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汉朝养老-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转向小黄门,“给他买头驴和一辆车。”
  “陛下,微臣家中有车。”卫青不待他开口,就吩咐仆人把他母亲的车拉出来。
  谢琅不禁松了一口气,卫青真是个好人。他大伯的车保住了,他也不用头疼回去该怎么解释。
  刘彻险些气晕,他堂堂一帝王还能赖他一辆木板车不成。这个小肚鸡肠的谢三郎!
  本想多待一会儿,刘彻决定立刻回宫。
  谢琅随卫青把皇帝大人送出去,转身就忍不住问,“陛下近来很闲?”
  真是这样,他最近就不往城里来了。
  卫青听出他潜意思,笑道:“赶巧了。”顿了顿,“三郎,刚才陛下要试棉衣,你不该说只有为兄可以穿。”
  “陛下拿到宫里试一下,发现穿不上只会更生气。”谢琅看向卫青,“虽然对陛下很不恭敬,我相信陛下更厌恶被欺骗。”
  卫青:“那你还骗陛下?”
  “我不骗陛下,上次全说了,陛下该如何赏赐我?”谢琅反问,“高官厚禄我不需要。封侯拜相我也不需要。
  “再说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一句话可命我为相。一句话也可以把我贬为庶民。我做这些并不是为了那些虚荣,何必让陛下绞尽脑汁的赏我,让我高兴,回头陛下后悔了,又绞尽脑汁的把我贬为庶民呢。”
  卫青叹气道,“所以你故意气陛下,功过相抵?”
  “不全是。我真没想到今天会遇到陛下。”谢琅叹气道,“你给我句实话,真是碰巧了?”
  “陛下,不进去了?”
  刘彻望着紧闭的大门,嗤一声,“回去!”
  “纸不给卫大人了?”
  “有谢三郎,卫青这辈子都不用买纸。”刘彻说完掉头就走。
  卫青微微皱眉,“我好像听见陛下的声音了。”
  “去而复返?”谢琅慌忙往大门的方向看。
  卫青仔细聆听,门外很安静。往木板车上看,上面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谢琅给他做的棉衣,“没落下什么,应该是为兄听错了。”
  “吓死我了。”谢琅长舒一口气,“他一个皇帝,怎么整天神出鬼没的。”
  卫青笑道,“如今好多了。早些年陛下经常扮成别人出去玩,才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不说这个了。”谢琅道,“我刚才说陛下想看到遍地白花还得再等几个月是真的。陛下倘若想去,仲卿兄劝一下,天凉快了再去。”
  卫青点头,“天热,陛下不会去的。”
  “那就好。我担心陛下到的时候,连我家那四亩也没得看。”谢琅说着,忽然想到刘彻走的时候把两捆纸全拿走了,“我家中还有纸,明天再给你送些过来。”
  卫青下意识抬头看看天,“这个时辰了你还走?”
  “这个车是人家的,下午还得用。陛下赏我的驴和车先放仲卿家里。我明日再来牵。”谢琅道。
  卫青点了点头,“我送送你。”
  得知谢琅自己驾车来的,卫青把他和小七送到北门,谢琅驾车远去,卫青才转身回去。
  谢琅回头看一眼,见离城门甚远,才开口问,“小七,知道陛下是干什么的吗?”
  “很厉害的大官。”小孩道。
  谢琅笑道,“小七真聪明。小七,陛下以后会去养蚕里找咱们玩,到那时你知道喊陛下什么吗?”
  “刘爷爷?”小孩试探着说。
  谢琅摇了摇头,“错了。要喊孟达爷爷。你刘爷爷很厉害,村里人听到‘刘’这个字就能猜出你刘爷爷的身份。所以不能提刘。”
  小孩好奇地问:“我提刘,刘爷爷和仲卿爷爷就变成别人的爷爷啦?”
  “是的。”谢琅道。
  小孩捂住嘴巴,“我不要说。”
  “小七真乖。”谢琅道,“明天村里人问咱们哪来的驴和车,你知道该怎么说吗?”
  小七摇了摇头,“不知道G。”
  “仲卿爷爷送的。”谢琅道,“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说仲卿爷爷给的。”
  这点小七知道,“我记住啦。”
  到养蚕里,俩人下了车,谢琅回家给金猴、白虎和黑狼炖肉,小七拿着卫青给他买的好吃的在外面就炫耀,“我仲卿爷爷买的。”
  “给我一个尝尝。”
  谢琅听到这个声音扭头就往外看。
  “不给你吃。”
  谢琅乐了,“活该!”
  “我给小牛吃,也不给你吃。哼!小牛,我们去那边玩儿。”
  谢琅再次往外看,小七领着一群小孩从东往西跑。
  大料和从城里买的猪肉扔陶瓮里,往里面塞几个大木柴,谢琅就洗洗手往外走,“钱小花,你几岁了?”
  “八十还差五十。”秦红笑道。
  谢琅睨了又想往烘干房后面躲的女人,“再过几年闺女都好嫁人了,要点脸吧。”
  “我逗小七玩呢。”钱小花道。
  谢琅:“这话也只有你自己信。再让我听到你哄小七的东西,我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上。”
  “我真是逗他玩。别说他不给我,给我也不要。”
  谢琅:“我只看结果。”说完就把牛牵屋里。
  猪肉炖出香味,谢琅把肉捞出来,就拿着镰刀去屋后撬开一根红薯。见有的红薯巴掌大,谢琅割一筐红薯藤,扔羊圈里面,就拿着锄头扒红薯。
  随后在谢建业屋后收拾一块地出来,把红薯放在里面。
  秦红见他一会儿洒土一会儿浇水,便过去帮忙,“育苗?”
  “我试试。不知道能不能出来。屋后种的那些苗是我去山上弄的。”其实是从江山图里弄的。谢琅仗着山上也有,村里人又不了解,便信口胡诌,“能成,回头各家分一把,在房前屋后试种一下。不能成就得看天意了。”
  秦红笑道:“谢广他爹说你这一两年运气好,你希望能成就能成。”
  “但愿吧。”都不知道红薯藤也能种活,谢琅根本没指望自己能搞出红薯苗。
  可谢琅希望冬天能光明正大的吃烤红薯,所以他一天看三次,早晚洒两次水,比伺候他自己还上心。
  不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红薯被他折腾烦了,养蚕里的人忙着收小麦的时候,他的红薯发芽了。
  待养蚕里的人开始种豆子的时候,谢琅就把被摘的光秃秃的棉花拔了。
  有谢建业一家和村里人的帮忙,四亩棉花半天就被拔光,堆在谢琅家院墙外面。
  棉花拔掉,村里的男人开始做纸,女人做腐竹,谢琅就让村里人的老年人帮人收红薯。不过,谢琅也没闲着。
  谢琅把陶瓮搬到地头上,从井里打一桶水,把红薯洗
  干净扔陶瓮里面用麦秸炖。
  四亩红薯陆续全运到他院子里,一瓮红薯也炖熟了。
  谢琅把老人和孩子叫到跟前就说:“老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排排站好,我来分。”
  “这么烫怎么吃?三郎。”谢广的奶奶开口问。
  谢琅想一下,“回家拿碗。我再给你们盛点汤。我感觉这汤得像放了蜂蜜一样甜。”
  话音落下,小孩转身就往家跑。
  小七连忙找谢琅,“三爷,快给我钥匙。”
  “要钥匙干什么?”谢琅疑惑不解。
  小孩急急道:“回家拿碗。”
  “你家还有一堆呢。”
  小孩转向说话的人,指着陶瓮,“我要吃这个。”
  “等一下我给你留两个。”谢琅把红薯分完,给小孩留一个小的,让小孩拿着勺子慢慢吃,就开口问众人,“味道如何?”
  “真甜的跟蜜一样。就是,就是有点噎人。”
  谢琅种的是个头非常大,产量极高的红皮薯,这种薯不如黄皮的甜,但对于几乎没吃过糖的村民来说也非常甜。
  “噎人才能管饱。”谢琅道,“我在我大伯屋后搞的红薯苗都出来了。等你们把自家棉花种好,就留一小块地种这种薯。到秋收上来,吃一半留一半放地窖里,来年开春随便在哪个田间地头种一点,就够自家吃的了。”
  “这个不卖?”谢健康的叔忙问。
  谢琅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该怎么卖。总不能煮一大缸运到城里卖吧。先种,回头我问问王公子,朝廷要这东西,咱们就多种点。不要就留咱们自己吃。”
  “也吃不完啊。你家那么多,够你吃到除夕的。”
  谢琅笑道:“我打算切成片晒干装起来,就像晒干的竹笋那样,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也没关系。”
  经历过灾荒的老人一听这话,连忙问,“能放多久?”
  “我也不知道。竹笋能放多久,这个就应该能放多久。”
  “那我们多种点,攒起来以备荒年。”
  谢琅笑道:“随便吧。别忘了明天栽棉花,后天来帮我种红薯。”
  老人们连连摆手,不会忘的。
  翌日,谢琅把地重新犁一遍,种四亩黄豆。另外四亩还留着种红薯。
  谢琅这次收的红薯除了给他大伯和谢伯文家一点,谁都没给。但每家给一把红薯苗,好好种,能收百斤红薯。
  村里人都知道谢琅如今惹不得,所以有人听家中老人说红薯不错,应付荒年的好东西,眼馋他家红薯,也不敢去他家红薯地里拔红薯苗。
  如此过了两个多月。
  养蚕里的人做的竹纸卖出去,家家户户都添了驴或者牛,村学又开学了,养蚕里的棉花也开了。
  九月十二日,休沐日,谢琅盯着村里人摘第一茬棉花的时候,刘彻来到卫青家中,进门就问,“养蚕里的白棉花开了没?”


第67章 刘彻进村
  卫青仔细回想一番,“拜月节那天三郎过来,我问他,他说还得一个月。应该还没有。”
  “一个月?离一个月只剩三天。差不多了。”刘彻算一下,立刻说,“换身衣裳,随吾走一趟。”
  卫青:“直接去养蚕里?”
  刘彻听卫青讲过,谢琅家在养蚕里最西边,也就是到养蚕里就能看见他家。同样他们一靠近养蚕里,谢琅就会发现他们。
  刘彻沉吟片刻,决定从山边进,“他不是说山上有棉花?先上山看看。”
  “山上有三郎布置的陷阱。”卫青提醒他。
  刘彻:“多带两个人。”
  卫青本以为他会带十几个人。没想到加上他和刘彻本人才十个人。
  好在另外八人武艺高强,以一当十,又都带着弓箭,卫青也就没劝他再带几个人。
  弓箭匕首全带上,卫青就牵着马随他直奔位于养蚕里东南的山上。然而,到山脚下刘彻就忍不住皱眉,“这里何时多出一排竹子?”
  “微臣过去看看?”卫青道。
  刘彻想了想,缰绳扔给身后的人,“吾和你一起去。”
  拨开竹子,刘彻往前一趔趄。
  卫青脸色骤然变得煞白,“小心!”
  刷一声,另外八人同时拔出宝剑。
  刘彻抬抬手,“没事。前面是条沟,吾刚才没注意。”往四周看了看,“看来咱们只能从大路进村了。”
  “现在过去?”卫青问。
  刘彻抬头望着近在咫尺的高山,嘴角溢出一丝笑,“不!吾要看看淡漠名利,心在田野的谢三郎究竟瞒了吾多少事。”
  “三郎叔,看到我们收这么多棉花是不是特后悔自己没种?”
  谢琅扭头看向说话的人,嗤一声,“钱小花,六月底种棉花的时候你们是怎么说的?”
  “什么怎么说的?”
  背着刚刚摘下的棉花,正准备回家的秦红猛然停住脚步,“你忘了?”
  “我说什么了?”钱小花下意识回想,没什么啊。
  秦红无语,“三郎给咱们棉籽,咱们每家给他一斤剥好的棉花。”说着,心中忽然一动,直视钱小花,“你这女人又想耍赖?”
  “肯定的。”冯英家的棉花开的不多,去地里扫一圈就完了。此时正蹲在路边拔草,准备拿回去喂驴。听到秦红的话冷哼一声,“全村人都记得,就她不记得,怎么可能。”
  钱小花张了张嘴,“我真不记得了。什么时候说的?”
  “三郎教咱们种棉花的时候。前里正说回头棉花种出来,一家给三郎一斤。你们当时都说应该的。现在想起来了没?”冯英问。
  钱小花没印象了,见她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就很痛快的说,“想起来了。”
  “等你到家不会又忘了吧?”冯英盯着她问。
  谢仲武的妻子和姚桂芝立刻走过来。
  钱小花连忙说:“不会,不会。”
  会她也不能认。否则这些女人能撕了她。
  “那你把棉花给三郎。”冯英对她极其不放心,“放在这个筐子里。”说着话把她的背篓举到钱小花面前,“倒在里面,连同我的一块给三郎。”
  “我还没剥。”钱小花道。
  冯英:“我帮你剥。”随即转向谢琅,“这就算我给你的了。”
  谢琅双手环胸,嘴角含笑,微微点头。一见钱小花想走,“站住。”
  钱小花整个人定住,缓缓转向谢琅,期期艾艾地问,“三郎叔还有事?”
  “跟你大嫂说她的那份也赶紧送过来。记住,我不要有棉花叶子的。”谢琅道。
  钱小花一听不是让她再加点,松了一口气,“我这就去找她。”不容谢琅开口,拎着箩筐就跑。
  “这个女人。”秦红摇头又叹气,“咱们村除了你,都没他们两家有钱,这次的棉花还都不如她家开的多,人怎么还跟以前一个德行啊。”
  “出了窑的砖,就这样了。”谢琅放下手道。
  秦红没明白,“什么意思?”
  “定型了。”姚桂芝笑道,“三郎,要不要我给你剥?”
  谢琅摇了摇头,“不用。我回去一会儿就剥好了。对了,小七呢?”
  “放羊去了。”孙芳道。
  谢琅没听清楚,“放什么东西?”
  “你家的四只羊啊。”孙芳道,“他见小牛和小壮牵着羊去北边河边放羊。他就牵着你家的羊跟过去了。”
  谢琅张张嘴,怒道,“他还没羊高。放个屁羊!”随手把背篓递给孙芳,“我去找他。”
  “你找他也不来。小牛去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十好几个孩子。说是放羊,其实就是换个地方玩。”姚桂芝劝道,“等他玩饿了,你不喊他,他自己就回来了。”
  谢琅脚下不停,“那我更得去找他。一群孩子疯掉河里,比他把羊放跑还麻烦。”
  “不会的。他们知道水底下有竹箭。”姚桂芝道。
  谢琅小时候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种。他是上初中了才老实下来。很清楚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有多能闹腾。简直猫嫌狗厌。
  “你们不知道。”谢琅不想再解释。边往北走边喊,“谢小七,给我回来!”
  刘彻停下来,往西北看去,“这是谢三郎的声音?”
  “是他。三郎开玩笑的时候说过,养蚕里只有一个谢三郎,也只有一个谢小七。”卫青看向刘彻,“微臣把三郎喊过来,还是陛下过去?”
  刘彻先前刚往山上走几步,就看到一朵朵白色的东西。扯出来一看,正是谢琅送给卫青的棉花。而在棉花树附近,刘彻还看到了许多枯萎的棉花树。
  观其枯萎程度至少有一年。
  满身心眼的谢琅没骗他,刘彻就打算下山。但他发现不远处有几根绳子,来了兴趣。
  用手中宝剑碰一下绳子,绳子嗖一下飞上去,刘彻吓一跳,同时也猜到前面有谢琅布置的陷阱。想到谢琅时不时给卫青送猎物,刘彻带人把四周陷阱扫荡一遍,捡了一只野鸡和一只兔子。
  随后刘彻带人下山,又发现东南边多了一片竹林和桑树林。刘彻心下好奇,带人过去,又在陷阱里抓到一只傻狍子。
  刘彻不答反问,“仲卿,我们倘若直接走,赶明儿谢三郎上山,发现他布的陷阱都被破坏了,会不会跟村里人打起来?”
  “不会。”卫青肯定道。
  刘彻转身面对着他,“为何?”
  “养蚕里的男人忙着做纸。女人,”卫青指着山,“上面的棉花开了,下面的肯定也开了,忙着摘棉花,还有做豆腐,恐怕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不可能有空往山上来。”
  刘彻想想,“你说得对。肯定会认为是山上的东西破坏的,然后大骂一通。”
  卫青点了点头,“极有可能。”
  “看来为了不挨骂,吾也得去见见他。”刘彻道。
  “陛下不想过去,微臣把他绑来。”
  刘彻扭头看向说话的人,“你?”轻笑一声,“他把你绑去送去廷尉那里还差不多。”
  “陛下――”
  “我曾输给三郎。”卫青此言一出。另外八人同时看向他。
  刘彻点头,“别怀疑。吾亲眼所见。”
  “是的。当日陛下也在。三郎如果只是一个擅长种地的农夫,可没资格让陛下亲自来一趟。”卫青道,“刚才我说把三郎喊过来,是担心村里人问三郎我们是谁,三郎无法解释。”
  刘彻:“谢三郎比你心眼多,他会有办法的。你别为他操心了。”说着就往西走,忽然定住。
  “怎么了?陛下。”卫青连忙问。
  刘彻指着西北方向。
  卫青看过去:“木桥?”跑过去一看,“真是木桥,而且是通往养蚕里东边的木桥。陛下,从这里过去?”
  刘彻点了点头,“正好问问村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