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生子]重生之梨花雪-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不能下这个令。第一,自然是乐王的身份——皇室宗亲,其九族包括小皇帝自己;第二,则是京城还在安王的围困之下,如若此时下令,怕安王和他跟随他谋反的那帮乱臣贼子会狗急跳墙。因此,犹豫再三,小皇帝还是在正月二十那天下令,诛首恶及副将以上随众满门,其余打散编入宜州守军戴罪立功。
之后,在确定粮草装备都充足的情况下,小皇帝带着张若谷和熙和坐镇宜州,令关青付天翔挥师北上。之所以这么着急,是有原因的。安王并非无智之者,苍族求和的消息传出之后,他就开始猛攻京城。萧素清再怎么厉害也是人,面对安王近乎自杀式一般的进攻也有些无能为力。短短七天,就通过内密司送出十道求救信,京城被破近在眼前。小皇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果断下令宜州军北上。
出兵这一天天气还算不错,喝过送行酒辞别小皇帝之后关青就带着付天翔策马而去。
淮水之上大大小小几千艘军船顺流而下,远远望去竟看不出江面。小皇帝因为身体的原因并没有多送,只拿着手炉裹着厚厚的狐皮披风站在宜州城内最高的塔楼上远远目送军队远去,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打了胜战就要分配战功和封赏有功之臣。依照先帝时期的规矩,这个封赏自然是指藩地的大小。但是重来一次的小皇帝清楚的知道藩地的危害。先帝初登基,为了稳定人心大肆分封他的那些个兄弟,当然为了防止他那几个兄弟犯上作乱,先帝以委派心腹统帅的方式夺走了藩王的兵权,也算是变相给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武将封地。但自从先帝驾崩,摄政王一手遮天起,就有不少藩王被他陆陆续续的以各种方式拘在京城。碍于摄政王的强权,藩地虽然有过几次反弹却也没起什么波澜。但今时不同往日,小皇帝削藩是势在必行的。这封赏就要改别的了,只是到时候下面是否反弹就不知道了……
这些还不是最让小皇帝头疼的…………最让他头疼的人是熙和。如果熙和只是深宫里的一个帝后,那么小皇帝有的是办法让他无声无息的消失。只是,当初他一个心软,让柳熙和出了宫,如今更是手握翼州黄洲浒河三城兵马。如何从柳熙和手上夺回这三座城?打?经过苍族入侵,乐王安王造反的朝廷还能再打一次吗?国库的情况虽比先帝年间稍有好转,但也支撑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战争了。柳熙和啊,柳熙和,莫非你真是朕的克星不成?这样想着,小皇帝叹了口气。远处江面上的军船越来越小,小皇帝拢了拢袖子将手炉抱紧之后吩咐伺候的人往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小皇帝一言不发,歪着身子坐在轿子里。他的身子表面上看上去是好了,但根本却是伤了。不过是这么一小段时间,他就有些吃不住。
然而某些人似乎真的是他命中注定的克星,小皇帝还没来得及回到关青的府邸,就被内密司的人拦住了。
柳熙和不见了!
他逃了!
小皇帝的轿子停在路中间,他端坐在轿子里,轿帘早就被掀开了。他看着跪在地上的人,那是一张极其陌生的脸,只是眼睛看上去有些熟悉。内密司的探子到底有多少人,小皇帝不清楚也不需要清楚:“他怎么会不见了?”他问得很轻,不单单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他大声说话,他更害怕一大声他就会隐藏不住内心的怒火。
“属下不知。”
“不知?好个不知。”小皇帝冷笑,不再去看跪在地上的人,放下轿帘,吩咐道,“给我封锁城门,查!”
直到小皇帝的轿子远远的离去,街上重新热闹了起来。那个跪在地上的内密司探子才站了起来。这样的气候之下,他却全身都湿透了。
他擦了擦额头,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混进了人群。几个呼吸间,大街上就再也没有了他的身影。
而回答自己院子的小皇帝却在再次下令搜查全城的时候砸了自己的茶碗。那个有着熟悉眼睛的人是熙和,不会错的。小皇帝看着地上的碎茶碗,咬紧了牙。
第60章
那个有着小皇帝熟悉眼睛的人正是熙和。从他联系上自己埋伏在关青府邸的探子时;他就开始计划自己的逃脱之计了。当初他只身为质;虽已对小皇帝高看了几眼;但也并未将他太当一回事,所以心里未尝没有休养生息之意但未尝没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但事到如今,小皇帝即使仍然无法手握大权但在朝中也拥有了足够大的影响力。他突然转变的态度让熙和原本打的两个注意都落空了,但奇怪的是熙和并不觉得失望。当然;他那个休养生息或者更进一步想做个渔翁的计划失败了;熙和确信小皇帝的这个软禁的措施是将他视为一个威胁。而面对威胁,柳家人都喜欢做同一件事。毫无疑问;小皇帝的转变必然是有原因的;。但不论这原因是什么;熙和都必须先一步离开,他不能拿自己冒险。他的抱负;他的野心,都必须让他把自身安危放在第一位,这也是他当初说服众多属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比起京城宜州确实是个到处都是破洞的桶,脱身容易但要安然也不是易事。熙和冷笑,动用了早前派出的探子。
经过几日的周密策划,熙和终于决定在宜州军挥军北上的那天离开。因为大军北上最是繁琐,不管是兵马、粮草还是送别离人的乡亲父老都会让宜州处在一种混乱的情况之下。这样好的时机,熙和不愿错过。吩咐赵卫准备就绪并让他做好伪装撤离的一切事项,就开始了行动。
小皇帝看守他的侍卫并不在他眼中,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还是没有直接动用武力,只是赵卫在这几人的饭菜里下了从张大夫那里摸来的迷药。待到药效发作,便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离开。当然,这个离开是离开院子。要出关青的帅府却还要动上一番脑筋,好在赵卫出自江湖,武功不入流却擅长易容。熙和在他的巧手之下,片刻就变了个样子。换上一个平常的衣衫时,他竟然险些认不出自己。
其实他完全可以顶着这张脸出府,再出城的。但在出城的半路上,当他看到小皇帝的那顶轿子的时候,鬼使神差的就上前了一步将人拦了下来。这不在计划之内,熙和只能将计就计跪倒在地说出自己已经逃离的消息。他看着小皇帝骤然变色的脸,心里莫名的动了动。
封锁城门并没有阻挡熙和的离去,谁叫小皇帝是当着众人的面吩咐他去查却关闭城门的呢。熙和策马离开宜州,他没有回头。
小皇帝知道他是抓不到熙和了,一旦他离开宜州必入猛虎入森林,再想铲除后患已经不可能了。张若谷的话还在他的耳边,柳熙和却逃了。小皇帝不得不承认他还是那个他,哪怕重回一次,他也还没有成长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帝王。
而一个真正合格的帝王是怎么样的,小皇帝不知道,因为他从来都不是合格的那一个,好在还有一个人知道。
说另一边,宜州军携着苍族投降之势北上,迎来了一场大胜。萧素清没有愧对小皇帝的信任,在安王狗急跳墙猛攻京城的时候,他顶住了,他带着死伤过半的近卫军将安王牢牢的堵在城门之外,等到了关青的援军。两方部队里应外合,将安王这个乱臣贼子顺利的拿下。期间种种作战不一一复述,只看此战之后京城黑土变血土就能知道其惨烈程度。
此时此刻,安王已经收监,只等小皇帝归来做最后的决断。京城百废待兴,朝中臣子虽然各个眼馋这次的功劳但表面上还没有撕破脸皮,仍然忙于恢复民生,而萧素清这个立下大功的人更是成了众人巴结讨好的对象。照理说萧素清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现在的日子应该很好过,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小皇帝传书回京说不日即返之后,他已经称病不朝三天了。
“大人,这几日的拜帖都在这了。除了宜州那边的几位之外,那位贵人也遣人送了派帖。”萧府的管家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递给萧素清。这管家叫廖成流民出身,如今不过三十,一身蓝衣,斯斯文文,站在萧素清身边不像一个下人倒像是他的友人。
萧素清半躺在床上接过纸,细细看了上面的名字。满朝九成大臣的名字都在上面,他叹了口气,问道:“可以内密司那边的信?”
“并没有。”廖成想了想,肯定的回答。见萧素清眉头不展,便劝:“大人何以如此忧愁,皇帝并非不分是非之人,想来不会误会大人。”
“廖成,你不懂。”萧素清拉了拉被子,京城这场仗能赢下来他功不可没。但这功对现在的他来说,太大了。功高震主,古来有之,摄政王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如果单单只是守住了京城,并不会让萧素清担忧太多,他对小皇帝的性子还是有几分把握的,以小皇帝素来柔和的秉性并不会对他产生怀疑。
但小皇帝现在不怀疑,不代表以后也不会。穿越这么多世,辅佐过这么多的帝王,萧素清不可能不清楚帝王心术。他和军方的关系本来就太近了,这一仗又让本来就近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密切。小皇帝不是傻子,这种关系往小了说不过是私交往大了说却是关系皇权的大事,随着小皇帝的日益成长这种关系必将成为他心头的一颗刺。朝中从来不缺少党争,虽然现在没有谁针对他,那也不过是因为小皇帝还在外罢了。
萧素清不想和小皇帝闹翻,所以不管小皇帝会怎么对他,他都只能先示弱,表明自己的姿态。
萧素清有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而不知道他此刻想法的小皇帝在经过一段不算短的跋涉回到京城之后,第一时间前往萧府探望。
小皇帝的素面小轿是从侧门抬进去的,在王福气的服侍下走出轿子就看见跪了一地的人。为首的那个自然是萧素清,他并没有低着头掩饰自己的气色,反而直视小皇帝。
小皇帝带着淡淡的笑意看着毫无病容的萧素清,说了句:“卿也太过小心了,朕不是鸟尽弓藏的人。”
萧素清回了小皇帝一个笑,说道:“臣不敢。”
“爱卿,朕要削藩!”不等萧素清再说些什么,小皇帝开口打断了他。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卷正式完结
【卷三: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第61章
削藩!这两个字如同惊雷一般瞬间让萧素清的身体僵硬了起来;但这也不过是瞬间的事情。萧素清很快就恢复清明;他脸色变膝行几步后伏在地上劝道:“陛下!万万不可!此时此刻国库空虚……”
“卿太紧张了;朕不过玩笑尔,何至于此?”小皇帝面带笑意,语气亲热,亲自把萧素清扶了起来;“朕今日来此不过是为了探望;爱卿来不快快起身。”
萧素清低声说了两句不敢,也就借着小皇帝的虚扶站了起来。小皇帝的一句玩笑固然将削藩给揭过了;但事实如何;萧素清怎么可能不知道。五千年历史;主弱臣强出现过多少次,不说别的;天朝那该死的清朝宫廷剧少年天子康熙的事情他又怎么会不清楚。
自穿越之日起,萧素清就发现这庆朝和清朝是如此的相似。摄政王,藩王,强势的帝后,江南的反庆复武的余孽不正和清朝的多尔衮,三藩之乱,孝庄,反清复明势力一一对应。他原本以为小皇帝必然是顺治了,但现在萧素清却不能肯定了。不过想这些却是无用的,萧素清代替王福气走到小皇帝的身边,吩咐管家紧闭大门约束下人后,将小皇帝引进西厢书房。
待到西厢里就剩下两人之后,萧素清撩起外衫下摆便跪下了,行起三跪九叩的大礼:“陛下……”
小皇帝端坐在椅子上,看着萧素清一脸的肃穆庄重之色,心里一叹:萧素清之忠已确凿无误了。但为何前世一生这个忠执之臣却不见踪影,似乎除了那个探花和熙和的挚爱之外,萧素清一直籍籍无名。
萧素清见皇帝不说话,只长跪在旁。他自己是穿越之人,却也无法得知小皇帝是重生之人。良久,直到萧素清觉得膝盖发麻,隐隐有针刺之感时,小皇帝开口了。
他听见小皇帝说:“若朕仍困于摄政王之手,锁于深宫,卿待如何?”
萧素清露出一个苦笑,答道:“臣,臣不知。”
“你不知,朕却知道。”小皇帝从椅子上站起来,踱着步子站在萧素清身边,“籍籍无名老于朝,还是抽身离去荒于野?不外乎就是这两者。萧素清,萧爱卿,你是真正的纯臣,古之儒士。朕有万千为难之事,欲以国士待你,你愿意为朕死而后已么?”
萧素清无言以对,如果小皇帝真的困于摄政王之手,他可能也会去考这个探花,但一旦他确定小皇帝真的不值得辅佐之后,他是绝对会抽身离去的。这无关其他,只是为了生存。什么儒士,什么忠臣,都不是他。他的头顶着利剑,每一次穿越,每一次轮回,他都在寻找那个能让他摆脱的人,但每一次他都抱着希望而去带着失望离开。他已经厌倦了。对孱弱的,手段心术都稚嫩的小皇帝,萧素清从开始就没有抱希望。但这一次……但当小皇帝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萧素清突然觉得,也许他可以再试试。
“臣愿意!万死不辞!”
“好!朕知你担忧鸟尽弓藏之事,朕今赐你免死金牌一块。”小皇帝从荷包里拿出前不久要求内密司特制的金牌,“朕要你下江南……”
是的,小皇帝知道现在削藩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国库空虚是其一,这几年来征战过多,生离死别和税收已经让百姓不堪重负。但更多的却是藩地势力过大,朝廷若不做万全准备绝无胜利可能。就说现在,满朝看似人才济济,其中不乏藩地细作。小皇帝之所以在萧府上说出削藩,也不过是为了安萧素清的心,让他安心为自己所用。
在萧府逗留了片刻之后,小皇帝一行悄悄回了宫。他其实已经很疲乏了,那次难产和失去一个孩子的痛再一次重伤了他的元气。但是他不能倒下。他还有很多很多的怨没有消除,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没有做完。昭和宫里,小皇帝半坐半躺的看着自己身侧刚满四个月的安康,勾起一个淡到极点的笑。
“皇上,时候不早了,还是歇一会儿吧,明个还有早朝呢。”从萧府回来小皇帝先是处理了积压的奏折,而后又命人将皇二子抱了过来。眼见着天就快亮了,王福气不得不出声劝道。
小皇帝闻言,点点头:“皇二子已经睡了,就不必挪地方了,今夜就让奶妈伺候他在偏殿福寿西侧那间就寝吧。”
王福气应了一声,亲自伺候小皇帝退下龙袍后才小心抱过皇二子退了下去。他是今晚值夜的人,过一会儿还得回来。将皇二子交给奶妈之后,王福气就快手快脚的回了主殿。还没到门口呢,就看见吴国安吴院判身边的那个小苏拉。
“见过王总管!”小苏拉眉清目秀,极有眼色的请了个安,又细声细气的说了句,“皇上刚刚招了吴院判诊脉呢。”
王福气听着话眉头就是一皱,旁边几个小太监见他皱眉就凑过来,说道:“总管这是怎么啦?是担心皇上的身子?”
“噤声!”王福气也不和小太监搭话,和那个小苏拉点点头之后就往主殿走。还没来得及走到小皇帝跟前,他就听见小皇帝怒拍桌面的啪、啪声以及吴国安惶恐不安的劝慰声。王福气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他毕竟不像他师傅胡胜全那样在了解小皇帝的同时被小皇帝深深信任。但富贵险中求!王福气深呼一口气,推开房门,膝行至视线中出现小皇帝绣着龙纹的靴子的地方。
“吴国安!朕再说一遍!朕的旨意你是接还是不接!”
“……臣接旨……”
“那就退下去办吧。”
“喳。”
吴国安倒退着下去的时候,王福气忍不住瞥了他一眼,就被他那满脸的冷汗给骇住了。心里嘀咕:皇帝这是说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安置吧——”吴国安一走小皇帝就摆了摆手,叫王福气过来伺候。
除了如何处置被关在天牢中的安王,战后分封讨赏是这几日朝会的议题。小皇帝居高临下的看着那些所谓的名儒忠臣为了自身党派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恹恹的提不起精神,也不知道吴国安的事情办得怎样了。
吴国安擦了擦脑门上的汗,天牢的阴森潮湿,和他即将要做的事情让他止不住的流汗。那种阴损的事情实在有伤天德,只是人都是自私的。昨天夜里小皇帝说的话还在他的脑海中,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怨恨人觉得恐惧。他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死了也没什么。只是恩师——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吴国安认了。其实他清楚从皇帝说出口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退路了。
“吴太医,朕听说前朝有个专门用来调教人的地方,你师傅似乎就是出自那里……算起来也是个前朝欲孽?本朝律法中似乎有那么一条……开棺鞭尸……”
“皇上明鉴,微臣和恩师绝无二心。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唯有陛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