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大明-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成梁的征虏前将军就是前将军号,大同的征西前将军亦是,宣府的镇朔将军则是将军号,与惟功的同等。

此号十分难得,国初以总兵分镇各要害地方,都是以公侯伯为总兵,在这些总兵中再选重要一等的赐给将军号,比如现在还挂着征南将军印信的云南黔国公沐家。

所以这将军号很难得,纵公侯亦不一定到手,这是野战功勋和朝廷对该总兵代表的军镇实力的肯定,惟功如果不是有几千强兵,纵是国公也不能到手的。

张用诚升为赞画参将,转为武职,但不必带兵,只是类似参谋的职位,很适合他继续干通事长官的职司。同时还是都督同知,世职和勋阶也对应正二品武职。

周晋材和周思进,陶希忠,王国峰等人全升为参将或游击等职,但因为惟功是练兵总兵,麾下的参将也都不算是实职参将,没有办法建自己的营头,大明的军制和兵制不同,总兵和参将到游击,分别叫正兵和奇兵,援兵和游兵,从总兵到参将各有信地驻守,每营兵员自己招募训练,朝廷很少干涉不说,总兵还不能干涉参将的援兵营,原则是副将和总兵分驻,参将驻在镇城,但参将的营伍自己管束训练,总兵不能过多干涉,否则的话就是失了朝廷大小相制的原则,总兵会被人痛加弹劾。

现在的辽镇总兵李成梁有自己的正兵营,同时节制麾下各副将参将,但其麾下各营平时是自行其是的,李成梁只管自己的营,打仗也多半靠自己的家丁去打,这个总兵经常率轻骑出征,被誉为大胆包天的勇将,其实也是兵制造成的,指挥各营不如用自己的营伍和家丁方便而已。

马世龙被调到了第三千总部第四司任副把总,离开了第二司的老队伍,他的老伙计郭增耀则留在了第一司成了第一局的局百总,不过领的是夜不收局,说起来比马世龙的副把总并不差什么。

这一次马世龙加到指挥同知,世职为指挥佥事。

各千总官,包括决定留下来的马宏骏几个在内,全部为都督同知,正二品,各司把总,为都督佥事或都指挥,正三品,各司副手,有高有低,有的加到都指挥同知,马世龙升职时间太短,只加到了正四品的指挥同知,有不少职位和他相当的却是都指挥,不过舍人营中气氛良好,大家都重实职轻卫所职,世职倒是颇为看重,只是现在大家也弄不明白,调到辽镇之后,大家的指挥职务和世职是转到辽东都司,还是继续留在京卫或亲军都指挥的体系之下。

第310章 内外

马世龙的上司是陶安然,顺字行的老人,资历比周晋材等人稍弱一等,性子也是沉稳型的,不显山不露水,但历次考核来说,不管是领多少队伍,陶安然的部下总能排名靠前,这位也是从队官一路干上来,这一次走了不少不愿离开京师的人,陶安然原本是局百总,他的上司是刘嘉臣千总的一个直系心腹,这一次也离开了,陶安然被提拔上来,并且兼任司训导官,职权一下子大的多了,这人却并没有什么变化,刚刚到大营校场接旨,有不少人激动的哭出声来,马世龙都情难自禁……马家是世家将门,马世龙还不到二十就已经有了指挥佥事的世职,这是他自己挣得的功劳,按家族传承,他名下是一个百户的世职,就这样叔伯兄弟们平时还斗个不停,刚刚接旨的时候,他已经幻想马家宗族年前年后大聚会的时候,当众告诉那些祖父和伯叔辈的长辈,到时候看看他们的脸色怎么样。

马世龙早早丧父,孤儿寡母不容易,所以看起来恬淡,其实功名心不在任何人之下。

反而是陶安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模样,封赏大会过后,还是该怎样就怎样,司把总和副把总一共三人,另外一个副总和一个局百总同住,陶安然和马世龙共用一间宿舍,倒不是舍人营缺这几间军官宿舍,而是上头定下来的规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官和副手同吃同住,可以尽快缩短距离,拉近交情,同时副手成长的也更快。

在屋子中间有一个点燃了的炉火正旺的炉子,有一根长铁管排出烟气,还能烧热水,每间宿舍都有这么一座,这炉子是赵士桢的设计之一,将民间用的改良了不少,是舍人营的军营福利之一,陶安然一进屋就脱了靴子,先用湿毛巾把军靴擦洗干净,然后开始上油,擦亮,没过一小会儿,就擦的额角冒出细密的汗珠。

马世龙是指挥同知,正四品,陶安然因为背景和资历,直接加封到正三品的都指挥,同时还是左府的都督佥事,再往上就是正二品的都督同知和都督了,很多武官终其一生也到不了这个位置,陶安然才二十余岁便已经到达很多武人一生的顶点了。

受封如此之高,世职都是指挥使,陶安然却是浑然不在意的模样,马世龙忍不住道:“陶哥,你心性可真是从容,有静气,我比你差的远了。”

陶安然笑笑,手上动作仍然不停,一股牛油香味在屋中弥漫开来,军中军官要保持军容整仪和威武气息,也就体现在军容军姿上,这长皮靴子制作费时,保养也费时,每天抽出时间来擦军靴也是舍人营将士们的必修课程。

“我算什么有静气?”陶安然动作不停,嘴里笑道:“我只是想明白了。都同也好,指挥也罢,朝廷给的这些真不算什么……街面上穿着锦衣的小官人,才五六岁,或是总角年纪,身上已经有都指挥或是都同的世职了,他们立的是什么功劳,于国有什么贡献?咱们是运道好,跟着大人才有今天,朝廷给的这官职,俸禄,抵得什么?在营里大人给的才算数……”

马世龙听听,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觉得也是点了点头……在此之前,他马世龙预备花三十年时间奔到都指挥,不知道要抛洒多少血汗也未必成功,而那些大府出生的小官人,生来就已经是二品三品的武官了。

道理浅显易懂,马世龙立刻就懂了,自觉有些惭愧,扯开话题道:“该叫咱们大人为军门了,或是大帅。”

“还是叫大人舒服,咱们不必和那些酸腐文人学,什么老先生,老大人,老公祖,老父母,长官叫下属才是某大人……咱不学这套,大人就是大人,只有咱大人一人永远是咱心里的大人。”

“其实你们也叫惯了东主吧。”

“这当然也是一种叫法。”

陶安然呵呵一笑,道:“你们这些后来的,总觉得和顺字行的伙计有点格格不入,觉得咱们提的太快,不过你们想想,我们早跟大人两年,多学多少东西,再者,忠心也是花钱买不来的,就拿我来说,十一岁到十三四岁时父母全死了,流落街头,钻粪堆取暖,饿急了草都吃的,不遇着大人,现在我在哪儿呢?不敢去想。”

马世龙默然点头,舍人营现在有五千人,除了故意安排留守的人员外,大半自主选择留下的都是从京中招来的,平时忠心再强,到了这个关头还是明显有差距,顺字行的人根本想都不会去想离开自己大人会怎样……好在选择跟随惟功到辽东的,此时在忠诚度上也是敢拍着胸脯说不在顺字行出身的军官之下了。

他突然醒悟过来,以前和陶安然也很接近,但是对方从来不和自己说起这些,比如拿朝廷名爵不怎么放在眼里的话,还有后来人员忠诚度不足的话头,因为害怕影响团结,更是营中的禁忌,今日陶安然却是随随便便就说了出来,看来这就是愿意随行人员通过了忠诚度的考验的缘故了。

这时候朱尚骏风风火火闯了进来,他的假期是在年前,已经回家过了五六天,今日回营值守,顶替今天开始回家的军官。

京中武官很少有轮值的,这个家伙心眼大,加上兄弟姐妹多,也不少他这一个,所以还是跑了来。

马世龙就很理解朱尚骏的行为,舍人营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家,相比较而言,在舍人营的生活更有活力,而且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能说到一起去的伙伴。

“和老马交心哪?”朱尚骏一进来就先摸了个杯子倒水,咕嘟几口下肚,然后哈哈几声,惹的屋子里两人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和世龙随便说说,”陶安然手头话做完了,蹬脚穿上靴子,笑问道:“你这厮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朱尚骏是局百总兼训导官,他能升起来也是沾了文化课的光,这厮是纨绔子弟不假,上课叫苦连天也不错,但好歹底子比普通人强,文化课学的好,拉高了他的平均分,不然就凭他的军事素质,能当个队官就算祖宗坟头上起蒿子了。

以前的军训官现在也分成好几种了,统一叫做训导官,周晋材一脉的仍然叫军训官,夏天用军棍,冬天用皮鞭,都是一群能下狠手的黑脸汉子,平时称兄道弟,训练时该抽时绝不会留手。

再有就是朱尚骏这种文化训导,还有负责将士生活细节和心理调节的生活训导,三位一体,是舍人营中很得力的一个部门。

“今天开大会接旨,咱没赶上,不过有报喜的跑到我家了。族里不少人在家里商量过年祭祀祖宗的事,正说到我头上,说我不务正业,在舍人营当个屁都不顶的百总官,老朱家好歹是抚宁侯支脉,族里指挥啊佥事啊一大堆,千户百户更不当回事,咱这小百总真给祖宗丢人。老子知道是抚宁侯不悦意我,加上这一次朱岗这老小子丢了个大人,这些家伙踩乎咱,再到侯府里给朱岗老小子说,博他老小子欢心,咱就咬着牙听着,不想和这些老悖晦的计较,不料报喜人正巧到了,一通鞭炮放过,那些老家伙的脸色可就真好看了。”

这一通经过被口才极好的朱尚骏指手划脚的这么一说,倒也真的是热闹好听,马世龙这么深沉内敛的人都听的哈哈大笑,对着朱尚骏赞道:“你小子说话,跟说书卖嘴的也差不离了。”

“哪儿呀,老马你夸我了。”朱尚骏又笑道:“总之这一次真忒是热闹,老头子们的脸色就甭提了,咱家老子的世职不过是京卫指挥,三品,就这还不知道是怎么保下来的,占役空额买闲都没咱们的份,都是那些公侯和实职营将的事,老家伙们也就挂个指挥同知,佥事,就当自己是官儿了,说来笑死了,咱怎么着,入营才几天,也落了个指挥使,世职都是指挥佥事。”

“得了,得了。”

陶安然站起身来,笑道:“别尾巴翘上天去,好歹都是正经的朝廷三品四品的武官,人家文臣瞧不起咱武职官,咱们自己得争一口气。”

“我呸,皇上危难之时,是谁挽天倾救圣驾?靠他们?姥姥!”

“嗯,文官也就卖个嘴了。”

正经将门子弟,对文官都不会有好印象,大明文武现在泾渭分明,文视武为奴,武视文为仇,只是文还在压制武,武将们也没有法子,几十年后形势倒转时,武将们也是好好的报了一把子仇,将受文官们的鸟气吐出来不少。

“年后我们开拔,大人说了,我们将要受到的挑战不小。”陶安然没有再理这两个家伙的村俚俗语,正经说道:“我们去辽镇,大人只是挂练兵总兵,朝廷说是给三万人的兵饷额子,从辽镇其余各地挤出来,这样咱们肯定是成为众矢之的,加上没有正经驻地,凡事就真的都难了,只能在短期之内打几个响当当的大胜仗,堵堵朝中文官的嘴,展现实力,真正在辽镇打一块地盘下来!”

第311章 广宁

新年如约而至,今年的英国公府比往年热闹的多。

三十那天,还是大开各门,从内宅门到二门,仪门,大堂门,正门,一路洞开,门神福字都是刚刚新张贴挂上去的,看起来就是有喜气洋洋的感觉,够格到府里来祭祀祖宗的全部都有品官在身,全部是一身大红的吉服礼服穿在身上,梁冠玉带,富贵风流气象,不一而足。

所谓热闹,就是大房和二房这两房今年屏弃前嫌,张惟贤这一脉正式承认失败,在这一次废立风波中,张惟贤抢先一步和惟功达成了协议,事后兄弟俩人都有不小的功劳,虽是张惟贤仍然是不能和惟功相比,不过这位大少爷大公子似乎也是认了命了。

儿子如此,当爹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张元德也是偃旗息鼓,正式向自己的大哥认输,内宅里头,国公夫人赵氏也消停的多了,比起势力和在朝廷的影响力来,她的娘家比惟功这个未袭爵的少国公都差的远了,这还有什么可斗的?

人心最少表面是齐了,全府上下的丫鬟小子们也个个喜气洋洋的模样,张惟功一步步的水涨船高,张元功心情大好,今年过年的年赏也较往年丰厚的多,惟一叫家里上下不高兴的就是又传来风声,年后元辅就要再次主持清理勋贵官庄隐田,这件事叫全城的勋贵们心里都不痛快,但过年时的喜气将这一些不愉快的心情给冲淡了。

“小五,过来,这是你三老太爷。”

“这是你四太爷。”

“这是九叔,一向在官庄上,要多敬两杯。”

祭祀祖宗的仪式十分繁琐,等仪式结束后,全府上下都松了口气。

女眷们在内宅饮酒,男人们占了几个大花厅,熙熙攘攘总有一二百人,全部是有品级的,今天也是冠带在身,显的格外的雍容华贵。

惟功转了一圈,头晕脑涨,后来好歹觑得一个空子,溜了出来。

刚在廊下吹了一阵冷风,因见七叔也慢悠悠踱出来,爷儿俩一对眼,眼中均是笑意。

“怎么样,里头呆不习惯?”

“嗯,是呆不住。”

那些太爷大爷九叔都是养尊处优白白净净的模样,惟功瞧了半天,估摸着这里头有三五个能自己爬上马的就不错了,有一些二三十岁的兄弟行的,脸上居然还涂着脂粉,只是涂的很淡,不细看瞧不出来。

这原本是南边苏州一带的恶习,少年郎君也学妇人一样梳妆打扮,不料南风北袭,现在京中勋贵子弟已经有不少有样学样的了。

英国公府原本也是将门将种,居然是这般田地,这样的大家族聚会,真是聚一次叫惟功别扭一次。

再者这些亲戚议论的无非就是怎么多捞银子,多弄田庄,哪家戏子好,演乐胡同哪个班子不坏,教坊胡同刚刚有抄没的官家小姐,细皮白肉,值得去一探究竟……惟功自忖没有道德洁癖,不过实在是对这样的情形有些感冒,享乐是无错,不过当享乐压倒一切,特别是享乐的人群还是这个国家负有责任的一群时,那问题就大了。

事实上不论是太监,文官,武臣,勋贵,外戚,此时多半都是这样的情形,士大夫也尤其如此,后来明朝局面到不可收拾,明将一投将就能打,官员一投降就变的能干而清廉,实在了慢因为明廷烂的不能再烂,流寇声势一大,东虏一入关,大家都是有改朝换代的时间终于到了的感觉,人人都急着跳船而不是补救,国家当然就完蛋的快。

惟功心中有一股郁气,在厅里呆不住很正常,不过看看七叔的模样,他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元芳向来在族中被视为异类……确实也是个异类。

“小五,我是一天一天看着你到今天。”

张元芳今天喝了些酒,有些大舌头,不过还是一字一板的对惟功道:“你以后还会是国公,手中的权力要比今日还大的多,你要答应我,永远不要变成今日厅中人的模样,永远都不要,成么?”

“七叔放心……”

惟功答了一句,见有人过来,忙将张元芳一搀,躲在廊檐下另外一角。

“老三,老四,瞧见小五今日的光景不曾?还有大哥,那种巴儿狗般的模样,叫人瞧着真是恶心。”

说话的是张惟德,另外便是惟平和惟思哥儿俩,张惟贤已经与惟功和解,不过听着张惟德话里的意思,似乎这几个亲兄弟之间又有了分歧。

“大哥也是为了大家好。”

张惟平比前几年成熟了很多,最少也是敢说话了,当下沉声道:“你当大哥喜欢巴结小五?大伙儿又喜欢巴结小五?可眼下这局面,不跟着小五走,我们这富贵能保几年?”

张惟思也道:“二哥你省省吧,前一阵父亲在昌平买了一个庄子,管庄的打死了一个佃客,一家子上吊,这事儿是张福的错,父亲先是托人给刑部打招呼,人家理也不理,老五这一次护驾有功,咱爷们又和他和解,刑部的一个姓艾的主事第二天就叫人传话来,说是斗杀,动手的判军流到辽东,张福也没事人一个了,没有小五,咱们这虚的国公后人顶个屁用?”

兄弟几个的话堵的张惟德无话可说,先是冷笑,接着便嘀咕道:“只是以前是那般光景,现在又是这样,我这心里一时转不过弯来。”

“转不过也得转!”张惟平断喝道:“太爷们都能转,你不能?大伙儿还指着年后他给元辅递话,清田的时候给咱们英国公府留点情面……不要说元辅不讲私情,当年老成国公和他有过约定,各家清丈退田,成国公府几乎没退出什么来,咱们家小五现在也得势,凭什么就不能和成国公府比?”

“嗯,是这个理儿。”

“走吧,回席上去,咱哥几个都出来不象话。”

张惟德笑了几声,说了一句在对面水阁唱曲子的伶人的笑话,兄弟几个都笑出声来,几年过来,连张惟思都已经快成人了,女色对他们来说都不是禁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