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余生和青小艺到此处时,却发现此处旧物堆积,遍地都是。

    不但有正经八百的古董,而且甚至连二手的锅碗瓢盆,家用电器,甚至是二手的衣服都有的卖。当然,还有成堆的二手书和杂志,廉价而艳俗的珠宝,有些磨损的家具,不得志画家所画的大小不一的作品,卖唱的艺人和高声叫卖牛奶面包和热狗的黑人。

    余生其实在后世的时候,也会偶尔去逛一下二手市场,只不过,后世的二手市场或者古玩市场中,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古董,都不过是后世的仿制品而已。如果网购玩的熟练,有的东西甚至能在网络上直接找到,而且价格绝对是出厂价,比地摊上那些故意打扮的很有乡土气息的小贩们的漫天要价,要低得多。想要捡漏淘宝,纯属做梦。

    而后世的余生又实在没有直接接触各种古董真品的渠道和机会,想要拜师学艺,却发现连大师都有可能是假造的,于是,心中的古玩梦自然是破灭掉了。去二手市场逛的时候,也不过是买两本便宜旧书,了做消遣而已。

    但是,青小艺在买了门票进入跳骚市场后,却明显的兴奋起来。余生这才反应过来,青小艺可是出身于爱新觉罗氏皇族,这一支的后人虽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是却也衣食无忧。许多人的教育程度极高,后世,便有不少国学大师,原本便是爱新觉罗氏的后裔。

    而这些国学大师,在对中国古代的金石文物,各种典籍的考证和研究中,自然而然便对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物件细节极为了解。而这些也成为其收藏与鉴定古代文物的基础。并且,这一支皇族身处前清的社会顶层,自然会收集到许多古玩真品。上手的机会一多,经验便丰富至极。眼光自然是毒辣精准。

    青小艺作为一个身具家学渊源,而对中国的典籍文章极为熟悉的天才,自然会对古玩这种东西极为感兴趣。虽然余生没问过,但是看青小艺这个架势,打小就没少逛古玩市场。怪不得她这么兴奋!

    青小艺拉着余生走走停停。美国人的文化传承,时间极短。所以,也没有什么太珍贵的东西可以被称为古董。即便有可以被称为古董的东西存在,也大多都是当年移民们从欧洲带到新大陆的。而这些东西欧洲人大多认识,所以,要么不会拿出来在这个地方卖。要么便是要价极高。青小艺看中一个洛可可风格,细节做得极为华美的烛台,摊主居然要价一万美元!

    青小艺犹豫了半天,终究觉得太贵,还是放弃了。随后,她的便开始寻找一些明显是东方风格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她来说,还有捡漏的可能。而美国人似乎并不重视东方风格的物件。一圈逛下来,不过看到些民国的瓷器瓷碗。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秃了毛的毛笔和有几道裂痕的砚台。

    这些东西别说青小艺没啥兴趣。就是余生这个古玩半瓶子醋也绝对不会买。不过,这一通乱逛,也并非没有收获。在路过一个摊位时,青小艺突然轻轻的发出一声惊呼:“咦?”

    这一声惊呼。在这个嘈杂的市场上,也只有余生一人听见了。随后,青小艺的面色便恢复平静,在某个摊位上停了下来。这个摊位上的摊主。是个白胡子的美国老头,长相和肯德基标志上的那个大爷差不多。

    他的摊位上,摆着的东西。并非是古董或者字画,而是各种一看便没有什么价值的破旧家具,和一些旧的家用电器。甚至,还有一些西部牛仔们所用的马鞍,以及一些旧的书籍和唱片什么的,一看便知道是把家里不用的东西都搬来了。

    在一堆乱七八糟的旧货的一角,有一个很明显便是东方风格的木质提箱,黑不溜秋的,落满灰尘,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而这个木质提箱旁边则放着两个瓶子。一个全身白色,有青色的花纹和图案,疏落雅致的分布在瓶身上。另一个则是正黄色,瓶身上有两处留白,画着中国传统的工笔牡丹。

    别的余生看不懂,但是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而来的文艺伪青年,少许的艺术品位还是有的。且不说这两个瓷瓶是真是假,单说这瓷瓶上的图案与布局,便是大师级别。那一团粉红色的牡丹,颜色娇艳,形态轻软,单看其姿态颜色,便能让人心中一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不过如此。

    而青小艺则做出一幅对那个东方风格的手提箱非常感兴趣的样子,在和白胡子老头一番讨价还价后,以一个高出正常破木头箱子五六倍的价格成交。而唯一的条件是,那个白胡子老头要送给她两个插花用的瓶子。

    其实在此时的美国,中国人瓷器,除非是已经鉴定为唐宋元明时期的古董,否则根本就不值几个钱。和后世花几十块钱在超市买一套吃饭用的餐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后世以天价成交的雍正粉彩九桃瓶,在发现的时候,不过是一个美国人家桌子上的放台灯用的底座而已。而后世在英国发现的一个拍卖价上千万英镑的青花瓷大瓶,不过是一个人家用来放雨伞的。而且,还被雨伞划破了一个边。

    在这个白胡子老头看来,青小艺之所以愿意用超出市场价格五六倍的钱,买一个破木头箱子,不过是因为这个木头箱子比较精巧。长宽高都不过只有十几厘米左右,居然还有锁,有门,有三个小抽屉。而且是东方风格的。

    为了小赚一笔,送给青小艺两个不值钱的瓷瓶,实在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青小艺从头到尾,就没有细看那两个瓷瓶。估计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要这两个瓶子,也不过是不想太吃亏而已。

    价钱讲定,余生付账。青小艺小心翼翼的抱起两个瓶子,让余生提起那个木质的提箱,也不逛跳骚市场了,直接打道回府。白胡子老头看青小艺的动作,知道自己或许是走宝了。当然,美国大爷并不知道走宝这个词。

    余生和青小艺是开车去的跳骚市场,自然也由余生开车回洛杉矶。一路上,青小艺抱着两个瓶子翻来覆去的看。笑靥如花,心情愉悦至极。余生有些好奇:“小艺,你至于这么高兴么?这两个瓶子到底有什么名堂?总不会一个是元青花,另一个是粉彩瓷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青小艺有些惊讶:“没想到你也看出来了!”

    余生吓了一跳,手中方向盘一抖,差点没把车开到公路下面去。用变了声的语调问青小艺:“我就是顺嘴一说。这两个瓶子真的一个是元青花,另一个是粉彩瓷?”

    余生虽然对于鉴定古董瓷器并不擅长,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和后世各大国际级别的拍卖行中,各种中国的文物古董的拍卖价格,却是知道一二。

    在后世,二零零五年,伦敦佳士得,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以两亿三千万人民币成交,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二零一三年,澳门中信,一对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成交价为三亿九千八百一十六万人民币。二零一一年,澳门中信,萧何月下追韩信元青花梅瓶,成交价为六亿八千五百四十四万人民币。像这样的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件,其中一件在后世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号称十亿不卖……

    而在二零一零年的十一月十一日,当单身狗们在过光棍节的时候,英国伦敦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五千一百六十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五亿五千万。惊掉一地眼球。

 第一百八十五章 夹层

    这个拍卖的成交价格,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源于商业炒作。有道是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在后世国人都能吃饱肚子的情况下,收藏自然而然的便兴起了。而物以稀为贵,存世量越少,保存越困难的东西,价格越高。瓷器便是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有商业因素对价格的放大,但是能得到几乎所有瓷器爱好者的承认,也可以证明元青花与清代粉彩瓷器的价值了。

    青花瓷产于唐代,却是兴盛于元代。倒不是说元代入主中原的蒙古人有什么烧制瓷器的秘法,而是因为在蒙古贵族统治中原后,汉人已经无法掌握上层的权柄。所以,元代的文化,大都是隐逸而世俗。

    元曲之中,散曲大多都是以归隐田园和领悟人生为主题。即便是关注时事,也不过是吐槽一下元朝的蒙古贵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而元代的杂剧,却是达到了另一个顶峰,宋代以来孑遗的大量文人,在仕途无望之际,不得已融入世俗生活,自此,元代的戏剧兴起。讲故事的水平和戏剧中人物的塑造,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进益。如同后世让众多骚年追更不止的网络小说一般,让初入中原的蒙古人沉迷不已。

    而入主中原的蒙古贵族其实非常喜欢汉人的这种转变,且不说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其统治,便是这些汉人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便让其觉得身处云端。这样的舒适生活,哪里是苦寒的草原可比。

    蒙古人或许长于骑射,但是并不长于器物的制造。所以,在蒙古人没有入主中原之前,草原上的生活很是辛苦。大部分蒙古人,连煮饭用的锅都没有。更不用说吃饭用的盘子或者碗。盛水的瓷器更是少之又少。只有贵族才会拥有。所以,大部分蒙古人虽然瞧不上汉人的身体孱弱,但是却又将汉人制造的各种器皿。视之为身份的象征。在入主中原后,蒙古人的地位陡然提高,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总会收集一两件瓷器放在家中,并视其为身份的象征。

    然而,瓷器这种东西也有好有坏,以出彩的瓷器证明自己身份的事情层出不已。便如后世用名包,名车证明自己一样。在蒙古贵族对瓷器质量的极致追求下,汉人数百年的瓷器制造经验很快质变。元青花才就此孕育而生。并且,由于元代杂剧的繁荣。烧纸瓷器的工匠们,很快便将两种艺术结合。

    因此,元朝的青花瓷上,不仅仅有富含各种寓意的图案,更有中国古代著名历史故事的绘画。例如鬼谷子下山图,和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等等。当然,这种瓷器烧制困难,只有蒙古的王公贵族才用得起。在后世的存世量,自然是少之又少。

    但其实就其当年的作用而言,不过相当于挂在客厅里的书画,或者后世人闲来无事才会翻看的连环画或者漫画而已。只不过数百年以降。当年留存的物件质量好的已经很少,这才珍贵了起来。

    而同为瓷器的清代粉彩瓷,距离后世的时间跨度,便远不如元朝与后世的时间跨度。但是其珍贵却是犹有过之。

    在普通人的认识。一般而言,都是觉得年代越是久远的,越是珍贵。但是。其实这也是有个限度的。一件物品的珍贵与否,并不仅仅在于其传承的时间久远与否,而且也在于其制作的难度和人为其所花费的心血。年代近的东西,未必价值就比年代远的东西低。只不过,这种价值常常被人忽视。

    正所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后世的景德镇,仿制出来的元代青花瓷,早已经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从陶土的配方、人工练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绘画方法和原料、烧制方法等等,完全依据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学检测数据为标准,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丝不苟。

    并且,为了追求元青花的神采和手工制造的韵味,烧制时,并不会选择用煤或者用天然气,而是会选择用最古老的的木柴,作为燃料烧制瓷器。每烧一窑瓷器,最少要消耗四卡车松柴四卡车,花费将近一天一夜的时间。并且,为了保证模仿的完美,在瓷器出窑后,只有一两件完美无瑕的,才会成为最终的成品。

    而且,有的时候为了保证让瓷器无法鉴定出来,带着瓷器过两遍安检,在釉料中掺入一些元代碎瓷片上取下的粉末,也很有必要。经过如此精心制作的后世高仿元青花,不知道让多少砖家和仪器栽了跟头。其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基本上与正经的元青花没有区别。而价格,不过是正品拍卖价的万分之一而已。

    且不论后世的砖家是不是坑,由此可见的是,一件东西到底价值几何,决定因素还是人在制作时,所用的心力。而相比元青花,清代由官窑精心烧制的粉彩瓷,加工的复杂程度更进一步。要求的也更为严苛。所以,其精品价值比某些元青花要高便是理所当然。而大量的粉彩瓷的价格,在实际上却仍旧被后世众人低估。

    粉彩瓷,初创于康熙,兴盛于雍正。直到乾隆时期,制瓷工艺再进一步。青小艺手中的这一件,瓶底用青花篆书,写着“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间,粉彩瓷的官窑产品,大都绘画精妙,栩栩如生。正如《陶雅》中称赞“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按照后世,余生穿越前拍卖会上的正品成交价,这两个瓶子的价值,加起来估计便有几个亿人民币之多!只是,一个美国大爷家,怎么会有如此珍贵的东西?而且看起来还是弃如敝屣的样子?

    青小艺听余生问起,轻声一叹,对余生道:“咱今天买的东西,很可能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京的时候,抢走的物件!”

    “这是怎么鉴定出来的?”

    青小艺把两个瓷瓶用外套小心翼翼的包裹了一层又一层,觉得绝对不会出问题后,才将其放在车的后排座位上,让后。拿起那个破旧的木质手提箱。用车上备好的干净抹布仔仔细细的将这个破旧木质手提箱的每一条边缘拐角都擦得干干净净。

    当灰尘被擦掉后,木头本身的质地便露了出来。黑不溜秋的颜色变得油润,并且浮泛起细腻的深紫色来。余生一看,便脱口问道:“这是紫檀?”

    “没错!这不但是紫檀,而且其板材用料都必然是用大料切割出来的。除了前清宫廷,基本上不可能有人会用年份这么久,这么大的一整棵紫檀,来做器物。想必这个紫檀木的手提箱所用的料子,也是当年做大型器物后,剩下的料子。”

    紫檀这种木材。只生长在南方气候炎热的地方。中国境内少有种植,反而是印度和东南亚等地较多。中国人酷爱紫檀,自商周时期,华夏文明初始的时代便已经开始了。是制作车辕和家具的顶级木材。当然,这种珍贵的木料使用者,大部分都是皇家或者其他顶级家族。而这些人对于紫檀的喜爱与使用,又让其成为身份的标志。

    并且,在古代,由于天然染料中。黄色与紫色的难以获得。所以黄色和紫色成了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紫盖黄旗,便应借得赤壁东风。紫檀天然的紫色正好满足了上层贵族,对于颜色的追求。

    隋唐时代,魏晋遗风和胡人的文化相融合。中国的家具制造方始开始成熟。紫檀制造的小物件大量出现。并有部分流传至后世。日本奈良正化院中,保存历代天皇器物的仓库中,便有数件中国唐朝皇帝赐予的紫檀器物。

    当然,由于紫檀的生长缓慢。所以,大部分木料都不大,只能做小件。紫檀大件的出现。还是在明清时期。在中国的紫檀很快供不应求,被砍伐一光。所以,明朝永乐初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一路给沿途各小国派发礼品,以彰显国威。

    回程时,由于需要重物压仓。产于东南亚热带的紫檀木大料,便成为最佳的选择。于是,大量的紫檀木大料进入中国。然而,中国人对于某一种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一直是很执着的。就如中国人再爱国,也要把日本的马桶和电饭锅买干净一般。到了明末的时候,东南亚各国的紫檀木大料,因为中国人的需求,已经被砍伐的差不多了。此时的中国,基本上集中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紫檀大料。

    而紫檀生长缓慢,不长个百十年的,根本就没法用。所以,满清入主中原后,便到处寻找紫檀大料。沿海的私商贩运,便络绎不绝。清宫造办处收购紫檀木的记载几乎每年都有。而且,由于皇室的需求,清朝的官场上甚至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的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便绝对不能放过,必须要全部买下,然后上交皇家。

    可是,即便如此,到了康乾盛世时,大部分的紫檀料也已经被收买干净了。此时,在中国拥有紫檀大料的,唯有皇家而已。

    而皇家所用的紫檀大料,却大多是明朝的时候积攒下的。到了清末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时,已经所剩无几。而袁世凯登基时,更是全数用光。青小艺以木料的纹理判断出手提箱的选材,并且进一步推断出这是皇家之物,并不算是过度猜想。况且,这个手提箱也只不过是看起来朴实无华而已。打开后,其做工之细腻周详,实在是不同一般。

    青小艺边说边打开手提箱小巧的木质门,然后拉开三个小抽屉。这三个小抽屉中自然没有东西,只剩下一些灰尘而已。不过,余生眼睛余光扫过,便觉得不太对头。这三个小抽屉设计巧妙至极,虽然可以拉到尽头,但是显然没法整个取下。而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