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当校长(国际)-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党爱国一直带着跟班们在造纸工匠、木匠和铁匠们的作坊之中来回跑。而且他已经正式将作坊“升级”成了工厂,要求所有工人都进行专业化的生产,一个人只求先精通一个生产步骤即可。
至于标准化的问题,他就没有找铁匠和木匠了,而是找的专门为皇帝制作精巧玩物的精密器械工匠和制造首饰的金艺工匠来制作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并且尝试着制作游标卡尺和其它量具。不过因为游标卡尺他只在初高中实验课时接触过,测量原理记得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大概的造型,所以还要再研究研究。
但是关于长度单位,党爱国并没有非得用“米”这个单位,而是延续了旧的“尺寸”单位制。因为标准化的关键并不在于标准长度究竟是多长,而只是在于所有的量具是不是相同。为了减少热胀冷缩带来的误差,党爱国打算先让制造量具的工匠们先用尽可能多种类的材料制造出几乎完全相同的直尺,记录下一年间的热胀冷缩率后,再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
在此之前,虽然没有十分精确的量具,但党爱国还是指导木匠和铁匠一起做出了几种最简单的机床。比如木匠用的刨床、锯床、磨床等,铁匠用的锻造车床、切削车床、磨床等。
这些车床在汉末三国时期并不是做不出来,但党爱国要求他们赶工造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工匠们心里都颇有微词。而最后造出来的结果也的确如此,因为车床精度太差,车床动力也不够强劲,所以利用人力踩自行车来驱动的各种车床不仅加工速度慢,加工质量更是比不上一个学了一两个月后的学徒工。
这种情况自然在党爱国的预料之内,毕竟古代人并不是傻子,该用工具和机械的地方他们也绝对不会非得用人力去干。像党爱国在去洛阳附近的荥阳官营冶铁工坊“河一”挖角诸治监的优秀铁匠时,就看见了光武帝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设计出的水力鼓风机——“水排”。
于是他带着木匠和铁匠们研究起这些不怎么样的车床,主要是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分析,为什么机械制造没有人工做的好。
比如木工刨床,之所以刨刀将木头刨得凹凸不平,一是因为车床工作的时候,会不停震动;二是因为刨得太深,刨不动时刀具就直接把刨起的木片给掰断了;三是因为夹具夹得不是很紧,刨一刨,刀具就向里面滑一点或者歪一点;四是因为动力不均匀,刨刀速度时快时慢,快的时候能刨动的地方,慢下来就过不去了等等。
然后党爱国就带着木匠和铁匠,一点点改进这些问题。车床震动是因为零件之间缝隙太大,那么就一个个制造出最合适的零件换上;有时刨得太深,那么就设置一些格子,限定刨刀调整一次只能向下移动一小格;夹具夹不紧,就重新设计全方位固定的夹具;人的动力不均匀,就换成牛马和冶铁水排那样的水力。
这样改善之后,木工刨床起码可以达到熟练学徒工的水平了。虽然木匠们还是认为这样费了一大通工夫造的机械,比起熟练的匠人差远了,但党爱国则反问他们,按照他们之前研究并改进车床的方法,能不能让车床达到和熟练匠人相同的水平。
木匠们也不能睁着眼说瞎话,只能回答他这样不断改进的确有可能达到。党爱国指出这就是了,只要通过研究实验,造出了最合适的机床,那么一个工人只要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利用工具做到长期浸淫此道的熟练匠人才能做到的事情。等机床的缺点继续被改善,还可以达到大部分普通匠人都达不到的水平。
PS:最近这几章种田搞研究爬科技树的内容大家觉得如何啊,不错、可以还是无趣?起码在书评区告诉咱一声,咱以后好调整这方面的内容嘛。
正文 0029 总算知道为什么要全面发展了
党爱国将研究制造木工刨床的前后过程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并将其中的研究思路总结了出来,打算给其它行业的工匠们当作研究实验过程的范例来学习。他也结合着这个例子,指导木匠和铁匠们不断用类似的研究方式,制造出了其它几种加工精度还不怎么样的简陋机床。
另外他还指导着木匠和铁匠制造出了好像缩小版摩天轮一样的高大水车,还有差速齿轮,打算暂时利用这套改进的水力转动设备作为各种实验性机床的加工动力。
摩天轮式样的水车是他在电视上看过的,差速齿轮则是他小学时帮助同学组装“迷你四驱车”这种玩具时接触过的。因此他其实只知道个样子和大概的原理,还得靠实际的制作和后续实验来摸索出最佳的制造方案。
除此之外党爱国又画出了电风扇的扇叶,让木匠和铁匠先制作出一些不同形状的样品来,看看能不能做出水力驱动的涡轮机,那个好像比水车的动力效率更高。而且这扇叶还可以制作出大型的鼓风扇用来冶铁,比他在“河一”工坊看到的皮囊鼓风是要强多了。
其实这扇叶的基本原理和竹蜻蜓是一样的,公元前500年中国人就已经制作出竹蜻蜓了。但此后的两千多年里,竹蜻蜓却一直只能沦为小孩子手里的玩物。不过党爱国等人制作出来的这些扇叶总是使用一会儿就很快断裂开来,扇叶角度好像也需要再调整。所以他只能一边带着工匠们继续研究修改,一边又告诉了他们利用活塞原理制造的风箱。
虽然党爱国只知道让活塞尽量保持密封往里推,不知道要怎么让它推到一定程度后内部不再密封,从而能很轻松地再拉出来,但他说出来空气内外压强差这个原理之后,自然有能工巧匠设计出了一个满足要求的进气回路——古代人只是缺乏知识,但却并不笨。这种风箱设计定型实验合格后,一造出来便立即取代了铁匠们不知用了多少辈的“橐”。
在他不断跨行业指导着相关工匠们进行了多项研究实验工作之后,党爱国才不由得感叹道:总算明白为什么中国的教育要讲究全面发展,让学生们去学习许多很可能一辈子都用不着的知识了。原来就是为了等待哪个幸运者穿越回过去,可以凭借着如此全面的基础知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在下很大的一盘棋。
其实国家早就通过各种普通人不知道的信息发现了穿越现象的存在,所以才为了能让穿越者学习更多的知识,默默承重着大家的不理解和责骂,忍辱负重,逼着所有人都全面发展。他当初没能理解国家的苦心,曾经有一个让他把所有课本背得滚瓜烂熟一百年都不忘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可惜他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便莫过于此了。
所以如果给他一个机会,对所有还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们说一句话,他一定会说:好好学习每一门知识!虽然正常的人生中可能用不到,但穿越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曾经让你无比痛恨的无用知识,竟然是如此重要!而国家的未来,就要靠你们的穿越去改变了。
美丽的天使在远方召唤你,勇敢的骚年啊快去创造奇迹!
我是不知所谓的分割线
当“未来人神仙”党爱国在洛阳不断接收安置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工匠们的这几个月中,在洛阳有子弟担任官职的世家大族们都十分收敛——起码面对党爱国时是这样的。他们此时和外戚、宦官及其背后的炎刘皇室在朝堂上打得热火朝天,当然不会白痴到再去招惹身边的这个庞然大物。
而地方的世家大族则不然。从洛阳发出来的各项旨意他们都接着,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就实行。就连党爱国要求汉灵帝下达的,从明年开始实行新历法并改为公历纪元,不再使用皇帝年号纪年法的旨意,他们也没有任何异议地照办。
虽然这命令很奇怪,特地指定今年的十二月初七为明年——即“公元”一百九十年一月一日,此后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闰一天,但其实每天的日子不还是那么过的么。既然这新历法每四年才闰一天,怎么看也比旧历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更准确,那么为何不用?
但这个“公元”是什么,从今年的十二月初七往前数一百九十年,又是什么特殊的可以当作公元纪年开始的日子,为什么2月只有28日……这些问题太史令及其下诸多官员们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因此而集体找上党爱国的门来了。
党爱国也不能告诉这些既掌握了一定天文学知识,又会算命、望气、看风水、编造祥瑞的太史官们,这个日子其实就是耶稣的生日,于是只能推说后世就是这么规定的,强行把这一时间设定推行了下去。这样等到明年,他的“观察者”上的时间,包括年月日就都和当前时间一致了。
而太史官们因为他这里推得一干二净,只能焦头烂额地从现在开始,就重新计算起二十四节气所对照的日期了。不过之所以他们没有强烈反对新历法,也是因为这新历法相当准确,二十四节气只要重新定好了准确日子,每四年才会多出一天,根本就不必调整,更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只是除了使用新历法,派兵护送学生及名匠人到洛阳这两件事之外,各地对于抽调医者及百工之中州县知名者前往洛阳这点反应不一。因为党爱国既没有说明也无法说明“个人声望”达到多少点才算州县知名,也没要求人数和时间,所以各地想敷衍的就可以尽情地敷衍了。
于是最后和各地学生一起到达洛阳的知名百工及医者根本不多,尤其是冶铁、锻造方面的真正名匠更是一个也没有。因为去年汉灵帝已经下令恢复州牧制度,所以各地大员和世家哪个不把和军工有关的匠人在手里攥得紧紧的。
我是首次在同一章出现两次的分割线
在这个额外热闹的冬季终于过去之后,党爱国所招收的学生们,能够到的基本也都到达了洛阳。其中像徐庶、典韦、周泰、陆逊等人理所当然地没有找到,不过徐庶的母亲被找到并带回来了。而诸葛亮年方9岁,司马懿还有几个月才满12岁,孙权刚到8岁,黄月英4岁,孙坚现在没有女儿,孙尚香根本还没出生……这些不能来的人也有十多位。
党爱国看差不多能找到的都已经到了,有的甚至已经在这里呆了两三个月了,而还没来的估计暂时也来不了了,因此便决定3月1日让中央大学正式开学。学校自然是采用学年制,但夏季放假两个月,冬天从十二月一日放到来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一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从三月一日起至六月末共四个月,第二学期从九月一日开始,为期三个月。
不过党爱国之所以定下这总计五个月的假期,而且也不打算利用考试来审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可不是有感于后世课业的繁重,所以提前给学生“减负”的。这漫长的假期,是作为学生们按照自身需要和兴趣自我提高的时间。
当然,除了中央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即在党爱国名单上的这些人之外,以后的其他学生们平时上不上课他也不管。反正在校时间长短他并不限制,只是学生宿舍和各项学校福利会优先照顾新入学的学生,在校时间长到一定程度的学生就等于自费进修了。
如果是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党爱国都会给他们安排个学校内的职位。不过现在党爱国所准备的教材根本不存在什么深造不深造的问题,他估计就算每年休五个月——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休得还要多,他头脑中还能够记住的这些最高涉及了一点大学的学习内容,就连高中和初中部分都并不完整的知识,也只要两年就肯定能全部讲完。
而且这第一批学生的情况更为特殊,党爱国的教育一部分是围绕传授知识来的,另一部分却是要让他们接受科学的思维方法,明白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对大部分学科有个基本认识。这样以后他们需要发展某个行业时,起码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党爱国不需要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的技术人才,而且想必他们背后代表的家族,也根本就没有安排他们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这条道路。党爱国还期待着他们以后都能够成为各自家族的掌舵人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也会考虑对这些学生进行必要的扶持。
如此一来,他培养的这些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新一代世家大族,才能跟得上他的发展步调。这些掌握着生产资料的统治者们,才会学会像个资本家一样,用资本去创造新的生产资料,而不是一味地剥削被统治者们。
PS:嗯,终于要开学了,准备工作不容易啊,所以请大家踊跃投票、收藏吧,3Q。
正文 0030 第一课,告诉你们世界这么大
三月一日,在“历史上的今天”或许曾经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大事,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记得。不过在一千八百年之后,三月一日和九月一日,都将变成所有青少年儿童最痛恨的日子,大概没有之一?
不过对于现在的中央大学新生们而言,这个他们期盼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尤其是已经在洛阳度过了整个冬天的人。
党爱国没有搞什么庆祝中央大学成立的仪式,只是在改建成了大礼堂的却非殿里,向新生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央大学的教学计划和各项设施,然后就将这四五十号学生们领到了教室里。学生人数太少,教师更是只有一个,但这情况却和现在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差不多——这还不是那个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时代呢。
进到由某个嫔妃居住的宫殿改建成的1号教室中,党爱国并没有站在黑板和讲台前,而是径直走到了教室侧面的墙壁处等待学生们坐好。在这面墙壁上,十分奢侈地用了一大块素帛蒙住了什么东西,党爱国站在下面,头正好位于素帛的中部。
这些好像穿着古代戏服的学生们排成五列纵队,走到了颇有现代化气息的桌椅面前坐了下来,然后扭头看向侧面的党爱国。尤其是坐在最前面一排,基本上也都是最年幼的学生们,不得不将头扭了90度以上,费劲地向侧后方看去。这副情景,稍微有些违和感。
这些实际年龄只相当于小学高年级生的半大孩子们,估计是被已经打听过党爱国底细的父母反复告诫过了,因此一个个都规矩得很。但是看到坐在第一排靠门处的王粲将屁股下带靠背的板凳转了个向,才正对着党爱国坐下之后,她们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个个都偷偷摸摸地抬起屁股,也将凳子调了个个儿。
不过王粲不仅没有收获她们的感激,反而在自己毫不知觉的情况下收获了几双白眼——坐在第一排的这些规规矩矩的半大孩子,除了王粲之外,全部都是女孩子……或者说全部都是美少女。其中貂蝉坐在靠窗的一侧,然后从左向右依次是大乔、小乔、蔡琰。
原本党爱国为了对称起见,也为了让王粲在做课堂记录时能够听得更清楚,在排队时想要把王粲排在第一排最中间。但是背后感觉到了恐怖得如同寒冰地狱一样的杀气的王粲抵死不从,最后坚持着跑到了最边上一排。
当所有人都坐好并转向他这边之后,党爱国四下扫视了一圈。虽然这些人他都早早地见过长相,不过只看过那么几眼,除了特征比较明显的那些人之外,他现在也记不太清谁是谁了。
但就从他记得的这些人来看,这座位分布相当诡异啊:王粲的后面坐着一张驴脸的诸葛瑾,诸葛瑾的后面坐着长相同样很抱歉的庞统。文人这边相貌最对不起观众的三人坐了一排,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认为终于找到了组织,所以打算从此之后合体成黑色三连星。而美洲狼周瑜坐在小乔的后面,小霸王孙策坐在大乔的后面,说不得是对这两朵姐妹花有什么企图……
党爱国发誓他根本没有刻意地去安排每个人在队伍中的位置,只把四个女生和担当贴身书记的王粲安排在了第一排而已。再就是他说了一句最好让文士都坐在前面,于是从第二排到第四排果然都是以后各势力的谋主——除了厚着脸皮混上前来的孙策。他的老爹孙坚也在这里一起上学,但却没有叫他坐到自己身边,估计是琢磨着让儿子多沾染点文化气息也好。
不过现在所有人都看着他呢,所以党爱国收敛了一下心神,把这熊熊燃烧起来的吐槽之心抛在了脑后,清了清嗓子正色对他的第一批学生们说道:“啊咳!各位同学,我的自我介绍已经在开学仪式上做完了。按理说进了教室,我应该先让你们也挨个做下自我介绍,以便让你们同学之间互相熟悉。但是——!”
党爱国说了两句之后便话锋一转,同时右手用力一拉那一大块素帛旁边垂下来的布绳,整块素帛立即掉落了下来,露出后面遮着的那块大木板。在高一米宽两米的整块白色木板上面,是一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