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路子弟-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54章 修改出佳作
  经过两天日夜奋战,经验材料的初稿形成了,第三天白天齐军在单位对初稿修改了一天,晚上拿回家准备誊写一遍,明天好向李科长交稿。
  吃完晚饭,齐军回到自己的小屋,铺开稿纸准备把稿子誊写出来,这时齐栋梁进了小屋,这两天他一直关注父亲的经验材料,知道他昨晚就已经把初稿写完了,看他铺开稿纸,便问道:“爸,经验写完了?”
  齐军说:“是的,今天白天在单位修改了一天,今晚把稿子抄一遍,明天上班好交差。”
  齐军高中毕业就当了兵,转业分配到机务段工作,干了那么多年机车乘务员,本来文化就不高,再加上这么多年不怎么动笔,写经验材料一定很吃力,齐栋梁别的帮不上,但在行文、语法、修辞、文章整体协调性等方面还是比父亲强的,于是说:“爸,我帮你抄吧,你和小姨去看视。”
  齐军知道齐栋梁的字写得特别好,比自己强多了,这两天他写得也很辛苦,见儿子提了出来,又不好拒绝儿子的好心,于是说:“初稿我写的很潦草,修改时又勾勾抹抹的,你能认出来么?”
  齐栋梁说:“差不多,有认不出来的我再喊你。”
  齐军说:“行,那你帮我抄吧,我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
  齐军出了小屋把门带上,到客厅去看电视。齐栋梁先是把父亲的草稿看了一遍,字迹差不多都能看清,修改之处勾勾抹抹的地方也大概都能看明白,只是感觉父亲用的事例太多,显得层次有些不清和杂乱,一个部分的内容想要说明一件事情,用一两个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就行了,节奏明快还说明问题,而父亲一般都用三到四个事例,最多的一个部分用了五个,这就有些太繁琐了。
  齐栋梁思考好了之后,拿起笔把他认为差一些的事例全部勾掉,每个部分只留两个典型事例,四个部分一共是八个,砍掉了五个事例,原来四千多将近五千字的初稿,被他砍掉五个事例后,差不多三千五百字左右,这才拿起笔开始誊写了起来。
  在抄写的过程中,齐栋梁从行文格式、标点符号,到病句、倒装句的修改,以及修辞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全都做了调整,他没有行草字体,而是用的小楷,这样谁都能看清楚,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把稿子修整完毕。
  3500多字,稿纸整整用了12页,一下子写这么多字,齐栋梁手腕也是累得有些酸疼,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手腕,心里不由得万分感叹,没有电脑工作效率太低了,如果有电脑的话,修改这个材料连一个小时都用不上,十分的轻松!
  这中间齐军进来看过几次,见齐栋梁一直专心的再写,便没有打扰他出去了。齐栋梁写完打开房门叫了一声父亲,齐军马上就进来了。齐栋梁把抄好的稿子递给齐军说:“爸,我抄写完了,你看看。”
  齐军接过稿子坐下认真的看了起来,一看便知道儿子对他的稿子进行了大的修改,他写的事例被确掉了很多,但是一口气把稿子看完,他又感觉很顺畅,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论点和论据相互呼应,他根本挑不出毛病来,心里不由得十分感慨,他越来越看不透儿子齐栋梁了,小小的年纪也不知道他跟谁学的,好像样样都十分的精通。
  不过,齐军已经习惯了齐栋梁的神奇,并没有追问他什么,而是和他讨论一下为什么砍掉那么事例的问题。齐栋梁说:“提出一个论点,有一两个典型的事例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用不着用那么事例反复去证明这个问题,这样会给人一种繁琐、冗长的感觉,产生阅读的视觉疲劳,如果看你材料的领导没有耐心,看到一半也许就把材料丢到了一边,你的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齐军对齐栋梁的观点十分认可,他修改材料的时候就感觉有些烦燥,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齐栋梁这么跟他一讲,他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夸奖了一句:“栋梁,你比爸爸强多了!”
  齐栋梁被父亲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着说:“爸,其实你比我厉害,这经验材料我让我写,我肯定写不出来,但是让我看,我能看出好坏,问题出现在哪里。不都说么,天下文章一大抄,但就是看谁抄的好,谁抄得妙,文章形成之后,还得反复的修改,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的结果!”
  齐军点头道:“是得反复的看,反复的修改。”
  齐栋梁说:“爸,不是还要写通讯报道么,你再去客厅看一会儿电视,我把通讯报道也写出来。”
  “好的,栋梁,让你受累了!”齐军对齐栋梁的水平已经放心了,再说他根本不会写通讯报道,儿子前几天已经跟他说了要帮他写通讯报道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他处理了。
  齐栋梁在修改这个经验材料的时候,对内容已经充分的了解,心里已经把通讯报道构思好了,想上铁路局的报纸,就必须对全局的机务工作有指导意义,同样,想上铁道部的报纸,就得对全路的机务工作有指导意义,所以必须调好角度。
  如果以古江机务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天为重点写,显然对全局的机务工作没啥指导意义,虽然古江机务段实现200天是可喜可贺的事情,打破了十多年没有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天的纪录,但全局这么多机务段,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天的有不少,而且比古江机务大的,运输生产任务重的也不在少楼。拿到全国铁路比较,就更暗然失色了。
  因此,齐栋梁决定以新经验、新做法为重点,突出古江机务段实施机车乘务安全关键点卡控措施安全生产取得实效这个重点,至少这个办法在全局乃至全路是第一个推出的,而且在安全生产上确实取得了实效,一定会得到编辑的认可。


第255章 指点
  想好了通讯报道的标题和内容,齐栋梁第一个写的是针对辽东铁路报的稿子。辽东铁道报是辽东铁路局主办的行业内部报刊,针对的就是整个铁路局,因为报纸的版面有限,一般除了记者采写的重大新闻事件外,通讯员的稿子上报最多不超过1000字,因此,他必须把经验材料的内容浓缩在这1000字之内,但是,齐栋梁早已经构思好了,那部分取,那部分舍心里都有数,写起一气呵成,半个小时,一篇精彩的通报报道就出炉了!
  然后,齐栋梁开始写给人民铁道报的稿子,与辽东铁道报同理,人民铁道报对通讯员的稿子要求更严格,因为它面对的是全国铁路,上稿难度很高,古江机务段有时一年才能上一篇两篇的,有时一年一篇都上不去。通讯员的稿子上报一般不超过500字,要在500字之内把这个经验说清楚难度很大,但是这难不倒齐栋梁,他已经成竹在胸,15分钟,一气呵成!
  写了这个通讯稿,齐栋梁又铺开稿纸,准备给父亲再准备一个辽铁工运的稿子,辽铁工运是铁路局一份内容的专刊,每月出一期,字数的要求相对宽一些,他准备写一个2000字的通讯稿,这个就容易了很多。
  铺写稿纸刚写了不到一页,齐军就推门走了进来,问道:“栋梁,写得怎么样了?”
  齐栋梁说:“刚写了一半,还得写一会儿。”
  齐军走过来说:“我看看写得怎么样?”
  齐栋梁说:“爸,现在没写完呢,你看也看不出什么,你再出去看一会儿电视,等我写完了你一起再看吧。”
  齐军见儿子捂着盖着不让他看,但微微一笑说:“好吧,不打扰你的思路了,等你写完我再看。”说着,推门走了出去。
  齐栋梁运笔如飞,刷刷的写了起来,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2000字的稿子就写完了,一晚上写了7000多字,他的手腕和手指累得不是一般的酸疼,甩着手腕缓了一段时间,这酸疼才有所缓解。
  齐栋梁看看表,已经10点半了,他起身开门叫父亲,一看客厅里只剩下齐军自己在看电视了,小姨秦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房间休息了。
  齐军一看齐栋梁写了三篇通讯报道稿,加在一起3000多字,心里我说他写了这么长时间呢,原来是写了三篇稿子啊!上次齐栋梁和他说过,不但要往辽东铁道报投稿,还要往人民铁道报投稿,可另一篇长稿是要往哪投呢?
  虽然心里有疑问,齐军并没有立即说出来,而是先看起了稿子,不得不说,儿子齐栋梁写的稿子十分的精炼,在500字内和1000字内,就把机车乘务安全关键点卡控措施这个经验完全表达了出来,而且,500字的稿子内还加上一个十分典型的事例,一下子就把这个办法烘托了出来。
  2000字的长稿就更不说了,有了这么多文字的渲染,把实施这个卡控措施论述的十分到位,而且,齐军看这三篇篇稿子和平时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消息差不多,而且齐栋梁写得比有的报道更精炼,更说明问题。他心里这才相信儿子齐栋梁不是吹牛,而是通讯报道写的不是一般的好!
  齐军问道:“栋梁,你不是说只给辽东铁道报和人民铁道报投稿么,我也看出来了,1000字的是给辽东铁道报的,500字的是给人民铁道报的,那2000字的那篇要给哪儿?”
  齐栋梁说:“2000字的这篇我准备让你给辽铁工运。”
  “辽铁工运?”齐军闻言不由得疑问道:“有这个刊物么?我没听说过啊?”
  齐栋梁说:“辽铁工运是辽东铁路局工会办的一份内部刊物,各个方面的新闻报道都刊登,你去党办管宣传的人那问一下就知道了。”
  提到党办管宣传的人,齐军一下子想起一个事情,于是说:“栋梁,我听党委管宣传的张助理说过,人民铁道报想上一篇稿子太难了,不但稿子的内容要好,要符合报纸的要求,而且托关系找人还不一定能发出来,分局党委每年只给古江机务段一篇人民铁道报的上稿任务,可有时候还完不成,咱们跟那边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投了也不能给发!”
  对于发稿的问题齐栋梁已经替父亲想好怎么办了,古江这小地方与人民铁道报八杆子都打不着,想找关系确实很难,但这根本难不倒齐栋梁,因为李科长已经为齐军找好了辽东铁道报的关系,那么,顺着辽东铁道报的关系这个思路往下想,便一切都成为皆有可能。
  齐栋梁想了想说:“爸,李科长不是说已经给你找了辽东铁道报的一个编辑么?你跟李科长说下周要亲自去辽城送稿子,跟这个编辑见一面,拉拉关系,沟通一下感情,你们李科长肯定会同意,而且还会大力支持。”
  齐军说:“可这只是辽东铁道报一家啊,那两家报刊根本联系不上啊?”
  齐栋梁说:“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人民铁道报在辽东铁路局设有记者站,辽东铁道报的编辑肯定和驻站记者很熟悉,同时,和辽铁工运的编辑也很熟悉,毕竟是同一个行业,都是搞新闻的,他们之间不可能没有来往。你见了辽东铁道报的编辑之后,就请他帮忙联系人民铁道服驻辽东记者站的记者和辽铁工运的记者,只要能搭上关系,事情就好办了!”
  齐军想了想说:“可是,辽东铁道报的编辑能帮我联系么,咱跟人家也没啥过硬的关系?”
  齐栋梁笑着说:“爸,只要你能联系上辽东铁道报的编辑,你这么这么办,别怕花钱,到时钱我给你出,就一定能联系上那两个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同时这么办,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办成!”
  齐军听了齐栋梁的办法,想了一会儿才点头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法办,明天上班我就去找李科长说这个事情。”


第256章 见面礼
  周五早上一上班,齐军便拿材料和稿子去了李奋进的办公室,递上材料说:“科长,经验材料和通讯报道稿子我都写完了,你给看看。”
  李奋进接过稿子说:“齐军,你先坐,我一会儿就能看完。”
  齐军拿出良友烟递上一支说:“科长,先抽支烟。”见李奋进接了烟便给点上,然后自己才点上。
  李奋进看了一眼稿子,惊奇的说:“齐军,这不是你的字啊?”
  齐军说:“材料是我儿子帮着抄的,他的小楷写得还不错。”
  李奋进说:“岂只是不错啊,很有功力。你儿子挺厉害啊,不但从一年级一下子跳到了四年级,小楷也写得这么好!”
  李奋进一夸奖齐栋梁,齐军自是心里舒坦满脸笑容,说:“这孩子从小就专,学啥像啥。”
  李奋进说:“好好培养着,将来一定错不了。”
  齐军笑着说:“是的,我一定会好好培养他的。”
  李奋进低头看起了材料,没用上十分钟就把经验材料看完了,抬起头对齐军说:“齐军,没想到啊,你材料写的这么好,根本不修改了,到时就这么报上去就行。”
  齐军见要李奋进这么认可这个经验材料,心里挺高兴的,笑着说:“科长过奖了,我知道我水平不行,你再帮我改改。”
  李奋进笑着说:“齐军,你就别谦虚了,我倒是想改啊,可是不知道改哪儿好,你这材料写的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增一分嫌肥,减一分嫌瘦,就算拿到分局去,这也是上等的材料,根本不用改。”
  齐军还是有点不放心的问道:“科长,这样能行吗,真的不用改了?”
  李奋进说:“齐军你放心吧,我的眼光你还不相信啊,我说不用改就不用改了!”
  齐军急忙点头说:“相信,相信,科长可是咱们段的大笔杆子!”
  李奋进说:“我再看看你写的通讯报道稿子。”说着拿起来上面的那篇看了起来,这篇是给辽东铁道报写的那1000字的稿子,他不一会儿就看完了。看看下面还有两篇稿子,便接着看了起来,一气把两篇稿子都看完了。
  李科长放下稿子望着齐军说:“齐军啊齐军,你是深藏不露啊,还说没写过通讯报道稿子,可这稿子写得比那些狗屁记者写的都好,跟我你还装假啊?”
  齐军急忙说:“没有,没有!科长我真是第一次写通讯报道的稿子,因为没写过,特意找这方面的书学习了一番,照上面的范文写的。”这次齐军没有把儿子齐栋梁递出去,他不能什么都拿儿子当挡箭牌,于是跟李奋进撒了个小谎。
  李奋进说:“这不就对了么,其实通讯报道很简单,按照规定的格式把你经验材料里的东西装进去就行了。”
  齐军笑着说:“科长,我也是这么想的。”
  李奋进说:“对了,你写3篇篇幅不一的稿子,是想多投几家报纸吗?”
  齐军说:“是的,1000字的那篇投辽东铁道报,500字那篇投人民铁道报,2000字的那篇我想给辽铁工运投一下试试。”
  李奋进点头说:“嗯,你的想法很好,不过,投稿之前你得到党委盖个章,证实报道真实性,不盖章一般报纸不给刊登。辽东铁道报是没说的了,只是其它两家报刊没有关系很难中稿啊!”
  齐军说:“科长,我是这么想的,你不是帮我找好辽东铁道报的编辑了么,我想送一趟辽城送稿,跟编辑见个面,联系一下感情,请这位编辑帮帮忙,看看能不能联系到人民铁道报的记者和辽铁工运的编辑。”
  李奋进说:“行,你这个想法很好,你去之前我给李编辑打个电话,你带着这边的土特产过去,再请她们请顿饭,费用我帮你处理了。”
  齐军说:“太好了,科长,谢谢你。”
  李奋进说:“齐军,你想什么时候去?”
  齐军说:“我周日晚上坐火车去辽城,周一去报社见李编辑。”
  李奋进说:“好的,一会儿我就给李编辑打电话,然后告诉你去了之后怎么找她,你去准备东西吧。”
  齐军中午回家把这个事情跟齐栋梁一说,齐栋梁便和父亲说了到辽城之后怎么办,并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2000块钱给了父亲,告诉父亲千万别不舍得花钱,直到齐军表示明白了把钱收下。
  周六中午,齐栋梁放学回家吃完了饭,小叔齐海开着车过来了。他上车之后检查了一下让小叔给准备的东西,见都准备齐了,便让小叔开车出发了。
  古江通往桐水的公路还不错,是国家二级公路,虽然道窄了一些,但路况还不错,通勤火车古江到密江得3个多小时时间,汽车则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一进密江村道路就变得难行,车速就慢了下来,村里还从来没有小汽车来过呢,纷纷开门张望,看看是去谁家的,村里的孩子们则一路追着汽车到了秦大川家门口。
  见汽车停在了自己家的门口,秦海媳妇刘秦香便迎了过来,她根本没有想到是来她们家的,以为停车问路的。齐栋梁打开副驾驶的车门,下车转了过来,说:“大舅母,是我!”
  刘春香一看就齐栋梁,立即惊喜的说:“是铁牛啊,我还以为谁坐的小汽车呢!”
  秦海在房门口一看是齐栋梁,回头冲屋里喊了一声:“爹,是铁牛来了!”然后就快步赶了过来,秦大川和老伴孟淑兰也闻声从屋里出来了。
  齐栋梁离老远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