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一十二章 同化融合

    如果从近处说,自后唐崩塌,宋朝孱弱,北边的契丹,除了西去的一支,大量的契丹人被汉化,随后被汉化的是金人,再其后,是蒙古人和满人。几乎无一例外。几乎每一个欺负过炎黄子孙的人,最后都成为华夏的一员……

    这些源自北方的民族,曾经一个比一个凶狠,一个比一个强盛。可是这种凶厉,在入主中原后,不过数十年间,便消磨殆尽。原因是什么?两个敌对的势力,两种敌对的人,最开始的融合、最开始的同化究竟是什么?

    恐怕不是战争,而是发自人心本性的善意。甚至是不在意仇恨的、有些犯二的善意。后世那些忏悔战争罪孽的日本老兵和战犯——诸如藤田茂之类,后世那些对中国人尚有好感的日本人,起源也是因为战争之后的中国人,不但没有对这些人一杀到底,而且,还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自己节衣缩食,将百万侨民遣返回国,并供给服刑战犯最标准的伙食。即便中国看守们自己节衣缩食。

    虽然,这样做真的让人很是不爽,后世知道日本罪行的人也难以理解——有仇不报,这不是二吗?

    但是,如果将历史上的日侨大遣返取消,日本本土将弃民政策进行到底。那么半个世纪之后,这些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语言文化,还是心理建构都已经完全接受了中国化的日本人,还算是日本人么?估计,早已经被同化殆尽。

    至少,眼前这个自认为一半是中国人的李香兰,就已经基本上被同化的差不多了。见到余生和夜无光的李香兰显然是有些吃惊。不过,她也是个聪颖的女子,原本,在日本宪兵队古董被偷梁换柱,和大名丸爆炸案之后。李香兰便有隐约的猜测。只不过,由于她本身就不赞成日本入侵中国,并且有可能冤枉夜无光,便没有深究。

    所以,不待夜无光和余生对她说明情况,李香兰便问夜无光道:“夜君,我知道你也是不得已。我只问你一句,你对我说过的那些话,送给我的那些歌,可是只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

    夜无光一叹。这话没法回答。

    有了这一声叹息,李香兰便懂了。也没有接着问下去,只是看了夜无光一眼。这一眼之中的万般意思,让夜无光心中一动,不得不回避开来。

    余生见两个人陷入尴尬,便开口对李香兰道:“余某早已听过李香兰小姐的《夜来香》,实在是惊为天人。今天来,除了是夜无光有所要求外,我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赵要员的手下已经联系到了李香兰小姐在北平的父母。并且,协助他们找到了一张能证明李小姐身份的出生证明。不日,这份重要的证据,就会移交上海方面。所以。还请李香兰小姐在这里小住几日,不日提审后,就可以依据这份证据释放。”

    旁边的赵要员也陪笑道:“这几日,如果李香兰小姐有什么生活上的要求。可以尽管说。虽然还没有最终审判,但是,李小姐已经确定不是汉奸无疑。我会尽量着人满足。”

    此时的李香兰已经做好了身份无法证明。就此而死的准备。却不料天降喜讯。纵然是这个女子的见识和心性都不同于寻常,此时也抑制不住死而得生的狂喜。脸上的笑意不可抑制的绽放出来。如同山茶花一般绝美。看得面前三个男人,不由自主的一呆。

    李香兰躬身一礼,连连说道:“谢谢!”

    余生笑道:“这件事情可是我这小舅子催着我们办的,李香兰小姐真的要谢,就谢他好了。”

    听余生如此说,李香兰也再说谢谢了。心防失守下,走到夜无光面前,抱住夜无光便是轻轻一吻。这两个孤男寡女日夜相伴了好几年,好感早已足够。只不过因为身份差别,窗户纸太厚,没法捅破而已。

    一吻过后,李香兰看来夜无光一眼。便逃开去。她也觉得羞涩难当。实在失礼。如果说,李香兰看夜无光的第一眼,让夜无光不得不回避的话。那么这一眼之中的柔情蜜意,便让夜无光差点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余生拉着丢魂落魄的夜无光离开,按理说,他这个小舅子,是名正言顺,传承有序的皇族之后,如果不是家道中落,配一个日本平民的女儿,那是绰绰有余。不过,时代不同,中国早已不是满清的天下,李香兰也成了红遍上海滩的明星。如果不是这个女子此时落魄,夜无光怕是一点机会都不会有。

    不过,如今有余生在,玉成这一段姻缘,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李香兰的审判,在余生的要求下,马上就要进入程序。而李香兰的歌,完全够不上战犯的标准。甚至有《伤心太平洋》和《晓之车》两首歌在,还可以被判定为有反对战争的倾向。

    自一九四五年日本人投降开始,一直到一九四七年的五月,中国各地共逮捕日本战犯两千三百五十七名,相继在北平、南京、上海、汉口、广州、太原、徐州、济南、台北、沈阳等地,设立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大规模的战犯审判,要等到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五日,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之后了。而余生的下一步计划,根本等不了这许久时间。所以,要提前审判李香兰,了解此事。

    除了李香兰之外,上海滩的其他日本战犯们,则完全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虽然中国人没有闲情去报复他们,但是,上海滩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可不仅仅有中国人。当年日本人占领上海滩租界之后,对英法美等各国的侨民们,待遇可不是那么优厚。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和美国人撕破脸皮的计划由来已久,所以,也早已经计划好在偷袭珍珠港后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上海租界内欧美侨民的处置方式等等。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日本支那派遣军司令部起草了《在支敌国人及其敌国权益处理要领(草案)》。当然,这份草案在珍珠港被成功偷袭前。属于绝对的机密。

    到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同一天,日本外相东乡给在南京的代理大使日高发出特急并且极密级别电报,对战争发生以后如何处置敌国领事和敌国侨民作出指示。其中对于敌国侨民的政策措施包括——特别要求宣誓不做出于日方有害的行为,搬家、旅行需要得到军部的批准;邮件要经过审查,非加密电报采用许可制;禁止升扬国旗;监视一般敌国人;禁止集会演讲。

    第二天,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波及世界,日本人正式和欧美诸国撕破脸。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人占领上海租界,随后便宣布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拿马、古巴、南非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敌国侨民。宣布敌对后,便向英国、美国、荷兰等驻沪领事馆派兵,停止这些领事馆的一切业务,关闭、封存了无线电设备,将领事馆人员收容管制。

    随后,日本人就对这些国家在上海滩的银行和企业,进行了清算和接收。这些银行和企业中的巨额财产,从此便算是日本人的了。不过。日本人终究对自己原本的老大有点敬畏心,虽然把钱给抢走了,但是并没有杀人。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日本人宣布对外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登记之后。九月二十日,日本当局决定自十月一日起,凡是敌国侨民年满十三岁的,都需要佩戴红色臂章。这些臂章按照不同的国家。标志不同的英文字母。以示国籍的区别。凡是佩戴臂章的人,都不能进入戏院、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回力球场、跑马厅之类的公共娱乐场所。

    到了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对于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但是,菲律宾人、印度人、马来人、缅甸人、持有英美国籍的日本人、中国人以及荷属印度人,这些已经被日本人占领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没有资格住进集中营。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九日,集中营启用。到了四月份,一共收容了在上海的日本敌国侨民五千余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在欧美各国待不下去,想来上海滩闯荡一番,找机会发财的平民。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是背景极为深厚的商人和政要。这些人连日本人都不敢太过为难。所以,只能任由这些人离开上海。到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九日,离开上海的外国侨民大约有九百人左右。

    集中营实行军事管制,住进集中营的外国侨民,不但被严格限定随身携带的行李,而且,日本也不愿意养闲人。所有的外国侨民在住进集中营后,都被安排了洗菜、做饭、铺路、打扫卫生等工作。并且要求其从事种菜、手工劳动、饲养山羊和家禽等有收益的工作。

    几乎每天都有突击检查,一旦这些侨民和管制他们的日本士兵有所冲突,就会被一顿臭揍。因为集中营铁丝网密布,所以,成功逃跑的人很少,一旦逃跑失败,被日本人抓住,下场就会很悲惨。

    而且,如同二战时期所有的集中营一样,集中营里的人,几乎得不到任何额外的食物配给。每天的食品配额,仅仅可以、或者还不够维持身体消耗所需的热量。所以,每个集中营里的侨民,都面临漫长而持久的饥饿。甚至,连水的供应,都是由限度的。

    即便如此,这些集中营里的侨民,也面临朝不保夕的处境。日本人留着这些侨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维护国际公约,而是要将这些侨民作为人质。一九四五年,日本在太平洋节节败退,准备在上海滩实行焦土计划之时,便将原本关押在沪西第三集中营,主要是老弱病残的侨民转移到杨树浦。这些侨民因此成为此处日本军事和工业设施的保护。美国人投鼠忌器,便不敢轰炸此处。

    这些侨民遭受到如此待遇,自然在战后会怒火万丈,要求严惩日本人。所以,在上海的日本战犯,和日本俘虏们,直接被关进了当年英美等国侨民被关押的集中营。也算是报应不爽。

    余生将证据和古董上交几天之后,老蒋终于做出了反应。夜无光不但被释放,而且被平冤昭雪。上海滩的十几家报纸,都用了整版的篇幅,来报道夜无光和陈天的事迹。夜无光和陈天第一次以这种身份在众人眼前露面。

    这些报纸上仔细罗列了陈天和夜无光抢救下来的古董名录,以及这些古董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对日本运送军火的大名丸爆炸一案,有了详细的过程解说。

    本来,陈天孤身一人炸掉大名丸便算是个奇迹了。经过报纸这么一宣传,简直就成了传奇。一个集霍元甲嫡传徒孙、电影明星、小学教员和抗日独行侠几个角色为一身的传奇。当然,这其中也有几家小报在报道中穿插了一些李香兰和夜无光,陈天和女同事的花边绯闻。这其中故事之离奇曲折,简直就能拍抗日神剧了。

    这些报道里,都很有默契的将余生给省略掉了。虽然这是余生自己的要求,但无论是陈天、夜无光,还是老蒋,都很愿意余生做出如此低调的选择。陈天和夜无光是不想把余生给牵扯进来,毕竟一个文娱大亨和商业精英,同时兼任阴谋策划和破坏指挥有些画风不符。而老蒋则是怕真相被抖出来之后,余生的声威大涨。而军统那么多人,自日本人占领租界后,在上海滩呆了好几年,做出的成就加起来也没有余生三个人大,实在是丢脸至极。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约

    余生其实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他一封电报,就从美国运来好几船粮食。并且已经运抵上海滩。这几船粮食造成的影响力,远出余生意料之外。

    这个时代,还不是随后的《中美商约》时代。美国人的货物,如果没有中国的关系和网络,还无法大规模的、合理合法的销售到中国。中国本土的产业链,虽然被日本人破坏,但是,借助日本人遗留的体系重建,却也很快捷。

    在战争结束后,上海滩的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没有了日本人,各种行业都欣欣向荣起来。只有粮食,仍旧不宽裕。底层民众吃不饱肚子的事情,仍旧司空见惯。毕竟,粮食的产量不可能立刻恢复,被日本人屠杀掉的劳动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补足。只有地主和粮商的手中,才有大量囤积的粮食。这些粮食被控制数量,缓慢的投入市场,保持着市场的饥饿感,和粮食本身的利润。

    由于中国人本身的商业体系,与美国并不相同,一种天然的排斥便产生了。因为中国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国人的商品,诸如粮食等大量进入中国,那么,中国本土的粮食价格,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他们的利润,便得不到保证。当然,除了粮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这种实在是因为风俗不同,而无法造成冲击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余生自然知道一九四八年正式生效的《中美商约》,对中国人而言,有多么的不公平。虽然表面看来,这个约定废除了美国人从清末以来,便和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包括——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在望厦签订之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一八五八年六月十八日,在天津签订之中美和好条约;一八五八年十一月八日。在上海签订之中美贸易章程说明;一八六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签订之中美续增条约;一八八零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签订之中美续修条约和中美续约附款;一九零三年十月八日,在上海签订之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一九二零年十月二十日,在华盛顿签订之修改通商进口税则补约;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在北京签订之整理中美关税关系之条约。

    并且,表面条款上,中美双方享有对等的权力。但是,中国历经百年战争后,经济和综合国力都已经衰弱到了极点。中国人的远洋运输能力。还不如一些东南亚小国。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中国人在美国的权力,等于一纸空谈。根本没法实现,而美国人在中国的利益,却被急剧放大。

    在《中美商约》正式生效后,美国人的廉价商品如同不要钱一般涌入中国市场。而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中国工业体系,几近崩溃瓦解。老蒋为了四大家族,把中国卖了个干干净净。

    不过,美国人低价的商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人,但是也可以保护自己。如果不加选择的引入美国人的商品,确实会让中国的工商业体系崩溃。但是。如果只引入某一种产品呢?

    最多只会打乱这个行业既定的运行规则!不但不会破坏中国原本的工商体系,可能还会产生积极作用!倒霉的不过是那些囤积大量粮食,任由饿殍遍地,也要赚黑心钱的粮商和地主。

    余生的这一批低价的粮食到达上海滩之后。原本被地主和粮商把持的粮价,瞬间下跌。这些人倒闭与否,余生管不着。当他看见众多穿着破衣烂衫。额的皮包骨头的老人和孩子,都在排队购买他运送到上海滩的低价粮食时,他便觉得自己做的还算是正确。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购买,蓄意破坏。每个人购买的数量都有定额。玉米面每人限购十斤,白面每人限购五斤。不是没有粮商找人砸场子。可是这批粮食,本就是军统中人用来平抑物价,安抚民众,为戴笠在老蒋面前邀功请赏的。哪里会容人破坏。但凡是想动手的粮商,几乎都到了霉。只有愿意主动将利润吐出来、把粮食价格降下去的粮商才有一息生机。

    而不得不说,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实在是比不上美国人的大农场机械化生产。中国的粮价和美国人相比,实在是高的离谱,即便是余生为了避免把中国的粮价完全击垮,故意定了个利润丰厚的价格和中国原本的粮价持平,仍旧在几天之内,就将一船粮食全部售罄。赚了个盆满钵肥。

    此时的报纸上,已经有了关于余生运粮的评价。评论的倒还算是公允。没有抹杀余生的功绩,也没有过多赞扬。只是评论道——这种求援于外的事情,并不宜多。做一次两次尚可,一旦做的太多,或者超出粮食这个范畴,延伸到其他领域。很容易冲垮中国自己的工商业体系。

    这一句话说得极是聪明。几乎将《中美商约》施行后的情况一语道破。而中国的商人,也是极聪明的。余生运粮,他们并不反对。低价的粮食,可以让他们以较为低廉的薪水聘请工人。这些工人的工资,原本或许不够一家人吃的。但是有了余生的低价粮,不但够养家糊口,甚至还会有些剩余。

    但是,这些商人也被报纸中的这一句评论点醒。在继续支持余生低价运粮的同时,开始自发的抵制外国货。特别是价格极低的美国货。这些企业家和商人看似力量远不如四大家族,可是真的联合起来后,却可以与四大家族平起平坐。

    《中美商约》原本是从一九四三年开始,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