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子]重生之梨花雪-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看。”
言子平初始还有些愣,接着像是想起什么的苦笑了一下。他和萧素清真不愧是知己,想的都一样。一个站在小皇帝一边,就认为熙和图谋不轨;一个站在熙和一边,就认为小皇帝早有预谋。
得了小皇帝诏安水匪命令的秦淮安充满干劲的去找了自家师爷,预备和他商量一下如何把诏安这件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结果他把整个县衙都找遍了,都没看到师爷的人影。问了下面的人才知道,师爷怕倭寇伤了自家闺女,和钱衙役出去找去了。他那个五大三粗的闺女,和那个叫顾青竹的小白脸戏子,去找个大夫找到现在都没回来。如此一来,让正在兴头上的秦淮安如同被波了一盆冷水。他几乎是失望的命人把贾离带到他面前,准备独自一人先撬开贾离的嘴,将水匪的老巢问出来。
自从秦淮安到吴县就被师爷耳提面命,要收拾林佶,剿灭水匪,总之他家为国为民的师爷,没有一天没再他的耳边念叨这些。也因为这个,秦淮安对这几股势力也算是门清。上任知县在任上曾经已经围剿过一次水匪了,但并没有斩草除根,反而让水匪藏得更深了。秦淮安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有调查出水匪的水寨在哪。如今皇帝让他诏安,他如果找不到地方还怎么诏安。这个曾经的纨绔子弟完全被话本给影响了,诏安确实可以去匪窝,但也可以张榜。
贾离被人提上来的时候已经有些不成人形了。秦淮安没想到不过是几个时辰未见,人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回事!本老爷何时让你们严刑拷打了!又把本官的话当耳边风了么!”秦大人大发官威,把几个提着贾离的衙役一顿臭骂,“还不给我滚下去好好反省!”
等衙役下去之后,秦淮安也顾不上贾离身上一股子地牢里的腐臭味道,把他扶到椅子上,又亲自斟了一碗茶给他:“贾离啊,本老爷有事要问你啊。如果你把知道的都说出来,本官拼了命也愿意!你要想抓本官,本官就让你去抓!总之什么都满足你!”
贾离被甲一重伤,又被关在地牢,已经有些神志不清。听到秦淮安的说话,也无力睁眼。他有心说出韦敬,却发现喉咙干涩。
秦淮安不知道他的状态已经非常严重,还以为对方并没有被自己打动,气得一直在挠头。一盏茶之后,他才发现贾离不是不肯睁眼,而是已经昏过去了。满头大汗的秦淮安又只能认命的把人抱到床上,又打发人去请大夫。
这一折腾,一天就过去了。
水匪没来得及诏安,倭寇之害却越发严重。第二天天一亮,就有浑身是血的百姓来报,说是整个村子遭了倭寇,不但财物被抢劫一空,村里的女人也都被掳去了。而这女人,包括三岁的女娃娃。
秦淮安知道之后,气得浑身发抖。他自己纨绔,但并从未做过强抢民女的事情。气愤之下的秦淮安没有通报就闯进了小皇帝的卧室,他抱着刚刚醒来正在梳洗的小皇帝,嚎啕大哭。毕竟是秦相教养长大,再怎么样,骨子里还是有着自己做事自己当的想法。因此,哭过之后,秦淮安就请命要带人去杀倭寇。
水军虽然损失惨重,但并没有到无人可用的地步。秦淮安一个文官,怎能说去打战就去打战。小皇帝本想狠狠拒绝他,哪知话还没说出口,对方那已经红肿的双眼又要流出泪来,一副你不答应我就哭死的模样。让小皇帝又好笑又好奇。
最后秦淮安还是没能去打战,因为和他从小玩到大的柳熙安留下一封书信,去找水匪的水寨去了。柳熙安这一出举动,分明是要诏安水匪啊。秦淮安再怎么想去打战,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柳熙安把原本属于他的差事给强了去。
因此,他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去和已经被大夫诊治过的贾离谈判去了。
这场谈判历时三天,在柳熙安带着水匪全部归顺的消息终于从外面回来的事后,秦淮安也将贾离给说服了。这个世间能影响贾离的只有韦敬,秦淮安知道之后,利用韦敬反复和贾离商谈。但贾离心中知道,韦敬伤势严重又没有神医灵药救治,恐怕早就不行了。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才使得秦淮安屡屡失败。最后,无奈的秦大人只能威胁贾离,如果他不答应,就杀了他,把他的尸骨有多远扔多远,让他死了都要和韦敬天各一方。此言一出,贾离立刻就犹豫了,如此三番之后,他同意了。
水匪归顺后被萧素清按照小皇帝的意思派去对付倭寇。但倭寇之强,超出了小皇帝的预料。他们和水匪这群乌合之众不同,虽然不是正规部队,但个人战力极强,可以一敌十。水匪被诏安日子还短,并不是倭寇的对手。双方交战半个月来,战报不断的朝这个小小的县衙发来,但十有八九都是倭寇胜。而也是这一次,让小皇帝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再一次成长了。
但不管如何,离湖水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吴县外围的水军早就不敌,且伤亡惨重。如今的吴县弥漫着一种恐慌。虽然是防布图的泄露,才让倭寇的偷袭得以得逞,但城中百姓并不知晓。他们把倭寇想象的可怕非常,竟然有逃跑的趋势。
而就在这个时候熙和怀胎已经两月,早孕反应在这个不合时宜的时候,出现了。从满两个月那天起,熙和吃什么吐什么,到后来发展到喝水也要吐。但他碍于身份,并没有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别人。除了甲一这个贴身跟着他的人,言子平这个自己人不知道他的反应这么严重。
这天,小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在离湖和倭寇一份胜负后,他突然决定去看看熙和。也是巧合,有了身孕之后,熙和午后总会睡上一小会。这日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睡不着,因此也不勉强自己,就翻出一本杂书闲闲的看着。他看了看天色,知道小皇帝要来了,就打发了甲一和伺候的人,一个人在屋子里呆着。
小皇帝走进房间的时候就看见已经换上宽松夏季薄纱袍子的熙和慵懒的靠在软榻上,他的头发松松披在身后,可能是觉得气闷的关系,袍子没有系上,让胸口一大片白色的皮肤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安详的看着书。这样子的熙和与平日是那么的不同,不同到了让小皇帝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熙和其实一早就发现小皇帝来了,毕竟他是习武之人,耳力不同。小皇帝气虚,脚步虚浮,有别于他人。因此,人来没进门口,他就发现了。然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熙和解开了自己的袍子。这几日,每次小皇帝过来,熙和都会这样做。
“怎么有空过来?”
“突然就想过来看看你。”
这一个多月来,两人也算得上和平相处。小皇帝每日里处理京城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政务和江南大大小小的事情,就会来熙和这里坐坐。一开始,他们彼此沉默无言。渐渐的,也能围绕着福寿与熙和现在肚子的孩子说上几句了。
“这几日我见你气色并不是很好,可是哪里不舒服?”小皇帝说完刚刚那就好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过直白了,连忙掩饰一般的说了句别的。熙和也不在意他的掩饰,反而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也没什么,只是天气炎热,没什么胃口。”其实早些时候他们两人说话就不怎么用朕、本宫、本帅等表示身份的词,只是两个人都没有发现。
熙和孕吐严重,却并不想让小皇帝知道。他一个练武之人,整日里吐得浑身无力,实在是有失颜面。当日小皇帝体质孱弱,怀着双胎也并没有如他现在这么不济,莫非他还不如小皇帝?但他不想说,不代表事情能一直如他的意。以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吐的情形来看,能瞒到现在已经是苍天有眼了,哪能一直瞒下去。
果然,他刚说完胃口两字,就觉得一股反胃。熙和争强好胜,不愿意当着小皇帝的面吐出来,只能忍着。但胃里翻江倒海,要忍住实在不容易。小皇帝见他脸色突然大变,也有些担心。
“这是怎么了?”
熙和说不出话来,又强忍一番,终于敌不过这股子难受劲,侧着身子吐在了地上。
第85章
熙和这一吐就很难停下来;胃里排山倒海的恶心感觉,让他再也忍不住;甚至无法站起来。他只能有些难堪的侧过身子;吐在了地上:“呕……呕──”这一吐;就吐的昏天黑地。
其实因为孕吐的关系;熙和近日本就吃的比以前少,因此吐了一会就将胃里还没有消化的东西都吐了出来,但即使如此恶心的感觉却还没停止。
一直到胆汁也被呕了出来,他才感觉舒服了一点。勉强看了眼小皇帝,熙和浑身脱力地躺回软榻上;闭上了眼睛。但即使如此,胸口处还是有一股酸气涌上喉咙,熙和却不想再吐了。
这一刻;他就是在好强,也无法再掩饰下去了。无奈的熙和只能伸手慢慢抚上小腹,轻轻抚摸起来。也不知道这肚子里的孽障是不是前世欠了他的,一旦闹腾就不肯停下来。
屋子里此时弥漫着一股淡淡酸味,小皇帝却似完全没有察觉一般。他见熙和吐的那么辛苦,不知怎么的就心软了。原本这么清俊的人,现在这么狼狈也是难得。小皇帝坐到软榻上,他拿出自己的帕子,递给他:“怎么吐的这么严重?”
熙和默默不语,仍旧闭着眼睛。这会儿他能说什么?说自己已经吐了很久了?说自己浑身无力?过度呕吐之后,他看上去面无血色,胸口的那片白一起一浮,带着一种虚弱的诱惑。这种孱弱和无力,小皇帝第一次在熙和身上看到。他深深吸了口气,突然觉得有些心动。不过这心动很快就被他压制住了,熙和是什么样的人,小皇帝一直都知道。他此刻看上去是可怜,但真正的他可不是这般。
等了片刻,熙和还是不说话,小皇帝也不勉强。离开之前,他伸手在熙和的小腹处按了按,说道:“且休息着吧。若还是吐的严重,就拿秦淮安的帖子去请大夫。”
直到关门的声音响起,熙和才睁开眼睛。他深深地看着那扇关上的门,叹了口气。这一叹看似不要紧,却让他又是一阵干呕。好不容易这一阵过去了,熙和也提不起精神了。
言子平毕竟是熙和的人,加上又是萧素清的好友,因此虽然被软禁,但也并未被关在牢房内。真因为这样,熙和想和他联系也并不困难。两人除了在言子平刚刚被抓的那天见过一面,之后都是通过甲一来传递书信。每日,小皇帝去见熙和的时候,甲一就会带着书信去见言子平。
“大帅的信。”甲一瘫着一张脸,把熙和昨日写好的信件交给言子平。
可能被关了久了,言子平生出了几分逗弄甲一的心思。他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信件,说道:“我似乎从未你笑过?莫非郭将军给你们吃了什么药不成?还是你这张脸是假的?”说话间,他竟然还伸出手去摸甲一的脸。
甲一哪里被人这样对待过,整张脸猛地涨得通红。二话不说运起轻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言子平看着他消失的背影,勾起一个讽刺的笑来。他打开熙和给他的信,一目十行扫过里面的内容。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过短短月余,小皇帝的怀柔政策就起效了。他们那个有着野心的大帅竟然犹豫了。
熙和可以犹豫,但言子平和郭淮不会。
另一边,看完熙和,小皇帝就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书房。柳熙安萧素清秦淮安三人似乎约好的一起等在了里面。小皇帝有些吃惊,随即有些担心,是否倭寇一事有了什么变数。
顾不上让他们请安,小皇帝直接坐回椅子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三人互看一眼,不知道该不该说。其实他们早就发现小皇帝根本没有把倭寇放在心上,反而把水匪和盐政这两个容易解决的事情看得比较重。他们不知道小皇帝受前世影响,只以为他被熙和的出现弄得没了轻重。柳熙安是招安水匪的功臣,小皇帝让他和萧素清两人负责水匪。因此,两人都十二万分的注意着水匪。起初,水匪和倭寇作战,有输有赢。但随着时日渐久,水匪输多赢少后,竟然有溃不成军的迹象。两人为了小皇帝的轻视而着急,恰好秦淮安最近对倭寇一事也很上心,就相约一起来见小皇帝。
三个人互相看了几眼,最后还是萧素清先开了口:“皇上,水匪几乎不堪一击,倭寇已经打进了离湖,十万火急。”
“什么!”小皇帝一拍桌子,“倭寇好胆!”
“请皇上当机立断,召盐政林佶藩将周起护驾!”三人等小皇帝说完都跪下道,“请皇上以龙体为重!”
事到如今小皇帝也知道事态严重,倭寇不能小视。离湖直连吴县,若是守不住,那么这些倭寇必将直接杀入。吴县本就无兵驻守,只有附近的水军。而这千余水军由于贾离出卖的布防图,已经损失惨重。吴县上下现在能起作用的就只有被招安来的水匪了。
“王福气!”小皇帝猛地站起来厉声叫道。
“奴才在!”
“带朕私印去见林佶和周起!”小皇帝说这话的时候咬着牙,眼里放着嗜血的光,“如果林佶周起有犹豫,就地格杀!”
“奴才遵旨!”
小皇帝在这三人面前一向温和有余,霸气不足。这次直接说出就地格杀这样的话,让三人都吃了一惊。等着王福气出去,小皇帝已经又变成平常模样,他有着跪在地上的三人说道:“你们三人皆是手无寸铁的文弱书生,就留在朕身边。”
秦淮安是三人里最先被感动的,他泪水涟涟,感动不已。以至于,完全忘记了三个人之前说好的其他事情。让柳熙安不停地在心里骂他没有出息,不过骂归骂,小皇帝这不同的态度让柳熙安很受用。只有萧素清悄悄的皱起了眉,不知道在担心什么。
王福气已经走了三天了。当然他并不是孤身一人去的。林佶还好,毕竟就在咫尺。但周起驻扎之地离吴县毕竟有一段距离,小皇帝不放心王福气,便命令内密司的人跟着一起出。萧素清等人自然不能同意,最后折中一下,一半跟着王福气走,一半留下隐在小皇帝身边。
天色刚亮,县衙大门前的墩鼓就响了起来。彻夜未眠研究吴县地势图,稍早前才睡下来的萧素清被惊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有些困倦的撑着额头。直到隔壁房间传来秦淮安大声说话的声音,萧素清才真正清醒过来。他想了想才明白过来,这鼓声是有人来鸣冤。如果外面倭寇横行,普通百姓都紧闭门户,如何会来鸣冤?这里面有不妥。萧素清机灵一下,赶紧站起来准备去拦秦淮安。
秦淮安已经不是以前的秦淮安了,这短短几个月让他迅速的成长。在听到墩鼓响起的时候,他没有马上就出去,反而冷静下来想了想。他也知道,现在这个时候百姓就算发生了天大的事也不敢随意出门。此时击鼓鸣冤的,毕竟不是普通人。秦淮安有意和萧素清商议一下。
难得想到一起的两人一同推开了自己的房门。
“你……”“你……”
没想到会异口同声的秦淮安有点不好意思,他顿了顿,说道“同去?”
“同去。”萧素清点了点头。
两人没有再说什么,彼此都知道要去哪里。等两人走到大堂的时候,师爷早就带着人候着了。这位师爷也不是蠢货,并没有把击鼓的人放进来。秦淮安想了想,说道:“开门!”
大门一开,就见十几个普通渔民打扮的人跪在地上。萧素清有些疑惑的看着他们黝黑的脸,实在没看出什么不对的地方。渔民靠湖海生活,皮肤比常人要黑一些也是正常。他想着转头对师爷说:“师爷不妨去问问出了什么事。”
秦淮安见萧素清把自己想说的先说了也不恼,他赞同的点了点头,加了一句:“问清楚些。”
和萧素清、柳熙和、小皇帝呆了一段时间,加上他们都没有刻意掩饰,师爷早就清楚他们的真实身份,自然不会反对。他走过去和跪在最前面的一个渔民谈了起来。
片刻之后,这位师爷面带笑意的往回走。秦淮安心里一阵欢喜,莫非……
两人略略说了几句,秦淮安就觉得天上掉了馅饼,倭寇竟然退走了?在一旁听两人对话的萧素清连忙问跪在地上的渔民,道:“怎么回事!倭寇怎么又退了?可有看清楚?这等大事不可信口雌黄!”
没人说话,也没有抬头,气氛有一些诡异。
“上当了!”萧素清反应过来惊呼一声,他和秦淮安互看一眼,眼里都闪过一丝不妙。随时,两人异口同声对守着县衙大门的衙役道:“封上门!”
恰好在这时,一声哨声响起,这十几个渔民打扮的人猛地站了起来起,大吼着扑了过来。他们嘴里叫喊着,朝大门直冲。萧素清和秦淮安急退的同时也不忘帮着衙役一起拿着门栓把大门封赏。
倭寇哪里能让他们得逞,大喊大叫着摸出藏在背后的刀,杀了过来。吴县上下捕快衙役加起来不过二十,而此时在的不过十人。他们全力封门,也敌不过倭寇。很快,倭寇就挥着大刀,杀进了县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