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荣耀法兰西-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度,而是考虑到一旦射杀掉敌军军官,会导致普军士兵因惊慌失措而变得失去控制,从整齐的密集队形演变成四下分开的散兵队列,妨碍己方的下一轮射击效果;至于军乐鼓手,他们都属于非武装战斗人员,除非炮弹与子弹不长眼,极少有人会射杀这些战场上的勇敢音乐家。
一排枪响过后,120发圆锥形弹头以每秒290米的初始速度,嗖嗖的冲出枪膛,齐齐奔向500米外的敌人那头,撞入一堵蓝色人墙之中。普军那边,不断有人中枪负伤,扑通着继而连三的栽倒在地。汉斯上校身边的一名士兵也被旋转中的圆锥形子弹切断脖子上的大动脉,热乎乎的血浆犹如火山爆发一般,飞快迸出,溅落在这名指挥官的左脸颊。
尽管在军官与士兵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但普鲁士人依然迈着坚定、勇敢的步伐向前方战场接近。他们拥有令人生畏的凛然气势,能够无视纷至沓来的死神召唤,不屑于弯腰低头,示意自己屈服;更不会使用手挡住眼睛,以便躲避那些嗖嗖射来的子弹。
这支普鲁士掷弹兵团是腓特烈大帝一手创建的,它的传统和以前的战斗一样,总是走在最前列,总是第一批面对敌人射来的枪林弹雨,还有铺天盖地的火炮轰炸。对于死亡,普鲁士人再熟悉不过,所以根本不用担心与害怕。偶尔的,他们会在内心向上帝祈祷一两句,让该死的子弹拐着弯,给自己让开生路。
在身边有不幸者倒下之际,其他活着的战友来不及悲伤与思考,他们会灵巧的跳起小脚步,绕过阵亡或负伤战友的身体,相互间重新靠近,肩并肩的继续向前迈进。在军官没有下达命令之前,有经验的老兵才不会效仿新兵,在射程之外胡乱朝天开枪,以期掩饰内心极度的恐惧感。
“好样的,兄弟们,继续上子弹,狠狠打击这群呆头呆脑的笨鹅!”法军少校颇为满意的笑了笑,第一轮射击中,120名机动散兵居然能在500米超远距离上,给普鲁士造成大约21人的伤亡,发射子弹与制造伤亡比高达6:1。
这是之前使用滑膛枪,甚至贝克步枪不可想象的好成绩。在七年战争中,交战各国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差不多3百发子弹才能造成1名敌方士兵的伤亡。取得如此优异战果,除了法军士兵手中的高性能步枪(子弹)外,还得益于这批散兵的良好素质,他们都是精心挑选,百发百中优秀狙击手。
射击过后,散兵们根本不去查看自己的战果,一个个微微弯腰,正在熟练的填装弹药。他们从武装带右侧悬挂的黑色小皮箱内,取出一份定量弹药袋,用嘴咬破袋子,并含住圆锥形子弹,然后将弹药袋的全部火药倒入线膛,接着将嘴里含着的锥形弹丸连同空弹药袋(棉绒制,既用来填充枪膛,也有助燃效果)一同塞入枪口,取出通杆压实。
等到枪膛内装填子弹和火药之后,士兵们最后又从黑色小皮箱里拿出一个雷汞火帽,牢牢的套在枪机后端的引火嘴上。
时间过去15秒,第二轮射击准备就绪,士兵纷纷举起步枪,在移动的人肉标靶那里,寻找各自的打击目标。
“自由射击!”法军少校再度下达发射命令。
在500米到300米,差不多两分钟的时间内,排成密集横队的普鲁士人承受了法国散兵的8轮齐射。从最初的仅有20人伤亡,再到后来的百余人。等到普军距离法军只有300米时,最后一轮射击造成普军前排的伤亡数字,已达到令人恐怖的78人。8轮齐射下来,已给敌方造成了仅四分之一的伤亡数字。
“卑鄙的法国佬!他们从哪里搞来的高性能步枪,不仅射程超远,而且填装速度还不逊于滑膛枪。”无论是指挥官汉斯上校,还是一旁的英国教官,两人心中都在滴血。在短短两分钟里,他们身后的普鲁士勇士先后倒下近两百名,这是这个精锐步兵团组建以来前所未有的重大伤亡。尤其是敌方狙击手重点照顾的掌旗官,已经换过第四人。
“全体立正,左右散开,鼓手退到队尾!”300米时,汉斯上校在英国教官的要求下,提前抛弃了密集横队。如释重负的普鲁士人即刻听从长官的号令,纷纷疏散队形,变成了专程演练过的法式散兵线。
“大队向前,狙击手射击!”汉斯上校的一声令下,数十名冲在最前列的普鲁士狙击手,举枪瞄准,准备还击法国人之前的挑衅。
但此时,法军散兵们早已奉命溜之大吉。就在普鲁士人变换队列之际,法军少校便果断下令,全部收抢转移,一同跑步回撤至200米外,大队主力的侧后两翼。
此时,莫兰德上校的部队摆好射击队形,前排士兵单膝跪地放低身姿,后排继续举枪站立,每排士兵们不再肩并肩的相互拥挤在一起,彼此间相隔1米左右;军乐队待在远离大队100米的位置,闲暇无事坐在草地上静静观战;后撤的百余名散兵狙击手,则继续游走大队侧后两端,他们不必听从指挥官的统一号令,可以漫不经心的随意射杀敌方军官与前排军士。
面对500米外,一排排法国士兵平举着的恐怖枪口,所有普鲁士士兵都情不自禁地高喊起来:“快啊!快跑啊!冲到法国佬的面前去,不要待在原地等死!”
在单方面遭遇法国散兵那番残酷而血腥战场洗礼过后,向来勇敢从容,服从号令的普鲁士军人居然违背起腓特烈大帝拟定的铁血军令,壮起胆来抓着步枪,一口气向前猛冲。很快,法国士兵眼中的视线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辨,可以看到远方影影绰绰的蓝色光影在快速移动。
为躲避或减少面对的密集枪弹,跑动中的普军士兵不断加速,给法军射手的精确度增加了麻烦。然而,失去上级军官的临阵指挥与统一口令,奔跑中的士兵事实上已变成无人约束的一盘散沙,只能任由保持军纪的法军士兵在500米到300米的位置上,逐一射杀。
持续不断的激烈射击,顿时让交战阵地上笼罩于枪膛冒出的烟雾之中。等到普鲁士人越跑越近,距离法军只有200米时,他们惊恐万分的发现,站在自己身边的战友仅剩下三分之一;而带队的军官们,仅有聊聊数人还活着。
“全体,举枪!射击!”汉斯上校悲怆里迸发那一声呐喊。至于英国教官,是在2百码外被一名法国狙击手打中,一颗园锥形米尼弹从他的额头打进去,从后脑打出来,碗口大的出弹口喷射着血和脑浆,他几乎是中弹倒地同时就断气了。
这是普鲁士人第一轮射击,也仅有保持齐射的一次。
在法军随后的反击中,汉斯上校与仅存的3位军官先后倒在血泊之中。由于失去军官管制与军纪约束,幸存的普军士兵变得面孔呆滞,惊恐万状,继而开始溃败了,他们成群结队,从前线落荒而逃,溃不成军。为了尽快的脱离战场,有人丢掉了步枪、刺刀、武装带、军帽、木水壶,以及携带的所有累赘。
这就样,法国人凭借最新式的武器,以及出色的阻击战术,彻底剥夺普鲁士作为欧洲最勇敢军人的骄傲。此战中,普鲁士第一来复枪团全团官兵835人,减员高达7百,其中阵亡与重伤超过5百人,至于军官不是当场阵亡就是重伤在身,无一幸免;而法军那边,仅减员12人,重伤3人,居然无一阵亡。
莫兰德上校默默的转过身,对着身边的传令兵说道:“传令,全团即刻脱离战场渡河回营,并通知普鲁士人的救护兵进入战场。”
此时此刻,城头之上,一片死寂。原本闹哄哄的围观市民一个个目瞪口呆,男人们人死死拽住领口,那是他们感觉有种可怕的力量正扼住咽喉。令自己无法呼吸;女人们无一例外的,都在低头轻声哭泣。很快,这哭声便汇成全柏林的哀乐,所有人知道,普鲁士在今天已经彻底丧失了腓特烈时代的荣耀和伟大。
“该死的,这就是一场屠杀!”枪声平息之后,英国大使一直在重复这句话。
“而且屠杀效率还很高!”身边的俄国大使同样低声接过这句话。
伊万诺夫侯爵再度望了望城下的普鲁士人的累累尸骸,他知道今晚需要再度熬夜了,那是自己要给圣彼得堡的女沙皇写密函,相信汇报这场“公正而公平的大屠杀”。这位柏林大使希望俄国…军队在找到压制法国人那些层出不穷的凶悍武器之前,不要轻易越过涅曼河,主动寻求与法军交战。
伊万诺夫侯爵身边的俄国王储,同样目光停滞,他喃喃自语的一句话:“不可置信!我们俄国不能再向战败者学习了,而法国人才是我们的真正老师。”
至于威廉二世和他的普鲁士将军们早已面如死灰,每个人的心中除了绝望也只有绝望,哆嗦着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显然,发生在城头之下的这场大屠杀,普鲁士人损失的不仅仅是一个掷弹兵团,而整个国家的国运,军队的军威。
不知何时,不请自来的塔列朗伯爵,正用他手中的金色拐杖卖力敲打城头石砖,继而发出一种令人烦躁的沉闷之声。等到众人齐齐回过头时,这位法军统帅的私人特使正以倨傲的表情,环顾现场的所有人之后,大声说道:
“奉伟大的安德鲁统帅之命,我在此向普鲁士国王及其臣民发出最后通牒:今日下午6点之前,柏林城必须投降;否则,法军将不再保证城内之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至于各国外交使节,你们会有4个小时的时候安全撤离柏林,我们法国人已为客人们在波兹坦王宫准备了舒适的房间,美味的食物和香甜的酒水。”
……
第302章 柏林投降与《五国和约》
但最终,各国驻柏林的外交官们还是未能离开这座城市,那是走投无路的威廉二世在其内阁大臣的劝说下,决定接受法国人的最后通牒。因为普鲁士将军们已明确表示不会再指挥战斗,驱赶士兵进入那个血腥残忍的屠宰场;而且,包括英俄大使在内的各国外交官也纷纷认为在目前状况下,任何形式的抵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其结果无非是开启另一场更大规模的屠杀。不过,英俄大使却在私下场合明确向普鲁士君主表示,他们将继续联手遏制安德鲁法国的勃勃野心。
西班牙驻柏林大使瓦伦西亚男爵在他的日记中记载道:“我现在可以确信,法普两军在施普雷河的北岸所进行的那场军事对抗,根本上就是法军对毫无还手之力的普鲁士人的屠杀。可以同两百多年前,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总督指挥180人征服一个人口约600万的印加帝国;埃尔南·科尔特斯总督曾用600人征服人口1500万的墨西哥帝国来相提并论。这些都属于军事史上最惊人的奇迹。”
显然,南郊城下的那场决斗,令现场所有人都吓破了胆,没人再去怀疑安德鲁法国拥有征服整个普鲁士的强悍军事实力。至少外交官们看来,现在举行停战和谈,远比等到法军攻占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之后,付出代价要更少一些。
与最后通牒一起送达的,还有安德鲁要求威廉二世在24小时之内必须接受的,以割地赔款和劳力输出为和平代价的《法瑞萨奥普五国柏林合约》。在英俄两国大使的积极斡旋下,安德鲁的特使塔列朗也同意修改部分条款,并将24日上午10时再度提交到柏林城市宫,交给普鲁士君主威廉二世签字。
塔列朗在一旁用拐杖咚咚咚的敲打着地板,那是他提醒着犹豫不决的普鲁士国王。“陛下,您有10分钟的时间来确定是否签字!”至于合约内容,早在半小时前通报给现场所有人,也包括各国驻柏林的外交使节,他们是作为见证者。
有几位普鲁士军官满脸悲愤的想要去斥责无礼的法国特使,塔列朗却对此置若罔闻,他上前两步面对威廉二世,态度极其强硬的威胁道:“陛下,顺便再说一句,再过30分钟后,如果我还没能将这份和平协议的签字原本,送回法军统帅大本营,那么明天即将开始的入城仪式将会演变成为一场残酷的攻城战。”对于普鲁士而言,全程谈判无任何的筹码,其实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
说完,塔列朗干脆掏出自己的吸水钢笔,并扔给沉默无言的威廉二世,示意他别看了赶紧签字完事,那是安德鲁统帅不准备再退让任何条款了。等到这位可怜兮兮的“绿巨人”噙着眼泪,环顾四周,想着向身边的将军们,以及英俄的两国外交官救助时,然而每个人都在竭力回避普鲁士君主的求助目光。
最终,这位普鲁士君主伸出了右手,他颤颤巍巍的拾起法国人丢下的钢笔,并众目睽睽之下,于那份外交合约文本的空白处,草草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代表普鲁士国王身份的印玺。
1793年2月24日,法国、瑞典、萨克森、奥地利与普鲁士于柏林签署了《五国和约》条约主要规定:
第一,普鲁士必须将黑森公国、哈尔特公国和马格德堡公国的统治权交给萨克森选大帝侯国;上西里西亚属于波兰王国,但在未来3到5年里,该领土交由萨克森公国代为管理;而奥地利王国将恢复在下西里西亚地区的传统统治;至于瑞典将重新拥有东波美拉尼亚地区。此外,该条约确定《瓦尔米密约》继续有效。
事实上,黑森公国早已经被法军强行肢解,由效忠萨克森选帝侯的各个属国所瓜分,黑森一地的现存领土还不足五分之一,而哈尔特公国和马格德堡公国更是处于德累斯顿的直接掌控下。普鲁士属国中唯一得以幸免的是布伦瑞克…吕讷堡公国,那是后者与汉诺威公国,以及英国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使得投鼠忌器安德鲁仅仅敲诈了该公国8百万法郎便草草收兵。
因为《瓦尔米密约》的条款在《五国柏林合约》上被再度确定有效,所以包括上格尔德兰,克莱沃,马克和拉文斯堡与东弗里斯兰等领地,已在国际关系法上正式归属于安德鲁法国。至此,大半个鲁尔区都处于法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第二,普鲁士必须在6个月内,必须向安德鲁法国赔付5千万法郎的战争赔偿。在英国大使的努力下,英格兰银行承接了普鲁士王国的战败赔偿金担保。在上述战争赔偿,还有所有合约内容履行完毕之前,作为普鲁士首都的柏林,以及整个西普鲁士将继续处于法瑞萨三国…军队的监管之下。至于瑞典,在得到下西里西亚之后,便主动退出了四国联军,不准备在北德平原上保持驻军。
处于对腓特烈大帝的尊敬,等到柏林宣布为不设防城市,继而签署了《五国和约》的那天开始,安德鲁的近卫师团也将全部撤出波兹坦与无忧宫。当晚,威廉二世和他的国务委员会(内阁)在5百名普鲁士军队的护送下,回归到波兹坦王宫居住。不过,城市与王宫外围依然保留着3个法国轻骑兵团,以及2艘内河炮艇。事实上在偿还债务之前,威廉二世依然处于法军的软禁之下。
第三,普鲁士军队的总数不得超过8万人,而奥得河以西(西普鲁士)的部队不得超过2万。为防止普鲁士人的投机取巧,条款还规定了普鲁士的预备役与民兵数量,军队的服役期限。事实上,安德鲁曾一度准备将原波兰的但泽(海港)宣布为不设防的自由市,但遭到英俄两国的坚决反对,不得不放弃了,
第四,未来5年里,普鲁士将派遣10万年壮劳工在法国各地寻求工作。
所谓10万壮年就是待在法军战俘营的普鲁士士兵,其半数为德意志雇佣兵。按照协议方案,这些人必须在北方法国、比利时与西德意志地区从事桥梁、厂房、公路和铁轨的建造,内河航道疏浚与中转运河的开凿,以及矿山开采等繁重工作。
这些普鲁士俘虏在进入法国之后,将变成建筑与产业工人。但凡在法国工作期间,作为雇主的北方联省委员会将支付一定数额的薪水,不过其薪资水平为普鲁士当地标准(仅为法国兰斯市场的二分之一)。5年之后,这批不再是战俘身份的德意志工人可以自行选择去路,或是返回普鲁士,或是继续留在法国。
安德鲁此举不仅是缓解境内治下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大难题,也是要限制普鲁士军队的再度崛起。而且这10万德意志工人(战俘),在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转变成为安德鲁法国效力的德意志与普鲁士军团。
这项《五国柏林合约》,已令普鲁士王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领土(主要集中于西普鲁士)以及40%的人口。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整个西普鲁士依然处于法国、瑞典与萨克森(波兰)军队的严密监管之下。
为了确保对普鲁士战争的胜利果实,安德鲁任命蒙赛将军为法瑞萨三国联军总司令,塞纳蒙将军为军械与炮兵总监,沙恩霍斯特将军(晋升)为联军参谋长,该方面军总兵力12万人,其中下辖麦克唐纳将军的第二集团军(4万人,驻扎柏林与勃兰登堡一带),萨克森的奥得河军团(3万人,驻扎在奥得河与易北河之间),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军团(2万人,驻扎波美拉尼亚,波罗的海南岸)、以及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