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花染金戈-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次也没有回头。


第215章 镇国重器(十一)
卢正秋的胸膛剧烈鼓动,心绪跌宕不止,好似乘上滔滔洪水,被波浪高高掀起,又重重抛下。
夏启渊在他耳畔道:“正秋,你看清了吗,那便是崇明教的起源,是你与我的先祖。”
无须多问,他已看得清楚真切,甚至仿佛亲身经历过似的。汹涌的思绪滑至喉咙,变作一声沉甸甸的叹息。
记忆的洪流在他的眼前奔涌。
他看到夏翻山越岭,来到梁州极北的重重山峦间,取出鲧所藏匿的息壤,上古神器在神州的偏隅沉睡多时,如今终于派上用场。
神州已是一片废墟,平原化作沧海,山川化作孤岛,战战兢兢的人躲在孤岛最高处,等待着最后的容身之所被水淹没。
他们等来了一位从未谋面的神祗,以瘦削高挑的身躯挡在洪水之前。
他的名字叫做夏。
人们不再哭泣,不再颓丧,人们听从夏的指引,筑起百丈之堤,万顷之坝,使滔天洪水蛰伏在脚下,使淹没的大地重见天日,淤泥重新变作良田。
连绵的雨终于止住,乌云裂开一条缝隙,金色的阳光侵入缝中,进一步将阴霾挤散,创痕累累的大地得以重见天日。
获救的人们欣喜若狂,奔向久违的阳光,拥抱,放歌,纵情庆祝这一场恢宏而壮美的胜利。
夏却在躲在山峦的阴影中。
他的魂魄取于幽荧,天生憎恶光明。他在驱散阴雨的同时,也驱散了自己的落脚之处,容身之所。
他的身影孤寂而高傲。
卢正秋怔怔地望着他,在一片刺眼的日光中,他忽然转过头,在那一瞬间,崇明教教主的面容在他的脸上闪过,转瞬便又化作另一张面孔,如此变幻不止。
男女老幼,俊恶美丑。每一张脸都不尽相似——卢正秋知道,这些人都是漫长的时光里,一次次移魂重生的容器。
最后,那张脸凝固在少年幽荧的模样,眼底带着两团炽热的火,目不转睛地凝着对面的人。
“正秋,你真的和他很像。”
卢正秋不禁一怔,先神鲧早已被幽荧所噬,以胸腹为胎床,以粉身碎骨为代价,诞下离经叛道的怪物。
他原本的模样,还有人记得吗?
“你天性慈悲,仅凭这一点,便已胜过无数人。”
卢正秋哑然,他的慈悲不过是泊来之物,他的双手早已沾满鲜血。
“与我的移魂融合,你便不必再忍受痛苦,你将与你心爱之人长久厮守,不必顾及世人的愚蠢,更不必惧怕死亡的威胁。”
他何曾没有如此奢望过,一介戴罪之身,平白蹉跎岁月,如隙中驹,如石中火,虚缈不定,难求难追,他何曾不想将身边人长久地留住。
幽荧的每一句话都如利刃一般,重重地割在他的身上。累积千万年的悔恨与不甘从四面八方挤压着他,几乎要将他瘦削的肩膀压垮。
幽荧向他伸出手:“来吧,这是你我应得的褒赏。”
他再一次举目远眺,俯瞰周遭的景象,洪水初褪,人世一片荒芜破败,然而千万年之后,这些废墟会变作城池巍峨,变作良田葱郁,变作一片钟灵毓秀的国土,一片兴隆浩荡的江湖。
这一切风景曾与他无关,他生来便被亲人所弃,被魔教所养,八岁执刀,十二岁杀人,人世间的喜怒如云烟过眼,没有一粒落在他的心间。
但后来,他的心间装了一个人,他眼中的世界从此不再是云烟,从此有了缤纷的色彩。
那是只属于他一个人的色彩,与上古神祗无关,是一介凡夫俗子所拥有的卑微却真实的人生。
他的神色忽然变得平静。
他迎上幽荧的目光:“倘若重塑神州,那些不信神明的生灵又当如何?”
“他们早已背上忘恩负义的罪状,死不足惜。”
“如此审判世人,和当初的烛照有何分别?”
“你还是不明白,当初的烛照所做的事,远比这要残酷百倍。”
“我明白,”他淡淡道,“我已经看到了……”
他看到天空中撕开一条裂口,一道弧光自天际隐隐浮现。
他以为他能够看到烛照的身姿,或如游龙,或如惊鸿,但他没有,烛照甚至不屑于化作人的模样。只露出一个隐隐约约的影子。
“九星贯日,引得天柱倾塌,洪水注入,本是重塑神州的良机,如今,九星已行岔,良机错失,我也无能为力了,我打算将神州交还于人之手,就此辞别,不再干涉人世之事。”
他看到匍匐在地上的人纷纷睁大眼睛,眼底写满疑惑和彷徨。
唯独躲在阴影中的夏抬起头,扬起嘴角,露出一抹桀骜的笑:“看来,这一局是我赢了。”
“是你赢了,”那影子转向他,语气中却没有半点喜悦,“可你触犯禁忌,彻底毁掉了自己,天地之间,已无你的容身之所,我也不能带你同去,你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才不要与你同去。”
“那么你往北方去吧,去往北荒长城之外,那里终年无昼,距离光明最为遥远。”
他已别无选择。
他孑然行至世界尽头,终于耗尽力量,倒在一片冰雪中。
那时他并不知道,人们正在重获新生的大地上徘徊,茫然地寻找不知所踪的神明。
他更不知道,烛照在他离开后,便布下新的号令:“我们的子民刚刚渡过浩劫,心神尚且脆弱,不能失去信仰的支撑,夏和禹两字形貌相近,救世治水的神明,不妨就叫做禹吧。”
“可那些亲眼见过夏的子民又该如何?”
“引导他们迁徙,使他们在与世隔绝的深山中扎根繁衍,被人遗忘,如此,千万年后,便再也不会有人知晓他们的信仰。”
这便是禹国真正的起源。
从此,神明辞别神州,人世日渐繁盛,而北荒长城永久耸立在天边,将真正的英雄挡在冰雪之外。
卢正秋闭上眼睛。
他已太过疲倦,已没有力气再继续看下去。
他听见幽荧的声音:“九星贯日是极为罕见的星象,万年才遇一遭,上一次引来洪水,这一次招致天火,并非我在审判人世,而是人世已到了毁尽重塑的关头。万幸的是,五溪尚有息壤残留,那一定是我们的信者为我们而藏的火种,它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等待物尽其用的时刻。就是现在了,正秋——”
卢正秋仍旧摇头:“今下已不同往昔,我不能够帮助你。”
“你莫非打算一个人对付北疆的天火。”
“此身已与息壤融合,未必对付不来。”
“息壤乃是不朽之物,并非你一介凡俗之躯所能驾驭,就算有办法平息天火,你又会落得如何下场?”
卢正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更没有握住他的手。
幽荧的手终于垂落。
千万年来,第一次有人拒绝移魂的诱惑,上古元神的脸庞上闪过一丝茫然。失去了凭依的残魂慢慢变作灰烬,千万年的舛途终于到了尽头,千万年的忍耐,挣扎,寻觅,都在最后一刻化为乌有。
“正秋,我走后你一定会后悔,人世中再厉害的医术也救不了你……”
最后一丝尾音消散在冥冥虚空中。
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呼唤声:“师父——师父!”
卢正秋感到一阵暖意从背后将自己包裹,熟悉的声音钻进耳朵,周遭的幻象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坚实沉郁的黑暗。
冬青抓着他的手,手上的触感柔软而明晰,将他从纷乱嘈杂的记忆中拉出,回到他所眷恋的人世。
他扬起嘴角,轻声道:“希望从今往后我每次醒来,身边总有你在。”


第216章 镇国重器(十二)
卢正秋的语气平淡,不像是劫后余生,倒像是清晨刚刚床榻中醒来,浓重的鼻音里裹着几分梦的余韵。
狄冬青的神色却是一片慌乱,他看不透梦里发生的事,只能竭尽全力,不计代价,用一双脚将自己挪到师父身边,而后用一双手将对方拥在怀里。
师父的苏醒使他安心不少,他张开僵硬的手臂,举目四顾,问道:“夏启渊去了何处?他没有伤到你吧?”
卢正秋道:“别担心,我拒绝了移魂,幽荧残魂已奈何不了我,用不了多久就会消散吧。”
“太好了,”狄冬青喜道,但很快又露出忧色,“可是你的脉搏依旧紊乱,我从未见过这样的脉象,是与息壤融合的后果么……”
他越说越快,语无伦次,直到卢正秋将手指抵上他的嘴唇,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而后微笑道:“我还等着你来医好我呢。”
狄冬青屏住呼吸,不再发出任何响动,半晌之后,卢正秋感到轻柔温热的吐息落在脸颊上。
青年人偏过头,将嘴唇贴上身边人的发丝。
这次轮到卢正秋怔在原地。他的眼前晦暗无名,但冬青的嘴唇擦过他的耳廓,唇上的湿濡水汽隔着头发传来,留下清晰而绵长的触感。
飞鸟掠过晴空,羽毛落在波心,没入水面,被激流冲刷,兜兜地打着转,越过无数弯路,触及潭底最深处,才终于凝成这样一个吻。
呢喃的语声钻进耳朵,像是在撒娇似的,低声道:“师父,你可别吓我了。”
“好,”卢正秋轻轻地应了一声,没有再说其他的话。
他感觉到肩膀一热,是被冬青的手掌揽过,后者迫不及待道:“我们快点离开吧……”
话音未落,两人脚下的大地剧烈震颤。
黑色的雾气尚未散尽,一直贴着地上的图腾盘踞,悄无声息地注满每一条纹路,而后,像苏醒的蛇一样昂起。
狄冬青惊道,“怎么回事,图腾像是要活过来似的。”
卢正秋心下一凛:“那是夏启渊的残魂,没有放弃重塑神州,还在最后挣扎。”
“如何才能阻止他?”
“用你的剑。”
“可是……”狄冬青皱眉,“倘若我真的消灭他,你真的不会有事?”
将相似的字句放在唇间反复咀嚼,这是冬青从小便养成的习惯。
卢正秋忽地忆起许多年前,当他的徒弟第一次拿起树枝当做木剑,打算跟他习武的时候,他曾问过:“你为何而执剑?”
当时的少年扬起稚嫩的脸庞,重重道:“为匡扶侠义,为救济苍生。为医好这世道,为涤清这江湖。”
卢正秋不仅轻笑:“这番话你想了多久?”
冬青的脸颊唰地变红:“从小就在想了,今天才终于说出口……”
这是冬青从幼时便一直坚持的梦,活在惨淡的世道,执拗地挺直肩背,麒麟瑞兽,浴火而生,然而,在火中撩烧时的疼痛,没有人比卢正秋看得更清楚。
他的心早已垂老,早已无所奢求,此生能够赎清罪责,便已心满意足。
但是,冬青与他不同。
他从袖底取出一件东西,拿在手中。
那是半本薄薄的书卷,书脊一侧留有撕扯的痕迹,书页轻抖,盖住了他的手指,也盖住他指尖细微的战栗。
“冬青,你看。”
狄冬青不禁睁大了眼睛,映入眼帘的扉页他再熟悉不过,余下的半本早已被他翻烂,他用颤抖的声音道:“是风廷坚留下的医谱——”
“是的,方才从夏启渊的身上找到的,你不是一直在找它么?”
“没错。”狄冬青难掩喜色,“太好了。”
卢正秋的嘴角微微上扬,勾起一抹浅笑,好似微风拂皱的水面一般浅淡:“冬青,当初习武的志向,你可还记得?”
“自然记得。”
“这些年来,你的志向可有更改?”
“不曾更改。”
“那么便拔剑吧。”
无需催促,麒麟剑已陡然出鞘。
卢正秋只觉得眼睑上有光芒跳跃,那是何等耀眼的景象啊。即便周遭的所有都躲藏起来,使他瞧不清,看不见,唯独这道光执着地冲破黑暗,带着一往无前的势头,闯入他的双眼。
当初孱弱无助的孩童终于长大成人,因为他的教诲而奋起,高高擎剑,践行着最初的梦想。
他的心底涌过一阵暖流,好似满池冷清的水都被这道光烧沸了似的。他花了半刻才察觉到自己的心思,他在为冬青感到骄傲。
身为人师,理应为弟子而骄傲,但他却是第一次心无旁骛,品尝这般昂扬快乐的滋味。
周遭的啸声依旧,真气源源不断地注入剑中,是冬青的元神,麒麟瑞兽终于伏在青年人的手底,驯服地等候调遣。
他微微抬起头,在灼目的光芒深处,他仿佛看到夏启渊的脸,沉郁浑浊的眼睛凝向他,仿佛要将他彻底剥开,将皮囊下所藏的破旧灵魂扯得粉碎。
夏启渊已不在人世,他想,或许眼前的景象只是他的幻觉,是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胆怯。
夏启渊质问他:“卢正秋,你的一生在虚妄中度过,名姓是凭空捏造,梦想也是泊来之物,你有何骄傲可言?”
这个声音曾是他所有恐惧的来源,可现在却不能在他的心底激起半分涟漪。
他淡淡道:“虽然我没有梦想,但我至少可以守住弟子的梦想,所谓为师之道,想来不过如此。”
他终于能够坦荡地说出这句话,坦荡地与冬青比肩携行。
剑气如虹,撕开沉闷腐朽的空气,化作狂潮,化作罡风,倒注向穹顶高处,几乎要将上方的穹顶掀开,将大地凭空斩出一条裂缝。
洪水般的光芒从剑上涌出,将夏启渊的身影冲散,也将地面上匍匐扭动黑雾悉数驱尽。
这一剑劈开人世的蹉跎与混沌,劈开沿途丑恶的罪业,劈开所有未竟的誓约,未了的情爱,劈开重重阴谋背叛,将闪耀的光辉送上天际,与神明比肩。
大道无情,唯有仗剑问天。
那是无数凡夫俗子前仆后继,用生命所托付的信念,是照彻人世的侠光,也曾真切地照亮了他的生命。
余晖落尽,幽荧弥留在人世的最后一缕残魂也随之烟消云散。
一片寂静之中,他听见冬青的声音,伴随着粗重的呼吸响起,因为激动而震颤不已:“师父,我成功了。”
“嗯,做得很好。”他柔声道,“是你拯救了人世。”
重塑神州的图腾就此沉寂,作为九鼎枢纽的祭坛也随之崩塌。
石块从四面八方落下,好似一场倾盆大雨,唯有两人脚边的土地安然无恙。
狄冬青抬起头,高耸的穹顶好似蛋壳一般剥落,天光重新展露,带着新生般的喜悦。
他在漫天的尘嚣中,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
医谱滑进他的手掌心,他把薄薄的纸页郑重地按在胸口,仿佛那其中书写的是至高无上的福音。
不知过了多久,崩塌终于止住,地底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外面的天色已接近黎明。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不是金色的晨曦,而是赤红的流火。
北方的天际仍在燃烧,熊熊的火光照彻半边天空,浓郁的黑云在极北的高空翻滚不止,好似一片黑压压的天兵,举旗扬帜,向中原推移。
“这是怎么回事?”狄冬青震惊不已。
卢正秋道:“因为我们阻止了幽荧重塑神州,所以,天火也没有止住。”
狄冬青睁大了眼睛,眼中闪过慌乱的神色,他下意识地捏紧五指,用干涩的声音道:“师父,你的手好凉……你是不是还有事情瞒着我。”
卢正秋没有回答,只是不动声色地将手从对方掌心抽离。
狄冬青手中空乏,心也跟着一沉,本能地低下头,匆忙地翻开手中的医谱,好像溺水之人拼命抓向浮木,好像只要翻开它,所有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他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尝试了几次才终于拿稳。然而,下一刻,他便像被惊雷劈中似的,僵在原地。
医谱上空空如也,根本没有一个字迹。
浮木化作泡影,他的心慢慢沉入冰冷的水底。
那根本不是什么医谱,而是半卷白纸。
原来他所寄托的希望,一直都是虚无的幻象。


第217章 星辰入梦(一)
禹建帝三十二年春,都城安邑陡生异变。
大祭之日,城中被黑云笼罩,白昼犹如黑夜,江湖义军与守军大动干戈,战火燃及皇城宫苑,屹立千年的昭阳殿在祸乱中坍塌。引得大地开裂,黑雾弥漫,蛮夷的士兵凭空从地底冒出,在内城肆虐,将祭坛变作废墟。
禹建帝突发隐疾,不幸驾崩,禹昌王亦离奇地消失踪影,千钧一发之际,平安郡主姒玉桐挺身而出,统帅两军止战联手,力挽狂澜,才将蛮兵挡在内城,保住了城中百万男女老幼的安全。
更蹊跷的是,那一日,地底似有流光乍泄,势入飞瀑,引得地撼山摇,声传百里,城墙上作战的兵士大都被晃昏了双眼,待到清醒之时,蛮兵已消失得了无痕迹。
后来据太医断言,弥漫的黑雾乃中混有龙血藤的燃烟,而龙血藤是臭名昭著的邪药扶摇清风的原料,会使人耳目受碍,平白生出幻觉。士兵们将信将疑,毕竟城墙上被利器砸出的痕迹实在不像是假的。谁也说不清,那宛如百万阴兵现世的可怖场景究竟是怎么回事。
禹国最漫长的一日,终于在刀光和血光的交织中迎来黎明,然而,战乱才刚刚平息,更加耸人听闻的事便发生了。
破晓时分,北疆的天火仍在燃烧。黑云散尽后,火光变得更加真切,赤红色的烈焰顺着天际淌向地面。就连东方初生的朝阳都被衬得失了光彩,苍白而黯淡。
恐慌在城中蔓延,这一次人们再也无法掩饰恐惧,他们挨过了萧条,挨过了动荡,挨过了战事,但这宛如神降天罚的火,又该如何挨过去呢。
九星冲日,天地将覆——江湖中的传言似乎就要化为现实。
那是禹国最为黑暗的一日,泱泱人群蜂拥着离开家门,亟待出城逃难,年女老幼在中街排起长长的队伍,不分贵贱地挤作一团,富商和乞丐一样狼狈,小孩的哭闹声、老人的哀吟声和成年男女的咒骂声不绝于耳。
曾经繁华兴盛、钟鼓礼乐齐鸣的都城,仿佛化作人间地府,举目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