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娱抗日上海滩-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两个人的音乐会定于四月十九日,格林威治戏院。这场音乐会的门票在出售的当晚便被抢购一空,而音乐会本身也极为成功。以至于经历过数次谢幕后,狂热的观众们在逐渐平息下来。

    而罗伯逊除了对黑人抱有同情外,对中国也抱有好感。曾经数次在公开的场合,反对日本侵华战争。而且,居然还学会了用汉语唱《义勇军进行曲》,甚至还灌制了唱片。连唱片的收入,都分了一部分,寄给了田汉和聂耳。

    在一九四零年。罗伯逊在纽约露天音乐堂举办音乐会时,在音乐会结尾给数千名美国人,用英语和汉语各唱了一遍《义勇军进行曲》。此时的美国人,还没有经历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这一次演唱的影响不大。虽然,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激昂热切、铿锵有力的歌曲,与美国乐坛流行的靡靡之音,有截然不同的风格。许多观众要求罗伯特再唱一遍。但也只是对于歌曲本身的喜爱而已。

    作为后世,听着这首歌长大的余生,自然对这首歌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这首《义勇军进行曲》,虽然成名于电影《风云儿女》。作为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它可以算是史上歌唱人数最多,播放次数最多,也是最成功的电影主题曲了。

    但是其实质上,还是有母本的。在余生穿越之前的,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抗日先烈的后人一致认定。这首《义勇军进行曲》的母本,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六日创作的《血盟救国军军歌》。

    作者是当年的抗日志士孙铭武、孙铭宸兄弟。当年日本人占据东三省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各地便处处都是抗日烽火。不过一年时间。东北的抗日义勇军的人数,总计便有三十万人之众。而这些抗日义勇军的一部分,便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

    这些义勇军之中,有一支便是诞生于抚顺的“血盟救国军”。而孙铭武、孙铭宸便是血盟救国军的成员。其写下的《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是:“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奋起杀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虽然其歌词与后世的《义勇军进行曲》并不相同,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其歌词结构大体一致。在田汉辗转听到这首歌后,加以改编,使其歌词最终成熟有力,并契合电影《风云儿女》的情节。而曲调,却完全是聂耳一个人创作的了。

    只是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基本上相当于是聂耳的绝响之作了。在一九三五年,四月十八日,聂耳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最终定稿寄回国内后,七月十七日,便离奇的淹死在日本藤泽市。

    一首歌的力量,并不在于世人评说,而是在于歌曲本身。这个时代的中国,广告的力量并不强大,哪怕是专门针对电影和娱乐办的报纸,对普通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一般民众根本不会买这种纯属休闲娱乐的报纸。

    一部电影和与电影伴随的音乐,最终的命运如何,几乎全部仰仗作品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一首歌能生生在民众之间传播开来,并且传向海外。不得不说其中孕育的力量之巨大,可以直刺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理所当然的名列其中。

    罗伯特用英语和汉语将《义勇军进行曲》,在好莱坞露天剧场各唱了两遍。此时的余生,早已预备好了巨大的电影放映屏幕,他在上海滩时,从国内收集到的各种有关日本人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与中国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影像,与日本人轰炸美国珍珠港的影像巧妙的交织在一起,让台下的美国人看的如坐针毡。他们实在不敢想象,如果这些如同蝗虫一般的日本人,踏上美国后,会给美国造成多大的破坏。

    而《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曲调,将所有如坐针毡的美国人的战意唤起。并认清了中国人,如今是他们的盟友的事实。当大屏幕上的影像变成中国人奋不顾身,反抗日本侵略者时,台下的美国人竟然为中国人的举动欢呼起来。同仇敌忾之心,自此而成!

    这一曲过后,也不用余生催促,或者暗示。许多美国人从坐席上起身,排队来到捐款箱面前,掏出支票本,刷刷刷的写下一行数字。然后将支票投入捐款箱内。看样子,都不是小数字。

    罗伯特唱完之后。被余生请到坐席上休息。洛杉矶爱乐乐团的人下台,暂时休息。搭建起的电影屏幕上,影像轮转,在播放了一些关于中国抗战的时事新闻之后,一只雄狮陡然出现。每一个在座的人都知道,这是米高梅的电影开场了!

    米高梅的雄狮咆哮之后,电影的题目显示了出来——《龙种》!台下的好莱坞众人一阵惊诧:“米高梅的这部《龙种》不是要等两个月才能上映么?怎么这么快便制作好了?这场慈善晚会,居然是《龙种》的首映式!这么慢的影像节奏,绝对不会是预告片!哦,mygod!凯瑟琳赫本刚才居然说了一句汉语……”

    众人惊诧的表情。让余生和梅耶十分之爽。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除了其质量之外,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出人预料与把握时机!

    在梅耶选择这部《龙种》进入拍摄计划时,已经充分的考察了市场。这个时代的美国,并没有一部正面反应这个时代中国人面貌与抗战的电影。中国,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还是神秘并且陌生的。

    因此,当赛珍珠的作品《龙种》出版后。立刻变成了美国人欢迎的畅销书。赛珍珠此人,算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对中国友善、并且感情少有的真挚的美国人之一。在出生四个月后,便来到中国。先后在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了将近四十年。其人汉语十级自不必说。对中国的民俗文化,也是极为了解。据说,赛珍珠和徐志摩还有一段不清不楚的关系。

    一九三一年,赛珍珠的《大地》出版。成为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三二年全美最畅销的书之一。有各种文字的译本出世。这本书于一九三八年获得诺贝尔奖。

    在一九四二年。赛珍珠最后一次回到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陷入和日本人的对峙之中。由于战争的原因。赛珍珠没能回到南京。但是,由于赛珍珠美国人的身份,仍旧见到了许多普通中国人不可见的资料。日本人针对中国人的南京大屠杀,让曾经生活于此的赛珍珠愤怒至极。就此开始收集材料,创作《龙种》一书!

    一九四二年三月,赛珍珠应英国BBC和美国之音广播电台邀请,开始用汉语向中国人介绍,美国人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态度,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随后,《龙种》面世,此书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描写南京西郊民众在日本人侵略下的求存与反抗。此书成为全世界第一部记载与反应南京大屠杀的小说。书中大量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故事情节,让美国人动容。

    而此时,由于日本人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美国人又极度痛恨日本人。在此情况下,米高梅的掌门人梅耶,决定斥资投拍《龙种》。

    余生在后世,自然看过这部被誉为“抗日神剧中最神”的一部电影。说实话,这部电影,米高梅虽然拍的在后世看来笑点极多,但是也算是尽力了。不但布景、道具和服装都极为考究,甚至连发型以及脸型的细节都注意到了。甚至凯瑟琳赫本,居然在抗日的情节段落中,留了著名的江姐头型。

    这样对于细节上的考究,《大地》实在是强了不少。而且,这部电影,并没有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固有的偏见,而是真实无比。既没有辫子,也没有烟土。只是淳朴的农家细节,赶牛耕田。标语是纯正的中国字,背景音乐是《义勇军进行曲》。连吃饭的镜头,演员们都是端着碗筷的。唯一明显不真实的细节,不过是剧组在实在无法在美国找到一只中华田园犬的时候,用了一只雪瑞纳代替而已。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走向,做到这些,已经是米高梅甚至好莱坞的顶点了。只不过,这个世界已经有了余生,自然会让这部“神剧”变得更神一些。在和梅耶这个老狐狸一番洽谈后,余生不但负担了这部电影一半的拍摄成本,获得了四成的分红比例。而且,还入驻《龙种》的剧组,教凯瑟琳赫本,和一些重要演员说中国话。并且,将一些长句,变成短句。

    如此,这部电影便再也没有演员用有浓重英国、澳大利亚或者美国口音说着英文台词的爆笑之处。而对于自幼生长在南京的余生而言,布景、道具和服装在一番更改后,也更加的真实。在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台下纷纷响起各种好莱坞明星的惊呼。

    凯瑟琳赫本不愧是美国电影学会评出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二十五名女演员中排名第一的表演天才。在余生对其演出的细节,提出改进意见之后,她的一举一动,神情体态越发自然。即便是余生手下的那些海外华人来看,也会认为这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纯正中国人。对角色的表达能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说,凯瑟琳赫本的表演技巧,已经炉火纯青。

    当然,这部电影改进并不止于更加真实,余生在保留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同时,又给电影添了一首主题曲。这首主题曲,后世的人大都听过,正是王力宏的那首《龙的传人》!当然,歌词有所改变。不过由于这首《龙的传人》和《龙种》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来是基本相同的主题,所以,歌词上的变动无需太大!

    当凯瑟琳赫本饰演的小玉开始抗日的时候,电影的主题曲响起——“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第一百七十八章 男女

    “虽不曾再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

    “多年前宁静的一个夜,我们全家人到了纽约,野火呀烧不尽在心间,每夜每天对家思念。”

    “别人的土地上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的擦亮眼……”

    这一首《龙的传人》,唱法独特,却别具魅力。余生在后世听过许多遍,虽然天赋远不如王力宏,但是单独拿出这一首歌来,却也有王力宏的五六分韵味。这首歌的韵味和风格也与此时美国的流行歌曲,和中国的抗日爱国歌曲截然不同。

    像《松花江上》这种歌,虽然是黄钟大吕,能唤起人的情绪。但是想要在美国成为流行歌曲,却全然不可能。但是这首《龙的传人》却不同,虽然其主题也是爱国怀乡,但是却有一些轻快的味道。格外符合美国人的胃口。

    电影中,这首《龙的传人》用中文和英文各唱了一遍,很快便被许多受过专门的音乐训练的好莱坞影星和歌星,将词曲都记了下来。有学得快的,甚至都开始跟着曲调哼唱了。

    而《龙种》的首映结束后,坐席上的好莱坞明星们集体起立鼓掌,一来,这部奇特的电影,质量确实不错。二来,给梅耶一个面子,省得事后被这个小心眼的实权人物给惦记上。

    掌声雷动中,梅耶和余生打头,带着《龙种》的一种演员和剧组演职人员上台,向观众致谢。其中一人风华绝代,正是凯瑟琳赫本。

    其实,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凯瑟琳赫本真心不算是美女。且不说其前不凸,后不翘。身材清瘦,就是那脸颊凹陷颧骨高耸的脸和满脸的雀斑,对于普通的女人而言,也是致命伤。

    只不过,凯瑟琳赫本的魅力,却也源于此处。因为其女性的性格特征不明显,所以观众没有预判,不会像对嘉宝或者玛琳黛德丽一样,在看到其第一眼的时候,就认定了其角色性格的倾向。因此。既不会有期望,也很难有失望。

    其所有的性格与角色,都来自于电影和故事。因为没有预判,所以可以让电影和故事脱离于演员本身,有格外丰满的性格塑造。而这,应该算是凯瑟琳赫本的演技基础所在。

    此时登台的凯瑟琳赫本,已经有三十七岁。没有婚姻,只有一个情人,斯宾塞屈赛。她作为一个继承了母亲女权主义思想、第一位在银幕上穿短裤的演员。或者说第一位影后。对于情感的理解,远远超过后世的某些叫嚣着女人要独立的姑娘们。

    凯瑟琳的私生活极为干净,即便是晚餐,也是绝不在外面吃的。谁邀请都不行。即便是闺蜜。并且,凯瑟琳终其一生,也不过只有一次婚姻而已。在一九二八年,凯瑟琳与富二代同学鲁德洛夫。史密斯结婚。然而,婚后的凯瑟琳发现自己与丈夫的性格并不合拍。到了一九三四年,两个人的婚姻便宣告结束。此后的凯瑟琳便一直不婚。

    但这并不是凯瑟琳保守。或者不敢反抗俗世教条。对于各种权威教条,她从来就没有遵守过。在一九四一年,凯瑟琳赫本在《年度女人》中,初识斯宾塞屈赛。从此,凯瑟琳赫本放下原本的教条,成为斯宾塞屈赛的情人。

    曾经直言不讳道“(我)无法放弃自己的追求去满足丈夫**”的凯瑟琳赫本,完全放下了自己的坚持,在对外界描述她与屈赛关系的时候,道:“如果我们之间需要协调,我会尽量改变自己以适应他的要求。”

    斯宾塞屈赛是一个天主教徒,因为酗酒和抽烟,在一九三八年,便已经和太太分居。但是囿于其宗教信仰,不能与太太离婚。而凯瑟琳赫本毫不介意。在没有任何名分的情况下,陪伴斯宾塞屈赛二十六年,直到斯宾塞屈赛去世。

    其实,在后世的人看来,斯宾塞屈赛的成就完全比不上凯瑟琳赫本,无论是演技还是挣到手的钞票,或者是后世的评价。如果按照后世许多姑娘们的观点,其实斯宾塞屈赛是配不上凯瑟琳赫本的。而凯瑟琳赫本看上斯宾塞屈赛,简直就是亏本。

    不过,凯瑟琳赫本并不在意。社会的评价与她无关。

    在后世,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女人对于男人的挑选,讲究的还是个配得上,或者是配不上。这配得上和配不上之中,有许多硬性条件。诸如,颜值、房子、车、工作、收入、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等……

    再加上后世国内女多男少的人口比例,女人便格外的娇贵起来。不但房子成为硬性条件,而且其中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吃饭、看电影、旅游等等消费,应该由男方买单,理所当然。更不用提天价彩礼与婚后往房产证上加名字这种男女之间,讨论已久,撕逼不停的事情了。

    这其中,难免会有一部分姑娘,在享受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带来的“男人应该照顾女人”的各种福利的同时,也在追求着和男人对等的权利。甚至,有的姑娘还会同时享受着几个男性在追求她的时候,为其带来的福利。号称绿茶。总之便是一句话,有责任你去,有权利我来。而这些姑娘争取权利的名号,便是男女平等,或者女权!

    不过,这样的女权,似乎有些偏颇。当然,女权这个概念原本就是偏颇的。女权主义的兴起,原本就是针对男权而提出来的。如果说男权是个错误的话,那么,相仿提出的概念自然不会是正确的。这种模仿的本身,就是一种依附。

    而且,后世的女权主义者,在模仿男权的概念时,也几乎同时模仿了男人的性格,和获取权利的手段。以针尖对麦芒为能事,在去除自己的温婉天性后,以男人的方式。向男人争取权利,结果自己也被男性化。在男人看来,这些女权主义者,不过是披着女人皮的男人而已,又哪里有什么独立性可谈。

    而正经八百的独立于男性、与男性平等的女人,在余生看来,唯有凯瑟琳赫本一人而已。她并不被男性构建的价值体系所捕获——衡量她的不再是此时好莱坞对于明星制下女星的三围、容貌,或者物质的价值,又或者男女道德体系下的名分。

    这些有利于男性的标准,她置之不理。唯一能够衡量凯瑟琳赫本的。只有她生存的技能——身为二十世纪第一女星的演技。和她收敛锋芒,郑重对待的情感。这些可以忽视性别而存在的人性绝美之处。

    虽然凯瑟琳赫本,被后世的女权主义者所尊崇。但可惜的是,后世的女权主义者却全然不解先辈的伟大之处。仍旧以男性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以至于数十年以降,后世大多数男人在考虑与一个女子相处之前,思量的仍旧是手中的钱财是否足以交换,而非自身是否和女子本身的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