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把酒祝东风-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证摆在眼前,冯思文再也不能狡辩了,但却没露出半点畏惧惊恐,反而在公堂之上放肆的大笑起来。
“是我干的又怎么样?白牡丹那个小娘们,本少爷看上她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居然敢嫁给别人,陈老大一个开油铺子的算什么东西,也敢跟我抢女人,还有那个陈老二,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打我!是我找人杀的陈老大,掳走白牡丹,又嫁祸给陈老二的,是我找人散布谣言说白牡丹跟陈老二通*歼的”他指着公堂之上的李弘济,笑得前仰后合“你能杀了我吗?你有本事杀我吗?你他妈的算什么东西,一个被冯思远玩过的小兔子吗?”
第37章 丹书铁卷(一)
听到这些话,不光是坐在公堂之上的李弘济,就连冯思远和在场的所有大人都黑了脸,这就是书香门第教出来的贵公子,这就是躺在祖宗的功德簿上养出来的富贵衙内,简直是丢尽了整个氏族阶级的脸面。
冯思文视线扫过堂上陪审的所有高官,指着这些人的鼻尖,大笑道:“你们呀你们,你们中哪个能治我的罪,我们家祖宗跟着太/祖打天下,我们祠堂里供着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卷,除十恶不赦大罪皆可豁免,你们哪个敢动我?”说道最后三个字,声音忽然提高,震得公堂动荡,一排高官端坐在椅子上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的确如此,他的祖宗跟着皇帝打下天下,他们的子孙就是可以躺在这份功劳簿上世世代代安享富贵。
这也是很多人知道这冯思文是凶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因为即使拿到确切证据,也不能把冯思文怎么样。敢和冯太傅为敌,就是要挑战整个氏族阶级呀!谁有这个胆量?
冯思文正笑得前仰后合,肆无忌惮。李弘济手中惊堂木忽然落下,整个公堂为之一惊,包括冯思远在内所有高官皆是浑身一颤,仿佛游离天外的魂魄忽然又灌进了自己身体里。
冯思文的笑声戛然而止,震惊的看着公堂之上的李弘济,他还想再说什么,可是一张嘴,却忽然感觉没刚才的底气了。
李弘济冷声说:“你睁开你的狗眼给本官看清楚了,这里是大理寺的公堂,不是你家后院,这里掌邢狱,平冤案,维护律法公正,你祖宗的功德,不在大理寺的管辖范围内,反而你的累累恶行,正是大理寺要管的!□□,奸/淫殴打妇女致死,栽赃嫁祸,无恶不作,数罪并罚,本官判处你秋后问斩。既然你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来人,让他签字画押!”
在场高官谁也没想到李弘济敢判,一声竟还是鸦雀无声。
大理寺卿陶观陶大人张了张嘴,想提醒一下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生,判了得考虑后果。可也只是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就闭上了。到了他这个年纪,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犹犹豫豫,总想着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早已经消磨了少年时候身上那股锐气。这案子只有李弘济能判,也只有他敢判,他羡慕李弘济可以快意恩仇不顾后果,人生路还很长,如果这个时候就磨平了锐气,将来怎么办?
听到李弘济的判决,冯思文慌了,他终于有些害怕了,看着大理寺的差役拿着案卷朝他走过来,他不自觉的后退两步。“你敢让我签?凭什么?我不签你能把我怎么样?”
经过刚才他那一顿大放厥词,在场所有人都对他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这样的恶人国法居然治不了他,他想问凭什么?这里所有人都还想问个凭什么你杀人就可以不偿命!
那衙役才不管他签或者不签,强按着他的手沾了朱砂,拍在那份案卷上。既成事实,在场所有人都觉得大快人心。
判决之后,第二日御史台弹劾冯太傅教子无方,纵子杀人的奏章就盖过了弹劾李弘济的。冯思文杀人案,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冯太傅年过不惑才有了这样一个儿子,就是拼了祖宗家业一世清名也得保下冯思文,居然真的就抬着丹书铁卷上朝去了,求官家赦免冯思文。
官家也是左右为难,若是答应了冯太傅的请求赦免了冯思文,那他就失了天下民心,若斩了冯思文,那他就是违背了自己的祖宗,怎么选都不对!
无奈之下,他竟然将李弘济和冯思远两人召进了朝堂之上,本来依照他们两个的品级,是没资格进入这里,可是今天情况特殊,案子是他们两个办的,闹到这个地步,就把包袱甩给官家,官家更没办法。
两人进了大殿,官家看李弘济的眼神,忽然有了几丝怨恨,虽然案子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办的,可他也没想到这冯太傅真的能抬出丹书铁卷要自己赦免冯思文。尤其是这冯太傅历经三朝,有功于社稷,还是他的老师,实在是为难呀!
百官面无表情的看着官家,等着官家给个处断,官家面无表情的看着李弘济,等着这个年轻人把倚老卖老的冯太傅从朝堂上撵出去。
李弘济他能有什么办法,官家你都拿这块铁疙瘩没辙,他一个小小的六品大理寺丞能有什么办法?这是你的老祖宗答应人家的呀!
李弘济他虽然敢判了冯思文秋后处斩,但却不能砸了这块破铁疙瘩。他都后悔了,昨天自己是脑子抽抽了才会判冯思文秋后处斩的,惹来这么多麻烦事!当时为什么不判个当场执行,就不会有这些麻烦事了!这个时候,只能跟冯太傅摆事实讲道理,在大理寺冯思文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事天经地义。
可所有的道理冯太傅都明白,但他就是非要搬出丹书铁卷换自己儿子一命,天下大儒的名声,他不在乎了,世代清白的书香门第,这都无所谓了!
也是苦了这天下父母心,冯太傅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朝堂之上哭诉道:“老臣二十岁高中进士,为国尽忠四十五年,没有一日不是夙兴夜寐,恪尽职守,如今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官家怎么能忍心看着我白发人送黑发人?有道是养不教,父之过,我儿如今落得这样,都是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管教好,罪责都在老臣呀,我回去便辞去一切职位,将所有家财都赔给苦主,我只求有两间茅屋,一头耕牛即可,只是希望百年之后,能有个披麻戴孝的后人呀,官家!”
到了这一步,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弘济也拿这个倚老卖老的冯太傅没办法,满朝文武更是一言不发,官家烦躁至极,一甩袖子,说了句“散朝!”便起身走了。
第38章 丹书铁卷(二)
第二日,冯太傅抬着丹书铁卷跪在朝堂外,来来往往都是平日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官员,谁忍心看着一个花甲老人在大太阳底下受这等罪。
陈老二一个平民百姓进不了宫门,就跪在了东华门外,手捧四个大字的血书“杀人偿命!”,开封百姓来来往往无不唏嘘。
一日过去,两日过去,这件事还没有定论,陈老二一个年轻小伙子扛得住,冯太傅花甲老人可就受不住了,一头昏死在朝堂外面。太医院的太医手忙脚乱将冯太傅救治过来,朝中旧贵族轮番在官家面前给冯思文求情,官家一律挡在了宫门外不见。
可他躲得了百官,却躲不了太后,太后娘娘抹着眼泪朝官家求情来了。“官家呀,平常百姓家里都将就个尊师重道,咱们这帝王之家,怎么就能干出欺师灭祖的事来?”
官家一听这话,心里更烦,说道:“母后,你严重了!”
“就算是我说的重一些,但你真的忍心看着你的老师百年之后无人奉养,刚才朝堂里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冯大人愿意用全部家财赔给苦主,这还不够吗?冯太傅一生为国家尽忠职守,你若是真的杀了他儿子,岂不是让满朝大臣寒心呀!”
“我若是就这么放了他,岂不是让天下百姓寒心呀!”
送走了太后娘娘,官家派人将冯思远宣进了皇宫。
冯思远是第一次进皇帝的后宫,紧张的直冒汗,紧紧跟着前面的小太监,看见官家正坐在一个凉亭里,抓着一把鱼饵抛向湖水里,一团红色鲤鱼游过去争夺鱼饵。
冯思远上前朝官家行礼,官家回过身来说了句“免礼,起来吧!”
“是!”冯思远站直了身子守在一旁,和周围的太监们一个动作。看见紧张的冯思远,官家笑了一下,紧皱着的眉毛也舒展开了,说道:“无需拘礼,坐吧!”
坐吧?冯思远整个人都受宠若惊的僵在原地?皇帝让他坐吧?没听错吧?
孙公公端了杯茶过来,朝他说道:“冯大人,官家让你坐,你还愣着干什么?”
冯思远如坐针毡的坐到凳子上,官家亲自将孙公公端过来的茶送到了他面前“爱卿是南方人,尝尝朕这茶如何?”
官家亲自给他端茶,吓得冯思远蹭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坐,坐坐!”官家又将冯思远按在凳子上。当今官家是个生长于深宫大院的皇子,从小受儒学道德的熏陶,即使手握天下大权,却依然是温文儒雅的一个人,此刻笑意盈盈的看着冯思远,说道:“这次多亏了爱卿能够秉公执法大义灭亲,才侦破此案呀!”
“微臣什么都没干,这都是李大人的功劳!”嘴上谦虚,心里却在暗骂,官家呀!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门往我心口里囊刀子,故意埋汰我是吧?
“不,不,爱卿也是劳苦功高,也应该厚赏的,只是……”官家的话头转了个圈“只是这冯太傅年纪越大越固执,你说说他居然抬着丹书铁卷上朝来威胁朕了,朕也是没办法呀,爱卿你既然是冯太傅的侄子,不妨多去劝劝冯太傅,让他看开一些!”
听到官家这话,冯思远一口老血卡在了嗓子眼里,官家这是要坑他呀!他这会儿成了害冯太傅儿子的帮凶,哪还有脸去见冯太傅,要真去了,不被乱棍撵出来才怪!苦笑着说:“官家,这事臣恐怕是无能为力了!”
官家笑意盈盈的拍着他的肩膀说道:“爱卿还没有去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从皇宫出来,冯思远恨不得一头撞死在皇宫的大门上,官家呀官家,你这也忒缺德了!你这是刨了人家的祖坟还要人家对你感恩戴德呀!
没有办法,冯思远只能硬着头皮去见冯太傅,果然不出他所料,吃了个闭门羹,冯太傅不见他。
不过老管家还是将他请进了屋子里,端了茶过来。“表少爷,你就在这坐会吧,兴许待会老爷气消了,就会见你了。”
然后他就等到了天黑,也没有等到冯太傅气消。管家一边收拾冯思文小时候用的东西,一边絮絮叨叨的说:“大少爷呀,也是自个作的,只是苦了老爷,娶了好几房夫人,却一无所出,年过四十才有个小妾怀上,老爷能不宠着惯着吗?大少爷的亲娘活着的时候,说大少爷是观音娘娘赐给她的,是带着福分来的,你看看现在,哪有什么福分呢?嗨!”
听到这话,冯思远端着茶碗的手抖了抖,冯府出了这么大的事,管家应该没时间去关心外面的新闻了。他问道:“为什么说堂兄是观音娘娘赐给的呢?”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老爷一直没有孩子,听说开封城外有个送子观音寺,特别灵验。那小妾就去观音寺里吃斋念佛住了几日,回来没多久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大少爷!”
冯思远手里的茶杯咣当掉在地上,老管家吓了一跳,忙问:“表少爷,你这是怎么了?”
“没……没事!”此时此刻冯思远脑袋里一团乱麻,他仿佛是窥见了什么惊天大秘密,可他不敢说,他这会儿该怎么去跟伯父说他养了二十五年的儿子不是亲生的,是一个寺庙里的野和尚的种?
怪不得第一眼看见那老和尚就觉得眼熟呢,现在一想,他的眼睛和冯思文的一模一样,都是一双不怀好意的贼眉鼠目。
可他该怎么去跟冯太傅说,冯太傅知道了之后,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他不敢想。
冯思远惊慌失措的站起身来,说了句:“我今天先走了,明天在来看望伯父”说完踉踉跄跄的出了门。
回到家,看见自家门口血淋林的,冯思远吓坏了,莫非自家家里也发生了命案,急忙冲进门喊道:“错舟!”
正好撞见书童傻蛋儿正提着一桶水出来,冯思远抓着书童问:“错舟呢?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血?”
书童安慰他说:“少爷,没事,不知道谁泼的,这些不是人血……”
第39章 丹书铁卷(三)
冯思远冲进李弘济屋子里,看见一个少年站在李弘济对面,脸上横着一道刀柄,正是陈老二,怒气冲冲的吼道:“他儿子的命是命,我兄嫂的命就不是命吗?就算是他们家有金山银山我都不稀罕,我就是要冯思文那王八蛋给我兄嫂偿命!”
官家让冯思远去冯府当说客之后,又让李弘济来劝说苦主陈老二,年轻的官家,是真的要顶不住了。
吼完,陈老二转身跑了出去,李弘济愣了好长时间,才无力的叹气道:“我以为我可以维护正义,却没想到要反过来劝苦主妥协!”
冯思远不忍心看着这样的李弘济,想要过去安慰两句,却见李弘济挥了挥手,说道:“你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吧!”
李弘济平时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好像天塌下来,他都能顶着,从未有流露出这种表情,让人心疼。
冯思远没有离开,他走到李弘济面前,小事说:“错舟,其实……其实……”有些话就是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
冯思文不是冯太傅亲生儿子这事,冯太傅应该是有所察觉的,或者说他知道却还是装作不知道。如果这秘密藏在肚子里,冯太傅只是教子不严,若是将这件事捅的人尽皆知,那就是又添了无数丑闻,让冯太傅以什么面目去面对世人?面对他教过的学生,面对这满朝旧吏。
可这件事终究是纸包不住火,观音寺的事早晚会传进冯家,事情就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只看什么时候被人捅破!
难道他真的要做最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恶人吗?
“错舟……”冯思远鼓足了全身的力气,才说道:“其实冯思文不是冯太傅的儿子,他不是冯家人!”
大理寺连夜提升送子观音寺那群假和尚,终于在天明时分,拿到了那个老和尚的确切供词。
这和尚二十多年前来到那座观音寺,杀了里面原本的老主持,取而代之。以送子观音庙的名声,吸引年轻妇人来寺里拜佛求子,施行□□勾当。二十五年前,确实有一位姓冯的官员小妾到那寺里拜佛求子,住了七八日。
又提审了冯府里的一些老人,证实二十多年前,那名小妾也的确是从观音寺里回来后,才有了身孕的。
大理寺将那些假和尚和冯家老人的证词呈给了皇上,冯思文不是冯太傅的亲身儿子,那块丹书铁卷只庇护冯家血脉,而冯思文只是一个假和尚的野种,他不配享受这份法外殊荣。
官家的耳朵根子终于清静了,再也不会有任何人敢在他面前磨磨唧唧。冯太傅大病一场,躲在家里足不出户。无论是冯思远,还是他的一些学生去拜访他,都被挡在门外。
立冬之后,万物萧条,也正是处决关押一年死刑犯的时候。冯思文的囚车从天牢里到了刑场,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大理寺公堂上趾高气昂的冯衙内便成了畏畏缩缩的老鼠,他依然不相信自己就要被处斩了,直到他被刽子手按在了刑场上。
“不,你们不能杀我,我们家有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卷……”冯思文在刑场上哭的声嘶力竭,眼看日头一点点高升,围观的人群中走出来一个身形佝偻的白发老人,正是多日不见的冯太傅,手里提着一个食盒,由老管家搀扶着朝冯思文走过去。
监斩官也是冯太傅的学生,看见恩师,急忙下来迎接。冯太傅朝他挥了挥手,独自走到冯思文面前。
看见冯太傅,冯思文大喜,两只眼珠子迫切的看着他问:“爹,你来救我了是不是?他们胡说,我是你的儿子,我是冯家人对不对?爹,你带我回家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听话……”
“哎!”冯太傅叹了口气,打开食盒,端出里的食物,亲手用筷子夹着送到冯思文嘴边“阿文,这些都是你平日里最爱吃的,吃两口吧!”
“不——”冯思文大怒,将冯太傅手里食物碰在地上,吼道:“我不吃,你带我回家,你去求官家,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地上的影子在一点点缩小,马上就到午时三刻,监斩官命人将刑场上的冯太傅请了下去,斩令牌落地,冯太傅再回头去看,冯思文已经身首异处。
收敛了冯思文的尸骨后,冯太傅辞去一切职位,遣散了家中奴仆,只带了老管家和几个仆人离开开封。
那天冯思远追到了开封城外,他既是来送行,又是来赎罪的。几个老人驾着马车,走的不紧不慢,冯思远很快便追了上去。
“伯父,伯父!”他在马车后面大喊。
马车停下,佝偻着背的冯太傅拄着拐杖从车里下来,前几个月还精神抖擞的老人,此刻已经风烛残年。看见冯思远,并没有表现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