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入红楼-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清正襟危坐,黛玉满面通红倚在茜纱窗下,根本不敢正眼瞧她。
    王熙凤呵呵一笑,难怪紫娟丫头给她打招呼的声音那么大,原来是给里面的人报信呢……
    “哟呵,这眼见着就要娶进门了,我说二弟你也太心急了,连这几日也等不得了?”
    王熙凤调笑道。
    贾清自是面不改色,黛玉却又羞又心虚,娇斥道:“你来干什么?”
    似乎很不欢迎王熙凤。
    “呵,我可不是来找你的,我是来找你家王爷的,老祖宗那边有事找他商议呢,我都转了好几圈了,总算在你这里找着人儿。唉,也就只有你,能能够绑住他的脚,早知道我一早就上你这儿等着不就行了?”王熙凤戏笑道。
    黛玉羞恼道:“啐,他明明是你们贾家的王爷,与我何干,你快把他带走吧!”
    “你当真?我带走以后可不还给你了……”
    “谁稀罕。”
    看这两人斗嘴,贾清不得不站起来打圆场:“好了,都是一家人,分什么你家我家……”
    王熙凤:“呵呵呵……”
    黛玉白了贾清一眼,装作甩脸子出门去了。因为她知道,眼下她斗嘴已经斗不过王熙凤,她即将从小姑子的有利地位转变成不利地位的弟媳妇……
    贾清走到王熙凤面前,看她满面风情,忍不住在她胸前捏了一把,问道:“老祖宗找我何事?”
    王熙凤凤眼一眯,被贾清的大胆刺激的差点身子发软,好在她自制力很强,只抛了一记秋波,道:“还不是你,把那红毯子都铺到公主府门口以及林家门口了,谁知道你还有什么手段使。老太太说,都是一家子兄弟,又是同一天娶亲,本该是大喜之事,也不该差别太大了,让人家甄家脸上不好看。
    正好老太太听说你进了园子,就打发我来找你了。”
    贾清道:“原来是这样,倒是我疏忽了,这样吧我回头就和宝姐姐说说,让她将毯子也从荣国府铺一段到甄家别院就是了。”
    甄家姑娘已经送入京城了,临时买了个别院住下。
    贾清看王熙凤面上发着细汗,伸手给她擦了擦,下意识的关心道:“你说你平时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怎么今儿这般老实,就算老太太叫你找我,你只派两个人进来便是,何必定要亲自跑过来?”
    王熙凤本来闲不住,这两年当了将军夫人,在荣国府里越发有威势了,处处都要管,一年到头贾家最累的就是她。偏偏她就乐在其中,说她也不听。
    王熙凤却被贾清突然的温柔软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挣着大眼睛,双眼爱慕的望着他,就要扑进他怀里撒个娇。
    贾清本来都要张开胸怀接住她,忽然瞥见门口有影子闪过,贾清顿时止住了王熙凤的动作,朝着外面怒了努嘴。
    王熙凤瞬间会意,正了正神色,忽地笑道:“我也用不着你假惺惺的关心我,原本我还有个平儿帮衬着,偶尔还能得个清闲。如今她也被你你娶回去了,我还靠哪个去,可不得事事亲力亲为了。”
    贾清笑了,道:“既如此,反正她在王府里也无事可做,我还叫她过来帮你如何?”
    “得了吧,如今人家可是王妃,借我一万个胆子我也不敢再使唤她了。”
    王熙凤说着,笑道:“好了,我也不和你多说了,我还得去给宝兄弟清点一下彩礼箱子。你去不去荣庆堂?”
    “走吧,虽然事情不大,但既然老祖宗相招,也没有不去的道理。”
    王熙凤暗服,贾清这才叫做真正的孝顺。虽然贾清曾多次令贾母生气,但都是因为外面的正事。在家中,贾清从来不倚重自傲,大节自持,小节不误。
    走出房门,见黛玉坐在茶桌边上,百无聊赖的玩赏着手中的一个茶杯盖,似乎很是专心。
    贾清和王熙凤相视一笑。
    这姑娘,如今虽没那么多愁善感了,但是爱听墙角的毛病,还是没变呢。
    ……
    到贾母正屋待了一会,再三保证不会让宝玉成了映衬红花的那朵绿叶,他那边怎么弄的,就给这边也照来一份,贾母这才满意的放他离开。
    荣国府人口多,如今更是自持身份,排场一天比一天大,开销比他府里都要高不少,但是进项却是远远不及。
    如今元春贵为太后,为了贤名,轻易不会给娘家多少实惠。并不是说元春没良心,这都是为了乾王殿下考虑!
    正庆帝穷尽最后的心血,将前朝的路给乾王铺平,元春自然不会因为她,给乾王的君临之路带来任何不利的影响。
    母以子贵,子亦以母为贵。一个贤太后的名声,能为乾王带来极大的声望。在如今乾王被赋予众望的时候,元春就算做错一点小事,以李珍为首的内阁四位老臣,都可能直接进宫跪谏。
    所以说,元春如今虽然是除了太皇太后之外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却也是如坐针毡,一丝一毫也错不得的。
    这就叫做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荣国府过得拮据一点,对于乾王来说,是一件好事。
    回了王府,贾清欲找宝钗说说贾母的意思,进了宝钗院,只看见宝琴与莺儿两个在逗鸟雀。见他进来,两人赶忙上前拜道:
    “妾身见过王爷。”
    “奴婢见过王爷。”
    贾清笑着拉起宝琴,道:“都说了家里不用这么多礼,你要是想跪,等晚上再跪不迟。”
    贾清说得宝琴有些莫名,抬头疑惑的看着贾清,还没看出什么来,就见旁边的莺儿脸一下子红透了,捂着跑进了屋里。
    宝琴若有所思,便也脸红了。
    贾清又道:“你姐姐呢?”
    “姐姐在忙着林姐姐与公主进门的事,还没回来。”
    贾清一听,深有感慨。
    他要娶二老婆和三老婆,他自己却什么都不用管,自有大老婆去操心这些事……
    这简直就是中华几千年下来最优良的传统!
    “爷找姐姐有什么事吗?”宝琴仰头问道。
    贾清摇摇头,低头看了她一眼。自一年多前,宝钗做主将宝琴许给她,也不知道她回去怎么说的,总之不论是薛姨妈,还是薛蝌以及薛蝌他母亲,都没有异议。
    宝琴自然也没有异议……
    唯一不高兴的可能就是贾母和王夫人了,她们好不容易给贾宝玉挑中一个好的,贾清还来抢夺……
    但是不高兴也没办法,人家两厢情愿的事。
    不过好像听说贾宝玉为此暗地里哭了好久,让贾清有些负疚感,都决心要补偿他一些。
    原以为贾宝玉经历此事,可能会上进一些,不再那么清新脱俗,他也正好在仕途经济等方面推他一把。谁知人家也不过只是伤心一阵子,之后就完全忘了此事,倒是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让王夫人将玉钏(跳井的金钏之妹)赏给了他。
    也算是圆了贾宝玉一个梦,姐姐没得到手,倒将妹妹弄过去了。
    不过嘛贾清一点也不羡慕他,玉钏那妮子虽然也很乖巧,但是比起宝琴,那就远远不能比了。
    想到这里,贾清张开双臂将宝琴抱起来,在她惊慌失措的表情中,低头品尝起来。

第八三一章 争辩
    皇宫,金銮殿之上。
    道元皇帝旻宁问道:“昨日内务府递上折子,言户部故意扣押乾王周岁大典的第二波预算款,于爱卿,可有此事?”
    旻宁此话一出,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乾王在当朝有多重要,就连民间百姓都知道了,何况朝堂?
    可以说,大楚从来没有哪位皇子的周岁大典有乾王这般隆重,自开春之后,朝廷最大的事,大概也就是筹备乾王殿下周岁大典了。
    户部连这个银子都敢扣?
    户部尚书于书洋出列道:“回禀陛下,确有其事。”
    旻宁一听,先看了文臣行列的几位阁臣一眼,然后道:“这是为何?去岁末朝廷做预算之时,不是已经将此事议定,关于乾王的周岁大典,从国库抽调白银一百万两,分两次划拨到内务府”
    于书洋大声道:“陛下,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楚疆域广阔,百姓过万万,朝廷用银的地方实在太多。
    前年两代先帝驾崩,为建造黄陵、举办国丧等事,耗去了多少银子?以致于去岁岁入还未纳入预算已经先少了近一半。
    如此一来,今岁的预算本来就不够。
    陛下,国库已经连续赤字两年了!
    本来就算如此,朝廷再缺银子,户部也不敢扣押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用银。
    可是今年还未立夏,江南数省就已经频频传来大旱的消息,眼见今年又是一个灾年,届时朝廷要是无银可用,那该如何是好?
    关于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臣也认为应当大办,但是臣始终觉得,内阁诸位大人在这件事上处置偏左,给周岁大典的预算太高,以致于有靡耗国力之嫌!
    要知道,就连当年陛下的登基大典,前后所花费的银子也不过一百二十万。而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单是预算就是两百万了,由内务府和户部各自承担一半”
    听到这里,旻宁也有些苦涩。是啊,自己堂堂皇帝的继位大典,花费居然比不上自己皇弟的周岁大典。怕是在父皇和太傅等人的眼中,朕只是暂时替皇弟管着这江山,等他长大了,自然要还给他的
    于书洋继续道:“当然,陛下和诸位阁老有其他谋算,臣也无话可说,只是值此国家用银之际,微臣斗胆恳请陛下为国家计,为天下百姓计,稍微削减一二乾王周岁大典的用度,给朝廷多留一些银子,以备必要之用!”
    于书洋完,已经手捧笏板跪伏在地,声音恳切。
    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求朝廷削减乾王周岁大典的预算。
    朝堂一时陷入安静,许多大臣都为于书洋的说法折服。是啊,一个小孩子的周岁大典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万一今年要真是出现大天灾,朝廷没银子用,岂不是要出大事?
    但也有朝臣暗自为于书洋捏一把汗,自乾王降生以来,他几乎就是朝野的禁忌,谁都违背不得。
    单是从太后娘娘手中那一道道先皇关于乾王殿下的遗旨就能看出乾王的重要性。
    要是换做动荡年代,众臣都要怀疑太后是否是妖后,私造先帝遗旨意图祸乱朝纲了。
    可是很快内阁四位辅臣的行动就证明,那些真的是先帝遗旨无误!
    而且,几位阁老无一例外,对待乾王殿下的态度就像是老母鸡护小鸡仔一样,朝廷百官都是人精,自然知道,其实乾王殿下才是先帝真正中意的继位人选
    这其中,就有太多令人猜度的内幕了。
    可惜,完全知道个中缘由的人,只是少部分。
    于书洋是个实干的尚书,他只是做他认为对的事。
    旻宁看了看四位阁老,他们都是眉头微皱,却不说话。
    他又看了看武官行列的贾清和王子腾等乾王的“娘家人”,王子腾与李珍等人表情差不多,贾清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似乎于书洋说的事,与他完全没有关系。
    旻宁感觉为难。
    一方面他觉得于书洋说的对,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自作主张答应
    场面一时陷入安静。
    户部右侍郎出列道:“微臣以为于大人言之有理,朝廷乃一国中枢,理应留足银两以备不时之需。况且关于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户部已经拨出三十万两,加上内务府的一百万两,已经高达一百三十万两,足够为乾王殿下举办大典了。”
    他的意思是,剩下的七十万两就不用给了。
    乾王的周岁大典,因为是皇家内部之事,由内务府出银子也算正理,从国库抽调,也是为了缓解内务府的财政压力。
    礼部尚书一听可不答应了,立马道:“你们说的轻松,如今规制已经布局下去,处处都要银子用,说不给就不给了,到时候闹出笑话,谁担得起这个责任?”
    户部侍郎道:“什么叫说不给就不给?这是为国家大计着想,万一今年又像正庆十一年那样出现大批灾民,朝廷又没有银子用,谁又当得起这个责任?不过是权宜之计罢。
    再说,一百多万银子还不够?只要钱大人和礼部的各位同僚稍微节俭一点,不该用的银子就不用,这个大典一样能够办的风风光光的,如此两不耽误,钱大人就不能为朝廷着想一二?”
    礼部钱尚书差点气急,对方话中明明有说他们礼部铺张浪费的意思,他冷声回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你们户部哭个穷就一下子削掉七十万两,回头内务府再哭个穷,又削掉几十万了,我看这大典就不用办了!”
    武官行列,居首的贾清闻言嘴角微微一笑,这些大臣们吵架也挺有意思的。要把大楚当做一个家,那么朝廷就是管家人,真要细说起来,所谓国家大事,其实和家长里短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不过都是“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
    又容礼部和户部的官员之间相互怼了几个回合,李珍终于站出来发话了:
    “好了,乾王殿下乃国之储君,关于乾王的周岁大典,一丝一毫也错不得。于大人,剩下的七十万两,需得尽快移交内务府。礼部也不得故意缩减规制,更不得从中贪墨,否则,全部以国法论处”
    李珍虽然已经七十多了,声音也很苍老,但是他的话,在此时就是权威,甚至比旻宁更权威。
    “太傅!!户部”于书洋仍旧跪在地上,很是不解的抬头望着李珍,还要说话。
    李珍打断了他,道:“好了,关于国库缺银之事,回头作为朝廷首要议题,商议着解决。眼下,首先是办好乾王殿下的周岁大典,此乃国之根本大事,尔等不可再起敷衍之心!”
    于书洋仍旧还有些不服,看向上方的旻宁。
    旻宁瞄了一眼下方居首的诸位大佬,见他们都无意义,显然是对于此事意见是一致的,只得讪讪道:“太傅言之有理,乾王乃国之储君,马虎不得,就按太傅说的办。”
    “是,微臣遵旨!”于书洋颤巍巍爬起来,一时竟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
    之前他就觉得朝廷对于乾王的重视太过,哪有用两百万两银子为一个皇子办周岁庆典的说法?可是朝堂一二列的诸位大佬却一致决定通过,他虽不满,也只得忍下。
    可是如今江南数省干旱可是实情,并不是他蓄意捏造,他觉得值此之时,朝堂诸公总该有清醒的了,应该站出来支持他的提议。
    可是方才,除了他自己的属下,朝堂三品以上大员,居然一个站出来附议他的人都没有!
    这,岂不令人心寒?

第八三二章 吴皇后
    “王爷请留步!”
    散朝之后,李珍叫住了贾清。
    贾清回头,见方守与李珍联袂而来,先与方守行过一礼,然后才对李珍执礼问道:“太傅有何事吩咐?”
    李珍似有些不悦,道:“王爷既受先帝重托,封为辅成王,如何今日在朝堂上,对于乾王殿下的事,一言不发?莫非果如坊间传言,王爷少年得志,只知安享富贵,不将朝廷大事放在心上?”
    正庆帝死之时,乾王还未降生。他又知旻宁资质不够,没有帝王之相,故而临终任命内阁四位阁臣,加上贾清、王子腾六人为辅政大臣,凡军国大事,皇帝需悉数垂询辅政大臣。
    这种做法,首先自然是为了保证他死之后大楚朝纲稳定,其次,六人要么是他的心腹,要么是品德高尚,忠君爱国之人,能够将他的遗志执行下去。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乾王。
    乾王这个封号自然也是正庆帝早就定好了的。寓意也很直白,乾坤万物,乾为天,坤为地,乾,本意就是君主的意思。
    正庆帝的遗志,不但要他们六人辅佐乾王顺利登基,还要让乾王成为天地之间唯一的君主。
    所以,乾王的周岁庆典,朝廷才会力主大办,朝廷要借此告诉天下人,乾王,就是大楚未来名正言顺,不可替换的君主!
    维护乾王的威严,是他们六人共同的职责。
    于书洋所为,虽然情理可愿,但实际上已经触犯了乾王的威严。
    六人之中,实际上受正庆帝恩最重的就是贾清,贾清却在此时作壁上观,也难怪李珍不满了。
    “太傅误会了,太傅大人乃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有太傅大人在,这些事又何用学生多嘴。
    另外,学生毕竟年纪浅,在朝堂上本就该多听少说,认真学习为官治国之道,以免贻误国家大计。”
    贾清面色诚恳的说道。
    李珍哼了声,道:“我看王爷就是惜身,故意推我们几个老家伙出来抗事。”
    贾清连忙摇头摆手:“学生绝无此心。”
    李珍面色有点黑,倒是旁边的方守看着贾清,笑意盈盈的,似乎很是满意。见状,李珍倒也笑了,贾清位尊,却在他面前始终执弟子礼,行为言辞恭敬有礼,也令他很满意。
    不过他又正色道:“惜身是好事,也可免木秀于林之罪。王爷若能始终保持现在的心境,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不过既然老夫与王爷也算有一份师徒情谊,我也想请王爷记住一句话: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望义,皆非君子之道。”
    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