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色无双(微言)-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望去,只见这目光奚落的男子真是陈彦鹏。

其后一帮子举子倒是各省的都有,山西,陕西,京畿河北,甚至连江浙的士子也有不少。

苏默明白,这些大概就是陆氏捧的人了。陆氏要捧起来投靠自己的举子和自己中意的举子,这陈彦鹏,便大抵就是往后统领这些士子的人。

原本陆禅是最合适的领袖,但而今陆禅走了武途,这一届就不能来参合了。

数十举子听了老大发话,当然是要帮腔:“拿不下功名,那就算不得是士大夫。也别以为靠着一点铜臭和首级就妄想为朝中君子,封侯拜相。这一点,诸位可莫忘啊!”

“正是如此。尤其是那些所谓才子。说大话可是会闪着舌头的……”

陈彦鹏气势汹汹,其后一帮子扈从更是让其气势大增。尤其是另外一座酒楼上,窗户便满是站满了围观的人。比起人数,占据了数省人望,又有陆氏支持的陈彦鹏当然要超过苏默。眼下这几十号人是小,在外头随时可以跑进来的还有两百号呢。

苏默一阵暗笑,这架势,倒是更要打架一样。

“陈公子看来是真的对甲子科春闱信心满满了,就是不知道陈公子哪里来的如此自信。竟是这么快就把我吃定了,连在下可都不知道我是否真能如你愿,被黜落呢。”苏默一句话说出,实则辛辣讽刺到了极点,在场人都是聪明伶俐的,瞬间就明白过来,这是在讽刺陈彦鹏舞弊。

陈彦鹏冷笑一声,既然苏默撕破脸皮,他也不必装了:“死鸭子嘴硬。眼下揭榜在即,倒要看看你,今日过后有何颜面居京!”

正此时,楼外忽然想起了喧闹之声。

一个欢呼声响了起来,一名士子兴高采烈地大喊了起来:“甲子会试第二百三十七名,我皇榜登名,金銮面圣!”

这是山西籍的一名士子!

陈彦鹏大笑了起来,但紧接着,他便感觉到了不对劲。

第二十章:掉包

苏默依旧表情平静,看向陈彦鹏,面容戏谑。

哗啦啦,也不知谁带了头,楼内的举子齐齐跑到了窗子边。唯有苏默坐在棋局前,闫默华跟着陪同。

“捷报湖南衡州府衡山县老爷周国仁,高中甲子会试第一百九十七名,金銮殿上面圣!”

“捷报湖南永州府东安县老爷杨清,高中甲子会试第一百二二十九名,金銮殿上面圣!”

“捷报湖南长沙府长沙县老爷闫默华,高中甲子会试第八名,金銮殿上面圣!”

嗡嗡嗡……

陈彦鹏如遭重击,怒看向高兴得跳起来的闫默华……怎么可能,他可是一早就通报了,一定要黜落的苏默贼子的逆党啊!

陈彦鹏心中突兀地生出了极其不妙的感觉。

要知道,这皇榜出来,那可是一下子全部就出来的。不可能礼部还一个个发消息,既然如此,守候在皇榜面前的那些闲人们,怎么可能忘了陈彦鹏?

这可是京中诸多大儒都称赞的北地才子,不说陈彦鹏本身学问足够。就说陈彦鹏的背景,谁不赶着拍他的马屁?

那陈彦鹏的报捷呢?

陈彦鹏回望着身后的一干举子。

此刻,闫默华兴高采烈几乎是蹦蹦跳跳地,连打赏报捷来客都快忘了。还是状元楼的掌柜田凯贵补了缺,掏出一把碎银子就塞进了来客的手里:“多谢捷报,多谢捷报!”

“恭喜闫公子,金榜题名,会试第八,高中啊!”田凯贵这恭贺着,声音都带着颤音了。

闫默华这才反应了过来,顿时大喊:“中了。那我们南华书社中了多少?周国仁,杨清,都是我南华书社的举子。还有呢,还有呢?”

“又中了。南埔,方儒,何华,齐璐珠,苏羽,宋凤初,赵冉雄……到现在,书社中榜已经有十九个了!”苏羽开怀大笑着,下了楼。

此时,又是一报捷来客高喊入状元楼:“捷报湖南宝庆府武冈州老爷萧如意,高中甲子会试第十六名,金銮殿上面圣!”

……

南华书社众学子又是聚集到了一个惊喜满面的举子身边,放松大呼了起来。

此刻,陈彦鹏这才发现。几十个报捷的闲汉都奔了过来,状元楼外他省福建,广东,南直隶,北直隶,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等各个省份都有捷报频传。

但偏生,西北边塞,山西之地竟是到现在只有一个举子中了贡士,而且还是不受陈彦鹏待见的那种!

至于跟在陈彦鹏身边的这些举子,竟是连一个都没有!

“我去看皇榜!”一个举子耐不住了,撒腿就跑了出去。

其他几个举子见此,心下那颗颤悠悠的心早也跟着飞了,纷纷跑了出去。哗啦啦的,不过瞬息的时光,跟在陈彦鹏身边的就没有几个举子了。

而此刻,捷报频传下,不仅陈彦鹏的捷报没有,其他跟着的举子也没有。或者说,这一次,湖南籍的举子出奇的容易中榜,但……其他省尤其江浙湖北西南边塞,得到捷报的寥寥无几!

终于,又是一击重磅消息来袭。

“捷报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老爷卢象升,高中甲子会试第三名,金銮殿上面圣!”一个穿着红衣,面色喜庆的报喜客冲进了状元楼。

“卢公子,捷报,捷报啊!”

这报喜客喊了好几阵子,却大家彼此相望,根本没人影。

反倒是站在陈彦鹏身边一个举子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抓住报喜客,道:“什么狗屁的卢象升,我路应声呢,山西太原路应声,有没有,有没有?”

报喜客回忆了一遍,苦着脸:“这位公子,我没记住您名字。您自个儿去看看吧,我这没记住。谁是卢公子啊,会试第三,就差一步就是探花郎啊!”

苏默这时候上去,一把推开路应声。手里头一个二十两足色的元宝塞了进去:“建斗在湖南会馆,你啊,来错地方了!拿着,快走吧!”

报喜客有悲有喜,好歹拿到了银子,连忙跑去了。但这会儿,只怕早就被抢走了赏银了。

此刻,那路应声几乎就是整个人都瘫软在地了。他可是明白,这些报喜客吃的就是报喜的犯,一个个记性,都是顶尖的。要他说名字不行,但回忆名单,却绝对没问题。既然没路应声,那也就是路应声没上榜……

“由是哉……由是哉……我分明写了的啊!是不是弄错了,弄错了,对,一定是弄错了……”路应声整个人都有些魔怔了起来。

咯吱……

一旁的陈彦鹏五指紧握,心中那抹浓重的不好预感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苏默可没管他,看着那搞笑的报喜客,苏默也是感到一阵欢乐。

突然,又是一人冲了进来,穿红衣,满身的喜庆。见此,苏默下意识就是掏钱包去了。只是,待在场人看清楚,却是曲溪尖声叫着,大喊道:“报捷报捷,湖南长沙府善化县苏默相公,高中甲子会元,金銮殿上面圣。高中甲子会元,金銮殿上面圣!”

噗通……

刚想要出去的陈彦鹏一个不慎,却是被门槛给绊倒了。脸上摔了个灰头土脸,陈彦鹏甚至都顾不得一干惊慌失措的小弟,自个儿就羞愤得满脸血红,捂着头就跑了。

“狠话放早了,那可就是双倍打脸的节奏了……”苏默笑吟吟地看着陈彦鹏仓皇失措的背影。

此刻,整个状元楼内,欢呼声不断响起:“会元,公子会元,公子高中甲子科春闱榜首,这是要连中三元啊!”

接下来的喜讯接连不断,整个南华书社的举子,大半过了科举,尽管多数名次不高,却也绝对算得上是整个京师都极是耀眼的存在了。

南华书社而今人数两百余,却聚集了会试前十名的两个,一个会元,一个第八,其余上榜举子数十,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在往常,会试前几名历来都是江浙湖北南直隶夺得,就算偶有意外,也多由燕京中人取得。如此而言,湖南能够夺得两位,实属不易。

这里额外要提的是书院,书院虽然地处湖南,也倾向于湖南招收学子。但大部分书院的学子却是来自天南地北,而这个时代官是不允许科举移民的,乡籍在哪里就回哪里考。

对于南华书社而言,苏默顺利夺得会员,社首成功进入前十。这已经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了。

待到卢象升、仇天、王轩、谢世晋也表态要加入南华书社后。整个南华书社瞬间沸腾了起来。

卢象升四人已经听说了苏默完虐陈彦鹏的事情,他这会儿倒是性子宽厚,一个劲地受着诸位学子的问候。大家对这位会试第三的贡士可是颇为好奇。

其他的,谢世晋名列第六,仇天名列二十,王轩名列十三。

这些人都是书院里面的英才,本身在家族里面受的教育就是顶尖,自身天赋更是绝佳。几人的登第倒是不出意外,只不过卢象升能够和苏默一样出人意料得到如此高的名次还是让大家十分惊讶。

至于谢世晋,这位一向容易暴高水准,拿个第六倒是并不意外。

随着这四人小组加入南华书社,南华书社又是多了两个高居前十的猛人。声势由此,更加大振。

当日获得消息,众人自然是一番庆贺。

与此同时,细心人也渐渐观察到了此次科举的微妙。

首先是陈彦鹏为首的山西等边镇士子的大举落败,此次在北地呼声最高,才名最厚的陈彦鹏不仅没有进入前三,更是根本没有上榜。

这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炸响在了燕京士林。

紧接着就是江浙南直隶,湖北燕京籍的举子突兀地大规模滑落皇榜。以往朝廷科举,人数最多的不是江浙湖广就是山西南直隶,但这一回却是大大滑落,让本来名声不显的湖南大放光彩,就连传统的科举强省福建江西,似乎也跟随者此次东风大振荣光。本次皇榜会试第二就是福建籍举子刘文池,第四则是江西吉安人严川,第五才是南都周辩玄。

如此剧烈的变动当然引起了所有人的探查,至于在这一场科举之中全面落败的世阀老西儿们,更是暴跳如雷,声称要苏默好看。

问题迅速被排查了出来。

这一点,在礼部尚书陈桑,掌翰林院事曹乃安走出政事堂的时候被得以印证。当晚,礼部左侍郎朗济出席在衡王府的庆功宴。

这一次,衡王丝毫没有低调,光明正大地要求友人前往。而朗济,则以苏默的长辈身份出席。

自以为找到苏默痛脚的陆氏还没高兴多久就瞬间懵了。

这一次,陈桑想要在如此严密的科举之中为各大世阀预定名额,那是下了很大苦工的。而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这关节。

也就是密约暗号。

科举首重八股,但这一次的陈桑却几次吹风,说要重视一下策问。很快,陈彦鹏就知道了陈桑为何要重视策问。

千辛万苦潜入贡院的陈彦鹏就是想亲口得到此次科举的密约暗号,因为之前总裁官根本没有确定,故而就连陆慷也没有随便施压。反正到时候贡院也能进去……

就这么的,陈桑出面见了陈彦鹏。但由于旁边还有一个总监官林荫陪,故而陈桑只能见一面就回去,以免事情泄露。

紧接着呢,作为同考官的朗济显然目标就要小很多。这位已经在陈桑手下老老实实听话了十数年的老礼部负责将密约暗号传给陈彦鹏。

得了密约暗号的陈彦鹏当然是兴冲冲地跑出去拉帮结伙,用科举名额来招揽人心。老实说,陈彦鹏至此还是做的不错的。两三百号举子团结在了周围,到时候三分之一的人进了进士,那往后也是一笔极为雄厚的资源了。

只是……谁也想不到密约暗号竟然会被掉包!

第二十一章:闷亏和殿试

谁都知道,显然这一次苏默偷换了密约暗号,导致所有本该被黑手操纵得以上榜的世阀士子统统落榜。而本来会被针对性打击的举子则靠着密约暗号得以顺利中榜。

但紧接着不甘心的陈彦鹏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被陈桑亲自盯着的苏默会顺理成章成为会元,而本该被陈桑强硬点为会元的陈彦鹏,却连上榜都没有,直接黜落了?

答案实际上已经锁定。

陈桑根本不喜欢那些激进而寓意强烈变革欲望的文章,但这一点陈彦鹏并不知道。他相信了苏默的判断……

而陈桑尽管向朗济透露了自己的阅卷倾向,朗济却并未告诉陈彦鹏。

于是,拿到了苏默关于京察大计文卷的陈彦鹏同样来了一份激情昂扬,强烈想要变革的策论。甚至,陈彦鹏比苏默还狠。苏默还只是提出一个京察,只是由吏部主持,对在京的京官负责四格八法。但陈彦鹏却直接拉出来了一个都察院联合吏部,全国巡视审查的制度,似乎真打算刷新一下吏治。

看到这样的文章,哪怕之前的写得再好,陈桑也只会瞄一眼然后看也不看地黜落。

反倒是苏默……分外保守,中正平和,语句华丽的一篇文章出炉。正是对了陈彦鹏平日行文的作风……

看了这样的文章,联想一下文风和密约暗号,陈桑有什么理由不给将其点为会元呢?

二次乌龙吧……得知结果的陈彦鹏掩面泣血……

陈桑呆呆地行走在皇城里,从政事堂出来后,陈桑整个人都处在恍惚中,他将所有的失败都归结在了朗济的背叛中,但他不知道,从他决意拿天下士子的公平出卖开始,他已经迈出了注定失败的一步。

朗济是苏护旧部的身份,全天下都只有苏默和温志强知晓。朗济的背叛,并不仅仅是苏默的身份,同样也是陈桑自己的原因。

无论如何,陈桑败了。

不仅如此,世阀老西等权贵伸向科举的手也被全部斩断。所有拿了错密约暗号的世阀子弟全部落败,然后换成了苏默南华书社的人。

毫无疑问,至少得到一百名额的苏默在这一站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而科举的开科,却从来都是天子的权力。

若是天子决意一拖七八年不开科,那么七八年后,这帮子举子就能进入帝国的关键岗位了。

到时候,作为这一届进士的领袖,苏默布局的腾挪转和之地无疑就大了太多。

从皇城里走出来的陈桑显然已经对自己的结局有了预料,随后都察院便有御史上奏弹劾陈桑年老昏聩,贪墨公孥,且子女言行不瑾,乡里为非作歹。

虽然是捕风捉影的事情,但这一次这御史倒是拿出了不少陈桑子女在乡为非作歹的证据。

对此,陈桑唯有上表请辞,道是年老体迈,不堪政务乞骸骨。

作为从二品位比巡抚的大员,六部第一大部的部堂请辞虽然一式两份经过东府,但陈桑也有直接对话天子的资格。

对话天子,自然就是剥夺了东府对此次陈桑之事干预的权力。

因为天子以分外迅速的速度同意了陈桑的请辞,并且同意了陈桑在请辞表末尾推荐的礼部左侍郎朗济任职礼部尚书,以及衡王主持科举替代为总裁官。

也许是因为推荐了朗济和衡王的缘故,陈桑在成功辞职后,并没有被剥夺官身,只是颇多非议地在礼部尚书任上致仕。好歹保留住了最后的清誉体面。

就在殿试即将开幕的时候,天子命衡王华言徽为此次科举总裁官,尽管殿试的主考实际上是天子。

在这一连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幻中,衡王终于从沉默中走出,踏入了朝堂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便是万千读书人莫不眼馋的会试座师之位。

甚至,天子还许华言徽阅卷殿试之权。

殿试就在这样突兀更换主考官的气氛之中开展。

让贡士们颇为安心的是,朝堂十分突兀地换了主考官,却并没有否认这一次科举。尽管民间有非议说是科举有极其严重的舞弊事件,但终究还是在各方的压力下得以平息。

世阀和老西将门们这一次是吃了苦说不出,他们总不能职责苏默通关节密约暗号吧?到时候追查起来,他们预定名额的事情就要暴露。这事儿做起来他们倒是顺溜,但一旦曝光,他们却扛不住。

天下读书人百万,振臂一呼破鞋阵法,秀才们连皇宫大内都敢闯。而且,最关键的一条,这些世阀们对人才的需求是家族满足不了的,甚至一些时候家族里的人只能拖后腿。没了这些读书人的支持,不仅会失去舆论,也会失去政治上的基础。

世阀们尽管掌握了政治经济的特权,但帝国的统治基础在普通士绅。

吃了闷亏的世阀们无力阻挡,只好任由这一局的衡王和苏默开始逆袭。

殿试也叫廷试,在三月十五开始举行。

作为全国科举的最高层,殿试也被赋予了更多严肃神圣的色彩。其考试地点,则放在了紫禁城保和殿。

于是两百八十名进士在殿中侍御史的注视下,由考官引领至保和殿进行复试。

殿试前需要复试,复试完了才叫殿试,地点也在保和殿。相比春闱,殿试在内容上显然要放松许多,只考策问。

起了大清早的贡士们进入紫禁城,从黎明开始进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制策题目,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殿试在天子的注视下进行,当然也没有必要进行繁琐的反作弊手段。故而,殿试没有誊写糊名制度,在书法上,则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