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3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接受的结果。

这件事,不论如何,他要将之做成,甚至比他将万历推下帝位还要来的更加诱惑的多。

做成这件事,名垂青古,推万历下御座,不过是个人野心的满足,中国几千年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什么稀奇?

他要做的,才是真正的千古伟业。

“抓紧走吧,各人都还在等着呢。”笑声之中,惟功快马加鞭,他的事业,确实如日中天。

宋尧愈等人,亦是紧紧跟上,宋尧愈已经快六十,但鞍前马后一路跟随,居然也这么支撑了下来,此时脸被风吹日晒变的黝黑,但精神十分健旺,丝毫看不出老态来。

徐光启等几个青年参随,还有参谋司和军令司,张用诚,周晋材,还有那些年轻英武的近卫们,也是精神奕奕,打马跟随在后。

额亦都在近卫司里与何和礼相隔不远,两个女真人彼此做了一个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有的骑士策马扬鞭,大地被远远甩在了身后,就如同这个庞大帝国令人不堪回首的过去,在这一群朝气蓬勃的群体面前,亦是被远远扔到众人的身后去了。

第681章 粮道

在回程的路上,哈达部的贝勒孟格布禄派了自己的贝勒护卫去请满太过来叙话。

他没有请别人,叶赫部的情形十分混乱,自清佳奴和杨吉奴两个贝勒被李成梁杀掉之后,本部争权夺利,到现在也没有真实的核心人物,辉发部又远势力又弱,不值一提,他自己虽然是和父亲王台其余的诸子争位,弄的部族衰落,但现在勉强站稳了脚步,乌位部则是满太父子为主,还有布占泰几个兄弟辅助,看起来还算是稳定。

但现在扈伦四部最大的问题和麻烦就是没有真正的主心骨!

王台死后,这个惟一受封龙虎将军的大贝勒原本是四部的真正核心,不需要出动多少兵马,王台就能解决很多麻烦和难题,在王杲为祸多年之时,王台和王兀堂也始终未曾追随,各部之中,哈达部的恭顺程度仅次于在成化三年明朝对女真各部大征伐时没有被列入名单的栋鄂部之下,在王台手中,四部不少事能合力进行,王杲最强势时,也拿海西四部没有办法,就是因为部族有一个真正的主心骨在。

现在,这根顶梁柱不在了,孟格布禄自己当家作主,畅意之余,私下里也有惶恐不安的感觉。父亲在时,一切有他遮风挡雨,现在父亲不在了,自己部落的事他都不能尽数做主,更不要提与四部合作涉及到女真各部合力行动的大事了。

这一次前来福余部的地盘拜见惟功,就是诸部合议之后的结果,但此行异常不顺,也使孟格布禄十分沮丧,他只是勉强在脸上没有摆出沮丧的表情来,努力维持一个贝勒的尊严,但无论如何,他身边的卫队成员还是能发觉贝勒脸上浓重的阴云。

“孟格布禄贝勒召我前来,不知道有什么指教?”

在归程的路上满太接到了邀请,他和儿子还有自己的贝勒卫队一起折返回来,布占泰等人则先行返回。

和孟格布禄一样,满太的脸上表情也是十分的难看,这么被当众拒绝,他乌拉部大部的地位根本没有被张惟功重视,而当着对方几千精锐骑兵,还有那一箭神射之威,使得他这个贝勒毫无反应,只能默认现实,这毫无疑问是对他权威的一次削弱,也令得他十分愤然,但和明军翻脸,他一时也没有这种胆量……辽阳军毫无疑问比辽镇更难对付,能三路出击,右路一路就把福余部全部打残,撵走,这实力岂是了得?

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思,满太折返回来,但并不代表他对此事抱有什么希望。

“我们今天被辽阳总兵这么羞辱,难道就这么算了?”

“不算能怎样?”满太阴沉沉地道:“你们哈达部敢称兵造反?”

孟格布禄一滞,哈达在成化三年的大征伐后几乎没有敢与大明作对过,素称恭谨,叫他造反当然是万万不敢的。

“我们自己出手当然不行,不过,福余部的残部和科尔沁的诸位贝勒可没有什么不敢的。”

“他们?”满太疑道:“福余部现在和辽阳仇深似海,当然是敢的,科尔沁应该在和辽阳的中路军打仗,他们有办法过来再和辽阳右路军打么?”

“正面交战当然不成。”孟格布禄狞笑一声,沉声道:“辽阳军强,这是向来的传言,现在看来,确实是强军,我看中路的科尔沁未必讨的了好,一定吃亏。但越是这样,肯定就对辽阳军恨之入骨,我看辽阳右路骑兵不多,现在占了这么大的地方,满太贝勒,你想想他们最吃紧的地方在哪里?”

满太眼中精芒一闪,两手重重一握,低声道:“你是说,粮道?”

“对了,就是粮道!”

孟格布禄一脸笃定,把握十足的道:“辽阳军中右两路多以开原为出发点,多有步兵,用大量民夫辅兵沿途运粮,我知道他们有大马车,但开原到关隘一带多山地,过了山地到平原地方又太远,沿途地广人稀,他们的粮得不断的运上来,得用多少人力和车马,粮道一长,补给一断就是大麻烦,没有粮道,辽阳军再强又怎样?我们不给粮,福余部跑的差不多,他们俘获一些牛羊,够吃多久的?十来万人人吃马嚼的,只要几千骑兵来回断他几回粮道,抢不掉就烧,断了粮道,他就得撤兵!”

满太也是一脸兴奋,刚刚眼中的阴云一扫而空!

“干了。”满太道:“我们不直接出兵,让出通道,再暗中提供点帮助便是。”

孟格布禄微笑着点头,又道:“其实我也不懂张惟功怎么想的,大明向来对边墙外是以羁縻为主,这些土地虽好,他难道还真的能一口吃下来不成?”

“他年轻么,”满太讥讽道:“年轻人就是野心大,开疆扩土,多大的本事和荣耀。”

“李成梁都办不到的事,他?”

“他的兵确实精锐,”满太又道:“不过我们的部落中的巴图鲁,也未必比他辽阳的骑兵差什么了。”

孟格布禄对李成梁是仇恨中带有几分尊敬,这是当时蒙古各部和女真各部的共识,毕竟李成梁镇守辽东已经三十年,斩首已经能垒成京观,对这样的大明总兵,这些夷人领袖是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的。

毕竟大明总兵的强悍,才能衬托出他们的不俗呢。

这些部落其实十分野蛮,落后,但已经比蒙古人有明显的不同,首领多半会学习汉话,建城而居,组织结构向大明学习,就连现在的战略考量,也是向大明学习着了。

倒是这些贝勒的护卫们,穿着简陋的箭袍,背着沉重的步弓或轻便的骑弓,箭矢也分破甲重箭和轻箭两种,腰间则是悬挂着顺刀,或是手中拿着长铁矛铁锤等长重兵器,他们身体壮实,两腿罗圈,两眼炯炯有神,臂膀粗实有力,这都是女真人中的佼佼者,武勇过人,被挑选成贝勒护卫,在两个贝勒说话的时候,他们远远散开,做出一个警戒的圈子,在当时女真部落普遍不大,人力不足的前提下,这些贝勒护卫已经有了精锐的架子了。

满太和孟格布禄不曾亲眼看到大战,福余部又是朵颜三卫中最弱的一卫,辽阳军击败福余,他们并不觉得奇怪。

惟一叫他们惊奇的是辽阳展现出来的动员能力,数百里山地和丘陵交替的地形,中间还有十几条大大小小的河流,这种地形向来是阻碍明军出击的关节所在,李成梁数次出击,都是从抚顺关沿苏子河一带展行动,那里的建州各部已经发展二百多年,山地虽多,但也有小块的平原和现成的道路,就算如此明军也行动艰难,辽阳军却能以一镇之力出击数百里之远,这确实是难得的能力了。

两个贝勒没有继续说下去,毕竟他们也没有直面大明的胆略,多年的恭谨使他们潜意识里并没有与大明直接作对的野心,他们更愿意打击的是努尔哈赤这个雄心勃勃的青年首领贝勒,如果他们真有野心的话,就会直接面对福余,而不是跑来希图大明总兵赏给他们土地。

在离别时,两人会意的彼此一挥马鞭,脸上都露出笑容。

等那些被打红了眼的北虏四处出击,断了明军粮道,大明辽阳军不得不退出这些土地的时候,就是他们再会面的时机到了。

这块地,正好离哈达和乌拉部都很近,至于叶赫,当然也会分一些给他们,有这些土地,再收拢那些被打的乱跑的蒙古人,两部的实力,就会大大的增加了!

……

……

在开原往东一百多里的地方,出了边墙已经很远,在山林地和平原相交之处,野草疯长,灌木众多,在这里,与边墙虽然相隔不远,却是如同异域一般。

一个局的猎骑兵经过了这里,每人将手中的火枪平端在自己的马鞍之前,眼神锐利,借着黄昏的暮色,打量着四周的景致。

被蒙古人占据了二百多年以后,这里已经是一片荒芜,有时候,能在平原地带看到一些倾颓的村子,房舍歪倒,只能看到一些残迹。

这里应该是大明国初时的汉民聚集区,国初时辽东多半是以卫所形式定点居住,所居之处都是冲要地方,这里可能驻过一个百户,毕竟是离开原等关隘很近,距离坊州也并不算远,开原东路往海西和朝鲜图们江一路,坊州是第一站,距离开原有三百里之远。

后来正统年间大明在辽东全面收缩时,这里应该是最早一批被放弃的地方了。

看着荒草从生,房屋倾颓的模样,众人也都是感慨从生。

“从开原东到坊州,三百一十五地里,每十五里设一个台铺,三十里建一个台城,四周开始设屯堡。”

在猎骑兵中间是几个重要人物,总务唐瑞年,建筑司张思根,财务司任磊,将作司的赵士桢。

这几个,全部是大佬人物,各司的主管和惟功身边的大管家,一小队猎骑兵除了保护他们,还得保护这些大人物的随员,每个猎骑兵都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至于他们的局百总,几乎不停地用望远镜四处去看,惟恐错过了一点儿的蛛丝马迹。

第682章 各司

“我们将作司是无所谓,要紧的是选定一些适于设立的点,水力要好,风力也要考虑到,另外要先修路,我们要用大量的煤炭。”

赵士桢见各人看他,便是将自己的意见慢慢说出,虽然他态度很随和,但在场的众人毫无疑问对他的意见不会轻忽。

不管是屯堡还是台站驿铺,这些体系都需要将作司来支撑,不论是民用的纺织工厂,水力梭机和织机,或是军事用途的火器局所制成的各地都需要的火器,甲仗局的兵甲,在边墙外的这方圆千里之地,不可能一直需要辽阳输出,将作司也会在这些地方设立适合的地点来制造,相比较屯堡和水利工程来说,将作司肯定是第一优先考虑被满足的部门。

赵士桢没有穿他的七品官服,那一身官服原本是他最骄傲的东西,身为世家子弟,就算以杂学打动皇帝成为中书舍人,但毕竟是宫廷近侍官员,经常和皇帝见面研讨书法,这是很多翰林都没有的荣耀,大明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宣德皇帝,书画双绝的是成化皇帝,大明武宗的字正气磅礴,当今万历皇帝的书法成就原本也该不小,因为万历在书法上极有天赋,是一个一点就透的天才,但因为少年时被张居正教训,因为北宋那位瘦金体皇帝的前车之鉴,士大夫对皇帝们不务正业拥有足够多的警惕心理,万历不要说书法成就还不高,就算是比宋徽宗写的更好,估计也不会引来任何的赞誉。

但皇帝对书法的热爱毕竟还是无法消弥,象赵士桢这样的宫廷供奉专陪皇帝写字和鉴赏书法作品的人,还真是不少。

过去的日子在赵士桢身上已经见不到多少痕迹了,他戴着软脚幞头的唐巾,中间饰一块绿水般荡漾的碧玉,身上一袭蓝袍,腰系银带,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文士,但一举手一投足间,威仪尽显,那种自信从容,掌握着无上权威的感觉,令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不仅是他,在赵士桢身边的任磊和唐瑞年,张思根等人,或自信从容,或豁达大度,或精明外露,没有一个是凡俗人物。

“建筑司最优先考虑的是驿站体系的建立,”张思根说话很明快,没有丝毫的犹豫,仿佛事先就打好了腹稿,所以往往脱口而出,在他麾下做事的人也习惯了这种快而明断的风格,建筑司的公事从不拖沓,尽管辽阳各司的效率都很高,建筑司毫无疑问是最快的一个部门,看着皱眉的赵士桢,张思根很快又接着道:“除了驿传系统,军台建立也十分重要,道路也要紧,当然,将作司的选址建设,肯定也是最优先级的。”

张思根说话十分巧妙,其实就是说驿传军台道路之后,就是将作司了。

对这个结果,赵士桢也不奇怪,屯田司公安司财务司教育司军训司,各司哪一个不要建筑司和财务司配合来开展工作,将作司能排在这么前列,足见重要性了。

“天文数字啊。”唐瑞年感慨一句,对任磊道:“能顶的住么?”

财务司有多少钱,税务司一年收多少钱,这些哪怕是唐瑞年这样身份的都弄不大明白,没有办法知道最详细的数字,顺字行和四海商行一年赚多少,更是一个一般人弄不懂的谜题。众人所知道的就是每年的分红都是一年比一年多,中高级武官的收入已经不在一个知府之下,就是各司的这些主官,哪怕现在退休了,也能安闲富贵的过一生了。每人都已经有了几万两银子的身家,在大明,够买几千亩地的庄园和城中好几进的房子,几十个仆人伺候着,这样的生活以各人现有的财富已经是足够了。

任磊闻言一笑,并没有出声,但笑容中蕴藏的意思实在是太明显了。

财务司不仅有钱,而且,很明显的是行有余务。

唐瑞年笑道:“孙大胡子在家负责统筹,钱粮措手,他的担子要轻得多。”

“怕也不会太轻松。”张思根笑道:“我都能想得出来孙大胡子那一脸严肃的表情。”

“听说他家小前一阵刚取来,这下怕是没有办法陪家人了。”

“勤劳王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喽。”

“以他的个性,除非大人放他的大假,否则就算平时也没有什么闲暇的。”

“孙家的几个娃都快能上中学了,听说都是好苗子啊。”

“嗯,我倒是见过,老实说,孙大胡子治政是好手,齐家也是好手啊。”

孙承宗没有跟到这边来,袁黄和徐渭等人也没有来,徐渭是在武学院没有办法脱身,袁黄负责民政,手头的事很繁琐,光是和屯田司一起弄的移民的前期招募和安置就够袁黄喝一壶了,徐光启现在负责屯田司,光是底下一个水利局就够他忙了,更何况现在又有新移民任务,屯田司得和民政部门配合,新修的屯堡和土地都是新移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徐光启每天都忙到焦头烂额。

这些人,全部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中的精英,徐光启是崇祯年间的大学士,孙承宗是帝师大学士,袁黄更是大宗师,徐渭是这个时代的鬼才,还有湖广老名士宋尧愈,惟功自己作养出来的张用诚等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要么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潜力,要么就还在持续的进步之中,孙承宗的孙大胡子之名已经传遍辽阳,在原本的时空中他此时应该在家里读书耕作,青年时游历边关千里,见识广多,后来中举,进士,翰林庶吉士,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天启帝师。

后世满清为了丑化大明列帝,把天启丑化成一个打木匠不识字的荒唐皇帝,天启如果不识字的话,孙承宗是干什么的?

此次孙承宗是奉命留守,他倒没有具体的管理范围,随着辽阳开发的深度增加,事务越发繁多,大明的治理办法是朝廷和士绅宗族共治,辽阳无形中改变了这种粗放型的管理办法,将一切军政财政教育都抓在手中,相较大明的管理体系肯定先进的多,但在通信和道路条件,还有施政人员的素质效率上的要求和标准就要高出很多来,惟功是把体系建立起来,比如后世的管理体系和文书档案制度,包括袁黄贡献的循环簿在内,都是这种体系的一部份,就算如此,也需要投入极大的精力来做管理,中军部张用诚一个人已经顾不过来,唐瑞年和孙承宗都兼了中军副职,唐瑞年偏向顺字行和四海行及财税方面的事务,孙承宗则负责日常行政,偏向管理屯田民政公安各司,张用诚则是偏军事将作建筑,每人都是各司其职,目前来说,仍然称得上是井井有条。

把未来的帝师和辽西秩序的整顿大师和练兵屯田大师放在后方管行政,这堪称本时代最豪华的配给,各人提起来的时候虽是用的取笑口吻,但实际上对孙承宗的能力,包括赵士桢这个除了将作不怎么管闲事的人也都是十分认可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大明士大夫的自我修养和成就来说,孙承宗确实已经做到最棒。

“我倒担心一件事。”唐瑞年不动声色的道:“听军情的人含含糊糊的提起来过,朝廷不会这么善罢甘休,怕是会找我们的麻烦。大军出征期间我们都不在家,万一朝廷有什么荒唐举措,也不知道他顶的住,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