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是关陇老秦人-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是把头偏向了一边。
“尹球大夫,直接说你的意见。”虢石父当然看出了尹球想避开这个问题,于是直接问道。
“这个?”尹球被逼的没有退路了,于是结结巴巴的说道:“伯阳父虽为太史,理应为国尽忠,说出周室将灭亡的话,确实不妥,至于如何处理,还请王上定夺。”这话已经明确了一个态度,那就是伯阳父这话说的确实是有些不妥了。如果是说前朝也就罢了,你伯阳父怎么能如此胆大,竟然敢说当朝要灭亡的话呢?
这不是找死,还是想做什么呢?
“你直接说你的意见,到底应不应该处死伯阳父?”天子宫一直把尹球当做自己人,面对关键选择,当然要尹球拿出一个明确的意见来。
尹球知道事已至此,想躲开是没有办法,于是望了一眼伯阳父道:“按理应该处死。”
“王叔,说说你的意见。”尹球的意见已经明确了,周天子姬宫于是问王叔友道。
王叔友可不是一般的人物,连想都没想就直接说道:“伯阳父乃是朝中太史,推演天命乃是职责所在,至于说出什么样的话来乃是性情所为,言语虽然不妥,但远不止于处死。”
这话说的好像伯阳父一点事情都没有一样,天子宫和卿士虢石父听罢,一脸的不高兴。
“王叔,你也是姬姓子孙,人家都说咱们的王朝要灭亡了,你怎么还替他说话呢?”虢石父见状拉拢似的说道。
“哼………,一个王朝是否灭亡根本就不是说说就能灭亡的,靠的是天命和人治,如果我们君臣一心,共同治理,天下大治的时候,何必还要担心别人说三道四呢?”王叔友说道。
这话就等于是替伯阳父开脱,只要你周天子跟群臣好好治理天下,等到百姓富足、天下安宁的时候,就算是你伯阳父把天说破,周王室也是不会灭亡的。
可如果天子昏庸,群臣谄媚,官员欺压百姓,再加上地震,河水断流等等的事情聚集在一起,那天下不亡才怪呢?
“那你说说该如何处理伯阳父这种胆大妄为的臣子?”天子宫很不高兴的说道。
“罚俸半年,以观后效。”大司徒王叔友说出了自己的处理办法。
“好………,就依王叔所言,对伯阳父罚俸半年。”天子宫无奈只好说道。
罚俸就罚俸,但太史可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够干的了,天子宫还没有办法不让他干这个差事。
俸禄算是发了,事情也就这样过去,毕竟脚下的大地还在晃动着,当下周天子还真没时间考虑如何处理伯阳父的事情,还是好好考虑一下自己该如何躲过这场地震才是。
“虢石父你看着脚下的地都在晃动,予一人该前往何处呢?”看着脚下的裂缝越来越大,天子宫一脸吃惊的问虢石父道。
“王上应该赶紧回宫,不然这裂缝越来越大,最后会把我们大家都陷进去的。”虢石父建议道。
“嗯………,那就赶紧回宫。”此时的天子宫更像一个孩子一样依赖虢石父了,他说什么就听什么。
“王上不可,大地晃动,房屋倒塌。此时回宫无异于自寻死路。”见天子在虢石父的鼓动下准备回宫,太史伯阳父赶紧说道。
他毕竟是周王室的臣子,虽然刚才王上还要处死他,但出于对王室负责,还是立即制止了天子宫回宫的想法。
“你没看见脚下的裂缝越来越大了吗?你说不敢回宫,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该前往何处呢?”天子宫虽然不喜欢伯阳父,但此时他也知道只有伯阳父说的才是最权威的。
“王上应该前往空旷的地方,避开房屋和城墙等地方。”伯阳父建议道。
“好………,予一人就听你的,走我们一起前往大殿前面的空地。”天子宫说道。
几个人刚刚来到大殿前面的空地,还没等站稳脚跟,外面就传来了斥候的禀报声,“报………,启禀王上,距镐京不到二百里的岐山发生地震,泾水、渭水、洛水,三水断流,岐山崩塌,形势极其危机………”
啊………
所有人听罢吃惊的望着太史公伯阳父,这一次还真的被他说中了,渭水真的断流了,不但如此,而且岐山也崩塌了。
照这样下去,周王室真的要灭亡了么?
第345章 伯阳父的坚持
众人吃惊的眼神中,太史伯阳父一脸的平静,看来事情确实是向着他所说的方向发展了。
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难道眼看着周王室就此沉沦吗?
“好,算你说的对,伯阳父你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办?”既然伯阳父所说的事情都发生了,在人们还十分信任鬼神之事的年代,对于伯阳父这么一个像神一样的人物就更加崇拜了。于是天子宫放下身段征询伯阳父意见道。
虽然对这位天子的处事方式不满,但伯阳父毕竟是周王室的臣子,应有的尊敬还是有的,于是说道:“三川阻遏、岐山崩塌之后会对关中地区造成极大的破坏,到时候百姓将流离失所,到处乞讨流浪,如不加以制止,最后会使得周王室的实力极大的降低。王上,随后我们应该派出官员在各地设立粥场慰劳失去家园的百姓。”
一听说要派出官员慰劳失去家园的百姓,天子宫的脸色就沉了下来,“慰劳百姓需要不少的粮食和财物吧?”
“王上,关中诸侯国众多,如果百姓都失去家园涌向镐京,需要王室周济的话,需要的财物和粮食将会是一个非常的大的数字,如此以来肯定会对王室的实力有所损耗的。”虢石父趁机说道。
“虢石父,你身为王室的卿士,关键时刻不替王上分忧,不替天下苍生着想,难道你忍心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沦为流民吗?”伯阳父见状厉声对虢石父道。
“正因为我是王室的卿士,所以才要对王上尽忠。你也不好好看看经过这场地震,王室的宫殿损毁了不少,王室宗亲肯定也有死伤的人员,这些都需要从王上的国库拨付钱财来修缮和慰劳,王室就那么点积攒,哪来多余的钱财和粮食拯救那些家园受损的百姓呢?”虢石父也很不客气的回敬道。
在他看来,当下急需要拯救不是城外那些百姓,而是王室受损的宫殿和人员,至于受损或者是死伤的百姓,那是各个诸侯国的事情,王室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
伯阳父有他胸怀天下的道理,虢石父有他一心为王的道理,一时之间谁都说服不了谁。
“好了,你们不要争执了,予一人说了,遭遇如此强烈的地震,王室受损也很严重。你难道没有看见王室的宫殿都被震塌了吗?当下王室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事情。至于那些遭受了地震影响的百姓应该由他们各自所在诸侯国处理,王室就不要管了。再说了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死伤几个百姓也在情理之中。”听着二人的争执,天子宫终于忍受不住了,于是很不客气的对伯阳父说道。
听了天子宫的话,太史伯阳父真的是失望透顶了,从这话人家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在这场地震中死伤几万百姓是无关紧要的。当下王室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修缮宫殿的事情,至于百姓的死活,我们就不要去管了。
那个时候,“民为贵君为轻”的理论还没有提出来,但伯阳父很清楚一个王朝的根基在百姓身上,关键时刻应该以拯救百姓为主,而不是修缮天子受损的宫殿。
“王上,百姓乃是国之根本,不管是哪个诸侯国的百姓都是王室的子民,当此危难之际,王上应该以拯救万民为己任,而不是修缮受损的宫殿。”老太史着急的对天子宫说道。
“好了,你的话太多了,予一人不想听了,你赶紧回去吧。”太史伯阳父真的是唠唠叨叨,实在让天子心烦到了极点,于是便对伯阳父说道。
“王上,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如果失去了民心,将对王室不利啊!到那时真的是要亡国的。”太史伯阳父见状急切的对天子宫建议道。
“好了,你莫不是老糊涂了。天下是予一人的天下,是王室的天下,哪里是那些庶民百姓的天下?你赶紧走吧,我对你烦透顶了。”说罢,天子宫厌烦的挥挥手,示意内侍将太史伯阳父拉出去。
西周时期,庶民是庶民,主要是指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百姓还算是有些身份有名有姓的人,所以平常情况下可以通用,关键时候各是各的事情。
“赶紧将他给予一人拉下去,我不想再听他一句话了。”天子宫有些歇斯底里的喊道。
内侍们见状,立即上前将太史伯阳父拉出了宫门。
那个唠唠叨叨的伯阳父终于被拉出门了,这下天子宫的耳根子终于清净了不少。
“唠唠叨叨,没玩没了,予一人实在是不想听他说话了。”望着被拉出门的伯阳父,天子宫终于松了口气说道。
伯阳父虽然除了宫门,但在人们还十分相信神明的时代,对于这位说话很准的太史,天子和大臣们从内心还是很敬仰,甚至是有些害怕的。
不然地震之后,他咋就知道会发生“三川竭,岐山崩”这么大的事情呢?
于是大司徒王叔友对天子宫说道:“王上,伯阳父乃是上天赐予周王室的名臣,他的话可是神明之言,不能不听啊!”
天子宫听罢,心中不禁打了一个激灵,随后望着王叔友道:“王叔,你说说今天的这场地震是不是上天有意惩罚予一人?”
对于上天的事情,王叔友自然不敢贸然猜测,想了想之后说道:“不会吧,王上刚刚继位不久,上天怎会惩罚王上呢?”
“既然如此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地震呢?”此时的天子宫坐在王宫外的地上,无助的问道。
“太史刚才不是说过了吗,这场地震乃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王上只要顺应天道,下安万民,灾祸自然就会过去的。”王叔友毕竟也是周王室姬姓子孙中为数不多的忠臣,他当然知道百姓的人心向背对一个王朝的重要作用,于是趁机建议道。
“哎………,说来说去还是要让予一人拿出财物来拯救那些受灾的庶民和百姓,说实话予一人根本就不想拯救他们。我的祖先册封了那么多的诸侯,就是要让他们在关键时候给王室分忧解难的。现在地震来临正是需要他们出面替王室着想的时候。虢石父你现在就发布诏令,让关中诸国善待那些受灾的百姓和庶民,给他们施舍一些吃的用的。千万不要再让那些人来烦王室了。”天子宫很不情愿的对虢石父说道。
“诺………”王室卿士虢石父赶紧答应道。
地震之后如何救援受灾的百姓?如此复杂的事情就这样被周天子姬宫很轻松的处理了。
第346章 扩大城池规模
地震了,天子的态度很明确,要让诸侯去周济受灾的百姓和庶民。
既然天子能够推卸,那么诸侯们也能够学着天子的样子,继续一级一级的向下推卸责任。于是乎关中各国的诸侯们又把救济百姓和庶民的重任推卸给了下面的各级官员们。
但是发生如此大的地震,诸侯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各地的官员们个个都自身难保,拿什么救济那些受灾的百姓呢?
于是乎,受灾的关中百姓和庶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离开自己的家园逃生了。
千邑。
事情的发展真的是顺着嬴康所想的方向来了,十多天后,地震的情况稍稍有些缓和,虽然余震不断,但是震级明显是小多了,除了大地时不时的动一下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动静。
嬴康知道地震虽然不可预知,但是损毁的城池也不能一直不修。
毕竟现在才是春天,温度适合,军队和百姓野外生活还能过得去。
但时间长了肯定不行,毕竟这些千邑百姓毕竟是在城里呆惯了的人,长时间在城外生活肯定会不习惯的。
这就好你让一个生活较差的生活在条件好的地方,他当然乐意了;但是你让一个生活条件好的人突然之间去条件差的地方生活,他当然就不愿意了。
当下的千邑秦人的生活情况明显比犬丘要好的多,而且还有城池保护,现在你让他们一直生活在也外,当然不行了。
所以趁着最近地震情况稍稍有些好转,嬴康便把司农嬴照、司马伯圉等人叫来商议了。
“诸位,从最近的情况来看,地震似乎是稳定下来了,我们应该考虑一下修缮城池和接收百姓的事情了。”众人来到之后,嬴康说道,“不过对于修缮城池这事情,我有两种看法,一直犹豫不定,今天请大家过来一起商议商议。”
修筑城池就修筑城池,还有两种考虑,这是怎么回事呢?
嬴康继续道:“一种办法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破损的城墙进行修缮;这样以来,相对省时省力;另一种办法是将现有的城池在扩大一圈,在现有城池之外修建新的城墙和城门;如此以来,可能要费时费力一些,但是新修建的城池肯定要比过去的老城池要大得多,也能够容纳更多的百姓和军队。诸位都说说,看看哪种办法更好。”
“大夫说的对,我们确实需要考虑一下修缮城池的事情。我意这次地震中我们的城池受损不算太严重,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补修,这样需要一个来月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如此以来百姓们也就能够早早回到城中居住,有利于稳定人心。”嬴康说罢,司农嬴照说道。
“嗯………,我附议,发生如此大的地震确实是预料之外的事情,为了及早安抚百姓,还是早早将城池收拾好。只要百姓们回到城中,我们的一切生活生产才能够正常。我同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司马伯圉跟着说道。
看来,嬴照和赵伯圉的意思都是要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维修,其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也利于及早将城外的军队和百姓迁回城里。
但是嬴康的想法却跟他们的思路不一致,他想到的不仅仅是当下千邑百姓的生活安置问题,他有更大的思考。那就是经过这场地震之后,关中诸国肯定有不好的百姓和庶民会扶老携幼来到这里。
到那时,以当下千邑的城池规模肯定是容纳不下的。
所以趁着这次城池维修,一次性将千邑城的规模在扩大一倍,以便于容纳更多的百姓。
“千夫长何友寿说说你的意见。”毕竟何友寿也是跟着嬴康前往程国的人,多少是见过一些世面的,而且这个人对于事情的看法还是有自己主见的。
何友寿想了想道:“当下我们的千邑容纳百姓的最大量为三万人左右。三万人对于我犬丘秦人或者是当下的关中秦人来说应该是极限了。但是如果从秦人的发展来看,我觉着还应该再次扩大城池,将城池的容纳量增加到五万以上,以便于今后接纳更多的百姓来我们千邑。”
听完何友寿的话,嬴康露出了笑容,“看来千夫长对秦人发展壮大很有信心啊!好,我同意千长友寿的意见,借此机会把千邑城继续扩大。”
那个时候人口有限,所以建筑城池也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建设的太大了,显得整个城池空荡荡的,而且也不利于守护。
所以经过思考之后,嬴康决定采纳何友寿的建议,将现有的千邑城在扩大到能够容纳五万人左右。如此以来,即便是关中国家以后百姓逃往过来,也能够容纳的了。
对于嬴康这样的想法,嬴照提出了不同意见,“大夫,我认为这次关中地震乃是历史上稍有的地震,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也一定会采取措施修筑城池救济百姓的。再说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比我们千邑秦人的实力要强的多,人家救济百姓的能力也要比我们强一些,所以我猜想是不会有多少百姓来我们千邑的。”
嬴照当然是从事情本来的方向思考问题的,在他看来关中发生了如此强烈的地震,各个国家都应该拿出最大的能力去拯救百姓、修筑城池,如果人家修筑的城池比我们好,对百姓救济的比秦人多,那么关中其他国家的百姓凭什么来你们千邑这么一个随时都会遭到戎狄进攻的千邑城呢?
嬴康听罢微微的笑道:“三哥不是还在为修筑城池消耗我们的财力物力担心呢?你放心,据我的观察,经过这次地震之后,肯定会有很多的百姓来我们千邑的,你只管加大城池的修筑规模,到时候能不能够容纳的下还很难说。”
或许嬴照只是按照常规的思维思考关中诸国,但嬴康确实从实际出发思考关中诸国的实际出发考虑的,毕竟此时的西周王朝已经走向衰落,各个国家都从自己的小利益出发,大震来临谁还会替那些失去家园的百姓考虑呢?
既然大夫都已经这么说了,嬴照还有什么反对的呢?
更何况自从来到的关中,嬴康的那一项决定不是正确的呢?
于是利用百姓都在城外躲避地震的机会,秦人司农令嬴照开始组织百姓开始修筑城池。
同时司马伯圉也带领军队在防守的同时,也帮助司农令一起修筑城池。
就在秦人开始修筑城池的时候,已经有不少的百姓扶老携幼的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