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尔街传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了笑回答说:“好的先生,今天我有些不舒服,睡到刚刚才起床,明天或者后天再回去上课,ok?”
    “那好吧,我会帮你请假。
    校长刚才找我谈了会儿,他希望你能考上一所非常棒的大学,去年我们学校甚至没人进入常春藤!我是指真正凭实力进去,而不是体育之类的。”
    纳什老师和叶冬青关系比较好,说话语气蛮随意,如果是其他学生敢翘他课,分数给低是难免的事。
    叶冬青站在卖热狗的餐车旁,歪头夹着手机。
    伸手从口袋里掏出四美元,无声示意来一份加煎蛋的热狗,继续开口道:“我已经考虑好了,第一目标是哈佛,或者其他排名前十的学校,比如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加州斯坦福也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斯坦福?不不不,凭你的成绩去斯坦福浪费了,必要时候我会请我的老朋友迈克尔·布隆伯格市长,帮你写一封推荐信,我们小时候就认识,他一定会帮我忙的,你知道他对吧?”
    纳什老师今年五十多岁,双方父母算是朋友,偶尔一起吃饭打牌的那种。
    自从迈克尔·布隆伯格先生发财,并且当上市长之后,经常在旁人面前吹嘘起这件事,其实关系只能算还行,真要去求推荐信,多半可以拿到。
    和这帮常春藤老牌盟校相比,斯坦福光有历史,底蕴还略显不足。它沾了信息产业崛起的光,自从八十年代中后期才渐渐伴随硅谷崛起而闯入一流高校名单。
    在如今的美国人眼中,尤其是纳什老师这种上了年纪的美国人眼中,还不能跟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等等名校相提并论。
    “嗯,我知道布隆伯格市长,非常感谢……而且一当就是十二年。”
    后面一句话是叶冬青自己在脑海里补充的,没有说出口。
    提到这位著名超级富豪市长,在纽约生活那么多年的叶冬青怎么可能不知道,著名财经新闻公司彭博新闻社的创始人,身价会在不久后高达四百多亿美元,名列全球十大富豪榜。
    死前有钱没错,想挤进这帮超级富豪的圈子里还差了许多,回想以前的自己,叶冬青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位见不得光的“高级打工仔”,专门为那些有钱有势的家伙们服务,转移各类资产洗白。
    混到两亿多美元身价,终究还是棋子, fbi和五角大楼那边刚露出点彻查的苗头,自己就被人给轻轻松松整死了。
    曾经因为没钱,错过了进入顶级名校的机会,老天爷开玩笑般又给了叶冬青一次机会,这次他无论如何也打算抓住。
    一份顶级名校的入学通知书,在他眼中就是块非常不错的敲门砖,不仅对普通打工仔重要,想要挤入最上流圈子当中,学历同样能够帮到大忙。
    比如白宫,有人私下里还称呼白宫为“小耶鲁”,因为里面无数政客出自于耶鲁大学,形成了个势力团体,多多少少会方便许多。
    叶冬青心里很清楚,以自己这张黄种人面孔,想要做点什么会遇到多大的麻烦。
    别的暂且不谈,就连帮别人洗钱,对方都更倾向于找白人帮忙,最好是找犹太人帮忙,种族偏见无处不在,在这种时候名校学历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跟纳什老师多聊几句后挂断电话,从快餐车女员工手里接过热狗。
    今天是2002年的十月十三号,星期日,前几天已经提前放了假,周末学校在补课。
    身为十二年级学生的叶冬青,吃着热狗行走在华尔街街头。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几乎每天都来,已经形成习惯,找个熟悉的地方待着,能让自己更舒服些。
    昨晚发现自己回到十八岁这年,接下来直到天亮他都没睡着,脸色有些憔悴,不过精神好得很,尤其是这双眼睛,站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门口时候,简直快要发光!
    指数才一千两百点,记得2018年已经突破七千五百点,最高甚至站上八千点!
    干他这一行,对经济形势必须保持足够的了解,叶冬青的个人能力,比华尔街绝大多数分析师都要好,脑海中涌现出各种数据。
    这些数据原本不重要,网络上都能查找到,但放在2002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led显示屏上,各支股票名称和代码,伴随着周五收盘价滚动着,七点三美元一股的苹果股票、十六美元一股的亚马逊股票、八美元一股的思科、二十二点三美元一股的微软……
    看得叶冬青心潮澎湃,如今是互联网股灾发生后的最低点,没人知道接下来就是漫长复苏期,考虑到分红和拆股等,想赚几十倍收益都不难!
    一些他很熟悉的公司名字还没进入里面,例如谷歌、例如facebook等等,堪称遍地黄金!假如这回不赚到更多钱,老天都看不下去……

第4章 从头开始
    就目前来看,赚钱挺重要。
    至少要先从那个又脏又破,隔音还无比糟糕的小公寓里搬出去。
    昨晚睡不着的原因,除了因为回到“过去”,也就是现在而激动之外,邻居家情侣俩嗯嗯啊啊了一整夜,也是导致他没睡着的关键因素。
    天知道那对情侣怎么了,居然陆续持续一整晚没睡觉,叶冬青已经忘记隔壁住着什么人,从没真正在意过他们,自然谈不上记忆深刻。
    过习惯了好日子,住豪宅、开豪车,出远门就是私人飞机,亦或是直升机,偶尔还乘坐游艇到哈德逊河、东河上转转,出海钓钓鱼什么的。
    自从接触洗钱这个行业后,似乎就没怎么再为钱而犯过愁,赚钱速度往往比花钱速度快,日常开销几乎没可能用掉两亿多美元。
    如今不同了,依旧还是个口袋里没多少钱的毛头小子。
    凭借存了好几年的小金库,短期内不用为住房和吃喝发愁,可惜最多坚持三个月左右,这就使得叶冬青必须找到赚钱维持生活的办法才行。
    更何况,尽管知道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直接创办公司,都很容易赚到钱,但没有启动资金是个麻烦事。
    想要过上好日子,前提条件就是先有钱,命苦的爹妈没办法给予帮助,一切都得靠他自己才行。
    换个角度去思考。
    用两亿多美元换来个年轻的自己,叶冬青肯定赚了,只是微微可惜于打拼那么些年,一切又要从头开始才行。
    不过假如顺利,想发财可比上一次“创业”容易得多,正考虑起是不是应该继续老本行,靠洗钱先捞一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通过正常途径,想要积累到第一桶金实在太过于困难,他还没无聊到背彩票号码,而且最近时机太好,纳斯达克的互联网公司市值差不多跌到谷底,接下来多半就要开始攀升了,每耽误一天,损失的可都是富兰克林。
    说起最拿手的赚钱方式,当然是洗钱,没钱就没势力,报仇也变得更加困难。
    既然自己重生,来到2002年,意味着害死自己的仇人们也还年轻着,叶冬青心眼不大,这血海深仇不报,心里总像是有块石头压着……
    低头往前走,故地重游之余,也在思索自己究竟为什么重生。思来想去找不到头绪,最终被他归咎于自己运气好,福大命大。
    偶尔抬起头,感兴趣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一辆辆原本老到快要报废的汽车,在如今还是畅销新款车,漆面光亮,毫无岁月感。
    古老到让叶冬青感到尴尬的的诺基亚手机,目前还是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狠角色,摩托罗拉手机部门还没倒闭,占据大约百分之十五的市场份额,气势如日中天,股票受到追捧。
    许多熟悉的建筑所在地,还是一片老危房,行人们穿着打扮的风格,满满都是怀旧感。
    很奇妙的体验,已经经历过的“历史画面”,重现在叶冬青眼前,这让他总是忍不住产生怪异感。
    昨晚才刚过来,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脑海中浮现出异样情绪在所难免。
    本以为自己就快死了,即将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忽然发现自己还能活,并且经历这种怪事,体验到从绝望到惊喜的全过程。这导致他对现状还算满意,能开心又轻松地活着已经很不错,脚下步伐轻快,混入人群当中。
    暂且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再一次体验生活的美妙……
    *******************
    十月中旬。
    一场来自北方的寒潮,让纽约气温下降到几摄氏度,白天也只有十三摄氏度左右。
    马路上多出厚厚一层,怎么都扫不干净的落叶,人们期待着今年的第一场雪花飘落,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叶冬青的故地重游计划只持续大半天就告一段落,曼哈顿都是些钢筋水泥砌成的东西,对初来乍到的游客们而言很惊艳,在他眼中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站在xc区东边就能看见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同样显眼,说起如何区分纽约人和游客,懒得多看那些地标一眼的,八成就是常住人口了。
    没傻到将自己重生的事到处乱说,那样只会被当成疯子送进疯人院,重新接受年轻生活不是件容易事,叶冬青这两天尽量避免跟别人,特别是熟悉自己的人产生过多接触,担心一不小心露出马脚,更多时间靠电视和报纸来打发。
    买不起电脑,智能手机还没研发上市,打发时间的方式一下子乏味许多,消息的传递不再便捷,这个年代的人情味更浓些。
    十六号这天,早晨七点出头。
    当叶冬青出门时候,门口保安室里,一位老头正对着电热火炉取暖,手里捧着份报纸,只是看了他一眼,接着又将头低下去。
    这栋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老约翰·洛克菲勒那个时代,里面被隔成近百个小房间,大小从十几平米到五六十平米不等,装修很老旧,消防设施肯定不过关。
    叶冬青只负担得起十多平米的那种房子,摆放一张小弹簧床,剩不了多大空间,还是富豪那会儿,用来摆放红酒的房间都比它大不少。
    记得自己准备搬出去那会儿,面前这位名叫山姆的老头查出癌症,胃癌晚期,算算时间不过是几个月后会发生的事。
    租户们习惯称呼他为老混蛋,因为山姆就是这一整栋建筑的所有者,性格既刻薄又无情,哪怕只拖欠两三天房租,都会被老头扫地出门,就算让租户睡大街都不愿照顾一下。
    可能是心情好的缘故,即将赶公交去学校,叶冬青从老山姆面前路过期间,抬手打招呼说:“早上好先生,脸色看起来有点差,难道生病了么?最好去医院查查吧。”
    “滚蛋!”
    老山姆语气不轻不重地说了句,根本没在意,继续看报纸。
    谁听见别人说自己有病,都不会给好脸色看。
    跟这老头没亲没故的,好心提一次就够了。
    叶冬青耸耸肩,不再多说惹人厌,出门被冷风吹到,将手插进口袋里,往公交车站所在方向走去……

第5章 入学计划
    曼哈顿国际中学的金色校名清晰亮眼,刻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上。
    纽约学校不少,以至于除了最顶尖的那一小撮公立、私立名校,其他中学大多都需要为生源而发愁,像叶冬青读的这种不入流学校,学生大多是有色人种,华裔最多,其次就是黑人,白人学生反而少见。
    美国的种族分歧严重,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能接触到,一座社区的黑人或者华人数量变多,那么白人家庭多半不愿意过来,还会慢慢搬走,造成白人居民流失。
    同样的事件也发生在学校当中,家长们将白人学生所占比例,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高端的标准之一,像曼哈顿国际中学这种白人学生只占百分之六,而黑人学生则多达百分之三十七的学校,轻易就会被贴上“垃圾学校”的标签。
    为了防止被有色人种打扰,白人们还默认了一套潜规则,他们会将房价和学费价格拉高,高到让普遍较穷的有色人种花不起钱,这样可以避免接触到他们。
    如此一来地产商和各类机构赚到钱,而消费者们又得到了“高端”所带来的满足感,属于双赢。
    高中好不好,对叶冬青而言并不重要。
    等到以后人们只会在意高等教育学历,在意某个人是不是有钱、有实力,谁会管在哪读的高中?一旦获得成功,贫穷的出生也会变成白手起家、能力十足的证据,社会本就是如此现实。
    和其他学生们一起进入校园。
    已经离开这所学校那么久,今天居然又回来了,还是以十二年级的学生身份,叶冬青觉得有趣。
    十多年没接触课本上的知识,随着时间流逝,他还有些印象,但不深刻。抓紧时间复习一段时间,通过sat、act测试拿个高分应该没大问题,对他而言常春藤盟校并不遥远,脑袋比常人好用得多。
    记忆中,假如不是没钱念大学,又因为高校种族配额制度没拿到全额奖学金,其实两三年前就能去大学念书了,叶冬青早已学完这些课程,苦于没有家长照顾,帮忙指出明路,一来二去拖到现在依然读高中。
    act和sat,都属于美国高考的一种,也是评定奖学金的重要标准,两种一起考,选择学校的范围能更大些,如果都拿到不错的分数,被录取的可能性更高。
    其实先前考过两次,他有一考试就紧张,紧张就想上厕所的坏毛病,成绩都不是太好,上一般名校足够了,想进入全球top10的最顶尖学府还稍稍差了些,因此这回打算重新考。
    “高校种族配额制度”,则是指包括耶鲁、哈佛、哥伦比亚等美国名牌大学,都在执行的一种制度,不看学生成绩究竟如何,反而通过肤色来划分入学名额。
    这就使得不少成绩非常出色的亚裔学生无法被录取,反而成绩很差的黑人、墨西哥裔之类的学生,能够通过划分出来的名额,轻松进入顶尖大学。白人学生同样因此获益,他们总能得到最多的入学名额,“白人至上”的精神在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报纸上写到过,有位华裔学生从芝加哥大学毕业时,学绩点只有三点一,mcat分数三十一,以亚裔身份申请医学院时屡屡被拒,无人问津。
    他抱着恶作剧的想法,剃了光头,加入黑人学生会,在申请材料中称自己是黑人,并且对自己的富裕家境毫不掩饰,写了自己在芝加哥大学上学期间没有任何奖学金。
    乱写了其他资料,说自己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建筑师,通常这些因素会降低白人和亚裔进入名校的机会,这些职业缺乏社会影响力,非常普通。
    结果,扮成黑人的这家伙获得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十一所美国名校的面试机会,并最终如愿以偿自费进入一家著名医学院,很讽刺不是么,说是平权,结果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平。
    叶冬青后来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孤儿身份,同样成为顶级名校将自己排斥在外的理由,如果有一位当法官,或是律师的父母,结果多半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美国这地方,从来都不是天堂,对目前既没钱,又没势的叶冬青,更是黑暗到可怕,有钱人捐楼捐钱就能轻松送孩子去上学,而他……哪怕成绩更好也会被无情挤掉。
    规则如此,早已过了愤恨不平的心理年纪。
    上名牌大学算是执念,又是他为未来铺路的垫脚石,这辈子成功的希望会大许多,叶冬青不打算按常理出牌。
    上第一堂课时候,一直在琢磨如何包装自己,包装成名校喜欢的样子,忽然想到纳什老师,想着要是拿到现任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先生的推荐信,那就再好不过了。
    只要成绩足够好,约翰·霍普斯金和哈佛大学会录取自己,它们是布隆伯格市长的母校,而哥伦比亚大学位于曼哈顿,同样会给市长一个面子。
    当前摆在面前的重要事就这么两件,上学和赚钱,后者更加重要些。
    再然后,还得抽空去找一个人,先前没帮到她太多,算算时间这年代还来得及,叶冬青对此感到高兴。
    ……
    脑袋聪明有聪明的好处,花了几堂课时间开小差,叶冬青回忆起了绝大部分试卷题目。
    他报了即将在十月份最后一个周六举行的sat测试,时间是二十六号,二十五号则有act考试,有些题目记得,有些不记得。
    如果不出意外,考试试卷应该还是相同的,一下子缩小考试范围,复习起来更加轻松。
    抽烟、喝酒、疲劳,三十岁年纪的脑袋,没有十八岁这年好用,记忆力还处于最旺盛时期,书本上的知识看一遍就都被叶冬青记住,赶在月底之前应该能全部复习完,写作题目还记得,需要提前练习几篇。
    一旦考出个好成绩,再去找纳什老师帮帮忙,进入名校多半十拿九稳,在老师那枯燥的嗓音中,他坐在教室边上复习着课本,张嘴打个瞌睡。
    听见轰闹声时候,侧头往的楼下看去,二楼窗户倒映出叶冬青的脸,他见到一位挺熟悉的少女,惊奇片刻后会心一笑。
    突然记起,自己没变成花花公子之前,倒也纯情过几年……

第6章 文学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