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乔小乔爱上我-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顺还是那个高顺,那个吕布死后,毅然选择慷慨赴义的忠义大将。
以前,在书上看到高顺的时候,刘敢很佩服高顺的气节,赤胆忠心,宁折不弯,这样有情有义的大丈夫真的非常可贵。
现在,高顺就在刘敢眼前,这么近距离地盯着高顺,他突然觉得高顺的形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
不可否认,高顺是很忠心,不过这种忠心仅仅是为了忠心而忠心的愚忠,可敬可叹也很可笑。
吕布若是一位明主也就罢了,高顺随明主去死,也算得上是死得其所。
可是,吕布真的是明主吗?
吕布空有陈宫而不能用不说,任用的手下将领更是一个比一个无能。
不可一世的八健将当中,有四个居然是叛徒,更可笑的是,其中还有一个是他的大舅子魏续!
吕布连手下人都不能分辨好坏忠奸,当真算不得什么明主。
而高顺为了吕布赴死,为了愚忠而死,看似重于泰山,实则轻如鸿毛。
“仲达,如今温侯已去,你又何必一根筋,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好歹也要为家人想想,看看本王带了谁来!”
刘敢说话间,引出了一位身材健壮的男子,这位男子乍然一看,竟然与高顺有几分相似之处。
那男子与高顺四目相对,两人猛地展开臂膀,紧紧抱在一块。
“二哥!”
“小弟!”
那男子口称高顺为二哥,高顺则惊喜地称呼他为小弟。
没错,这位男子便是高顺的亲弟,高雅。
高顺在家中排行第二,他的大哥因病早夭,家中唯一的弟弟就是高雅。
高雅本来已经在战乱中失踪,高顺已经多年未见到这个亲弟弟,高顺甚至以为今生再也见不到高雅。
然而,今天却发生了奇迹!
高顺紧紧抱住高雅,一脸的不可思议。
高雅向高顺解释了这个奇迹。
原来,当初高雅在兖州时,与曹操手下大将于禁交锋,高雅不敌于禁,部曲为于禁所破,高雅也在那时被曹操俘获。
兵败被俘的高雅没有投降,也没有被杀,仅仅被曹操收押入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辗转流落到颍川。
再后来,刘敢命徐琨攻入颍川,徐琨打下颍川之后,高雅也从曹操的俘虏,变成了刘敢的俘虏。
再之后高雅便被刘敢召来沛国,直至今日,高雅和高顺终于顺利的兄弟重逢。
“二哥,真的多亏了大王,你我兄弟才有今日的团聚,我已立誓向大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高雅的话一出口,高顺顿时陷入两难之境。
如果真的向刘敢效忠,对得起死去的温侯么?
高顺如是想到。
第三百零二章 进攻曹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现在虽然已是深秋时节,没有春风拂面的清爽,也没有身在长安,看尽繁花似锦,江山如画。
但是,这诗句最能体现,刘敢此时此刻的美妙心境。
消灭吕布,侵吞了整个沛国,招降了吕布麾下的中坚力量。
这种感觉是何其美妙,美妙到刘敢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历史上的曹操相比较起来。
即便是曹操击破吕布之后,也没能收降陈宫和高顺。
要知道,陈宫和高顺是吕布麾下真正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无人可比。
张辽算厉害的吧,在高顺面前仍然不值一提,有高顺在吕布身边的时候,基本上没张辽什么事。
刘敢深深的记得,史书上有一段是这么形容高顺:所将八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八百视死如归的壮士,还有一位骁勇沉稳的将军。
在徐州,吕布与刘备反目时,吕布派高顺统率大军攻击小沛的刘备军。
即使是拥有关张两位“万人敌”的刘备军,也没有能够抵挡陷阵营的兵锋。
高顺占领小沛,后来还击破由曹操麾下头号大将,夏侯惇所率的曹操援军。
高顺在吕布麾下,是实打实用实力打出来的第一大将!
曹操肯定也想招降高顺纳为己用。
但是,因为高顺的愚忠,曹操最终没有成功。
曹操没有做到的事情,刘敢做到了,而且做的相当漂亮。
高顺和陈宫统统被刘敢收入囊中。
这是不是说明,在人格魅力方面,刘敢是高出曹操一截的?
刘敢暗暗得意的时候,也悄悄下定决心,打算用高顺和陈宫来对付曹操。
高顺的统军作战之能自是不用多说。
陈宫是跟随过曹操的人,也是跟曹操交过手的人,陈宫与曹操之间可谓是亦敌亦友,爱恨交织。
做为敌人,陈宫应该是最了解曹操的人,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有陈宫的相助,何愁曹操不灭!
想到这里,刘敢也算是后知后觉的明白,为什么吕布一死,陈宫二话不说就率众而降。
因为,陈宫心里迫切的想要挫败曹操,证明自己。
这一点,已死去的吕布肯定已经办不到,刘敢却能办到,并且可能性很大。
刘敢大力封赏了陈宫和高顺,打乱了吕布麾下军队的编制,所有吕布旧部统统接受重编。
当然了,也有例外。
高顺的陷阵营被保留,刘敢还特地为高顺扩充了陷阵营的人员,以及战甲与兵刃等等。
刘敢喜欢破格提拔人才,特别是一些有大才干的人,因为只有这样做,这些有才之士才会舍身忘死的卖命。
比方说,一位有才之士立了功,你给了他相应的奖赏,这不会得到他太多的感激。
因为,他会觉得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而一旦给予他破格提拔,他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奖赏,他才会由衷的感激,他会心生知遇之恩,他会觉得你就是最懂他的人。
以后到了关键时刻,他甚至可能豁出性命,只因这份破格提拔的赏识。
刘敢给予高顺的封赏就是破格提拔,他给了高顺独领一军的资格,陷阵营的正规军人数被定员为八千人。
与神机营同列!
高顺本人也被正式加封为卫将军,赐爵亭侯,食邑八百。
安抚好吕布旧部好,刘敢正式举兵进犯梁国,此时梁国镇守的大将是于禁。
于禁乃是五子良将之一,刘敢正考虑何人能够击破于禁时,高顺主动请缨。
刘敢深知高顺为何请战,高顺是为了给高雅复仇,当初高雅就是被于禁击败,这才使得他们兄弟二人分别多年。
刘敢没有犹豫,同意了高顺的请战要求,于是高顺与于禁大战于梁国。
第一战,高顺的先锋军在野战小胜于禁先锋军,破敌两千人,杀敌五百人!
第二战,于禁以伏兵之计截杀高顺军,高顺折了三百人,兵退十里!
第三战,高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伏兵之计歼灭于禁五百人,流矢射死于禁麾下从将两名!
第四战,于禁以声东击西之计,一举突破高顺军的右军大寨,击杀高顺军一千余人,成功而退!
第五战,高顺佯攻于禁粮仓,实则伏兵打援,以火攻之计袭杀于禁援军,大破于禁大军,歼敌两千余众,俘虏一千一百余众!
至此,于禁弃了驻地,引兵撤军至谷熟。
高顺连克数地,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挥兵打到睢阳的卢门亭。
时值寒冬降临,又有刘敢军令不准轻易进军,在重重顾虑之下,高顺罢兵休战,兵屯卢门亭,与谷熟的于禁遥遥对峙。
寒冬过后,时间来到建安三年,大乔顺利诞下一子,依照约定过继于桥氏,取名桥统。
同一时间,在刘敢的指示下,周泰率军出海抵达琉球,并于琉球设立琉球郡。
刘敢将大量百姓迁入琉球,开发垦地,鼓励农耕与生产,并且任命步骘为琉球太守兼任临时大都督,总揽琉球郡所有军政事宜。
入夏后,刘敢起三路大军进攻曹操。
第一个发起进攻的东边,也就是徐州的周瑜,以四万大军与夏侯惇交战于鲁国,战火几乎遍及鲁国全境。
泰山郡的臧霸、孙观本来是站在曹操一方,因为战火的冲击,周瑜切断了兖州与泰山郡的粮道支援。
后方没了粮食,又兼周瑜的大兵压境,重重压力之下,泰山郡很多地方出现了人吃人的场景。
值此关键时刻,夏侯惇在前线被周瑜击溃,连丢三座城池,并且之后周瑜一路势如破竹,一口气吞下半个鲁国。
眼见入秋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臧霸和孙观顶不住无粮的压力,最终一拍即合地上表刘敢,举众投降。
臧霸和孙观一降,夏侯惇的援军也跟着断了,再也没有源源不断的兵丁送入前线,面对周瑜的狂攻,夏侯惇毫无办法。
没过多久,夏侯惇引军退出鲁国,驻守任城。
周瑜顺势占据整个鲁国,并且得势不饶人地继续进兵兖州,战火以燎原之势席卷整个中原大地。
西边战线,鲁肃与刘宠联合抵御曹操大军的侵袭,本来以他们的兵力加上厚实的城墙足以守住新汲坚城,无奈曹操不知从哪搞来一批投石车,那些投石车的威力和外观,与刘敢的无双炮一模一样。
在无双炮的轰击下,新汲城墙不堪一击,没了城墙的保护,曹操大军轻而易举地杀入城内。
鲁肃举兵顽抗,最终寡不敌众,在折了一大批士卒之后,率领残军败逃进入陈国,暂时依附刘宠。
西边战事告急,刘敢却没有理会,他亲率五万大军入侵梁国,兵分五路。
一路以高顺为主将,以陷阵营为主力,共计一万大军兵屯卢门亭,于正面牵制于禁大军。
一路以魏延为主将,以神机营为主力,共计一万大军自西向北,攻城拔寨,无坚不摧。
一路以太史慈为主将,以神箭营为主力,共计一万大军自东向北,高歌猛进,摧枯拉朽。
一路以甘宁为主将,以锦帆营为主力,共计一万大军自水路北上,搅动两岸,风声鹤唳。
最后一路,刘敢亲自为主将,共计一万余众肆无忌惮地行军在梁国境内,一边招募文武官员,一边吸纳流民降卒。
刘敢的名头很响亮,所过之处,前来投降依附的人络绎不绝,比比皆是。
仅仅在梁国转了一圈,一战未打,刘敢身边的军队就从一万人增加到三万余众。
虽然刘敢也知道,这些新加入的人只是乌合之众。
但是,这并不妨碍刘敢扩大实力,所有新加入的人员,无一例外被刘敢就地安置。
不论男女老少,统统让他们开始开垦耕地,展开一套早已完善的军民屯田体系。
刘敢派老兵在这些屯田之地指导个两三月,等时间一到,一批又一批的可战之兵就此诞生。
而且,这不但保障了兵源的问题,连带着粮食的问题也一并解决。
刘敢走一路,收一路,所有流民和老幼人士,一概来者不拒。
到最后,刘敢差点忘了自己来梁国的目的是为了打仗。
直到于禁忍不住出兵了,刘敢也就将手头上的乌合之众交由属下处理,刘敢自己则带着一万精锐,浩浩荡荡地杀奔向于禁。
当刘敢赶到前线之时,于禁和高顺已经开战,场面上的厮杀相当激烈,尸横遍野,无伤无数。
刘敢果断下令,从侧翼包抄于禁大军,并且亲自带领无双近卫冲锋陷阵,直奔于禁大军中帅旗所在地!
刘敢想要擒下于禁,因为一旦擒下于禁,就等同于断掉了曹操的一只臂膀!
“凡擒杀于禁者,官升三级,赏千金!”
刘敢的话音一落,身边的所有战士都犹如打了一口鸡血,脸上挂着兴奋之色,不要命地冲刺而起。
一时之间,兵戈声大作,喊杀声整天!
热血,沸腾!
第三百零三章 兵围陈留
建安三年,夏季,刘敢大破于禁于梁国,歼敌不计其数,俘获战俘八千余众。
于禁引残军逃入陈国,与曹操会师于新平。
曹操击破鲁肃后,顺势杀入陈国,依仗无双炮的火力,一路攻城拔寨,连战连捷!
刘宠的强弩军虽然兵锋犀利,却没能够抵御曹操的虎豹骑,且曹操大军人多势众,良将齐出。
所以,刘宠虽然有心杀贼,却因为兵力不足的关系,最终导致陈国治所沦陷。
战败后,刘宠引军兵退宁平,向刘敢发起求援。
刘敢没有率军前往陈国,也没有派手下支援陈国,一兵一卒都没有。
刘敢击破于禁后,举大军兵分三路杀入陈留郡,所过之处,望风而降的各地官员不在少数。
当然,也有奋起反抗的,这些人胆子很肥,所以最后无一例外,被刘敢破城后屠灭了全族。
有了前车之鉴,刘敢兵锋所指,几乎人人自危,鲜有人再敢抱有侥幸心理与刘敢唱反调。
加上陈留之地的可战之兵,大多数都被曹操抽调走,刘敢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大半个陈留郡。
直到,刘敢大军兵临陈留城下时,陈留的城门紧紧关闭,城头上堆满了人头和旗帜。
刘敢明白,又有不开眼的家伙想要誓死抵抗。
“此城的守将是谁?”
城外大军中,刘敢遥遥望向城门楼,冷声问道。
刘敢的话音一落,诸将之中不少人侧目,显然大家都有兴趣想知道,是谁这么大胆。
朱桓出列说道:“启禀大帅,根据斥候消息,此时陈留的守将应是荀彧!”
刘敢挑眉道:“原来是他,我说谁人这么大胆,诸位可有破城之策?”
陈宫道:“大帅,荀彧我了解,有他守城,且陈留城坚,此城攻之不易!以我之见,我军可围而不攻,先拿下周边城池,然后静待曹操大军回援,击而破之!”
甘宁道:“末将不这么看,陈留可战之兵不多,我军兵精将广,未必不能强攻拿下此城,末将请战攻城!”
陈宫道:“我知甘将军立功心切,但是荀彧绝非泛泛之辈,有此人守城,哪怕城内只有千余兵丁,我军也难以一战而下!”
太史慈道:“这荀彧有这本事?我却是不信!大帅,末将愿为攻城先锋,只需三千精锐,必为大帅攻上城头!”
甘宁瞪了太史慈一眼,沉声道:“大帅,末将只需两千人,必为大帅攻下陈留!”
太史慈冷笑道:“真是大言不惭,两千人就想打下陈留,你这是痴人说梦!”
刘敢摆了摆手,说道:“不要吵了,这样吧,你二人各领一军攻城,兴霸,你攻东门,子义,你攻西门,文长、子明何在?”
“末将在!”魏延和吕蒙同时出列道。
刘敢看了他们一眼,下令道:“你二人也各领一军,佯攻南北两门,注意,是佯攻,你二人务必为兴霸和子义造好声势,若能一举拿下陈留,你四人皆有重赏!”
“喏!”众人齐声响应,领命而去。
东风吹,战鼓擂。
陈留城外,一片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云梯和冲车被推至城下。
紧接着,悍不畏死的士卒冒着箭雨,小心翼翼地登上云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便是登上城头!
“儿郎们,谁先杀上城头,本将记他首功!”
只见一位身配铃铛的汉子放声一吼,身旁悍卒个个呼喝响应。
城头之上,荀彧眼眸眯起,紧紧盯着城下的铃铛汉子,沉声问道:“此军勇猛,可知此军大将是谁?”
一旁,文稷凑到荀彧身边,恭声道:“看旗号和装扮,此军大将应是甘宁无疑!”
“哦,他就是甘宁!子安可有把握射杀此子?”荀彧正色道。
文稷大致估摸了一下距离,沉吟道:“距离太远,若他再靠近一些,或可一试!”
荀彧笑道:“这有何难,命令所有人停止射箭,放敌人上来!”
文稷脸色微变道:“荀先生,此举不妥吧,若是敌人一鼓作气攻上来,那该如何是好?”
荀彧淡淡道:“放心,他们怎么上来的,还会怎么下去!你只需完成你应该做的事便好!”
下一刻,城下士兵见城头半晌没有箭雨落下来,还以为敌军箭矢耗尽,顿时不要命地往上攀登。
没过多久,终于有第一名勇士登上城头。
不过,这名勇士刚上去一落地,脚步还没站稳,立刻被七八杆长枪捅成了蚂蜂窝。
甘宁在城下见有人已经登上城头,立刻向云梯冲去,奇怪的是,他刚刚起步动作,城头的箭雨再次落下。
眼见身边的兄弟一个个惨死箭雨之下,甘宁咬牙切齿地望了一眼城头,怒喝中攀上云梯,振臂高呼:“儿郎们,随我冲上去!”
城头之上,荀彧俯视着云梯上的甘宁,冷声道:“真是天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