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匡扶后周(张建邦)-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此时的乐安公主年岁已经不小,接近双十年纪的她在这早婚早育的古代已经是个异数。可谁让她命运不济,为父皇郭威守孝三年着实耽误了她的青春,所以就算嫁给了一个鳏夫(董遵诲前任妻子高桂英病死),众人也并没有多少意见。何况董遵诲如今也算是朝中高官,这亲事还是当年郭威与董宗本亲自定下的。拖了这么多年。也该为他们风光大办一次。

    得到消息后,乐安公主可谓是心满意足,羞红了脸颊。随后在宫中符后的陪伴下,开始准备陪嫁物品。反正后周北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缴获了大笔的钱财,有实力有底气来办这件事。符后也愿意帮着乐安公主筹备这些事情,眼见着郭信将要继承大位。作为郭信亲姐姐的郭乐安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符后没有为郭荣生下个一儿半女,自然心中忐忑,在郭荣的暗示下,她也放下身段,使劲忙活起来。

    而董遵诲得知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就去找那赵普商议。别看赵普只担任掌书记一职,却已经经过了董遵诲的多重考验。成为了他真正的心腹,与王政忠等人一道。经营着董遵诲的隐秘势力。

    董遵诲在说完情况之后,赵普立即对其表示了恭喜。随后低声说道:“陛下看来已经病入膏肓,这是在为他的身后事做准备。文臣上,选择了范质、王溥、魏仁辅三位丞相,让其三人相互牵制;军事上则选择了您和韩通,让您不能独掌军权!这样一来,即便新帝郭信智商存在一定问题,朝廷的军政大权却能保持相对的平衡,让群臣们相互牵制,谁也不能独掌大权!只要拖上几年,新帝能够诞下子嗣,在大家的相互制衡下,周朝就能延续下去。”

    董遵诲连连点头表示同意,赵普又站起身来,悄悄走到门口,见四下无人,远处还有人在把守,于是放心地走了回来,低声对董遵诲问道:“将军,微臣想知道您的志向!如果只是做一名权臣,那您已经符合了大多数条件,您未来的夫人可是新帝的亲姐姐,有她配备,您终生无忧;可要是您想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您可就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绝对不可大意!”

    其实董遵诲这个人,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胸无大志、随波逐流。过去他只想活下去,只想混出个人模样,风风光光地返回随州,不为他们董家丢人。随着官职越来越大,手下人越来越多,董遵诲也想衣锦回乡,也想为投奔他的众将谋个好前程,他只能更加努力地往上爬。如今到了这个地位,难道说自己要像历史上的赵匡胤一般篡周自立吗?!

    就因为拿不定主意,董遵诲这才感到更加的迷茫。而正是因为这种迷茫,董遵诲这才没有结党营私,因此才被郭荣所看重,青云直上。

    董遵诲还在沉思,曹铨早就跑过来报信:“将军,您快别在这里发愣了,天使刚刚来到咱们府上,陛下已经新赐下一所大宅院,就等着您搬过去成婚了!而且陛下还派出车马去随州接老爷一行,也需要您临行叮嘱、以示孝道啊!”

    董遵诲这才回过神来,与赵普又简单商议了一下,这才转身离去。很快董遵诲就来到了自己府里,果然有一名太监手持恩旨,在那里等候自己。此时府里早就摆好了香案,董遵诲立即跪下接旨,并命人悄悄打赏那名太监。

    能够从内侍中脱颖而出,混成有品级的太监,这个人的能力可见一斑。不过太监们失了阳具,对于钱财也就更加看重,拿到董遵诲的打赏之后,那名太监也是欣喜非常。自己前不久花了大笔月俸打点果然管事,只是一次传旨,自己就将前段时间的花销全都弥补过来。

    拿到了钱财的太监很是随和,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董遵诲虽然有一次成亲的经历,可那毕竟是底层官宦之家的礼节,与娶公主过门的礼节相比,上次只能算是扮家家酒!不过听那太监的意思,董遵诲也不用焦急,反正到时候自然有礼部官员前来帮衬,董遵诲只要有样学样,到时听从指点就是。

    在送走这太监之后,董遵诲又来到了赶赴随州的车队面前,对车队成员都送了一份礼物。有的人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打开一看,见里面是非常精致的几个银裸子,既可以花销,又可以做饰物,而且还不显眼。收了董遵诲的礼物,车队中的官吏们对董遵诲的态度好了许多,纷纷表示一定会竭心尽力,让董老爷子平安入京。

    送走车队以后,董遵诲就在礼部官员的指点下,来到了自己新的府邸。也许是因为董遵诲人缘不错,或者董遵诲广施善缘的缘故,他搬家的时候来了许多外客,基本上没有让董遵诲劳心劳力。

    院门口是几十根拴马柱,门庭正中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开国侯董府。董遵诲微微一笑,大踏步地往里走,很快就运到了百余个手捧契约的奴婢。这些人先前的月俸都由户主支付,在郭乐安与董遵诲定下亲事之后,这百余奴婢就成为了董遵诲的私房,愿意放到哪里就放到哪里,就算董遵诲派人要了他们的性命,也不会引起任何麻烦。

    董遵诲看着面前的莺莺燕燕,真有些地主大少爷的感觉。他心中暗笑,如果自己当年魂穿的不是董府,而是红楼梦里的贾府,自己现在可能早就精尽身亡,那可能在沙场上立下赫赫功勋和不世威名呢?!

    就在他沉吟的功夫,负责府中事务的几个管事已经轮流上前,为董遵诲介绍府邸的大致情况,以及府邸所挂靠的私产。董遵诲大体听了一下,发现皇帝这次倒是十分厚道,赐下的田地商铺着实不少。他随即将这些个事务都交给了王政忠处置,反正这家里广是每月发月俸就要花出去不少钱财,是开源节流而是环保开发,这都是留给王政忠的难题喽。

    拜托了压力的束缚,董遵诲变得轻松起来,数日后,董遵诲的父亲、母亲都来到了开封府,住进了董遵诲的新宅邸。董遵诲与父母亲虽然一直保持通讯,月月写信,可是却有很长时间没有相见。这两天,他推开了所有的军务,专心陪父亲喝酒、陪母亲聊天,尽一份孝心。

    董宗本夫妇许久没有和儿子一起团聚,加上又有娶儿媳这样的喜事,虽然相对辛苦,心里却很是高兴。董遵诲的母亲更是托人买了许多胭脂水粉,好好打扮一番,免得丢了脸面。她还派人订做了一大套金质首饰,作为给儿媳的见面礼。

    几天之后,黄道吉日终于到了,京师里顿时热闹起来。郭荣很是给在京的官吏们都放了大假,乐呵呵地前来参加婚礼。这时董遵诲就没了往日的精明,如同牵线木偶一般,被礼部官员呼来唤去,与那郭乐安终成眷属。未完待续。。

卷三 第443章 另立皇储?

    金紫光禄大夫、校检司空、光禄卿柴守礼又一次喝多了,醉倒在酒楼的包间里。他早就听说了郭荣患病的消息,却无法前去探望。因为皇帝已经不再是他的儿子柴荣,而是改姓为郭,自己这个生身父亲却要被亲生儿子喊作舅舅!

    郭荣登基称帝以后,柴守礼就再也没有去过开封府,一直在洛阳居住。事实上他也只能这样,依据当时的礼节,柴守礼作为国舅,见了皇帝必须下跪;但是从宗亲人伦孝道方面,他又是皇帝的生父,亲爹给儿子下跪,于礼不合。所以柴守礼宁愿在洛阳与王溥、韩令坤等人的父亲恣意妄为,毫无顾忌,闯下“十阿父”的绰号,也不愿意去开封府享受国舅的待遇。然而这一天,柴守礼却有了进京的念头,因为他听王溥的父亲王祚说,郭荣已经任命郭信为晋王,权知开封府,这就意味着如无变故,郭荣百年之后,郭信就将继承皇位!

    喝多了救的柴守礼心中愤愤不平,你郭威抢了我一个儿子倒也罢了,如今你的弱智儿子郭信还要再来抢我儿子留下的皇位,实在是有些过分。人就是这样,柴守礼也不想想,如果没有郭威收养,他儿子柴荣怎么可能当上皇帝?

    柴守礼越想越是气愤,酒越喝越多,随着酒劲的上扬,火气愈发强烈。等到酒楼打烊,烂醉如泥的柴守礼这才被酒家送回府中。柴守礼的夫人王氏皱着眉头说道:“夫君,你怎么喝了这么多酒,熏死人了!”

    柴守礼打了一个浓郁的酒嗝。醉醺醺地将事情说了一遍。王氏若有所思,对柴守礼低声说道:“夫君。老大(柴荣)一直没有孩子,不得已才立郭信为晋王,如果他有了孩子,那皇位哪里还有这弱智什么事?!老二家里有咱们两个孙子,大的柴宗训从小聪明可爱,现在已经六岁,能不能让他继承老大的皇位?”

    柴守礼连连摇头。“你说的倒是轻巧,老大现在继承的可是郭家河山,而他即位以前没立过多少功劳,甚至一度压制不住群臣,自然不能复姓。他现在可是郭家人,怎么可能让咱柴家人登上皇位呢?!”

    王氏却嘿嘿一笑。低声说道:“让宗训改姓为郭。交给老大收养就是了。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只是改个姓氏而已,等宗训长大了再改回来就是!老大素有雄心壮志,我想他也不愿意将皇位交给一个傻子!”

    柴守礼听到这里,心中一动,如果王氏所说真能够成真,那自己的后世子孙就会成为皇室中人。可以说奠定了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尊崇基业!想到这里,柴守礼更是觉得兴奋,连忙命人取来醒酒石、做好醒酒汤,自己端坐在书桌后面,给很长时间没联系的柴荣写信。信写成之后,柴守礼立即派出心腹家人,快马加鞭赶往开封府,沿途换马不换人。以最快速度送到柴荣宫中。

    几天之后,郭荣收到了这封信。他皱着眉头看着信封上的署名,很是犹豫。柴守礼当时喝得烂醉如泥。虽然勉强醒酒,可还是有些晕晕乎乎,封皮上的署名更是表明他这封信是写给儿子柴荣的,并不是写给皇帝郭荣的。

    郭荣犹豫了一会,还是打开了信,等他反复看了几遍信纸,心中竟也有些心动。自己打下的锦绣江山,要交给一个傻子来败坏,实在是有些可惜!可如果收养柴宗训,就要面对朝中郭家势力的反扑!郭信倒也可以忽略,可是朝中有这么多元老宿将,他们的压力可万万不能忽视!不过他郭荣又怕过谁,如果这柴宗训真像信中所说这般聪明可爱、睿智果敢,那自己宁愿将他收养,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江山葬送在一个傻子身上!

    思来想去,郭荣叫过当值的侍卫首领乔蒙来,对他说道:“阿蒙,朕可以信任你吗?”

    乔蒙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叩首:“末将的性命乃是陛下所救,愿为陛下征战四方,有死而已!”

    郭荣微微一笑,乔蒙过去曾经犯过大错,按律应当处死,郭荣看在他一身好武艺且又忠心耿耿的份上,就亲口将他赦免。郭荣压低声音说道:“滋事甚大,朕只跟你说一遍。洛阳柴家有一子宗训年方六岁,据说聪明伶俐,甚是可爱。你带着朕的手谕,前往洛阳将他悄悄带回,不要让外人知晓!”

    乔蒙心中一惊,他也不是傻子,知道郭荣此举的意义,乔蒙不敢多说,只是叩头接令。

    很快,郭荣就亲自写了一封诏书,交给了乔蒙,由于没有中枢的副署,这封诏书只是郭荣的手谕恩旨,并没有圣旨那般地位。乔蒙也不敢多看,匆匆扫了一眼,就将诏书塞进了自己怀里。他冲郭荣磕了一个响头,就转身离开。

    郭荣现在身体略有些好转,不管是回光返照还是治疗有效,总之比起过去强了一点,每天也能处置国家大事。所以乔蒙的突然出京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毕竟这些天后蜀不稳,郭荣几乎天天都派人与边疆众将联系。

    几天很快过去了,洛阳城中风平浪静,柴守礼就像是吃了蜜枣一样,天天笑个不停。王氏很是诧异,疑惑地问道:“夫君,你的书信不是没有任何回音吗,怎么你还高兴成这样子?”

    柴守礼笑着说道:“你等妇人岂能知晓?如果老大(柴荣)反对我的提议,早就会下密旨斥责,或者派人来警告我。如今风平浪静,正说明老大动心了!也许那宣旨的密使就在路上,我岂能不高兴?!”

    王氏听了柴守礼一番话,也乐得哈哈大笑。这一日等到傍晚仍然没有消息,柴守礼便去相熟的酒楼,与王祚等人饮酒。因为高兴的缘故,本来酒量就不好的柴守礼很快喝醉。而正所谓酒后吐真言,他心中可就藏不住事情,将自己孙子可能即位为帝的事情说了出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祚大吃一惊,连忙向自己儿子王溥修书一封,速速求证。他还咨询王溥的意见,自己要不要参与到其中去?这可是拥戴大功啊!未完待续。。

卷三 第444章 皇帝末路(上)

    王祚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但在拥立皇储一事上却显得极为谨慎,毕竟如果成功只能换来一世富贵,如果失败可就要被新皇记恨,日后很可能抄家灭族!这样的大事,王祚自然不敢妄下结论,他立即命人前往王溥府中传递消息,寻求对策。

    为此,王祚派出的信使愣是跑废了四匹战马,等他到了王溥府上的时候,刚交出王祚的密信就累瘫了!不过那信使并不知道,王祚在信的末尾特意让王溥将他杀人灭口,以掩饰行踪。

    王溥看来信也很是犹豫,这到底是个好机会,还是个大祸端呢?如果自己拥戴那柴家后人继承皇位,自然会得到郭荣的欣赏与褒奖,自己或者族人也许会升个一官半职。可问题是,自己现在已经是礼部尚书、兼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就算皇帝对自己再加恩宠,自己也不太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如果自己拥立柴家后人之事没有成功,自己就会得罪太祖留下的众多老臣,在朝中几无立锥之地!得失相比较,参与其中的风险太大,这趟浑水可趟不得!

    不过,虽然自己不能参与这拥立之事,倒可以将此事悄悄告诉范质。作为郭威提拔起来的元老重臣,范质对郭家河山极为忠诚,也是郭信继承皇位的忠实支持者。如果让他知道了这件事,范质一定会对自己非常感激;即便范质对易储之事反对无效,以范质的人品,也不可能出卖自己!

    想到这里。王溥心中一定,立即将那书信撕碎、焚烧。等到火盆里毫无痕迹后,这才换上便服、戴上斗笠,从侧门悄悄出发,来到了范质府侧的一栋酒楼里,并包了一间包间。随后,王溥从店家借来笔墨纸砚,匆匆写了几句话。命人将这书信投于范府门前。

    接着范府的家丁就捡到了书信,见上面有这老爷的名讳,连忙将书信送进府中。范质此时正好闲着没事,打开一看,就见上面写着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约他到府外酒楼相会。下面却没有任何落款。不过范质对这字迹却很是熟悉。应该是王溥所为。他心中诧异,也有几分好奇,觉得这王溥定然有机密要事要谈。于是他也换下朝服,身着便服走进了酒楼,很快就来到了包厢之中。

    两个人都是老狐狸,相互见礼,说着寒暄的话。聊着朝中的人事变动,谁也没有抢先开口的意思。

    范质觉得自己有些个被动,他叹了口气,对王溥说道:“前不久陛下颁布旨意,免除淮南州县的当年赋税,对支前的民夫予以减税,对阵亡民夫的家庭实行三年免税。这项政策真是仁政啊!”

    王溥连连点头,“这不是前段时间的旧闻吗。范公怎么又想起这件事来?”

    范质冷笑道:“有人却没有领会到陛下的意思,居然还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横征暴敛。尤其是前不久淮南旱灾。陛下调集粮食运往灾区,几乎是无偿借给百姓。但楚州防御使张顺、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却公然扣留救济粮。从中渔利!陛下明日就将下诏,将他们斩首示众,并将楚州账目暂时封存,日后准备查账!”

    王溥心中一惊,张顺曾经向他行贿过,看来自己必须及早扫清首尾,免得将楚州的事情招惹到自己头上来。这是范质送给自己的一个人情,要不然明天自己就得陷入被动。

    王溥轻轻点头,表示领情,笑着说道:“陛下真是仁慈,我记得下令运粮的时候,还有人力劝陛下不要做傻事,百姓们穷困至极,根本无力偿还债务。陛下却说:百姓都是我的子民,岂有孩子倒悬处于危险之中,而做父亲的却不管不顾的道理?!像陛下这样仁慈的人,就算是上天,也不忍心让他断绝子嗣,何况我听说洛阳柴氏有一幼童,聪明伶俐、果敢决断,很合陛下的心意,也许会让他改姓入宗呢!”

    听得此言,范质心中大惊,这才明白王溥为什么隐藏身份、将自己请到这里来的原因。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撼,如果不是王溥有意披露,范质根本就不可能想到郭荣也可以另行找人继承大统,不必非赖在郭信这一棵树上!如果郭荣找人入嗣,那太祖(郭威)的血脉今生就要与皇位无缘了!

    这一点让范质等人很不满意,他们被郭威从草根提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