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保安-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楚决定先让工人们努力掌握纺纱和织布的技术,等熟练了再带新工人,这急不得。

    来到不远处李德良的作坊,李德良父子正在修理织机,见到张楚连忙见礼。他们一家人像赌博一样举家北上来到延长,还是赌对了。现在全家都在上班,挣来的工钱大增。而且由于张楚对于工匠的态度,使保安军上下对他们十分尊重,工匠终于不再是贱业了。现在家中还称不上富裕,但生活却充实快乐。

    互相问候之后话题又来到了这织机上。张楚见纺纱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决定再向前迈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由纺织的小作坊变成工厂。

    张楚想用水力带动织机,现在水轮机保安军已多处在用,接下来就是怎么将二者结合起来。这需要做大量的试验,只能去慢慢的摸索。

    还有一个技术现在有了突破的条件,那就是飞梭。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结构十分简单,但作用却很大。飞梭的作用是可以使织布布面大大加宽。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飞梭使织布速度变快,可以大大提高织布效率。以前之所以造不出实用的飞梭,问题就出在那个弹簧上,由于弹簧的弹力不足飞梭运行不起来,现在邓庆年已经炼出了新钢材,弹簧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了,织布机就可以和纺纱机一起飞起来了。

    张楚和李德良父子研究了半天,最后觉得两种改进方案都可行。于是张楚一声令下纺织厂被一分为二,李德良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厂子的大部分工人渡黄河到大宁建新厂,李德良的大儿子夫妇留守原厂,招收新人继续生产。

    大宁县水利和煤炭资源丰富,更有利于生产,而且在安全上更有保障,可以为灾民提供一个容身之所。

    一切安排完毕,张楚终于可以带着岳悦回中阳了,有许多事还急需办理。

 第六十一章 中统局(一)

    将延长县的一切安排好之后张楚才带着岳悦返回中阳,路上心里乐开了花“我的春天终于来了”。

    在路过大宁时稍做停留,将李德良一家和女工留在了大宁开办纺织厂,然后回到了中阳,张楚的强抢民女之旅才算是结束,正当张楚摩拳擦掌准备享受一下此行的成果时,麻烦却找上了门。

    负责采购和对外侦查的杨柳找到张楚汇报了一个情况。一些来中阳的读书人与县外联系特别多,这虽有可能是他们为拉更多的人给家人和朋友写的信,但他们在中阳经常秘密聚会,有可能对保安军造成危害。

    随着保安军控制的范围扩大,各方的势力都开始重视保安军。这种事情可大可小,有可能只是几个老乡一起消遣娱乐,也有可能是其他势力派到中阳的破坏分子。

    “为首的是什么人?”张楚决定还是先把事情弄清楚再作处置。

    “为首的是一个延长县来的秀才,名叫郭西园,和他一起的多是延长来的人员,我已派人混入他们的聚会,了解他们的目的,现在他们对外人防范的不是很严,如有人介绍外人也能参加他们的聚会,现在还没有发现他们有直接反对保安军的行为。”杨柳回答。

    张楚对这件事有了兴趣,现在看这些人为害的可能性不大,张楚还是想亲自去看一看。随着中阳的建设开展,各地的人才被吸引到了中阳,改变了中阳的社会结构,张楚认为有心要去了解一下现在中阳的社状况,现在保安军的发展看似一帆风顺,但张楚知道,一个组织的生存随时会受到各方面的威胁,顺风顺水时一阵邪风也可能翻船。

    几日后的傍晚,中阳县一个小院内,正房内灯火通明,里面聚集了许多人,这种聚会应不是第一次,房间内摆着桌椅,使到场的人都有地方坐,桌椅的摆放也是经过布置的,人员落座后自然的朝向了一个方向。而那里摆放着一张桌子,有四个人坐在桌旁,上首坐的正是延长县的秀才郭西园。

    各地人员来中阳的越来越多,一个突出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些人大多都是孤身来中阳冒险淘金,白天工作晚上却没有了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自甘堕落去寻欢场所,况且去多了经济压力也很大。所以只能聚在一起喝茶聊天,郭秀才来中阳较早,虽然没能赚到三万两银子,但几百两却也有了,他自己在中阳买了宅子,家人还没有接过来,由于他为人随和,对事情见解深刻,聊天的人逐渐的聚众到了他的家中。隐隐有成为一个小团体的样子。

    张楚在杨柳手的引领下进入了屋子,在一个角落的位子坐下来,和着众人一起边喝茶,边聊天,看这些人的穿装打扮应是读书人居多,各桌聚在一起的人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议论着,后有人向坐在上首的郭西园提出了问题,引起敢了大家的注意,全都停下议论听郭西园的回答。

    那人问郭西园:“郭先生准备在中阳待多久。”

    “我会在中阳长住的,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你们看我在中阳买了房子,过些日子还会将家人都接过来,怎么会离开的。”郭西园回答。

    “您也应明白我的意思。”那人看了看屋里的其他人然后说:“中阳现在是保安军的地盘,保安军肯定不是皇帝的秘密力量,我们到这里时就明白了,前些日子保安军可是跟官军实在实的打了一仗的,不知什么时候官军打来,说我们不是他们一伙的没人会相信,我们有嘴也说不清楚,我们现在可是实实在在的为保安军干活的,要不是想多赚些钱我早就离开了。”

    “正因为保安军与官军打了一仗我才下决心不走的。你们也知道那一战的结果,三千官军被一千多保安军打跑了,我们还有什么必要离开。”

    郭西园的回答并没有让大家满意,立时就有人问,:“那只是山西一处的官军,如果朝庭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来,我们不是很危险?”

    “现在各地乱民四起,官军疲于应付,那还有能力再组织大军围剿保安军。说句通俗的话,官府还有钱吗?大家都是走了几百里路,大多在家乡过的不如意才来到这里的,自身的经历和路上所见所闻,你们难道还不明白,现在的灾难难道完全是天灾造成的吗?”

    郭西园刚说完立刻有人附和说:“肯定不完全是天灾,有一大部分是官吏的盘剥,各种贪污**,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真的是要将穷人往死处逼啊。”

    “而现在中阳这个地方却大为不同,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帮保安军做事,你们也看到了,即使是留用的原来县衙中的官员,也不敢再犯以前的毛病,手脚不干净。为什么,因为保安军的规矩与官府不一样。这不正是我等读书人本心要追求的吗?我们读书为了什么?应不是考取功名后和那些贪官污吏一样鱼肉百姓吧。”郭西园的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纷纷点头称是。

    “那保安军将来会怎样对待我们读书人呢,给我们的工钱竟然和工匠一样。”有人在为自己的将来担心。

    “到这里你就会发现这里许多的与众不同,读书人和工匠的地位改变是必然的,说句不敬的话圣贤书不能当饭吃,而工匠们的手艺却可以实在实的做出东西来供百姓使用,现在遍地灾荒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真的会死人的,可以看看现在的中阳,大量工厂的建立,使更多的人有了工作,得到了工钱米粮,一家人才不至于饿死,保安军要打仗,靠书生的嘴不行,还要靠工匠生产出来的武器,所以工匠的地位才会高,读书人今后也应多学一些实用之学,我看现在中阳给小孩子学的课本就很好,有许多有用但我们不知道的知识。世道是会变的,就如我们现在办公用的字体,虽看起来离经叛道,但确实方便实用。这一切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想到的,墨守陈规读死书在中阳没用了。”

    “大明朝会不会亡?”坐在角落里的张楚突然问。

 第六十二章 中统局(二)

    张楚的话说完屋内一下子静了下来,他的问题正是大家关心又不敢在明面谈论的话题。

    郭西园看了看张楚,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大明不会亡,现在大明的危机主要是流民作乱,而乱民是由于连年的天灾和贪官造成的,天灾不可能一直下去,只要有一年的风调雨顺,流民有了吃的就不会作乱,现在新皇登基,勤政爱民,诛灭阉党,政治清明指日可待,大明朝没准又中兴了呢。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大家回去休息了。”

    众人起身施礼告辞,张楚也随大家走出了院子。转过街角杨柳跑过来问低声道:“大帅,要不要将这些人都抓起来?”

    张楚摆摆手说:“暂时不用,不过你的发现很重要,有些工作我们要抓紧去做,不然真会出大问题。”

    第二天一早郭西园刚到衙门上班,就被通知说有保安军的官长要见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郭西园走进衙门后的一间屋子,屋内却只有一个年青人坐在那里。

    张楚见他进来起身施礼道:“郭先生,我们见过,昨晚还听过您的高论呢。”

    郭西园闻言想起来了,这个年青人就是那个最后提问题的年青人,心里掠过一丝不安,小心的问:“我想起来了,不知您是?”

    “我是保安军大帅张楚。”张楚回答。

    郭西园慌张了起来,昨晚还说大明不会亡,今天就被找来了,这可如何是好。“我昨晚是信口胡说的,当不得真的。”

    “我还真是要找你继续昨日的话题,你能那样讲说明你对时局有自己的分析。不过今天我要和你说说为什么大明一定会亡。”

    说完张楚让郭西园落座,然后继续说:“你分析的方向对了,但你的依据错了,得出的结论当然错了。先说这天时,你说天灾一两年就过去,这首先是错的,这场灾害要延续到十几年之后,以后就会证明。当然这是天机,我们不去讨论他。我要说即便是没有灾荒这大明朝还是要亡,你说新皇登基之后勤于政事没有错,但你要知道,大明朝是整个制度都烂了,不是靠一两个勤奋的皇帝就能挽救的。就象一条处处开裂漏水的船,舵手再努力也避免不了沉没的命运,只有靠全船的人齐心合力才能自救,而现在大明的官吏从上到下都在拆这条大明的船,用船板造着自己的小船,最后避免不了大家一起覆灭。大明的制度已不能约束官吏,不能将他们团结起来。你在中阳也干一些日子了,你可以看到还是以前衙门那些人,现在在保安军中却努力工作着,除了应得的工钱却没有非分之想,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新的体制,从上到下都有规矩约束着。你为我工作,你见过我吗?你的上级每日都在督促你吗?”张楚问郭西园。

    “我还没见过您,我的上级也没有每日里催我工作,不过干工作的人都很卖力气。可这是为什么呢。”张楚的话郭西园还是有些信服的,在私下里就有传说,说张楚以前是山里的修道之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懂得制造之学,保安军中新奇的东西据说都是张楚想出来的,张楚说天灾要延续十几年,没准就是真的。只是对于保安军与官府不同的运行模式郭西园确实有些不解。

    “我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而具体事物要靠全体人员的努力去完成,每个人各司其职,组织在一起才能形成高效的体系。你的上级不需要每天盯着你干活,只要定了你这个位置必须干什么,不求你干的更多,加上适当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奖惩制度,每个人都不想被他人超越,规章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整个保安军的机构就能高效的运行,我是勤是懒其实没有什么影响。”张楚进一步解释。

    郭西园联系自己的工作好象明白了一些,自己办公的地方墙上贴那么多的办事流程,规章要求都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上级只对他们讲要完成什么任务指示,而不是催促他们努力去干,是因为工作成绩直接和自己的奖惩互相联系着。

    张楚见郭西园在思考,知道他有所触动,但这不是今天的重点。今天张楚有工作要交给郭西园去做,于是接着说:“这些事情你以后会明白,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做。”

    郭西园马上坐直了身子,凝神静听。

    “我们保安军要成立一个中阳统计局,由你来任局长,级别相当于现在各大队的队长,现在由于我们控制的地区还小,有许多其他部门的工作也要由统计局来承担,以后再分出去。统计的意思就是国情调查,所以中阳统计局首要任务就是保安军控制地区的社会情况的调查,以及对重点可疑人员的掌控。统计局的势力要逐渐的发展到保安军控制的范围之外。现在急需要做的还有对舆论的引导工作。象你家那样的聚集地可以有,但都应在统计局的掌控之中,并要组织人员编写统一口径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出去,宣传工作也是你们统计局的重点,具体的怎么干明天你来找我再研究,你的工作只对我一个人负责,只向我汇报,你只听我一个人的命令,人财物我会给你安排好的。怎么样,有信心干好吗?”张楚布置了具体的工作。

    郭西园听后心脏不由的加速跳动了起来。如果真如张楚所说明朝一定会亡,那么张楚带大家在这个乱世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张楚让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那么就是说明自己将是张楚最信任的人,如果张楚上位那么自己的从龙之功是跑不了的,虽然任务听着有点儿复杂,但富贵险中求,从中拼出个王侯将相来也未可知。他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站起来大声说道:“请大帅放心,我愿为大帅效死。”

    张楚满意的对他说:“你去准备一下,明天到我那里去报道,还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交代。”

    送走了郭西园张楚将杨柳叫了进来,之前张楚已和杨柳商议过中阳统计局成立的事,杨柳一进门望着郭西园去的背影问道:“这个人可靠吗?”

    张楚笑道:“这个你倒放心,他为了发财来到中阳,是个敢于冒险的人,只要我们的势力不断的壮大,这个人还是可靠的。他能将那些人聚集到他家,说明他还是有组织能力的,什么事情都是学而知之,放心让他去干好了。这还需要你和他相互配合,你们的工作转到侧重于军事情报和物资采购上来,这两条线现在要分开进行,以避免发生问题时损失重大。统计局提供信息给我之后,我这里经过分析会转给你们,他们的人员要独立的自己去发展。保安军要发展还是要靠军队不断的打胜仗,不断的强大起来,有些人有异心也不敢乱动。”

    第二天中阳统计局正式成立了,这是个值得记念的日子,许多无名英雄都是被后来简称为“中统局”的成员,他们为保安军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麻烦刚刚解决,一个更大的麻烦又摆在了张楚的面前:他要没钱了。

 第六十三章 武装游行

    张楚安排好中统局的事后,开始盘算怎么让岳悦将银行办起来,好通过一起工作给自己创造点儿机会,一盘算却将张楚吓了一跳,他发现:他快没钱了。

    张楚攻克大宁、隰县、交口、中阳几县,并将隰县、交口几县的物资钱粮大部分运到了中阳,这才有了中阳大开发,张楚以为凭借这些物资怎么也能坚持几个月,到夏粮收获就可以有一些赋税收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中阳,各项的建设工作提了速,花钱的速度也飞快。

    钱还是要靠自己去赚,张楚打起精神准备再大干一场。

    安慰岳悦先熟悉一下银行的业务和人员,让她在中阳县等着,张楚决定要为她赚钱去了。

    中阳县北面的方山县突然气氛紧张了起来,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从中阳向方山开来,这是一只雄壮的队伍,开路的上百骑骑兵马蹄扬起路上的尘土,前方还有不少夜不收快马飞驰往来不断传递着消息,步卒在骑兵之后手持刀枪排着整齐的队伍前进着,还有骡马拉着的炮车辎重跟在后面。这是一只奇怪的队伍,一路过来走走停停,每到一个大的村镇就要停下来,完全不是出兵打仗的样子。开始队伍所到之处百姓纷纷逃避,后来发现这支队伍根本就不进村驻扎,而是将军营安在村外,只派出少量的人员进村说要搞什么保甲制度。没来得及逃走的老人将信息传给躲起来的人,人们将信将疑的陆续回到村内,队伍果然没有进村,更没有放任士兵抢劫。队伍宣称自己是中阳县来的叫大明保安的队伍。

    保安军进村的人在村内安排了保长,登记了人口土地,然后又开始宣传减租减息政策,这些政策村内的人由中阳过来的人口中听说过,如果能实行对穷人来说确是一件好事,况且还有大军在侧,只要不杀人放火抢劫就没有人反抗,连一些富户也只能忍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