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瑁伸手握住肩头一双玉手,知是吴氏,转身道:“夫人不再房内,出来作甚?”

  “夫君。”吴芃和他四目相对,含情脉脉,“夜凉,夫君还是回房吧。”

  “夫人,明日我便起行,不知夫人有何交代?”

  在刘瑁心中,这个吴芃非等闲之辈,听听她的意见也好。

  不想那吴氏却是摇头而笑,道:“夫君已非昔日之夫君,前途虽然艰险,然我相信夫君吉人天相,定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定能出使安全归来。”

  吴氏说着贴心话儿,脸颊贴在刘瑁胸口,爱意浓浓。

  “多谢夫人鼓舞。”刘瑁双臂将她紧紧抱住,“放心吧,夫人,如意不会那么容易死的。夫人还记得夫君在牢狱之中许下之诺言乎?他年若得为青帝,十里桃花报于君。相信我,我一定会实现诺言的。”

  吴氏听他之言,喜不自胜,双臂越发将他拦腰抱得紧了。

  两人回房,良宵苦短,刘瑁自然情意绵绵,和那吴芃颠鸾倒凤,阴阳和合,至天明仍旧恋恋不舍。

  直到凤儿敲门,吴氏才硬是将刘瑁推开,道:“夫君,天亮了,该起行了。”

  刘瑁一个鲤鱼打挺,跃下床来,结束停当,甘宁、沈弥、娄发、张松四人已在门外等候。

  四人相随,乃是经过刘璋批准的。

  庞羲、赵韪自然均无异议,毕竟这些人都是刘瑁心腹之人,他们巴不得一起给刘瑁陪葬。

  州治衙门外,刘璋率领诸位幕僚相送,荆州使者庞季也一并回荆州,刘瑁躬身作别,上车而去。

  刚刚出城,甘宁便暗暗寻问:“公子,莫非我等真要前往荆州问罪?这岂非肥羊入狼窝乎?”

  “那依兴霸之意若何?”刘瑁隔着车驾窗口问。

  “不如就此离去,知会吴懿,带兵攻下城池,就地驻守,建立基业。”甘宁道。

  刘瑁思忖片刻道:“兴霸置汝老母家小于何地也?”

  甘宁哑然无语。

  刘瑁遂道:“我等家眷皆在城中,若是就此离去,岂非给了赵韪斩尽杀绝之借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等家眷怕也难免遭殃啊!我刘瑁虽是刘璋之兄,就算家眷赖其免祸,然诸位兄弟之家小,如何能够周全?兴霸慎言!”

  甘宁在外虽然霸道,然却是益州有名之孝子,如此一说,甘宁哑口无言,连连称是,只得安心和刘瑁出使荆州……


第38章 密林悲声


  刘瑁一行人出城都一路向东,由巴东郡白帝城出益州,进入荆州地界,沿途饿殍遍野,盗贼横行,令他不禁想起王粲诗中描述之悲惨情景。

  然益州、荆州之地,较之关中关东情形还要好上很多。

  路上所遇之难民,多半也是从关中逃难而来。

  刘瑁见了,心中实是不忍。

  后世战乱,枪炮虽然激烈,然则哪里还能见到如此多的死人?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刘瑁吟诵了几句,不禁鼻子发酸,欲潸然泪下。

  与此诗描写类似之情景的还有曹操那首《蒿里行》: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乃汉末群雄之一,后人以奸雄称之,然则读了曹操《蒿里行》,难道不能感受到奸雄骨子里的那份悲天悯人么?

  每每吟诵曹操《蒿里行》,刘瑁便觉得曹操方才是真性情。

  他将汉献帝玩弄于鼓掌之中,建立百万大军四处征伐,难道只是欲成为群雄之一?就没有一点点心思是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么?

  或许,他也想结束汉末战乱局面,让大汉天下归于一统,让黎民百姓过上安居乐业之生活,然而,正是因为其“不择手段”之奸,也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他的一统大业。

  刘瑁琢磨,此时他看到如此残破之河山,如此凋敝之民生,一样悲天悯人,一样心中难受。

  然则欲一统天下,谈何容易?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在此曲折之路上,他曾经发誓不刻意害死一个好人,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战端一开,如何顾及?

  看来,若要扫平群雄,一统天下,结束战乱之局,拯救苍生万民,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刘瑁悲伤一回,感叹一回,越发让他下定决心,扫平天下。

  一路上虽然遇到几股盗匪劫掠,不过有甘宁等将保护,总算有惊无险。

  六七日后,众人自临沮行向当阳,看看天色将晚,为赶到当阳县城落脚,众人前进愈发神速。

  离当阳县城还有五六里路,忽然路旁树林之中有嘤嘤垂泣之声。

  刘瑁正在车驾之中暗暗修炼《易筋经》,听到哭声,心中一紧,立即喊停车驾。

  张松和他同车,刘瑁问:“张先生,可曾听到有人垂泣之声?”

  张松细听,皱眉答:“恕张松耳朵不好,未听到什么哭泣之声。公子,眼看天黑,哪里会有人在此垂泣伤悲?定是向晚清风吹过树梢所发之声,公子听错了。”

  刘瑁不信,侧耳细听,又无声响。

  刘瑁心中狐疑,大叫甘宁、沈弥、娄发过来。

  他们三人都是骑马而行,在车驾之外,或许听得更加真切。

  “汝等骑马,可曾听到有人在林间垂泣?”

  “有人垂泣?”甘宁满脸疑惑,笑道,“嘿嘿,公子,兴霸刚才总想着当阳城中之驿站到底如何?能否歇息,有无酒肉,余者皆未听到。嘿嘿,没听到。”

  “那你们呢?”刘瑁问沈弥和娄发。

  娄发拱手道:“公子,我刚才好像……”

  “咳咳!”甘宁猛然咳嗽起来。

  刘瑁盯着甘宁问:“兴霸,汝咳嗽什么?”

  “呃,没……没什么,这几日行得急,咱有点着急上火……上火……”甘宁应答之时,还不忘拿眼睛剜那娄发。

  娄发一时明白了甘宁之意,改口道:“好像……也没听见……”

  “对对对。”沈弥道,“公子,这几日总是遇到山贼盗匪拦路抢劫,该不会您太紧张了吧?我等皆未听到。”

  “我就说嘛,公子,您就不要胡思乱想了,一会儿到了驿站,咱们好好休息一下。”张松说着,催促道,“你们几个,快快起行。”

  “是。”三人拱手应了,催促人马起行。

  刘瑁知他们之意,就算他们真的听到有人哭泣,也不想多管闲事。

  天下难民那么多,一路行来,虽然他们力所能及,帮助过一些人,然则此时他们所做之事,不过杯水车薪,顶不得用的。

  刘瑁几次侧耳细听,的确又不见了哭声,莫不是自己真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刘瑁正自狐疑,忍不住仔细聆听。

  “爹……娘……您留我一人在此荒野,该怎么办啊?……”

  这回刘瑁算是听清了,一把将车驾门帘拉开,大声叫道:“停车!定然有人哭泣,而且是个女子!”

  刘瑁跳下车,听得仔细,那声音正是路旁不远处之密林深处传来。

  天色已然黑下来,刘瑁让打起火把,前去察看。

  “慢着。”甘宁道,“公子,既然瞒不过您,那我等前去将此垂泣之人抓来便是,您无需前往。此人黑夜密林垂泪,必有忧心惊恐之事,我等打起火把,必定打草惊蛇,垂泣之人便会逃跑,到时候想抓住她可就难了。”

  “兴霸,不可鲁莽!此人向晚哭泣于密林之中,必定遭遇了大悲之事,不可吓着她。”刘瑁交代。

  “公子放心,我等好生请她过来便是。”甘宁有些不耐烦。

  刘瑁知甘宁说得很有道理,便点头同意。

  甘宁遂令娄发带领八十名锦帆卫留下保护刘瑁和那荆州使者庞季等人,他和沈弥各带十人,下马分东西两路进入密林之中实施包抄。

  不过一刻钟功夫,众人押着一位姑娘前来。

  刘瑁抓过一名卫士手中火把,在姑娘面前照照,发现这姑娘身子尚未长成,约摸十二三岁的样子。

  姑娘身上穿着虽是布衣,并不破旧,衣着合体,结束利索,立在面前,虽瑟瑟发抖,眼眉惊恐,然纤腰挺拔,珠圆玉润,倒不像是一般贫苦农家子女。

  尤其这女子脸上蒙着一块白色面纱,必定有所缘故。

  “姑娘何许人也?为何黑天在此密林之中垂泪?”刘瑁尽量表现得和蔼可亲。

  那姑娘直勾勾盯着他,好一会儿,反问道:“汝等……何人也?”

  刘瑁见这姑娘惊恐未定,显是受了极大惊吓,为打消其顾虑,方才介绍道:“在下刘瑁,字如意,自益州城都而来。这位先生名庞季,乃是刘荆州幕宾。姑娘有何大难,不如对我等言明,或可相助……”


第39章 遭遇贼匪


  小女子飘然一拜,收敛戚容,道:“公子自益州而来,庞先生又是荆州幕府中人,公子莫非益州之使乎?”

  刘瑁欣喜,实未想到,这小女子竟有这般见识。

  “姑娘机敏睿智,果如是也。”刘瑁坦诚答道。

  小女子对刘瑁深施一礼,转而向庞季道:“庞先生随蒯越单骑入虎狼之窝,说服江夏贼张虎、陈生归降刘荆州之举,小女子略有耳闻,今日相见,实乃三生有幸。”

  那庞季拱手施礼,道:“客气!客气!不知姑娘芳名?为何流落此间?”

  提及此事,小女子再次抽泣起来,言道:“小女子姓黄,名月英,襄阳人。随父母前往荆州会亲,不想于此地遭遇贼匪,父母财帛一并为贼匪掠去,危急之时,父母令小女藏身此间密林荒草之中,方才躲过一劫。”

  “黄月英?”刘瑁讶然。

  “怎么?将军莫非听过小女子之名?”黄月英言罢,自个儿摇头否定道,“将军远在益州,在下久居深山,如何有幸相识将军?是小女子唐突了,还望海涵。”

  “无妨。敢问黄小姐,令尊大人名讳可是黄承彦前辈?”刘瑁忍不住确认。

  这回轮到黄月英惊讶了,那黄月英盯着他,许久,竟反问道:“实不相瞒,家父名讳正是黄承彦。将军如何识得家父?”

  刘瑁实未料到,尚未达到荆州,上天便掉下两个宝贝来!

  这黄月英乃是诸葛亮未来的媳妇儿,或许将来可以借此结交诸葛亮,如此说来,黄月英乃是一宝也。

  若是有幸救下黄承彦,这黄承彦也算是襄阳名士,山中大贤,得到他无疑是得二宝也。

  得此二宝,刘瑁怎能不欣喜若狂?

  刘瑁见问,道:“刘瑁不才,欲结交天下贤士英豪。尊父高贤,虽素未谋面,然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岂能不知乎?早听说黄先生有一女,聪明伶俐,才智无双,今日见了,果然惊为天人也。”

  刘瑁一翻夸奖,令那黄月英不甚欢喜,竟破涕为笑道:“将军当得这益州使者,一张巧嘴,竟能将死马说活矣!”

  刘瑁笑道:“黄小姐哪里话来?刘瑁之言,发自肺腑,并无恭维之意。”

  刘瑁与黄月英说话之时,内心里一直琢磨,这黄小姐到底是丑还是美呢?

  《三国志》有记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这段记载若是真的,那黄月英“黄头黑色”,定然极丑。

  此时从黄月英露出之眉宇来看,肤色虽称不上嫩白,然也算不上黑。发梢似有些黄,然并不枯燥,反而明亮如水。

  这般发色倒像是后世女子故意上色染就的,依刘瑁看来,倒是少了几分呆板,多了几分时尚。

  再看黄小姐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一般,如此人物,就算是丑,又能丑到哪里去?

  冥冥之中,刘瑁倒有几分错觉,总觉得这黄月英不但不丑,反而很美。

  这让刘瑁对她凭空亲近许多。

  两人只顾说话,不想那庞季在一旁早已懵懂,喃喃自语道:“贼匪?此地离荆州不过五六十里,如何会有贼匪出没?”

  这也难怪庞季疑惑,毕竟自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表单骑入荆州之后,在延中蒯氏兄弟、襄阳蔡瑁等人的大力支持之下,诱杀宗贼,平定匪乱,荆州七郡之地传檄而定。

  相对于中原地带,荆州算是较为安定之地,故而诸多难民士子皆逃往荆州避难,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有诸葛亮。

  在这荆州边缘,竟然还有贼匪横行,着实不能不令庞季诧异。

  “那贼匪是何等样儿人?姑娘可曾看到?”庞季插话问。

  “那些人个个黑衣蒙面,结束利落,不像一般山野盗匪,倒像是哪家的府院家丁一般。只是这些人手段狠辣,凶残野蛮,不但劫掠财物,还将我爹娘和一众流民百姓全部劫持而去。”

  提起爹娘,黄月英再次抽泣起来。

  刘瑁听得古怪:“既是贼匪,劫掠财物即可,何必将流民百姓也一并劫了去?……敢问姑娘,人有多少?又往哪个方向去了?”

  “黑压压一片,少说也有几百人吧?我身伏荒草之中,不敢大胆窥视,只知那些人驱赶着流民百姓,往当阳县城方向而去,其余便一概不知矣。”

  黄月英手指朝着当阳县城方向一指。

  “可恶!此等贼寇,杀之可也!”甘宁急得哇哇大叫,“公子,容我带领锦帆卫前往,将贼将枭首,拯救黄姑娘之亲人和诸多流民百姓。”

  “兴霸不可鲁莽。”刘瑁急忙阻止道,“一则,我等并不知那贼匪是否已经进入当阳城中;二则,更不知贼匪驱赶百姓意欲何为。如此带兵,鲁莽追上,一招不慎,害了百姓,殃及无辜,岂非得不偿失,悔之晚矣?”

  “我等该当如何?”

  “依我看,不如这样,先派斥兵前往打探,我等加快速度,前往当阳。斥兵探听明白,可立即回报于我等。到时,再做下一步打算,诸位以为如何?”刘瑁提议道。

  张松、沈弥、娄发等都拱手道:“谨遵公子调遣。”

  那庞季也拱手道:“如意公子所言甚为妥当。”

  于是,甘宁派遣三名斥兵先行一步,前往打探。

  众人向前行进约摸两刻钟,便有斥兵前来,禀报说,贼匪押解一干流民百姓于当阳县城之下,大声吆喝,若是不开城门,他们便要将那些流民百姓全部斩杀!

  甘宁一听,立即暴跳如雷,怒吼道:“可恶!可恨!畜生!竟然对流民百姓下此毒手,实在可恨之极!公子下令吧,看我带领锦帆卫直冲过去,将贼将的狗头砍下,看他们还敢不敢如此为非作歹!”

  刘瑁道:“兴霸,你飞骑过去,自可斩杀贼将,然则流民百姓之命无法保障,实为不妥。情况既已明了,我等当如此行动。我与兴霸、沈弥、娄发率领锦帆卫前往伺机解救百姓,张先生、黄小姐随庞先生率领荆州兵卒,留于此间。我等未将贼匪杀散,庞先生和张先生不可前往。”

  刘瑁言语未落,那庞季立即反对:“如意公子说哪里话来?我乃刘荆州之幕僚,在我荆州之地,出现此等盗贼乱匪,如若全靠公子解救,岂非为天下人耻笑,让刘荆州汗颜?不管如何,我庞季便要同往!”

  刘瑁见那庞季言语有理,便道:“也好。那就由我和甘宁、沈弥率领八十锦帆卫,庞先生率领五十荆州兵,前往当阳城们营救百姓。娄发、张松率领二十锦帆卫保护黄小姐,缓行殿后。”

  分派已定,刘瑁和庞季等人跃马前往,不一时,到达当阳城门之外,靠着夜色和道旁草木掩护,缓缓靠近……


第40章 以命换命


  刘瑁等遥遥望见当阳县城西门之外,贼匪举起火把,摇旗呐喊,要求打开城门,献上钱粮财帛,不然破城之日,定然鸡犬不留。

  刘瑁等人观察一阵,见贼匪约有千余人,虽然都穿着夜行衣,然则队列整齐,显然训练有素。

  眼见得贼匪耐性已尽,便要举起屠刀杀人。

  刘瑁安排部署,令甘宁带领四十人前往北侧包抄,沈弥带领四十人前往南部包抄,他与庞季率领荆州兵卒五十人,于正后方攻上去。

  三路兵以哨笛为号,哨笛一响,同时杀出,贼匪慌乱,必然夺路而逃,如此方可最大限度解救人质。

  刘瑁刚刚提出解救方案,那庞季断然反对:“不妥。三路军攻上,贼匪见三面是敌,慌乱之中,难免踩踏杀死流民百姓。如此实未不妥!”

  “庞季,公子所言,极合兵法。对方人多,我等人少,如若不能一举将贼匪杀散,让贼匪弄清我等人数虚实,必然拼死抵抗,到时,莫说救人,就算我等欲全身而退,怕也不能!天下并无万全之策,战乱必有伤亡,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