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入骨相思与谁知-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方青轿,于正午方才从宫角东侧门徐徐而出。
  待到青轿入府时,已是午时下刻;抬轿的人入了二门后便匆匆离去,徒留一顶小轿立在窄小的偏院之中。王府奴仆遵从摄政王吩咐,迅速跑去主厢唤了阿福过来;彼时不过一刻,就有一行人提着衣袍匆匆赶来。
  待阿福掀开轿帘扶舒谨出来后,众人纷纷拜倒;悉悉索索的声音扫去了院中新落的雪,热气蒸腾之下不过片刻就已蔓延开来,在青砖上绘出一团团水云,沾湿了厚重的衣袍。
  其间有一蓝衣人,抬头直直地看着舒谨;鼻尖呵出的热气飘摇而上,又被矮矮的帽檐遮挡,唯余白雾之中一双忽隐忽现的黑眸。
  “耿先生还是这般偏爱蓝衣”,自武帝去后再也不曾与人打趣说笑的贤王突然这般,令一向冷静自持的耿先生也不由得愣怔,似是忆起当年旧事,脸上带了些许怅然追忆之色。
  “殿下!”
  一干臣子眼带关切,望向倚在阿福身上的舒谨。
  “无事,你们自行回去罢!”
  “劳烦耿先生留下,在临西郡时新得了几壶当地特产的酒酿”,举步慢行,瘦削的身影在天光之下渐渐隐没在回廊花树之间,那喑哑的声音却徐徐传入众人耳中,“择日不如撞日,天光甚好孤也唐突一番,想邀先生一同评鉴。”
  “喏!”
  耿先生起身与同行的官员们揖手告别,稍稍整理因跪倒后有些凌乱的宽大的袖袍后,一身蓝衣蹁跹而去,追随着那人远去的脚步。
  昨日晚宴赐药之时,众人犹在震惊之中未来得及阻止,亲眼看着摄政王服下那未知效用的药丸;待晚宴后得知贤王并未出宫,更是让人彻夜忐忑难安。今日早朝刚过,众人便不约而同地直奔王府;如此等了大半个时辰,才等到出宫回府的舒谨。
  见他并无几分大碍,摄政王一脉的官员方安下心来。这些年虽未得摄政王半分助力,但在场之人都明白,若无摄政王的震慑,恐怕他们大半都会如早年那些游离于漠北侯与摄政王之间的中立官员一般,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如今漠北侯一脉早已零落,天子及冠之后亲理朝政;摄政王一脉走的走散的散,剩下的不过他们这些旧臣。纵使想要重入阵营,恐怕身上贤王旧党的印记早已无法磨灭;百般挣扎经营,最终所求也不过一个富贵荣华、平安度日罢了。
  若今日摄政王再如往常一般,这些人定是不依的;火烧眉毛、大厦将倾之际尚不得庇护,等待他们的就只有粉身碎骨,半生筹谋尽付东流。
  这脉官员以耿先生为首,见摄政王留下了耿先生,心中自然有了几分希冀。即使不能求得多少进境,如今摄政王手握杨氏财力,兼掌漠北军兵权;若要保住既有荣华,不过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只是不知,昨夜天子赐下的药丸,是何作用……
  王府后院湖心亭,皑皑白雪之中唯余几点墨色,偶有两株枯荷静静伫立。
  四面拉起了厚厚的帘幕,于竹帘缝隙之中,偶见朔风吹过时带起的几分雪景;青梅煮酒,倒是合了这满亭风雅。
  于初夏之时,梅雨连绵,江州采梅人家入那高山之中,漫寻梅子;再由未嫁之女取那将熟未熟的梅子,就地腌制。每年半月,江州青梅所得不过数十两,皆入了各权贵世家的府门;宫中所需,也不过三五之数。
  那时舒谨还是太子,曾言此类珍物劳民伤财,是为新朝骄奢之弊;每年因上山采梅突生意外难以回归者不知凡几,却因为这钱财之利让江州百姓年年以此为生。
  如今,这青梅亦上了摄政王的酒桌;不过区区一盘,就已是寻常百姓十年的用度!
  “先生来意孤已知晓”,亲自舀取小炉上于温水之中浸染的清酒,一滴滴连绵不绝,在杯中荡漾出几抹颜色,与白雪掩映的天光互相映衬;不过初显之色,就已如此清亮,“那药,每每戒除之时须得卧床静养,且极耗元气。”
  “先生知道的,孤…不能等!”
  举杯浅饮,不过一口便已让人遍体生温,驱离了在外附着的寒气。
  “殿下为何?”
  此话刚出,耿先生便已了然,无奈一叹,饮尽杯中之酒。
  舒谨复又为其添上,两人这般啜饮,偶尔谈及朝事,也都是一语带过;待到美酒将尽之时,已是申时初刻。
  两人久坐起身,一时之间浑身俱是有些僵硬;舒谨不由笑道:“许久未同先生这般畅饮,未料今日了了心愿。”
  耿先生垂眼上前,与舒谨一同站在亭外,脸上带着平日里没有的红润;不知是亭中热气蒸腾,还是美酒醉人。听到舒谨这般说,只淡淡回道:“来日方长。”
  舒谨脸上带了惯见的浅笑,应和着耿先生的话,不知带了几分随意,几分暗示。
  “是啊,来日方长……”
  朔风凛冽,孤亭静立,残存的酒香之中唯余几颗青梅,零落成泥。
  晋元八年元宵,久病未朝的摄政王于晚宴之时再现人前;次日,病愈归朝。
  晋元八年暮春,天子令摄政王任科举主审;时传本届试题泄露,坊间估价千金传阅。又有士子发动近千考生,联名罢考;御使弹劾贤王的折子一波接一波,铺满了天子御案,却未曾见得贤王有几分关心。
  终于,声势浩大的罢考风波过后,那些罢考的学子才发现那坊间试题不过是个幌子;当初煽动考生罢考的数十名士子,有的锒铛入狱,有的平步青云,由摄政王亲赐了官爵。
  如此一番风波,约有数百人错过了今年的科举,只能遗憾地留待明年。然民间残存的漠北侯势力,也被顺藤摸瓜尽数暴露;那些有才有能而被此次风波波及的清白学子,摄政王也一一见过给予了补偿。

  ☆、杨侯

  同年九月,漠北军盘踞临西,不听军命。
  这日早朝刚过,天子第一次吩咐摄政王留下;彼时舒谨脸侧头发已经浸湿,搭在肩颈。
  勤政殿中,宫人早已识趣退下;舒谨正躺在西侧殿中的软塌上,眉宇之间带着痛苦,却只是咬牙未发一言。
  “呵…一连半月都未见皇叔来看朕”,天子拿着手中朱笔慢慢走过来,脸上是这些日子惯常带着的笑容,“想是上次折腾久了,也怪朕不够怜惜,怕是惹皇叔生气了。”
  榻上的人冷汗如瀑,翻转半阖的眼眸,流转之间略略瞟了他一眼,随即便垂下去不再看他。
  “皇叔这是怎么了,可是想念此物?”
  天子于袖中从容拿出一个瓷瓶,倒出其中药丸,“太医署早在半月前就又改了新的方子,正等着皇叔好好体验一番呢”;说话间,舒陵上前拨开那被乱发遮盖的面容,伸手轻轻地拿住舒谨下巴,一下又一下地摩挲着,仿佛在漫不经心地逗着一只猫儿。
  舒谨睁开眼来,仰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舒陵;抬起颤抖的手,欲接过舒陵手中的药。却未料,舒陵突然抽身开来,将那药复又放入瓶中,随手放置在一旁的烛台上。
  “皇叔可是忘了规矩?”
  舒谨听到这问话,挣扎着想要起来;两眼直直地盯着殿门,似是想要立时离去,也不管那烛台之上诱惑人心的毒。药。
  这规矩一说本就可笑,已经忍了大半个月的人,难道会为了自己抗拒的规矩妥协?这大半年来,每三日一次的相见仿佛一场永无休止的梦魇;一步一步地退让,随之而来的是舒谨变本加厉的荒唐。
  上次勤政殿的雷雨中,四处散乱的奏折间无人得见舒谨在那冰冷的玉石缓缓进入体内之时,最后的抗拒和决心;而这所谓的规矩,不过是舒陵的痴心妄想罢了。
  自被宫侍送回府后,摄政王三日未朝。
  “皇叔!”
  见舒谨这般倔强,天子似是也知这其间不容勉强,便改了话风,“也罢,皇叔不爱那些花样,今日也就免了”,说话间上前将舒谨抱起来进了西侧小殿的暗门之中,“不过那玉石养身,是太医署那边浸了十余味药材特制的方子,皇叔为了自个儿身体着想,也不应拒绝。”
  一番云雨过后,舒陵披着单衣出来拿了药瓶进殿;虽是秋后,天气转凉,这殿中竟已烧了几盆炭火,刚一进入便已令人如临阳春。
  榻上的人半拥这一方薄毯,堪堪遮住腹下春。色;那无力四肢上却留有浅淡的红痕,于洁白如玉之上显现瑕疵,额边唇角是惯有的苍白,一层层薄汗之下竟有了几缕晕染的血迹。刚将这一丸药取出放至嘴边,那人便已迫不及待的地吞咽下去;草草就着手指在舒谨口中翻搅几下后,舒陵起身走到一旁的书案前。
  待药效散发,便将春景纳入图中。
  天子作画快速而流畅,待落下最后一笔,将那人眼下的阴影临摹在这青帐之下;那边舒谨的药效也到了尾声,慢慢地安静下来,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不知何时,已最爱见他这般无力脆弱的模样;每每兴尽之后这一幅又一幅的画卷,放佛是一程又一程无奈的告别。舒陵自己也说不清,这画中人究竟带了几缕情思,几分真心,才有这般神。韵。
  待舒谨从药效中醒转,一番推拒之后还是用了那细。长的玉石;此般情景,舒谨愈加无法挣动,只能任其摆布。
  “来人”,天子淡然开口,自然也能发现舒谨在话出之时瞬间的僵硬,但很快又见他合上眼,似是已然认命不再看他;我的皇叔,什么时候你才会放下那份可笑的淡然,什么时候才能打破你这所谓的高尚?
  沐浴之后,殿中复又燃起了熏香;一时之间浓香刺鼻,压下了沐浴后清爽的余韵。
  “江南可来了?”
  一句罢,立时有宫奴垂首出来,跪在殿中禀报:“指挥使大人午时下刻过来的,候在东侧殿中。”
  “宣他过来,其他人也一并带上。”
  “喏!”
  宫奴匆匆退下,宽厚的袍角在屏风一角染出一抹碧色。
  不过半刻,就有十数人进入殿内;除了为首的江南外,其他人多少身材高大、双目有神,不知是哪处的高手,跟着江南一同进殿面圣。
  “皇叔,你看他们如何?”
  “与你的漠北十一将相比,孰优孰劣?”
  舒陵一边绕着舒谨耳旁半湿的发,一边饶有兴致地询问。
  那半卧在天子身前的人缓缓睁眼瞟了江南一行人,复又挣扎起来,应是想要挣脱舒陵自行坐起;无奈气力有限,半倦半仰,仍旧窝在天子怀中。
  “尚可…”只言片语,带着特有的喑哑,放佛连这侧殿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重的压抑;摄政王之仪,果不负盛名。即使在这般局促的情境之下,仍旧波澜不惊、静漠如兰。
  次月,漠北十一将于军中散布谣言,违逆君命,意图谋反;摄政王亲审此案,判斩立决!
  彼时坊间有传因这些年杀孽过多,致使摄政王连年病痛缠身;故而此次大案,摄政王第一次暂收了那双杀伐无情的手,竟赦了那十一将的亲族,未曾株连。
  刑台再染鲜血,舒谨依旧站在宫墙之上,眼底在烛光辉映之下,于茫茫黑暗之中透着明灭闪烁的光亮。
  “主子…”,阿福常年伴在舒谨身侧,如此情景却不知如何劝解。
  舒谨转身下了城墙,身后是一片连绵的微光;在这城墙之下,有新都的万千百姓,那每一盏微光之中,都是一个个鲜活而平凡的故事。
  “自作孽,不可活”
  “不过作茧自缚…”
  阿福上前为舒谨披上斗篷,复又退回廊柱。
  “未料杨侯也会出了叛徒”,轻叹一声,苍老沙哑的声音伴着秋风飘散在茫茫天际之中,只有一丝一缕传入舒谨耳中,不由气氛愈加沉重,“前些年在漠北侯那里折了近半,主子又在临西留了两成,如今的杨侯所剩的,不过二三之数。”
  知晓阿福话中的意思,但舒谨却并未回答。
  “本就是起于乱世,自当灭迹于新朝安乐。”
  阿福不曾看见舒谨说出此话时是何表情,可这簌簌秋风之中,多少岁月的呜咽只随了尘埃而去;当初那个仁慈的太子殿下,似乎在某一瞬间,又重新灌注到了他的身上,但最后却只能无奈剥离。
  不想争,太累,亦太苦。
  何况,还未出手,便已失败。
  轻轻将手放在腹部,一双眼望尽了新朝灯火。
作者有话要说:  快要结束了,突然有了几分怅然。
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愿每个人都能在对的时间,知道有人爱过自己。

  ☆、无愧

  春初,去岁科举之后调往各地的举子纷纷回都述职;不过一年,这新都景象已是大变了模样。如今朝中各部官吏均是天子近臣;各世家党羽渐露锋芒,曾经备受瞩目的摄政王一脉却已不复存在。
  近日,摄政王似是迷上了佛法;每每上朝也不忘带着一串佛珠,印在骨架分明的腕上,倒是衬着那深褐色的珠子越加剔透。
  “当初见到他时,孤就在想,这从荒野中带回来的狼崽,将来会是什么模样。”
  “人们都说出手救他,是因太子仁慈”,耿先生落下白子后,一局棋陡然变了模样。
  “孤在他眼中看到了不甘人下的挣扎…”
  “耿卿,他恨孤!”丝毫不在意棋局的变化,舒谨轻咳两声后拈起一颗黑子,复又放回棋盒。
  “……殿下!”
  耿先生一时无语凝噎,近几月来接触愈繁,就越能感受到舒谨身上的绝望和压抑,越让人为之心如刀绞。
  “彦不懂。”
  不懂曾经才华无双、心系百姓的太子殿下会失败;不懂三再忍辱负重、绝地反击的贤王会放弃那唾手可得的位置;不懂权倾天下、位列不败之地的舒恪就此沉寂。
  “无事,先生早些准备罢;这半生,是恪对不住你们!”
  “还望先生保重身体,来年相见时,于恪共饮天下美酒。”
  回头见阿福引着一队宫侍过来,耿先生止住了话头,起身告退;这些日子天子愈加随意,每每起了兴致便差人来府,宣贤王入宫陪伴。渐渐有人瞧出不对,私底下对如今情形有了几分猜测;若非摄政王仍掌着漠北军和杨氏近半资产,怕是会惹得诸多臆测。
  天子寝殿,一众太医跪在外殿依次向舒陵禀报今日诊脉结果;因上次见了血后,才知这月份已然过了三月;天子平日里虽曾有几分怜惜,但贤王的身体却因这些年的劳累多少有几分虚弱,故而伤了元气。
  众人不敢懈怠,只得每日看诊,仔细留意着贤王如今的状况。
  此时舒谨已然显怀,往日里有着厚重的朝服遮掩,倒也无人发现异常;可如今春服待除,月份日增,纵使新朝朝服多是宽袍广袖,多少也会引人注意。
  “皇叔,孩子在动呢!”
  朦胧的垂帘之后,轮廓模糊;那侧躺的人听过天子此话后,也抬手覆在另一侧,久久为动。见着这一幕的宫侍太医皆垂首静立,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如今可知何时临盆?”
  “回陛下,约至端午时节。”
  “嗯!”
  挥手令众人退下,舒陵就着姿势侧躺在榻上,一手放在舒谨脸侧细细摩挲着。
  “不知是像皇叔多一些,还是与朕一般模样。”
  几月来,朝事渐轻;舒陵每每召舒谨入宫来,不过自言自语一番后,又独自离殿,不知歇在万千宫宇何处。
  “皇叔”,起身准备离去时,舒陵莫名一顿,似是想说什么,但并未继续说下去。
  翌日,天光甚好。
  连绵的春雨终于结束,宫内宫外青石漉漉,抬轿的宫人们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进,銮驾竟无一丝摇晃。
  “恪还记得此玉?”
  天子除去繁复的饰物,腰间仅用青绳系了一块白玉;见舒谨眼光时时落在这玉上,便带着几分好奇问了一句。
  “这还是当年在京郊时,皇叔送给朕的。”
  舒谨不过多了几分注意,听得舒陵这般说,阖眼不再看他。
  自那日之后,天子的称呼似乎就变成了这般模样;时而称舒谨皇叔,时而又提起他的字。舒谨字恪,乃武帝亲赐,意敬恪恭俭;为人君者,克己复礼、宽以待人、心系黎民。
  “十几年来,若非昨日,朕还不知皇叔原来还有字……”半是嗔怪的语气,带着几分难掩的算计;不过是想让舒谨明白,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天子眼下,不容得一点欺瞒。
  一行人走走停停,不知穿过几重宫墙;大约走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停在一处宫殿外。
  天子先行下辇,亲自扶了贤王下来。正值初春,新都仍带着几分寒凉,吹得贤王那憔悴的面容愈加雪白;宫人低垂的着头,不曾看见舒谨这般模样。同行的天子虽然见着,却不知为何没有如往日一般吩咐宫人仔细照顾着贤王;而是一直弯着眉眼,嘴角勾起浅笑,放佛十分愉悦。
  “耗费数千工匠一季,方才修复此殿;皇叔往日奔波着实辛苦,今日开始便歇在这积和殿罢。”
  “故地重游,也可以好生看看是否俱是当年那般。”
  “你……知道?”舒谨眉眼有了几分微不可见的颤动,语气虽如往常一般平静淡漠,只是那瞬间的疑问和惊颤,早已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