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争鼎(建武)-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还好,只是脸色有些苍白。”说罢她又偷偷的瞄了一眼刘夏。
刘夏听罢,立即紧张了起来,这孩子身子颠倒,那可是很容易就死了的。愤声道:“你们必须要保证母子的安全,若是稍有差池,本王要你们的命!”刘夏面色狰狞,将那产婆顿时吓哭了。
“王爷,王爷,王爷”陈浏一看形势不对,连忙慢跑走了过来,拉扯起来刘夏的袖子,道:“王爷放心,王妃定然母子安全。还是暂且让产婆进屋接生孩子吧。”说罢,有对那产婆喝道:“还不快进去!”那产婆一听,如同仙音妙曲一般,甚是动听悦耳,连忙走进屋子之中。
“本王甚是担心呀!”
陈浏扇了扇手中的羽毛扇子,轻声道:“王爷之心属下明白,属下也为人父母过,又岂能不知等待是如何的煎熬?不过王爷咱们还是坐下来安心的等着吧。不然就算是您将这院子拆了也左右不了。况且王爷乃富贵之人,龙气环绕,王妃又是凤凰化形,皆是天上神仙人物,哪里能有了闪失?”
刘夏听罢还是眉头不展,道:“刚才那产婆说,孩子身子颠倒,怕是……”
还未等刘夏说完,陈浏便打断道:“王爷请放心,这是对世子的考验呀!这岂不是正印证了,富国降世,必遭磨难。事后世子必然贵不可言!”就在陈浏言罢,忽然天打响雷,将数人下了一跳,接着便从屋中传出一阵婴儿的哭啼之声。
“哈哈”陈浏扇了扇羽毛扇,道:“王爷恭喜了!”
这时一个产婆笑呵呵的走了出来,对刘夏便是恭声一拜,还未等她说话,刘夏便问道:“王妃如今如何?”那产婆喜声道:“恭喜王爷,贺喜王爷。母子平安。就是王妃力气耗尽,需要大补。世子刚刚降生,此时正在王妃怀中。”
“是世子!”刘夏身后一众将领听罢,顿时高兴的对刘夏拜道:“恭喜王爷喜得世子!”
“哈哈哈”刘夏高兴的大笑一声,随即回应道:“同喜同喜,今日本王高兴,都有赏!”
“多谢王爷!”
此时屋子之中已经清理完毕,卞敏从屋中走了出来,看到刘夏便红着脸,道:“姐夫你可以进去了。”说罢刘夏便急促的走了进去,暖香阁中,只见卞玉京此时脸色如同宣纸一般发白,让人看罢连起怜惜。此时卞玉京有气无力的睁开着那美眸一动不动的看着头边上那个已经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小家伙。
这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她想永远的这么看着。
“恭喜王爷!”屋子里面伺候卞玉京的丫鬟们看到刘夏进来,连忙对刘夏施礼。刘夏随即微笑的点了点头,示意起身。
那卞玉京听闻刘夏来了,就想要起身拜见,刘夏哪里肯让?于是疾速走到了床边,将正要起身的苍白脸色的卞玉京按到了床上,脸色略显愤怒道:“你如今才剩下孩子,身子正虚弱,怎么能起来。太不知道疼爱自己了,该罚!你就好好的躺在床上,就算是皇帝来了也不准移动半分,不然若是你将本王妃的身子弄伤了,本王饶你不得!”
卞玉京看着刘夏紧张的脸色,顿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刘夏低头望去,顿时魂陷其中,不能自拔。卞玉京偷笑一声,对刘夏柔声道:“妾身知道,王爷就放心吧。快看孩子醒了,怕是饿了。王爷先回避下,容妾身喂孩子。”说罢,那孩子果然是饿了,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回避?刘夏脸色一怔,道:“回什么避,今日本王偏要不走!对了,给孩子安排的有奶娘,你就不用喂了。”卞玉京脸色一红,掘声道:“王爷你怎么这么耍赖。哼,不行,孩子的第一口奶必须是喝妾身的。”刘夏哈哈一笑,趁着卞玉京将孩子抱在了怀里,刘夏便直接一屁股坐到了床上,然后不由分说便将卞玉京抱在了怀里,紧紧的搂着,顿时将那卞玉京弄的脸色绯红。
“都老夫老妻了,怎么还这么放不开呀!”刘夏这么一说,卞玉京脸色更是绯红,低下了头,任由刘夏抱着,她也顺势躺在了刘夏的怀中,然后解下了上衣,露出那雪玉一般的肌肤,接着一个樱桃一般的东西便露了出来,好似那雪原上的一朵红莲一般,只觉得茫茫一片雪白,唯有一点红。刘夏顿时忍不住用手一拨弄,卞玉京便再也挺不住了,呻吟了一声。醒悟过来后,大羞起来,道:“王爷,就如此的戏弄妾身。”卞玉京才落下话音,那襁褓中的孩子,再次‘哇哇’大哭起来,卞玉京白了刘夏一眼,道:“看,都是你把孩儿弄哭了。”
刘夏笑道:“好了好了。不闹了,你喂奶吧。”卞玉京红着脸,将孩子的嘴巴放了上去。
今日大喜,整个王府中皆是张灯结彩,仆人丫鬟皆是赏赐众多,产婆们更是得了不少的银两,不过他们还不能离开,因为寇白门也不过数月就要生产,而柳如是也怀孕了。
在卞玉京还未生下孩子的时候,刘夏便找来了好几个奶妈为自己即将要出世的孩子育奶,让卞玉京看了心里暖洋洋的。
“王爷该给孩儿取个名字了。”
卞玉京温柔的看着怀中的婴儿,满眼慈爱之色。
刘夏笑道:“那是,容本王想想叫什么好呢。”
“兴国安邦,就叫刘兴吧!”
“刘兴,恩,孩子,以后你就叫刘兴了,记住了,这是母妃,这是父王。”卞玉京轻声道。
刘夏微微一笑。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年〔第二更〕
岁月如梭,弹指瞬间便是两年过去。如今已是弘光四年,公历一六|四八年。因为刘夏的关系,本来历史上只存在不足两年的弘光政权,如今却还存于南京,弘光皇帝仍旧是沉迷于酒色之中,大臣同样是剥削百姓,沉醉于自己幻想的平和年代,整个南京皇宫之中可谓是歌舞不绝,酒池肉林,仿佛若商纣,直叫那百姓们压迫的敢怒不敢言,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从南明管辖范围偷偷的跑到河南。
这两年期间中华大地上比较平静,各大势力都忙着休养生息,虽然说小的摩擦不断,强大实力地盘不断扩充,但是大的战争却是没有。没有了军阀大量混战,百姓们少有安定。
两年的时间里,刘夏将陕西大部分州府都进行消化,派遣过去官员进行管理。期间牛朝和商闯带领的五千铁鹰卫在陕西行都司收复甘肃镇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险些全军覆没,最后狼狈的带领着两千余人回到了陕西,刘夏得知震怒可想而知。顿时罢免了牛朝的指挥使职位,牛朝接替姜新洛阳守备团团长的职位。然后刘夏命令姜新依靠剩余的铁鹰卫兵马组建了铁拳旅,人数八千;毕术担任铁拳旅副指挥使兼任军师,授予扬威校。同时任命雄师旅副指挥使李恪为铁鹰卫指挥使,商闯继续担任副指挥使。铁鹰卫随同铁拳旅一同去甘肃镇。
此次他们两个的任务不同,铁拳旅人数八千,主要负责对羌人和鞑靼人的进攻,铁鹰卫负责甘肃镇内部的汉人政权的进攻,同时甘肃镇若是完全拿下之后,铁拳旅前往哈密卫,铁鹰卫镇守甘肃镇。同时晋升姜新为扬威校。
由于张扬等人的优良表现,刘夏任命张扬为扬威校,下辖的兵马成为凤翔卫,张扬为指挥使,同时任命近卫队副大队长郭敏为副指挥使,扬勇校。人数扩满五千人马。继续纵横草原。
遇明君解任鹰扬卫指挥使职务,抽调三分之一鹰扬卫成员,同时抽调一百余人军备学堂学员,成立天鹰旅,授予遇明君绕骑校级别,担任天鹰旅指挥使,原亲卫旅亲卫二团团长王建伟为天鹰旅副指挥使。前往青木河接替雄师旅辖区,雄师旅则返回陕西,负责对陕西北部的鞑靼防守和进攻。同时任命原亲卫三团团长李伟强为雄师旅副指挥使,扬威校。同年,天鹰旅攻破太原府的保德州,八角所。大同府的镇远卫、平虏卫等地。
而原鹰扬卫则扩编一千人马,由原鹰扬卫副指挥使李固担任指挥使,授予扬威校。由亲卫一团副团长毛果然担任鹰扬卫副指挥使,授予扬勇校。刘夏将这些在外兵马的副职差不多都让亲卫旅的人调任,这样刘夏更加将这些兵马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如今刘夏辖区的西部,北部,共计有铁鹰卫、凤翔卫、铁拳旅、天鹰旅、雄师旅共计三万四千人马。不过一年,又刘夏组建龙骧卫重新启用牛朝为指挥使,近卫队新副队长李明然担任副指挥使,授予扬勇校级别。组建五千人马,前往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收复兖州府,东昌府北部地区。清军并未有所动静,大部分兵力仍旧盘踞北直隶。
同时位于河南北部虎贲旅将卫辉府,彰德府,怀庆府也都相继被完全占据,刘夏派出县令知府,并组建各地方守备团。大名府也被虎贲旅纳入麾下,此时虎贲旅大量兵力都在大名府和彰德府。同时授予虎贲旅指挥使张远为绕骑校,副指挥使邵华为扬威校。
位于东部的豹骑旅则直接管辖了凤翔府东部地区,同时将豹骑旅拆分两份,一份仍旧是豹骑旅,张梁仍旧任职豹骑旅指挥使授予绕骑校。同时晋升亲卫旅二团团长李果为副指挥使授予扬威校。另一份则改编为千牛卫人马五千人,由原豹骑旅副指挥使冯燕担任,副职由亲卫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付运担任,授予扬勇校级别。同期前往汝宁府,抵御吴三桂可能前来的侵犯。
同时狼啸旅也一分两分,一份仍旧组建新狼啸旅,马彭担任指挥使,升为绕骑校。提拔亲卫旅亲卫旅三团团长李强为副指挥使,授予扬威校。另一份组建天狼卫,授予原狼啸旅副指挥使雷鸣为天狼卫指挥使,授予扬威校,亲卫旅亲卫团二营营长沐铭为副指挥使,扬勇校。镇守南阳。至此,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除了被吴三桂占据的信阳州等地外,其他地方全部被刘夏完全控制。
除了西部,西北部的兵力之外,其他地方的兵力,一共有亲卫旅,虎贲旅,豹骑旅,狼啸旅,龙骧卫,千牛卫,天狼卫。共计四万七千人马。所有战斗序列兵力,再加上人数一千的鹰扬卫,一共八万二千人马,至于每个府都有的地方守备团并不计算。
神机卫进行拆散,炮兵分属给旅卫之中,王小同担任军备学堂炮兵科总教授,同时担任军火处处长,李三汉因病退役。授予扬威校级别。
文职方面,芮俊艾担任民政司总长,教育司总长。民政司总长李素然担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包天宫担任法院总审判使,同时兼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审判使。张文远担任缉查司总长,兼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缉查厅指挥使。王石头兼任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所有地方守备团组成的地方守备旅旅指挥使。
寇白门在卞玉京生产几个月之后便随即生下了一对龙凤胎,男孩刘夏起名为刘安,女孩则起名为刘颖。第二年柳如是也紧随其后剩下了一个儿子,被起名为刘文。而被刘夏养在洛阳一个民宅校园里面的陈圆圆因为刘夏防范得当,并未怀孕,刘夏也并没有将其公开。此间刘夏临幸的几个同房丫鬟,不过并未所出,因为柳如是为刘夏剩下个孩子,所以封柳如是为侧妃。
北部的清军并未有太大的动静,仍旧是牢牢的把守着济南府,和北直隶。同时一部分王爷贝勒退回了辽东。而吴三桂趁着南明朝廷兵力孱弱,无法控制南方大部分地区,于是吴三桂趁机占据了江西,广西。而尚可喜则占据贵州云南。张献忠则继续躲在四川不出。
两年的时间中华大地上面各方势力虽然并未连番换牌,但是各管辖的地盘略有不同。北方的清军仍旧是占据北方大部分,包括北直隶,山东大部分地方,内蒙古,辽东。山西大部分。刘夏则占据着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凤阳府一部分。陕西、甘肃镇等地。吴三桂占据湖广一半,以及江西,广西。尚可喜则占据湖广另一半,贵州、云南等地。张献忠还是四川。最悲催的便是南明,南明的大多数地盘都被吴三桂和尚可喜两人瓜分,但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南明实际上能够控制到的地方还只剩下南直隶和浙江等地,至于再远一点的福建,广东虽然名义上是属于他们的,但是当地的皇族乡绅实际上并不买账,赋税也不予上缴。两年的时间南明不断的给吴三桂送去粮草银两、银币,美女等,但是吴三桂收完东西过不几个月就又屯兵庐州府,一副就要攻占的样子,而南明则会配合的送来大量的美女和银子,接着吴三桂就退兵。如此上演了好几次,直叫那南明弄的粮草匮乏,百姓苦不堪言。
因为刘夏打造的银币便于流通,所以很多地方如今都盛行起来打造银币,其中刘夏下属的地区是银质刘夏大头的银币,南直隶地区则是印制弘光皇帝大头的银币,吴三桂管辖的地区印制吴大头银币,尚可喜管辖地区,印制尚大头银币,还有张献忠的四川也效仿起来。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多尔衮的嚣张【第一更】
两年时间,刘夏率先实行的银币政策被其他势力争相模仿,顿时中华大地上面各种人头的银币尽出,不过这也方便了人们花销。
由于刘夏对工商业的推动,如今工商也在刘夏所管辖的范围内,可谓是风行。可谓是商人云集,蒸汽机也得到发展,被制作成织布机,于是工业时代初步开始。刘夏知道若是工业时代必将破坏环境,于是刘夏利用各种方式试图去减少废气的排放,虽然不至于全部不排放,但是却少了很多。
天还是蓝的,水还是绿的,孩子的父亲还是确定的。
由于工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所以刘夏迫切想要得到一个港口,然后将自己制造的上品通过大海卖到世界各地,这样不但能够赚到大量的军费,而且还能够派出去一部分人让他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然后带回来进行参考。这个时代还没有知识产权一说,虽然西方并不比东方发达多少,不过也相比较而言东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刘夏的政策便是吸取西方好的文化,同时拒绝所研制出来的东西让西方学习。
刘夏每每想到前世西方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便非常的气愤,于是他便直接对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封锁,所有研制出来的东西,全部进行保密,绝对不能让西方人学会,至于他们研究出来那是他们的能力,研究不出来绝对不教授。
如今洛阳城可谓是到处是工厂,钢铁厂,玻璃厂,军工厂还有一些刘夏新开的厂子,占据了九成。其余一成为其他民企。每年刘夏得到的税收都非常之多。农业税虽然还没有免除,但是收的是非常的少。五十取一。而其他地方则是二十取一,甚至十取一,更甚至十取三四。比起刘夏这边的人来说,其他地方的人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特别是南明地盘上面的人。
北京,多尔衮怒眉皱起,在书房里面正不知道写着什么信,没过一会儿只见他写完之后封了起来,对着外面喊道:“来人!”
很快一个下人跑了进来,多尔衮沉声道:“你派人将这封信送到吴三桂的手中,绝对不能泄露,若是人被待着了,就将这封信吃了。不能让刘夏发现,听明白了吗?”
那亲卫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奴才明白,一定会送到。”
等那亲卫走后,多尔衮怅然长叹,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让他心力交瘁,本来这天下可谓是唾手可得,但是世间突然间冒出来一个刘夏,接着不但多铎在扬州战败,而且河南陕西也相继丧失,如今敌人已经打到大同了,此时多尔衮是实在是坐不住了,大同离北京城可是非常近。若是大同失去,那北京就暴露了。
“刘夏!”
“决不能让刘夏占据大同,虽然即便是战败了还可以回辽东,但是那辽东如何能够比得了这中原呀!本王一统天下的梦,如何竟被刘夏戳破了!本王不甘心!不甘心!”
多尔衮眼神中尽显恨意,若是逮住了刘夏,多尔衮估计能生吃了还不解恨,不过想要抓住刘夏并不容易。不到非常时期多尔衮甚至不愿意对刘夏用兵。这次若不是刘夏逼得太紧,竟然陈兵大同。他多尔衮还不愿意去主动招惹刘夏。
多尔衮走出了书房,一缕阳光刺了过来,让他感觉有些不舒服。
“主子要去哪里?奴才这就去安排。”一个仆人半弯着腰,走到了多尔衮面前,脸色恭敬的说道。
多尔衮想了想,道:“去宫里,看看圣上如何了。听说上次狩猎摔了下来,不知道怎么样了。”
“奴才这就去安排。”说罢便走了下去。多尔衮带领着几个亲卫向大门口走去,没过一会儿那个仆人带领着一群轿夫抬着一个豪华的轿子走了过来,对多尔衮恭声拜道:“主子,请上轿。”
多尔衮随即便走了进去,接着那个仆人高喊道:“起轿!”
北京城的天气不错,如今是六月,天气正暖和,城池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虽然这些百姓都是汉人,但是他们无法逃离清军的控制,因此只能在清军的控制下生活,即便是他们听说了刘夏治下很好,但他们去不了。
自从上次清军战败,八旗子弟损失严重,无奈多尔衮又从辽东抽调过来不少的兵力,大量的兵力都部署在河北济南一带,从河南到北京中间几乎没有险要可守,因此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