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3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回来,也是顺理成章的喜事。”

张元芳静静听着,脸上几乎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有他最亲近的人才看得出来他内心的波涛汹涌。

和别人一样,他对辽阳的消息几乎一无所知。

并不是惟功已经忘了他,事实上惟功几乎每个月都有信来,铜锤虎头几个小孩子的模样长相,什么时候会说话了,会调皮了,能爬高上低了……这些事,惟功都会写信来告诉他,也会和张元芳说些空泛的军政大策方针,但具体的军政安排的细节,辽阳兵马的训练,构成,组成,运作,还有辽阳地方的财力,物力,这些事关具体的东西,惟功从来不提,张元芳也是从来不问。

不知道,才最安全。

这是叔侄俩人的默契,正是因为有这种默契,导致张元芳对辽阳情形所知不多,最少,不比朝中的有些人多,此时这样的大捷消息传来时,他的脑海中也是如爆炸一般,惟有斩首三万,俘虏近十万这样的数字来回地翻腾着,令得他一时半会间,都无法做出什么动作,更没有办法组织起自己的语言出来。

眼前的这一伙宗亲,还有一群人也是赶了过来,脸上都是带着谄媚的笑……张惟功立下这样的不世之功,保有权柄和更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没准将来还是能回京师,获得比张惟贤更大的权柄,趁着现在是冷灶,赶紧烧上一烧才是正经。

“元芳,老七,我是你二叔,替我写封信给惟功,说我家那老二在京闲着没事,能不能到辽阳谋个差?好歹叫他立些功劳,将来也好有个出路不是?”

“是啊,我家好几个小子,在京里平时惹是生非的,叫惟功这个弟弟管教他们一下,可成?”

“老七,这事儿,你可不能往外推?听说辽阳不少官拜一品二品的都是京卫出身,甚至是那些乞丐叫花子叫惟功给带了出来,凭什么带着外人升官发财,自家人不管不顾的?这不成,你给我好好说说惟功,都是英国公府一脉,可不能忘了祖宗。”

这些人,这会子倒真的是好算计。

他们都是世袭的京卫中人,没有要紧的原因是不会到外镇去的,纵观大明九边历任总兵和协台一级的武将,各卫的都有,但就是缺乏京卫人的身影,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京卫出身的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一方大将。

在惟功立基之初,这些京卫出身的家伙当然不可能跟随,当初舍人营里也不是没有英国公府一脉的人,在出京时,他们全部退出了舍人营,事实上,在一开始的训练之初,大半的京卫子弟就多数退了出去。

只有贫寒人家的子弟,比如郭宇,张猪儿这样的才坚持了下来。

朱尚骏这样的世袭都督世家的子弟坚持下来的算是异类,正常的京卫子弟,都是中途之前就倒了下来。

现在看到辽阳大兴,大把的军功等着捞,这些家伙心思就活泛起来。只要到辽阳挂个名,那些不够格袭爵的子弟就能图一个出身,也不要怎么着,弄一个指挥以上的世职在身上,京里各世家走动时面子就好看的多,在他们看来,这么一点小事,惟功和张元芳,总不至于不答应吧?

张元芳已经镇静了下来,他看看左右,一张张脸庞上满是热切期盼的眼神,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抿了抿嘴,排开众人,一句话也没有说的就扬长而去。

什么也不说,但蕴藏的含义也足够了,在场的人,很简单的就在张元芳的脸上看到只有简单直接的,甚至是粗暴的蔑视!

张元芳没有回顾,也没有仔细去听身后低低的谩骂声,现在的他,只沉浸在一种骄傲与自豪情绪之中,他知道,最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己的心情都会很好,无关权势,无关地位,这些东西,他不仅毫不在意,甚至是厌恶,只有惟功创造出来的这种气势磅礴的伟业,无愧于叔侄两人当年在小院里的谈古论今和讨论兵法的过往时光,他感觉到这样的伟业中有自己的一份心力,这,就已经足够了。

对有些人来说,这真的足够了!

……

……

朝廷的一道道诏旨,很快经由内阁明发出去。

张梦鲤为蓟辽总督,核实首级和提调献俘阙下大典的沿途事宜,务使一切顺利,在京,由礼部和兵部,加五军都督府配合,务必把多年已经没有举行过的大典进行的顺顺利利,替大明朝廷增光添彩。

老实说,现在的大明虽然遇着一个不见朝臣,政务也不上心的皇帝,但张居正打下的底子充足的很,现在也没有万历三大征的财政黑洞,三大政第一征用银三四百万,第二征用银七八百万,第三征用银也是数百万,加起来用银近两千万,这还只是纯粹的白银支出,各省提供的各种物资不在内,各大军区耗费的军用物资不在内,死亡的将士和受伤的将士不在内,这三大征固然是万历朝和大明最后的荣耀,因为毕竟都打赢了,但也是把大明活生生的拖垮了。

最少,在万历晚期的时候,朝廷是不会有什么心力,也不会有财力物力来搞什么大典了,毕竟就算打的最光采的援朝之役,只是把鬼子压了回去,并没有太多的俘虏和斩首,明军自己的损失只能用惨重来形容……蔚山一役,明军战死受伤超过两万人,远远超过日军,明军获得的只是战略胜利,战术上可谓一败涂地,辽东明军被削弱的奄奄一息几乎倒毙,哪里还有什么精气神搞献俘这一套?

现在这个时候,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了。

辽阳方面,确定左路军后撤,与辽镇做交接,同时,左路军挑三千精锐,全部由铁甲骑兵和各骑兵军种构成,由郭守约带队,押送象征性的几千北虏俘虏,一路沿广宁到宁远,再到山海关,入京师,参与献俘大典。

京师方面,已经由兵部拨出一部份明甲和装饰物,用来给这三千骑兵装备装饰……辽阳算是小小的发了一笔,这些甲胄都是精工打造,甚至是银甲或是镀银,不仅防护能力强,仪容上也是威风凛凛,每领甲最少值上百两或大几十两银子,如果不是献俘大典,京师是不会这么大方的,这些甲向来是天子校阅时由亲军穿着,后世赫赫有名的出警出卫图里就是画的万历年间的大阅情形,那些甲和兵器,便是如图画上那般,已经由京师起运,沿途交接给辽阳骑兵。

张梦鲤则亲赴永平,就近指挥,沿途的官道加以修葺整修,地方官绅一律出面迎接,官府安排扎牌坊和安排食宿,务必要这些北虏俘虏,感受到天朝的庞大力量和远超蛮夷的文明。

一切都如烈火烹油一般,只求热闹,倒不是太在意花钱。

户部也是难得大方,毕竟万历朝府库充盈,这一次的事,是洗雪了自嘉靖到万历的被土默特部压着打的耻辱,朱元璋早年的担忧在嘉靖朝成为了现实,被北虏重新突破长城沿边防御前线,一直打到京师城下,土木之变后虽然也有这样的事,但那是突发事件,嘉靖到隆庆确实明军沿边的实力确实已经在北虏之下,这种耻辱是烙在每个人的心头,纵使是向来藐视武夫的文官们也并非全然不在意,这一次有这样的大捷,每个人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花费虽多,在众人眼里也是值得的。

……

……

因为大明朝堂已经被献俘大典一事牵扯了大量精力,京师之中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官员们多半在谈论此事,公侯伯们也是一样的兴奋,当然也包括五军都督府内的武夫们。在这个时间,他们短暂的被利用了起来,大明上上下下似乎都记起了这些向来被轻视的家伙,整个五军都督府也是在领府事的侯伯们的带领下,忙碌了起来。

“斩首三万,俘虏七万。”看着五军都督府的忙碌景像,萧萧细雨之中,努尔哈赤没有避雨的打算,而是呆征征的喃喃自语着。

努尔哈赤也得到了消息,他在大明京师呆了这么久,就是要躲避在塞外与惟功的见面。哈达和乌拉各部的贝勒肯定要到明军大帐去参拜惟功,不知道为什么,向来胆略过人,无所畏惧的建州部首领居然十分胆怯,此时消息传来,大战应该结束,努尔哈赤在心底里松了口气,这几天开始做临行前的准备,到五军都督府这边来便是因为此事。

但无论如何,听到斩首数字和俘虏人数的时候,不仅是他,包括建州部的所有随员,一时都为之失声,无论如何,这个斩首和俘虏数字太沉重了,压的建州部的人,全部喘不过气来!

第714章 苦役

“好了,手续齐备,你们可以离开了。”一个右府佥书都督将公文检视过后,又做了一些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在滴水檐下交还给努尔哈赤,脸上也是一脸的骄横和自豪,这两天,这些五军都督府的人明显脾气见涨,对努尔哈赤这样的蛮夷部落首领也不是如前一阵那样的客气了。

努尔哈赤也不以为意,叉手一礼,令人将所有的文书收好,就是准备离开。

他的心底深处还在被辽东传来的消息所震惊着,一切都显的浑浑噩噩,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来。

随员们也是心情沉重……尽管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之下,建州部在这些年兼并了大大小小过百个城寨部落,人丁超过万人,每日每夜不停的打造铠甲兵器,积蓄力量,但他们不会狂妄到自己有力量对蒙古诸部三路出击,并且可以击败蒙古,更不必提有斩首三万俘虏七万这样的辉煌战果。

事实上,在两年之后,科尔沁部和叶赫等部纠集大兵进袭建州时,努尔哈赤的力量还是不如对手,只是建州部的训练更出色,努尔哈赤的用兵远超对手,古勒山战事他才获得了胜利,这一场战事之后,建州部的实力更加膨胀,慢慢吞并各部,科尔沁这才为之臣服,但到打垮察哈尔蒙古,收服土默特和内喀尔喀和外喀尔喀诸部,建州部还有四十年的漫长道路要走。也就是说,现在的建州部实力与辽阳展露出来的实力,整整差了半个世纪。

这种距离,足以令意志再坚强的人也为之沮丧,差距太大了,叫人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能为力的绝望感。

“贝勒,我想我们还有机会。”

在努尔哈赤木偶般离开的时候,随员群中的费英东拉住了他。

“怎么了?”努尔哈赤展露出与平时毫无交集的软弱,眼神中也满是迷茫的光采,如果他一直是以这样的风采来统领部落,建州部早就分崩离析了。

“贝勒你看。”费英东指了指身后,在那里,一群穿着一品和二品武服的高级武官正聚集在滴水檐下,而对面是一个穿着蓝袍的六品文官,文武两班对列,彼此正在交谈着什么。

努尔哈赤看了半天,但他脑子里还是乱哄哄的,根本没有看出什么东西来。

费英东在部落里向来以大局感强,心思清明著称,当然他也是一个勇士,心志也是异常的坚定,在此时所有人垂头丧气的时候,只有他保持了冷静,并且发现了一些问题。

“贝勒,你没看到文官品秩低而气态骄狂,并且盛气凌人,武职官员虽然品阶远在文官之上,却是垂头受训,唯唯诺诺。”费英东很冷静的提点道:“五军都督府是大明最高的武职衙门,却是这般景像,贝勒难道没有什么想法吗?”

想法不仅有,而且太多了!

努尔哈赤眼前一亮,整个人似乎都恢复了精神。

事实也是费英东所说的,眼前的情形足够精采。站在五军都督府门前的是一个礼部主事,也就是一个六品文官,根据目前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来指点献俘礼仪事宜,对着一群高品武官,却是颐指气使,而武官们也是频频点头,似乎被一个六品文官盛气凌人的教训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嘿嘿,大明并没有改变什么。”努尔哈赤一瞬间恢复了自信,看起来辽阳的武略功勋只是辽阳而已,而不是代表整个大明,大明仍然是和他了解的一样,以文制武,腐朽不堪,就如和女真邻近的朝鲜一样,文武两班文恬武嬉,除了咸境道有边军有一点战斗力外,深入过朝鲜的女真人无不惊奇于这个国家上层的腐败和下层令人无法想象的贫穷,还有官府的迟钝无力。事实上,任何一个大部落的女真人都有信心灭掉这个所谓的以小中华自诩的国家,没有大明护着,女真人早就征服朝鲜了。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蛮夷?”努尔哈赤微笑道:“费英东,你说呢?”

“最少眼前不是。”

费英东颇具幽默感的回答令努尔哈赤大笑起来,众多随员也是一并笑起来。

笑声吸引了在滴水檐下谈事的礼部主事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他们奇怪这一群留着小辫子的蛮夷为什么在五军都督府这样庄严的地方发出这种骇人的怪笑,被惹恼了的礼部主事眼神变的严厉起来,他说了一句什么,有一个都督赶紧跑了出来,对着努尔哈赤一群人挥手示意,叫他们赶紧离开。

“算了,我们走吧。”费英东又笑道:“不然这群大老爷被文官下令打板子,那可就是我们连累他们了。”

辽东边将,不乏有被巡抚和各位道台斥责甚至用杖责打的先例,在以前,这彰显大明地方守备文官的尊严,在此时,却是感觉是一个荒唐的笑话。

女真人们眼中的笑意更加明显,刚刚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因为一个荒唐的画面而消失的无影无踪,最少他们已经明白,最多面临的就是一个辽阳,而不是整个大明。

……

……

和京师一样,辽东边墙之外的塞外,也是雨落纷飞。

冬季的辽东几乎没有别的色彩,放眼看,无非就是灰色黑色两种色调。江河是灰色的,天空是灰色的,树木是灰色的,而土地则是不折不扣的黝黑。

惟功生了一场小病,病体初愈,在众将和随员们的坚持下,仍然乘坐着自己的那辆很舒服的改装马车,在侍从司和参随员们的簇拥下,他已经从右路转到中路,中间沿着福余部的贡道和与科尔沁各部来往的道路前行,虽然道路有不少是崎岖难行的山路,但多半是平原地带,待快到旧韩州地界时,已经是很明显的大平原地区了。

到韩州后,他随着中路军的兵站继续前行,在他身后,是到处热火朝天的建设情形,现在还不是真正的严冬,建筑司在加紧一切工程,等大雪一场接一场的落下来之后,整个天地之间到处都是一片洁白,很可能积雪会有一人多深,最少也是半人深,底下就是冻土层,这样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下想大规模的施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恶劣天气到来之时,可以改为小规模施工和室内装修工作。

道路修筑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沿开原北陆路和开原东陆路已经最少有十万以上的建筑司的工人和临时召集的民工,加上俘虏在施工,在建筑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足够的器械供给下,各项工程进展飞速,饶是如此,道路也只修到韩州一半距离,要想修到韩州,也就是后世开原到吉林梨树县附近,最少得明年夏初的时候了。

从韩州北上再过数百里,是吉林农安,也就是金黄龙府,邻近科尔沁诸部,往前直行三百余里是后世吉林长春,从长春往东平行,就是后世吉林市,整个地方,全部都是广硕无比的平原黑土地带,也就是松嫩大平原,后世的东北粮仓。

对这些地方,惟功当然是重视无比,只是现在中路军的前行已经停滞了下来,巩固打下来的方圆千里的地盘比锐意进取更为重要得多,当听到中军路控制了亦东河卫和塔木卫过半地方消息之后,惟功便执意从右路赶赴中路,哪怕是当时他还在病中。

此时的他,便是沿着辽金故道,还有大明曾经用过的驿道,沿着满目苍凉,一路继续北上。

大自然已经在早晚时间充分展示了它的威严,早晨和晚上已经寒气逼人,中午时分又开始下起了雨,凄风苦雨并没有影响到白天工程的进程,从韩州故地往塔木卫和亦东河卫的简便道路几乎是昼夜不停的施工,建筑司接到严令,在大雪积压和覆盖道路之前,一定要把往木古河卫的故道扩宽修整完毕……这关系到中路军真正掌握这一大片土地,相比左路和右路,很显然,辽阳的高层最重视的就是眼前这一大片土地!

“好地方啊。”坐在车上,看着窗外,宋尧愈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由衷的感慨着。

宋尧愈和张用诚仍然与惟功同坐一车,相比较在半个月前福余部旧地时的情形似乎一样,不同的就是惟功已经痊愈,此时也是精神奕奕的与这两人一同看向窗外。

窗外是一片不变的灰黑色,天地之间一片烟雨蒙蒙,地面湿润了,雨点不停的打在地上,也打在道路两边人群身上,所有的建筑工人在紧张的施工着,与前一阵情形不同的就是这其中夹杂着大量的穿着黄皮袄子戴着暖帽,留着辫发的人群……这是被俘的北虏俘虏,经过一段时间的甄别之后,北虏之中纯粹的牧民被挑了出来,同时开始训练和调教,因为缺乏人手,第一批北虏俘虏五千人被押解到了这里,他们开始与建筑司的工人一起施工,不同的就是他们的施工时间比普通的工人长一个时辰,同时还没有工钱,如果闹事,轻则鞭打惩戒,重则斩首示众,没有第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