心翼翼,不愿意给他太多投资。
说来好笑,那会儿的亚马逊,虽然在网站展示了将近百万本图书,但实际是零库存,用户下单以后,贝索斯和他的员工们去找出版社买书,然后寄出去,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如今居然有了如此庞大的规模。
等到1999年,亚马逊成功融资到差不多二十二亿美元,将自己的经营范围扩大了,开始卖玩具和电子产品,随后还在美国和欧洲建立了七个物流中心,推出充值卡片,方便在线购物。
不过,当互联网泡沫破裂,亚马逊一度陷入困境,贝索斯不得不停掉一些在建的网上商品仓库与配送中心,借此获得喘息的机会,市值腰斩五分之四左右,直到现在都还没恢复元气。
杰夫·贝索斯曾在华尔街工作过,身上带有浓郁的华尔街“烙印”,比如做事果断、善于交际、思维清晰等等,尤其是在对金钱的追求这一块,只有先喜欢钱,才会利用更多时间去考虑如何赚钱,叶冬青不得不承认,在自己投资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亚马逊公司已经做出了不小的改变,一直在贝索斯先生的领导下不断进行着优化。
2004年这会儿,亚马逊的业务规模依然不算大,贩卖的商品主要还是集中在那几个领域,家庭用品、婴儿用品、美容用品,食品等等大类正在陆续推出,物流仓储的规模上去了,成本也随之加大,这就是刚刚贝索斯先生向叶冬青诉苦的原因。
亚马逊已经不是一家小公司了,为两千多万用户提供服务,每天订单规模不小,这让亚马逊的高管们略微有些手足无措,当年停掉的物流布局规划事项,最近又被提上了日程,并且开始动工,这也是亚马逊公司近期迫切需要自己的缘由,公司利润远远无法补上漏洞。
叶冬青没有说实话,他确实对网上商城产业了解不多,但比目前的杰夫·贝索斯先生多多了,在他看来想要刺激公司利润增加,节流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开源,而他恰好知道几个不错的解决措施,例如向用户匹配各类商品的云服务程序,这些已经可以尝试着发展了,在物流仓库中大量使用运输机器人,同样属于能省钱的好办法,而且还不会偷懒。
办法有了,暂时不用太着急,亚马逊如今所面临的竞争较小,略迟一点也没关系,省得导致亚马逊的现金流更加紧张,叶冬青想让贝索斯先生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用的合作伙伴,这样可以避免在未来发展中被边缘化,时不时抛出个好主意,更符合他的个人利益。
************
劳拉去了伦敦,继续回到学校里念书,因为参加维密走秀的缘故,使得她在学校里已经是个名气不小的红人了,这就导致不少男性不自量力地跑来追求她,老实说劳拉对此有点烦了。
在她心里,叶冬青可能不够帅气,而且又挺花心,但那种成熟而又自信的气质,绝对是这帮在校年轻人们学不来的,颇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至少直到目前为止,劳拉都还没有得知有哪位二十岁左右的同龄人比叶冬青更成功,甚至在三十岁左右,能达到那种高度的都不多。
以前还会因为叶冬青的花心而生气,现在好了,劳拉以为自己也成了那种私生活混乱的姑娘,并且为此而深深自责,懊恼于那天晚上不应该喝太多酒,加许多可乐的长岛冰茶鸡尾酒,配上些青苹果汁,喝起来还算不错,没想到酒劲那么大,酒精都被甜甜的味道遮掩住了,如果劳拉经常喝酒,肯定知道这件事。
她不知道那晚的男人是谁,甚至往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身上猜测过,这种想法让她略微好了点,毕竟至少不是什么年纪挺大、已经谢顶的老男人,近几天正在纠结于要不要给自己的同事吉赛尔·邦辰打个电话,劳拉很清楚地记得,那天跟自己睡在同一张床上的果女就是她。
想过跟叶冬青谈谈,但最后还是决定隐瞒起来,为此懊恼自责了多次没错,站在她的角度来看,隐瞒确实是当前最好的举动,很担心那晚还被拍照什么的。
叶冬青也没想到,自己那天撇下她先离开之后,竟然让劳拉陷入如此艰难的困境当中,男人嘛,在这种事情上看得更开些,压根不可能主动跟劳拉提起。
于是,劳拉找了个比较蹩脚的理由,打电话给吉赛尔·邦辰,装作关心她恋情,拐弯抹角询问那晚他们吵架之后发生了什么,还说自己也喝多了,和她一起去的房间之类吧啦吧啦,要不然根本没办法继续往下问。
邦辰小姐记得的也不多,或者说对自己分手后的事情完全没印象,想起自己分手的事,瞬间哭到稀里哗啦,透过电话向劳拉诉苦,说以后再也不会复合了,就是个渣男等等。
劳拉气得翻白眼,她对邦辰的情感纠葛丝毫不关心,却又不好意思挂断电话,听了半个多小时才得到解脱……
第250章 杂事(4/4)
到底还是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少女,要不然劳拉的负罪感估计也不会这么深,她很想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可惜记忆总是时时刻刻提醒着她。
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不过后续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暂且不谈。
装修公司给叶冬青打来电话,告诉他说那座位于长岛的岛屿已经进入收尾工作,预计再有一个月就能全部完工,主体建筑的翻新维护全部结束,如果他愿意,近几天就能搬进去住,装修时候选用的各种材料比较环保,不需要太担心甲醛之类的问题,用几天时间通通风就足够了,管家和佣人们正在试图完成清扫工作。
前前后后总共投进去四千多万美元用于装修,一整座岛屿,花费掉的金钱和人力肯定少不到哪去,为了给自己惊喜感,最近叶冬青都没有过去看。
近几天又被硅谷这边的事情困住了,同样没时间回去看,有些不确定的地方只能通过电话和邮件进行沟通,例如雕塑的采购事宜等等,全部出自一位在纽约小有名气的雕塑家之手,天然石料材质,放个几百年都不用担心自然损坏等问题。
这通电话提醒了叶冬青,他忙到忘记了叮嘱眼镜蛇大厦的事,近期应该请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帮忙筹划了,买地等事情也得提上日程,考虑到淡水投资集团充足的资金流动情况,花个几亿美元去盖一栋摩天大楼并不成问题,何况盖楼的钱又不是一次性就要掏出来,工期可能长达四五年,到那时候叶冬青觉得自己多半会变得更加有钱,说不定还能成为世界首富什么的,这非常有可能。
除此之外,叶冬青还觉得应该采购一架直升机了,躺在酒店房间里考虑几秒钟,觉得一架可能不太够,打电话让威廉助理帮忙调查一下各类直升机的市场行情,最好是非常舒服、噪音很小、又格外安全的那种。
从那座岛能够坐船到曼哈顿,其实也可以买艘大游艇,但他认为暂时可能没什么用,钱还没多到花不完的地步,淡水投资集团的债务问题还存在着,有钱尽量还是先还给投资者们比较好,省得还得另外支付给他们利息。
换个角度去看,支付给这帮人利息也有好处,算是花钱将他们绑上了马车,就拿伯纳德·麦道夫先生来说,一旦叶冬青真遇到问题,哪怕拼了老命估计他也会尽全力帮忙,身家性命可全都寄托在淡水投资集团身上了。
两百亿美金的“小目标”很快就要达成,就连曼哈顿城市银行近期都找上了麦考德先生,试图将整整二十亿美金投放到淡水基金,最近手上可投资的钱日益增加,怎么花掉它们成了比较棘手的难题,总不能全都投进原油期货市场,叶冬青的胆子还没大成那样,最好的投资目标依旧是it产业,主要集中在研发制造业这种上游环节,可投资的目标比较广,但别的股东乐不乐意卖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几天他派人去跟软银的孙正义接触,把价格加高到一亿一千万美金,对方还是不乐意将阿里巴巴的股份转卖给他,只能把期望寄托于下一轮融资了,暂时还没有放弃的意思,可从叶冬青接到的消息来看,估计成功得手的可能性不大,孙正义已经通过淘宝网,看出了阿里巴巴的发展潜力,如果是淘宝网上市之前,说不定还有点希望,好不容易投资到一家比较不错的公司,没有天使投资人愿意在果子成熟之前就把它们采摘下来。
生意不可能被叶冬青全部做完,虽说比较遗憾,但也没办法改变什么,杰克·马那边同样不准备出售股份,理由是随着融资稀释之后,他希望能够称过下一轮融资,按照杰克·马的说法,直到阿里巴巴上市之前都不打算出售股份。幸好,叶冬青还能往其他地方投资,例如今年很可能出现的安卓操作系统,假如没出现,也能自己找人开发个类似于安卓的操作系统,反正不会缺少赚钱的机会。
被各种杂七杂八的小事折腾到精疲力尽,fb这边也不让叶冬青省心,随着市场扩张开来,这款程序在不少国家遭到了源自于官方的审查,在美国这边不用愁了,如何成功打入其他国家成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不仅需要解决源自于官方的麻烦,还得针对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对程序进行小幅度的改动。
安全监管、内部审查等环节也要他操心,之前比较重视这一块,可叶冬青总是觉得力度仍然不够,昨天夜里程序遭到黑客攻击,有个漏洞被利用了,直接导致服务器差点瘫痪,公司的人忙活一整晚才将问题解决,将备用服务器里的数据调用出来,问题不大,但是他觉得很烦。
开公司不就是这样,哪有那么好赚的钱,苹果公司同样不让叶冬青省心,在新一轮投票中,支持者和反对者竟然打了个平手,总共有四位董事反对让蒂姆·库克担任临时ceo,老比尔·坎贝尔在其中出了大气力,他最终还是决定跟叶冬青斗一斗,不希望如此轻易地服软。
公司多,事情也多,叶冬青在对待这个麻烦时候本就没有过多耐心,这时候语气略微有些烦躁:“乔布斯先生,你自己也看见了,这是他们在对我、对你宣战,我不认为以后继续这样下去,会对公司发展起到什么帮助。
我已经联系了k街的游说公司,他们会帮忙联系其他股东们,跟我一样觉得公司已经出问题的股东,也许我还会接受一次采访,正在跟彭博新闻社敲定见面时间,其他股东们会意识到董事会的现行制度是造成公司决策滞后的阻碍,我会请求将整个董事会全部换届,按照股东们的意愿,重新推选下一届董事。”
这是乔布斯最担心的事,闹到现在这步他也不想,然而老坎贝尔先生确实有点咄咄逼人的意思,任由他想破头也想不明白,这位独立董事干嘛执意要跟叶冬青这位大股东对着干。
该说的话都已经说过了,再说也无益于事,乔布斯抛出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依然想要大事化小,通过电话告诉说:“我征求了医生的意见,接下来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所以也许我们并不用再争论临时ceo人选的问题了……”
第251章 回纽约
史蒂夫·乔布斯担心事态进一步恶化,因为董事会和叶冬青这位大股东之间的矛盾,危及到苹果公司的稳定,竟然连这种延缓手术时间的馊主意都想出来了。
没办法,他既改变不了董事会里那群人的主意,同样也不能让叶冬青往后退一步,其实乔布斯也清楚,只要叶冬青这次退让了,未来董事会的独立董事们很可能还会得寸进尺,在未来继续让苹果公司按照他们的想法发展,为此而感到左右为难,无论是让董事会继续把持管理权,还是让叶冬青推翻现在的董事会,似乎都不太好,于是希望继续将如今的平衡维持下去。
叶冬青肯定不希望看见乔布斯为了这种事耽误治疗,另外,他也不可能退让,早在没得出结论之前,就已经让助理们着手准备各种应对方案,最好的办法是将股东们联合起来,重新选出董事会的成员名单,然后再着手谋划添加董事名额等事项。
以前,叶冬青没想过插手太多,想的只是投资后帮忙谋划,以求未来通过股票升值以及分红赚取利润,和投资亚马逊、腾讯等公司一样。
不过去年那会儿,苹果公司的股票被当成没有潜力的垃圾股一样,叶冬青通过认股权证和期权等交易手段,顺利买入一大笔苹果公司的股票,进展比他想象中顺利得多,等到回过神来时候他已经是苹果大股东了,持有的股份几乎是第二大股东的九倍。
最近随着认股权证合同不断交割,他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有了这么大的话语权,心思也随之活络起来,比起让其他人来管理公司,他当然认为权力还是收回自己手中比较好,不容易出乱子、也更容易抓住机会,有信心将苹果公司带上新巅峰。
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就成了拦路虎,刚好他们在临时ceo的任命上和他唱反调,自然而然就被叶冬青借题发挥了,他希望借此摆平董事会,恢复股东掌权的管理制度,近期的矛盾主要源自于管理权的新旧交替,旧的那方不愿意放手,新的这方也不愿意放手。
既然是斗争,总会分出个高低胜负,叶冬青不希望成为输的那方,刚下定决心,决定提高溢价强行拿下苹果公司的过半股份,将大小股东榜单从上到下全部联系一遍,在保证自己的话语权的同时,又能确保多得到一些利益,代价无非是现在的入手价会增加,可以承受。
有一支专门的精英队伍专门为叶冬青以及他的公司处理各种问题,收购之类的具体事情交给他们去处理就好,苹果公司那四位持反对意见的独立董事上了他心中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