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富贵(午后)-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九心中还有些担心,主要担心田氏,丈母娘看女婿未必越看越喜欢,实际前世许多婚姻破裂,丈母娘在里面多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当真所有离婚的都到了不离不可的地步?可以说一半是吃饱了饭没事撑的,结果害苦了孩子。

潘家兄弟嘴中不停的念叼。

他们倒不是怕别人笑话,这门亲事可以说百分之百成了,无论宋九的诚意,或者宋九的地位,母亲已无法挑剔,但担心父亲回来会大发雷霆。然而宋九升官,又是第一次上早朝,妹妹要过来看,自己又无法拒绝。唉,做哥哥的难啊。

取闹一番,诸衙内回去,潘怜儿小声地说:“老地方见。”

说得很快,说完就走了。

宋九会意,但还有事,得做溜冰鞋与滑雪板。滑雪板容易,简单的单板,只是从那个小土山滑下来,没有多大坡度,也没有什么障碍物,对滑雪板要求并不高,板尺寸合理一点,加上一个简易钢刃,即便坏了,能修就修,不能修就换。关健是溜冰鞋,因为轴承一直不能精密化,能做的轴承都是大轴承,因此样子会十分怪异。这两样技术难度并不高,画了图纸,交给学生去研发。

第二天宋九骑马去了老地方。

冬天来临,小湖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冻,芦苇枯黄,桑林也看不到几片黄叶。

很荒凉的景象,倒是北风呜咽地吹,吹得人全身冰凉。

宋九四下里看了看,找了一个高处向阳的地方,靠在黄草地上,闭目养神。一会儿听到脚步声,轻轻的,宋九睁开眼睛,看到潘怜儿手中拿着一根草棍子,显然想做坏事。看到宋九睁开眼睛,吓了大跳。

宋九说道:“过来。让我抱一抱。”

“不准做坏事。”

“我没有做坏事,倒是你想挠我痒做坏事。”

“不准亲我。”

“这不算坏事。”

“坏人,这也是坏事。”

“这也叫坏事啊,看来我改天要带一套图画给你看。”

“什么画图?”

“夫妻房事的画。”

“你休想。”

潘怜儿还是走过来,依偎在宋九怀中,问:“累不累?”

“本来以为很累,但现在想不会累了。”

“为何?”

宋九将昨天在三司里所看到的说了一遍。也就是进去看一看。熟悉了,学习王判官,审核一下各部送上来的报表、统计数字,以及相关的事务。权当进去休息的。就是早朝让他还是不习惯。

“坏人,很多人想上朝上不到,你还嫌。”

“我事儿多。若是让我做官,我愿意做个知县,也不愿做朝官。”宋九说道。现在还看不出麻烦,以后麻烦会越来越多。到了赵匡义图穷匕现时,难道他不打出自己这张“底牌”。为了这件事,他心中一直担心着。

“你做了三司判官,就是外放。最少也是一个刺史。”

“只是说说,河洲那么多事务呢,如何能放下离开京城。”

“母亲大人还有一段时间就要回京。”

“你二哥明年成亲,她也必须要回来。”

“坏人,我问你,你那来的那么多钱帛?”潘怜儿担心地说。当然,若是按潘美条件去做,潘怜儿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可那样得多少钱啊?

“也无妨,我琉璃作坊招了一百八十名工匠,大肆开工,就是为了多赚些钱,这是一条财路。第二条财路就是河洲。原来我说好的,钱帛若不需要,我尽量不抽出来。做出本金投下去,以减少外来资金进入,以契股内资金迅速将河洲建设起来,让大家能多赚一些钱。但我真需要它。抽一些出来,衙内们也不会说闲话。你放心吧。”宋九安慰道。实际他还有许多用钱的地方,几项试验虽不及琉璃用费之巨,也象一个个无底洞一样。

“那得多少钱帛?”

“我也不知道,真不行,到时候将顺店一些昂贵酒水,以及菜肴逐一裁减,那样即便用餐,用费也会减少一部分。也不能怪我啊,就象顺店里一些飞龙、熊掌、豹胎、蛤士馍、果子狸、象拨、狗鱼也不是很常见。不过有的是避免不了的,野驼蹄、天鹅、驼峰、鲤尾、鹿唇、鱼唇、鱼肚、鱼翅、燕窝、裙边、海参……”

宋九一样样的数,越数越头痛,这些食材虽能得到,但同样很贵。京城里有一个张姓有钱大商人,也在顺店操办了婚宴,前后只有一百来桌,听说花了两万多缗钱,那时候名贵食材还没有搜罗齐整,若是现在操办,一百来桌办下去,四万缗钱也未必够。自己迎娶潘怜儿,那得多少桌,得花多少钱?

宋九第一次觉得顺店原来也不那么可爱。

“有这么多食物啊。”

“还有一些美味,例如鼠舌啊,一些稀有毒蛇啊,可惜大家多不敢吃。”

“什么鼠舌?”

“老鼠舌头。”

“别吓我。”

“那有什么,不相信你那天到我家问玉苹,她也吃了蛇肉,当时抢着吃了,不过现在……”

“现在如何?”

“现在她还是不敢吃。”真相宋九不敢说出来的,不是不敢吃,是看到蛇就怕了。

“她真是胆大。”

“要么我那天带你吃蛇肉,我亲自下厨。”

“我怕蛇,不敢吃它。还有那个老鼠,坏人,这些东西你也让人吃。”

“它们不算什么,还有蝎子,蜈蚣,蜘蛛,蝗虫,若做得好,才是真正的人间美味。”

“我要吐了。”

但这几样食材当中,宋九只敢吃蝎子,其他几样也不敢下著。看着潘怜儿的美俏,宋九忽然说道:“我唱一首歌给你听。”

“要唱得好听一点。”潘怜儿咯咯地笑道。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你才不是阆苑仙葩,长得比我哥哥还魁梧,整就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大汉。”

“那也行,一个是五大三粗,一个是美玉无瑕……”

“笑死我了,”潘怜儿伏在宋九怀中大笑起来,又抬起头说道:“这又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算是吧,但它很长,也不精彩。”宋九老实地说,有许多人将红楼梦看成殿堂,看成史诗般的文学巨作,可他看书是看不下去,看电视也看不下去,听戏剧同样是听不下去,倒是西游记、三国与水浒看了好几遍。真让他讲红楼梦,多半讲不好。

“坏人,跟在你一起感到很快乐。”

“那就让它一直快乐下去。”

第一百九十五章国舅(上)

宋九去三司继续看,但偶尔会看到王判官与楚昭辅有空吃茶聊天时,问一问不懂的地方。楚昭辅一一做了解答,这个速度比较慢,宋九五天才来一次,估计象这样慢慢看慢慢想,再慢慢问,想要真正理事,得有一段时间。

另一边却是宋九的强项。

招生开始,每天都是人山人海,今年放出去的学子更少,也更紧张,有人出到每月薪酬接近六十缗钱拉人。更不要说到了官府马上就成为官员主要小吏,还有一个益州司户参军事呢。

然而二年级录取的学子并不多,招得不少,来了二百多位,将试卷子发下去让他们考,结果只有十六人勉强合格。但能组成两班,加上原来的五十七人,合计七十三人。实际这个数字已让宋九感到有些意外,还真能有十六人合格,说明自己印的那些书没有白印。

燕博士苦笑:“宋九,你可知道这十六名学子来自多少州县?不是京城,包括周边二十几个州府,涉及到六十余县,四千多名学子,层层淘汰,才得到合格的学子。说不好听的话,他们比你考中那个举子难度还要高。”

“是不易了,”宋九淡淡说道。

自己的书销出去才勉强半年时间,当然,他们以前有些底子,还有一部分学子去年就得到自己的讲义,但这是没有人指导纯粹自己自学成才的,足见其天资。究竟如何,宋九从不会下任何评价,好与坏放在心中,也要给差生一些自信心,不然就会越来越差。

然后开始招收一年级生。

朝廷听说扩班,又派来两个先生。一个姓鲁,一个姓秦。这个问题都不大,能教经义与明律的先生很多。主要就是物格与算术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能让李柱他们代教。河洲那边还需要他们协助试验,开发,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学业,宋九不敢让他们分心太多。十间教室,一间留做教师办公室,还有九间教室,但宋九只在原计划上扩招了一个班。

河中仍是八十人。河北五十人,京城外坊贫困弟子是五十人,外地贫困弟子二十人,后两者要持户籍过来验证,专指四等户以下者。早在数月前,宋九二版印刷时就做了准备。拿出其中四千套书籍,以五百文的价格给京城两个知县,让两个知县专门授卖给四五等户以下来。两个知县锦上添花,凡来购买者再补贴两百文钱。眨眼就抢之一空,但发生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有的百姓不是让孩子学习,而是转手倒卖给了人。那时这套书价格黑市上仍很高。最高在京城就达到六七贯钱一套。听说后,许多人一声叹息。

宋九义举,两个知县义举,给贫困百姓孩子一个低廉的学习机会,本来是一件美事,结果让这些人抹上了大片大片的黑墨。也因此,宋九最后又印刷一次,全部交给了书坊。

也有一些人家眼光长远。将书留下来,甚至带着孩子来到河中来旁听,学习做小黑板粉笔。包括一些外地贫困子弟,他们望子成龙,也咬着牙,替孩子买了一套。但这些孩子原先都有些底子,不但宋九。各地都有一些善户,资助教育,开办私塾,招收一些贫困子弟。正是这种气氛,范仲淹、欧阳修最终能成才。

余下的还有五十个名额,全部放开,实际等于放给各个富人商人家的孩子。这一分择,五类招生情况各不相同。外州县二十名贫困学子底子最薄,其次是京城五十名贫困子弟,底子同样不是很乐观。河北也差了一点。河中经过数年露天教育,还有各个学子放学回去的指导,渐渐跟了上去,隐隐不亚于富家子。还是各个富家子实力最强,这是无奈的事,基础不同,造成结果必然不同。但这个时间不长,不用半年,这些贫困子弟一旦给了他们机会,便会疯狂地学习。特别是今年,从外坊招来的学子,他们不象河中,开始有了一些教育基础,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学到一些知识,可想他们的天赋,说不定都有后来居上可能。这就是宋九的选生之术。

择生时间不快,分批来的,先是河中,后是河北,再就是京城其他诸坊贫困子,然后是各州县贫困子弟,最后才是不限户籍户等的考核。

宋九这次招生招得多,若包括那十六人,也是让人感到很好笑的十六人,四千多人才录用了十六个人,比例差不多几乎达了三百比一,一共有二百六十六个学子。

朝廷希望宋九多招,各个商人同样希望宋九多招。但这么多学生来了,问题可不少。

宋九先来到开封县衙,找到吕端,说道:“吕知县,我有一件事要拜托你帮忙。”

“九郎,何事?”

“这次学舍招收外坊与外地的贫困学子一共七十人。”

“我听说了,是一件好事。”

“但有问题,钱帛,我那一顿晚饭你也是知道的,说收二十文,二十五文的,实际亏大了。”

“别叫苦,我上次去顺店吃了一顿饭,花了我二百多贯,你还没有请我。”

“公归公,私归私,我再说早餐费用,又要几文钱,艰苦一点,两人合租赁一间民房,也要付一些钱,再加上其他的用费,一个月算下来,最少要花一千五百文钱左右。说是一年,实际那一次都不止一年。对于他们家庭来说,承负太困难。”

“就是七十名学子,对于你来说,还有什么困难的?”

“是没什么困难的,我印书就软贴了四千多缗钱,养七十个学子还养不起吗?关健是我能养得起,但敢不敢养?”

“这倒也是,你为何不上奏?况且你本来就是三司官员。”

“正是因为现在学舍是我主持的,我又是三司官员,所以不能说。这才拜托吕知县。”

“这……”

“吕知县,实际我继续在软贴,这么多学子要管晚饭,李妈妈在顺店帮忙,不能全靠她。家中还有一些女子,翠儿、朱家与杨家的大娘子,青衣母亲,勉强能忙得过来,我不说伙食软贴,这些女子在忙碌,难道我不发薪酬。这些贴在暗处。贴多少都没钱。但不能贴在明处。富家子我不管了,软贴一点吧,食住用穿与我无关,然而这些贫困学子多是将为朝廷所用。非是我的人,是朝廷的人。”

“九郎,不要说大道理。难道需要这么担心吗?”

宋九盯着吕端看,因为受某个伟人的影响,他对吕端无限的崇拜,他也身在局中看不出来?索性直接说出:“吕知县,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富与贵也不可兼得,况且大富大贵,说实话。我也想有钱,至少试验就需要大量钱帛。但手中的钱太多,会有人眼红。这个钱太多了,官就不能升得快。可官又升得快,吕知县,你说需不需要担心。高处不胜寒哪。”

“九郎,有赵相公在前面顶着。”

“吕知县,谁能与赵相公相比?”宋九道。来到三司,才知道赵玭与赵普之间的矛盾,赵玭看不惯赵普的专权,于是处处与赵普抗拒,然后直接对赵匡胤说,赵普做木材生意,赵匡胤连王仁赡在益州抢了人家的小老婆都知道。况且赵普木材生意做得这么大,难道不知道?赵玭又说,他不但做木材生意,第一不交税。这就是宋九的用意,官员想做生意,本来就是极不公平的生意,例如宋九河洲生意公平吗?也不公平,想要什么人,无论管事,勾当人这样的高级人员,或者各行大匠,大厨,掌事,主管,博士,铛头,过买,鬙儿,师公,大伯,前后作,当值,安童等等,大部分是从河洲河北招收的,可顶尖人员皆是挖来的,包括大伯师公铛头,也挖来了一些顶尖的,正是有他们带领与协助培训,整个服务质量才跟了上去。这些人是如何挖来的?这个过程就不公平。再例如各种建筑材料,以及购买其他的用品,这过程中又有多少公平可言?

似乎宋朝史上一度也禁止官员经商财博,但在这种大环境下根本禁不掉,禁来禁去,最后未禁掉,反而连税也征不上。后来索性放开,做生意吧,但你们交税。实际那个来交税?北宋灭亡得早,否则迟早会象唐朝那样,或者象明朝那样,敛来敛去,只有敛百姓的钱,中小商人的钱,最后无论怎么内治,全部揭竿而起,整个国家还得完蛋,不用人口增涨到六千万户,三四千万户结束了,以北宋人口增涨的趋势,不遭金人入侵,顶多五十年!

宋九带的就是这个头。

官员做生意可以,但必须交税,还是要交重税。

赵玭不傻,若是傻能从一个降将做到三司使这样的高度吗?首先说的就是税。

其次说的就是军士,赵普不但做木材生意,还用军士替他伐木,贩运,更不要说其他种种不公平的行为。

赵匡胤一笑了之。

得知了这件事,宋九才渐渐摸到赵匡胤一个心态,官员发财没事,只要不象王全斌那样发得不知轻重,相反的手中有了财产,就有了牵挂,反而能更忠于宋朝。

将来的如何,可以慢慢来,但千万不要象五代那样,成为十年二十年的短命王朝,宋朝才立国几年呢。不过那是赵普,能将赵匡义打压得那么惨,赵匡义上位后,还让他做了首相。这是什么样的本领?吕端大事不糊涂也不行。

宋九也动了一点小手脚,动得极其小心,极其隐晦,此人太厉害了。

吕端想了很久,说道:“我就替你说一说。”

宋九忽然醒悟,伏下说道:“谢过吕知县。”

“不用,我终是缺乏你的勇气。”

这二人对话极其奇怪,宋九如此小心了,吕端却夸奖宋九勇气,仅是一件小事,宋九却大谢。但是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视一眼,忽然大笑。吕端想成长没有机会给他成长,宋九连成长都不想成长,但两人情况一样,都没有成长起来。这一笑,有很多意味的。吕端干不过赵普,但同样是一个聪明人。宋九说道:“走,我请你。”

“要请。”

宋九真请吕端去顺店做客,两人吃得奢侈,一顿饭吃了六百多贯钱。包厢边上就有洗梳间,饭后还有服务项目,刷牙簌口,然后还有助消化的饮料,一边喝着饮料一边看歌舞。

吕端感慨万千:“我长那么大第一次吃如此奢侈的酒菜。”

“我也是啊。”

“那天陛下……”

“那是六人吃的,我们两人吃了六百多贯,比那天吃得还要奢侈。”

“这个黑心钱你也敢赚啊,居然来吃的人还不少。”

“到这里不是吃多少,而是吃多贵,吃的一种档次,一种文化,一种氛围。更不能说它是黑心钱,我的钱有用途,一是通过税重新流向国家,二是通过试验,将物格学发扬光大,再反馈给国家,现在是量变的过程,有些缓慢,到了质变时,吕知县,那时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