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率军突围,而是想着要向清军投降,他不敢将这个消息当众说出来,于是借以增援东城的明军为由,率领着自己麾下的一千余人向西而去,西边进攻的清军是耿精忠的部队,耿精忠自己的帅旗也出现在了城西,王秀奇害怕自己想清军投降会不被清军接受,于是想到了耿精忠。
就在王秀奇离去后不打一个时辰,东城失守的消息便传了过来,但是这个时候明军已经没有最高指挥了,下面的将领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人想到了陈豹,陈豹这个时候可以说厦门城中出了主将王秀奇之外职位最高的将领了,于是大家带着城中和各处撤下来的军队纷纷向南门涌去。
陈豹这个时候面对的是超过一万五千名清军的进攻,他的麾下大多数都是骑兵,骑兵参与守城是极为不利的,骑兵兵种大多数都不习惯步战,而且骑兵的成本要比步兵高出几倍,用这样昂贵的骑兵参与守城这样的战斗显然是极为不明智的。
但是王秀奇是厦门城的主将,他下令将南门交给陈豹驻守,而且只给了他不到五百名步军,这些步军主要是操作城墙上的火炮的,不得已,陈豹只好使用骑兵守城。
城外进攻的清军虽然都不是八旗满人,战斗力也比较有限,但是他们人数总多,远远不是陈豹手中的这三千人能够相提并论的,如果全部将骑兵投入城墙上面的消耗战的话,局面显然是对明军大大不利,因此陈豹在清军开始进攻的时候留下了一部分骑兵,让他们做好准备,在清军蜂拥而上,争相着向城墙上攀爬的时候,南城门突然被打开了,八百余名明军骑兵一涌而出,将正在进攻城门和城墙的清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明军骑兵数量虽然不多,在整个清军的进攻方阵之中显得不是那么对称,但是明军骑兵的速度和战斗力却远非这些乱了阵型的清军可以相提并论的,清军毫无准备之下被打的大败而去,损兵折将达三千余人。
负责进攻的清军将领名叫刘振,他拼命想阻止清军的溃败,却反而被败军裹挟着后退了三十余里,清军见明军没有追出来,这才惊魂稍定,刘振让人清点战损和重新整队,南边进攻的清军进攻的势头被大大的打乱了。
清军攻城的部队虽然退去了,陈豹的脸上却看不见一丝丝兴奋或者高兴,他望着东面冲天的火光和漫天的厮杀声音,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东城门很可能已经失守了。
陈豹令人清点伤亡,安排士兵们轮流换岗下来吃晚饭,士兵们鏖战一下午,几乎都没时间进食,这个时候趁着清军短时间之内无力进攻,让士兵们饱餐一顿待会好继续作战,看着样子清军像是要整夜进攻了。
就在这时,那些城中的残军找到了陈豹,向他报告东门失守的消息,和主将王秀奇不知所踪。
陈豹明白东门失守意味着什么,东门外面距离金门最近,清军从东面进攻,意味着他们唯一的援军和撤退反向被彻底切断,而且这个时候清军已经杀进城内了,厦门城已经是守不住了,眼下只能向外突围。陈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下面的将领听后反响不一,有点赞同有的反对,有的主张誓死抵抗,要与厦门城共存亡,还有人说西门和北门还有很多明军士兵,如果自己这边要是突围的话,那他们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眼下只有陈豹这边的南门清军的进攻稍稍停歇了,但是西门和北门方向的清军肯定还在发起猛烈的进攻,明军不可能全身而退,要是这两地的明军都撤了下来,那么清军极有可能尾随而来,由于地势的原因,清军的主要骑兵部队都在北门,要是让这些骑兵部队追上来,那么明军就一个也别想跑了。
陈豹不敢再犹豫,战机稍纵即逝,突围的时机只有一个,就是趁着南门外面的清军阵型没有整顿好之前,率领明军大队人马冲过去,在混战中寻找突破口,最终突围出去,但是心里清楚,清军虽然新败,但是毕竟还是人数众多,这一次是直接野外硬撼,自己很难有取巧的机会,冲的出去的人只有这些骑有坐骑的将领和自己手下的骑兵,其他大多数步兵都很难突破重围。
陈豹令两小队骑兵分别前去西门和北门去报信,让着两地的明军想方设法突围出去,自己则带着南门的明军从南门方向突围,刚刚停下来饭还没做好的明军士兵纷纷纵身上马,在漆黑的夜色中向着远处茫茫的黑幕中前行。
第四十八章骑兵战术
明军由于是步骑混合前行,因此速度上面并不是很快,这个时候刘振已经将清军重新整编好了阵型,他接到的命令就是猛攻城门,不想却遭到明军的骑兵突击,这一次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前方排列了三千弓弩手,组成一个方阵,弓弩手的两侧分别有一千五百名长矛手,一旦遇到明军的骑兵,弓弩手则迅速放箭对骑兵造成第一波打击,长矛手迅速组成阵型,将弓弩手保护在身后,后续的六千清军则从两翼迂回上去,将明军的骑兵合围起来。
清军这边才刚刚集结好阵型,前方的斥候便传来了明军向自己这边过来了,刘振有些疑惑,他只道厦门城里面的兵力不多,还要分散到四面城墙上去守城,每一处地方都有清军的猛烈进攻,明军怎么还会有多余的兵力向自己发起主动的进攻?
虽然想不明白,但是刘振还是马上下令让士兵们摆好阵型,等候着明军的进攻。
厦门城南部其实还是靠海,只不过没有东城门那么近,所以陈豹等人要向突围出去则必须要穿过清军的阵地,没有其他路径可供选择。
就在清军前军斥候发现明军的同一时刻,明军的骑兵哨兵也发现了清军摆下的大阵,哨兵们一面继续监视这清军的动静,一面派人回去将这一情报汇报给陈豹等人。
接到前方传来的情报之后陈豹别无选择,这个时候他麾下的骑兵已经将剩余的明军步兵拉开了有一段的距离了,斥候们说清军的人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可是即使加上全部的步兵,他手中可以战斗的士兵总数也不超过三千五百人,在野外战斗,况且敌人已经摆好了阵型,而且敌军摆下的阵型很明显是用来对付他的骑兵的,这样一来,用骑兵去撕开敌军防线的办法变得不可行了,明军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陈豹下令士兵们暂时停止前进,停在原地,不久之后,明军的步兵都跟了上来,陈豹将斥候传来的消息告诉那几名将领,明军将领也都知道眼下形势紧急,越早冲开眼前的清军的阵型,他们能够成功突围的机会也就会越高,否则一旦城中的大局一定,清军极有可能意识到明军有部队从南门突围,立马就会派遣追兵上来夹击,那个时候明军就真的是机会渺茫了。
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陈豹决定抓住清军阵型的弱点,使用安息人射箭法对付清军,安息人射箭法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当然这种战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进攻方必须是机动力很强的骑兵,而对手则没有己方这样的机动力或者箭术,安息人射箭法最早是阿拉伯人在对付拜占庭帝国是使用出来的战术,宋朝时候被金军小范围采用过,后经蒙古人将它发扬光大,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由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率领),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棕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当前的局势是清军占据了人数的优势,但是他们完全没有骑兵,或许是他们在攻城的时候想到骑兵不适合攻坚吧,而且也没有料到城中的明军会出城反击。明军骑兵数量虽然不多,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但是都是陈豹精心训练出来的,骑射马术都是十分高超,完全又能力将草原上民族善用的骑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来。
陈豹一经决定,立马将军中的箭矢都收集起来,全部交到骑兵的手中,每名骑兵配备一副短弓,一支骑兵携带的弩箭(射程比步兵的要短一截,射程也要近一些),全军向清军冲去,明军的步兵也紧紧跟在后面,不过很快就被骑兵拉开了距离。
陈豹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这个时候马的速度并不快,他明白安息人射箭法对于骑兵坐骑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因此有意识的控制住速度,以减少马力的消耗。
清军的阵型摆的极为规整,但是他们选择的地方却并不是很好,由于之前撤退的太过于仓促,大军这个时候全部停在一片树林外面的空地上,这样对于清军来说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一旦抵挡不住明军骑兵的进攻,士兵们可以很快的撤到身后的树林中去,加上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明军骑兵在树林中肯定行动不便,这样他们逃跑的机会就会很大,一支军队在战斗还未打响之前,就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这样的军队绝对不能算作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很显然,这只清军今晚的命运注定要悲剧。
明军骑兵还在不远处,但是骑兵部队的六千多只马蹄踏在地面上带来的慑人声势,就已经让清军的阵型出现了一些骚动,在这寂静的夜里,这样强大的声势让许多清军士兵双腿发抖,他们虽然还没有见到那些死神的使者,但是却感觉到了他们带来的恐怖气息。
漆黑的夜里,远处却突然出现了一条火龙,这是一只正在蜿蜒腾挪的巨龙,陈豹这个时候眯着眼睛,打量这不远处清军阵型,他发现了清军意图,中间有一片全是装备了对骑兵威胁很大的弩箭,而两边都是一支手持长矛的步兵,他嘴角微微扬起,这个清军将领在想什么呢?以为自己会仅凭借这手中这么点人马就会冲击你布下的大杀阵吗?
陈豹左手一扬,紧跟在身后的两名偏将立马分散开来,明军骑兵一分为二,一支跟着陈豹向左而去,另一支测跟着另一名偏将向右冲去,陈豹的目标很明显,就是要先对付清军两翼的长矛手,这些部队攻击力虽然很强,但是防护力却十分脆弱,在明军骑兵的远距离打击之下并没有太多的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挨打。
明军的突然变阵让刘振大为意外,他不明白明军将领是想要干什么?难道是想要直接冲击自己两翼吗?那样不是正好合了自己的心意,让自己的合围计划得以更顺利的实施吗?
他将手一杨,身后的几名旗手挥舞着手中的令旗,后面的清军阵型开始出现变化,清军开始想两翼靠近,想要对明军展开合围。
只是战场上的事情都是出人意表的,明军并没有一头扎进清军的阵型中去,而是在一百余步的距离下面调转了方向,沿着清军的两翼直线前进,始终与清军保持在一百余步的距离上,清军弓弩手都放在了阵前,两翼的士兵都是手持进战兵器的,这个时候根本就威胁不到明军,清军打不到明军,不代表明军也对清军毫无办法,明军士兵骑在马上纷纷张弓搭箭,将箭斜斜向上射出,抛进清军的阵型中去,清军没有料想到明军会采取这种战术,阵中一片混乱,这两翼的长矛手虽然身披一层重甲,但是还是伤亡惨重,清军阵中惨叫声连连。
第四十九章成功突围
明军骑兵很快就射完了第一轮箭,此时清军两翼的阵型完全大乱,士兵们拼命向阵型中间挤去,此时明军已经调整好了方向,将攻击的目标放在了清军从后面涌上来的士兵,这些士兵本来是想要上来合围明军的,没想到明军根本就没有要硬冲清军阵型的意思,如此一来他们上前来不仅没有讨到好处,反而成为了明军的靶子。
明军士兵这个时候正在转向,无法空出双手,于是纷纷取出之前就上好了弦的短弩,这时候两军之间的距离最近处只有不到五十步,清军士兵中间有些手持火枪的士兵已经端起手中的长枪瞄准明军骑兵开始射击了,这个距离上面火铳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客观的,清军的射击对明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近百名靠的最近的明军士兵被击落下马,同时明军发射的弩箭也给清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弩箭的杀伤力比起普通的弓箭来说可谓是大大加强,清军由于之前的停顿,大批士兵聚集在一起,还有些士兵忙着瞄准射击,因此有近千名士兵惨死在明军的弩箭之下,伤者不计其数,清军两翼的阵地上这时候弥漫着一片血雾,散发出令人窒息的血腥味。
惨烈的死伤使得清军再也不敢追击,明军得以从容的调整阵型,发起下一轮的进攻。
刘振这个是候已经看出了明军采取的是蒙古人射箭法,来对付他们,他们大多是耿精忠在南方收编的军队,大多数都没有见识过骑兵的威力,许多士兵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战法,还不知道这种战法的厉害之处,但是刘振是汉人八旗出身,他在关外见过满人的骑兵训练,深知这种战法的威力,因此立即下令清军停止追击,在原地结成一个圆阵,外面布置一层盾牌兵抵挡明军的弩箭,之后布下弓弩手好对明军骑兵的进攻施以还击,在后面就是刀盾兵举起盾牌抵挡明军弓箭的抛射,中间则是毫无防御能力的长矛手和后勤部队。
他的想法不错,看出了明军骑兵虽然犀利,但是人数不多,没有办法对他们造成聚歼,所以只要他能够成功守住,等待其他地方的清军援军,那么不仅他的部队会脱险,就连眼前的这支骑兵也跑不了。
有句话叫做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清军这边才开始调整阵型,陈豹便发现了他们的意图,他一边派士兵去催促后面的明军抓紧时间趁着清军正在龟缩之际快速离开,一面调转马头对着正在调整阵型的清军发动了又一次的攻击。
清军士兵已经见识过了一次明军骑兵的恐怖了,见到明军骑兵向自己冲过来,吓得连连后退,弓弩手隔着老远便已经开始放箭,有一人带头,其他人都会跟着做出相同的事情,一时之间上千名弓弩手一口气将自己手中的弩箭射向远处的明军,其实这个时候明军的阵型还比较分散,距离清军还有接近两百余步,清军的弓箭自然不会对明军造成很大的杀伤,只有冲在前面的几名骑手被弩箭射中坠下了马。
但是战场上士气这个东西是极为重要的,清军弩手见到有明军骑兵坠马,士气大振,剩余的准备逃跑的弩手这时也加入到了放箭的队伍当中,明军的伤亡开始增加了,清军弩手的行动激起了盾牌手的勇气,他们也开始停止后退,竖起盾牌挡在弩手前面,形成了一道屏障。
清军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陈豹感觉十分意外,他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发现明军的步兵这时候已经赶到了战场,正要向西边撤退,他这个时候一定要挡住清军,不能让他们反应过来,给步兵的撤退争取时间。
但是面前的清军已近杰豪了一个基本的防御阵型了,正面硬冲显然是不划算的,陈豹弯弓搭箭远远的将一支羽箭抛向了清军阵中,不出意料被清军的盾牌挡住了。
他调转马头,撇开清军突前的盾牌兵和弓弩手,向着清军聚在后面的普通步兵冲了过去,明军骑兵纵马扬鞭,紧跟在后不再在这支难啃的骨头上浪费时间。
明军骑兵的离去使得清军盾牌兵和弓弩手阵中欢声一片,他们高声喊着叫着,向明军骑兵的背影挥舞着拳头,似乎像是打赢了一场了不起的战斗一般。
由于弓弩手和盾牌兵的突前,使得清军的阵型这个时候出现了脱节,撤向后面的清军长矛手和火枪兵这个时候拼命的向后退,想要避开明军的铁蹄,但是无数的事件都证明过了,两只腿的人是跑不过四条腿的马的,弩手们的出色表现没有激起剩余部队的勇气,他们选择拼命逃跑,将后背交给了明军,远道而来的明军骑兵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双腿控马,弯弓搭箭向着密集的清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片片黑色的羽翼消失在了漆黑的夜色中间,直到不远处的人群中发出一声声惨叫,迸出一簇簇鲜艳的血花。
清军阵中的火把像是在引导者明军骑兵一般,骑兵们很快就挥舞着马刀冲进了密集的人群中间,惨叫声、飞洒的鲜血、高高抛起的头颅,惊魂失措的清军士兵,和不远处面目狰狞的期黑森林成为了许多幸存者记忆里面无法抹去的阴影。
明军一直追到了森林边上,陈豹知道这只清军已经不可能对明军的突围造成什么威胁了,这才调转马头向着先前撤走的明军步兵追去。
战场上只留下无数残肢断臂,和一片巨盾围起来的完整阵型,近两千米弓弩手和八百余名盾牌兵成为了清军剩余不多的幸存者,明军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想法。
天亮之后,明军这支部队终于成功突围,但是一夜之间他们也是减员眼中,清军在沿途的很多地方都设有关卡,这些地方地势险要,往往只有一条道路可走,明军一夜之间连番恶战,这个时候人数已近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